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一2.2.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1一. 教材分析《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基本性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自主发现和总结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平行的条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能够运用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平行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推导,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自主发现和总结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直线和平行线的模型,用于直观展示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直尺和三角板,展示一些直线和平行线,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什么是直线?什么是平行线?直线和平行线有哪些性质?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直线平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直线为什么是平行的?直线平行有哪些条件?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直尺和三角板,尝试画出一些平行线,并总结直线平行的条件。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直线平行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除了具有直线平行的条件外,还有哪些性质?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发现和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说课稿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地位和作用本课位于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的第一种判定方法,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之一,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
同时,本节学习将为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并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其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同位角,能在图中识别出同位角,并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判定。
2、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习惯。
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得到直线平行的条件.难点:同位角的寻找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二、学情分析从认知结构的角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学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三、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教法:引导——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电化教学法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反馈应用、拓展新知——互动交流、谈谈收获——布置作业、反思提炼.(设计意图: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本节课我以教学流程六个环节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借助小教具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其空间观念、简单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根据平行线的概念判断:(1)、如图(1)直线a、b是否平行?(2)、如图(2)直线a、b是否平行?(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回忆可避免传统教学一问一答的方式,同时也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第一课时
练习2 如图,∠1=∠2=55°, ∠3等于多少度?直线AB 、CD 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练习3 议一议
问题1:你还记得怎样用移动三角板的方法画两条平行线吗?你能用这种方法过已知直线AB 外一点P 画它的平行线吗?请说出其中的道理。
问题2:分别过点C 、D 画直线AB 的平行线EF 、GH , EF 与GH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结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因为a ∥b ,a ∥c ,根据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所以b ∥c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和巩固
学生思考,知识迁移
你有什么发现? 与同伴交流.
1 2 3
E F
G H B C
D A A B P
. 议一议 2
议一议1。
[精品教案]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 教案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 教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会认由三线八角所成的同位角;
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会认各种图形下的同位角,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学难点:
判断两直线平行的说理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
(2)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_两条直线的是平行线.
(二)创设情景:
如书中彩图,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的角为多少度时才
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
(三)新课:
1.学生动手操作移动活动木条,完成书中的做一做内容.
2.改变图中1的大小,按照上面的方式再做一做,1与2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小组内交流.
3.由1与2的位置引出同位角的概念,如图
1与2、5与6、7与8、3与4等都是同位角
练习:如图,哪些是同位角?
4、例:找出下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5、完成第55页随堂练习1、2题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 要特别注意数形结合.
(五)作业:第55页习题1、2题
教后记:学生基本会找同位角,也能找出平行的直线,但说理方面欠条理性。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直线平行的概念及实际应用。
激发学生对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直线平行的定义及实例。
直线平行的实际应用场景。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例等方式引入直线平行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平行的实际应用场景。
1.4 教学步骤:1. 引入直线平行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直线平行的定义。
2. 展示直线平行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和记忆直线平行的特征。
3.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平行的实际应用场景,如交通运输、建筑设计等,激发学生对直线平行的兴趣。
第二章:直线平行的判定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判定方法的证明和解释。
