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 章补益剂
第七章 补益剂 习题
第七章补益剂习题一、填空题1.补益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类。
2.四君子汤加______,名曰异功散,主治______证。
3.六君子汤即四君子汤加______、______组成。
4.参苓白术散中桔梗的配伍意义是既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
5.参苓白术散是治脾虚湿盛证及体现______治法的常用方剂。
6.补中益气汤以______为君药,______为佐使药。
7.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是______。
8.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______、______。
9.生脉散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10.生脉散的辨证要点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玉屏风散由黄芪______、______组成。
12.玉屏风散的功用是______。
玉屏风散为治疗______证的常用方剂。
14.完带汤主治______,______之证。
15.完带汤的配伍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完带汤的君药是______、______。
17.四物汤是补血调经的主方,是从《金匮要略》中的______减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
18.当归补血汤中重用黄芪意在______、______,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
19.当归补血汤具有______之功,其中黄芪与当归用量之比是______:______。
20.归脾汤具有______,______之功,主治______证和______证。
21.炙甘草汤的功用是______,______,方中重用______为君药。
22.炙甘草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______,方中清酒辛热,可______、______,是为使药。
23.六味地黄丸的配伍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六味地黄丸中三补之药是______、______、______;三泻之药是______、______、______。
邓中甲教授《方剂学》讲稿
方剂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主讲目录01、绪言、总论02、发展简史03、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04、总论:方剂与治法(二)05、吐法的适应症特点、和法定义06、和法常用分类、消法定义07、消法和下法在适应症方面的区别08、方剂的配伍(一)09、方剂的配伍(二)10、方剂的基本结构(一)君臣佐使11、方剂的基本结构(二)、方剂的组成、药味与药量的变化12、剂型更换的变化13、总论小结。
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14、麻黄汤(二)、桂枝汤(一)15、桂枝汤(二)、九味羌活汤(一)16、九味羌活汤(二)、香苏散17、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止嗽散18、止嗽散(二)。
第二节:辛凉解表、银翘散(一)19、银翘散(二)、桑菊饮、麻杏石甘汤20、麻杏石甘汤(二)、越婢汤、柴葛解饥汤。
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一)21、败毒散(二)、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一)22、麻黄附子细辛汤(二)寒下:大承气汤23、各论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法、大承气汤及附方24、温下法、温脾汤、大黄附子汤。
第三节:润下法、麻子仁丸、济川煎(一)25、济川煎(二)、第四节:逐水、十枣汤。
第五节:攻补兼施、黄龙汤26、第三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一)27、大柴胡汤(二)、蒿芩清胆汤。
第二节:调和肝脾、四逆散(一)28、四逆散(二)、逍遥散(一)29、逍遥散(二)、痛泻要方(一)30、痛泻要方(二)第三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及附方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31、竹叶石膏汤。
第二节:消营凉血、消営汤及附方、犀角地黄汤32、第三节: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凉隔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33、仙方活命饮(二)第四节:清脏腑热、导赤散、龙胆泻肝汤(一)34、龙胆泻肝汤(二)、左金丸、苇茎汤、泻白散、清胃散(一)35、清胃散(二)、玉女煎、葛根芩连汤、芍药汤(一)36、芍药汤(二)、白头翁汤小结第五节清虚热、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一)37、当归六黄汤(二)第五章:袪暑剂、治法特点、香薷散、新加香薷饮38、清暑益气汤。
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1、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治:风寒表实证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2、桂枝汤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主治:风寒表虚证及营卫不和证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二、辛凉解表3、银翘散(辛凉平剂)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主治:温病初起发热。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4、桑菊饮(辛凉轻剂)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功效: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三、扶正解表6、败毒散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功效:散寒祛湿,益气解表第二章泻下剂一、寒下1、大承气汤(寒下代表方)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主治:Ⅰ、阳明腑实证Ⅱ、热结旁流证Ⅲ、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功用:峻下热结2、大黄牡丹汤组成:大黄、牡丹皮、桃仁、芒硝、冬瓜仁主治:肠痈初起。