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信道为awgn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信道为awgn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课程中关于信道为AWGN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信道AWGN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理解AWGN信道的概率分布、噪声功率和信道容量等关键参数。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AWGN信道的知识对通信系统进行性能评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通信原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AWGN信道的定义、特性和数学模型;2.AWGN信道的概率分布函数及其性质;3.AWGN信道中的噪声功率和信道容量;4.AWGN信道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和性能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AWGN信道的相关概念、特性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中的AWGN信道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AWGN信道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通信原理》;2.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和书籍;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实验演示视频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通信实验装置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3.考试:安排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信道为AWGN章节的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评估标准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制定,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设计
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系统设计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通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3. 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中常用的电路元件及其功能,并能正确进行电路搭建和调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Multisim、Protel等软件进行通信电路设计与仿真的能力;2.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团队合作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实践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通信电路与系统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通信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通信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通信原理基础,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的实际情况,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通信电路基本原理:介绍通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元件及功能,包括放大器、滤波器、调制解调器等;分析通信电路的性能指标,如带宽、增益、线性度等。
2. 通信系统设计方法:学习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掌握通信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学习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技术和器件,进行系统设计。
3. 电路设计与仿真:运用Multisim、Protel等软件进行通信电路设计与仿真,包括原理图绘制、电路仿真、PCB布线等。
4. 实践操作与调试:搭建实际通信电路,进行电路调试和性能测试;学习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设计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的数字化、传输、接收和复原过程。
2. 使学生了解现代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
3.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字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如编码、调制、多址技术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的数字通信系统的能力,包括选择合适的编码、调制和解调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通信工具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的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字通信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数字通信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科技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其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数字通信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2. 信号的数字化处理:采样、量化、编码、脉冲编码调制(PCM)。
3. 数字信号传输技术:基带传输、频带传输、调制技术、多址技术。
4. 数字信号接收与复原:解调、同步、误码检测与纠正、信号复原。
5. 现代数字通信系统: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互联网通信。
6. 数字通信应用案例: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物联网。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数字通信基本概念,介绍信号与系统、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
第二课时:信号的数字化处理,讲解采样、量化、编码和PCM技术。
第三课时:数字信号传输技术,分析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及调制技术。
课程设计之通信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之通信系统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关键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2)了解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及特点;(3)熟悉通信系统的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技术;(4)掌握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故障检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设计中的基本问题;(2)具备通信系统参数的测量和分析能力;(3)能够运用通信系统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2)增强学生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围绕通信系统设计展开,教学内容如下:1.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2.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及特点;3.通信系统的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技术;4.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故障检测方法;5.通信系统设计软件的使用和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学生讨论通信系统设计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通信系统设计实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4.