2.3 教学方法:通过几何图形和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通过证明和解释来说明判定方法的合理性。
2.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平行的定义,复习相关知识。
2. 引入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来理解和记忆判定方法。
3. 通过证明和解释来说明判定方法的合理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判定方法。
第三章:直线平行的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直线平行的性质。
培养学生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直线平行的性质。
性质的证明和解释。
3.3 教学方法:通过几何图形和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直线平行的性质。
通过证明和解释来说明性质的合理性。
3.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复习相关知识。
2. 引入直线平行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来理解和记忆性质。
3. 通过证明和解释来说明性质的合理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性质。
第四章:直线平行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直线平行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直线平行的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平行的概念,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直线平行的定义2. 直线平行的条件3. 平行线的性质4. 平行线的判定5. 直线平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平行的概念、条件、性质和判定。
2. 教学难点:直线平行条件的推理和证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直线平行的过程,增强学生直观感知。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运用例题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直线平行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直线平行的图片、动画、例题等。
2. 几何画板软件:展示直线平行的过程。
3. 练习题:巩固直线平行的知识和应用。
4. 小组讨论卡片:分配给各小组,用于记录讨论成果。
教案一、导入新课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现象,如的道路、书本排版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平行现象背后有什么共同的规律?3.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直线平行的定义。
三、课堂讲解1. 讲解直线平行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展示直线平行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 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等。
4.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等。
四、巩固练习1. 让学生运用几何画板软件,自主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
2.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五、小组讨论1. 发放小组讨论卡片,让学生分组讨论直线平行的应用。
六、课堂小结2. 强调直线平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直线平行的知识。
2. 选择一道实际问题,运用直线平行的知识解决。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时教学案.doc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2.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时)教学案妥甸中学苏萍芝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掌握利用同位角相等判别直线平行的结论,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2.会识别由“三线八角”构成的同位角,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得到直线平行的条件.难点: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决具体情境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设计 :一、课堂前置:如图,在联合国大厦前竖立着各国的国旗。
(1)如果把路看做直线,每一根旗杆和路面是什么位置关系?(2)旗杆和路面的夹角是多少度?(3)任意的两根旗杆是什么位置关系呢?(4)什么叫两条直线平行? [ 来源 :学§科§网 Z § X § X § K]二、合作学习(一)想一想: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 b 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 a 与墙壁边缘所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 a 与木条 b 平行 ?(二)做一做:1、图中的直线 b 与直线 c 不垂直,直线 a 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与直线 b 平行呢?请你拿出手中的三枝笔亲自动手操作。
如图,木条 a 与木条 b 的位置关系如图,三根木条相交成∠1,∠ 2,固定木条 b、,c,转动木条a.( 1)、在转动木条a 的过程中,除了木条 a 的位置发生变化外,还有什么发生了变化?( 2)、在∠ 2 逐渐变大的过程中,∠ 2和∠1的大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3)、在∠ 2逐渐变大的过程中,木条 a 与木条 b 的位置关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你是怎样发现的?( 4)、∠ 2 和∠ 1 的大小关系的变化与木条 a 与木条 b 的位置关系的变化之间有无联系?你有什么发现.当∠ 1>∠ 2 时当∠ 1=∠2时当∠ 1<∠ 2时直线 a 和 b直线a和b直线a和b(三)学一学:1、如图,直线AB 、CD 与直线l 相交 (或者说两条直线AB、CD 被第三条直线l 所截 ),构成八个角.∠1 与∠ 2 这两个角分别在直线CD、AB 的上方,并且都在直线l 的右侧,像这样具有位置相同的一对角称为同位角,∠ 3 与∠ 4 也是同位角 .这些同位角在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特征?辨别同位角时要注意位置上的两个“同”字,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被截两直线的同方向.2、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用几何符号表示:∠1= ∠ 2→a∥ b三、分亨表达:(一)做一做1、如图请你解释为什么旗杆都是互相平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
后
记
5、例:找出下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6、完成第55页随堂练习1、2题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
要特别注意数形结合。
候课完成
进入情景
动手实验
小组内交流。
独立完成
观察、讨论、归纳
总结
思考片刻、同伴交流
独立完成
巧布课外
作业
巩固基础提升能力拓展思维
作业:第55页习题1、2题
见过程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与步骤
课
堂
要
素
提
示
充分体现“自主、合作,分层评价”(渗透探究的内涵)的教学特色
(力求课堂活而不乱,实而不闷)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情感是力量的源泉”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搜索力、发现力、概括力、想象力、记忆力
思维力、操作力、应变力、创造力和自我调控力
教师活动(恰到好处的主导作用)
1、学生动手操作移动活动木条,完成书中的做一做内容。
2、改变图中∠1的大小,按照上面的方式再做一做,∠1与∠2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
3、由∠1与∠2的位置引出同位角的概念,如图
∠1与∠2、∠5与∠6、∠7与∠8、∠3与∠4等都是同位角
练习:如图,哪些是同位角?
