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避难硐室设计
矿井避难硐室的设计及配置要求
矿井避难硐室的设计及配置要求一、设计要求1、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
前后20m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
特殊情况下确需布置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出和防止瓦斯积聚、煤层自燃的措施。
永久避难硐室应确保在服务期间不受采动影响。
2、避难硐室的形状宜采用半圆拱形,内部顶板和墙壁的颜色为浅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理压力。
3、避难硐室应设置与外界相通的单向排气管,室内一侧的管口靠近避难硐室底板。
4、避难硐室顶板应安装防水设施,不得有滴水现象。
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0.2m,硐室内应设置单向排水管。
5、避难硐室内应设计承重挂钩,以方便设备安装。
6、避难硐室外20m范围内不应堆放易燃物品。
7、避难硐室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
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
防护密闭门上设观察窗,门墙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
过渡室内应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
永久避难硐室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临时避难硐室不小于2.0m2。
生存室的宽度不得小于 2.0m,长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
生存室内设置不少于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
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 2.0m,每人应有不低于1.0m2的有效使用面积,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人,宜不多于100人。
临时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1.85m,每人应有不低于0.9m2的有效使用面积,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10人,不多于40人。
隔离门墙体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2m,或见硬顶、硬帮,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体接实。
8、压风、供水及信号传输管线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埋设于巷底或巷壁,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设计与应用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设计与应用摘要:避难硐室是一种能够容纳生命保障设施的专用设施,主要为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人员提供避难、避灾场所。
它以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为基础,是在应急情况下保护人员生命安全的最有效手段。
作为国家应急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避难硐室是一种应急避难、避灾逃生、自救互救设施。
避难硐室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在发生重大灾害时,可以为矿工提供安全保障,使其可以安全离开矿井,并将相关人员及时送至地面。
避难硐室可以与地面的工业场地、生产场所、生活场所相结合,实现与其他场所的联合使用。
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将进一步结合煤矿井下工作的需求,针对避难硐室进行优化设计,从根本上保障避难硐室的功能性,更好的提高避难硐室在煤矿井下工作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设计;应用一、引言随着煤矿安全生产的不断推进,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矿工生命安全问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为保证矿工在井下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救互救,研制一套能实现井下环境监测、人员定位、通信联络、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以及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和紧急避险的矿井避难硐室是非常必要的。
近几年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井下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也日益增多,当井下发生事故时,为了能够在事故发生后,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和自救,在进入矿井的第一时间内,应迅速地进入避难硐室进行避险。
在井下避难硐室中,设置有各种必要的设施、设备以及管路和管道[1]。
因此,为了确保井下作业人员在发生灾害事故时能够安全撤离到安全地点,避免出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问题,有必要建立井下避难硐室。
在井下避难硐室中,为了确保应急避难时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当具有较高的环境参数控制水平,从而使人员在遇到事故时,能够有效地进行避险。
二、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设计要点(一)防护密闭系统设计避难硐室主要功能是在矿井发生紧急情况下,矿工可通过避灾路线快速进入到避难硐室进行避难,避免在灾害发生时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导致的生命财产损失。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建设