实验法:安排通信系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本章将选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通信系统设计》;2.参考书:相关通信领域的学术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资料等;4.实验设备:通信系统设计实验套件。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章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实验操作等方面的积极参与程度,占总评的30%;2.作业:布置与本章内容相关的习题和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占总评的20%;3.考试:安排一次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50%。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1. 引言通信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无线通信、互联网、电视、手机、卫星通信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在通信工程领域中,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通信系统仿真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
2. 通信系统仿真的目的和意义通信系统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通信系统的运行和性能,以达到理解系统特性、优化设计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它在通信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通信系统仿真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系统特性:通过仿真可以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信源、信道、调制解调器、信道编码和解码等,从而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优化设计:通过仿真可以评估不同的系统设计方案,找到最佳的参数配置和算法,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降低成本。
•解决问题:通过仿真可以模拟通信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性能表现,从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干扰问题、误码率改善等。
3. 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是模拟和计算。
通信系统仿真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模拟和计算:•信源:通过模拟产生各种类型的信号,比如正弦波、随机信号等。
•信道:通过模拟产生不同的信道特性,比如传输损耗、多路径效应、噪声等。
可以通过添加白噪声、多径信道模型等方式来模拟实际信道的特性。
•调制解调器:通过模拟调制解调过程,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者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信道编码和解码:通过模拟编码和解码过程,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提高抗干扰性能。
•误码分析:通过模拟接收端信号的误码情况,分析误码率和误差传播等指标。
通信系统仿真的计算过程需要使用编程语言和相关工具,比如MATLAB、Python等,以及通信系统仿真平台,比如NS-3、OPNET等。
4. 通信系统仿真的步骤通信系统仿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仿真目标:明确仿真的目标,包括仿真对象、仿真精度和仿真场景等。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通信技术和方法,如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3. 了解通信工程中常用的信号处理技术和传输媒介,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使用通信设备和软件进行数据传输、接收和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通信领域新技术的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
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通信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将通信工程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通信工程基础知识,对通信技术和设备感兴趣,希望通过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通信工程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深入理解通信原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介绍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包括信源、信道、信宿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通信系统概述2. 通信原理:讲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 通信原理3. 信号处理技术:学习信号采样、量化、滤波等处理方法,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信号处理技术4. 传输媒介:介绍有线和无线传输媒介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如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电波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传输媒介5. 通信设备与软件:学习常用通信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通信仿真软件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通信设备与软件6. 通信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简单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实践能力。
通信技术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技术综合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基本通信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方式;了解不同类型的通信设备和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包括:学会使用通信设备进行基本的通信操作;具备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通信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方式,以及不同类型的通信设备和其工作原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等。
2.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方式:通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通信系统的信号处理过程;通信系统的信道传输和信号接收。
