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 阅读理解卷
《论语》八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题)
二、阅读(本题包括8—23题,共4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
8.(2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博学而笃志(2)即之也温
9.(4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0.(2分)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11.(2分)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答案:
(一)(10分)
8.(2分)(1)坚定(2)接近(走近,靠近)
9.(4分)(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
10.(2分)第③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
11.(2分)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
《论语》八则 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论语》八则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不愤不启1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B.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C.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D.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17.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8.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
19.用原文填空。
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
”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
20.相关内容链接。
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③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参考答案:15.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满足、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够。
17.A 18.聪明并且勤奋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人们称他为“文”啊。
19.用原文填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②略。
20.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略。
《论语》八则 阅读理解卷(答案份)
26《论语》八则阅读理解卷一、文学常识1.《论(lun)语》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编撰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而成。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朝代)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3.“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书籍的合称。
4“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5“五经“:《诗》即《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书》即《尚书》、《礼》即《礼记》、《易》即《周易》《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二.“八则“的道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道理: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学习做人的态度。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道理:阐述了学习的态度,和做人的道德,实事求是。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道理:阐述了学习是由浅入深的境界,以学习为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道理:阐述了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态度,和取长补短的学习方法。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道理:阐述了学习的方法是温故知新,为师的基本条件。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道理:阐述了为学,为人的道理:为学不怕艰难,为人不惧逆境。
7.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道理: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态度,欲速则不达。
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道理:阐述了“思“与”学“的关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三、“八则”里的成语:择善而从、温故知新、欲速则不达四.摘录4句课外你喜欢的《论语》中的警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整本书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论语》整本书阅读测试题附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A. 只有老师研究过去,学生才能学到新知识。
B. 老师和学生都应该研究过去的知识。
C. 学生应该专心听老师讲解以前学过的知识。
D. 只有通过研究过去的知识,才能掌握新的知识。
答案:D2.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A. 研究虽然辛苦,但是学到新知识真是太让人高兴了。
B. 研究应该持之以恒,不断地坚持下去。
C. 懂得研究,可以让人变得快乐。
D. 研究虽然辛苦,但是经过不断的练,会变得简单愉快。
答案:B3.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A. 只有学问广博,并且坚定地追求,反复思考并且用心向内,才能达到真正的仁慈。
B. 研究虽然重要,但是最关键的是要有仁慈之心。
C. 只有博学和细心之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D. 只有一心追求知识,并且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的仁人。
答案:A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是提醒我们要善待他人,尽量不去伤害别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这是理所应当的。
2. 请简述“事实说话”的意思。
答案:“事实说话”指的是真实的陈述事实,而不是对事实的解释或歪曲。
只有以事实为基础的分析才是有利于真正了解问题的。
第三部分:论文题请以“孟子的人性观”为题,撰写一篇800-1000字的论文。
(此处省略)答案:(此处省略)。
《论语》八则阅读(附答案)
《论语》八那么阅读(附答案)【模拟题】阅读《论语》八那么,答复以下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学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①学而时习之②有朋自远方来③思而不学那么殆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写出两个即可)。
(3)用现代汉语说出以下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一直是蒙童教育的必读书,这部伟大的儒学经典蕴含着深奥的道理。