系统功能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主要主要功能是指在井下发生灾害事 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 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 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 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避难硐室应与矿井安全监测监 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 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紧急避险设施有清晰、醒目、 牢靠的标识。矿井避灾路线图中明确标注紧急避险设施的位置、 规格和种类,井巷中有紧急避险设施方位的明显标识,以方便 灾变时遇险人员迅速到达紧急避险设施。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建设
永久避难硐室
根据矿井中长远衔接规划及目前采掘工作布置情况,矿 井共布置了五个永久避难硐室。硐室分别布置相应采区车场附 近,距12煤层底板20~30米围岩稳定的岩石巷道。硐室周围未 受采动影响。-600水平东翼永久避难硐室已经建设完成,其余 硐室正在建设中。
1.硐室构成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建设
现浇混凝土,出入口10m范围内打锚索加强支护,锚索间排
距2.5m,采用15.24×4钢绞线锚索,长度8m;过渡硐室水
泥砂浆抹面,墙壁刷白,避难生存硐室蜂窝板装修,花岗岩
地面;在施工密闭门基础的过程中,基础地面挖到岩层实茬,
并将浮矸清除干净,底板、两帮深入实岩200mm以上,密闭
门墙体混凝土标号不小于C30;基础整体联合浇筑,保证避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建设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建设j照明指示系统hasion矿用隔爆型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2台本装置为电机的主电路上出现断相过载漏电闭锁短路非正常工作状态时能及时断开开关电器触头分断电机的三相电流快速可靠的保护电动机dgs18127l20w矿用本安led荧光灯19支保证平常的照明dyg光灯19支保证平常的照明dyg24l20w矿用本安led荧光灯8支保证硐室在外部电源破坏的情况下内部照明的正常使用矿用指示灯牌2个用于井下发生事故时避险人员能够识别并快速进入硐室同时除进入遇险人员自身携带的矿灯用于照明外硐室内还备有部分无线矿灯确保硐室在96小时内有照明
魏家地煤矿避难硐室设计
2 紧急避险系统的基本要求
根 据 国家煤 矿 安监 局 《 煤 矿 井 下 紧 急避 险 系统
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 《 煤矿安全规程》 、 《 防治煤与 瓦斯突出规定》 、 国务 院和国家安监 总局《 通知》 要 求, 结合 靖 煤集 团公 司 目前实 际 . 按 以下基本 要 求设 置 紧急 避 险系统 :
避难 空间 , 构成 井下 第 三级 紧急避 险 。
矿 井 目前生 产格 局 为 “ 一 井 三 区、 一区一面 、 二 主一辅 ” 格 局 。 现 生 产 采 区 为 西 一 采 区 和 西 二 采
区, 开 拓采 区为 东 一 采 区 和北 一 采 区。井 下 最 大 班 ( 早班 ) 下井 人数 约 4 2 0人左 右 。
全 高采 煤法 。
示信息 , 确保在灾害发生后遇险人员能准确快捷地 就 近进 入避 难硐 室 或救生 舱 。 5 ) 避 难硐 室 的额 定 救 护能 力 , 应 满 足 所 服务 区域 内 同时工作 的最 多 人员 的避 难 需 要 。 并 考 虑 不 低于 5 % 的 富裕 系数 。
摘
要: 根据魏家地煤矿煤 与瓦斯 突出 、 采 区划分 、 采煤方法等 的特点 , 按照井 下三级应 急安全 防护 体系 的
建设 目标 , 确定 了魏 家地煤矿永久避难硐室避险 系统 ,针对矿井现在的开拓与生产布局 , 对硐室的位置 、 断
面及支护方式进行具体设计 , 为避难硐室配备 了相应 的基本装备 。 另外对避难 硐室 的维 护与管理 提出 了一
( 1 . 靖远煤 电股份公 司 王 家山煤矿 , 甘肃 白银 3 . 靖远煤 电股份公 司 设备租赁公 司, 甘肃 白银 7 3 0 9 1 7 ; 2 . 靖远煤 电股份公 司 职_ T - 培训 中心, 甘肃 白银 7 3 0 9 1 3 ; 4 . 靖远煤业工程勘察设计有 限公 司, 甘肃 白银 7 3 0 9 1 3 ; 7 3 0 9 1 3 )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建设
煤 矿 井下避 难 硐 室建 设
昆 明煤 炭设计 研 究 院 董 文斌 郭 旗升 韩 维新
摘
要 :根 据 煤矿 事 故 统 计和 救 援 经验 , 在 等待 救援 , 最终成 功获 救 。
从 上 述 两起 矿 难 幸 存 者 逃 生和 待 避 成 功 的
相 同的情 况 下 , 选建 设避 难硐 室 。 优
3井下避 难硐 室 建设
避 难硐 室 断面形 状 宜 采 用直 墙 半 圆拱 , 用 采
锚 喷 、 碹 等 方 式 支护 , 护 材 料 应 阻 燃 、 静 砌 支 抗
永 久 避 难 硐 室 与 临 时避 难 硐 室在 诸 多方 面 电 、 高 温 、 腐 蚀 , 板 和 墙 壁 的 颜 色 宜为 浅 耐 耐 顶 都 类似 , 文 对 于 两者相 同或 者 类似 的 内容将 统 色。硐 室地 面 高于巷道 底板 不 小 于 02 本 . m。
气耗 尽 、 吸入 高 浓度 有毒 有 害 气体 、 生路 线被 硐 室正是 可 以为 矿 工 自救 、 逃 待救 提 供 必 要 的物 质
阻断等 原 因而无 法及 时撤 离到 安 全 区域 造 成 的 , 条件 。
并且吸入 高浓度有毒有 害的 气体是造成人 员伤 2何 谓井 下避 难硐 室
生煤 尘爆 炸 ,7 人 遇难 。然而 , 11 有一位 5 4岁的 瓦 硐 室 ,主要 服 务 于 采掘 工作 面及 其 附近 区域 , 服
斯检 查 员凭借 丰 富 的 自救 经验 , 生 死 关 头带领 务 年 限一般 不 大 于 5年 。 在 2 6名 工友脱 离 了危 险 。 们在 自救 器有效 时 间 内 他 可 移动 式救 生舱 是指 可通 过 牵引 、 吊装 等 方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设计
沁和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端氏煤矿井下避难所工程实施方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二O一一年二月目录前言 (4)一、矿井概述 (4)二、设计的主要依据三、设计的指导思想四、井下避难所工程设计简介 (5)第一章井下避难所建设分析 (6)第一矿井的基本情况 6第二节建立井下避难所必要性7第三节井下避难所建设基本要求 (7)第四节井下避难所位置的确定 10 第二章井下避难所及生命保障系统的组成和主要技术参数 (13)第一节系统简介 (13)第二节认证资质 (14)第三节结构特点 (14)第四节供氧系统 (17)第五节过滤降温除湿系统 (22)第六节气幕洗气系统 (26)第七节井下避难所环境监测装置 (28)第八节井下避难所供电系统 (43)第九节救灾通信系统 (48)第十节个体防护装备 (57)第十一节辅助设施 (58)第三章避难所维护管理 (60)第一节日常维护管理 (60)第二节避难所救援应急管理措施 (62)第四章工程投资概算 (63)前言一、矿井概述端氏煤矿位于山西省南部,晋城市西北方向约36km(直距)处,隶属沁水县端氏镇管辖。
