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精编版课件
《黄鹤楼》精品课件(部编教材)
dbfyuwen
黄 鹤 楼
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白 云 黄 鹤 图
黄 鹤 楼 的 命 名 由 来
黄鹤楼的历史沿革
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主孙权下令 “城江夏山”,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 池。当时,孙权的主要对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因此, 长江天险的防守对东吴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 的情况,在修建武昌城的时候,还在沿江一处叫做黄鹄矶 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望楼。这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形。 随着历史的演变,黄鹤楼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 而成为人们饮酒消遣,欣赏风景的好去处。在一千七百多 年的漫长历史中,黄鹤楼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受尽磨难。 它先后十余次毁于战乱,或意外失火。先后十余次被毁, 又十余次被重建。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在公元1884年, 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981年动工,1984年建成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
色绚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久远。
诗词中的黄鹤楼
此外,李白还有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等诗句,都反映了诗人对黄鹤楼的眷恋之 情。
教学目标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 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律诗往往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可据此分析每首诗歌的章法, 体会诗歌前后相承、浑然一体的艺术构思,领会诗人构思之精妙。
4.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这五首唐诗中,都有优美的写景语句,营造出或闲适,或清新、 或雄壮的意境,要注意发挥联想和想象,休会诗歌的意境。在此基 础上,积累优美的诗句。
《黄鹤楼》优秀课件
崔颢(约704~754),盛唐诗人。汴州(今河 南开封)人。开元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司勋员外 郎。著有《崔颢集》。
《黄鹤楼》优秀课件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 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 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 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黄鹤楼》优秀课件
一 读一读字音
昔人( xī ) 萋萋( qī )
《黄鹤楼》优秀课件
二 写一写字形
yīng鹉( 鹦 )洲
《黄鹤楼》优秀课件
自然之美
导思1.你从这首诗 里读到了怎样的自 然美景?
意向
导思3:诗中选取了哪 些意向?意向与感情 之间有何关系?
情感
导思2.从诗歌中你 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黄鹤楼》优秀课件
类文拓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
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
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黄鹤楼》优秀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黄鹤楼》优秀课件
翻译课文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注释:
去:离开。 空余:只剩下,仅留下。 悠悠:闲静的样子。
译文:
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黄 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悠悠飘荡。
《黄鹤楼》优秀课件
原文: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优秀课件
崔颢《黄鹤楼》ppt课件(16页)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 矶上。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 靠蛇山,俯瞰长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 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 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 “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 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 作赋,畅抒情怀,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 篇,且有多如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现今的“黄 鹤楼”景区,时逢盛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 阁、岳飞广场、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南楼 等大小50余处景点组成的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 风景名胜区,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 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 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 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 造了一座黄鹤楼。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 “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 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 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 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 律第一。
诗句意思:
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 黄鹤楼。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 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 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可是日近黄昏, 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 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 楼。”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 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 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悠。”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 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 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
《黄鹤楼》优秀课件
颔联——岁月易逝——议论
颈联——登楼所见——写景 尾联——浓浓乡愁——抒情
吊 古 怀 乡
《黄鹤楼》描写了诗人登临黄 鹤楼所见到的情景,通过凭吊古
迹,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愁情。
《黄鹤楼》虚实相映,意境开阔,情景交融。
这首诗首联和颔联从传说入笔,讲述“昔人”“黄
鹤”,这是虚写,给人无限缥缈的感受,气势苍茫。 颈联和尾联转而写楼上的所见所闻,这是实写,很自 然地引起诗人浓浓的乡愁。尾联写“烟波”上的日暮 思归,正好与诗开篇的缥缈境界相一致,使得诗歌一
研读探究
•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展开想象,扩展文字
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 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 艳阳高照,碧空 如洗,汉阳一带川的林木郁郁葱葱,格外显 眼。鹦鹉洲上长满茂盛的芳草,清风徐徐而 过,空气中淡淡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恍惚中 ,思乡之情悄然而起,那汉水北岸的树木仿 如那些让我肝肠寸断的亲人们,微笑着伫立 在眼前。和煦的阳光洒满江面,温暖着我的 亲人,更加暖和我的心...人非草木,孰能无 情?而此处的一草一木却如此的让我感动, 它们是我陌生而熟悉的亲人...风啊,请把我 的思绪如同清凉的言语,带给我思念的他们 ...
