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大山《梁小青》阅读答案
【推荐】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三维二轮专题复习:“小说探究类题”专项练含解析
![【推荐】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三维二轮专题复习:“小说探究类题”专项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fe630beefdc8d377ee321c.png)
“小说探究类题”专项练(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远山张世勤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
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了,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
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单调。
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
这条山路他早已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
可他再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还从未有过。
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
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
这头牛,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在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哎,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
他终于明白,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弯,他不说话,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
也许,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
明白过之后,接下的路就顺畅得多了。
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爹,转弯了。
这么喊,又像是喊牛,望着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
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
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
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红。
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掩映都掩映不住。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
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
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
后年轻的女人就了,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
贾大山《梁小青》阅读练习及答案
![贾大山《梁小青》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0b029e0975f46526d3e114.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 9题。
梁小青贾大山最近,文化馆要举办一次声乐训练班,为工厂、企业培训一批业余歌手。
开班的前一天,来了一个农村姑娘,非要参加这次训练班不可。
她说,她爱好文艺,唱歌、跳舞、演戏,她什么都爱;要是不收,她就不走,行李都带来了。
馆长请示我,怎么办?“她多大?'我问。
“二十一二岁。
”馆长说。
“哪村的?”“梦庄的。
'一听是梦庄的,我的耳边立刻响起一个遥远的歌声。
我说:“明天让她参加试唱吧。
”这一天,我的耳边总是响着那个遥远的歌声……那一年的冬天,大雪封了路。
一天下午,我们几个插队青年没事做,在小土屋里打扑克牌。
一个同伴忽然说:“听,有人唱歌!”仔细一听,果然有人唱歌。
那歌声很轻,很嫩,一会儿飘到窗前,一会儿绕到屋后,仿佛是故意让我们听的。
我们所有的眼睛一齐望着窗口,认真地听。
真的,自从到了梦庄,我们从未听到这样的歌声。
在我们的印象里,梦庄最大的特点就是静悄悄、静悄悄。
静悄悄的田野、树木,静悄悄的街道、房屋,静悄悄的太阳、月亮。
早晨,一两声长长的牛叫;晚上,几个卖豆腐的梆子声,是这里唯一的音乐。
在这样的雪天,我们听着那轻柔的、飘忽不定的歌声,就像是在无边的沙漠里,忽然发现了一片绿阴,一股清泉……我开门一看,只见门前的槐树那里,站着一个小姑娘,不过七八岁,穿一件大红袄。
她看见我,朝树后一躲,歪着头冲我笑。
我向她招了招手,把她叫到屋里问:“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呀?'“我叫梁小青。
”她认生地望着我们说。
“这样冷天,跑出来干什么?”“你们城里人,一定会唱歌吧?”“想跟我们学唱歌?”“行吗?”“行呀,你得先唱一个。
”她歪着头想了一下,说,“唱个《绣手绢》吧?”她唱起来了。
唱的是民歌曲调:一条手绢绣得新,上绣着日月并三春。
哎咳哎咳哟,上绣着日月并三春……她唱完了,我们一齐拍着手说:“小青,你的嗓子真甜呀!”“我们村的姑娘嗓子都甜——我们村的水甜!”说完,她又唱了几支古老而又新鲜的民歌。
新高考语文201考总复习语文文档 第三部分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提能(九) Word版含解析
![新高考语文201考总复习语文文档 第三部分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提能(九)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c3524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13.png)
专题提能(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桃园杂记李广田我的故乡在黄河与清河两流之间。
县名济东,济南府属。
土质为白沙壤,宜五谷与棉及落花生等。
无山,多树,凡道旁田畔间均广植榆柳。
