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上课
《哈姆莱特》语文教案
《哈姆莱特》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哈姆莱特》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2.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心理变化。
3.领悟作品中的复仇主题,理解复仇过程中的道德困境。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及心理变化。
2.作品中的复仇主题及道德困境。
3.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哈姆莱特复杂心理的把握。
2.复仇过程中的道德困境分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莎士比亚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哈姆莱特》的历史地位。
2.激发学生对《哈姆莱特》的兴趣,为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阅读文本1.学生自主阅读《哈姆莱特》第一幕,初步感知作品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哈姆莱特的出场,分析其性格特点。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分享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哈姆莱特的复仇动机。
2.提问:哈姆莱特的复仇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道德困境?二、案例分析1.学生阅读《哈姆莱特》第二幕,关注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冲突。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哈姆莱特在复仇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哈姆莱特的道德困境,探讨如何解决这些困境。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哈姆莱特的悲剧原因。
2.提问:哈姆莱特的悲剧是否可以避免?二、文本解读1.学生阅读《哈姆莱特》第三幕,关注哈姆莱特与奥菲利亚的交往。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哈姆莱特与奥菲利亚之间的情感纠葛。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哈姆莱特的悲剧原因,探讨如何避免悲剧发生。
第四课时一、课堂导入2.提问: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复仇主题有哪些独特之处?二、作品分析1.学生阅读《哈姆莱特》第四幕,关注复仇过程中的道德困境。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哈姆莱特》的艺术特色,分享自己的看法。
哈姆莱特 上课使用课件(自用)
今天,我们也来尝试做回“心理师小达人”,为哈姆莱特进 行“心理画像”。
我们不为破案,只为“画像识人——探心理、识其人、 析悲因!
选择“哈姆莱特”的原因? 他是伟大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为我们塑造的一大经典。 世界前100名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和传说人物,哈姆莱
2.两种行为,具体指什么?哈心中认为哪种更高贵? 忍受苦难苟且地活 抗争、清除苦难中活或死 有价值的生或死,都高贵(他在思考生死之后的价值)
“学生课堂碰撞呈现”(课后整理) 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得到了以下的一些认识:
3.哈选择一死了之了吗?为什么想到自杀? 没有。 ①对现实的厌恶,面对着活人的罪恶与阴谋,人世的不公,他 感到痛苦万分,死亡可以不用面对这些(逃避)。 ②希望随生命的结束,创痛、无法避免的打击,可以随之消失。
(关心着爱人,希望她离开自己免受伤害;远离罪恶,免受利用、 诽谤)
3.完美、高贵
“学生课堂碰撞呈现”(课后整理)
结合独白与对白,绘哈姆莱特心理画像:
1.忧郁痛苦、软弱厌世、迟疑多虑、优柔寡断;偏执; 2.善良,勇于自省与担当,有追求,理性清醒; 3.完美、高贵(符合人文主义的特点)
“哈姆莱特心理画像” 三、品文中其他人物语言,绘哈姆莱特心理画像
“哈姆莱特心理画像” 二、品文中“哈奥对白”,绘哈姆莱特心理画像
1.哈姆莱特的“疯人疯语” 2.奥菲利亚的“经典独白” 3.综合分析,绘制心理画像
“学生课堂碰撞呈现”(课后整理) 哈姆莱特的“疯人疯语”——对奥菲利亚
1.你贞洁吗?……你美丽吗? 2.要是你,既贞洁又美丽,那么你的贞洁应该断绝跟你的美丽来往 。 3.因为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能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 化。 4.我还知道你们会怎样涂脂抹粉;上帝给了你们一张脸,你们又替 自己另外造了一张!你们的烟视媚行,淫声浪气……卖弄你们不懂 事的风骚……我再也不敢领教了。
《哈姆莱特》课件
《哈姆莱特》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哈姆莱特》。
该剧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复仇而展开的一系列故事。
我们将深入分析剧本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哈姆莱特》的作者莎士比亚及其悲剧创作背景。
2. 掌握剧本的基本情节,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3. 品味剧本中的经典台词,体会其深刻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剧本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品味剧本中的经典台词,理解其深刻的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剧本文本、相关资料。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哈姆莱特》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该剧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 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悲剧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剧本提供基础。
3. 概括情节:让学生通读剧本,概括哈姆莱特为复仇而展开的故事情节。
4. 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哈姆莱特、奥菲莉亚、克劳狄斯等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5. 品味经典台词: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台词,让学生体会其深刻的主题思想。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剧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哈姆莱特》板书内容:莎士比亚悲剧创作背景剧本基本情节人物形象特点经典台词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介绍《哈姆莱特》的作者莎士比亚及其悲剧创作背景。
2. 概括剧本《哈姆莱特》的基本情节。
3. 分析剧本中哈姆莱特、奥菲莉亚、克劳狄斯等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4. 请挑选剧本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并解释其深刻的主题思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哈姆莱特》,使学生了解了莎士比亚及其悲剧创作背景,掌握了剧本的基本情节,分析了人物形象特点,品味了经典台词。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剧本深层次主题思想的探讨仍有待加强。
课后,学生可拓展阅读其他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深入理解其悲剧思想。
同时,可组织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哈姆莱特教案
