贾大山《梁小青》阅读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三调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三调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不但没有一个像基督教里那种“爱”的观念——不分差序的兼爱,而且我们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洋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现在我们有时把“忠”字抬出来放在这位置里,但是“忠”字的意义,在《论语》中并不如此。我在上面所引“为人谋而不忠乎”一句中的“忠”,是“忠恕”的注解,是“对人之诚”。“主忠信”的“忠”,可以和“衷”字相通,是“由衷”之意。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这个“忠”字虽则近于“忠于职务”的“忠”字,但是并不包含对于团体的“矢忠”。其实,在《论语》中,“忠”字甚至并不是君臣关系间的道德要素。君臣之间以“义”相结合。“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所以“忠臣”的观念可以说是后起的,而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的道德要素,而依旧是对君私之间的关系。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他讳隐。更甚的,他还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等到自己贪污时,还可以“能干”两字来自解。这在差序社会里可以不觉得是矛盾;因为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小青
贾大山
最近,文化馆要举办一次声乐训练班,为工厂、企业培训一批业余歌手。开班的前一天,来了一个农村姑娘,非要参加这次训练班不可。她说,她爱好文艺,唱歌、跳舞、演戏,她什么都爱;要是不收,她就不走,行李都带来了。馆长请示我,怎么办?
“她多大?”我问。
“二十一二岁。”馆长说。
“哪村的?”
“梦庄的。”
一听是梦庄的,我的耳边立刻响起一个遥远的歌声。我说:“明天让她参加试唱吧。”这一天,我的耳边总是响着那个遥远的歌声……
那一年的冬天,大雪封了路。一天下午,我们几个插队青年没事做,在小土屋里打扑克牌。一个同伴忽然说:“听,有人唱歌!”仔细一听,果然有人唱歌。那歌声很轻,很嫩,一会儿飘到窗前,一会儿绕到屋后,仿佛是故意让我们听的。我们所有的眼睛一齐望着窗口,认真地听。
真的,自从到了梦庄,我们从未听到这样的歌声。在我们的印象里,梦庄最大的特点就是静悄悄、静悄悄。静悄悄的田野、树木,静悄悄的街道、房屋,静悄悄的太阳、月亮。早晨,一两声长长的牛叫;晚上,几个卖豆腐的梆子声,是这里唯一的音乐。在这样的雪天,我们听着那轻柔的、飘忽不定的歌声,就像是在无边的沙漠里,忽然发现了一片绿阴,一股清泉……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贾大山小说(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贾大山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街三怪
贾大山
城里西街上,居住着三位老人,人称“西街三怪”。他们是于老、杜老和黄老。于老外号“药罐子”,杜老外号“火锅子”,黄老外号“神算子”。
药罐子
于老今天上火,明天肠干,伤风感冒不断,三天两头抓药、熬药,于是得了“药罐子”的外号。
晚上,尤其是冬天的晚上,李先生的小诊所里总是歇半屋子人,十分热闹。
一天晚上,大家正谈得热闹,于老来了。他说不行了,喉咙发干,四肢无力,浑身冷紧紧的。
李先生赶忙让他坐下,给他倒了一杯开水,然后打开药橱,用小勺取出一粒药,放在桌上让他吃。
于老相面似地瞅着那粒药说:
“这是什么?”
“‘康泰克’,一种西药。”李先生告诉他。
“我不吃西药!”他说,“我这辈子,凡是挂‘西’字的东西都不吃,西药治标不治本!”
外号“火锅子”的杜老也在这里歇着。当仁不让地说:
“老于,西瓜,吃不吃?”
“吃!”
于老知道上了当,不再言语。
大家笑了。
李先生也笑了,给他讲了一番道理。李先生说中、西两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能妄加褒贬;又说中医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并非千古不变。所以,医家和病家,也应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不可拘泥一法,死认一门……
杜老笑着说:“我们不能迷信旧东西,但也不能盲目崇拜新东西。盲目崇拜新的,就会迷信旧的。李先生说是不是?”