4、胶片演示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
学生活动(体现充分的主体作用)
知
识
与
技
能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观(一)Fra bibliotek前复习:(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是平行线
2.2.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仍感到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的运用。
-举例解释:重点讲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在实际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如通过绘制具体的平行线图形,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这些角的特点及其在判断直线平行中的作用。
-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强调这些判定条件是判断直线平行的关键,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概念的理解,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这些判定条件判断直线平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直线平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2.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
一、教学内容
2.2.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本节课,我们将依据教材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深入学习直线平行的条件。具体内容包括:
1.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平行线判定条件。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教学设计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1课时)深圳市福田翰林学校陈小燕课时安排说明:平行线与相交线构成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
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直线、射线与线段,角,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相交线的有关事实。
教材通过设置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按照“先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再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顺序呈现有关内容,在带领学生探索性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直观认识为基础训练学生进行简单的说理,以加深对平行的理解,并学会借助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所以,本章及本节内容无论是在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探索得出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一,并初步认识“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第二课时在进一步认识“三线八角”中的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同时,探索得出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二、三。
本单元教学设计时将遵循教科书编写思路,在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中自然引入“三线八角”,使该知识的学习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不是孤立地处理这些内容。
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平行与垂直的基础上,本节将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相交线的有关事实,并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借助平行的有关结论解决一些现实的实际问题。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节主要学习三种常用的判别平行线的方法,这是进一步学习平行线特征的基础。
本课时主要教学任务是初步认识同位角并探索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会找同位角.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有关问题.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教案说明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教案说明《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教案说明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课型属于新授课。
针对两直线的位置关系,通过构图,引入第三条直线,形成角,以判断角的大小关系来推导直线是否平行。
从几何学上,从数量关系引导出位置关系,给学生在思维上很大的提升。
七年级(12)班学生思维活跃、好奇、表现欲强,学习基础较好,动手能力较强。
要突破教学重难点,就要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索,通过交流,得出结论。
本节课的亮点和突出点有:1、利用构图思想,使得“第三条线引入的突然性”变得自然在情景导入:木工师傅往墙上钉木条。
要突出:在构图上,这里出现了第三条直线-----墙壁边缘,形成了角,当这两个角都等于90°时,a与b平行。
于是为引入第三条线形成其他的角(不一定是90°)提供了思维铺垫。
2、突出数学思维的转变性在反馈应用中,你还记得怎样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画两条平行线吗?试用这种方法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平行线。
请说出其中的道理。
要突出:通过构图,其中一个三角板的作用是,引入第三条直线,形成同位角,以判断角的大小关系来推导直线是否平行。
让学生体会数学中关系的转变,更加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味。
3、探索实验的必要性在情景导入:木工师傅往墙上钉木条。
提出问题:如果木条b不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a怎样才与b平行?从特殊到一般,顺利过渡到探索实验。
4、数学的生活性在反馈应用中,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5、学生活动的多元性操作实物木条的实践性,讨论活动的交流性,实验报告的实用性。
2002/3/20。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篇一」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的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3、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重点:弄清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意义,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学难点: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准备活动:1、如图,a∥b,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不含平角)2、写出图中的所有同位角。
教学过程:一、引入:小明有一块小画板,他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于是他在两个边缘之间画了一条线段AB(如图所示).他只有一个量角器,他通过测量某些角的大小就能知道这个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定义:1、内错角;2、同旁内角。
二、探索练习:观察三线八角,内错角的变化和同旁内角的变化,讨论:(1)内错角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为什么?(2)同旁内角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为什么?结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巩固练习:1、如右图,∵∠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C∥F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右图,∵DE∥BC∴∠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180,___________________∵∠B=∠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小结: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教学设计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1课时)课时安排说明:平行线与相交线构成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
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角、平行与垂直,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相交线的有关事实。