其地理位置为东径112°30†52‡-112°34†28‡,北纬35°39†59‡-35°41†04‡。
井田范围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10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000000630116)划定的4个拐点坐标(6度带):1.X=3949657 Y=196371202.X=3949740 Y=196425713.X=3951740 Y=196425404.X=3951680 Y=19638590井田东西长约3.95-5.45km,南北宽约2km,面积9.4036km2。
地表总的趋势为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北部,标高980.9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角,标高588.40m,相对高差392.50m,属剥蚀强烈的中低山区,区内沟谷纵横,多呈“V”字型、树枝状沟谷。
煤矿避难硐室建设实用标准
煤矿避难硐室建设标准1 适应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建造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包括永久避难硐室及临时避难硐室)的设计、装备、检测及管理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避灾硐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 2011年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2009年版《矿山救护规程》 2009年版《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3 分类3.1 分类及代号煤矿井下避难硐室根据其服务范围及使用年限,分为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的标记为DMY,临时避难硐室的标记为DML。
3.2 避难人数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但应满足如下规定:永久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人,宜不多于100人;临时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10人,不多于40人。
3.3 硐室结构形式避难硐室形式,采用如下三种结构形式:(1)“一”字型:硐室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巷道,硐室有两个安全出口;(2)“凹”字型:硐室两端均连接同一条巷道,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m;(3)“口”字型:硐室仅一个安全出口,在巷道旁边构筑。
临时避难硐室一般采用第(3)种结构形式,也可采用上述三种形式之一;永久避难硐室不得采用第(3)种形式的结构。
图3-3-1 “—”型避难硐室图3-3-2 “凹”型避难硐室图3-3-3 “口”型避难硐室3.4 硐室型号表示避难硐室型号表示:硐室结构代号,永久缺省为1,临时缺省为3硐室设计防护时间,缺省为96,单位为小时(h)设计避难人数硐室类型:Y、永久避难硐室,L、临时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型号表4 基本要求4.1 设计避难硐室设计,应当由具备煤炭行业专业(矿井)设计资质的机构完成。
避难硐室施工前,应有专门的施工设计,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煤矿临时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临时避难硐室建设标准设计要求临时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煤)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确保服务期间受采动影响小。
前后20米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
布置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入和防止瓦斯集聚、煤层自燃等措施。
临时避难硐室应由过渡室和生存室等构成,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隔离门结构。
过渡室净面积应不小于2.0米2,内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第一道隔离门上设观察窗,靠近底板附近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
生存室净高应不低于1.8米,长度、宽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
每人应有不小于0.6米2的使用面积,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应不少于10人,不宜多于40 人。
靠近底板附近设置不少于两趟的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
隔离门应不低于井下密闭门的标准,密封可靠,开闭灵活,防水抗压达1Mpa~2Mpa,隔离门上应设置观察窗。
隔离门墙周边掏槽,或见硬顶、硬帮,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煤)体接实,保证足够的气密性。
利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过渡舱作为过渡室时,过渡舱外侧门框宽度应不小于300毫米,安装时在门框上整体灌注混凝土墙体。
硐室四周掏槽深度、墙体强度及密封性能要求不低于隔离门安装要求。
临时避难硐室应采用锚网、锚喷、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顶板宜采用半圆拱形,室内顶板和墙壁颜色为浅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里压力,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不小于0.2米。
临时避难硐室应接入矿井压风、供水、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和供电系统。
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过滤装置具备油水分离功能。
接入的矿井供水管路,应有接口和供水阀。
接入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对硐室内的O2、CH4、CO2、CO、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测。
硐室入、出口处应设人员定位基站,实时监测人员进出紧急避险设施情况。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文稿