“极是!”李先生说,“天下万物,无旧不成新,无新不变旧嘛!——老于,吃了么?”
于老看看桌子上说:
“吃了!”
李先生笑了说:
“好好睡一觉,效果更好。”
李先生送他回来,呆呆望着桌子底下,好像发现了什么重要情况,怅然一笑说:
清名梁晓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清名梁晓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子诚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小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
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腰板挺直,满头
白发,不矜而庄。老妪慢慢离去,我不禁向那83岁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
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明前,便
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
而已。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她的丈夫有另一本事,便
是脱口成秀。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
回报。
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
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
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
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
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83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从那以后,她一直
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林掌柜贾大山》阅读答案
《林掌柜贾大山》阅读答案
《林掌柜贾大山》阅读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掌柜贾大山》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林掌柜的“义和鞋庄”不大,只有两间作坊,两间门市。门市柜台上,除了放着算盘、笔砚、账簿,还放着一把特制的小巧玲珑的铡刀。据说,只要顾客问一声:“掌柜的,鞋底里面,垫的是纸是布呀?”林掌柜便微微一笑,一手接过鞋,一手抬起小铡刀,咔嚓一声,把鞋铡作两截,送到顾客眼皮底下看——林掌柜又叫“铡刀林”。可是,在我的记忆里,那把小铡刀从来没有用过,只是那么放着,并且总是擦得明晃晃的。
一天,我正骑着石头狮子玩耍,杨跛子过来了,一跛一跛地走到林掌柜的柜台前面,说:“买鞋!”
那天顾客不少,林掌柜见他来了,赶忙拿出几双鞋,让他挑选。他拿起一双鞋,朝柜台上一扔:“铡一双看看!”
林掌柜望着他,笑而不语。
“不敢铡?”
“敢铡。”
“不敢铡就不是好货!”
“这么着吧,爷们儿!”林掌柜拿起那双鞋,一面用纸包着,一面笑着说:“这双鞋,拿去穿,钱,不忙给;鞋底磨通了,鞋帮穿烂了,好货赖货一看便知。”话儿也柔和,手儿也利落,话说完了,鞋也包好了,朝他怀里轻轻一扔,“别客气爷们儿,拿着,穿坏了再来拿!”
杨跛子真的不客气,白白拿走一双鞋!顾客们都很气愤,林掌柜却依然笑着,说:“只当铡了一双。”
父亲和林掌柜是至交。遇到下雪下雨的天气,或是生意不忙的时候,林掌柜便来我家杂货铺子里闲坐。两人到了一起,就要喝一点酒,
“老哥,喝点儿?”“喝点儿,老哥。”他们到里间屋里,在炕上放个小桌,对面坐了,慢慢地喝。——我家卖酒,也卖松花、咸蒜、豆瓣酱。每次分别的时候,两人总要互相奉承一句:
《清名(梁晓声)》阅读过程
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
《清名(梁晓声)》阅读过程
(1)如果不是子诚的缘故,我是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2)子诚曾经是我学生,他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3)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4)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5)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子诚在小路上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六七八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6)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7)“八十三了。”
(8)“八十三还采茶!”