气呵成,意境开阔,让读者不禁心入其境,怅然生情。
类文拓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 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 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练习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 道这首诗仅在写 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 分) 答: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 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 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答出“抒情”1 分,分析 1 分,共 2 分。 )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答: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 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 “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 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 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前后分析各 2 分,共 4 分。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唐诗五首》黄鹤楼教学课件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9.1820.9.18Friday, September 18, 2020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08:59:4408:59:4408:599/18/2020 8:59:44 AM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8时59分44秒 上午8时59分08:59:4420.9.18
谢谢大家
思乡之情。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 的思乡之情。
芳草,古诗中常常用来比喻愁思。“芳草萋萋”, 则形容愁思浓郁。
课堂小结
•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人在 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 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 抒写了游子的乡愁。
拓展延伸
比一比,赏一赏,背一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所见
•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的原野,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 • 鹦鹉洲上,草长得极茂盛。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所思
•
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 发愁。
精读文本
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哪一句?引用神话传说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一句。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实际上传达出诗人 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 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崔颢《黄鹤楼》ppt课件(20页)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
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 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 文苑传》 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 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 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 《唐书· 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 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 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 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 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 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 多的主要原因。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 愁。”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 故乡。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波浩渺, 使人更生思乡之愁。本句点题。借景抒情, 以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
情感是诗歌流动的血液, 情感是诗歌鲜活的生命。
诗句意思:
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 黄鹤楼。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 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比一比,赏一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环节一 师友总结】
这节课我学会(懂得)了„„ 这节课我想对师傅(学友)说„„
从知识方面、学法方面、师友互助方面进行 总结,师傅尽可能帮助学友总结全面。
作业
1. 搜集有关黄鹤楼的诗文,积累知 识。 2背诵默写,写一段赏析文字。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 洲。” 写黄鹤楼前实景:描绘了站在黄鹤楼 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黄 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 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 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眼前 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似觉得“人是家乡好, 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美。另外 这句又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名句。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35张PPT)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不定。 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 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
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 首—黄 鹤楼》 课件(共 35张PP 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 首—黄 鹤楼》 课件(共 35张PP T)
•
1.过 去 , 通 常 只是 从艺术 家的立 场出发 ,将创 作看作 艺术家 审美经 验的结 晶过程 ,作品 完成就 意味着 创作完 成。而 从接受 美学的 角度来 看,这 一完成 并不说 明创作 已经终 结,它 只说明 创作的 第一阶 段告一 段落, 接下来 是读者 或观众 、听众 的再创 作。
《黄鹤楼》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 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使黄鹤楼赢得“天下 江山第一楼”的美誉。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
2.由 于 未 被 阅 读的 作品的 价值包 括审美 价值仅 仅是一 种可能 的存在 ,只有 通过阅 读,它 才转化 为现实 的存在 ,因此 对作品 的接受 具有艺 术本体 的意义 ,也就 是说, 接受者 也是艺 术创作 的主体 之一。
•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7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典型考题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1)(恩施州中考)崔颢登临黄鹤楼,追寻黄鹤踪影,杳然 无得,极目远眺,长江对岸“__晴__川__历__历__汉_阳__树___,__芳_草__萋__萋___ _鹦_鹉__洲__”的绚丽之景映入眼帘。(崔颢《黄鹤楼》) (2)(凉山州中考)崔颢的《黄鹤楼》中诗人凭栏远望,故 乡却为暮霭所隔,由此引发思乡之愁的诗句是:_日__暮__乡__关__何___ _处_是__?__烟__波__江__上__使__人__愁__。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翻译: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 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 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比喻谗臣当道 障蔽贤良。 这里指代朝廷和皇帝。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绿树芳草、落日烟波。 ③韵律铿锵的音乐美:双声词“黄鹤”“复返”,叠词
“悠悠”“历历”“萋萋”。
合作探究
《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 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 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 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 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妙莫测,鬼斧天工。 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 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的渺远,重在抒情,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苍 感慨。
茫的怅惘之感。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前两联虚写对抒情的作用?