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二、温下3、大黄附子汤组成:附子、大黄、细辛主治:寒积里实证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4、温脾汤(温下代表方)组成:大黄、附子、干姜、芒硝、人参、当归、炙甘草主治:阳虚寒积证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三、润下5、麻子仁丸(润下代表方)组成:麻子仁、杏仁、白芍、大黄、枳实、厚朴、蜂蜜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四、逐水6、十枣汤(逐水代表方)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悬饮、水肿第三章和解剂一、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主治:Ⅰ、伤寒少阳证Ⅱ、妇人伤寒热入血室Ⅲ、疟疾/黄疸以及内科杂病而见少阳证者功用:和解少阳二、调和肝脾2、四逆散组成: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主治:1、阳郁厥逆证。
2、肝脾气郁证功用:透邪解郁,舒肝理脾3、逍遥散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三、调和肠胃4、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2021年方剂学方剂总汇目录
目录欧阳光明(2021.03.07)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1.麻黄汤1.麻黄加术汤2.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3.大青龙汤4.三拗汤5.华盖散2.桂枝汤1.桂枝加葛根汤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3.桂枝加桂汤4.桂枝加芍药汤3.九味羌活汤大羌活汤4.香苏散1.香苏葱豉汤2.加昧香苏散5.小青龙汤1.射干麻黄汤2.小青龙加石膏汤6.止嗽散金沸草散7.正柴胡饮第二节辛凉解表1.银翘散银翘汤2.桑菊饮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越婢汤4.柴葛解肌汤柴葛解肌汤5.升麻葛根汤1.竹叶柳蒡汤2.宣毒发表汤葱豉桔梗汤第三节扶正解表1.败毒散1.荆防败毒散2.仓廪散2.参苏饮3.麻黄细辛附子汤1.麻黄附子甘草汤2.再造散4.加减葳蕤汤1.葱白七味饮2.千金葳蕤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1.大承气汤1.小承气汤2.调胃承气汤3.复方大承气汤2.大黄牡丹汤1.清肠饮2.阑尾化瘀汤3.阑尾清化汤4.阑尾清解汤3.大陷胸汤大陷胸丸第二节温下1.大黄附子汤2.温脾汤1.三物备急丸2.三物白散第三节润下1.麻子仁丸(脾约丸)五仁丸2.济川煎第四节逐水1.十枣汤控涎丹2.舟车丸3.疏凿饮子第五节攻补兼施1.黄龙汤新加黄龙汤2.增液承气汤3.承气养营汤第三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柴胡枳桔汤2.大柴胡汤厚朴七物汤3.蒿芩清胆汤4.达原饮1.柴胡达原饮2.清脾饮第二节调和肝脾1.四逆散1.柴胡疏肝散2.枳实芍药散2.逍遥散1.加味逍遥散2.黑逍遥散3.痛泻要方第三节调和肠胃1.半夏泻心汤1.生姜泻心汤2.甘草泻心汤3.黄连汤第四章清热剂第一节清气分热1.白虎汤1.白虎加人参汤2.白虎加桂枝汤3.白虎加苍术汤2.竹叶石膏汤第二节清营凉血3.清营汤清宫汤4.犀角地黄汤(芍药地黄汤)1.神犀丹2.化斑汤第三节清热解毒1.黄连解毒汤1.泻心汤2.栀子金花汤3.清瘟败毒饮2.凉膈散3.普济消毒饮4.仙方活命饮1.五味消毒饮2.四妙勇安汤第四节清脏脏热5.导赤散清心莲子饮6.龙胆泻肝汤1.泻青丸2.当归龙荟丸7.左金丸1.戊己丸2.香连丸8.苇茎汤桔梗汤9.泻白散葶苈大枣泻肺汤10.清胃散泻黄散11.玉女煎12.葛根黄芩黄连汤13.芍药汤黄芩汤14.白头翁汤15.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16.防风通圣散17.石膏汤18.五积散19.柴胡桂枝干姜汤第五节清虚热1.青蒿鳖甲汤2.清骨散秦艽鳖甲散3.当归六黄汤第五章祛暑剂1.清络饮2.香薷散3.六一散益元散碧玉散鸡苏散4.桂苓甘露散5.清暑益气汤李东垣清暑益气汤第六章温里剂第一节温中祛寒1.理中丸《伤寒论》附子理中丸桂枝人参汤理中化痰丸2.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大建中汤3.吴茱萸汤吴茱萸加生姜半夏汤第二节回阳救逆1.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参附汤2.回阳救急汤回阳救急汤3.黑锡丹医门黑锡丹第三节温经散寒1.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2.阳和汤小金丹中和汤第七章补益剂第一节补气1.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异功散保元汤2.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朮散3.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举元煎升陷汤4.生脉散5.人参蛤蚧散6.人参胡桃汤7.玉屏风散8.完带汤易黄汤清带汤第二节补血1.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圣愈汤胶艾汤2.当归补血汤3.归脾汤第三节气血双补1.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泰山盘石散2.炙甘草汤加减复脉汤第四节补阴1.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都气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2.左归丸左归饮3.大补阴丸虎潜丸4.一贯煎5.二至丸6.桑麻丸7.石斛夜光丸8.补肺阿胶汤9.月华丸第五节补阳1.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十补丸2.右归丸右归饮第六节阴阳双补1.地黄饮子2.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丹第八章固涩剂第一节固表止汗1.牡蛎散第二节敛肺止咳1.九仙散第三节涩肠固脱1.真人养脏汤桃花汤赤石脂禹余粮汤2.四神丸第四节涩精止遗1.金锁固精丸水陆二仙丹2.桑螵蛸散缩泉丸第五节固崩止带1.固冲汤2.固经丸3.易黄汤第九章安神剂第一节重镇安神1.朱砂安神丸磁朱丸2.生铁落饮3.珍珠母丸第二节滋养安神1.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枕中丹2.