'
(9)我望着老妪的背影,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10)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当年当地,农村人大抵文盲,连黄历也看不懂的。她丈夫有超强记忆,一部黄历倒背如流,经常穿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她的丈夫嗓子也好,称得上是脱口成秀。“说”得兴浓,别人随意指点什么,竟能马上唱出一套套合辙押韵的掌故来,百难不倒,像是现今的“R&P歌手”。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然而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年轻的徐阿婆一急之下,卖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的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新高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新高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河遣。
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文体所能替代的。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因为哲学板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去描写,使人产生兴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相同。可是,一般来说,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原原本本地描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义。就是戏剧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因为戏剧须摆到舞台上去,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
读小说,第一能让我们得到益处的。便是小说的文字。世界上虽然也有文字不甚好的伟大小说,但是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大多是有好文字的。所以,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眼前。况且一部小说。有景有人有对话,千状万态,包罗万象,更使我们心宽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丰富的最好的模范文。
2021届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总会亮
黄定要叫我出来见见扶贫队长,见我躲在里屋还没动静,就拽着我的手拖我出来。
我认识到我们家来的这个人,他到村里来了不短的时间了。我们没有说过话,但听到大家称他昌队长,有时又叫昌处,是省里下来的,要在石喊坪待两年,帮助石喊坪脱贫。我无所事事,不到村里别的地方转的时候,就喜欢站在村部不远处的小丘包上,看这个黑肤色的中年男人要做什么。
他来的第二天,村部活动中心那栋房子晚上就有了灯,坪前一人多深的草被清除了,屋后的几块荒地翻了一遍,第三天,荒地又翻了一遍,再过两天落了场小雨,他开始把一些蔬菜种子撒进了地里。他像是一个从外地来的农民,要在石喊坪扎根了。
村书记请他,黄秘书也来讨好他。昌队,就上我家吃饭吧,你嫂子做饭,我俩喝点酒说说话,你也省了这些琐杂事。
昌队长摇头,先是说,吃一顿是一顿,哪能天天去吃。接着告诉人家,他就是农村出来的,自己种自己吃,蛮好不过了,再说有纪律有规定,你们和嫂子的心意就领了。
他把日常生活安顿好,就开始到贫困户家里走访。石喊坪山多地少。全村249户76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344人。他前一天会拿着花名册向黄秘书打听哪一家住的方位,第二天出发前,我就准时到了村部路口。有的家户住得偏,我在前面走,他跟在后面,我们离得不远不近。走访出来,我又在前面走,他跟在后面,并不拒绝我的引路,但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话。他很多时候皱着眉头,村里这么多贫困后遗症,来这里的扶贫干部都会不例外地皱眉。黄秘书说,铁打的石喊坪,流水的扶贫干部,来了,看了,走了,啥事也没了。但眼前的这位昌队长不同。我们像是多年前就认识的老朋友,不需要问候,彼此远远地看一眼,一个被欺负被嫌弃的男孩的孤独和挫败就奇迹般地消失了。
《花市 贾大山》阅读附答案
《花市贾大山》阅读附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花市
贾大山
街上还很安静的时候,花市上就摆满了一片花草。真是花团锦簇,千丽百俏,半条街飘满了清淡的花香。
“老大爷,你买了这盆三叶梅吧,这花便宜,好活,你看它开得多么鲜艳!”
花市东头,一个卖花的乡下姑娘在和一个看花的乡下老头谈生意。这个姑娘集集来卖花,经常赶集的人都认识她,但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姑娘不过二十一二岁,生得细眉细眼,爱笑,薄薄的嘴唇很会谈生意。
那老头蹲在她的花摊前面,摇摇头,对那盆开满粉红色零星小花的三叶梅表示不感兴趣。
“那一盆多少钱?”老头抬起下巴朝花车儿上一指,打断她的话。
那是一盆令箭荷花。在今天的花市上,这是独一份儿。葱翠的令箭似的叶状枝上,四朵花竞相开放,那花朵大,花瓣儿层层叠叠,光洁鲜亮,一层紫红,一层桃红,一层粉红,
花丝弯曲嫩黄,阳光一照,整个花朵就像薄薄的彩色玻璃做的一样。
姑娘说:“老大爷,那是令箭荷花。”
“我要的就是令箭荷花!”
“它贵。”
“有价儿没有?”
姑娘听他口气很大,把他仔细打量了一遍。老头瘦瘦的,大约60多岁,白布褂子,紫花裤子,敞着怀,露着黑黑的结实的胸脯,不像是养种花草的人。
姑娘问:“老大爷,你是哪村的?”
“严村的。”
“哪村?”
