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04-22
作者简介:高军(1970-),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语篇分析
高级英语教学初探
高 军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3)
摘 要:科学、合理的高级英语教学模式应该通过加强语篇教学、文化教学和写作教学以及发挥
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作用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

关键词:高级英语;语篇;文化;阅读;写作
Abstract :The English com prehensive skills can be im proved by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of discourse ,culture and writing as well as em phasizing the interactive role of teacher and student.It ’s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m ode of advanced English teaching.
K ey w ords :advanced English ;discourse ;culture ;reading ;writing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5x (2003)05-0049-04
高级英语教学应遵照教育部2000年3月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的规定,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修辞写作技能,同时兼顾语言基本功的进一步训练和英语综合技能的培养。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相关的语言学理论运用到高级英语教学上,形成科学、有效的高级英语教学模式。

一、教学原则1 加强语篇教学
国外阅读专家将阅读理解分为字面理解(literal com prehension )、推理性理解(in ferential com prehension )和评价性或欣赏性理解(evalua 2tive/appreciative com prehension )三个层次,其中
字面理解属于表层理解,读者依靠语言知识来理解文章的表层意义;推理性理解是深层理解,要求读者运用阅读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来推断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隐含意义;评价性或欣赏性理解是最高层次的理解,读者运用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对文章的体裁特点、写作风格、修辞技巧等作整体的分析和评价。

由此产生的阅读
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正向策略(bottom -up )和
反向策略(top -down )。

前者侧重从最小篇章成分入手,即采用词—句—篇的顺序一步一步对语篇进行解码,后者强调以语篇为出发点对语篇进行解码。

使用正向策略教学容易使学生只注重语篇中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忽视对语篇内容的理解,而没有理解的阅读活动是毫无意义的。

反向策略是对正向策略的有益补充,它注重语篇的整体性,旨在培养学生从宏观层次把握语篇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英语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在基础阶段已经克服了语音、词汇、句法的语言障碍,因此,高级英语教学的重心应从字面理解转向推理性理解和评价性或欣赏性理解,即以语篇教学为主。

我们所说的语篇教学是从宏观入手,对语篇的整体结构、语境、修辞等进行分析,它不仅强调语言知识的教学,同时更注重文体知识、语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不同专业领域的文章会表现出不同的结构特点,即不同的语篇模式(体裁类型),如叙述、
2003年9月Sep.2003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 ianjin F 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第10卷第5期
Vol.10No.5
说明、描述、论说、戏剧、演说、传记、新闻报道等不同体裁。

John S wales(1990)指出,我们要研究特定情境(setting)下的语言使用,关注修辞文体(rhetorical styles)和语篇类型,从社会语言学、篇章语言学和语篇分析的角度分析特殊领域内的语言使用。

秦秀白(2000)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语篇所具有的不同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让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还是一种社会意义的建构,引导学生既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又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或撰写某一体裁的语篇。

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不拘泥于教材课文的编排顺序,而是按照课文的体裁/类型进行教学,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不同体裁语篇的框架结构,以后在阅读相关体裁的语篇时,能根据已有的体裁知识快速了解语篇的脉络,准确理解语篇的内涵,同时,可以得心应手地写作相同体裁的文章。

例如,新闻报道按其体裁可分为消息报道、专栏、社论、讣闻、广告、书评等,其中消息报道的宏观结构由标题、导语和正文三部分组成,标题是报道的灵魂和要点,导语是报道的主要内容,包括何时、何人、何事、何地、何故、何种方式等若干新闻要素,正文扩展导语的内容。

消息报道通常有两种语篇组织形式:倒金字塔法和时间顺序法。

倒金字塔法把最重要的安排在第一段,次要的放在第二段,末段最不重要。

时间顺序法是按时间顺序报道整个新闻事件。

如果学生熟悉这一体裁的语篇组织结构,就可以快速了解新闻内容的梗概。

再如,论说语篇旨在摆事实、讲道理,利用概念、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提出观点,一般由论点、论据和结论三部分组成,每一段都有一主题句,表明作者的观点,通常是该段的中心,也体现了该段与论点的关系。