3.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无线电发射设备、无线电接收设备、卫星通信设备等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光纤通信设备和其工作原理;移动通信设备和其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探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方式;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4.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通信设备的操作和通信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通信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材料;2.参考书:推荐一些与通信技术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收集和制作与通信技术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教学视频、动画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如无线电发射设备、无线电接收设备、光纤通信设备等,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2. 掌握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3. 了解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解码的作用及方法;4. 熟悉常见的通信系统及其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 能够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并进行仿真实验;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通信系统性能进行评估;4.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通信领域的最新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科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关注通信技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道德。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通信系统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深造和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通信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信号与信道:信号的定义、分类及特性;信道的定义、分类及特性;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节3.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模拟调制、数字调制及解调技术;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4. 信道编码与解码:信道编码的目的、方法及分类;解码的基本原理;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第四节5. 常见通信系统及其应用:电话通信、无线电广播、电视通信、移动通信等;教材章节:第三章6. 通信系统性能评估:误码率、信道容量等性能指标;教材章节:第四章7. 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流程及仿真实验;教材章节:第五章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大纲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通信原理systemview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systemview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SystemView软件的使用,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和原理,掌握SystemView软件的使用方法,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并能够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
1.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模型。
2.掌握SystemView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
4.能够使用SystemView软件搭建通信系统模型。
5.能够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6.能够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模型,SystemView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
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模型: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如信号、信道、噪声等,以及通信系统的模型,如发送器模型、接收器模型等。
2.SystemView软件的使用方法:介绍SystemView软件的基本界面和操作方法,如创建模型、添加组件、设置参数等。
3.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介绍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如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误码率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通信系统的应用和性能分析方法。
3.实验法:通过SystemView软件的实验,让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设计方法。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SystemView软件、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通信原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参考资料。
2.SystemView软件:SystemView软件作为通信原理的仿真工具,用于学生的实验和练习。
通信系统介绍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介绍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掌握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了解通信系统的最新发展动态。
1.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
2.理解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和特点。
3.掌握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
4.了解通信系统的最新发展动态。
5.能够分析简单的通信系统问题。
6.能够进行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
7.能够阅读和理解通信系统的相关英文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队协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注通信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发射器、信道、接收器等,以及通信系统的分类,如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2.模拟通信系统:模拟通信系统的原理和特点,如调幅、调频、调相等,以及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
3.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和特点,如数字调制、信道编码、误码纠正等,以及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
4.通信系统的最新发展动态:如5G通信技术、物联网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性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通信原理》等。
简单通信工程课程设计
简单通信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通信电路设计方法,了解通信设备的功能与使用。
3. 引导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关注我国在通信领域的发展动态。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通信工程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设计并搭建简单的通信电路。
3.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文献、网络资源等途径获取信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认识到通信技术在国家和军事领域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拓展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深入理解通信工程的基本原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实践欲望强烈,但需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通信工程基础知识: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重点讲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区别与联系。
2. 通信系统组成:详细讲解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发射机、接收机、天线、信道等,并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