“严村,城北的严村。”
“晓得晓得。”一个看花的小伙子打趣说,“严村,好地方啊,那里的人们身上不缺‘胡萝卜素’……”
看花的人们一齐笑了,姑娘笑得弯下腰去。严村是个苦地方,多少年来,那里的人们每年分的口粮只能吃七八个月,不足部分,就用胡萝卜接济。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C.由于读者的阶层、文化背景的不同,诗歌表现出灵活性,因此,诗歌阅读是可以随意发挥的接受活动。
D.多元解读不是乱读,不能完全脱离文本,“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但还是林黛玉,不是薛宝钗。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C.“诗歌阅读是可以随意发挥的接受活动”错,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我们承认审美鉴赏中的差异性……多元解读不是乱读……就可能落入‘蔓延的相对主义或感情用事的唯我论’”,可知诗歌阅读不可随意发挥。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误读是一种基于作品的有意义的、创造性的解读作品的方式。
其三:诗歌语句的浓缩性造成解读的分歧。语言精练是诗词重要特点之一,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形式便是语句的浓缩性。在中国古诗词中,缺失主语、使用倒装句式、采用典故、频繁类比等手段都可增强诗词语句的浓缩性。如对“江枫渔火对愁眠”句中的“江枫”的理解,人们常常把它解释为“水边的枫叶”。事实上,这里的“江枫”指寒山寺外的两座桥,即江桥与枫桥。句中省略定语“江”和“枫”的中心语——“桥”。“江枫渔火”实指此两桥下的渔火,与“火红的枫叶”无关。由于这一省略,遂成误解。这应属于解读中的“反误”现象。
【1题详解】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五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余君才
①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了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的事物。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②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野上的那一块麦地。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些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
③那时候雪还没有来,雪还在风雨之后。母亲在那块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母亲头上包着一块暗红色的头巾,身上穿着那件厚厚的棉袄,棉祆有些破旧了,里面的棉花露了出来,乍一看像是飘落在棉祆上尚未融化的雪花。但雪还没有落下来,天空越来越明亮了,母亲心里越来越急,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在月光之下,努力地除草,雪就要落下来了。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卷(有答案)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岀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o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儒与墨:一个常新的话题
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儒墨同显,一致百虑,对立互补,相反相成。墨子先学儒,后觉察儒学缺点,自创墨学,非儒反儒,补充改造儒学,提出“兼爱”等人文学的重要原理。墨子肯定孔学有“当而不可易”(正确而不能改变)的真理成分。墨家是先秦唯一堪与儒家分庭抗礼的学派。
秦汉学界,儒墨对举,孔墨并提;汉后至清,墨学衰竭。
作为墨子“兼爱”理想深刻理论基础的全人类共同人性论,不符合宗法等级制的要求。“兼爱”理想,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无法实现的超越性善良愿望和理论假设。
儒家“爱有差等”,适应宗法等级制要求,随血缘亲疏远近,施爱厚薄不同,其人性论的理论基础和灵魂,是“亲亲尊尊”的“血统论”,是“中世纪”漫长宗法等级制社会的主流统治思想。墨子坚决反对儒家“亲亲尊尊”的“血统论”,主张“可学而能”的共同人性论,是科学的认知理论(认识论),认为知识由后天学习得来。《尚贤下》说:“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貴、面目美好者,此非可学能者也。”只凭血统高贵,治理国家,不通过学习,获得智能,“此譬犹喑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就像叫哑巴当外交官,聋人当乐队指挥,必然越治越乱。
2017河南省对口升学语文含答案
2017河南省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忧.(yōu )伤粗糙.(cāo)挣.(zhēng )扎
B.硝.(xiǎo )烟分泌.(bì)省.(shéng )悟
C.憧.(tóng )憬蹊.(xǐ)跷宝藏.(cáng )
D.惦.(diàn )记嘱.(shǔh)咐烟波.(pò)
()2.下列古诗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同是天涯伦落人,相逢合必曾相识。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千呼万唤时出来,优抱琵琶半遮面。
D.人升如梦,一遵还酹江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老师个性幽默,每次上课都能让不苟言笑
.....的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B.科学家在追求真理过程中,锲而不舍