县西境方圆数十里一带,则盛产桃,间有杏,不过于桃树行里添插些隙空而已。
世之人只知有“肥桃”而不知尚有“济东桃”,这应当说是见闻不广的过失。
我这样说话,意在使自家人多卖些铜钱过日子,实在是因为年头不好,连家乡的桃树也遭了末运,现在是一年年地逐渐稀少了下去。
故乡的桃园,是有着很好的景色的。
计算时间,从三月花开时起,至八月拔园时止,差不多占去了半年日子。
所谓拔园,就是把最后的桃子也都摘掉,最多也只剩着一种既不美观也少甘美的秋桃。
这时候园里的篱笆也已除去,表示已不必再昼夜看守了。
最好的时候大概还是春天吧,遍野红花,又恰好有绿柳相衬,早晚烟霞中,罩一片锦绣画图,一些用低矮土屋所组成的小村庄,这时候是恰如其分地显得好看了。
到了夏天,有的桃实已届成熟,走在桃园路边,也许能于茂密的秀长桃叶间,看见刚刚点了一滴红唇的桃子。
桃的香气,是无论走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闻到的,尤其是早夜,或雨后。
说起雨后,这使我想起布谷,这时候种谷的日子已过,是锄谷的时候了,布谷改声,鸣如“荒谷早锄”,我的故乡人却呼作“光光多锄”。
这种鸟在午夜至清晨之间叫得最勤,再就是雨过天晴的时候了。
叫的时候又仿佛另有一个作吱吱鸣声的在远方呼应,说这是雌雄唱和,也许是真实的事情。
这种鸟也好像并无一定的宿处,只常见它们往来于桃树柳树间,忽地飞起,又且飞且鸣罢了。
我永不能忘记的,是这时候的雨后天气,天空也许半阴半晴,有片片灰云在头上移动,禾田上冒着轻轻水汽,桃树柳树上还带着如烟的湿雾,停了工作的农人又继续着,看守桃园的也不再躲在园屋里。
这时候的每个桃园都已建起了一座临时的小屋,有的用土作为墙壁而以树枝之类作为顶篷,有的则只用芦席。
守园人则多半是老人或年轻姑娘。
他们看桃园,同时又做着种种事情,如织麻或纺线之类。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贾大山小说(含答案)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贾大山小说(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e53f1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3.png)
小说专题训练-------贾大山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街三怪贾大山城里西街上,居住着三位老人,人称“西街三怪”。
他们是于老、杜老和黄老。
于老外号“药罐子”,杜老外号“火锅子”,黄老外号“神算子”。
药罐子于老今天上火,明天肠干,伤风感冒不断,三天两头抓药、熬药,于是得了“药罐子”的外号。
晚上,尤其是冬天的晚上,李先生的小诊所里总是歇半屋子人,十分热闹。
一天晚上,大家正谈得热闹,于老来了。
他说不行了,喉咙发干,四肢无力,浑身冷紧紧的。
李先生赶忙让他坐下,给他倒了一杯开水,然后打开药橱,用小勺取出一粒药,放在桌上让他吃。
于老相面似地瞅着那粒药说:“这是什么?”“‘康泰克’,一种西药。
”李先生告诉他。
“我不吃西药!”他说,“我这辈子,凡是挂‘西’字的东西都不吃,西药治标不治本!”外号“火锅子”的杜老也在这里歇着。
当仁不让地说:“老于,西瓜,吃不吃?”“吃!”于老知道上了当,不再言语。
大家笑了。
李先生也笑了,给他讲了一番道理。
李先生说中、西两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能妄加褒贬;又说中医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并非千古不变。
所以,医家和病家,也应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不可拘泥一法,死认一门……杜老笑着说:“我们不能迷信旧东西,但也不能盲目崇拜新东西。
盲目崇拜新的,就会迷信旧的。
李先生说是不是?”“极是!”李先生说,“天下万物,无旧不成新,无新不变旧嘛!——老于,吃了么?”于老看看桌子上说:“吃了!”李先生笑了说:“好好睡一觉,效果更好。
”李先生送他回来,呆呆望着桌子底下,好像发现了什么重要情况,怅然一笑说:①“唉,我在他心目中,也不过是一粒‘康泰克’!”说着,从桌子底下捡起一个什么东西,让大家看。
大家看清了,哈哈笑了——于老喝水的时候,那粒药滚到地下去了,根本就没吃到肚子里。
火锅子于老爱吃药,杜老爱吃饭。
可是,一到春节,他便有些反常。
整天少言寡语,食欲也明显下降。
女婚怀疑他得了什么病症,便到诊所去问李先生。
贾大山《钱掌柜》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贾大山《钱掌柜》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e8103a6f1aff00bfd51ede.png)
贾大山《钱掌柜》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 分)钱掌柜贾大山一棵古槐,树干已经空布了,枝叶依然茂盛,葱葱笼茏像把大伞,半遮半掩着一个杂货铺———公私合营第四门市部。
这个门市部由两人经营着,一个是我父亲,一个是钱掌柜。
钱掌柜是组长,我父亲是组员,一官一兵。
钱掌柜比我父亲大两三岁,看上去却比我父亲年轻得多,精神得多;一头黑发两只笑眼,肥头大耳满脸光气。
公私合营前.他在十字街上开一小铺,名叫'荣盛源',买卖越做越小,但他一点也不着急。
黑夜上了板打,小铺里照例飞出一台戏;'我说苏三走动啊!''苦哇!''仓台七台仓台七台仓台七台台仓———'又是丑又是旦,又是哭又是笑,唱到精彩处,'好!'——还会爆发叫好的声音。
站在门外乍一听,不知屋里有多少人,其实就他自己。
公私合营后,他仍然爱唱,门市后面的小屋里经常挂着一把京胡。
一天晚上,他正唱得热闹,零售经理部的李书记来了。
李书记说∶'老钱,怎么啦,这么高兴?'他哈哈一笑,嘴里竞然冒出一句妙语;'有人说工商业者黑夜哭白天笑,那得看谁,李书记,我老钱可是自拉自唱着进入社会主义的!'李书记听了,十分欢喜。
——他当门市组长,大概就是得益于这句妙语。
但是,他这个门市组长,很少在门市上待。
他一上任就说∶'老贾,我这个人太浪荡,坐不住,重活我干,责任我负,守门市靠你啦。
'于是,他们这里不是组长指挥组员,而是组员指挥组长。
组员说没醋了,他便拉上小车儿去拉醋;组员说没点心了,他便去拉点心——一走就是半天。
有时组员也批评他两句,他总是哈哈一笑说∶'我这个嘴好呱呱,熟人又多,碰见谁不得呱呱几句?'钱掌柜平时浪荡,到了关键时候,真干。
钱掌柜犯了错误。
反右派的时候,虽然没有戴上帽子,但被狠狠'挂'了一下,遭到了辩论。
2020年昆明十中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昆明十中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d9a50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0.png)
2020年昆明十中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板赵树理王家庄办理减租。
