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闻一多》
七年级下册语文《闻一多先生》教案【三篇】
【导语】闻⼀多先⽣既是卓越的学者,⼜是⼤勇的民主战⼠,他是⼝的巨⼈,⾏的⾼标,我们要学习他为探索救国救民之道路⽽潜⼼学术不畏艰⾟废寝忘⾷的精神,学习他为民主⾰命事业⽆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健全⾃⼰的⼈格,做⼀个品德⾼尚的⼈。
⽆忧考⼩编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闻⼀多先⽣》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学习⽬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了解课⽂中涉及到的作品知识和⽂学常识。
(2)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在诵读课⽂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能运⽤全新的⽅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篇⽂章,这篇⽂章⽤夹叙夹议的⽅法记述了闻⼀多先⽣作为学者、⾰命家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多说做统⼀、表⾥如⼀的⾼尚⼈格。
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的精神。
3、中招考点 结合历届河南中招语⽂试卷选择题和记叙⽂的阅读理解题来看,针对本课考察的知识点有: (1) 重点字词,⽂学常识。
(2) 品析语⾔,分析⼈物形象。
4、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对学习散⽂不陌⽣,只是能在⾃学基础上梳理课⽂主要事件,理清思路,难点是学习这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还有品析⽣动形象,富于感情的语⾔,分析⼈物形象。
⼆、学习⽬标 1.通过查找资料,能介绍臧克家和闻⼀多。
2.通过朗读课⽂,能说出闻⼀多先⽣作为学者和⾰命家⽅⾯的表现。
三、评价任务 1. 针对⽬标1,设计⼀个活动:通过查找资料和课下注释,能介绍臧克家和闻⼀多,并会运⽤这 ⼀⽅法,解决此类问题。
2. 针对⽬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朗读课⽂,能圈点勾画出闻⼀多的两种⾝份和事迹,通过⼩ 组合作讨论,能说出闻⼀多的⾝份、事迹,能概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五、训练 1、(5年中考,3年模拟)下列加红的字全部正确的⼀项是 ( c ) A、函寄(hán) 硕果(shuî) 锲⽽不舍 (qì) B、弥⾼ (ní) 校补(xiào) 迥乎不同 (jiŏng) C、潜⼼ (qián) 迭起 (diã) 沥尽⼼⾎ (lì) D、赫然 (hâ) 凝结 (níng) ⽓冲⽃⽜ (dîu) 2、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段,为什么? .. 不能,因为⼀⽅⾯强调闻⼀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命烈⼠,另⼀⽅⾯也突出闻⼀多是....⾔⾏⼀致的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
品味语言
8.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名中心。“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高度概括了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质,是值得 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人物分析
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 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了累累硕 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 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 的楷模。具有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 神。
①结构上,这两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设置悬念,起 统领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
②内容上,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通过和他人的鲜 明对比,更能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品质,也是对下文闻一多先 生的事迹及做学问精神的概括。
细读感悟
2.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向游行示威队伍的 前头,而且挺胸朝书飘飘一句意味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 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外貌描写)。“昂首挺胸”“长 须飘飘”两个四字短语,极具画面感,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 一个从容不迫、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形象,突出了闻一多先 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和敬 佩之情。
代表作品:诗集《红烛》《死水》,散文《五四断,概括文章大意。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 第一部分(1—7):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 ,做了不 说”,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 第二部分(8—20):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 全一致,表现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品味语言
4.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 究,他惜寸阴、分阴。
贬词褒用,写闻一多先生废寝忘食研究的情形,表现了闻一多 先生重精神轻物质、争分夺秒、专注、刻苦、忘我的精神品质,饱 含赞美之情。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简介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骅,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
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
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著有:《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
1925年5月,闻一多忍受不了“金元帝国”对黄种人的歧视,提前一年结束“流囚”生活,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国立临时大学从长沙迁往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
闻一多一面教书,一面关注时局的发展。
1944年初夏,向共产党人周新民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周新民请求党组织后告诉闻一多,认为他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更有利于在民主运动中发挥作用。
1945年10月,蒋介石集团在昆明发动军事政变,从此,在昆明国民党反动派与爱国民主力量之间的斗争更为激烈。
12月1日,国民党云南地方当局调动武装特务军警,冲入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校园,残酷镇压爱国学生,死4人,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
闻一多得知惨案消息后,悲愤已极。
带领家属子女赴烈士灵堂祭奠,并亲书“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挽联。
他同罢联、民青负责人密切合作,全力支持罢联工作,对举行烈士入殓仪式、灵堂布置、成立治丧委员会、法律申诉等问题提出具体意见。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12.闻一多
认识作者臧克家
臧克家,诗人,从小受 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 民 歌 。 1932 年 开 始 写 新 诗 , 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 印》,随着《老马》等诗的 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 “农民诗人”。
认识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 爱国民主战士。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 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 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 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 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 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 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2.文章标题为什么取“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 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 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 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 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 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 革命精神。
体会句子含义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 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 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 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 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 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 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拟 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 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 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 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多 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三件事
参加游行示威
说了做了 言行一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词语表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词语表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词语表整理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望得更高。
锲而不舍qiè:雕刻一样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炯jiǒng:形容明亮。
兀兀穷年wù:辛辛苦苦的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尽lì:滴完。
群蚁排衙yá:指整齐的排列着。
校补jiào:校正补充。
迥乎不同jiǒng:很不一样。
独裁cái:独自裁新。
多指独揽政权,实行专制统治。
凶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形容非常危险。