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答案:(1)①温习,实践;②志同道合的人;③疑惑;④以之为乐(2)①“说”通“悦”,愉快;②“女”通“汝”,你;“罔”通“惘”,迷惑(3)①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么?②见到贤人就想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
(4)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谈的是学习态度,对我们的学习指导作用非常大。
在学习中,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就是知,不知就是不知,切莫不懂装懂。
只有做到谦虚慎重、老实好学,才能有所进步。
论语八则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语》可以作为一本文学书看,里面有故事,有对话,有文章,用种种形式表达思想。
在以简、帛作书的时代里,书面语言不能不简短;这书又是传闻记录,往往残缺不全;又是传授门人弟子的内部读物,许多口头讲授的话都省略了;因此,书中意义常不明白。
自从汉代以来,孔门弟子所传手册《鲁论》《齐论》等编订成一书,最后又经政府颁布,成为识了字就要读的经书之一。
一直到本世纪初废除八股科举,不用这书作考试题目来源以后的三四十年,《论语》仍旧是读书人最熟悉的。
这样一部圣人之书是高高在上的经典,和不识字的多数老百姓的民俗心态应该是离得远了吧?事实并不是这样。
不但书中有两千多年前的民俗,而且它成为家喻户晓的书,一直进入笑话、谜语,“雅俗共赏”了。
教孩子读《论语》是从前私塾的普遍任务。
因为书中充满了“子曰”,教书先生便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
书中坚持的“三年之丧”守孝,成为历时两千多年的丧葬礼俗。
书中有些话如“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欲罢不能”“割鸡焉用牛刀”等等,被引用于庄重的或不庄重的上下文里,所以许多不识字的也知道孔圣人的话而且心态相通。
《论语》中称呼人,除用官名和谥号以外,单称“子”的都被认为是指孔子。
称“子”加姓的除孔子外,有曾子,即曾参,有子,也称有若,两处提冉子,别处仍称冉有。
此外,门人都称其“字”(号),如子路、子贡、子夏、子张及颜渊等。
对有些人直呼其名而不加称呼,那是不受重视甚至受轻视的。
这些不同称呼区别亲疏、尊卑、贵贱,正符合中国从上到下历来的习惯:不同称号表示不同关系,对方的不同地位,错不得。
孔子、有子、曾子依据人的社会地位,把妇女和小人排除在外,构成一个关系网,排成一个符号系统。
对每一个符号的要求算是那个符号的意义。
符合要求就可以戴符号,否则不算,这就是“正名”。
这系统中的层次是由低而高,由小而大,由家而国而天下。
每层各单位都有尊卑上下,在上者高于其他任何个人。
《论语》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论语》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填空。
(1)这些言论选自________,作者是孔子,他名丘,字_______,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 _________。
(2)出自本十则的成语很多,请写出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_______________(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__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论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论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①。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虽回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①目:纲目,条目,具体要点。
(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语》这一章阐述了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可见“克己复礼”是孔子以前就有的古语,儒家用之作为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
B.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
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而核心是指人与人的相亲相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实行“仁”的主要方法。
C.“礼”,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
包括了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长期形成、又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
D.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克己复礼为仁”,即: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
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谈到自己虽然不聪敏,但请老师孔子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2)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答:参考答案:(1)D。
颜渊意思是说自己虽然不聪敏,请让自己按照老师孔子的话去做。
(3分)(2)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
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
(3分)论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篇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①,以就有道②,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文言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
(共5分)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颜渊》)(1)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所说的“礼”的内涵。
(3分)①礼的本质是仁(礼是仁的外在表现);(1分)【第一则第四则】②礼可以约束个人的行为,人应该主动克制自己服膺礼;(1分)【第二则、第四则】③治理国家应该靠礼让,不应靠法约束。
(1分)【第三则第五则】补充说明:①三个要点分别扣住礼与仁的关系、礼对个人的作用、礼对治理国家的作用谈,一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②每个要点答出一个点即可,但第③个要点如果只提“不应靠法约束”得分,因为没有体现出与“礼”的关系。
(2)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写道,“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请结合最后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2分)维持礼治秩序需要教化百姓“克己复礼”(1分),而不是依靠审理诉讼。
(1分)补充说明:①分别结合两则材料,各占1分,但如果没和《乡土中国》选文关联则扣1分。
②第一则重点谈“克己复礼”,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亦可,意思对即可;第二则重点谈“不能依靠审理诉认写不能依靠法律、刑罚等即可,意思对即可。
学生例:11.(5分)(1)(3分)礼是仁德的表现。
用礼约束一个人,才能使人真正做到君子。
要用礼治国。
礼是一种道德标准,人应当处处用礼约束自己,行为合乎礼才能使到仁。
遵守礼,使人信服。
《论语》大阅读试卷含答案
《论语》大阅读试卷含答案13.孔子关于教育人不应该有贫富贵贱之分的言论是:“_____有教无类。
”二、选择题。
(20分)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正确的选项是(B)。
A.不气愤就不开口,不生气就不发泄。