地主王老四和佃户们按法令订过租约后,农会主席问王老四还有什么意见,王老四叹了口气说:“那是法令,我还有什么意见?但思想我是打不通的!我的租是拿地板换的,为什么偏要叫我少得些才能算拉倒?”农会主席和区干部给他解释了一会,都说粮食是劳力换的,不是地板换的。
王老四说:“他拿劳力换,叫他把我的地板缴回来,他们到空中生产去!我的思想打不通!”小学教员王老三站起来面对着王老四讲道:老四!再不要提地板!不提地板不生气!你知道!我常家窑那地板怎么样?都是红土夹沙地,老契上虽写的是荒山一处,可自从租给人家老常他爷爷,十来年就开出三十多亩好地来;后来老王老孙来了,到老常这一辈三家种的地合起来已经够一顷了。
打多少粮食?光给我出租,每年就是六十石!如今啦,谁可给我六升呢?大前年除了日本人和土匪部队扰乱,又遭了大旱灾,老王和老孙逃荒走了,老常饿死,他老婆领着孩子走了,这庄上就没有人了。
那年九月间,八路军来打鬼子,咱不是还逃到常家窑吗?你可见来,蒿可长得不低,这年秋天,自然是一颗租子也没有人给。
谷囤子麦囤子,一个一个都见了底,我有点胆寒,没等过了年就把打杂的、做饭的一齐都打发了。
过了年,接女婿住过了正月十五,囤底上的几颗粮食眼看扫不住了,我跟你三嫂着实发了愁。
后来正月快过完了,别人都在地里送粪,我跟你三嫂说:“要不咱就把咱那三亩菜地也种成庄稼吧?村边的好地,收成好一点,俭省一点,三亩地也差不多够咱这三口人吃。
”她也同意。
第二天,我去地里看了一下,辣子茄子秆都还在地里直撅撅长着,我打算收拾一下就往地里送粪。
老弟!我把这事情小看了,谁知道种地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光几畦茄子秆耽误了一前晌:用镰削,削不下来;用斧砍,你从西边砍,它往东歪;用镢刨,一来根太深,二来枝枝碍事,刨不到根上。
后来用镢先把一边刨空了,搬倒,用脚踩住再用斧砍。
2020年西安市昆仑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0年西安市昆仑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9b688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9.png)
2020年西安市昆仑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好人的故事贾大山后街里住着一个退休老人,姓石,人们都说那是一个真正的好人。
人们不大清楚他的历史,只爱谈论他的故事。
那年他在一个工厂里当收发员时,负责卖邮票,谁买邮票只许一张一张地买:“老石,买张邮票。
”“八分。
”“再买一张。
”“八分。
“再买一张。
’“八分。
”你若一下买三张,不卖。
——他怕弄错账目,给国家造成损失。
“四清”的时候,街上来了工作队,他家的西屋里也住了两名工作队员。
工作队撤走那天,他拿着一个小纸包,追了半道街:“同志,你们丢东西了。
”“什么东西?”工作队员一看,是两片四环素,就笑了说:“我们不要了,扔了吧。
”“真不要了?”“真不要了。
”“真不要了,我就吃了。
”“你又没病,吃药干什么?”“有病没病,吃了总没坏处——国家造的东西。
”脖子一仰,真的吃了。
——他不昧人东西,也不糟蹋东西。
那年县里成立了火化场,没人愿意到那里工作,领导上就把他调去了,让他烧火。
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心里很不平静,一夜没睡好觉,大清早就去问领导:“一个人,得烧多大时辰?”“一个钟头吧。
’“胖人呢?”“也是一个钟头。
”“瘦人呢?”“你看着烧吧!”倒把领导问烦了。
一天下着雨,一个死人正要入炉,一个活人把他叫到一边叮嘱:“烧好点儿,这是个局长!”他愣了一下,放下扒拉钩子,又去请示领导:局长怎么烧?领导大笑,他便请了另外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一同去烧,自己不敢烧。
干了两年,领导看他忠诚可靠,想培养他入党。
一天领导和他谈话:“一个人入了党,得听党的话。
”他点点头。
“党指向哪里,得奔向哪里。
”他又点点头。
“是刀山也得上。
”他吃了一吓,眼都直了:“哎呀——”“怎么了?”“做不到,做不到。
”他不欺骗自己,更不欺骗领导,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那年他退休了,文保所下属的天宁寺雇清洁工,把他雇去了。
白天让他打扫寺院的院落,晚上让他在寺院里睡觉。
2020-2021学年青州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青州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91091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3.png)
2020-2021学年青州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玻璃窗任迎春春节后的一天,郑老伯见屋外阳光明媚,春风煦暖,就想将家中那扇玻璃窗打开来,享受一下这早春氤氲的气息。
可一不小心,竟然“哗”的一声就将那扇玻璃窗打破了。
面对着满地的玻璃碎片,郑老伯心里沮丧极了。
这扇玻璃窗是郑老伯自己设计安装的,曾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当年家中孩子一大群,为了增设一个卧室,他将家中原先的客厅一分为二,一半设为卧室,将另一半与走廊合并为客厅。
为了让客厅更亮堂,他请人将泥墙凿开一个一米见方的正方形,安装上一整块玻璃。
窗户玻璃设有开关,既能从窗口往外看风景,又保证了安全,给家中孩子们增添了一个小小的乐园。
孩子们喜欢坐在窗户前,玩他们想玩的东西。
春去秋来,孩子们一个个都在窗台前长大了。
女儿们相继出嫁,儿子洋洋结婚后,也带着媳妇与孙子一起外出打工去了,家中只剩下郑老伯和老伴两老了。
每当郑老伯想起孩子们,就常坐在窗户前,回想着孩子们当年在窗前玩耍的情景。
老人孤独寂寞的时光就在回想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可现在,这扇玻璃窗破了,更糟的是,在这春寒料峭的早春时节,每当刮风下雨,透进来的都是凄风冷雨,房间冷得像冰窖。
这扇窗玻璃很大,刚好一平方米,因为玻璃要到十里外的镇上去买,如何买回玻璃就成了郑老伯的心病。
当年年轻,他花了半天时间就解决了,而如今年老体弱,就是坐车子,也弄不回来。
于是,他就盼着儿子能早点回家来。
有一天,儿子打电话回来,郑老伯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儿子家中的玻璃窗破了。
儿子听后,说:“老爸,不要心疼!一块玻璃花不了几块钱的。
”“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郑老伯还没说完,儿子就说这是小事,他清明节回家重装上玻璃就是了。
听说儿子清明节将回家,郑老伯一想,也就是四十多天时间,心里一下就宽慰下来。
转眼间,快到清明节了,儿子却打电话回来说,公司里要赶活儿,他回不了家。