教材通过设置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按照“先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再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顺序呈现有关内容,在带领学生探索性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直观认识为基础训练学生进行简单的说理,以加深对平行的理解,并学会借助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所以,本章及本节内容无论是在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探索得出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一,并初步认识“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第二课时在进一步认识“三线八角”中的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同时,探索得出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二、三。
本单元教学设计时将遵循教科书编写思路,在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中自然引入“三线八角”,使该知识的学习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不是孤立地处理这些内容。
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一章中,已经结合丰富的现实情景,直观认识了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了解了平行线的定义,会借助方格纸、利用直尺、三角板用多种方法画平行线,经历了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初步掌握了平行线的有关性质,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初步具有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为本章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七年级上册《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一章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通过观察、测量、画图、模型操作、拼摆、图案设计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觉体会平面图形的性质及位置关系,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
同时在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顺利实现中学、小学过渡,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初中数学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参与、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2.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1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一、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会认由三线八角所成的同位角.3、掌握平行线公理及平行线的传递性.4、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二、学习重点:会认各种图形下的同位角,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三、学习难点:判断两直线平行的说理过程. 四、学习设计:(一)课前准备(1)预习书44-48页.(2)思考:①什么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特征?(3)预习作业如图所示:①12∠∠与是 角;它们是由直线 和直线 ,被直线 所截得的;②14∠∠与是 角;它们是由直线 和直线 ,被直线 所截得的;③34∠∠与是 角;它们是由直线 和直线 ,被直线 所截得的.H GF ED CB A4321(二)学习过程1、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可形成的角有 , , .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简称“三线八角”)如下表:基本图形角的名称 位置特征 图形结构特征21 4365例1、如图是同位角关系的两角是 ,是互补关系的两角是 ,是对顶角的是 .43212、平行判定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 ,那么这两直线 . 简称: (公理)如图,可表述为:∵ ( )∴ ( )F ED CBA21例2、如图:cb a21(1),()a b c a ⊥⊥已知12∴∠=∠= (垂直的定义)∴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用一句精炼的话总结(1)所包含的规律 变式训练:如图所示d c ba 321(1)12∠=∠(已知)∴ ∥ ( ) (2)23∠=∠(已知) ∴ ∥ ( )例3、如图,已知00165,2115∠=∠=,直线BC 与DF 平行吗?为什么?F E DCB A21变式训练:如图,已知00170,2110∠=∠=,试问a 与b 平行吗?说说你的理由.cb a3211.平行线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 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平行线的传递性: .几何语言: .拓展:如图,已知12∠=∠,问再添加什么条件可使AB ∥CD ?试说明理由.N M F E D C BA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课题
§2.2.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
2.会用三角板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2.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习惯.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出直线平行的条件.
●教学难点
同位角的概念.
●教学方法
观察——探索——归纳
教师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行观察,探究,发现规律,从而找到直线平行的条件.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复习(记作投影片§2.2.1 A)
第二张:生活中的实例(记作投影片§2.2.1 B)
第三张:做一做(记作投影片§2.2.1 C)
第四张:议一议(记作投影片§2.2.1 D)
学生:小纸条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平行线,那什么是平行线呢?
[生]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师]好,在上册书中,我们简单了解了平行线,下面我们来复习回顾一下(出示投影片§2.2.1 A).
判断正误:
1.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叫平行线.( )
2.与一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 ( )
3.如果直线a、b都和直线c平行,那么a、b就互相平行.( )
[生甲]第1句话是错的.只有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才是平行线.
(也可举例:如异面直线.学生只要说清即可).
[生乙]第2句话是错的.因为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只有经过直线外一点,才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生丙]第3句是对的,它是平行线的一个性质.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出示投影片§2.2.1 B)
如P53的上图,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 与墙壁边缘所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
(同学们讨论)
[师]大家可以用课前裁好的线条在桌子上演示.
[生]木条a也与墙壁边缘垂直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
[师]大家经过讨论,得到了:若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时,只有木条a也与墙壁边缘垂直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那么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不相交外,还可能在什么情况下平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Ⅱ.讲授新课
[师]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纸条,按如下方法来做一做(出示投影片§2.2.1 C)
如图(1)所示,三根木条相交成∠1,∠2,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
图2-11
如图(2),在木条a的转动过程中,观察∠2的变化以及它与∠1的大小关系,你发现木条a与木条b的位置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木条a何时与木条b平行?
改变图(1)中∠1的大小,按照上面的方式再做一做.∠1与∠2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
[师]同学们先独立操作、观察,找出结论,然后前后四人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交流,教师指导、巡视)
[生甲]在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看到∠1与∠2的大小关系为三种情况:大于、等于、小于;木条a与木条b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相交与平行;当∠1=∠2时,木条a 与木条b平行.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齐声]同意.
[师]好,这只是一种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如果改变∠1的大小,情况又如何呢?
[生乙]我们观察到的情况与甲同学说的一样.