3. 简单通信电路设计:结合课本内容,教授学生如何设计并搭建基本的通信电路,如调制解调器、放大器等。
4. 通信设备与应用:介绍常见的通信设备及其功能,如手机、路由器、基站等,并分析它们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5. 通信技术发展:概述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我国在通信领域取得的突破和成果。
通信系统专业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
2. 学会分析并描述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带宽、功率等。
3. 掌握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调制解调技术,了解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并进行仿真实验。
2. 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项目实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设计与调试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新技术的积极性。
2. 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针对通信系统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掌握了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又具备了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的能力,为未来从事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围绕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主要内容包括:1. 通信系统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 教材章节:第1章 通信系统概述2. 通信原理:讲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等。
- 教材章节:第2章 信号与系统,第3章 数字信号处理3.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分析误码率、带宽、功率等性能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 教材章节:第4章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4. 调制解调技术:介绍常用调制解调技术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5章 模拟调制,第6章 数字调制5. 通信系统设计与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实验。
- 教材章节:第7章 通信系统设计,第8章 通信系统仿真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第1周:通信系统概述2. 第2-3周:通信原理3. 第4-5周: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4. 第6-7周:调制解调技术5. 第8-10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践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运用通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熟悉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简单的通信系统;•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具体安排如下:1.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3.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4.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具体案例和实例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信工程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阐述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信技术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图像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课程设计
图像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课程设计通信系统综合实践是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实际工作中,我们在设计通信系统前,就必须通过仿真建模设计对通信系统进行有效的模拟和验证,以实现相关光电器件和测试设备的配置、优化和改进。
1.验证理论:通过仿真建模,可以将通信系统的理论模型转化为可操作的仿真实验模型,从而对理论测算值进行分析、验证和校准;这将助于将我们头脑中估算通信系统的理论测试值进行核对,从而指导实际通信系统的建设。
如下图所示,实际系统、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工具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其中系统是研究对象、模型是系统抽象、仿真则是模型实验,它们在实际通信系统的建设过程前后是闭环的关系。
2.优化系统:仿真建模可以对系统中的光电器件和线缆配置进行优化设计;通过调整下述环节(例如信道预编码、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加密、解密、数字信号处理(DSP)、人工智能(AI)算法等)中的各种关键参数,可以找到最优配置,从而整体提高待设计的通信系统的性能。
3.评估性能:仿真建模可以模拟不同外部环境(例如不同的信道条件、不同的噪声水平等)下的通信系统收发及传输信号性能;这有助于为实际系统的设计和部署提供性能参考依据。
4.排查故障:仿真建模可以帮助排查待设计或搭建的实际通信系统中的故障和问题;通过模拟故障可能发生情况,可以定位并设法修复系统中的问题,从而在实际通信系统建设时减轻或消除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5.降低成本:仿真建模国产并不需要真实的硬件设备和实验环境,可以大大降低物理实验和系统验证的成本;同时,通过仿真实验,可以减少实际实验的次数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还有一个作用是:我们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站在系统整体分析的视角,充分掌握系统的实际成本耗费并进行预算。
6.创新新技术验证:仿真建模可以用来评估创新通信技术和信息数字信号处理(DSP)算法的应用可行性和先进性;而且通过模拟创新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改进创新技术的实施方法,优化关键器件和线缆的配置,评估其通信性能和可靠性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即时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即时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即时通信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2. 掌握即时通信系统的功能特点、应用场景及相关技术;3. 了解我国即时通信系统的相关政策法规。
技能目标:1. 学会使用至少一款即时通信软件,并掌握基本操作;2. 能够分析即时通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即时通信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即时通信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道德规范;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即时通信技术,提高其信息素养和沟通能力,为未来学习和社会交往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即时通信系统概述:介绍即时通信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及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内容列举:即时通信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作用2. 即时通信技术原理:讲解即时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协议及关键技术;-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内容列举:基本原理、协议、关键技术3. 即时通信软件应用:介绍常用即时通信软件的功能特点、操作方法及使用技巧;- 教材章节:第二章- 内容列举:常用软件介绍、功能特点、操作方法、使用技巧4. 网络安全与道德规范:讲解网络安全知识、网络道德规范及相关政策法规;-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内容列举:网络安全知识、网络道德规范、政策法规5. 即时通信程序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即时通信程序;- 教材章节:第四章- 内容列举:设计思路、编程语言、实现方法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5个课时,每个课时60分钟。