B.教导学生时,不到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步,就不要启发他;不到他似懂非懂,想说又说不出来时,就不要开导他。
C.默默地把知识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厌倦。
D.不气愤不启发,不懂时不启发。
2.奢侈豪华就显得越礼,节俭朴素就显得寒酸。
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这句话在《论语》中原句是:(A)。
A.子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B.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C.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D.奢显礼,朴显酸。
可越礼,不可寒酸。
3.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五者,指“恭、宽、(B)、敏、惠”。
A.诚B.信C.善D.真4.孔子曰:“君子有九思”。
其中“事思敬”的意思是:(B)。
A.做事的时候要懂得尊敬他人。
B.做事要想想是否谨慎。
C.做事发脾气时要想想是否会不好的结果。
D.做事时要对人怀有敬意。
5.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C),友多闻,益矣。
”A. 友善柔B.友便辟C.友谅D.友便佞6.子贡问孔子:“有可以用来终生奉行的话吗?”孔子回答的话是(C)。
A.君子求诸己B.君子矜而不争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君子不以言举人。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论语》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D.作者认为像诸葛孔明、陆敬舆、范仲淹等人群而不党,真正达到了《礼记》和《尚书》中所提出的“君子之群”的境界。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此义不明,朝廷无以收群策群力之效,而朋党之祸遂为世诟病。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彼见孔子A为师B圣人传道C必授D异才E故谓之F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信师而是古”中“信”意思是“相信”,与《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的“信”不同。
B.“用意详审”中“审”意思是“详细”,与《促织》中“审视,巨身修尾”的“审”含义相同。
D.王道,指以仁义统治天下的政策,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对“王道”的相关描述。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经据典,分析“群”“党”的不同内涵,阐明了集体与个人、群与党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B.作者认为,王导、蔡邕、贾生、靳尚四人党而不群,是因为他们不是器量见识与才学兼备的人,也不值得与他们谈群而不党。
夫子哂之。
(节选自《论语·先进》)
材料二: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此“党”之义A近私也B公则为和C为周D在朝E可以收同寅F协恭之美G在野可以释H惊世骇俗之嫌。
【初中文言文阅读】《论语》八则 阅读答案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论语》八则阅读答案及翻译【初中文言文阅读】《论语》八则阅读答案及翻译《论语》八则【串讲课文】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它,不也是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论语》八则【描述性课文】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者:自学科学知识并按时温习它,不也就是开心的吗?存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就是欢乐的吗?别人不介绍自己也不愤恨,这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吗?要点:“而”顺接连词,相当于“并且、从而”。
“不亦…乎?”反问句式,“不也是…吗?”“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言也。
翻译: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要点:后面这个“言”就是通假字,同“智”,精明。
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者:(对于科学知识)介绍它不如嗜好它,嗜好它不如以它为欢乐。
要点:好,动词,爱好。
乐,以……为乐。
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矣。
独以其善者而从之,其疏于者而改为之。
翻译:三个人同行,一定有(可以充当)我的老师(的人)在里面。
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并且顺从它,选择他们不好的(地方)作为自我改正错误的借鉴。
要点:“矣”就是“于此”的并任音词,相等于“在这里”。
两个“其”都就是代词,相等于“他们的”。
两个“而”都作顺相继词,相等于“并且、从而”。
两个“之”也都就是代词,相等于“它”,分别指代前面的“善者”和“疏于者”。
“…者”者字结构,沦为名词性短语,相等于“…的”地方、原因等。
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者:温习旧有的(科学知识)自学代莱(科学知识),可以以这种人做为老师。
要点:“故”名词,旧的(知识)。
“而”顺接连词,相当“并且、从而”。
“知”动词,“得到”“懂得”。
“新”名词,新的(体会和知识)。
“可以”两个词,“可”是“可以”;“以”介词,后面省略“之”(这种人)。
文言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10.(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也?”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材料二: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材料三: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1)材料一,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从教育的角度看,体现了的原则。
孔子对“勇”是肯定的,但这里以“过我”来否定子路的“好勇”,则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
(2)材料二中的“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和材料三中的“用行舍藏”的思想是否有悖于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0.【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
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还要阐明自己的观点。
要根据原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1)因材施教;中庸(2)不违背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是说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按照义的原则形式以贯彻自己的主张;“用行舍藏”的意思是说治国理政的方案、谋略,不用它的时候,就把它隐藏起来;这体现他在面对不同情况时懂得变通,并不一味迂腐政治。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积极推行理想正直,但世人不理解孔子,评价他“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他固执迂腐,有讽刺之意;孔子终身追求仁道推行理想,执着不放弃,但在具体实施上,孔子懂得通权达变,“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随时而动,不拘泥,因此不能把个人的处世态度和他人的评价混为一谈。
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
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