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定志丸第十章开窍剂凉开第一节1.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2.紫雪苏恭方小儿回春丹3.至宝丹行军散第二节温开1.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紫金锭玉枢丹第十一章理气剂第一节行气1.越鞠丸2.枳实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3.半夏厚朴汤4.金铃子散延胡索汤5.厚朴温中汤良附丸6.天台乌药散四磨汤五磨饮子橘核丸7.暖肝煎8.三层茴香丸9.导气汤第二节降气1.苏子降气汤2.定喘汤3.小半夏汤大半夏汤4.旋覆代赭汤干姜人参半夏丸5.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济生橘皮竹茹汤新制橘皮竹茹汤第十二章理血剂第一节活血祛瘀1.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大黄蛰虫丸2.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3.补阳还五汤4.复原活血汤七厘散5.温经汤温经汤艾附暖宫丸6.生化汤7.失笑散活络效灵丹丹参饮手拈散宫外孕方8.桂枝茯苓丸9.鳖甲煎丸第二节止血1.十灰散四生丸2.咳血方3.小蓟饮子4.槐花散槐角丸5.黄土汤第十三章治风剂第一节疏散外风1.川芎茶调散第十三章治风剂第一节疏散外风1.川芎茶调散苍耳子散菊花茶调散2.大秦艽汤3.小活络丹大活络丹4.牵正散止痉散5.玉真散五虎追风散6.消风散第二节平熄内风第一节1.羚角钩藤汤钩藤饮第二节2.镇肝熄风汤建瓴汤3.天麻钩藤饮4.大定风珠三甲复脉汤阿胶鸡子黄汤小定风珠第十四章治燥剂第一节轻宣外燥1.杏苏散2.桑杏汤翘荷汤3.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第二节滋阴润燥1.增液汤增液承气汤2.麦门冬汤3.益胃汤玉液汤琼玉膏4.养阴清肺汤5.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第十五章祛湿剂第一节燥湿和胃1.平胃散不换金正气散柴平汤2.藿香正气散六和汤第二节清热祛湿1.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茵陈四逆汤2.八正散五淋散3.三仁汤藿朴夏苓汤黄芩滑石汤4.甘露消毒丹5.连朴饮6.当归拈痛汤宣痹汤7.二妙散三妙丸四妙丸8.蚕矢汤第三节利水渗湿1.五苓散四苓散胃苓汤茵陈五苓散2.猪苓汤3.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4.五皮散第四节温化寒湿1.苓桂术甘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2.真武汤附子汤3.实脾散4.萆薢分清散萆薢分清饮第五节祛风胜湿1.羌活胜湿汤蠲痹汤2.独活寄生汤三痹汤3.鸡鸣散第十六章祛痰剂第一节燥湿化痰1.二陈汤导痰汤涤痰汤金水六君煎2.温胆汤3.十味温胆汤4.茯苓丸第二节清热化痰1.清气化痰丸清金降火汤2.小陷胸汤柴胡陷胸汤3.滚痰丸第三节润燥化痰1.贝母瓜蒌散第四节温化寒痰1.苓甘五味姜辛汤冷哮丸2.三子养亲汤3.半夏白术天麻汤4.定痫丸第十七章消食剂第一节消食化滞1.保和丸2.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第二节健脾消食1.健脾丸枳术丸资生丸曲蘗枳朮丸橘半枳朮丸香砂枳朮丸2.枳实消痞丸3.葛花解酲汤第十八章驱虫剂1.乌梅丸理中安蛔汤连梅安蛔汤2.肥儿丸3.布袋丸4.化虫丸5.伐木丸第十九章涌吐剂1.瓜蒂散三圣散救急稀涎散2.盐汤探吐方第二十章痈疡剂1.仙方活命饮2.连翘败毒3.五味消毒饮4.银花解毒汤5.四妙勇安汤6.五神汤7.神效托里散8.犀黄丸9.醒消丸10.蟾酥丸11.牛蒡解肌汤12.海藻玉壶汤13.透脓散14.医学心悟透脓散15.托里透脓汤16.阳和汤17.中和汤18.小金丹19.内补黄耆汤20.苇茎汤21.大黄牡丹汤22.清肠饮23.薏苡附子败酱散24.薏苡仁汤。
方剂学名词解释、简答、问答
名词解释总论1.十剂:“十剂”说始于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条例》,原是针对药物按功用分类的一种方法。
宋·赵佶《圣济经》于每种之后加一“剂”字,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中说:“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用为方剂分类法。
2.八阵:“八阵”出于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即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用为方剂分类法。
是对原有功用(治法)分类方法的发展。
各论第一章解表剂2. 辛甘化阳: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指辛味药与甘味药配伍同用,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化生或化生阳气以助散寒。
如桂枝汤中辛味的桂枝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同用,可以化生卫阳。
3. 酸甘化阴: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指酸味药与甘味药同用,有益于滋化人体阴液的生长。
如桂枝汤中酸味的芍药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合用,可以化生营阴。
4. 逆流挽舟:是一种治疗外邪陷里痢疾的治法。
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可以用解表剂疏散外邪,使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这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方如败毒散,原方治疗气虚外感证,清代医家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
并认为本方能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痢疾得愈,并称其为“逆流挽舟”法。
第二章泻下剂5. 釜底抽薪:指用寒下通便法泻去热结里实的治法。
如用大承气汤治疗实热内结积滞肠胃,症见“痞”、“满”“燥”、“实”以及谵语、潮热,脉实等热盛伤津的里热实证,通过泻下,邪热积滞随大便泻下而解,使里热得清。
此治法犹如抽去锅下燃烧着的柴草,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喻为“釜底抽薪”法。
第三章和解剂第四章清热剂2.以泻代清:用泻下药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治法。
针对里热病证,可用清热药和泻下药配合同用,配合泻下药的目的是为了清泄里热,这种治法称为“以泻代清”。
方如凉膈散用大黄、芒硝、甘草泻火通便,清泄中上二焦实火。