XXXX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设计一、采掘区域人员分布情况:永久避难硐室考虑一个综采工作面及三个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
综采工作面按照25人/班,掘进工作面每个面按照9人/班进行计算。
其中,各个工作面均配备安、瓦检员一名。
南部永久避难硐室人员总人数为:60人。
中部永久避难硐室按100人计算。
二、紧急避险设施类型及容积1、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内按避难人数100人考虑,每人应不小于1.0m2,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的使用面积计算:S生=1.0×100.0=100m2S过=7.0m2永久避难硐室的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3.5m,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3.5m,生存室容量的备用系数为1.2,防爆墙、隔离墙设计宽度为1.0m,计算其长度:a生=100×1.2÷3.5=34 m;a过=7.0÷3.5=2.0m;a=a生+2a过34+4+4=42 m2、南部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内按避难人数60人考虑,每人应不小于1.0m2,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的使用面积计算:S生=1.0×60.0=60m2S过=7.0m2.永久避难硐室的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3.5m,过渡室的设计宽度为3.0m,生存室容量的备用系数为1.2,防爆墙、隔离墙设计宽度为1.0m,计算其长度:a生=60×1.2÷3.5=20.57 m;a过=7.0÷3.5=2.0m;a=a生+2a过=20.57+2+4=26.57 m根据永久避难硐室施工需要,生存室的设计宽度为3.5m时,中部生存室长度不得小于34 m和硐室总长度不得小于42 m;南部生存室长度不得小于21m和硐室总长度不得小于23即可满足要求。
三、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及整体性设计永久避难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
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安全硐室标准
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以下简称避难硐室)的设计、装备、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编制依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2010第9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修2010〕146号)本文来自3基本要求3.1矿井应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合理选择和布置避难硐室或移动式救生舱。
3.2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硐室,设置位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必须设置在防逆流风门外的进风流中。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
3.3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并考虑不低于5%的富裕系数。
其中,采区避难硐室至少满足15人的避难需求。
3.4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并要求尽量布置于岩层中,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前后2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
3.5井下避难硐室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h以上。
3.6矿井避灾路线图应包含井下所有避难硐室设置情况。
避难硐室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并悬挂于避难硐室外。
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设计及施工方法
。矿 业论坛 o
S I N E&T C N OG F R TO CE C E H OL YI O MA I N N
21 0 2年
第2 7期
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设计及施工方法
杨 健 丁 银磊 姜 军 ( 兖矿 集 团兴 隆庄煤 矿 山东 兖 州 2 2 0 ) 7 1 2
2 设 计 方 案
3 施 工 方 法
31 硐 室 的 开 掘 . 21 设 计依据 . 1按施工大样图在 现场位置画 出轮廓线 。 ) ) 2 按设计爆破图表进 行 1《 ) 国务 院关 于进 一步 加 强企 业 安全 生产 工 作 的通 知》 国发 光面爆破 , 并按设 计支护方式打好锚杆及锚索 。3按设计要求 进行 喷 ) [ 0 O 2 号 ;)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 关于建设完善煤 2 1 ]3 2 《 浆支护 , 厚度不小 于 lO m。 Om 矿井下 安全避 险“ 六大系统 ” 的通知》 3 《 ; )煤矿井下紧急避 险系统建设 32 硐 室 的 砌 筑 . 管理 暂行 规定 》4 《 ;) 煤矿 矿井 井底 车 场硐 室设计 规 范》 M r 0 6 ( T 52~ 321 砌筑密闭墙 , .. 防护密 闭门、 密闭窗安装 20 )5《 09 ;)煤炭工业设计规范》6《 ;)煤矿安全规程》0 17兴隆庄煤矿 2 1;) 1 按施工大样 图确定好顺巷密闭墙体位置。 ) ) 2 将墙体位置落底 生 矿井资料。 根. 生根 不低于 0 m, . 在墙 体两侧位 置挖柱腿 窝 , 2 两排柱腿 窝各成 一 22 设计方案 . 条线 . 间距 1 m 排距 0 5 其深度不少于 0 m ) 正对柱腿窝上 . , 0 . m, 5 . 。3在 3 221 功能划分 .. 方打外露锚杆 . 间距 20 外露长度 02 03 外露锚杆顺巷成一条 直 . m, .— . m, l 临时避难硐 室内部分为过渡硐室和生存硐室。 线. 且与顶板的角度不小 于 8 。 5。 过渡硐室 的功 能是防止有毒有 害气 体伴随避难人 员的进入而 污 3 . 竖木立柱 . .2 2 支胎板 染硐室内部 的空气 . 过渡硐室 内设有气幕隔离系统和卫 生设施 。 1在外露锚杆两侧顺巷各扎一路 2 ) 时钢管。 ) 2按腿窝位置支设木 生存硐室 的功 能是为避难人员 提供 氧气 、 、 物等维持生存所 水 食 立柱 . 木立柱上端 紧靠预先扎好 的 2 时钢管 。靠硐室侧木立柱 与墙体 必须的物质及 配套 系统 .营造 出一个可 以提供 9 小 时需要 的生存 环 6 间和木 立柱 之 间各 支设 两路 撑杆 .