....,孜孜以求,常人往往认为是苦,其实他们虽然辛苦却也乐在其中。
C.冬泳能增强体质,提高肌体免疫力,但初学者在牛刀小试
.....前必须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D.张老师课余当家教,搞创收,靠劳动自己养活自己冠冕堂皇
....,无可非议。
()4.下列作者、作品、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雪芹——《红楼梦》——林黛玉
B.鲁迅——《祝福》——祥林嫂
C.《项链》——莫泊桑——于勒
D.沈从文——《边城》——翠翠
()5.下列语句、作家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
B.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誓愿明提遍。——关汉卿
C.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李白
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单独对口招生考试语文复习指导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4.文章段落的作用 (1)开头段(句)的作用。开门见山,总领全文,点明文章的中心或为下文作铺垫。 (2)中间段(句)的作用。在结构上起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 (3)结尾段(句)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令人回味无穷,前后照应。
【参考答案】 D 【解析】选段是2018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马旭的颁奖词,“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是指马 旭夫妇点滴积攒,最终攒到1 000万,捐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此处用到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典型例证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小离家,乡音无改”说的是马旭虽然小时候就离开了家乡,但是从来没有忘记过家乡 。 B.“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表彰马旭把一生的积蓄捐献给家乡的无私行为。 C.马旭一生节俭,日子过得很清贫,但是对待朋友却很大方。 D.颁奖词称赞马旭是巾帼英雄,不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裕,却把一生的积蓄都捐献给家乡,是 一个具有高贵心灵的人。 【参考答案】 C 【解析】选段没有提到马旭“对待朋友却很大方”,故答案选C。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 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着已 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 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山西省三重教育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新高考卷)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作为传统子部学问中极关键的一环,诸子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思想资源。
《老》《庄》等道家文本中富含思想资源,对其的深刻诠释往往能通向重要的哲学问题。刘韶军从《论道》看金岳霖对《老子》之“道”的理解,从金氏以“能”为名诠释“道”说起,言及其论“道”多从“无极”“太极”“理”与“势”入手这一特点,总结出:金氏之说在论述问题时包罗一切,在方法与术语上中西合璧。《孟子》与儒学也是诸子学接通于整个中国哲学史的重要一环。刘伟抓住《孟子》中的心灵问题,辨析了其中对身与心、思与虑的区分,梳理本心之“庸”与心之所发之“斯须”间的关系。
其他诸子也蕴含着哲学思想。匡钊依托《墨子》“城守”诸篇,分析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认为古人所谓“民本”,与赋予平民特定政治法律地位的现代制度并无共同之处。刘体胜论析墨家“兼爱”并不就是“爱无差等”,崔晓姣围绕“刑名”与“自然”探索黄老政治哲学的内在理路。徐翔由探究“法”在先秦时与“规矩”“绳墨”的关联,反思法家并不注重“法”的平等性,而追求以之有效制人。
作为中国哲学的古代思想资源中更具创造力的一面,诸子学的研究为今天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乾乾不息的动力。而哲学的视角和方法,也在传统研究进路之外,为诸子学注入了源头活水。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2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
题(实验班)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雨夜小站
柳青
春雨刷刷地下着。透过淌着雨水的玻璃车窗,看见秦岭西部太白山的远峰、松坡,渭河
上游的平原、竹林、乡村,百里烟波,都笼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
当潼关到宝鸡的列车进站的时候,小街两边的店铺已经点起了灯火。由于春汛,渭河的渡口暂时取消了最后一次摆渡,旅客们都陆陆续续进了这个旅馆或那个旅馆,只剩年轻的庄稼人梁生宝,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
条麻袋,一只胳膊抱着用一条麻袋包着的被窝卷儿,黑幢幢地站在街边靠墙搭的破席棚底下。
来这里买稻种的生宝,碰到一个难题。小伙子问过几家旅馆,连睡大炕也要两角钱。他从家乡起身时,根本没
预备住客店的钱。心想:随便什么地方不能滚一夜呢?没想到眼前刷刷的春雨却把他搁在了这个小站。
“把他的!到哪里过一夜呢?”