哈姆莱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哈姆莱特》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莎士比亚的相关知识。
2、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复杂的性格特点。
3、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认识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4、品味作品的语言艺术,感受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及其转变过程。
(2)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2、难点(1)理解哈姆莱特延宕复仇的原因。
(2)探讨作品所反映的人性、道德、命运等主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哈姆莱特》的电影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对这段剧情有什么感受?对主人公哈姆莱特又有怎样的印象?”(二)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创作风格和主要作品。
2、讲述《哈姆莱特》的创作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让学生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三)情节梳理1、请学生简要叙述《哈姆莱特》的故事情节。
2、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确保学生对故事有清晰的了解。
(四)人物形象分析1、哈姆莱特(1)组织学生讨论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从他的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2)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指出哈姆莱特性格的复杂性,如优柔寡断、机智勇敢、深沉思考等。
(3)探讨哈姆莱特性格的形成原因,包括家庭变故、社会环境、个人理想等因素的影响。
2、其他人物(1)分析克劳狄斯、乔特鲁德、奥菲利亚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在作品中的作用。
(2)讨论这些人物与哈姆莱特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五)主题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哈姆莱特》所反映的主题,如复仇、人性、道德、命运等。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进行适当的辩论。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评价,点明作品的主题具有多义性和深刻性。
(六)语言艺术欣赏1、选取作品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朗读并体会其中的语言魅力。
《哈姆莱特》优秀课件课件
《哈姆莱特》优秀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以《哈姆莱特》为主题,围绕教材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展开,详细内容包括:莎士比亚生平简介、《哈姆莱特》剧情梗概、人物关系分析、主题思想探讨及戏剧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掌握《哈姆莱特》的基本剧情。
2. 分析《哈姆莱特》中的人物关系,理解其主题思想。
3. 掌握戏剧艺术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和评价莎士比亚戏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哈姆莱特》的人物关系、主题思想及戏剧艺术特色。
2. 教学重点:莎士比亚生平简介、《哈姆莱特》剧情梗概、人物关系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莎士比亚的画像,简要介绍其生平,激发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播放《哈姆莱特》电影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剧情,引导他们关注人物关系。
3. 讲解:详细讲解《哈姆莱特》的剧情梗概、人物关系、主题思想及戏剧艺术特色。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哈姆莱特》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增强课堂互动。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哈姆莱特》人物关系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哈姆莱特》主题思想的简答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哈姆莱特》课件2. 内容:a. 莎士比亚生平简介b. 《哈姆莱特》剧情梗概c. 人物关系分析d. 主题思想探讨e. 戏剧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哈姆莱特》的主题思想。
b. 请分析《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与奥菲莉亚的爱情关系。
2. 答案:a. 《哈姆莱特》主题思想:探讨人性、道德、权力、复仇等话题,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b. 哈姆莱特与奥菲莉亚的爱情关系:受到家庭悲剧的影响,两人爱情走向破裂,体现了悲剧色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哈姆莱特》的基本内容。
部编版语文《哈姆莱特》优秀教学课件(1)
部编版语文《哈姆莱特》优秀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1. 剧本背景及作者简介;2. 剧本的主要角色及关系;3. 剧本节选部分的详细内容;4. 剧本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剧本的背景、作者及主要角色;2. 分析剧本节选部分的人物性格、矛盾冲突;3. 掌握剧本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剧本中的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分析;2. 教学重点:剧本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哈姆莱特》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讲解剧本背景、作者及主要角色:让学生对剧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3. 分析剧本节选部分:a. 让学生自主阅读剧本,了解剧情发展;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关系、矛盾冲突;c. 针对剧本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d.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剧本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e. 分析剧本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剧本节选部分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剧本内容的理解;六、板书设计1. 剧本背景、作者及主要角色;2. 剧本节选部分的人物关系、矛盾冲突;3. 剧本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谈谈你对《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答案:哈姆莱特是一个充满矛盾、勇敢正直、思考人性与命运的人物。
他深受家庭悲剧的影响,对现实世界充满怀疑和不满,力求为父报仇。
但在复仇过程中,他不断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最终在痛苦中领悟到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2. 作业题目:分析《哈姆莱特》剧本中的人物关系,谈谈你对其中一对人物关系的理解。