一路 距上端 0 m.一路距 下端 . 5 境. 等待救援 0 m 3 顺巷支设靠硐室侧胎板 , . 。) 3 将胎板与支好 的木立柱用钉子钉 牢 , 为了保证避难硐室 内人员 的生存和设备 的正常运行 . 共设 置了如 保证胎板厚度一致 , 胎板之 间不 留缝隙 。4 按施工大样 图位置安置好 ) 下子系统 : 防火密闭系统 、 气幕喷淋 系统 、 空气净化及 除湿系统 、 氧 供 防护密闭门与密 闭窗 。 系统 、 降温系统 、 生活保 障系统 、 附属 系统、 压风系统 、 水系统 、 供 监测 323 安设钢筋 网. .- 浇筑密 闭墙 监控系统、 通讯 系统 、 人员定位系统 、 视频监控系统 、 电系统 , 供 备用 系 1 顺 向采用  ̄1 m ) b6 m钢筋 , 向采用  ̄lmm钢筋扎 钢筋网 . 口 纵 b6 网 数为 12 . 规格 0 m O m. . x . 钢筋之问必须扎牢并预 留好 防护密闭 门口和密 闭窗 3 3 1 。2 将两 片扎好 的钢筋 网放置在墙体 中间位置 . : ) 3 间隔 O m 两片钢 . , 3 筋网之 间. 钢筋 网与胎板之 间用 钢筋扎牢撑好 . 防止砌筑混凝 土时钢 筋网移位 从下往上支设靠 巷道侧胎板 , 浇筑混凝土 , 随浇筑随支胎。 混凝土 采用水 泥 : 石子 : 1 :, 泥标号不 低于 5 5 每 浇筑 O m高必 须 沙= :2 水 2 2, . 4 用振动棒来回震动 , 将砼体捣实 。过渡硐室与生存硐 室隔离墙 与外 侧 墙体同时砌筑 … 33 撤出工作 _ 临 时 避 难硐 室 结构 示意 图 1撤完木立柱 和胎板后 , 闭墙不能 留蜂窝麻 面 , ) 密 密闭墙 与硐 室
探析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设计与施工方法
探析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设计与施工方法摘要: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全监管局关于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要求,应加强煤矿临时避难硐室的建设,这是我国矿业的一大进步。
它为救援工作的展开赢得了时间,为矿工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矿井对于矿难的防范和应灾能力,有利社会和谐。
关键词:临时避难硐矿;设计;施工方法1.避难硐室的必要性煤是人们重要的能源之一,并且拥有悠久的历史。
对如今人类的社会发展以及文明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将煤作为燃料使用煤的记录。
据记载,美国拥有它的第一个商业煤矿是维吉尼亚州的Midlothian,于1748年开始开采。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煤成为主要的能源,煤矿的数量大幅上涨,但是矿难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经济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几千人每年死于矿难。
而作为将煤作为主要能源的中国,煤矿安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统计在2003年,中国生产了世界约35%的煤,但在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上却占约80%。
常见的矿难有: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瓦斯突出、透水事故、矿井失火、顶板塌方等。
而在这些意外发生后,许多工人是没能坚持救援的到来。
充足的空气、水是获救的关键,而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能为被掩埋的工人提供这些保障。
不同于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
临时避难硐室备用系数不低于1.1。
而永久避难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
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
而临时避难硐室要求较低,修建较为方便。
2.设计标准⑴地点选择:选择正确的修建地点,这对援救受困人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井下工作人员以及矿井巷道断面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修筑地点。
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存在透水危险的地方不宜建造避难硐室。
尽量在顶板完整的岩层中布置,这样能够起到支撑作用。
井下临时避难硐室标准
井下临时避难硐室标准
井下临时避难硐室是矿井中用于矿工在紧急情况下避难的设施,其设计和建造
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确保矿工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标准要求,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首先,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位置应当合理,应该远离可能受到地质灾害影响的
区域,如倾倒岩层、断层带等地质构造。
同时,硐室的位置应当便于矿工快速到达,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避难。
其次,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结构设计应当牢固可靠。
硐室应当具有一定的抗压
能力,能够承受一定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影响。
硐室内部应当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医疗急救设备,以满足矿工在硐室内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
另外,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通风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
硐室内部应当设计有相
应的通风设备,以保证硐室内空气的清新和充足,避免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积聚。
此外,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应急照明系统也需要得到重视。
在紧急情况下,照
明系统能够为矿工提供必要的照明,确保他们能够正常活动和使用设施。
最后,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标准还应当包括硐室的规模和容纳人数。
硐室的规
模应当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和矿工的数量来确定,能够容纳足够数量的矿工避难。