迭起dié:一次又一次的兴起来.出现。
昂首挺胸áng:昂起头,挺起胸。
形容精神振奋,
意气昂扬。
慷慨激昂kāngkǎi: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
满正气。
也说激昂慷慨。
气冲斗牛dǒu: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
也说气冲牛斗。
斗牛,二十八星宿的斗宿和牛宿,泛指天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3-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课件(共31张PPT)
方法指导4
升华感情 深化主题 总结上(全)文 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呼应标题 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 章委婉含蓄
结尾
质疑问难
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 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过”,但他又 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 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 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 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穷苦的样子。 穷年,一年到头。 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心血。沥,滴。 文中指整齐的排列着。 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形容气势之声可以直冲云霄。斗,北斗星。牛,牵牛星。 斗牛,泛指天空。 (精神、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 没有空闲顾及。暇,空闲。 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用心专注而深刻。 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
组卷网
学以致用
臧克家
学法指导1 分析文章标题 是理解文章内容 的重要途径。
想一想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的? 2.围绕这两方面写了哪几件事? 3.在这两个方面中,闻一多先生分别恪守着怎 样的“说”和“做”的原则?
方法指导2
找出关键语句或段落是分析文章结 构,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
七子之歌——澳门 -- 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学 科网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闻一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习要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介绍臧克家,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
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
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
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
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
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
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
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
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曾经说:'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下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体会闻一多的民族英雄气概。
关于标题:本文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标题呢?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说和做',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必修课,闻一多堪称这方面的表率。
下面,让我们再次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学习本文,先通读全文,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2、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切入角度: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
程序:一、导入新课。
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教学间隙,他写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红烛》、《秋菊》等诗集。
当时,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
诗曰:“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篇写他的老师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解读文本。
1、整体把握:⑴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后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
(可以用课文原句)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⑵本文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个方面?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语。
2、仔细品味: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体会其精神品质。
(1)作为学者和诗人的方面:向古籍钻探、开文化药方《唐诗杂论》毅力顽强、忧国忧民、(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楚辞校补》珍惜时间、吃苦耐劳!《古典新义》该部分哪些地方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描写?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2)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大声疾呼言行一致!(说了就做。
)函寄传单大骂特务英勇无畏、义无返顾!带队游行身先士卒!该部分在叙述中穿插的描写比较少,但有一些评论人物言行的话,请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3、小结、回顾:⑴闻一多先生的业绩及品质;⑵大体比较在两部分中闻一多先生言行、思想的异同;⑶归纳:闻一多先生足迹深深,品德高尚,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我们应该关注未来发展的趋势和 挑战,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和 机遇,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
贡献。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爱 国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提供 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让他们
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闻一多先生不仅关注学术研究,还积极参与公益 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倡导民主与科学
他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推动社会进步和发 展。
坚守正义
在国家危难之际,闻一多先生挺身而出,为民族 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06 结语
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 民族解放和民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05 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
为人师表的典范
严谨治学
闻一多先生对待学问的态度非常 严谨,他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原 则,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
言传身教
他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通 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和感染
学生,成为学生们的楷模。
关爱学生
闻一多先生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 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 求和困惑,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
和帮助。
对学生的关爱和教导
耐心细致
他总是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讲解,直到学 生完全理解。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闻一多先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激励成长
他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 造力。
对社会的责任感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03
古代文学
闻一多先生致力于古代文 学的研究,尤其对《诗 经》、《楚辞》等经典著 作有深入的探究。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重点问题整理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重点问题整理一、课文理解: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读了全文,我们可以了解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闻一多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但在,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言行一致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2.文章分两个部分。
其过渡段的作用是: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
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文章开篇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起笔,直接点题,不拐弯子。
摆到读者眼前的引文经过了精心挑选,言简意明。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待“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4.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叙述,意图何在?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情况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
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
言行一致是闻先生人格的写照。
如果笼统地写,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化。
作者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具体、实在。