第一课时:即时通信系统概述第二课时:即时通信技术原理第三课时:即时通信软件应用第四课时:网络安全与道德规范第五课时:即时通信程序设计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内容列举,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即时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
大四通信工程课程设计
大四通信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2. 掌握通信设备选型、网络规划与优化方法;3. 了解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流程及规范。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2. 能够独立完成通信设备的选型、调试与优化;3. 能够撰写通信工程项目方案、参与招投标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升沟通与表达能力;3.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对通信工程领域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通信系统设计与实施能力。
学生特点:大四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通信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2.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注重团队协作,提升学生的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设计原理: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基本理论知识,以教材相关章节为基础,深入讲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 教学安排:2学时2. 通信设备选型与网络规划:介绍常用通信设备的功能、性能参数,以及设备选型原则;讲解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基本方法。
- 教学安排:4学时3.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阐述通信工程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到验收的全过程管理,包括项目管理、招投标流程及规范。
- 教学安排:2学时4. 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运用软件工具进行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教学安排:4学时5.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通信设备调试、网络优化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 教学安排:6学时6. 团队协作与沟通:通过分组讨论、项目实施等形式,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
dsp语音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dsp语音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在语音通信中的应用。
2. 学习并掌握语音信号的采集、处理、传输和接收等基本环节。
3. 掌握语音信号的数字化过程,包括采样、量化、编码等关键技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DSP语音通信系统。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和硬件工具进行语音信号处理和通信。
3.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能够针对实际通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优化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类学科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2.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具有一定的编程和实践能力。
3.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DSP基本原理回顾:包括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系统函数、傅里叶变换等基础理论。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2. 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学习语音信号的特性、预处理方法、特征提取等关键技术。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语音信号处理技术3. 语音信号的数字化:介绍语音信号的采样、量化、编码等过程,分析其影响通信质量的因素。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语音信号的数字化4. 语音通信系统设计:学习语音通信系统的基本架构,探讨各个环节的设计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语音通信系统设计5. DSP语音通信系统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DSP语音通信系统。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实践环节6. 系统优化与调试:分析通信过程中的问题,探讨优化和调试方法,提高通信质量。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设计课程设计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Matlab在通信系统仿真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运用Matlab进行通信系统仿真的能力。
1.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
2.掌握Matlab的基本语法和操作。
3.熟悉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4.能够运用Matlab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仿真。
5.能够分析仿真结果,对通信系统进行性能评估。
6.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并实现通信系统仿真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通信技术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Matlab基本语法与操作、通信系统基本原理、通信系统仿真方法和实践。
1.Matlab基本语法与操作:Matlab简介、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函数、编程技巧等。
2.通信系统基本原理: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信号与系统、信息论基础等。
3.通信系统仿真方法:系统建模、仿真原理、仿真工具等。
4.通信系统仿真实践:模拟通信系统仿真、数字通信系统仿真、信道编码与解码仿真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原理、概念和实例,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和Matlab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案例,引导学生运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亲手操作Matlab进行通信系统仿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如《Matlab通信系统仿真与应用》等。
2.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和原理。