[生丙]我注意到:只要∠2与∠1的大小相等,那么木条a、b就平行.
[师]是这样的吗?
[生齐声]是.
[师]好.由此可以看到:木条a、b的位置关系与∠1、∠2的大小关系密切相关,当∠1等于∠2时,木条a、b所在的直线就平行.那么∠1、∠2是什么样的角呢?
看图:
图2-12
直线AB、CD与直线l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l所截),构成八个角.∠1与∠2这两个角分别在直线CD、AB的上方,并且都在直线l的右侧,像这样具有位置相同的一对角称为同位角(corresponding angles),∠3与∠4也是同位角.
辨别同位角时要注意位置上的两个“同”字,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被截两直线的同方向.
下面大家看这个图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同位角呢?
[生甲]∠5与∠6是同位角.这两个角在直线l的右侧,又在直线CD、AB的下方.
[生乙]∠7与∠8是同位角.这两个角分别在直线CD、AB的下方,并且在直线l的
左侧.
[师]很好,大家了解了同位角后,想一想刚才我们得到的:“当∠1=∠2时,木条a、b所在的直线平行”这个结论应该怎么叙述?
[生]从图中可知:∠1与∠2是同位角.所以可以这样说: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师]好,这样我们就得到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即: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用几何符号表示:∠1=∠2→a∥b
在上学期,我们学过了利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来画平行线,那现在大家来分组讨论讨论.(出示投影片§2.2.1 D)
怎样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画两条平行线?你能用这种方法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平行线吗?请说出其中的道理.
(学生分组操作、讨论)
[生甲](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叙述).先画一条直线,用一个三角尺的一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然后把第二个三角尺紧靠第一个三角尺,第二个三角尺不动,移动第一个三角尺,这样就可以画出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
用这种方法可以作: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平行线.
(图如下:AB∥CD,点P在CD上.)
图2-13
[生乙]画直线CD与AB平行的过程中,实际上使用了一个三角尺的一边和另一个三角尺的一个角.一个三角尺不动,在另一个三角尺平移的过程中,那个角的大小不变,而且从一个位置平移到另一个位置,两个位置上的那个角构成了同位角关系.“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在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时,实际就用到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直线平行的条件.
好,下面大家动手画一画: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师]好,同学们画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做练习,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Ⅲ.课堂练习
课本P55随堂练习
1.找出图2-14点阵中互相平行的线段,并说明理由(点阵中相邻的四个点构成正方形).
图2-14 图2-15
答案:AB∥CD、EF∥GH
因为线段EF、GH与线段AB、CD相交所成的锐角都是45°.
2.如图2-15,∠1=∠2=55°,∠3等于多少度?直线AB、CD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3=55°,因为∠3与∠2是对顶角,对顶角相等,所以∠3=55°.
因为∠1=∠2=55°,∠3=55°,所以可得∠1=∠3.又因为∠1与∠3构成的是同位角.由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 与CD 平行.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还认识了同位角,并且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到现在为止,我们就有了三种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1)定义(不常用)
(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 55习题2.2 1、2
二、1.预习内容:P 56~57
2.预习提纲:
(1)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Ⅵ.活动与探究
1.已知如图2-16,直线AB 、CD 被MN 所截,∠1=∠2,则直线AB 与CD 的位置关系如何?还有没有其他的证明方法?
图2-16
[过程]让学生观察、思考、猜想、验证.培养学生初步的论证能力.假设AB 与CD 平行.则需要∠3=∠2,但∠1=∠3(对顶角相等)且∠1=∠2(已知),所以∠3=∠2.这样猜想得以论证.其他的论证方法与前面一样,只是找的同位角不一样.在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找到其他的三对同位角,并可验证.
[结果]AB →∠=∠→⎭⎬⎫∠=∠∠=∠323121∥CD .
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用另外三对同位角相等证出.下面给出其中的一种.
图2-17 如图2-17,∠1=∠2(已知)
∠1+∠5=180°,∠2+∠4=180°(平角定义)
所以:∠4=∠5(等角的补角相等)
因此: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板书设计
§2.2.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一、直线平行的条件:
1.同位角的定义.
2.直线平行的条件: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AB∥CD
二、议一议
画一画.
三、课堂练习
四、课时小结
五、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