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避难硐室研究与设计

合集下载

煤矿矿井避难所设计

煤矿矿井避难所设计

第六节矿井避难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对于煤炭的需求迅速增长,我国煤炭企业生产能力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煤矿事故在不断攀升。

在煤矿发生事故后,为将灾害的程度降到最低,根据国家有关安监法规的要求,应在井下生产作业场所分区建立灾害避难所。

在发生事故后,井下作业人员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逃逸到可以提供生命条件的场所等待救援,以减少在逃逸井上过程中,吸入大量有害气体,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

所以,建立井下分区域避难所是煤矿企业在短时间内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矿井避难所设置原则煤矿井下避难所目前主要有固定式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两种类型。

矿井可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并以满足矿井灾变条件下矿工应急避险需要、安全、实用、救生为基本原则。

李子梗煤矿设计能力为90Kt/a,为小型煤矿,采用移动式求生舱初期投入大,经与业主沟通,本设计初期采用固定式避难硐室,投产时在主、副暗斜进上部车场、下部车场及区段运输石门附近各设一个固定式避难硐室。

二、矿井避难所位置根据我国安监法规规定:井下有人工作的地点均应有避难所为其服务。

避难所距工作地点的距离,以矿工在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或矿井火灾等灾害事故应急避险情况下,佩戴随身携带的自救器能够安全到达为原则,一般不超过1000m。

井下避难所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

突出矿井的井底车场应设置固定式避难所,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所,掘进距离超过500m的巷道应设置工作面避难所。

由于本设计采用双翼开采,掘进巷道最大距离未超过500m,故不考虑设置工作面避难所。

设计在主副暗斜进上部车场、下部车场及区段运输石门附近各设一个固定式避难硐室。

三、固定式避难所要求(一)井下避难所的通用技术要求1、井下避难所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所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即避难所额定防护时间)96小时以上。

矿井避难硐室的设计及配置要求

矿井避难硐室的设计及配置要求

矿井避难硐室的设计及配置要求一、设计要求1、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

前后20m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

特殊情况下确需布置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出和防止瓦斯积聚、煤层自燃的措施。

永久避难硐室应确保在服务期间不受采动影响。

2、避难硐室的形状宜采用半圆拱形,内部顶板和墙壁的颜色为浅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理压力。

3、避难硐室应设置与外界相通的单向排气管,室内一侧的管口靠近避难硐室底板。

4、避难硐室顶板应安装防水设施,不得有滴水现象。

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0.2m,硐室内应设置单向排水管。

5、避难硐室内应设计承重挂钩,以方便设备安装。

6、避难硐室外20m范围内不应堆放易燃物品。

7、避难硐室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

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

防护密闭门上设观察窗,门墙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

过渡室内应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

永久避难硐室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临时避难硐室不小于2.0m2。

生存室的宽度不得小于 2.0m,长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

生存室内设置不少于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

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 2.0m,每人应有不低于1.0m2的有效使用面积,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人,宜不多于100人。

临时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1.85m,每人应有不低于0.9m2的有效使用面积,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10人,不多于40人。

隔离门墙体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2m,或见硬顶、硬帮,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体接实。

8、压风、供水及信号传输管线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埋设于巷底或巷壁,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

矿井井下紧急避难硐室的设计原则与实例

矿井井下紧急避难硐室的设计原则与实例

矿井井下紧急避难硐室的设计原则与实例文章以鄂托克旗东亨煤矿16号煤层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及临时避难硐室布置为例。

系统的介绍了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的必要性,设置的原则及其结构特点,各类安全设施的布置原则等。

标签:16号煤层;避难系统;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1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必要性从矿井自身的逃生安全上讲,目前东亨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仅依靠自救器逃生,由于距离较长,自救器最大安全保障时间仅有45min,根本无法保证井下作业人员逃生安全。

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煤矿井下必须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2 紧急避险设施的布置原则2.1 科学合理紧急避险系统建设需要综合应用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具备高技术含量。

紧急避险系统设计应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在科学的设计计算、综合比对和试验验证的基础上进行,保证设计的每项内容均具备科学依据。

2.2 安全可靠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是生命工程,应以安全性和高可靠性为首选。

紧急避险设施应比常规矿用设备具备更高安全等级,并有保证随时能用的技术保障手段。

紧急避险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可不断提高,但必须以可靠的手动控制为基础。

2.3 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已有硐室、井巷建立紧急避险设施,探讨适应自身特点和要求的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方案,提高紧急避险系统的实用性。

2.4 简单实用设计应力求简单,避免由于系统的复杂性而增加的失效点和失效概率,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混用、滥用的几率。

系统设施和功能应该实用,避免功能多样化、装修高档化带来新的不安全因素,以满足紧急避险基本安全需求为目的。

3 紧急避险设施选择、位置及数量的确定3.1 避险设施数量的确定根据东亨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移交时的采掘位置,需要避险的人员数量(40人),设计在16号煤层中个布置1个永久避难硐室、2个临时避难硐室。

3.2 避难设施位置的确定永久避难硐室布置16号煤层中,该硐室设置在16号煤层辅运大巷与16号煤层运输大巷之间。

该硐室服务于16号煤层中不能直接升井的避险人员。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设计与应用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设计与应用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设计与应用摘要:避难硐室是一种能够容纳生命保障设施的专用设施,主要为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人员提供避难、避灾场所。

它以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为基础,是在应急情况下保护人员生命安全的最有效手段。

作为国家应急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避难硐室是一种应急避难、避灾逃生、自救互救设施。

避难硐室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在发生重大灾害时,可以为矿工提供安全保障,使其可以安全离开矿井,并将相关人员及时送至地面。