3.实验设备:计算机、Matlab软件、通信实验箱等,供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基础课群综合训练》目录1. 原理分析与方案论证 (1)1.1 通信系统架构 (1)1.2 信源码——PCM码 (2)1.3 基带码——Miller码 (3)1.3.1密勒码简介 (3)1.3.2密勒码原理 (3)1.4 信道码——汉明码 (3)1.5 噪声信道——AWGN (4)2. 各模块的MATLAB实现 (5)2.1 信号源的实现 (5)2.2 信源编码——PCM编码 (5)2.2.1 PCM编码原理 (5)2.2.2 PCM编码的实现 (7)2.3. 基带编码——Miller编码 (8)2.4. 信道编码——汉明码编码 (9)2.5. ASK调制 (11)2.6. 信道噪声——AWGN (12)2.7. ASK解调 (13)2.8. 汉明码解调 (14)2.9. Miller译码 (15)2.10. PCM译码 (16)2.11. 误码率的计算.............................................................................................. 163.仿真结果分析. (17)3.1 源信号与接收信号波形对比 (17)3.2 误码率统计 (17)4. 心得体会 (18)5. 参考文献 (19)一.原理分析与方案论证1.1 通信系统架构通信的目的是传输信息。
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息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
对于任何一个通信系统,均可视为由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三大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通信系统一般模型1、信息源:把原始信息变换成原始电信号。
2、信源编码:①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即完成A/D变化。
②提高信号传输的有效性。
即在保证一定传输质量的情况下,用尽可能少的数字脉冲来表示信源产生的信息。
信源编码也称作频带压缩编码或数据压缩编码。
3、信道编码:①信源编码的目的:信道编码主要解决数字通信的可靠性问题。
②信道编码的原理: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入一些冗余码(监督码),形成新的码字,接收端按照约定好的规律进行检错甚至纠错。
③信道编码又称为差错控制编码、抗干扰编码、纠错编码。
4、数字调制①数字调制技术的概念: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
②数字调制的主要作用:提高信号在信道上传输的效率,达到信号远距离传输的目的。
③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5、信道:信道是信号传输媒介的总称,传输信道的类型有无线信道(如电缆、光纤)和有线信道(如自由空间)两种。
6、噪声源:1通信系统中各种设备以及信道中所固有的,为了分析方便,把噪声源视为各处噪声的集中表现而抽象加入到信道。
1.2 信源码——PCM码通常是把从模拟信号抽样、量化,直到变换成为二进制符号的基本过程,称为脉冲编码调制PCM,简称脉码调制。
在编码器中由冲激脉冲对模拟信号抽样,得到在抽样时刻上的信号抽样值。
这个抽样值仍是模拟量。
在量化之前,通常由保持电路将其作短暂保存,以便电路有时间对其量化。
在实际电路中,常把抽样和保持电路做在一起,称为抽样保持电路。
图中的量化器把模拟抽样信号变成离散的数字量,然后在编码器中进行二进制编码。
这样每个二进制码组就代表一个量化后的信号抽样值。
抽样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的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
经过抽样的信号应包含原信号的所有信息,即能无失真地恢复出原模拟信号。
量化是把经抽样得到的瞬时值进行幅度离散,即指定Q规定的电平,把抽样值用最接近的电平表示。
编码是用二进制码组表示有固定电平的量化值。
实际上量化是在编码过程中同时完成的。
μ律和A律压缩特性:1n(1 x)1 x1)μ律:y ( (式1-1)1n(1 )Ax10 |x| 1 1nAAy A律:(式1 1nA|x|1 |x| 1 1 1nAA 1-2)式中,x为归一化输入,y为归一化输出,A、μ为压缩系数。
数字压扩技术:一种通过大量的数字电路形成若干段折线,并用这些折线来近似A律或μ律压扩特性,从而达到压扩目的方法。
即对数压扩特性的折线近似法。
我国一般都采用A 律。
本文设计方案也采用A律-13折线法。
1.3 基带码——Miller码Miller码也称延迟调制码,是一种变形双向码。
其编码规则:对原始符号“1”码元起始不跃变,中心点出现跃变来表示,即用10或01表示。
对原始符号“0”则分成单个“0”还是连续“0”予以不同处理;单个“0”时,保持0前的电平不变,即在码元边界处电平不跃变,在码元中间点电平也不跃变;对于连续“0”,则使连续两个“0”的边界处发生电平跃变。
1.3.1密勒码简介及其编码规则Miller码又称延迟调制码,它可看成是双相码的一种变形。
一、编码规则:消息代码中的1 用10或01表示;消息代码中的0分两种情况:单个"0"在码元持续时间内不出现电平跳变,且与相邻码元的边界处也不跳变;连"0"串在两个"0"码的边界处出现电平跳变,即"00"与"11"交替。
1.3.2 密勒码原理Miller码又称延迟调制码,其编码规则为:信码“1”用“01”或“10”交替表示,信码“0”用“00”或“11”交替表示。
它的主要特点是:(1)由编码规则可知,当信码序列出现“101”时,Miller码出现最大脉冲宽度为两个码元周期,而信码出现连“0时,它的最小脉冲宽度为一个码元周期,这一性质可用于进行误码检测。
(2)比较双相码与Miller码的码型,可以发现后者时前者经过一级触发器得来。
由上述特点可知Miller码的编码过程:将NRZ编码为BHP码,再由BHP码经过一级触发器即得Miller码。
Miller码得解码方法与BHP码相同,只要将判决条件改为NRZ与Miller码的对应关系即可。
1.4 信道码——汉明码汉明码Hamming code:用于数据传送,能检测所有一位和双位差错并纠正所有一位差错的二进制代码。
与其他的错误校验码类似,汉明码也利用了奇偶校验位的概念,通过在数据位后面增加一些比特,可以验证数据的有效性。
利用一个以上的校验位,汉明码不仅可以验证数据是否有效,还能在数据出错的情况下指明错误位置。
在接受端通过纠错译码自动纠正传输中的差错来实现码纠错功能,称为前向纠错FEC。
在数据链路中存在大量噪音时,FEC可以增加数据吞吐量。
通过在传输码列中加入冗余位(也称纠错位)可以实现前向纠错。
但这种方法比简单重传协议的成本要高。
汉明码利用奇偶块机制降低了前向纠错的成本。
现以数据码1101为例讲讲汉明码的编码原理,此时D8=1、D4=1、D2=0、D1=1,在P1编码时,先将D8、D4、D1的二进制码相加,结果为奇数3,汉明码对奇数结果编码为1,偶数结果为0(奇数位。
若奇数结果编码为0.偶数结果为1,则叫偶数位),因此P1值为1,D8+D2+D1=2,为偶数,那么P2值为0,D4+D2+D1=2,为偶数,P3值为0。
这样,参照上文的位置表,汉明码处理的结果就是1010101。
在这个4位数据码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汉明码都是以三个数据码为基准进行编码的。
从编码形式上,我们可以发现汉明码是一个校验很严谨的编码方式。
在这个例子中,通过对4个数据位的3个位的3次组合检测来达到具体码位的校验与修正目的(不过只允许一个位出错,两个出错就无法检查出来了,这从下面的纠错例子中就能体现出来)。
在校验时则把每个汉明码与各自对应的数据位值相加,如果结果为偶数(纠错代码为0)就是正确,如果为奇数(纠错代码为1)则说明当前汉明码所对应的三个数据位中有错误,此时再通过其他两个汉明码各自的运算来确定具体是哪个位出了问题。
还是刚才的1101的例子,正确的编码应该是1010101,如果第三个数据位在传输途中因干扰而变成了1,就成了1010111。
检测时,P1+D8+D4+D1的结果是偶数4,第一位纠错代码为0,正确。
P2+D8+D2+D1的结果是奇数3,第二位纠错代码为1,有错误。
P3+D4+D2+D1的结果是奇数3,第三位纠错代码为1,有错误。
那么具体是哪个位有错误呢?三个纠错代码从高到低排列为二进制编码110,换算成十进制就是6,也就是说第6位数据错了,而数据第三位在汉明码编码后的位置正好是第6位。
1.5 噪声信道——AWGN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 是最基本的噪声与干扰模型。
加性噪声:叠加在信号上的一种噪声,通常记为n(t),而且无论有无信号,噪声n(t)都是始终存在的。
因此通常称它为加性噪声或者加性干扰。
白噪声:噪声的功率谱密度在所有的频率上均为一常数,则称这样的噪声为白噪声。
如果白噪声取值的概率分布服从高斯分布,则称这样的噪声为高斯白噪声。
二. 各模块的MATLAB实现2.1 信号源的实现根据题目的要求,自己构造一个时间函数,模拟话音信号,因为话音信号的频率在300Hz~3400Hz之间,取典型值300Hz。
构造一个模拟正弦函数。
设定采样频率为6000Hz,因而采样点间步长为1/6000s。
程序为:fs=6000; %设定采样频率dt=1/fs; %设定步长N=20; long=N; n=0:N-1; t=n*dt; %截止时间fc=300; %时间函数频率y=sin(2*pi*fc*t); %构造正弦函数figure(1); plot(t,y); %绘制时间函数图象title('源信号时间函数波形')绘制出构造的信号波形如图2-1所示:图2-1 信号源时间函数波形2.2 信源编码——PCM编码2.2.1 PCM编码原理本设计采用A律折线法。
实际中A律常用13折线法近似如图2-2所示:图2-2 A律13折线其具体分法如下:先将X轴的区间[0,1]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2,取区间[1/2,1]作为第八段; 区间[0,1/2]再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4,取区间[1/4,1/2]作为第七段;区间[0,1/4]再一分为二,其中点为1/8,取区间[1/8,1/4]作为第六段;区间[0,1/8]一分为二,中点为1/16,取区间[1/16,1/8]作为第五段;区间[0,1/16]一分为二,中点为1/32,取区间[1/32,1/16]作为第四段;区间[0,1/32]一分为二,中点为1/64,取区间[1/64,1/32]作为第三段;区间[0,1/64]一分为二,中点为1/128,区间[1/128,1/64]作为第二段;区间[0,1/128]作为第一段。
然后将Y轴的[0,1]区间均匀地分成八段,从第一段到第八段分别为[0,1/8],(1/8,2/8],(2/8,3/8],(3/8,4/8],(4/8,5/8],(5/8,6/8],(6/8,7/8],(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