2020年韶关市乳源县民族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韶关市乳源县民族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6bc98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6c.png)
2020年韶关市乳源县民族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戏侯发山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1951年的秋天。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老乡,所以我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绝对没有添油加醋的成分。
听说郑州有唱大戏的,三个孩子嚷嚷着要去看戏。
小玉不到7岁,小香5岁,嘉康3岁。
看着这三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老张愁死了,甚至后悔把他们从西安的幼儿所接回来。
老张重重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孩子们,咱这里到郑州七八十里,远着呢,咋去?”嘉康扬着脸,天真地说:“姥爷,咱坐妈妈的汽车去。
”小玉嘟囔道:“咱妈把汽车卖了。
”说到这里,小玉的小嘴撅得能拴头驴。
小香歪着小脑袋想了想,说:“姥爷,咱坐火车去。
”那时,巩县有到郑州的火车,基本上都是货车,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
铁路就从家门口过,每次路过的火车的车厢上,全都坐满了人,好像车厢是个磁铁,把他们牢牢地吸在上面。
有一次,小玉问姥爷:“姥爷,火车跑来跑去,都去哪里啊?”老张说:“往东到郑州,往西到洛阳。
”“姥爷,哪里是东啊?”“日头出来的地方就是东。
落山的地方就是西。
”现在听说小香要扒火车出门,老张说:“就你们小屁孩?甭想。
”那一年老张的娘病了,老张到郑州买药,结果,车到许昌才停。
几天后等老张把药拿回来,娘已经死了。
邻居老周哥,从郑州回来,车到巩县不停,跳车时,一条大腿给摔断了,因没钱医治至今还瘸着。
忽然,小香“哇”地一声哭了。
老张忙拉过小香:“小香,好好的,哭啥呢?不看戏就不看戏呗?有恁委屈?”小香止住哭泣,说:“姥爷,我,我想回家。
”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
小香不知道姥爷为什么生气了,哼唧道:“姥爷,我,我想妈妈。
”小香这一说不当紧,嘉康的嘴一咧:“姥爷,我也想妈。
”说罢,咧着小嘴哭起来。
几乎是同时,小香和小玉也哭起来。
2020届山东省青州市第一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2020届山东省青州市第一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bd3a4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8.png)
2020届山东省青州市第一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北斗”覆盖琼宇,“天问”寻访火星,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令科幻和现实更紧密地交织于中国人的日常。
科幻作品发展至今,“强设定”和“高概念”已然不再新鲜,与视觉冲击力强劲的特效相比,科幻电影中的“科幻精神”与“人文内核”中那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人性叩问、社会思辨、生活点滴,才更为引人共鸣、震撼心灵。
想象未来的边界,正是为了看清当下,令观众从一部科幻作品中,得以看见未来、看见众生、看见自己。
唯有生根于现实,寻找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科幻之路,才是中国科幻文化和相关文学、电影等作品创作在新阶段的必由之路。
对科幻电影而言,技术铸其形,思想赋其魂,用中国人的东方智慧,讲述中国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人类共有的情感连接全世界的命运共同体,绝非“技术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从世界文明的疆域中寻找到属于我们自身文化在新时代关于“未来”的定义和定位。
这一切绝不仅仅是科幻文化或相关产业的一时之功能够抵达,而需要更为漫长的时光与积淀,更多经济建设者、文化建设者与多方面行业人才共同凝心聚力。
在文化教育层面,一批文化研究学者和身兼创作者与研究者的青年作家们,正积极滋养着科幻文化与大众趣味的沃土;与科幻相关的文化学科与研究单位相继开设,并持续发展、培育人才、增强影响。
文化争鸣与产业发展交相辉映,才能更好地令科幻文化与产业蒸蒸日上。
展望前景,从“一纸文件”到“一种常态”,从一部作品的“精彩”到一个时代“经典”,中国科幻的新征程,绝非是某个阶段的暂时性突破或模式化重复,而是需要多维且全面的结构性发展。
人类的想象从未停止,有关梦想的故事讲述无尽,而科幻的事业终将薪火相传。
(摘编自覃皓珺《中国科幻:古老传说成就当代神话》,《光明日报》2020年10月28日)材料二: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又可以称为近人类世科幻,指发生在与人类世开端不远的现在和近未来的科幻故事,这类故事更多的是反映现实人类遇到的或即将遇到的人与自然的问题。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柴庄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柴庄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5890a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1.png)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柴庄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闲的视镜汪涌豪①“闲”是古代文论主体范畴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由其所指称的主体的自我处置与安顿方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心性趣味,既深刻地影响了古人看取世界的方式,也直接决定了他们表现世界的结果。
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它不仅仅指谓人的气性修养,还成就了作品的体调与风格。
而这种气性修养与体调风格,因贴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和日常趣味,相对而言,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