教师可以针对语篇结构和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地判断、推测,形成对语篇的整体印象,进而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当然,强调语篇教学并不排斥语言点的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促进他们阅读技能的提高。

2 加强文化教学
语篇教学必然涉及文化教学。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是作者的语言与读者的先验(prior background knowledge)或记忆图式(mem ory schemata)相互作用的过程。

理解是读者、语篇和社会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读者的认知能力、心理因素及文化背景知识起了重要的作用。

McCarthy和Carter(1994)认为,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大写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成就)、小写的文化(一个民族的社会习俗和行为规范)、作为社交话语的文化(用文化的观点研究语言),即探索语言的使用者如何通过语言的形式从单词、句子到整个语篇体现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T omalin和Stem pleski(1993:8)概括了文化教学的七大目标:(1)帮助学生逐步明白所有的人都会表现出由不同文化所产生的行为;(2)帮助学生逐步明白各种因素,诸如年龄、性别、阶级和居住地,都无一不影响着人们说话和行为的方式;(3)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目的语文化中在一般情况下认为的具体习惯行为;(4)帮助学生增加对目的语中词和短语的文化含义的理解;(5)帮助学生发展根据证据对目的语文化作总体鉴定的能力;(6)帮助学生培养搜寻和组织文化信息的必要技能;(7)激发学生对目的语文化在智力方面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同情和理解其他民族。

教师可以以此为准则向学生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在阅读教学前,帮助学生熟悉、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或提供获取背景知识的途径;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介绍目的语文化习俗、词语掌故、历史故事等的书籍,增加文化知识的积累;以讲座、录像、图片、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解释、分析相关目的语和目的语使用社团的文化知识;注意比较源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异同等。

以《新编英语教程》(李观仪主编)第六册为例,第九课有一道关于英语色彩词用法的填空练习,如white elephant,red-letterday等,教师可以据此作扩展性的介绍,列举更多的例子说明英汉色彩词用法的差异及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向学生强调民族文化的差异和习惯的表达方式。

总之,高级英语教学应使学生通过阅读语篇接触、了解异域文化,加深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本质特征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
05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
和外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3 加强写作教学
多年前,李赋宁先生在强调写作的重要性时,曾引用一个外国学者说过的一句话:“Every course is a writing course.”的确如此,每门课都应落实到写作上,因为写作是对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检验,也是英语表达能力的最好体现(黄源深,2002)。

但是,目前的一个普遍现象是高年级学生遣词造句等的语言能力尚可,但谋篇布局和得体性方面却欠佳。

教师可将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培养渗透到语篇教学和文化教学中。

如前所述,通过语篇教学,学生掌握了不同体裁语篇的框架结构和组篇功能,如语言的衔接和连贯,这对撰写相同体裁的文章和提高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通过文化教学,学生了解了语言文化的特殊性,意识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思维方式有所不同,而这种不同会具体反映到语篇的组织和展开上。

例如,根据K aplan(1966)的研究,英语惯用直线形思维模式,也就是说,英语语篇的发展呈直线形。

一个段落通常以一个主题句开头,点明这一段落的中心思想,段落中的细节围绕主题系统地展开,一般是按照重要性程度或时空顺序来组织材料,辅以各种衔接手段。

而汉民族为螺旋型思维模式,语篇的主题以迂回的、反复而又发展的螺旋型展开。

学生一旦了解了英汉语篇结构的差异,就既可以准确理解英语语篇,又可以避免用汉语的修辞模式撰写英语文章的错误,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写作技能的提高关键还在于写,因此,教师在每个单元结束后,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语篇的组织结构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类似题材的文章,题目可以自拟,也可以由教师预先设定,以贴近学生生活为准,让学生有东西写,愿意写。

通过一学期十几次的写作练习,学生在用词、句法、文章组织、主题展开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二、教学实践
1 课前预习
高级英语教材词汇量大,结构复杂,背景知识丰富,如果学生不课前预习,势必会影响语篇的交际性和学生课上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标出疑难点,这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果是学生不熟悉的题材,教师可就背景知识、文体、修辞等方面提前布置几道思考题,并要求查阅相关资料,以获得对所学语篇的初步认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深入探讨的热情。