答案:示例:哈姆莱特与母亲乔特鲁德。
这对母子关系在剧本中颇具复杂性。
哈姆莱特对母亲的情感既有深厚的爱,又有因母亲改嫁而引发的恨意。
《哈姆莱特》优质课件
《哈姆莱特》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哈姆莱特》教材,重点讲解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哈姆莱特的复仇计划、奥菲莉娅的疯狂、雷欧提斯的决斗以及哈姆莱特的死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哈姆莱特》的故事背景,掌握剧本的基本情节。
2. 分析哈姆莱特、奥菲莉娅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探讨其命运悲剧。
3. 掌握戏剧文学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哈姆莱特复仇心理的分析,以及对戏剧冲突的理解。
教学重点:剧本情节的梳理,人物性格的分析,戏剧文学常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哈姆莱特》剧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哈姆莱特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情节梳理:详细讲解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的情节,引导学生关注剧本中的戏剧冲突。
3. 人物分析:对哈姆莱特、奥菲莉娅等主要人物进行性格分析,讨论其命运悲剧。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戏剧冲突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戏剧冲突的处理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剧本中的一个戏剧冲突,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6. 知识拓展:介绍戏剧文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剧情梳理:以时间为线索,列出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的主要情节。
2. 人物性格分析:列出哈姆莱特、奥菲莉娅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哈姆莱特》中的一个戏剧冲突,阐述其作用和意义。
示例:戏剧冲突:《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冲突。
作用:揭示克劳狄斯的野心和残忍,展现哈姆莱特的勇敢与智慧。
意义:通过这一冲突,使剧本情节更加紧张,为哈姆莱特的复仇行动增添悬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哈姆莱特》全剧,深入了解戏剧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推荐学生观看相关电影、舞台剧等,拓宽视野。
高二《哈姆莱特》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高二《哈姆莱特》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六第四单元The British Museum,以哈姆莱特为主题,着重分析剧本《哈姆莱特》的第一幕第一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戏剧背景介绍、角色分析、情节梳理、语言特点解读等。
【教学目标】1. 了解《哈姆莱特》的背景知识,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
2. 掌握剧本第一幕第一场的主要情节,能流利地朗读并对角色进行合理分析。
3. 学会分析戏剧语言的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剧本主题思想和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重点:剧本第一幕第一场的情节梳理和角色分析。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扩音设备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英国戏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哈姆莱特》。
2. 背景知识介绍:简要介绍《哈姆莱特》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莎士比亚、剧本创作时期等。
3. 情节梳理:带领学生共同阅读第一幕第一场,梳理情节,并对主要角色进行分析。
4. 语言特点解读:分析剧本中的修辞手法和经典台词,引导学生体会戏剧语言的美感。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戏剧的魅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 例题讲解:针对剧本中的难点和重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消化吸收。
7.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剧本内容的理解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板书设计】1. 剧本名称:《哈姆莱特》2. 第一幕第一场情节概括3. 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4. 剧本语言特点【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哈姆莱特》第一幕第一场中,哈姆莱特与霍拉旭的对话,探讨其心理变化。
2. 答案:哈姆莱特在与霍拉旭的对话中,表现出对父王死因的疑惑、对母亲再婚的不满以及对叔父即位的怀疑。
这反映了哈姆莱特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统编版]语文教材《哈姆莱特》PPT上课课件
第2课时
学习任务二 解读人物,挖掘主题
情境任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千百年来,这个复仇的王子带给
【名校课堂】获奖PPT-[统编版]语 文教材 《哈姆 莱特》P PT上课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活动2:深入文本,概括情节 深入阅读文本,结合人物对话的特点,把“第三幕第一场”剧本分成 三部分并概括主要内容。 答:
【名校课堂】获奖PPT-[统编版]语 文教材 《哈姆 莱特》P PT上课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活动3:再读文本,把握冲突 反复诵读人物对白和独白,概括出这一场的主要戏剧冲突。 答:
【名校课堂】获奖PPT-[统编版]语 文教材 《哈姆 莱特》P PT上课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统编版]语 文教材 《哈姆 莱特》P PT上课 课件( 最新版 本)推 荐
参考答案 ①哈姆莱特和国王的冲突:国王步步紧逼,哈姆莱特孤立 无援,只能用疯言疯语伪装自己。②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的冲突:哈姆莱 特不得已的伪装让奥菲利娅很痛苦。奥菲利娅被人利用,他们两人之间的 矛盾本质上仍然是哈姆莱特和国王的冲突。
活动1:整体感知,梳理关系 阅读《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一场,勾画剧中出现的人物,梳理出主要人 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答:
参考答案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 克劳狄斯——丹麦现在的国王,哈姆莱特的叔父 乔特鲁德——丹麦王后,哈姆莱特的母亲 罗森格兰兹与吉尔登斯吞——哈姆莱特的同学 波洛涅斯——克劳狄斯的御前大臣,奥菲利娅的父亲 奥菲利娅——波洛涅斯的女儿,哈姆莱特的恋人
《哈姆莱特》教案
《哈姆莱特》教案教案:《哈姆莱特》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名著选读》中的《哈姆莱特》。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小说的背景介绍、人物关系图、文本、重要章节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哈姆莱特》的作者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并欣赏小说中的语言艺术和戏剧结构,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深入理解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探讨其复仇心理、人文主义思想及悲剧命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戏剧结构以及人物内心活动。