所以,对它的形成发展历史作深入的追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究明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某些特点。
②深入地看这种“闲”所指谓的处世态度和审物视界,可以发现,它有湛深的思想背景,儒道两家都曾为其提供过直接的精神资源。
一般以为,儒家讲究德礼,注重修身,最是庄敬不过。
其实,它并不排斥悠闲的处身方式,相反,对生活中许多快乐体验和才艺赏会都很在行,以为这种玩物适情,正可涵养人的德性。
譬如孔子就尚“身心一如”“文质彬彬”,雅好以音乐怡情悦性,尝从人学琴,与人同歌,与弟子一起披春服而咏归,享受在大自然中的休憩乐趣。
此外又“盛容饰”,当一个人燕居独处时,“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故《礼记》有《仲尼燕居》和《孔子闲居》,一者“善而不倦”,一者“倦而不亵”。
③儒家虽一人安居,仍恒慎其独。
至若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在他们看来也都寓有至理,可博人旨趣,此孔子所以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正是持这样的人生态度,儒者即使人在陋巷,箪食瓢饮,也能做到不改其乐。
④道家于此,贡献尤巨。
道家非“礼”崇“无”,最崇尚个体的精神自由。
如果说,儒家重视在社会秩序中安顿人群,他们则尤重在自然秩序中安顿自己,故论道过程中每常言及“闲”字。
其代表人物如庄子,不但常用“闲”指称人的闲暇,如《庄子?知北游》篇之“今日晏闲,敢问至道”,《天地》篇之“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寓言》篇之“向者弟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等等,更用此来指称人由“身闲”而及“心闲”的精神性活动,如《天道》篇有“以此退居闲游,则江海山林之士服”,《知北篇》有“尝相与无为乎,淡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刻意》篇有“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2020年青州市旗城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青州市旗城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ec537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e.png)
2020年青州市旗城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兵梁晓声天黑了。
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
一辆客车,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
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刚刚两岁多一点儿。
还有一个兵,他入伍不久。
他那张脸看去怪稚气的,让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呐。
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
车窗全被厚厚的雪花一层层“裱”严了。
每个人都快冻僵了。
那个兵自然也不例外。
不知从哪一年起,中国人开始将兵叫作“大兵”。
其实,普通的大兵们,实在都是些小战士。
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羊剪绒的帽子和里边是羊剪绒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厚的羊皮军大衣。
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到寒冷的一个人。
他的大衣让司机穿走了。
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儿去求援,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后,冻死在路上。
于是兵就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了……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得不停地淌清鼻涕,鼻涕挂了一胡子,样子非常可怜。
于是他摘下羊剪绒帽子,给老汉戴了。
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
兵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着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
”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那么做。
他自己当然也这么认为。
后来他又将他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女戴。
她接受时对他说:“谢谢。
”他说:“不用谢。
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
”后来那年轻的母亲哭了。
她发现她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青。
尽管她一直紧紧抱着孩子。
于是有人叹气……于是有人抱怨司机怎么还没找来救援的人们……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己心烦心慌……于是,兵又默默地脱自己的棉袄。
走到那位年轻母亲身边。
帮着她,用自己的棉袄,将她的孩子包起来了……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
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冷上加冷了……再后来,天就完全黑了。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青州市第一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青州市第一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8d643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1.png)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青州市第一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静静的产院茹志鹃谭婶婶跨出房门,心里就是个老大的不快,原来荷妹已把两个产妇掇弄起来,站在房里做操呢!三个人嘻嘻哈哈,又弯腰又踢腿。