不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闻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
二、精彩段落赏析:(一)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七年级语文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全解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全解《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一篇记叙性文章,主要讲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和事迹。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全解:一、背景介绍闻一多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为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独立而奋斗了一生。
这篇文章是记叙闻一多先生的重要事迹,通过展现他的言行举止,表现了他的崇高品质和卓越贡献。
二、文章结构1.开头部分:文章开头引用了闻一多先生自述中的话,强调了他的“说”和“做”的重要性。
接着,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和革命方面的卓越表现。
2.主体部分:主体部分主要通过叙述和描写的手法,详细介绍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和革命方面的言行举止。
在学术方面,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为学术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在革命方面,闻一多先生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为了民族解放而奋斗。
3.结尾部分:结尾部分总结了闻一多先生的伟大品质和精神,强调了他的崇高地位和影响。
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三、主题思想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展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和卓越贡献,通过他的言行举止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革命精神。
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号召人们继承和发扬他的精神。
四、语言特点1.简洁明了:文章语言简洁明了,表达清晰,易于理解。
2.生动形象: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和精神风貌。
3.深入浅出:文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和精神,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
五、表现手法1.叙述:文章通过叙述的手法,详细介绍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和事迹,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
2.描写:文章通过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品质和精神。
3.议论:文章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通过议论的手法对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和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
人教版七下语文课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件
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 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 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 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 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语言特点:
一、用词具有表现力: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这 句话中的“钻探”改为“钻研”或“研究”行不行呢?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 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研究, 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因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 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 “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 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又含义丰富,而且句式变成了“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 动态,给人的形象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
二、语言典雅(成语及对偶句的运用): 1、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成语,两个词意思相近,都是用心 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闻一多被杀的背景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对和平民主的迫 切要求,继续发动内战,并在国统区对爱国民主运动进行血腥 镇压。7月11日,李公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被暗杀。反动派 一面杀人,一面造谣。昆明形势险恶,人心惶恐。7月15日, 是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其夫人张曼筠声泪俱下地讲述李先生 遇难经过,听众热泪盈眶。可混进会场的特务,抽烟扮鬼脸, 喧哗出洋相,故意打闹,制造混乱。闻一多先生不顾个人安危, 跳上台去,当即发表演讲。他说:“这几天来,大家晓得,在 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 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是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 整个会场肃静下来,听众的 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位无畏的民主 斗士的身上。闻一多先生愤怒起来,“他所写所说,都不过是 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一张嘴,有 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 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 这 成什么话?”(鼓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闻一多》
词语积累: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潜心贯注: 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 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
法十分畅快。
目不窥园:窥睛, 从从不小暗孔中或看缝一隙看里家偷里偷的地园看圃。,眼即 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不做作诗”,,而起是的写意诗思的。兴诗致兴不不起作、,不不发是。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
起稿政治传单 参加游行示威 群众大会演说
说了就做
小结:不仅赞扬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态度谦逊、刻 苦钻研的一面,更赞扬了他作为革命者“大勇”的一面。
闻一多先生前期对于说和做的态度与他 后期的态度截然相反,这矛不矛盾?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 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 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 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 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 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 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 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第二部分:革命者
10、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前者指相差得很远,后者指和以前完全相反(既往:过去)。这里 指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者后,就由“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转变为“说 了就做”,两种态度截然相反。
11、气冲斗牛: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这里形容闻一多先生的民主主义、爱 国主义思想非常昂扬。
12、高标:
二、分析重点字词句及其在本文中的含义。
第一部分:学者
1、诗兴不作:
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 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 士 闻一多 “三重人格”于一 民主战士 诗人 学者 身
读一读
地壳 qià o 函寄 há n 卓越 zhuó
锲而不舍 qiè 潜心贯注 qiá n 气冲斗牛 dǒu 仰之弥高 mí
o 校补 jià 漂白 piǎo 深宵 xiāo
赫然 hè 衰微 shuāi 钻探 zuān
这部分的“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 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品德。
探究课后练习一的问题
前期: 为探索救国救民
的出路而潜心学术, 取得累累硕果。
• 变化: 从学者到斗士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后期: 投身民主运动,
做争取民主的战士, 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 共同点: 言行一致 始终如一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11、气冲斗牛: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这里形容闻一多先生的民主主义、 爱国主义思想非常昂扬。
12、高标:
凡高耸物体的末端都可以叫做高标,形容物体高越青天。这里指 闻一多先生的品格行为超群出众,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闻一多先生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 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是一个“大勇的革命者”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 研究志趣正浓。
•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 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 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 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 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 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 闻’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 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 样说、怎样做的?他身上有 着怎样的精神?