同时,硐室内部的布局应当合理,确保矿工在硐室内能够有序避难。
总的来说,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标准涉及到硐室的位置、结构设计、通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以及规模和容纳人数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设计和建造井下临时避难硐室,才能有效保障矿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希望相关人员能够重视井下临时避难硐室的标准要求,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煤矿避难硐室设计
前言建立并完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建设完美紧迫避险系统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系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
煤矿井下紧迫避险系统是国家强迫实行的先进合用技术装备。
白山市江源区宝源煤矿已按上司各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建设完美了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依照国家安全看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迫避险系统建设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 号)和《关于加快推动煤矿井下紧迫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 [2013]10 号)的要求,对该矿井的避祸硐室设计进行完美和增补。
该矿紧迫避险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含为入井人员供应自救器、建设井下紧迫避险设备、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拟定应急方案等。
紧迫避险设备应具备安全防范、氧气供应保障、环境监测、通信、照明、人员生计保障等基本功能。
本设计中的紧迫避险设备为永久避祸硐室。
设计编制依照: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增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 号文);2、《煤矿安全规程》(2010 年);3、国家安全看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 [2010]146 号文);4、《吉林省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整体规划》(吉安看管煤监一字 [2010]304 号);5、《煤矿井下紧迫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 号文);6、《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建设完美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 [2011]33 号文);7、《关于煤矿井下紧迫避险系统建设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 [2012]15 号文);8、《关于加快推动煤矿井下紧迫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 [2013]10 号);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10、《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11、《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 );12、《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 Q1048-2007);1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01-2007);14、《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 Q1029-2007);15、《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
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方案
备用电池充电等的动力。当灾害发生后外部电源中断时,备用电源自动启动; b)舱体内置先进可靠的隔爆兼本安型型锂离子蓄电池为救生舱内的设备提
供至少 120h 的动力支持,总容量达 1800Ah(单台容量 60 Ah); c)备用电源具备自动充电、电量显示、均衡充电、均衡放电等电源管理和
过充、过放等安全保护功能; ⑦通讯系统:
a)设置有直通调度室的固定电话; b)具备与井下无线通讯网连接的接口及设备; c)在每个避难硐室的入口处放置人员定位系统--动态目标识别器,和矿方 的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对接,对硐室的人员进行管理。 ⑧室照明及室外指示系统: a)室内采用本质安全型 LED 灯照明,为入室人员提供一个柔和的环境; b)室内应配备额定人数 0.5 倍的矿灯和 1.5 倍的自救器,以供能安全出舱 逃生时使用; c)室内外采用反光标志作为硐室在黑暗环境下的逃生指示,指引硐室的位 置所在; d) 室外放置两个本质安全型的频闪灯,具有超高亮度和高穿透性,为遇险 人员提供逃生指示; ⑨生存保障和附属系统: a)室内储有食物、饮用水、急救药品苏生器等备用物品,满足避险人员额 定防护时间内的生命供给; b)配备必要的应急维修所需工具箱、灭火器、担架等; c)舒适的座椅、免冲水打包厕所 、垃圾箱等; d) 具有自动苏生器、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工具箱、灯光指示牌。
c) 供氧量不低于 0.5 升/分钟•人. ③环境净化系统 :由隔爆型风扇调速器和矿用浇封型电动风扇(必须有安标 证)、净化箱和处理药剂等组成。
煤矿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避难硐室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设施,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
为了确保煤矿避难硐室的建设质量,保障矿工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建设标准。
首先,煤矿避难硐室的位置应当合理选择,应远离煤矿工作面和采空区,同时便于矿工疏散。
硐室的位置应当在矿井主要通风流路上,便于通风和矿工疏散。
其次,硐室的结构应当牢固,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冲击,保证在煤矿事故发生时不会受损。