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材料二:孔子说:“看到善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
《论语》八则中考阅读练习题
《论语》八则2019年中考阅读练习题(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
《论语》八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8.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D.我独亡(亡:死亡)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B.仁在其中矣其恕乎C.与人恭而有礼未复能有与其奇者D.如日月之食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0. 翻译(3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3分)答案:8.B(A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C切问:恳切地提问;D亡:通“无”,没有)。
9.D(A前表承接,后表转折;B前代词,后语气词;C 前介词“对”,后动词“参与”)10.(3分)孔子说:“不怕(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患”、“己知”各1分,句意畅达1分)11.(3分)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这是对儒家“恕”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
《论语八佾》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论语八佾》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①,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注】①反坫(diàn):先秦诸侯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1. 两则材料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 两则材料,孔子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评价管仲的?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仁爱观?【答案】1. (1). 仁者(2). 不知礼2. ①材料一是从社会贡献的角度来评价的;②材料二是从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的角度来评价的。
③孔子的仁爱观主要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孔子评价一个人不拘泥于小节小信,在仁的认识上能知权达变。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先了解材料大意,再根据题干要求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
本题中,材料一的关键句为“管仲非仁者与”“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材料二为“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知道对管仲的评价是“仁者”和“不知礼”。
【2题详解】本题考名著查阅读及鉴赏作品形象、评价价值判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理解作品的价值取向,然后从熟悉的文学作品中选择典型人物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时要结合人物的具体事例来谈,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答。
本题中,由材料中的“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①,管氏亦有反坫”知,孔子主要是从对社会的贡献和维护社会等级制度来评价的;由此知孔子的仁爱观主要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孔子评价一个人不拘泥于小节小信,在仁的认识上能知权达变。
文言文《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②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①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注①终食:一顿饭的功夫。
②造次:仓促匆忙。
20.第②则材料中所说“其道”即指第①则材料中的“________”字和第②则材料中的“________”字
21.根据两则材料,简单说明儒家对君子生活方面的要求。
20.义仁
21.君子生活上要安贫乐道;君子追求富贵,应该遵循仁义的标准;君子要严格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背离仁义,哪怕是一顿饭的功夫,哪怕是在仓促之间,哪怕是在颠沛之中
参考译文:
①吃着粗粮,喝着淡水,弯曲着手臂把它当作枕头,乐意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道义的手段取得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
②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
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
《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分析.doc
《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分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
(4分)(1)不亦说乎(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是知也(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而”表示转折用法的一项是()(2分)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知新C.择其善者而从之D.人不知而不愠【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4】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3分)答案【小题1】(1)“悦”的古字,愉快(2)真诚,诚实(3)这(4)凋谢【小题2】D【小题3】(1)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一味空想却不学习是有害的。
(2分)(2)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2分)【小题4】这句话的意思是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意思相近即可)(3 分)解析【小题11试题分析:“说”是通假字,先解释通哪个字,再译意。
“信”是注解中的重点字,根据语境也很易推断出来。
“是”是重点字,一般是代词用法,根据语境可译为"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论语》八则阅读理解卷
一.文学常识
1《论()语》____经典,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辑录、编撰________________而成。
2.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
_______学派的
创始人。
3.“四书五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称。
4“四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经”:《___》即《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______。
二“八则”的道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
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八则”里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摘录4句课外你喜欢的《论语》中的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