2. 重点: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复仇心理和人文主义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哈姆莱特》的片段,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悲剧的内涵。
2.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3. 章节解析:对教材中的重要章节进行详细解析,分析作品的语言艺术和戏剧结构。
4. 人物分析:以哈姆莱特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人物形象,探讨其复仇心理和人文主义思想。
5.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6. 实践环节:让学生选取感兴趣的章节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冲突。
六、板书设计1. 《哈姆莱特》作者:莎士比亚2. 人物关系图3. 哈姆莱特复仇心理分析4. 哈姆莱特人文主义思想5. 作品主题思想探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
2. 作业答案: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塑造的一位充满矛盾冲突的人物。
他既有着复仇的决心,又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这使得他在复仇过程中不断挣扎、矛盾重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哈姆莱特》,使学生了解了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分析了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探讨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部编版语文《哈姆莱特》优秀教学课件
部编版语文《哈姆莱特》优秀教学课件《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作品,本节课我们将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理解。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以《哈姆莱特》第一幕第一场为教学重点。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哈姆莱特的背景,父亲被叔叔克劳狄斯杀害,克劳狄斯又篡夺了王位,并娶了哈姆莱特的母亲。
哈姆莱特在大学得知真相后,决心为父报仇。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哈姆莱特》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关系。
2. 学生能够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理解他对父亲深厚的感情。
3. 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理解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探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哈姆莱特》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关系。
难点: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理解他对父亲深厚的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哈姆莱特》的片段,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一幕第一场的情节,让学生理解哈姆莱特的背景和性格。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对父亲的感情。
4. 练习:让学生朗读课文,加深对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5. 拓展:通过讲解其他 Shakespeare 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他的写作风格和主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以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为主题,突出他对父亲的深情和对正义的追求。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哈姆莱特》第一幕第一场的情节。
2. 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 《哈姆莱特》第一幕第一场介绍了哈姆莱特的背景,他的父亲被叔叔克劳狄斯杀害,克劳狄斯又篡夺了王位,并娶了哈姆莱特的母亲。
哈姆莱特在大学得知真相后,决心为父报仇。
2. 哈姆莱特是一个深思熟虑、正直勇敢的人。
他对父亲有着深厚的感情,得知父亲被杀后,他决心为父报仇。
他善于思考,对人生和人性有着深刻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哈姆莱特》的情节有了深入的理解,对哈姆莱特的性格也有了清晰的认识。
部编版语文《哈姆莱特》优秀教学课件
部编版语文《哈姆莱特》优秀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高中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哈姆莱特》。
本篇课文选自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主要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复仇而陷入矛盾与挣扎的故事。
课文内容主要包括:哈姆莱特与父亲的鬼魂相遇,得知父亲被叔父克劳狄斯杀害的真相;哈姆莱特为证实真相而策划“戏中戏”,进一步证实了叔父的罪行;哈姆莱特在矛盾中挣扎,最终决定为父报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哈姆莱特》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
2. 学习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特点,品味戏剧中的精彩对白,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哈姆莱特复仇过程中的矛盾与挣扎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哈姆莱特的矛盾心理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戏剧语言,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莎士比亚的短片,激发学生对莎士比亚及《哈姆莱特》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感受戏剧的语言魅力。
3. 内容梳理:教师讲解课文背景,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
4. 例题讲解:分析哈姆莱特与父亲鬼魂相遇的片段,讲解戏剧中的语言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戏剧中的对白,进行角色扮演。
6. 知识拓展:介绍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拓宽学生视野。
六、板书设计1. 《哈姆莱特》2. 主要人物:哈姆莱特、克劳狄斯、鬼魂3. 重点词语:复仇、矛盾、挣扎、戏剧语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哈姆莱特的矛盾心理及其影响。
2. 答案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戏剧语言特点,但部分学生对哈姆莱特的矛盾心理理解不够深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戏剧艺术。
《哈姆莱特》PPT课件上课用
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呢?