产妇做产后体操,不是稀奇事,谭婶婶老早就在医院里看见过,但她不想在自己产院里实行这个,一则是她不喜欢女人家,特别是产妇,拍手顿脚的来这一套,而且她自己也学不上来;二则是乡里人坐月子,就讲究吃,睡,没兴过这个。
如今荷妹一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医院里的规矩搬过来用。
谭婶婶心里很不自在,便过来制止。
她神态严肃,话也很有分量,可是这三个人好象情绪一点也没受到影响,仍做着操,荷妹还笑眯眯地说道:“婶婶,这比吃药好,又活络筋骨,又帮助身体恢复。
”“这很好,比整天瘫在床上好!”那个先进生产者阿玲也帮着说,接着另一个产妇也说做操好。
谭婶婶看她们都说好,自己反倒没意思起来,只得勉强笑了笑,说:“你们说好,那你们做吧!”“婶婶,一会儿我们来做水管吧!”荷妹一点也没忘记土造自来水。
“哎呀荷妹,你一桩一桩的来嘛!一桩没弄好又是一桩。
”谭婶婶说完就走了出来。
一天到晚,谭婶婶的手脚是不肯停的,可是今天她走到中间屋里摸摸,又到厨房里走走,好象做什么都不实在。
听产妇房里又热闹起来,荷妹喊着“二二三四”,两个产妇一边做操一边笑,三个人不断地嘻嘻哈哈。
本来安安静静的产院,现在好像有一股什么风闯了进来,把一切都搅乱了。
谭婶婶想了想,就拿了一只竹篮,迅速地走出了产院的大门,她想出去,离了这里,眼不见为净,去养鸡场给产妇领鸡蛋。
……谭婶婶回到产院,还没跨进屋子,就愣住了。
这里也改了样子。
这一间那么细心收拾过的办公室,粉刷得雪白的产房,现在却是满地的木屑竹片。
凳子放到了,那个盛米的木桶已在靠底的地方凿了一个洞,几支新砍来的竹子横在地上,门口烧了一堆火,火焰还没熄灭。
2020年包钢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包钢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1a1e1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71.png)
2020年包钢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门前流过的溪①溪在门前小桥下穿过,瘦得像根弯曲的高粱秆。
②鹊雀窝沟里的这条溪没有名字,它瘦弱、普通。
瘦弱得孩子踩一脚就把它踩断了,普通得山里到处都有,随便在哪里迈一步,都会踩着。
所以,这样的溪,连起个名字的必要都没有。
它在门前流了很多年,也确实一直没有一个名字。
③虽如此,它也由来已久了。
久到哪朝哪代,我不知道。
爷小的时候就有,爷的爷小的时候也有。
溪水虽小,却真是很久远了。
想想,我们居住的山沟,就是被溪水像刀锋一样在大地上一点点划开的一道伤痕。
这溪,也许原来的水量很大,时间太久,它才老成这样。
④如此,这条老溪诞生于哪一天,我就不得而知了。
也许是唐宋,也许是秦汉,还可能是上古,或者更早。
那时候这里也许还是一片平原或者丘陵,柴草茂盛,荒无人烟,河水两岸,我想象着只有一些野狼或(a)风情万种的狐狸。
⑤溪水虽瘦,却也(b)源远流长。
一条山溪,会有许多源头,像一只手臂伸出的手指,山就这样被它抓住了。
或者更像一棵树,向大地深处伸出许多根子,水就被它吸出来了。
门前这条溪,我看见它的许多源头,有的在地头的墙窟里,有的在山上的石头缝中,还有的就在一蓬柴草的根部。
清凉的泉水,从不同的地方汩汩地流出来,向低洼处流下去,两条碰在一起,就合二为一,分不清彼此了。
之后又有更多的细流加入进来,混合成山里的溪。
⑥汇流到门前的溪,有一股是从东山流下来的,流到门前,有一道几米高的瀑布,平时淅淅沥沥的,或流或断,雨季里水多了,就成了一条白练,日日夜夜哗哗作响,间或遇到暴雨,那里就呈现出一道(c)奇伟壮阔的土黄色瀑布,倾泻而下,隆隆有声。
⑦还有一股是从东山与北山之间的山沟里流出来的,从东北角跌宕而下,平时羸弱,遇雨丰盈。
我常在这股溪水里戏耍,甚至粘着满脚的泥,就踩到水里,可是那溪不在乎,翻几个带着泥土的滚儿,顾自流去。
2015年高考语文分类汇编试题:专题16 文学类阅读之小说(解析版)
![2015年高考语文分类汇编试题:专题16 文学类阅读之小说(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36cf4408a1284ac9504361.png)
一、(2015年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
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克东县高考试卷语文答案
![克东县高考试卷语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ee2a5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d.png)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描写林冲被发配沧州,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B. 文中“小旋风柴进”的形象,体现了梁山好汉的豪爽和仗义。
C. 作者通过对梁山好汉的描写,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反思。
D. 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林冲与梁山好汉进行对比,突出了林冲的性格特点。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B. 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如“野草”、“风沙”等,寓意深刻。
C.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富有节奏感。
D. 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如林冲的头发、衣服等,展现了人物形象。
(3)下列对文本主旨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对梁山好汉的描写,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B. 文章通过对林冲的描写,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C. 文章通过对“小旋风柴进”的描写,体现了梁山好汉的豪爽和仗义。
D. 文章通过对林冲与梁山好汉的对比,突出了林冲的性格特点。
【答案】(1)A (2)B (3)C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描写项羽与刘邦的战争,展现了项羽英勇无畏、刘邦狡猾多智的形象。
B. 文中“破釜沉舟”的典故,体现了项羽的英勇果断。
C. 作者通过对项羽的描写,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赞美。