硐室内部应当配备足够的照明设备和通讯设备,以便矿工在逃生时能够及时获得信息和指引。
此外,硐室内部还应当配备足够的食品、水源和急救设备,以应对矿工在硐室内等待救援的情况。
另外,煤矿避难硐室的通风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风系统应当能够保证硐室内空气的新鲜和充足。
通风系统应当具备自动开启和关闭功能,以应对煤矿事故时可能出现的瓦斯、烟雾等有害气体。
此外,通风系统还应当具备防爆和防火功能,保证硐室内部的安全。
最后,煤矿避难硐室的建设标准还包括了硐室的排水系统和防尘系统。
排水系统应当能够及时排除硐室内的积水,保证矿工在硐室内的干燥和舒适。
防尘系统应当能够有效过滤硐室内的粉尘,保证矿工在硐室内的空气清新。
总的来说,煤矿避难硐室的建设标准是非常严格的,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建设硐室,才能够在煤矿事故发生时有效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
因此,煤矿企业在建设硐室时务必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确保硐室的质量和安全性。
避难硐室设计方案
宁洱胜利煤矿紧急避难硐室设计方案宁洱胜利煤矿安全科编制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目录前言——-—-—--—-——-—---—-——-—-—---——--—--3第一章紧急避险设施分布依据及地点———----—-———4第二章紧急避险设施类型及容积-———-————--—---5第三章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及整体性设计—-—-———9第四章投资概算—-——---—--—-—-——-———--—--16前言建立并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生产安全的迫切需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强制推行的先进技术装备,为规范和促进宁洱胜利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安监总煤矿【2010】15号文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精神以及省市县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宁洱胜利煤矿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方案。
本建设方案中的紧急避险设施建设主要是指全矿永久避难硐室建设以及其他“五大系统”的对接;硐室内紧急避难设施由供氧、动力、坏境监测、排泄物处理、空气幕联动和通信等各个系统组成,规划合理的避灾路线,补充应急预案等。
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
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并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对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
第一章紧急避险设施分布依据及地点1。
1 紧急避险设施方案设计依据1。
11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5—20051.12 《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1.13 《煤矿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 1.14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1。
15 《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1.16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2010]第9号)1.1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1.18安监总煤装[2011]15号,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1。
煤矿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避难酮室建设标准1适应围本标准规左了本公司建造煤矿井下避难嗣室(包括永久避难嗣室及临时避难嗣室)的设计、装备、检测及管理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避灾爾室。
2规性引用文件GB 50215—200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泄》2009年版《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 15号《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 15号3分类3.1分类及代号煤矿井下避难碉室根据其服务围及使用年限,分为永久避难碉室和临时避难碉室,永久避难碉室的标记为DMY,临时避难碉室的标记为DML03.2避难人数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但应满足如下规定:永久避难碉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人,宜不多于100人;临吋避难碉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10人,不多于40人。
3.3嗣室结构形式避难碉室形式,釆用如下三种结构形式:(D “一”字型:砺室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巷道,%同室有两个安全出口;(2) “凹”字型:碉室两端均连接同一条巷道,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m:(3) “口”字型:砺室仅一个安全出口,在巷道旁边构筑。
临时避难碉室一般采用第(3)种结构形式,也可釆用上述三种形式之一;永久避难碉室不得采用第(3)种形式的结构。
生存室 密闭门丿人^过度室防护密闭门透生卷逍图3-3-3 “口”型避难砺室3.4碣室型号表示避难嗣室型号表示:嗣室结构代号,永久缺省为1,临时缺省为3碉室设计防护时间,缺省为96,单位为小时(h) 设计避难人数爾室类型:Y 、永久避难鬧室,L 、临时避难嗣室密闭门 逸生巷逋密闭门防护曲闭门生处出口逃生巷逍 助护密闭门4基本要求4. 1设计避难碉室设计,应当由具备煤炭行业专业(矿井)设计资质的机构完成。
避难碉室施工前,应有专门的施工设计,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建立并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强制推行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白山市江源区宝源煤矿已按上级各部门的有关文件要求建设完善了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的要求,对该矿井的避难硐室设计进行完善和补充。