①哈姆莱特从前往英国的途中逃回丹麦, 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②哈姆莱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
③哈姆莱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 的剑有毒? ④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 的计划行事?
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
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
每一个悬念围绕着克劳狄斯 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雷特能 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 紧紧扣住读者(观众)的心,使 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 紧张状态之中。
这段独白表面上是谈生与死的,但实际上是思 考,在深重的人生灾难面前如何做人的问题, 是忍受顺从还是反抗斗争的问题。他思考的结 果是决定采取积极对抗的态度,不仅要为父报 仇而且要担起“重整乾坤”的重任。
延 宕 王 子
• 哈姆雷特陷入了深感任务的艰巨与自己的力 量不足的困恼之中。他不断寻找完成任务的 途径却又难于找到,于他悲愤地喊出了:“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 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戏剧的语言
哈姆雷特 (二人比剑)又是一剑; 你怎么说?
哈姆雷特:得意,纳闷
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
雷欧提斯 他了。
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
雷欧提斯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希望 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
戏剧的语言
国王 我怕你击不中他。
克劳狄斯使用激将法,迫使雷欧提斯下定 决心杀死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 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 在开我的玩笑哩。
“脆弱啊,你的名字 就叫女人!”他一声 沉重的感叹已经不再 是只对他的母亲,而 是对所有的女人,所 有的人,可见他的绝 望和苦痛。
• 在危机关头,忧郁的王子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而在他的富于哲理的思索中,子
《哈姆莱特》教案通用
《哈姆莱特》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哈姆莱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十二章“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特别是《哈姆莱特》剧作的详细内容,如主题思想、角色分析、情节结构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哈姆莱特》的主题思想,探讨其现实意义。
2. 分析哈姆莱特这一角色,掌握其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
3.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基本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哈姆莱特》主题思想和角色分析的理解。
教学重点:把握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哈姆莱特》的经典独白,引导学生进入莎士比亚的世界。
2. 讲解:详细介绍《哈姆莱特》的背景、主题、角色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哈姆莱特这一角色的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哈姆莱特的悲剧命运,探讨其性格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哈姆莱特》2. 板书内容:主题思想:现实与理想、忠诚与背叛、生死与复仇角色分析:哈姆莱特、奥菲莉亚、克劳狄斯等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特点:人文主义、现实关怀、悲剧色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概括《哈姆莱特》的主题思想,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分析哈姆莱特与奥菲莉亚的爱情悲剧,谈谈你的看法。
2. 答案:主题思想: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忠诚与背叛的较量,生死与复仇的挣扎。
哈姆莱特与奥菲莉亚的爱情悲剧:受现实环境影响,两人无法走到一起,最终走向毁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的教材章节和详细内容。
高二下册语文《哈姆莱特》优秀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哈姆莱特》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一课,内容包括:剧本第一幕至第四幕的主要情节,重点分析哈姆莱特、克劳狄斯、乔特鲁德等人物形象,以及作品所反映的复仇、亲情、友情、爱情等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哈姆莱特》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戏剧表演水平。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哈姆莱特复仇心理的复杂性,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重点:把握剧本的主要情节,欣赏莎士比亚的语言艺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剧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哈姆莱特》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初读剧本:让学生自主阅读剧本,了解故事情节,划分幕次,概括每幕的主要内容。
3.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哈姆莱特、克劳狄斯、乔特鲁德等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4. 例题讲解:挑选剧本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详细解读,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要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剧本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表演,锻炼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复仇、亲情、友情、爱情等角度分析作品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剧本名称:《哈姆莱特》2. 主要人物:哈姆莱特、克劳狄斯、乔特鲁德3. 情节概括:复仇、亲情、友情、爱情4. 主题:人生观、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哈姆莱特》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作品中某个角色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等,深入了解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提高文学素养。