D. 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项羽与刘邦进行对比,突出了项羽的性格特点。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B. 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如“破釜沉舟”、“鸿门宴”等,寓意深刻。
C.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富有节奏感。
D. 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如项羽的剑舞、刘邦的计谋等,展现了人物形象。
(3)下列对文本主旨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对项羽与刘邦的战争,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赞美。
江苏省无锡市育才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育才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71c62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7.png)
江苏省无锡市育才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霍乱之乱(节选)池莉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
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有大雨将至的迹象。
那天是我和秦静在防疫站值夜班。
流行病科室里的人都走了,只有科室主任闻达在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
写报告使他每天都要推迟一小时下班。
他的妻子认定他这么做是为了逃避做晚饭,有一次吵到单位来了,闻达闻讯仓皇地向楼顶逃窜。
他的妻子在顶楼逮住了他,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
第二次闻达又逃到了顶楼,他的妻子又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凑巧的是,这两只皮鞋正好都被扔在了飞驰的大卡车上。
从此闻达只好穿一双两只不同的皮鞋,但他还是照样在下班之后写他的报告。
闻达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口中念念有词。
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不配套皮鞋的大脚。
这哪里像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闪电穿过了云层,接近了我们抬头可见的天空,暴风雨就要来了。
闻达骑上他那破旧的自行车,摇晃不定地回家去了。
秦静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我说:“难怪人家说:远看是个要饭的,近看是个烧炭的,一问才知道是防疫站的。
”闪电如游蛇窜行在楼房的玻璃窗之间,雷声冷不丁在耳边爆响,密集的大雨从远处忽隆隆黑压压地横扫了过来。
大马路上的汽车都大开车灯,纷纷地揿喇叭。
晚上八点多,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是第十九医院肠道门诊的洪大夫打来的,她战战兢兢地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
”我和秦静不约而同地对着电话大叫:“什么?请大声重复一遍!”洪大夫扯着嗓子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霍乱来了,在一个天气恶劣的夜晚,在它的踪影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之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小青
贾大山
最近,文化馆要举办一次声乐训练班,为工厂、企业培训一批业余歌手。
开班的前一天,来了一个农村姑娘,非要参加这次训练班不可。
她说,她爱好文艺,唱歌、跳舞、演戏,她什么都爱;要是不收,她就不走,行李都带来了。
馆长请示我,怎么办?
“她多大?"我问。
“二十一二岁。
”馆长说。
“哪村的?”
“梦庄的。
"
一听是梦庄的,我的耳边立刻响起一个遥远的歌声。
我说:“明天让她参加试唱吧。
”这一天,我的耳边总是响着那个遥远的歌声……
那一年的冬天,大雪封了路。
一天下午,我们几个插队青年没事做,在小土屋里打扑克牌。
一个同伴忽然说:“听,有人唱歌!”仔细一听,果然有人唱歌。
那歌声很轻,很嫩,一会儿飘到窗前,一会儿绕到屋后,仿佛是故意让我们听的。
我们所有的眼睛一齐望着窗口,认真地听。
真的,自从到了梦庄,我们从未听到这样的歌声。
在我们的印象里,梦庄最大的特点就是静悄悄、静悄悄。
静悄悄的田野、树木,静悄悄的街道、房屋,静悄悄的太阳、月亮。
早晨,一两声长长的牛叫;晚上,几个卖豆腐的梆子声,是这里唯一的音乐。
在这样的雪天,我们听着那轻柔的、飘忽不定的歌声,就像是在无边的沙漠里,忽然发现了一片绿阴,一股清泉……
我开门一看,只见门前的槐树那里,站着一个小姑娘,不过七八岁,穿一件大红袄。
她看见我,朝树后一躲,歪着头冲我笑。
我向她招了招手,把她叫到屋里问:
“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梁小青。
”她认生地望着我们说。
“这样冷天,跑出来干什么?”
“你们城里人,一定会唱歌吧?”
“想跟我们学唱歌?”
“行吗?”
“行呀,你得先唱一个。
”
她歪着头想了一下,说,“唱个《绣手绢》吧?”
她唱起来了。
唱的是民歌曲调:
一条手绢绣得新,上绣着日月并三春。
哎咳哎咳哟,上绣着日月并三春……
她唱完了,我们一齐拍着手说:“小青,你的嗓子真甜呀!”
“我们村的姑娘嗓子都甜——我们村的水甜!”
说完,她又唱了几支古老而又新鲜的民歌。
此后,她经常来找我玩儿,我教了她许多革命歌曲。
于是,上学下学的路上,每天飘起了她的歌声;冬天拾柴火,夏天采木耳,沙滩上的树林里也飘起了她的歌声……
她高兴地唱着,后来又爱上了戏曲——那是因为大队买了电视机。
几出京剧,不知看过多少遍了,还是看。
一天晚上,正播《红灯记》,突然停了电,急得她跳着脚喊:
“点着蜡演!点着蜡演!”
那天晚上一直没有来电。
回家的路上,她走得很慢,一句话也不说。
走着走着,她忽然站住脚,抬头望着我说:“叔叔,总有一天,我也能演铁梅!”
朦胧的月色里,她的眼睛很明亮,她的表情很奇特。
我牢牢地记住了她的眼睛,记住了她的表情。
第二天上午,我在文化馆的小礼堂里见到了她,真的就是梁小青!她长高了,胖了,穿一件华美的淡粉色的连衣裙。
那裙子很薄,很轻,一着风吹,浑身就起了波纹,像是能把她吹走似的。
我不懂衣料,一个姑娘告诉我,那叫什么“柔姿纱”。
她不叫我“局长”,仍然叫我“叔叔”。
我问她今天演唱什么歌曲,她很自信地说:“《绣手绢》,行吗?”