避难硐室可以与地面的工业场地、生产场所、生活场所相结合,实现与其他场所的联合使用。

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将进一步结合煤矿井下工作的需求,针对避难硐室进行优化设计,从根本上保障避难硐室的功能性,更好的提高避难硐室在煤矿井下工作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设计;应用一、引言随着煤矿安全生产的不断推进,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矿工生命安全问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为保证矿工在井下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救互救,研制一套能实现井下环境监测、人员定位、通信联络、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以及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和紧急避险的矿井避难硐室是非常必要的。

近几年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井下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也日益增多,当井下发生事故时,为了能够在事故发生后,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和自救,在进入矿井的第一时间内,应迅速地进入避难硐室进行避险。

在井下避难硐室中,设置有各种必要的设施、设备以及管路和管道[1]。

因此,为了确保井下作业人员在发生灾害事故时能够安全撤离到安全地点,避免出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问题,有必要建立井下避难硐室。

在井下避难硐室中,为了确保应急避难时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当具有较高的环境参数控制水平,从而使人员在遇到事故时,能够有效地进行避险。

二、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设计要点(一)防护密闭系统设计避难硐室主要功能是在矿井发生紧急情况下,矿工可通过避灾路线快速进入到避难硐室进行避难,避免在灾害发生时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导致的生命财产损失。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设计论文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设计论文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设计论文【内容摘要】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避险人员的生命安全,在认识到其必要性的基础上掌握避难硐室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进一步明确在进行避难硐室设计时的基本要求,利用科学的避难硐室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确保安全生产。

一、建设井下避难硐室的必要性在借鉴美国、澳大利亚等避难硐室应用广泛的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相关部门在2010年把建设煤矿井下避难所应用试点列入煤矿安全改造项目的重点指导和支持的方向。

众所周知,井下避难硐室对于进一步巩固煤矿的安全防护能力、提高煤矿的应急救援水平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除此之外,井下避难硐室对于减少因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煤矿作业中危险的综合分析,煤矿井下可能发生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矿井火灾等多种灾情,井下避难硐室的设计和应用可以在灾情发生的时候确保井下有工作人员的地点均有避难所为其服务,这样就可以使矿工在应急避难装置的掩护下保证生命安全并等待外围的救援,这就大大降低了矿工遇难的概率,进一步保障了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因此,井下避难硐室的建设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都有其必要性。

二、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的主要构成1、供氧系统。

当煤矿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爆炸、坍塌等灾害性事故时,避难所周围经常缺氧,有毒有害气体时常出现。

所以,避难硐室必须配备能够保证避险人员维持正常呼吸的供氧系统。

以压缩氧供氧系统为例,该系统能够在自动或者手动的方式下启动并进行供氧,保证人均供氧量不小于0.5L/min.人,确保避险人员能够正常呼吸,且氧气浓度在18.5%和23 %之间。

2、动力及照明系统。

灾情发生时,井下的动力和照明系统对于被困人员的自救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避难硐室有工业用电时,硐室内交流用电设备进行工作,当无工业用电时,硐室内直流用电设备进行工作。

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转可以保证监测监控通讯类产品通过后备电源进行持续供电,照明系统的后备电源最少应该可保障系统96小时的应用。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调研报告及井下避难硐室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调研报告及井下避难硐室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调研报告及井下避难硐室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摘要:本文通过现场调研及与煤矿交流过程中发现的避难硐室的设计、施工及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力图使避险硐室的设计及使用更加合理、可靠,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关键词:煤矿井下避难硐室2010年8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首次明确传达了我国煤矿井下需设置紧急避险系统的精神,其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分别以安监总厅煤装〔2011〕59号“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示范矿井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置做出了相关要求。

在西南地区产煤省市中,重庆市在井下设置避难硐室时间较早,配置较齐全。

2012年3月,受云南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派遣,笔者赴重庆进行了重庆市井工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调研工作,先后对重庆市荣昌县红星三井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重庆市中梁山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及所设置的救生舱进行了实地考察。

现就调研工作中所获得的知识及发现的问题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一、调研情况2012年3月14日,调研人员赴重庆市荣昌县红星三井煤矿调研。

该矿为接替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t/a,为低瓦斯矿井。

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开采煤层属极薄煤层。

红星三井煤矿一水平采用平硐开拓,二水平采用暗斜井开拓。

井下设置了临时避难硐室,该硐室设置于煤层底板下,采用光面爆破,围岩较稳固,不需支护。

硐室入口设有两道门,均向外开启,外侧为防爆密闭门,抗压强度0.38Mpa,内侧为密闭门。

避难硐室设计

避难硐室设计

一、避难硐室设计、建设、施工简介(一)、设计山西华瀛孙义煤业有限公司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由煤炭工业太原设计院于2012年2月设计,2012年6 月经华瀛山西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批复。

该设计原理为蓄冰空调降温方式,将五大系统接入硐室内,达到紧急避险功能。

(二)、建设、施工简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设计在11煤轨道大巷与11煤回风大巷之间附近设置一个永久避难硐室。

2012年7月开始施工避难硐室,到2012年10月硐室矿建工程完工。

2012年11月11日至11月23日由山东金科星机电有限公司进行了室内设备安装并对设备进行了调试。

2012年12月由山东金科星机电有限公司对山西华瀛孙义煤业有限公司入井人员进行培训、讲解硐室内设备的使用及日常维护和注意事项,施工全部结束。

二、避难硐室测试结论2012年12月16日由山东金科星机电有限公司对山西华瀛孙义煤业有限公司XFBD_75井下避难硐室各系统功能进行了测试,经测定,山西华瀛孙义煤业有限公司XFBD_75井下避难硐室气密性测试,供氧系统、降温及空气净化系统、气幕喷淋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照明系统、排气泄压系统、排水供水系统均己达标,符合设计要求。