站在这异乡的陌生小街上,生宝的心却回到渭河下游的稻地里去了。钱对于那里的贫雇农,是多么困难啊!起身时收集稻种钱,难着哩!其他互助组的庄稼人,要劳驾他捎买些稻种,临了却没弄到钱。本互助组有两户,也是作为组长的他先垫着。生宝心里明白:他带来了多少钱,要买多少稻种,还要运费和来回的车票。他怎能贪图睡得
舒服,多花一角钱呢?
从前,汤河上的庄稼人不知道这郭县地面有种叫“百日黄”的急稻子,秋天割倒稻子来
得及种麦,夏天割倒麦能赶上泡地插秧;只要有肥料,一年可以稻麦两熟。
任老四曾经溅着唾沫星子感激地对他说:“宝娃子!你这回领着大伙试办成功了,娃们
就有馍吃了嘛!”
“就说稻地麦一亩只收二百斤吧!全黄堡区五千亩稻地,要增产一百万斤小麦哩!生宝同志!”这是区委王书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小青
贾大山
最近,文化馆要举办一次声乐训练班,为工厂、企业培训一批业余歌手。开班的前一天,来了一个农村姑娘,非要参加这次训练班不可。她说,她爱好文艺,唱歌、跳舞、演戏,她什么都爱;要是不收,她就不走,行李都带来了。馆长请示我,怎么办?
“她多大?"我问。
“二十一二岁。”馆长说。
“哪村的?”
“梦庄的。"
一听是梦庄的,我的耳边立刻响起一个遥远的歌声。我说:“明天让她参加试唱吧。”这一天,我的耳边总是响着那个遥远的歌声……
那一年的冬天,大雪封了路。一天下午,我们几个插队青年没事做,在小土屋里打扑克牌。一个同伴忽然说:“听,有人唱歌!”仔细一听,果然有人唱歌。那歌声很轻,很嫩,一会儿飘到窗前,一会儿绕到屋后,仿佛是故意让我们听的。我们所有的眼睛一齐望着窗口,认真地听。
真的,自从到了梦庄,我们从未听到这样的歌声。在我们的印象里,梦庄最大的特点就是静悄悄、静悄悄。静悄悄的田野、树木,静悄悄的街道、房屋,静悄悄的太阳、月亮。早晨,一两声长长的牛叫;晚上,几个卖豆腐的梆子声,是这里唯一的音乐。在这样的雪天,我们听着那轻柔的、飘忽不定的歌声,就像是在无边的沙漠里,忽然发现了一片绿阴,一股清泉……
我开门一看,只见门前的槐树那里,站着一个小姑娘,不过七八岁,穿一件大红袄。她看见我,朝树后一躲,歪着头冲我笑。我向她招了招手,把她叫到屋里问:
“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梁小青。”她认生地望着我们说。
“这样冷天,跑出来干什么?”
“你们城里人,一定会唱歌吧?”
“想跟我们学唱歌?”
“行吗?”
“行呀,你得先唱一个。”
她歪着头想了一下,说,“唱个《绣手绢》吧?”
她唱起来了。唱的是民歌曲调:
一条手绢绣得新,上绣着日月并三春。哎咳哎咳哟,上绣着日月并三春……
她唱完了,我们一齐拍着手说:“小青,你的嗓子真甜呀!”
“我们村的姑娘嗓子都甜——我们村的水甜!”
说完,她又唱了几支古老而又新鲜的民歌。
此后,她经常来找我玩儿,我教了她许多革命歌曲。于是,上学下学的路上,每天飘起了她的歌声;冬天拾柴火,夏天采木耳,沙滩上的树林里也飘起了她的歌声……
她高兴地唱着,后来又爱上了戏曲——那是因为大队买了电视机。几出京剧,不知看过多少遍了,还是看。一天晚上,正播《红灯记》,突然停了电,急得她跳着脚喊:
“点着蜡演!点着蜡演!”