《哈姆莱特》教案
《哈姆莱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哈姆莱特》的作者莎士比亚及其时代背景,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培养学生对人性的深入思考,提升道德素养。
3. 通过对剧本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戏剧表演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莎士比亚及《哈姆莱特》的背景介绍2. 哈姆莱特角色的分析3. 剧本情节的解读4. 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5. 团队协作与角色分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莎士比亚及《哈姆莱特》的背景知识,分析哈姆莱特角色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剧本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哈姆莱特的人性内涵。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心得,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莎士比亚及《哈姆莱特》的背景介绍2. 第二课时:哈姆莱特角色的分析3. 第三课时:剧本情节的解读4. 第四课时: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5. 第五课时:团队协作与角色分配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剧本解析:评估学生对哈姆莱特角色的理解深度和剧本情节的把握程度。
3. 戏剧表演:通过学生的戏剧表演,评价其在表演技巧和团队协作方面的进步。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观看《哈姆莱特》电影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戏剧的魅力。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配,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自由选择心仪的角色。
3. 分组进行剧本排练,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表演技巧,如语言表达、情感传递等。
4. 开展“戏剧沙龙”,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分享自己的表演心得。
5. 邀请专业戏剧教师进行点评,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表演指导。
七、教学难点与对策1. 难点:哈姆莱特角色的复杂性,难以理解其内心世界。
对策:通过深入分析剧本,引导学生关注哈姆莱特的行为动机和心理变化,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角色。
《哈姆莱特》教案
《哈姆莱特》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哈姆莱特》的故事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
2. 学习文中通过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 体会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所表达的人文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 《哈姆莱特》的故事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
2. 难点:学习文中通过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哈姆莱特》片段,引出课题。
2. 新课呈现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文本,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从哈姆莱特的内心独白中体会他的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所表达的人文主义思想。
3. 课堂总结
学生分享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哈姆莱特》所传达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
4. 课后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哈姆莱特》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通过诵读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公开课配课件
哈姆莱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
实行毒计——实现复仇
克劳狄斯
哈姆莱特——雷欧提斯
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
3、动作化的语言
哈姆莱特(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哈姆莱特:得意,纳闷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
例一: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注定在今天,就不会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过了今天,明天还是逃不了,随时准备着就是了。(P29)
例二:他的钱袋已经空了,所有金子般的漂亮话都用尽了。(P28)
教学随记
课题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2、注重读台词,理清心理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3、注重读、说、研、写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
教学
重点
体会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及其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教学
难点
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课题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体会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及其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3、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从了解情节入手,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分析文章主旨