三、避难硐室拭运转情况2013年3月6日,由山西华瀛孙义煤业有限公司、山东金科星机电有限公司共同组织进行安全避险模似综合防护性能48小时的实验。

在整个测试中,通信设施使用正常,仪器仪表参数平稳,温湿度较为舒适,所有试验人员精神状态良好。

可以保证避险人员在硐室内生存48小时,符合国家标准。

四、避难硐室预验收情况(一)、避难硐室预验收依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煤炭安全规程》2011年版《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2]15号《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山西华瀛孙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初步设计》(二)、避难硐室预验收人员矿长:张朝华总工程师:潘二军安全矿长:徐龙社生产矿长:李绍田机电矿长:王云龙通风副总:乔永涛技术科长:刘红江调度主任:王仁青(三)、避难硐室预验收方式及内容2013年1月10日由山西华瀛孙义煤业有限公司组织验收人员在井下进行现场实地验收,内容如下:序号验收项目技术要求实测结果验收结论备注1 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人不多于80人75人合格2 硐室大小净高≧2m每人占地面积≥1m²净高3m、每人占地面积1.15m²合格3 生存室的宽度不小于2m4m合格4 硐室形状与颜色拱形或平顶、内部为浅色硐室为平顶、内部白色合格5 排气设施是否安装单向排气管己安装合格6 不少于两趟排气管是否为两趟排气管两趟排气管合格7 排气管应装手动阀门是否安装手动阀门己安装合格8 防水措施硐室地面高于巷道0.2m及单向排水管硐室地面高于巷道底板0.5m已安装单向排水管合格9 单向排水管单向止回阀己安装合格10 隔离门两道隔离门两道隔离门合格高≥1.5m宽≥0.8m高1.6m宽 1m合格开门灵活密封可靠开关灵活合格隔离门掏槽深度不小于0.2m隔离门掏槽深度0.5m合格第一道防护密闭门防护密闭门已设合格上设观察窗有观察窗开启方向固定合格11 气幕装置两到隔离门之间设气幕装置已设气幕装置合格12 喷淋装置防护门顶部设立喷淋装置已设喷淋装置合格13 压风供水及信号传输管线保护设施是否有防护设施有合格14 压风供氧系统减压过滤已设合格15硐室内环境参数检测氧气传感器21% 合格CO传感器OPPM 合格CO2传感器0.08% 合格CH4传感器0 合格监控分站已设合格温、湿度计22℃、46%合格16 硐室外环境参数监测O2传感器20.4%合格CO传感器0 合格Co2传感器0 合格CH4传感器0.02%合格17 自救器45min压缩氧自救器90台合格自动苏生器2台合格18 通讯配置电话机已设合格19 照明矿用防爆照明灯荧光棒500个,防爆照明灯12个合格20 排泄物收集自动打包厕具两套合格21 专用座椅是否按合同配齐38个合格22 指示牌硐室标志牌,硐内操作指示牌已设合格23 急救箱是否按合同配齐已配合格24 折叠担架是否按合同配齐已配合格25 压缩饼干是否按合同配齐8箱合格26 饮用水是否按合同配齐600瓶合格27 工具箱是否按合同配齐已配齐合格28 手提式干粉撇火器是否按合同配齐2台合格29 定期维护与保养制度包含设备定期检查、校准及硐室维护保养、过期制定制度合格食物药品更换等。

矿井避难硐室研究与设计

矿井避难硐室研究与设计

第5卷 第3期 2009年6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Vol .5No .3 Jun .2009文章编号:1673-193X (2009)-03-0194-05矿井避难硐室研究与设计张大明1,马云东2,丁延龙3(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阜新 123000)(2.大连交通大学,大连 116028)(3.七台河矿业精煤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煤矿,七台河 154600)摘 要:基于井下发生瓦斯、煤尘事故时,人员伤亡的75%是由于有害气体中毒而死亡,而井下自救器又无法提供长时间的氧气供应这一事实。

本文提出了建立井下避难硐室的基本要求,从通风、供氧、防火、供电等12个方面做出了设计,因此建立井下避难硐室,对于爆炸事故的幸存者来说,就是一个通向求生道路的中转加油站。

关键词:避难硐室;矿井;事故;救护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and desi gn of m i n e refuge cham berZHANG Da 2m ing 1,MA Yun 2dong 2,D ING Yan 2l ong3(1.College of Res ource and Envir on ment Engineering,L 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123000,China )(2.Dalian J iaot ong University,Dalian 116028,China )(3.L i m ited L iability Company of Q itaihe CoalM ining,BuildingM ine,Q itaihe 1546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fact that 75%of the casualties in accidents of m ining gas or coal dust were attributed t o the har mful gas,while the self 2rescuer apparatus can not p r ovide enough oxygen f or l ong 2ti m e breath,the basic require 2nent of building the refuge cha mberwas p r oposed in this article,12as pects such as ventilati on,oxygen supp ly,fire p r otecti on 、power supp ly etc,were als o designed .So building refuge cha mber in m ining tunnel can p r ovide a trans 2fer stati on for blast survivors t o go t o survive .Key words:refuge cha mber;m ine;accident;rescue 收稿日期:2008203228 作者简介:张大明(1979-),男,讲师,博士研究生。