那天晚上一直没有来电。回家的路上,她走得很慢,一句话也不说。走着走着,她忽然站住脚,抬头望着我说:“叔叔,总有一天,我也能演铁梅!”
朦胧的月色里,她的眼睛很明亮,她的表情很奇特。我牢牢地记住了她的眼睛,记住了她的表情。
第二天上午,我在文化馆的小礼堂里见到了她,真的就是梁小青!她长高了,胖了,穿一件华美的淡粉色的连衣裙。那裙子很薄,很轻,一着风吹,浑身就起了波纹,像是能把她吹走似的。我不懂衣料,一个姑娘告诉我,那叫什么“柔姿纱”。
她不叫我“局长”,仍然叫我“叔叔”。我问她今天演唱什么歌曲,她很自信地说:“《绣手绢》,行吗?”
我怔了一下,不由得又想起那遥远的民歌,那遥远的雪地。我又问:“别的呢?”
“《社员都是向阳花》。”
“别的呢,别的呢?”
她还没有回答,馆长宣布试唱开始了。一个叮咚叮咚的声音,拖着长长的尾巴,在小礼堂里响起来,那声音颤悠悠的,仿佛来自深山幽谷,湖面井底,很是动听。小青坐在我的身后,悄悄地问:
“叔叔,这是什么东西呀?”
“电子琴。”我说。
紧接着,架子鼓、电贝司、电吉他,一齐响起来了,轰隆隆、叮当当、呜喇喇,音势浩大,震耳欲聋。在电声乐的伴奏里,歌手们演唱着自己最得意的歌曲。唱法十分新奇,像呐喊,像惊叫,像私语,像叹气,各自不同,各尽其妙。至于他们唱了什么,我一句也听不清,心里只想着那遥远的民歌,那遥远的雪地
他们唱完了,馆长叫:“梁小青!”但是没有答应。
她走了。她悄悄地走了。这是我所料到了的,也是我所没有料到的。其实,她不该走。她的歌子虽然陈旧,但是比较起来,歌手们的音色、音准、乐感,哪一个也不如她。
农历七月十五,梦庄庙会,我想借检查文化市场的机会,顺便去看看她。
梦庄的大街热闹极了。街道两旁,排满了做生意的车、摊、棚、帐;卖小吃的吆喝声,变戏法的聒噪声,耍猴儿的锣鼓声,响成一片。村东口上更是热闹,十几个老太太和中年妇女,哗哗地打着扇鼓,正在“跳神儿”。我挤上前一看,这队伍里竟有梁小青!她仍然穿着那件华美的淡粉色的连衣裙,哼哼地唱着,翩翩地舞着,像一只飞来飞去的大蝴蝶。我生气地叫一声:“小青!”
“叔叔! ”她看见我,立刻向我跑过来,满面笑容地说:“叔叔,你看我跳得怎么样啊?欢迎指导!”
“你,年纪轻轻,怎么也搞迷信活动?”
“这不是迷信活动,这是舞蹈。”
“胡说,这叫什么舞蹈?”
“这叫乡下迪斯科呀!”
说完,她又跑回去,尽情地唱起来、跳起来了。
我呆呆地站着,眼睛有些模糊,满耳一片哗哗的扇鼓声。我听不清她唱什么,看不清她的表情,眼前只有一个华美的淡粉色的连衣裙飞舞飘动着——那确实是叫“柔姿纱”。
(选自《梦庄记事》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我”的回忆插叙了与小姑娘的相识过程,突出梁小青对艺术的热爱,也交代了开头一幕发生的缘由,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
B.梁小青在上学放学路上、在四季的劳动中都在唱歌,有着乐观的性情;她热爱戏曲,坚信自己也能演“铁梅”,对艺术梦想有着执着的追求。
C.梁小青虽有甜美的嗓音,但她的演唱曲目陈旧,与城里的新式乐器和新式表演格格不入,她知难而退悄悄离去,倒也在“我”的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