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得到具体体现(束定芳,1996)。

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般来讲,主要有三种课堂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师讲,学生记)、以学生为中心式(教师为组织者,学生为参与者)、互动式(兼容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作用,相互交流,多项互动)。

为提高高年级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技能,高级英语教学必须兼顾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

一方面,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信息输入和交际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积极表达所思所想,既夯实了语言基础,又提高了英语综合技能。

实践证明,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和鉴赏力、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例如,每次上课前,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请两名学生作课堂报告(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一人报告,一人评论,主题可涉及国际、国内新闻、社会、教育、文化、科技、历史、地理等,其他同学也可以即席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报告和评论,学生一方面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锻炼了英语运用能力。

如果学生对某一话题意犹未尽,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英语沙龙、英语辩论、专题讲座、演讲比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运用英语,锻炼语言组织能力。

单元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就相关话题(涉及背景知识)进行探讨,扫除理解障碍。

以《新编英语教程》第六册第一课Vesu2 vius Erupts为例,教师先请学生对课前从百科全书、互联网等查阅到的关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的
15
高级英语教学初探
相关背景信息进行介绍、讨论,然后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图片资料和作者写给历史学家T acitus的几封信等,以获得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再从文章体裁的角度引导学生熟悉文章的框架结构。

Vesuvius Erupts是典型的叙事类语篇,叙事类语篇常交叉使用与主题项相关的主位和以时间状语作主位,读者可以从不同的时间视角了解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过程。

学生一旦掌握了体裁框架,就可以对作者的目的、思路和叙述顺序一目了然,快速了解语篇的发展框架和信息结构。

此后,教师以答疑的方式扫除语篇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难点,引导学生观察词汇的语义衔接特征,如照应(内指、外指)、省略、替代、理解(时间、空间、逻辑等),注重文章内容的连贯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接着,便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提问的重点放在语篇的主题、作者的意图等宏观方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文讲解结束后,要求学生结合文章进行写作练习,充分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文体特点,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技能。

例如,学过Vesuvius Erupts之后,安排全体学生在业余时间观看人类遭受自然灾害袭击的影片,如The Per fect Storm或Tornado等,要求学生写一篇叙事的短文,训练写作能力。

3 语言练习
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因此,高级英语教学绝不应该忽视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我们的原则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课前认真准备,课上参与讲解、讨论,老师再予以纠正和补充,并适当作些扩展性练习或深层次的介绍。

三、结语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有语义、语用、修辞、文体等系统的语言学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以及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知识和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和实施教学的能力。

总之,语言教学研究人员还要作更深入的探讨和实践,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S wales,John.G enre Analysis[M].Cambridge:CUP,1990.
[3]秦秀白.体裁教学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4]黄源深.多读多写———英语学习谈[J].外国语,2002,(6).
[5]王水莲.体裁、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J].外语教学,2001,(7).
[6]胡壮麟.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1,(1).
[7]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9]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0]T omalin,B.&S.S tem pleski.Cultural Awareness[M].Ox ford:Ox 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11]Brans ford,J.Schema activation and schema acquisition[A].In H.S inger&R.B.Ruddell(eds)Theoretical modes and processes o f reading
(3rd edition)[C].Neward,DE: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 ociation,1985.385-387.
[12]N orris,S.&L.Phillips.Explanations o f reading comprehension:Schema theory and critical thinking theory[M].T eachers C ollege Record,
1987.89,2,281-306.
[13]Carrell,P.L.&J.C.E isterhold.Schema Theory and ES L Reading Pedag ogy[A].In P.L.Carrell,J.Devine&D. E.Eskey(eds)Interac2
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C].Cambridge:CUP,1983.
[14]Aebers old,J.A.&M.L.Field.From Reader to Reading Teacher[M].Cambridge:CUP,1997.
[15]M cCarthy,M.&nguage as Discourse[M].London&New Y ork:Longman,1994.
[16]K aplan,R.B.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66,(16):1-20.
25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