金庄煤矿永久避难硐室的设计与维护

金庄煤矿永久避难硐室的设计与维护

电要求 ,硐室设定配 置 5 0 0 m L瓶装饮 用水 1 4 4 0
瓶 。硐室选 用 9 0 式 军 用压 缩 干粮 ,每千 克 提供 热
量2 0 9 9 2 k J .硐 室设定 配 置 1 2 0 k g 硐 室 配 备 4个
经计算 ,过渡室及生存室面积满 足要求_ 3 _ 。硐室为
井下 永 久避 难硐 室设 计 为 1 0 0人 。其 中 ,永 久 避 难硐 室 生存 室 内额定 避难 人数 1 0 0人 ,备 用 系数 1 . 2 ’按 每人应 不 小 于 1 . 0 m ,过 渡室 的净 面积应 不 小于 3 . 0 i r l z 的使 用最 小 面积 来设计 。永 久避 难硐 室 的生 存 室设 计 宽度 为 5 . 2 I X 1 .过 渡 室 的设计 宽度 为 5 . 2 I T I .生存 室 布 设 的设 备 占用 面积 约 为 6 0 i n ,防 爆墙 设 计 宽 度 为 0 . 8 I T I ,隔离 墙 设 计 宽 度 为 0 . 6 m。
半 圆拱 形 断 面 ,过 渡 室 净 宽 5 . 2 I n ,净 高 为 4 . 1 m;
生存室净 宽 5 . 2 m,净 高 4 . 1 m 。两侧 的过渡室 长 2 . 0 m,生存 室长 2 6 . 1 3 m,并有 4个设备硐 室 ,2
道外 墙厚 0 . 8 1 T I ,2道 内墙厚 0 . 6 m。
道0 . 2 m,生存 硐 室 底 板 不低 于通 道 底 板 ,硐 室 及
置气幕喷淋系统 ,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伴随避难 人员的进入而污染避难硐室内部的空气。过渡室 内
设 压缩 空气 幕 和压气 喷淋装 置 。
通道支护全部采用锚 网喷支护 ,顶板和墙壁的颜色

九道岭煤矿避难硐室研究与设计

九道岭煤矿避难硐室研究与设计
21 第 1 0 2年 期
( 第7 ) 总 6期
E EG N N R Y O SR A IN N R Y DE EG N EV T A C O
红 ; 与 夏

21年 1 02 月
锈溥匍 萎 j 嗡 誊
九 道 岭煤 矿 避 难 硐 室研 究 与设 计
李廷泽 ,史庆武
( 阜新矿业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兴阜煤矿 ,辽 宁 阜新 13 0 ) 20 0
提 出了一些建议 ,确保避难硐 室在发 生矿 井发生事故 时充分发挥作用。
关 键 词 : 肾急 避 险 系统 ;避 难 硐 室 ;煤矿 井 下 中 图分 类 号 : T 2 4 D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2 9 — 82 ( 1)10 0 — 3 0 5 0 0 一2 20 — 0 7 0 0
1 矿 井概 况
九 道岭 煤 矿 位 于辽 宁省锦 州市 义县 境 内 ,在 阜新 煤 田南部 ,义县大凌河 以北 。现有一对 主 、副立井 和西 风井。主、副井相距 6 0m,主井井 口标高+4 . , 19 0i 6 n 副井 井 口标 高 + 5 . 。 主井 负 担 煤 炭 的 提 升 ,兼 1 07 i 0n
室 ,即一 0 I 近人 员 进 入 一 0 永 久 避 难 硐 室 ; 70 1 附 T 70i n 823 m标 高处 附近 人 员 进 人 一2 . m 标 高 处 永 久 2. 823

避 难 硐 室 。 因此 ,全 矿 井 紧 急 避 险 设 施 共 计 划 布 置 2个 永 久避 难 硐 室 。利用 一0 7 0 m南 皮 带 巷 和 一0 70I n 回风 巷之 间 的联络巷 建造 1 个永 久避 难硐 室 ,见 图 1 ; 在一 2 . I标 高处 建造 一个 永久 避难硐 室 ,见 图 2 8 23 n 。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文稿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文稿

XXXX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设计一、采掘区域人员分布情况:永久避难硐室考虑一个综采工作面及三个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

综采工作面按照25人/班,掘进工作面每个面按照9人/班进行计算。

其中,各个工作面均配备安、瓦检员一名。

南部永久避难硐室人员总人数为:60人。

中部永久避难硐室按100人计算。

二、紧急避险设施类型及容积1、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内按避难人数100人考虑,每人应不小于1.0m2,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的使用面积计算:S生=1.0×100.0=100m2S过=7.0m2永久避难硐室的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3.5m,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3.5m,生存室容量的备用系数为1.2,防爆墙、隔离墙设计宽度为1.0m,计算其长度:a生=100×1.2÷3.5=34 m;a过=7.0÷3.5=2.0m;a=a生+2a过34+4+4=42 m2、南部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内按避难人数60人考虑,每人应不小于1.0m2,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的使用面积计算:S生=1.0×60.0=60m2S过=7.0m2.永久避难硐室的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3.5m,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3.0m,生存室容量的备用系数为1.2,防爆墙、隔离墙设计宽度为1.0m,计算其长度:a生=60×1.2÷3.5=20.57 m;a过=7.0÷3.5=2.0m;a=a生+2a过=20.57+2+4=26.57 m根据永久避难硐室施工需要,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3.5m时,中部生存室长度不得小于34 m和硐室总长度不得小于42 m;南部生存室长度不得小于21m和硐室总长度不得小于23即可满足要求。

三、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及整体性设计永久避难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