《哈姆莱特》说课教案稿
《哈姆莱特》的讲课稿一、教材剖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第一版社第一版的山东省中职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哈姆莱特》。
本单元的话题是“擦抹理性的眼光”,培育学生对生活进行理性的思虑。
第一单元“修建感情的驿站” 显现了人类不一样层面的感情世界,本单元则要修业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长进行理性认识。
就读于本学期的中职生,大多已十八岁,关于生活的很多现象,有着他们自己的认识,但常常缺少理性思虑,所以,教师应当指引他们经过赏析《哈姆雷特》的剧情,理解人物的性格,领会考虑的魅力,培育擅长思虑的习惯,这是本单元教课的要点,也是本课在教材中的要旨所在。
本课共需两课时。
第一课时和同学们一同认识戏剧的主要情节,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我的讲课以第二课时的内容为主。
(二)教课目的1.知识和能力: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特色,提升学生赏析人物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分角色朗诵、品尝赏析、课本剧表演。
3.感情态度价值观:培育学生擅长思虑的习惯,使他们有一双理性的慧眼和一颗踊跃健康的心。
(三)教课要点和难点理解哈姆莱特的心里独白。
学习哈姆雷特办事(复仇)的理性态度,并从而研究哈姆莱特装疯的原由,从而掌握其性格特色。
二、学情剖析1.学生对戏剧的情节有着浓重的兴趣,他们很关注戏剧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戏剧的矛盾等,这一特色易于调换学生阅读的踊跃性、主动性。
2.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学生对外国戏剧存在陌生感。
所以,对剧中人物语言的理解显得尤其重要。
3.《哈姆莱特》剧本自己在思想上的深刻性,增添了学生赏识中的难度。
需要教师巧设问题,指引学生议论研究,步步深入。
三、教法学法依据上述学情剖析,设计以下教法学法:1.采纳情境教课和问题教课相联合的方法:第一课时我们环绕哈姆莱特的“疯狂”由浅入深的设置了三个问题,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掌握这幕戏剧,这节课经过创建情境指引学生自己思虑,自己发问,锻炼学生自主思虑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莱特》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
2.体会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
3.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应从了解情节入手,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和对两个家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的主旨。
阅读哈姆莱特的台词,理清他心情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语言,是人物的心灵写照。
那种对人物语言简单的、平面的描写,只能使人物个性流于程式化,人物形象粗放、苍白。
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人的个性也是各具特色的。
因此,成功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就应当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动态的而不应一味是静态的,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简单划一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就非常值得仔细品味。
以哈姆雷特为例,他的语言,时而命令、恐吓,时而平和亲切,时而悲伤暴躁,时而不顾一切,语言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心情的变化。
人物性格的多重体现,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
联系我国的一些经典著作,也有类似的情况。
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曾指出文学作品中间人物性格有两种对立因素的对照。
他以《水浒》为例。
指出李逵这一形象,既“鲁莽”,又“奸猾”,既“粗野”,又不乏“精细”。
可见中外古今在这一点上是有共同点的。
反复诵读哈姆莱特的台词,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莎士比亚诗化的语言,极具感染力。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加以欣赏和品味。
诗化的语言,可从下述特点体会理解:①具有强烈的激情。
②典型的修辞特点:排比,比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难点是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2.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二、整体感知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喜剧),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2.莎翁悲剧的特点: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
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
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
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③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3.全剧剧情《哈姆莱特》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
主要剧情是: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克劳狄斯阴谋杀害兄长、篡夺王位的罪行;哈姆莱特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即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回来了,克劳狄斯已经设计好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未完),主要情节是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是全剧的高潮。
剧情发展到这里,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都清楚知道了对方要置自己于死地,他们谁都不能再回避、耽搁,形势刻不容缓。
老辣狠毒的克劳狄斯抢占了先机,安排了看上去万无一失的“比剑”的圈套。
三、重点、难点的孝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导入新课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艺术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最主要的代表作《哈姆莱特》。
(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及其戏剧创作的特点。