我怔了一下,不由得又想起那遥远的民歌,那遥远的雪地。
我又问:“别的呢?”
“《社员都是向阳花》。
”
“别的呢,别的呢?”
她还没有回答,馆长宣布试唱开始了。
一个叮咚叮咚的声音,拖着长长的尾巴,在小礼堂里响起来,那声音颤悠悠的,仿佛来自深山幽谷,湖面井底,很是动听。
小青坐在我的身后,悄悄地问:
“叔叔,这是什么东西呀?”
“电子琴。
”我说。
紧接着,架子鼓、电贝司、电吉他,一齐响起来了,轰隆隆、叮当当、呜喇喇,音势浩大,震耳欲聋。
在电声乐的伴奏里,歌手们演唱着自己最得意的歌曲。
唱法十分新奇,像呐喊,像惊叫,像私语,像叹气,各自不同,各尽其妙。
至于他们唱了什么,我一句也听不清,心里只想着那遥远的民歌,那遥远的雪地
他们唱完了,馆长叫:“梁小青!”但是没有答应。
她走了。
她悄悄地走了。
这是我所料到了的,也是我所没有料到的。
其实,她不该走。
她的歌子虽然陈旧,但是比较起来,歌手们的音色、音准、乐感,哪一个也不如她。
农历七月十五,梦庄庙会,我想借检查文化市场的机会,顺便去看看她。
梦庄的大街热闹极了。
街道两旁,排满了做生意的车、摊、棚、帐;卖小吃的吆喝声,变戏法的聒噪声,耍猴儿的锣鼓声,响成一片。
村东口上更是热闹,十几个老太太和中年妇女,哗哗地打着扇鼓,正在“跳神儿”。
我挤上前一看,这队伍里竟有梁小青!她仍然穿着那件华美的淡粉色的连衣裙,哼哼地唱着,翩翩地舞着,像一只飞来飞去的大蝴蝶。
我生气地叫一声:“小青!”
“叔叔! ”她看见我,立刻向我跑过来,满面笑容地说:“叔叔,你看我跳得怎么样啊?欢迎指导!”
“你,年纪轻轻,怎么也搞迷信活动?”
“这不是迷信活动,这是舞蹈。
”
“胡说,这叫什么舞蹈?”
“这叫乡下迪斯科呀!”
说完,她又跑回去,尽情地唱起来、跳起来了。
我呆呆地站着,眼睛有些模糊,满耳一片哗哗的扇鼓声。
我听不清她唱什么,看不清她的表情,眼前只有一个华美的淡粉色的连衣裙飞舞飘动着——那确实是叫“柔姿纱”。
(选自《梦庄记事》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我”的回忆插叙了与小姑娘的相识过程,突出梁小青对艺术的热爱,也交代了开头一幕发生的缘由,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
B.梁小青在上学放学路上、在四季的劳动中都在唱歌,有着乐观的性情;她热爱戏曲,坚信自己也能演“铁梅”,对艺术梦想有着执着的追求。
C.梁小青虽有甜美的嗓音,但她的演唱曲目陈旧,与城里的新式乐器和新式表演格格不入,她知难而退悄悄离去,倒也在“我”的意料之中。
D.小说并没有制造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以朴实淳厚的语言和清新的格调来展现人物美好的性情,通过“我”的情感体验,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
8.记忆中的梦庄是“静悄悄的”,而再次看到的梦庄却是“热闹的”,请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有何作用?(6分)
9.梦想演“铁梅”的梁小青,却最终成为乡村庙会“跳大神”队伍中的一员,有人认为这是梁小青的悲剧,你怎么看?(6分)
阅读答案:
7.(3分)答案:C (梁小青的离开有着复杂的情感和心理,且“知难而退”与前文她想要演铁梅表现出的坚定执著性格相冲突;据原文,她的离去既在作者意料之中,却也在意料之外。
)
8.(6分)参考答案:使情节安排显得更合理。
梦庄最大的特点是“静悄悄”,这样“我们”才能听到梁小青那甜美的歌声。
她的歌声才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带给“我”精神上的愉悦,在我记忆深处久久不能忘怀。
烘托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热闹大街上”的梁小青,与过去“静悄悄”村庄里认生的小姑娘,都表达出对音乐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蓬勃的生命力。
暗示社会环境的改变。
现在梦庄的“热闹” 与记忆中的“静悄悄"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时代的变迁,农村面貌的变化。
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梦庄从“静悄悄”到“热闹”的改变,表现了作者对随着时代变迁,农村面貌呈现出巨大变化的思考。
(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
提示:仅答“对比”而不分析,给1分。
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6分)观点一:是悲剧。
梁小青既有甜美的嗓音,又对艺术有着执着的热爱,却没有在艺术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因为身在农村,她的歌子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 最终成为乡村庙会“跳大神”队伍中的一员;她的艺术天分被埋没,艺术才华得不到施展,她越是在“跳大神”的队伍里尽情地唱跳,就越显出她的悲剧性。
观点二:不是悲剧。
梁小青从小唱着民歌民调,并不适合城里的新式乐器和新式表演,这不算什么遗憾;她唱民歌、“跳大神”,也是对自己艺术梦想的追求和坚守。
她在“跳大神”等民间艺术活动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得到了精神的愉悦。
(任一观点即可,每点2分,三点6分。
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