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井下避难硐室设计

井下避难硐室设计

井下避难硐室设计二〇一三年五月目录1 矿井概况 ................................................................................................................ - 1 -2 设计内容 ................................................................................................................ - 1 -3 设计依据 (1)4 避难硐室设计........................................................................................................ - 2 -4.1 避难硐室位置选择...................................................................................... - 2 -4.2 避难硐室设计基本参数.............................................................................. - 2 -4.3 功能设计及配置 (4)5 避难硐室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7)6 避难硐室使用说明 (9)6.1 进入避难硐室须知 (9)6.2 操作指南 (9)7 主要设备材料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井下避难硐室设计1 矿井概况湘潭电化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矿业分公司下辖先锋和红旗两对矿井,两对矿井主要延续了以前湘潭锰矿的生产、通风、排水、运输等系统。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设计与建设探讨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设计与建设探讨
久 避难 硐室 座椅 下 的储 物 箱 中 , 当 发 生灾 害事 故 紧 急 避险 时 , 管 理员应 取 出 C O : 和C O吸 附剂 , 打开 并 暴露 于生 存 室吸 附装置 中。
设计硐室温度控制在 2 7℃ 左 右 ( 与 避难 硐 室 所在 岩层 温度 相 同) , 配备 的冰 块和 C O、 C O 吸 附剂
工作 面作 业 人 员 2 6人 , 辅 助 人 员 3人 ; 2 1 1 1 2工 作
面上 巷掘 进 人 员 2 0人 , 辅 助 人 员 2人 ; 2 1 1 1 2工 作 面 下巷掘 进人员 1 8人 , 辅助 人员 2人 。 煤矿 共设计 施 工 1 个 永久 避难硐 室及 4个 临 时
避 难硐 室 。根 据采 掘 巷 道 布置 , 永久 避 难 硐 室设 置
秋 煤 矿 已在 原有 煤矿 井下 “ 五 大 系统 ” ( 即监测 监 控 系统 、 人员 定位 系统 、 压风 自救 系统 、 供 水施 救 系统 、
通讯 联络 系统 ) 的基 础 上 , 于2 0 1 2年 6月施 工 完 成 了井 下 紧急避 险 系统 ( 1个 永 久 避 难硐 室及 4个 临
散人 员等 。井下 永久 避难硐 室 的具体 位置 见 图 l 。
1 井 下 永 久避 灾硐 室布 置 方 案
矿 井现 生产 采 区为 2 1 采 区, 共 布置 2个综 放 工
图 1 井 下 永 久 避 难 硐 室 位 置
2 永 久 避 难 硐 室 结构
千 秋煤 矿永 久 避 难 硐 室 由 2个 过 渡 室 、 1个 生 存室 和 4个 辅助 硐 室 组成 , 辅 助硐 室 包 括 2个 储 冰 硐室、 2个卫 生 间 , 配 电间 布置 在 生存 室 内。各硐 室

矿井避难硐室的设计及配置要求

矿井避难硐室的设计及配置要求

矿井避难硐室的设计及配置要求一、硐室设计1.硐室结构:硐室应采用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承受地震、爆炸等突发事件的冲击力。

硐室内部应平整、无突出物,避免矿工在避难期间受伤。

2.硐室尺寸:硐室的面积和高度应根据矿井的规模和矿工数量进行合理设计。

硐室的面积足够大,可容纳所有矿工,并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硐室的高度也应足够,以便矿工能够站立或蹲坐。

3.硐室通风:硐室应配备足够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

通风设备应具有自动控制功能,并备有备用电源,以应对突发事故时停电的情况。

4.灭火设备:硐室内应配置灭火器、喷水设备等灭火设备。

这些设备应方便易用,能够快速有效地扑灭火灾。

5.硐室出入口:硐室应至少设置两个出入口,以便矿工在突发事故期间能够迅速疏散。

出入口应保持畅通,方便矿工进出。

二、硐室配置1.干粮和水:硐室内应存放足够的干粮和水,以满足矿工在避难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

干粮应易于保存,具有较长的保质期,水应清洁卫生。

2.医疗药品和急救设备:硐室内应配备急救药品和简易急救设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矿井事故所引发的伤病。

4.照明设备:硐室内应配置充足的照明设备,确保矿工在避难期间有足够的光源。

5.个人防护器具:硐室内应配备个人防护器具,如头盔、防尘口罩、手套等,以确保矿工在避难期间的安全。

6.座椅和床铺:硐室内应配置足够数量的座椅和床铺,以提供矿工休息的地方。

7.充电设备:硐室内应配置充电设备,以便矿工可以充电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手电筒等。

8.废物处理设备:硐室内应配置废物处理设备,如垃圾桶等,以便矿工能够及时处理生活废物。

以上是矿井避难硐室的设计及配置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硐室设计和配置,可以提高矿工在突发事故中的生存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减少事故发生时的伤亡和损失。

青林子矿避难硐室研究与设计

青林子矿避难硐室研究与设计

1 矿 井概 况
青林 子煤 矿 位于 辽 宁省本 溪 市 满族 自治 县 泉水 镇 谭 家堡村 南偏 道子 , 行政 区划 隶属 于谭堡 村管 辖 。目前 生产 规模 青林 子煤 矿为 4 t 。本井 田采 用斜 井 开拓 0ka / 方式 , 现有 一对 主 、 副斜 井 。主井 井 口位 置选 择 在井 田 中心 偏北 位 置 , 副井 井 口位置 选 择 在 井 田北 部 , 、 主 副
2 1 年第 3 ( 02 期 总第 7 ) 8期
E EG N N R Y 0 SR A IN N R Y DE EG N EV T A C O
; 与 夏
1 I 圭
21年 3 02 月

: l
锹鹫彰 蹬 至 魏 麓糍 芸 艘 戳瓤磷巍 豫
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 、 氧气供给保障、 有 害气体去除 、 环境监测 、 通讯 、 明、 照 动力供应 、 人员生 存保障等基本功能 ,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条件下额定 防护 时 间不低 于 9 n。 6h ] 紧 急避 险设施 的容量 应 满足 服 务 区域所 有人 员 紧 急避险需要 , 包括生产人员 、 管理人员及可能 出现的其 他临时人员 , 并应有一定 的备用系数。 紧急避险设施 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 ,
Abtat I iw o pc cgo gclcn ioso igni olm n. cod gt tee egnyss m d s n rq i — s c: nve fsei el ia odt n fQn l z ca ie A cri h m rec yt ei eur — r i f o i i n o e g e
me t,t e a t o d p s p r n n e u e c a e s r fg y tm,a d d s n t o a in a d r f g y t m.Att e s me n s h u h r a o t e ma e tr f g h mb r a eu e s s e n e i s i l c t n eu e s se g s o h a t , h o r s o d n a i q i me t r q i p d f rt e rf g h mb r T e r f g h mb rd sg e l b c me a t n i i me t e c re p n i g b s e up n e e u p e o eu e c a e . h eu e c a e e in d wi e o a st c a h l r p i t o n r s a e w e c ie t so c re . o n rmi e st e c p h n a cd n c u r d f o i Ke r s e r e c eu e s se r f g h mb r u d rr u d c a n y wo d : me g n y r f g y t m; eu e c a e ; n e g o n o l mi e