第五章祛暑剂第六章温里剂第七章补益剂2.培土生金:即补脾以益肺,属于“虚者补其母”的间接补益方法。
《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
方名 同
异
正邪 主证
表证 治则
玉屏风散
祛风,治自汗证
正虚
不伤风常自汗 见风始有恶 无表证
扶正为先
桂枝汤
邪实 伤风始有自汗 不见风亦恶 有表证 散邪为主
▪ 完带汤(1)
▪ [组成] 白术,山药,人参,苍术,
▪
白芍,车前子,陈皮,柴胡,
▪
黑芥穗,甘草
▪ [功用]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 [主治]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证。
▪ 4,加减法: ▪ 腹中痛,加——白芍。 ▪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 ▪ 头顶痛,加——藁本,细辛。 ▪ 咳嗽,加——五味子,麦冬。 ▪ 气滞,加——木香,枳壳。 ▪ 虚人外感,加——苏叶。
原书方解
▪ 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 甘草 (炙)以上各五分 人参(去芦,有嗽 去之。)三分,(以上三味,除湿热 烦热之圣药也)当归身(酒焙干,或 日干以和血脉)三分, 橘皮(不去白 以导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 若独用泻脾胃)二分或三分, 升麻 (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 升之令)二分或三分, 柴胡(引清气, 行少阳之气上升)二分或三分, 白术 (除胃中热,利腰脊脐间血) 三分,
方名
同
功效 异
病理
主治
完带汤
易黄汤
健脾化湿止带,治脾虚不运,
湿浊下注之带下病
补气疏肝燥湿
补肾清热收敛
脾虚肝郁,湿浊下注 肾虚有热,湿热下注
白带
黄带
第二节,补血
▪ 四物汤(1) ▪ [组成] 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 ▪ [功用] 补血调血 ▪ [主治] 营血虚滞证。
▪ [方解]
▪ 君:熟地黄——滋养阴血,补肾填精,
为补血的基础方,妇科调经的基本方。
《方剂学》PPT课件:07-补益剂
运化乏力 食少便溏
脾 饮食劳倦 胃 内伤脾胃 气
虚
清阳不升 脱肛,子宫脱垂 中气虚陷 崩漏,久泻久痢
清阳下陷
湿浊下流 郁而化热
气不生血
发热
心血不足 心火偏亢
肢倦乏力 面色萎黄 少气懒言 舌淡脉虚
气虚发热病机示意
脾胃气虚
清阳不升
阴血生化不足 心血不足心火偏亢
气虚发热
清 脾 李东垣:
3、方中配伍茯苓、泽泻及丹皮有何意义?小 便频多或发为消渴者,茯苓、泽泻可是还用?为 什么?
[主治证病机]
参苓白术散
脾胃虚弱 运化乏力
脾失健运 饮食不化,肠鸣泄泻,
水湿内停 舌苔白腻
脾
虚
湿滞气机----胸脘痞闷
湿
盛 气血生化不足 四肢无力,形体消瘦,
形体失于濡养 面色萎黄,脉虚缓
[治法]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9、治气虚不固之小便失禁(如产后、术后、老年尿失禁 等)可加益智仁、桑螵蛸等固脬缩尿。
[临床运用]
里热炽盛之发热,阴虚发热;下焦虚寒,无根之火浮 越之虚热等忌用。
[主治证病机]
生脉散
汗多神疲,体倦乏力
温热、暑热多汗 耗气伤阴
气短懒言,咽干口渴
舌干少苔,脉虚数
久咳伤肺 干咳少痰,短气自汗 耗气伤阴 口干舌燥,脉虚细
暑热已解,身无热,宜生脉散。 暑热耗伤气阴
暑热未解,身热心烦,宜清暑益气汤。
2、本方能益气养阴,生脉救脱,以抢救亡阴气脱之证 (如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等)。
现代剂型─---生脉注射液。
亡阳虚脱─回阳救脱宜参附汤、四逆加人参汤等。 治脱证
亡阴虚脱─益阴救脱宜生脉散。
中医方剂学第7章补益剂详解
血虚证
第六十八页,共193页。
第二节 补血
• 方药配伍方法
直接补血: 补血药
补血剂 补气药
间接补血 补肾药
活血药
行气药:使补而不滞
第六十九页,共193页。
四物汤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第七十页,共193页。
• 四物汤补血行血之理。
第七十一页,共193页。
四物汤
组成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药量特点:重用熟地,轻用川芎(原方四味等分)
不同点: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 脾胃气虚证; 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主治 中焦虚寒证。
第二十页,共193页。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第二十一页,共193页。
• 1参苓白术散配桔梗、砂仁的意义。 • 2四君子汤与参苓白术散均可用于脾胃气虚
证,二方有何不同。
第二十二页,共193页。
第七十四页,共193页。
方解
四物汤
君 熟地:滋阴血,补肾填精
当归:补血活血,养血调经
臣 白芍:养血益阴,柔肝缓急止痛
归芍能够增强熟地的养血作用。而 且使得熟地补而不滞。
中气虚陷之证? • 升麻在补中益气汤和清胃散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柴胡重用(12-18g):透表解热;中等 量(6-9g):疏肝解郁;轻用(2-5g)配黄芪: 升阳举陷。
升麻在补中益气汤中升举阳气,在清胃 散中清热解毒,火郁发之。
第四十四页,共193页。
生脉散
《医学启源》
第四十五页,共193页。
• 生脉散的组方意义
概述
一、含义 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
气、血、阴、阳等作用,主治各种虚证 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中医方剂学之补益剂PPT
·白芍、川芎助君、臣以增加活血行血之效。
配伍要点:
● 地、芍得归、芎之助则补血而不滞血; ● 归、芎与地、芍同用则行血而不伤血; ● 本方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共
奏补血养肝,行血调行之效。是临证补血、调经的常 用基础方。
运用
1、本方药性平和,温面不燥,是治疗脾虚夹湿的代表方。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3、临证加减: 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 纳差食少者加炒麦芽、神曲、焦山楂 咳痰色白量多加半夏、陈皮
3.现代运用: · 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 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夹湿者。
临床运用
1、本方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对于阴虚发热,以 及血崩气脱之证非其所宜。