• 表达了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的遗憾,仙去 楼空,唯有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表现了诗人 对世事苍茫的感慨。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颈联:作者登楼所见明丽之景,由怀古之思回到现在, 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境界阔大,色彩 鲜艳,声调铿锵。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 之情的黄诗鹤句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日诗暮中乡情关景何交处融是,?道烟尽波无江限上思使乡人之愁愁。的诗句:
随堂练习
(4)诗中与《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诗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课堂小结
诗歌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 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 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 景象前后三变,先是神异渺茫,接下来明丽如画,最后归于朦胧凄 迷,表达了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念故乡的情怀。风貌有别,诗意 也生波澜。
描写画面: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汉阳平野中那 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 茵,长得非常茂盛,生机盎然。
句式:登楼所见明丽之景,对仗工整,叠词 的使用,使得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 乐美。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 。 借景抒情
啊!故乡~~ 生我养我的地 方~~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 情景交融,尾联
楼 鹤黄 崔 颢
作者介绍
崔颢(?—754)
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 人。唐代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 丞。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 历边塞,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 提,诗风变为雄浑奔放。有《崔颢 集》。但他宦海沉浮,终不得志。
崔颢《黄鹤楼》课件精品课件-(带特殊条款)
崔颢《黄鹤楼》课件精品课件一、引言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描绘黄鹤楼壮丽景色和抒发思乡之情的千古绝唱。
本课件旨在通过详细的解析,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内涵,领略我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崔颢,唐代著名诗人,字云表,唐代文学家、书法家。
他生活在唐朝盛世,与王之涣、王翰、李白并称为“初唐四杰”。
崔颢的诗作具有豪放、奔放的个性,善于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情感。
他的诗歌在唐代诗坛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诗歌原文及译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古人早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年白云空自飘荡。
阳光照耀着汉阳的树木,鹦鹉洲上芳草茂盛。
日暮时分,故乡的关口在何处?江面上的烟波让人感到愁绪。
四、诗歌解析1.首联:描绘黄鹤楼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描绘,展现了黄鹤楼的悠久历史和神秘氛围。
2.颔联:表达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通过“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表述,诗人抒发了对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
3.颈联:描绘汉阳树和鹦鹉洲的美景,诗人通过“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美丽风光。
4.尾联:表达诗人思乡之情,通过“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表述,诗人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五、诗歌意境与内涵《黄鹤楼》以黄鹤楼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登楼远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诗中既有对黄鹤楼美景的描绘,又有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人通过对黄鹤楼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展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深度。
六、诗歌艺术特色1.写景与抒情的紧密结合:《黄鹤楼》将写景与抒情相结合,通过对黄鹤楼美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使诗歌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品课件(共24页)
注释:
①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译文参考:黄鹤飞走不 会再回返,千百年来只 有白云在此飘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晴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品课件(共24页)
①
历历汉阳树,芳பைடு நூலகம்萋萋鹦鹉洲。
②
③
注释:
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崔颢(704~754),汴州 (开封)人。唐代诗人。开 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 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 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 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 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 《崔颢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听读诗歌,注意字音,句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品课件(共2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 品课件 (共24 页)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精品课件(共24页)
①②
③
④
注释:
部编版《黄鹤楼》(完美版)PPT课件
这首诗首联和颔联从传说入笔,讲述“昔
人”“黄鹤”,这是虚写,给人无限缥缈的感受,气
势苍茫。颈联和尾联转而写楼上的所见所闻,这是实
写,很自然地引起诗人浓浓的乡愁。尾联写“烟波”
上的日暮思归,正好与诗开篇的缥缈境界相一致,使
得诗歌一气呵成,意境开阔,让读者不禁心入其境,
怅然生情。
2020.7.13
18
类文拓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乡关:故乡。 烟波:烟霭笼罩面。 译文: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茂
盛长满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家乡,烟
2020.7.1霭3 笼罩的长江激起思乡的哀愁。
7
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给人一种孤寂惆 怅之感。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 月
2020.7.13
19
2020.7.13
10
4.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答案】末联点题。借景抒情,以日暮途远,烟波 浩渺,抒发诗人漂泊思乡之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
2020.7.13
11
5.五、六句写诗人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 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而七、八句 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
2020.7.13
15
首联——神秘传说——叙事
黄 鹤 楼
2020.7.13
颔联——岁月易逝——议论 颈联——登楼所见——写景 尾联——浓浓乡愁——抒情
吊 古 怀 乡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PPT课件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 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乘黄鹤,杳然已去, 给人以无限飘渺的感觉,其实苍莽,为黄 鹤楼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进入景物描写,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 勃勃的景象。“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 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点题。日暮思归是人之常情,江水上烟雾 笼罩更增添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全诗意思:
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 鹤楼。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 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黄鹤楼
崔颢
q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yīnɡ w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离不开复,离返去,。白只云剩千下,载仅空留悠下悠。。
诗意:
飘飘荡荡的样子。
仙人已乘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了黄 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 在此飘浮。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日里的原野。
长江中的小洲,在黄 鹤楼东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优秀课件精编版共24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黄鹤楼》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主要 内容。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准确流畅地背诵诗歌。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
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 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 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 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 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 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 李白折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 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 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 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 因。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 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 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 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 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 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 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 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 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 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 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 久远。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了解作者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 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 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 有《崔颢集》《黄鹤楼》。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版)。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 泛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写下此诗。
诵读感知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理解诗意
传说中骑鹤飞去
离开,离去。
只剩下,仅留下。
的仙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飘飘荡荡的样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鹤黄楼
感谢聆听
品析诗歌
3.诗歌前后四句分别采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诗歌前四句描述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属于虚写;后四 句即景生情则是写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属于实写。将传说与 眼前的景象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 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表达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
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诗人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 鹤楼,给黄鹤楼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令人遐想,心生天地悠 悠、岁月不再、物是人非之感,为下文乡愁的抒发做铺垫。
课后作业
2、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易逝、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
3、颈联写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的景色,请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这首诗从优美的神话传说入笔,写 出了黄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的景物, 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和 思乡愁绪。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 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乡关:家乡。
在一片暮色苍茫、浩渺烟波之间,竟弄不清自 己的家乡在哪个方向,只见奔流不息长江东去。 看着长江弥漫的烟波,想着自己有家难归,怎 能使人愁绪满怀。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四句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1)昔人:传说中的骑鹤仙人。 (2)余:剩下。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 下空荡的黄鹤楼。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 设的酒楼,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 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 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 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 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 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崔颢(704~754),汴州(开 封)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进士。 盛唐诗人。《旧唐书》中把他和王 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 海浮沉,终不得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 (武汉),享有“天下绝景”“天 下江山第一楼”的盛誉,与湖南岳 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 三大名楼”。
黄鹤楼图片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 《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只在崔诗下面题 了行字: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1)返:返回。 (2)悠悠:飘荡的样子。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 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前四句从神话传说入笔,抒写人去楼 空、世事苍茫的感慨。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1)晴川:晴朗天空下的平原。 (2)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3)凄凄:草木茂盛的样子。 (4)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