避难硐室的设计和讨论

避难硐室的设计和讨论

避难硐室设计依据要求基础概论:正常的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N2)占78.08%,氧(O2)占20.95%,稀有气体占0.94%(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以及不久前发现的Uuo7种元素),二氧化碳(C02)占0.03%,还有其他气体和杂质,如。

臭氧(O3)、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

二氧化碳占空气的体积比为0.03%。

人在呼吸过程中,呼出的气体:氮气仍占78%左右,氧气下降至16%左右,二氧化碳上升至4%左右,水蒸气含量也大大增加。

休息状态时,每分钟呼出0.25L 二氧化碳。

人每分钟消耗氧气为0.80升。

空气是人的生命因子。

那么人每分钟呼吸多少次?正常成年人在平静时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6~20次。

女性较男性稍快2~3次。

新生儿呼吸频率最快,为每分钟40-~44次,1岁时为30次,4~7岁为22次。

资料显示:人类如果按每分钟呼吸20次,每次大约吸进0.5升空气计算(每分钟10L空气),一昼夜我们需要呼吸的次数达28800次,吸入的空气大约14400升,是我们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

身高160厘米以上的人,每天需要1300大卡的热量。

1J=1N.m 1kcal=4.187kJ理想气体方程 PV/T=PV/T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K,与摄氏温度相差273.15.即0摄氏度等于273.15K空压机说明书上要求其排气温度应高于环境温度40~50℃,而一些专业书上也认为其排气温度应控制在70~ 1 1 0℃。

要求有较高的排气温度,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凝析。

空压机的排气温度80-90度正常。

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声明,规定标准大气压值为101.325kPa。

标准的大气压是每平方厘米1.0336公斤,人的表面积大约为1.5平方米,一个成年人的人体总共要受到12-15吨的大气压力。

一般来说,五六个大气压,人是不能承受的,但是战斗机飞行员在做类似俯冲这种直下或者是直上的动作时,身体有很多部位要短时间承受五六个甚至更高的压强,可是他们也都活着回来了,一方面是体质问题,一方面也是长期飞行练出来的。

煤矿避难硐室设计

煤矿避难硐室设计

欢迎共阅前言建立并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关12、《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4、《吉林省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总体规划》(吉安监管煤监一字[2010]304号);5、《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6、《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文);7、《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8装9);101112);13);14);15′28″。

,距鹤(岗)—大(连)公路3km,并与矿区分段有公路相连接,交通十分便利。

该矿井为单独保留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t/a。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片盘式。

(一)工程地质条件井田内煤层顶、底板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铝土质页岩,属于半坚硬—软弱岩组。

矿区构造复杂,经开采证实井巷稳定性较好。

矿井采煤方法为走向壁式采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该矿井工程地质条件属较简单型。

(二)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地处低山区,地形标高683—567m,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558.7m水及滴水现象,现有采动范围内,岩石孔隙、裂隙、溶隙含水层补给条件极差,故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矿井。

(三)环境地质条件根据《中国地震裂划图》和该区历史地震资料记载,矿区处于地震稳定区域,没有发生有级地震。

本区属地震少发地带。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环境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四)瓦斯、煤尘及煤层自燃倾向性2006年度矿井瓦斯鉴定结果,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9.75m3/t,瓦斯绝18功率率型煤车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壁式布置,工作面运输采用自滑槽运输:大巷装车,采用一吨矿车串车运输,由调度绞车牵引,运至片盘车场,通过暗主井提升至+430m水平,再由主井提升机提升至地面。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设计概要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设计概要

沁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端氏煤矿井下避难所工程实施方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二O一一年二月目录前言 (4一、矿井概述 (4二、设计的主要依据三、设计的指导思想四、井下避难所工程设计简介 (5 第一章井下避难所建设分析 (6第一矿井的基本情况 6第二节建立井下避难所必要性7第三节井下避难所建设基本要求 (7第四节井下避难所位置的确定 10 第二章井下避难所及生命保障系统的组成和主要技术参数 (13第一节系统简介 (13第二节认证资质 (14第三节结构特点 (14第四节供氧系统 (17第五节过滤降温除湿系统 (22第六节气幕洗气系统 (26第七节井下避难所环境监测装置 (28第八节井下避难所供电系统 (43第九节救灾通信系统 (48第十节个体防护装备 (57第十一节辅助设施 (58第三章避难所维护管理 (60第一节日常维护管理 (60第二节避难所救援应急管理措施 (62第四章工程投资概算 (63前言一、矿井概述端氏煤矿位于山西省南部,晋城市西北方向约36km(直距处,隶属沁水县端氏镇管辖。

其地理位置为东径112°30†52‡-112°34†28‡,北纬35°39†59‡-35°41†04‡。

井田范围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10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000000630116划定的4个拐点坐标(6度带:1.X=3949657 Y=196371202.X=3949740 Y=196425713.X=3951740 Y=196425404.X=3951680 Y=19638590井田东西长约3.95-5.45km,南北宽约2km,面积9.4036km2。

地表总的趋势为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北部,标高980.9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角,标高588.40m,相对高差392.50m,属剥蚀强烈的中低山区,区内沟谷纵横,多呈“V”字型、树枝状沟谷。

本区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

避险硐室设计设计

避险硐室设计设计

避难硐室设计一采区避难硐室位于井下一采区皮带巷与一采区轨道巷三联巷,硐室的总体长度为50m,宽为4.5m,由两个过渡室、一个生存室组成。

该硐室为100人避难硐室,能够提供不小于96小时的安全防护。

该避难硐室在井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爆炸、冒顶、火灾等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井下人员提供安全的密闭空间,硐室对外可抵御高温烟气、隔离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救援赢得宝贵时间。

整个硐室具备防护密闭系统、供氧系统、气幕喷淋系统、供排水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内外环境监测)、人员定位系统、通讯系统、电气与照明系统、生存保障系统、辅助系统等十大系统。