3、临证加减: ● 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 ● 瘀滞重者白芍易赤芍,再加桃仁、红花 ● 血虚有寒加肉桂、炮姜、吴茱萸。
3.现代运用: · 对妇女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等慢性皮肤病、骨 伤科疾病以及过敏性紫殿、神经性头痛等属营血虚滞者 均可应用。
臣:山药、莲子肉—补脾益气,固涩止泻 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湿
佐:砂仁—行气和胃,化湿醒脾 桔梗—宣肺利气,载药上行 大枣—补脾养胃
使:甘草—调药和中。
配伍要点:
● 以四君子汤加渗湿健脾之品,虚实并治
● 输布精气养肺,体现“培土生金”之法 ● 配伍桔梗意义:方中桔梗一是借其升浮之性,
与渗利药配伍,降中寓升;二则取其上行入 肺,以其宣利肺气
【主治】 1、脾气虚夹湿泄泻证。 2、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
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
皮肤科常用药物手册:《皮肤科常用药物手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等,收集了近年来常用的皮肤科药物近千种,并按药理、适应证、功能、主治、规格、用法及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主要包括禁忌证、配伍禁忌及储存方法等)进行介绍,同时还根据皮肤科临床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许多较有特色的药物治疗使用方法。
该书收录的药物比较全面,突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特色,着重于规范,注重于临床,侧重于实践,且按药品通用名称编写,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示范性。
目录:西药内服药第一章抗微生物药物/2一、抗生素/2(一)青霉素类/2青霉素(2)苯唑西林钠(3)氨苄西林(4)阿莫西林(5)苄星青霉素(6)(二)头孢菌素类/7头孢氨苄(7)头孢羟氨苄(8)头孢拉定(9)头孢呋辛钠(10)头孢克洛(11)头孢噻肟钠(12)头孢曲松钠(13)头孢哌酮钠(14)头孢他啶(15)头孢西丁钠(16)头孢吡肟(17)拉氧头孢钠(18)(三)B-内酰胺酶抑制药/19阿莫西林一克拉维酸钾(19) 氨苄西林钠一舒巴坦钠(20) 哌拉西林钠一他唑巴坦钠(21) (四)氨基苷类/22庆大霉素(22)妥布霉素(23)阿米卡星(24)(五)四环素类/25多西环素(25)米诺环素(26) (六)大环内酯类/27琥乙红霉素(27)罗红霉素(28)阿奇霉素(29) (七)其他抗茼类/30林可霉素(30)克林霉素(31) 二、合成抗菌药/32 (一)磺胺类/32磺胺甲嗯唑(32)磺胺嘧啶(33)柳氮磺胺吡啶(可4) 磺胺甲氧吡嗪(35) (二)喹诺酮类/35依诺沙星(35)环丙沙星(37)洛美沙星(38)芦氟沙星(39) (三)硝咪唑类/40替硝唑(40)甲硝唑(41)苯酰甲硝唑(42)奥硝唑(43) (四)兵他荚/44乌洛托品(44) 三、抗结核病药/44 异烟肼(44)乙胺丁醇(46)利福平(47)氨硫脲(48)乙氧苯硫脲(49)卷曲霉素(50)乙硫异烟胺(51)利福霉素钠(52) 四、抗麻风病药/53 氨苯砜(53)醋氨苯砜(54)苯丙砜(55)氯法齐明(56)沙利度胺(57) 五、抗病毒药/58 阿昔洛韦(58)阿糖腺苷(60)伐昔洛韦(61)地昔洛韦(62)更昔洛韦(62)泛昔洛韦(64)吗啉胍(65)干扰素(66)聚肌胞(67)齐多夫定(68)利巴韦林(69)异丙肌苷(70)金刚烷胺(70)金刚乙胺(72)司他夫定(73)膦甲酸钠(74)赫尔品(75)替洛隆(76)二脱氧胞苷(76) 六、抗真菌药/77 制菌霉素(77)灰黄霉素(78)克霉唑(80)酮康唑(81)咪康唑(82)伊曲康唑(84)美帕曲星(85)氟康唑(86)两性霉素B(87)特比萘芬(89)球红霉素(90)碘化钾(91)氟胞嘧啶(92)伏立康唑(93)七、驱肠虫药/94左旋咪唑(94)第二章抗肿瘤药与免疫抑制剂/95 环磷酰胺(95)司莫司汀(96)甲氨蝶呤(98)巯嘌呤(99)氟尿嘧啶(101)阿糖胞苷(102)羟基脲(103)放线菌素D(104)长春新碱(105)环孢素(107)硫唑嘌呤(108)雷公藤总苷(109)硫酸羟氯喹(109)乙亚胺(111)磷酸氯喹(112)他克莫司(113)麦考酚酸酯(114)第三章免疫调节剂/115胸腺素(115)转移因子(116)卡介苗素(117)丙种球蛋白(118)白细胞介素一2(119)干扰素(120)匹多莫德(121)第四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药/122 ……第五章抗变态反应药第六章激素类药第七章维甲酸类第八章镇痛消炎镇静药第九章酶制剂第十章抗过敏反应药第十一章其他内用药西药外用药第一章止痛、止痒药第二章局麻药第四章消毒防腐药第五章抗细菌类药第六章抗真菌类药第七章抗病毒类药第八章角质促成剂第九章角质剥脱剂第十章抗炎剂第十一章保护剂第十二章遮光剂第十三章脱色剂第十四章创作修复类第十五章其他外用药中药部分第一章解表剂第二章表里双解剂第三章清扫剂第四章祛湿剂第五章治风剂第六章理血剂第七章补益剂序言: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临床医师、药师合理用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七章 补益剂
方剂学
下 篇
各论
第七章
补益剂
1、定义
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 血、阴、阳等作用,主治各种虚证的方剂, 统称补益剂。
补益剂
立法原则
虚者补之
《素问· 三部九候论》
损者益之
《素问· 至真要大论》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 若用于再障,加阿胶、肉苁蓉、补骨脂。
用于贫血,可加熟地。
归脾汤
第三节
气血双补
补益剂
炙甘草汤 Ⅰ类
《伤寒论》
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双补
主治病机分析
心气 肺血 两不 虚足
心
血虚不能养心盈脉
气虚不能行血鼓脉 气虚肺弱不用
心动悸 脉结代
肺
阴血不足,虚火 灼肺,肺叶枯萎
肺痿
炙甘草汤
主治证分析
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 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 苔,或质干而瘦小。
⑴要辨清虚证的实质和具体病位 ⑵注意虚实真假 ⑶要注意脾胃功能 ⑷注意煎服法
补益剂
第一节
补
气
补益剂
脾肺气虚证主要症状
肢体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音低微,
动则气促,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舌淡苔
白,脉虚弱,甚或虚热自汗,或脱肛,或 子宫脱垂等。
补气
望:面色萎白 闻:声低息短 问:倦怠乏力 切:脉来虚弱
补中益气汤
生 脉 散
《医学启源》
Ⅰ类
补气
主证分析:气阴两伤证 (1)暑热汗多,耗伤气阴。