我从 (句子或词语)看出 闻一多具有 的精神。
毛泽东赞扬闻一多: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 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 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别了,司徒雷登》
这部分的“说”有什么含义?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 一多先生说了。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他“说”了就“做”。 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 责。
这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者告白自己干了 什么的意思。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这部分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 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1.“目不窥园,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 胸”“长须飘飘” 作用:这些形象描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 精神和高大的形象。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 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作用: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看完课文后,你认为文章表现了闻一多先 生的什么精神?
为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 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看看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选取了哪些事例?各部分之间如何过渡?
学者
写作《唐诗杂论》 写作《楚辞校补》
革命者
起稿政治传单
参加游行示威
群众大会演说
写作《古典新义》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 个方面,——作为学者 的方面。还有另一个方 面——作为革命家的方 面。
说了就做
5、目不窥园: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目不窥园,即眼睛不偷看一眼家里 的园圃,形容专心致志。这里指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心无旁用。
6、兀兀穷年: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工作。语出韩愈《进学解》,这里同样是形 容闻一多先生专心研究学问。
7、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深宵灯火使闻一多先生得以在深夜继续他的学术研究。 8、群蚁排衙: 整齐地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先生态度十分严谨认 真,他的以十万百万字计的手稿,都是密密麻麻写得工工 整整的蝇头小楷,好像群蚁排衙。 9、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 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 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 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 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 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 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 胜利就不剃去。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 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 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 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 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 一首最壮丽的诗篇。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 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 级阶段。 • “望闻问切”是拟人的说法,把 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 闻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 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 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 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 四壁”。
•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 灯相伴,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 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表现诗人对祖 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4、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表情、发 育情况等;闻是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气息,并且嗅病 人的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 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查有没有肿块等。望诊是第一步。这里是把我们的 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 法,也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新诗集《红烛》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 他一身正气,抗 《死水》是现 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 战蓄髯八年。 年以后,面 代诗坛经典之 学。学术著作有《神 1943 对国民党统治的 话与诗》《唐诗杂论》 作。 1925年3 日益腐朽,拍案 《楚辞校补》《古典 月在美国留学 新义》 等。他对《周 而起,走出书斋, 期间创作了组 易》《诗经》《庄子》 投身到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的革命 诗《七子之 《楚辞》四大古籍的 洪流中去。1946 歌》,表达了 整理研究(后汇成 深挚的爱国之 “新义”),被郭沫 年7月15日,在昆 明被国民党特务 情。 若称为:前无古人, 刺杀身亡。 后无来者。
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
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 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分析重点字词句及其在本文中的含义。
第一部分:学者
1、诗兴不作:
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 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记叙与描写相结合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 象的人物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 许多具体描写。这些描写都能起到具 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 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 风仿佛历历在目,触手可及,都成了 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作者在记叙和描写中带上了 自己对闻一多怎样的情感?
兀兀穷年 wù 警报迭起 dié 迥乎不同jiǒng 慷慨淋漓 kǎi 无暇顾及 xiá 目不窥园 kuī 炯炯目光 jiǒng 沥尽心血 lì
词语积累: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潜心贯注: 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 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 法十分畅快。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 “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 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 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 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写《唐诗杂论》 学 者 做了再说 (1-7) 写《楚辞校补》 做了不说 口的巨人 写《古典新义》 行的高标 说了就做 (19-20) 起稿传单 革命家 大会演说 敢说敢做 (8-18) 言行一致 参加游行
这两个词意思相近,都是说闻先生用心极专极深,除 了学术研究,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刻苦 钻研,硕果累累。是一个“卓越的学者”。
第二部分:革命者
10、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前者指相差得很远,后者指和以前完全相反(既往:过去)。这 里指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者后,就由“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转变为 “说了就做”,两种态度截然相反。
变化原因: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夹叙夹议
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 文结构所起的作用。
闻 一 多 先 生 的 说 和 做 作为
第 1、 2段
第 7段 第 8、 9段 第19、20段
总领本部分 总结本部分 总领本部分
过 渡
学者
作为 民主 战士
总结本部分及全文
夹叙夹议的作用
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 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 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啊,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臧克家
• 著名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 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 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 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 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解 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 《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 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 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目不窥园: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 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 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 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 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 不一样。
找一找
文中都穿插了哪些形象 的描写?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