1.1技术特点本避难硐室的主要特点为:采用无电力工作模式,符合煤炭井下安全标准。

多级化供氧,生命安全保障更可靠。

采用冗错设计,可有效防止人为误操作。

启动速度快、反应迅速,即开即用。

控制简单可靠、易操作。

专人维护,安全可靠。

1.2用途及使用流程1.2.1 用途本硐室设施适用于各种矿井下的冒顶、塌方、火灾以及煤矿井下由瓦斯和煤尘引起的爆炸冲击、有毒有害气体渗入。

1.2.2 使用流程避难硐室正常情况下为巡检待用状态,当发生避险需求时,首先进入的人员需判定压风是否正常,以确定切换气幕喷淋装置是否为压风工作状态。

下一步将气幕喷淋控制箱或相应的控制阀、按钮等调整到待用状态。

即气幕为门连锁工作状态,喷淋为按钮控制的待用状态。

基本操作流程如下:二、硐室功能系统技术特性项目性能参数最大人数100人生存室空间尺寸长×宽×高40000×4500×3200 维护年限3个月维护一次 12个月彻底维护一次额定人数100人额定防护时间96h可承受最大爆炸冲击压力 2.0Mpa持续耐高温能力环境温度55+2℃条件下,内部温度不高于35℃过渡室长×宽×高4000×4500×3200观察窗108mm多级供氧系统压风系统、自救器,氧气浓度保持18.5%~23.0%压风系统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可油、水、气分离)出口压力在0.1-0.3MPa;人均供风量不低于0.3m3/min;连续噪声不高于70dB(A)环境监测系统本安仪表:生存室CO、CO2、O2、CH4、温湿度;过渡室CO、O2;外部CO、O2、CH4、CO2矿井监测:生存室CO、CO2、O2、CH4、温度;过渡室CO、O2;外部CO、O2、CH4、CO2、温度、压力通讯系统有线通讯、扩播电话、工业视频舱内照明LED灯(常规照明)矿灯、荧光棒(后备照明)食品配备不少于5000kJ/人.天,食用水1500mL/人.天医疗设备急救箱、苏生器工具工具箱、灭火工具排泄装置环保马桶三、硐室结构及工作原理硐室空间可分为两部分,即过渡室,生存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卷 第3期 2009年6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Vol .5No .3 Jun .2009文章编号:1673-193X (2009)-03-0194-05矿井避难硐室研究与设计张大明1,马云东2,丁延龙3(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阜新 123000)(2.大连交通大学,大连 116028)(3.七台河矿业精煤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煤矿,七台河 154600)摘 要:基于井下发生瓦斯、煤尘事故时,人员伤亡的75%是由于有害气体中毒而死亡,而井下自救器又无法提供长时间的氧气供应这一事实。

本文提出了建立井下避难硐室的基本要求,从通风、供氧、防火、供电等12个方面做出了设计,因此建立井下避难硐室,对于爆炸事故的幸存者来说,就是一个通向求生道路的中转加油站。

关键词:避难硐室;矿井;事故;救护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and desi gn of m i n e refuge cham berZHANG Da 2m ing 1,MA Yun 2dong 2,D ING Yan 2l ong3(1.College of Res ource and Envir on ment Engineering,L 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123000,China )(2.Dalian J iaot ong University,Dalian 116028,China )(3.L i m ited L iability Company of Q itaihe CoalM ining,BuildingM ine,Q itaihe 1546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fact that 75%of the casualties in accidents of m ining gas or coal dust were attributed t o the har mful gas,while the self 2rescuer apparatus can not p r ovide enough oxygen f or l ong 2ti m e breath,the basic require 2nent of building the refuge cha mberwas p r oposed in this article,12as pects such as ventilati on,oxygen supp ly,fire p r otecti on 、power supp ly etc,were als o designed .So building refuge cha mber in m ining tunnel can p r ovide a trans 2fer stati on for blast survivors t o go t o survive .Key words:refuge cha mber;m ine;accident;rescue 收稿日期:2008203228 作者简介:张大明(1979-),男,讲师,博士研究生。

在我国煤矿企业,发生水、火、瓦斯、煤尘事故,在灾害中及被灾害威胁区域的人员、度过劫后余生,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通过简单的装备逃生(自救)、二是通过救护队员救护脱险(救护)。

自救逃生者,一般都是远离爆点,逃生距离较近、不穿越火区,借助于自救器、并且必须选择正确的逃生(避灾)路线。

救护路线则是由井上向井下,直至事故地点循序渐进的推进、搜寻、救灾过程。

一般来说,生存者所在的空间必须完全具备生存的条件、不再受到威胁、才可早迎来救护队员的救护,事实证明事故发生后幸存者中,绝大多数为自救逃生。

因此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所处的位置、所选择的路线,对生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 井下避难硐室对减灾抗灾的作用煤矿瓦斯事故中死亡人员的75%是由于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而目前我国煤矿井下使用的救生设备(隔离式自救器)最大供氧时间为40分钟,就煤矿企业的基本情况来看,短短的40分钟,逃离险区、安全升井,困难是很大的[2]。

就小煤矿而言,爆炸后运输系统遭到破坏,绞车无法运转,人员需徒步升井,通风设施不复存在。

佩带自救器后,40分钟的时间在水平巷道只能行走2000m,而在倾斜巷道中(如沿井筒升井)则更少,而目前很多小煤矿井筒斜长均在几百米以上。

因此,到达地面成功脱险的可能性很小。

至于国有大矿,使用自救器,最理想的撤离距离也只能到达主运巷。

因为国有煤矿、井型大、井筒深、运输距离长、又分多个采区、采区走向又较大、采煤工作面又较长、这些都给人员撤离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建设一个避难硐室对于矿井发生事故时人员逃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国外对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要求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四大产煤国,最大的煤炭出口国。