神疲乏力,短气;多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 数。
(2)久咳肺虚,气阴两伤。
方剂学趣味歌决归纳
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附:大青龙汤—将麻黄汤早使生三拗汤—干黄杏2.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可建功。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发汗祛湿可建功。
4.小青龙汤—姜五妈细心拌草药汗。
附:射干麻黄汤—夏冬苑找黄蛇(治寒哮),(用)生姜(去)辛味。
(半夏、款冬花、紫菀、大枣、麻黄、射干、(治寒哮)、(用)、生姜、(去)细辛、五味子)5.香薷散—三物香薷豆朴先,口渴心烦加黄连,或加苓草与木瓜,参芪橘术脾能健。
6.新加香薷饮—第二节辛凉解表剂1.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饮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2.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干妈姓石。
4.柴葛解肌汤—葛琴借财,只抢草药。
5.升麻葛根汤—草要生根。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1.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供,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有奇功。
附:参苏饮--2.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
3.加减崴蕤汤—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泻下剂1.大承气汤—大肖朴实附:小承气汤—大黄朴实调胃承气汤—大干忙2.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第二节温下剂1.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2.温脾汤—傅大人炒姜3.三物备急丸—三物备急黄豆浆第三节润下剂1.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便难,枳朴大黄杏芍餐,肠胃津少兼燥热,服后便秘自能安。
附:润肠丸—大枪归陶妈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泽泻 ** 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第四节逐水剂1.十枣汤—甘愿着急第五节攻补兼施剂1.新加黄龙汤—人卖海归忙,将草地闲黄2.增液承气汤—皇帝卖元宵第三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剂1.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2.蒿芩清胆汤—青竹如碧玉,黄羚下子沉第二节调和肝脾剂1.四逆散—四逆菜籽是草药附:柴胡疏肝散—2.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疏肝解郁又调经,丹栀加入均堪着。
补益剂概说
补益剂概说补益剂,又叫强壮剂,或简称补剂。
所谓补剂,就是具有兴奋强壮、增强机体的活动能力以及滋补、改善营养状况等作用的方剂。
补剂一般分为补阴、补阳和补气、补血等四类。
补阴和补阳的方剂,是为阴虚和阳虚而设。
什么叫做阴虚呢?中医习惯上所说的阴虚,多指肾水、阴液不足,即所谓“肾中真阴虚”。
肾中真阴虚,不但可使肾水不能上济以养肝木,引起肝阴不足,还可上盗母气(肺金为肾水之母),损耗肺阴,导致肺阴亏损。
所以《沈氏尊生书》说:“阴虚者,肾中真阴虚也。
”肾中真阴虚的患者,多见身体消瘦,肌肤萎缩、枯涩,口干咽燥(或口舌生疮),五心烦热,腰腿酸软,小便黄赤,或头昏眼花,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诸症。
这种证候的治疗原则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就是滋补肾阴。
临床常用的滋补肾阴的药物是地黄、萸肉、枸杞子、龟甲等味。
六味地黄丸、左归饮即是这一方面的代表方剂。
如果患者见有失眠、夜梦遗精、情绪急躁、好恶反常、脉象细数弦急等阴虚火旺的征象,应该配用知母、黄柏,以滋液清火,方剂如知柏八味丸。
假使患者呈现肺阴虚,出现呛咳、咳痰不爽、音哑咯血、骨蒸潮热、颧红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或芤数等阴虚劳热的证候,方剂应选用沙参、元参、百合、天冬、生地、阿胶、甘草、功劳叶、地骨皮等滋阴清肺除热的药物为主。
由于肺阴虚者多兼肝阳上亢,所以常配用鳖甲、银柴胡等药,以平肝潜阳,清热敛阴。
百合固金汤和秦艽扶羸汤就是属于这一类的常用方剂。
至于阳虚,多是指肾中阳气、命火衰减,也就是所谓“肾中真阳虚”。
肾中真阳虚的病人,常因命火衰减而不能上蒸脾胃,导致脾阳虚微等证。
正因为肾阳虚可以涉及多种阳虚证候,所以《沈氏尊生书》说:“阳虚者,肾中真阳虚也。
”肾中真阳虚的病人,常有畏寒怕冷(特别是腰以下常有冷感),腰部酸痛,腿酸发软,精神不振,小便频数(或淋沥不尽),或阳痿早泄、精冷,脉象细软或沉迟等症。
这种病证的治疗原则是“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就是壮肾阳,补命火。
临床常用的壮肾阳和补命火的药物有肉桂、附子、鹿茸、紫河车、肉苁蓉、狗脊、巴戟天等。
2021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单元测试及答案 (15)
2021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单元测试及答案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四物汤中的君药为()A 当归B 白芍 C熟地 D 川芎 E熟地、当归答案: C2、一贯煎的功用是()A 疏肝理气 B滋阴疏肝 C 滋阴清热 D 滋阴补肾 E 养阴益胃答案: B3、下列除哪项均为是生脉散的主治证()A 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B 气阴两虚证C 暑热耗气伤阴证D 温热气阴两伤证E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答案: E4、属于六味地黄丸中“三补”的药物是()A 熟地、山茱萸、丹皮B 熟地、山药、泽泻C 熟地、山茱萸、山药D 山茱萸、山药、丹皮E 茯苓、泽泻、丹皮答案: C (答案分析:方中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茱萸补养柑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