3.概述节选部分紧张的故事情节,明确该剧是悲剧。
悲剧是一部典型的悲剧,其情节曲折多变。
“比剑”这一关键情节包含有若干悬念:哈姆莱特是否会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哈姆莱特能否察觉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诈?雷欧提斯会不会按照和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每一个悬念都关系着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成功、哈姆莱特能否避免厄运,读者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在大臣来征询哈姆莱特是否愿意成全克劳狄斯和雷欧提斯之间的打赌,同雷欧提斯比剑的时候,哈姆莱特正和霍拉旭讲到他对雷欧提斯的同情和歉意。
对于比剑,他可能把它单纯理解为雷欧提斯要向他报仇,为了平息雷欧提斯的愤怒,他毫不迟疑地接受了挑战。
霍拉旭认为他很可能会输,而他自己心里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霍拉旭劝告他,让他不要参加比赛,他却没有同意。
读者因为已经知道克劳狄斯的毒计,因此心里骤然紧张起来。
接下来是比剑。
遵照王后的预先提醒,哈姆莱特诚恳地向雷欧提斯道歉,将自己的过失归因于“疯狂”,求得他的谅解。
雷欧提斯表示虽然不能放弃“复仇”,却也接受了他的“友好的表示”。
此时,两人之间的气氛较为友善,但是危险并没有解除。
选择用剑的时候,雷欧提斯根据事先安排换了一把剑,毫无防备之心的哈姆莱特对此没有提出异议。
读者对事情的发展担心到极点。
比赛开始了,第一回合哈姆莱特击中了雷欧提斯,国王用毒酒为他祝贺,让他喝下去,他拒绝了。
第二回合仍是哈姆莱特取胜。
读者的心里稍感宽慰。
可是风云突变,王后喝下了那杯有毒的酒。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急速而混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第三回合里,雷欧提斯刺中了哈姆莱特,哈姆莱特随即夺过剑来也刺中了他,王后倒地。
雷欧提斯倒地,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
哈姆莱特用有毒的剑刺克劳狄斯,并用毒酒灌他,克劳狄斯死去。
这一部分情节更是变故迭起,波澜起伏而扣人心弦。
4.【提问】本剧人物语言的动作化和性格化是如何表现的?【明确】(1)动作化。
比如,在交手前哈姆莱特向雷欧提斯请求谅解的一番话富有动作性。
这段话真挚、恳切,打动人心,而在全剧里他一贯的语言风格是尖刻、讥嘲、不留情面的。
之所以有这种变化,是因为哈姆莱特对雷欧提斯的遭遇感同身受,对他产生了由衷的同情。
透过这段话语,我们感受到哈姆莱特善良、美好的天性。
同时,它对此后剧情的发展也产生影响:雷欧提斯被他的话感动了,一意要复仇的心犹疑起来,所以第一、第二回合他都无心进攻,延缓了克劳狄斯的毒计的实现;第三回合里,雷欧提斯决心击中哈姆莱特的时候,旁白是“可是我的良心却不赞成我干这件事”;临死前,他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使得哈姆莱特能抓住最后的时机杀死克劳狄斯。
又如,哈姆莱特连续两次击中雷欧提斯后,既有些得意,又对雷欧提斯的状态有些纳闷,因此脱口说了一句:“你怎么说?”雷欧提斯被这句话激起了斗志。
他对克劳狄斯说:“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这句话表明他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想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
而克劳狄斯对他使用了激将法:“我怕你击不中他。
”然而雷欧提斯还是迟疑不决。
光明正大、毫无猜忌之心的哈姆莱特又一次提醒他:“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终于,雷欧提斯冒失地刺出致哈姆莱特死命的一剑。
(2)性格化。
哈姆莱特的语言有这样几个特点: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克劳狄斯是个惯于耍阴谋诡计的人,他包藏着可怕的祸心,却做出亲热和善的样子。
他的一些语言,如“来,哈姆莱特,来,让我替你们两人和解和解”“我们的孩子,定会胜利”等都是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话。
5.【提问】如何看待哈姆莱特这一艺术形象?【明确】课文里,哈姆莱特在思想和行为上有两点非常引人注目,二是天命思想,一是无所顾忌地同意了克劳狄斯设下的赌局——和雷欧提斯比剑。
这两点之间有着二定的联系。
先看天命思想。
在这全剧的最后一幕里,哈姆莱特似乎忽然变成了宿命论的信徒。
他说过这些话:“……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
”“就在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一切都是上天预先注定。
”“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
”他如此强调天命,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其一,对于罪大恶极的克劳狄斯,哈姆莱特没有信心让他受到应得的惩罚,而不殃及别的无辜的人,因为此前他曾误杀大臣波洛涅斯,并间接导致了奥菲莉娅之死。
他觉得自己在除“恶”的时候,同时也在作恶;因此无法摆脱良心上的不安,便把一切归于天意。
其二,哈姆莱特接连遭到巨大的灾祸的打击,先是父王被叔父暗害,母后改嫁给叔父,接着是奥菲莉娅落水身亡,他不明白这些残酷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也只好把一切都视为上天注定。
从去英国的途中逃回来的哈姆莱特虽然意识到事情很危急,他必须尽快对克劳狄斯采取行动,可是在脑子里充满了天命思想的情况下,他似乎无法确定一场周密的复仇计划,也不能很好地应对克劳狄斯设下的圈套。
他对于比赛虽然有不好的预兆,但是他对生命、对世界都不觉得值得珍惜和留恋(“一个人既然在离开世界的时候,只能一无所有,那么早早脱身而去,不是更好吗?随它去”),为父亲报仇的念头也根本被抛到了一边。
所以,对于克劳狄斯和雷欧提斯之间的打赌,即使他本能地意识到其中有阴谋,也不愿去深究,或想办法拒绝,他毫不迟疑地答应和雷欧提斯比赛,也许是希望一切都尽快结束。
临死前,他对霍拉旭说:“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
”在哈姆莱特眼里,世界彻底失去了它美好、光明的面目,显得“冷酷”、狰狞。
能和敌人同归于尽,对他而言,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结局。
关于哈姆莱特,一般认为,忧郁、延宕(犹豫、拖延)是他性格中的两大特征。
以上所讲的两点,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忧郁、延宕性格在特殊时刻的一种表现。
6.【提问】奥斯里克是一名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他来询问哈姆莱特是否愿意和雷欧提斯比剑时,哈姆莱特狠狠地捉弄他一番。
这个情节轻松诙谐,但并不是剧情发展所必需的,怎么看待这类情节的存在?【明确】奥斯里克来征询哈姆莱特的意见时,拘谨守礼,套话连篇,咬文嚼字,而且反应迟钝,根本意识不到对方对他的嘲讽,哈姆莱特本来就很反感他,因此借机大大捉弄了他一番,制造出不少笑料。
其实奥斯里克来哈姆莱特这里的任务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作者却饶有兴致地描绘了他自以为文雅知礼实则拘谨呆笨的表现,以及哈姆莱特对他的嘲弄。
这种情节是插科打诨性的,具有调节欣赏者的情绪、活跃场上气氛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戏曲里,也有类似的情况。
布置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