澳大利亚煤矿安全生产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2003年煤矿业做到了零死亡。

按照法律规定,澳大利亚矿井的每一个采掘区都必须开辟救生巷道,配备氧气瓶、面罩等救生设备:同时,在采掘区的入口外设立号牌存放栏。

存放栏内有多个挂钉,就表明救生巷道内有多少套救生设备。

如果挂钉上挂满号牌,就表明该区域内法定人数已满,其他人不得入内。

巷道内还有一条挂着许多荧光手柄的管线,这是矿工的生命线,他们只通向安全站。

矿工遇到危险,可用各巷道内的特色电话与安全中心联络,同时迅速从安全柜内取出救生设备,穿戴好后拉住巷道内的生命线赶往安全站。

工作面巷道一侧有一条绳索,矿工们管它叫“救命索”,在发生险情不能辨认方向的时候,可以摸着这条绳索到达救生站。

绳索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圆锥形扶手,大头方向就是救生站的方向。

紧急呼吸气可以确保人们有足够的时间摸到救生站。

救生站储有大的氧气瓶,旁边就是逃生巷道。

到了这里化险为夷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

阿平煤矿是澳大利亚第一个采用这种逃生方法的,为此曾获得过业界大奖,并推广到澳大利亚其他矿井。

3 井下避难硐室的分类煤矿井下发生灾害、人员无法撤出时,为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侵害而设立的避难场所。

有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之分。

永久避难硐室为事先建造,其内备有供避难人员呼吸用的供气设备、自救器、药品和饮水等。

临时避难硐室有避难人员临时构筑。

永久避难硐室还可作为救护基地,供救护人员休息和更换呼吸器等用。

311 永久避难硐室构筑于井底车场和采区附近,多设在采区安全出口的路线上,与工作面的距离根据矿井生产的具体条件而定。

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1-密闭门2-宏吸排管3-坐椅4-板床5-食物与水柜6-药箱7-自救器存放架8-氧气瓶9-压缩空气管路10-槽钢拱支架11-水泥隔板图1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结构示意图技术性能要求是:(1)设有向外开启的隔离门,硐室内净高不低于2m,长度、宽度根据同时避难最多人数来确定;(2)室内装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3)设有供气设施,每人供风量按不少于013m3/m in 计算。

如果应用压缩空气供风,应在管路上安设减压装置和带控制阀门的呼吸管嘴;(4)使用时采用正压供风,以保证硐室内的气压大于硐室外的气压;(5)配备有足够数量的隔绝式自救器、饮用水和常用药品;(6)安设与外界相通的虹吸排气管,室内一侧的管口靠近底板。

312 临时避难硐室利用独头巷道、机电硐室或两道风门间的一段巷道,在事故发生后由避难人员临时修建的避难所。

・591・ 第3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在充当临时避难硐室的巷道壁上,应设2层相距015~110m的遮断物,以保证硐室严密。

硐室外部应留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对及时发现得到救援。

若无建筑材料,避难人员可用衣服和身边现有的笆片、坑木、刮板输送机底槽等材料构筑[1]。

原苏联、波兰和中国的部分矿井在煤与瓦斯突出煤层中掘进时,沿巷道每隔50~100m开掘一长5m左右、宽115m的小室作为开口的临时避难硐室,小室内装有压风自救装置。

当掘进工作面发生突出时,工人可迅速退到风压自救装置处,取出呼吸嘴戴好等待营救;如箱内存放自救器,则可同时换戴自救器逃生脱险。

4 井下避难所的设计示例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煤矿一采区,拟定建立井下避难硐室(井下救生系统),其设计情况如下。

411 矿井概况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煤矿始建于1997年12月,于2001年12月投产。

共有九个生产井口,矿井设计生产能力83万吨/年,现实际生产能力45万吨/年。

412 井下避难硐室的设计41211 人员安排一采区每天入井人员为140人,其中大班入井人员为60人,考虑大班与零点交接班时避难要求,并按115倍系数考虑,井下避难所最多人员为150人,则考虑人员安排应有150台化学氧自救器。

41212 风量需要以150人计算,按每人214L/m in呼吸氧气(12L空气)计算,则150人每分钟需要氧气360L (1800L空气);按避难人员最多避难时间来考虑,所需空气为108m3/h,井下避难人员在无供风情况下巷道内保持的空气量不得低于432m3(按4小时计算),避难硐室的长度应为100m,断面为414m2以上,以满足24小时供风的需要(在不使用化学氧自救器的情况下)。

井下避难硐室(见图2),有两个立眼,一个用于入风上口与JBT52-2型局扇相连接。

用于入、回风的孔径分别为600mm、800mm。

入风管内设照明电缆一条,通讯电缆一条,监测线一条,一寸饮水管一条,上述管线均固定在φ1815mm钢丝绳上,钢丝绳必须固定好。

图2 井下避难硐室示意图回风孔上口设一台JD-25型调度绞车,必要时回风孔可以用于食物输送、紧急运送伤员及人员。

硐室内存放一钢瓶氧气、呼吸机,用于抢救危重伤员。

(1)避难所入口处经三次折反,以减少瓦斯、煤尘爆炸后的冲击波。

设置两道正反向密闭门。

人员进入后立即关闭安密闭门,保证绝对安全。

(2)硐室及通道总长200m,按全岩巷道(锚喷)每米1200元计算,则共计需24万元;4道密闭门按每到门5000元计算,则共计需2万元;150台自救器,共计需9万元;372m立眼,共计需7414万元;通讯电缆、照明电缆、饮水管路等共计需3万元;地面一台局扇,需要0175万元,调度绞车一台,2万元;其它费用5万元,合计120115万元。

以如此低廉的投入来装备一个避难硐室,保证了安全,减小了发生事故时人员的伤亡,就安全和经济相比,是很值得的。

41213 避难硐室具体情况及管理制度(1)日常供风供风量为20m3/分,三片车场→石门→硐室通道→避难硐室→硐室回风道→风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