)5、左归丸中加入鹿角胶的作用()A 滋阴B 补阳C 阳中求阴D 阴中求阳E 阴阳并补答案: C6、“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是()A四君子汤 B参苓白术散 C归脾汤 D补中益气汤 E 生脉散答案: D (答案分析:补中益气汤可以治疗气虚发热证,此种发热,“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
”)7、下列方剂配伍中体现了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要特点的是()A 一贯煎B 肾气丸C 六味地黄丸D 地黄饮子E 百合固金汤答案: D8、一贯煎的君药是()A 当归B 麦冬C 生地 D北沙参 E 枸杞子答案: C9、体现“阳中求阴”之义的方剂是( )A大补阴丸 B左归丸 C肾气丸 D六味地黄丸 E 一贯煎答案: B (答案分析:左归丸是张介宾由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成,组方时去“三泻”(泽泻、茯苓、丹皮),加入枸杞、龟板胶、牛膝加强滋补肾阴之力,又加入鹿角胶、菟丝子温润之品补阳益阴,阳中求阴;故全方体现了阳中求阴的配伍特点)10、脉结代,心动悸,虚赢少气,舌光少苔,治宜选用()A 大补阴丸B 知柏地黄丸C 天王补心丹D 炙甘草汤 E酸枣仁汤答案: D11、体现“少火生气”之义的方剂为()A左归丸 B六味地黄丸 C 右归丸 D肾气丸 E 地黄饮子答案: D (答案分析:肾气丸主治肾阳不足证,但方中补阳之品药少量轻而滋阴之品药多量重,可见其立方之旨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取“少火生气”之义。
第五版教材方剂学方歌大全
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 喘而无汗服之宜。
附:大青龙汤(发汗第一峻剂)大青龙中麻黄汤,石膏大枣加生姜。
附:三拗汤三拗汤中麻杏甘,煎加生姜取微汗。
附:麻黄加术汤麻黄汤中加白术,风寒湿痹烦痛除。
附:麻杏苡甘汤麻杏苡甘金匮方,解表祛湿昏痛尝。
附:华盖散华盖杏甘配麻黄,苏子陈皮茯苓桑,解表宣肺止痰咳,素体痰多风寒伤。
2.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 表虚有汗此为功。
附:桂枝加桂汤附:桂枝加芍药汤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 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 分经论治宜变通。
附: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羌独芎,蔓甘蒿本与防风,风湿在表头身重,祛风胜湿有奇功。
4.香薷散三味香薷豆朴先, 散寒化湿功效兼, 若益银翘豆易花, 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附:射干麻黄汤(麻黄射干汤或紫菀散)射干麻黄菀冬枣,小青龙去桂芍草。
6.止嗽散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附:金沸草散金沸草散旋覆麻,前胡芥草赤芍夏,降气化痰散风寒,鼻塞流涕脉浮夸。
二、辛凉解表7.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柑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附:越婢汤金匮要略越婢汤,麻黄杏甘与枣姜,发汗解表与利水,善治身肿风水伤。
10.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附: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程氏柴葛解肌汤,柴葛草芍芩地黄,丹皮知贝二母藏,发热口渴急煎尝。
陶氏重在解肌,程氏重在清里。
11.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为良。
附:竹叶柳蒡汤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补益剂
1)补气剂
四君子汤:趣味记忆:(人茯术甘)
寓意:(人服猪肝)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附方:六君子汤: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陈皮,半夏
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香砂六君子汤: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异功散: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保元汤:组成:人参,炙甘草,黄芪,肉桂
功用:益气温阳
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证
参苓白术散:趣味记忆:(人苡砂术,桔茯山豆草莲子肉)
寓意:(人已杀猪,皆服山豆炒莲子肉)
组成:人参,薏苡仁,砂仁,白术,桔梗,茯苓,山药,白扁豆,甘草,莲子肉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满,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补中益气汤(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趣味记忆:(陈麻人芪术胡甘一当归)
寓意:(陈麻人骑猪胡干一当归)
组成:陈皮(橘皮),升麻,人参,黄芪,白术,柴胡,炙甘草,当归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①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久泻久痢,崩漏等)
②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参脉散:趣味记忆:(参麦子)
寓意:(生麦子)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①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
②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玉屏风散:趣味记忆:(白风芪)
寓意:(北风起)
组成:白术,防风,黄芪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白光(huang)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完带汤:趣味记忆:(二术芍山黑,人陈甘柴车)
寓意:(儿住韶山黑,人存干柴车)
组成:白术,苍术,山药,白芍药,黑芥穗,人参,陈皮,甘草,柴胡,车前子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白光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2)补血剂
四物汤:趣味记忆:(芎当药地)
寓意:(穷当要地)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药,熟地黄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
附方:桃红四物汤: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白芍药,熟地黄
功用:养血活血
主治:血虚兼血瘀证
芎归胶艾汤:组成:川芎,当归,芍药,生地黄,阿胶,艾叶,甘草
功用: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主治:妇人冲任虚损,血虚有寒证。
(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腹中疼痛)
圣愈汤:组成:川芎,当归,白芍药,熟地黄,人参,黄芪
功用:补气,补血,摄血
主治:气血虚弱,气不摄血证
当归补血汤(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组成:黄芪,当归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
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归脾汤:趣味记忆:(白姜神酸芪远,草人枣归龙眼香)
寓意:(白将神算骑远,草人早归龙眼乡)
组成:白术,生姜,茯神,酸枣仁,黄芪,远志,炙甘草,人参,大枣,当归,龙眼肉,木香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①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②脾不统血证
3)气血双补剂
八珍汤(八珍散):组成:人参,白茯苓,白术,炙甘草,川芎,当归,白芍药,熟地黄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
附方:十全大补汤: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川芎,当归,白芍药,熟地黄,肉桂,黄芪
功用:温补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
人参养荣汤: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当归,白芍药,熟地黄,黄芪,桂心,橘皮(陈皮),五味子,远志,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
泰山磐石散:组成:人参,白术,炙甘草,川芎,当归,白芍药,熟地黄,黄芪,川续断,糯米,黄芩,砂仁
功用: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主治:气血虚弱所致的堕胎、滑胎
炙甘草汤(复脉汤):趣味记忆:(麦大麻枝人胶姜炙地)
寓意:(卖大麻之人叫姜志弟)
组成:麦冬,大枣,麻仁,桂枝,人参,阿胶,生姜,炙甘草,生地黄
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①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②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加减复脉汤:组成:炙甘草,生地黄,生白芍,麦冬,阿胶,麻仁
功用:滋阴养血,生津润燥
主治: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亏虚证
4)补阴剂
六味地黄丸:趣味记忆:(茱丹地茯泻药)寓意:(朱丹弟服泻药)
组成:山茱萸肉,牡丹皮,熟地黄,茯苓,泽泻,山药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
附方:知柏地黄丸:组成:山茱萸,牡丹皮,熟地黄,茯苓,泽泻,山药,知母,黄柏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头目昏眩,耳鸣耳聋,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血淋尿血,遗精梦遗,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脉细数)杞菊地黄丸:组成:山茱萸,牡丹皮,熟地黄,茯苓,泽泻,山药,枸杞子,菊花
功用:滋肾养肝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证(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麦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组成:山茱萸,牡丹皮,熟地黄,茯苓,泽泻,山药,麦冬,五味子
功用:滋补肺肾
主治:肺肾阴虚证(虚烦劳热,咳嗽吐血,潮热盗汗)都气丸:组成:山茱萸,牡丹皮,熟地黄,茯苓,泽泻,山药,五味子
功用:滋肾纳气
主治:肺肾两虚证(咳嗽气喘,呃逆滑精,腰痛)
左归丸:趣味记忆:(茱山子杞牛熟鹿龟)
寓意:(朱山子骑牛熟路归)
组成: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子,牛膝,熟地黄,鹿角胶,龟板胶
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真阴不足证
左归饮:组成:山茱萸,熟地黄,茯苓,山药,枸杞子,炙甘草
功用:补益肾阴
主治:真阴不足证
大补阴丸:组成:熟地黄,龟板,黄柏,知母,猪脊髓,炼蜜,盐白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
一贯煎:趣味记忆:(麦地楝枸,当沙)
寓意:(麦地练狗,当杀)
组成:麦冬,生地黄,川楝子,枸杞子,当归,沙参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5)补阳剂
肾气丸(补阳之品少,而多投以滋阴之品,乃取“少火生气”之意)
趣味记忆:(茱丹地附泻茯桂药)
寓意:(朱丹弟腹泻服贵药)
组成:山茱萸肉,牡丹皮,熟地黄,附子,泽泻,茯苓,桂枝,山药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
附方:加味肾气丸:组成:山茱萸,牡丹皮,熟地黄,附子,泽泻,茯苓,官桂,山药,车前子,川牛膝
功用:温肾化气,利水消肿
主治:肾阳虚水肿(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右归丸:趣味记忆:附子二山仲地归,菟枸鹿肉(微火煨)
寓意:父子二山种地归,兔狗鹿肉(微火煨)
组成:制附子,山茱萸,山药,杜仲,熟地黄,当归,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肉桂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右归饮:组成:山茱萸,熟地黄,制附子,肉桂,山药,枸杞子,杜仲,炙甘草功用: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主治:肾阳不足证
6)阴阳双补剂
龟鹿二仙胶:组成:鹿角,龟板,人参,枸杞子
功用:滋阴填津,益气壮阳
主治:真元虚损,精血不足证
地黄饮子:组成:熟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暗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