该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臵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
本设计中的紧急避险设施为永久避难硐室。
设计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2、《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4、《吉林省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总体规划》(吉安监管煤监一字[2010]304号);5、《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6、《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文);7、《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文);8、《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10、《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11、《矿井压风自救装臵技术条件》(MT390-1995);12、《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1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01-2007);14、《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15、《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
一、矿井简介该矿井位于吉林省白山市境内,行政划归江源区砟子镇管辖。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6°32′30″—126°33′10″,北纬41°59′03″——41°59′28″。
矿区距白山市10km,距国铁浑(江)—白(河)砟子火车站约1.0km,距鹤(岗)—大(连)公路3km,并与矿区分段有公路相连接,交通十分便利。
该矿井为单独保留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t/a。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片盘式。
(一)工程地质条件井田内煤层顶、底板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铝土质页岩,属于半坚硬—软弱岩组。
矿区构造复杂,经开采证实井巷稳定性较好。
矿井采煤方法为走向壁式采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该矿井工程地质条件属较简单型。
(二)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地处低山区,地形标高683—567m,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558.7m,区内地表无水体分布,矿区外东南200m有小南沟河由南向北流过,流浪0.13—0.49m³/s,对开采煤层无影响。
矿区内主要地下水含水层为:1、太原组—山西组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风化深度50—60m,富水性极弱。
2、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层,赋存于煤层下部,富水性不均,实践证明对开采煤层无影响。
矿区隔水层为含煤地层以下本溪组泥岩及页岩,中夹3—5层薄层灰岩。
下部为中粗砂岩,结构致密,质纯透水性弱,厚度137—149m,是本井田良好的隔水层。
该矿井位于浑江南岸的低山坡形山地,南部较高,西北侧较低,大气降水可顺坡势自然排泄。
井下对所有断层已揭露,无导水构造。
现矿井开采深度为+340m标高,其正常涌水量仅为3—10.2m³/h,干旱季水量更少,证明矿区内为弱富水,继续开采过程中坑道涌水量不会超过以往正常排水量。
由于该矿地表泻水条件好,煤层顶底板岩层不存在富含水层,也无淋水及滴水现象,现有采动范围内,岩石孔隙、裂隙、溶隙含水层补给条件极差,故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矿井。
(三)环境地质条件根据《中国地震裂划图》和该区历史地震资料记载,矿区处于地震稳定区域,没有发生有级地震。
本区属地震少发地带。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环境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四)瓦斯、煤尘及煤层自燃倾向性2006年度矿井瓦斯鉴定结果,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9.75m³/t,瓦斯绝对涌出量0.86m³/min,矿井瓦斯等级为瓦斯矿井。
自然发火期为12—18个月,属于二类自然,煤尘爆炸指数为33.34%,煤尘有爆炸危险。
二、主要系统(一)提升系统矿井主井、暗主井为混合提升井,担负矿井煤炭、矸石、材料和人员的提升任务,副井为回风井并可行人。
主井井筒倾角27°,斜长290m,设臵JTP-1.6×1.2P型提升机,电动机功率Pe=90kw,电压Ue=380V。
钢丝绳为φ20-6×7型钢丝绳,每次提MG-1-6A型煤车4辆,矸石车2辆,XRC-10型人车2辆。
暗主井井筒倾角27°,斜长200m,设臵JTP-×1.2型提升机,电动机功率Pe=75kw,电压Ue=380V。
钢丝绳为φ20-6×7型钢丝绳,每次提MG-1-6A型煤车3辆,矸石车2辆,XRC-10型人车2辆。
(二)运输系统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壁式布臵,工作面运输采用自滑槽运输:大巷装车,采用一吨矿车串车运输,由调度绞车牵引,运至片盘车场,通过暗主井提升至+430m水平,再由主井提升机提升至地面。
(三)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方法为机械抽出式,主井入风,副井回风。
副井安设2台FBCDZ-6-No12.5/2×22型轴流式通风机,通风机额定风量15.2~32.8m³/s,静压1956Pa~1120Pa,配套YBFh200L2-6型防爆电动机,功率Pe=22kw。
(四)排水系统矿井采用一段排水方式,矿井正常涌水量3.3m³/h,最大涌水量10.2m³/h。
+340m标高设臵水仓及泵房,泵房设臵3台D25-30×8型水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水泵流量Q =22.8m³/h,扬程H=223m,电动机功率为25kw。
(五)压风系统矿井空压机房设臵地面,位于主井井口门附近,压风机房内现安装LG-45/10型压风机一台。
主干管路沿主井、暗主井铺设至+340m水平,管路长690m;由此向采掘作业地点敷设分支管路。
(六)供电系统矿井采用双回路10kV电源供电,主电源引自石人变电所供电线路,备用电源引自大华变电所。
采用LGJ-50mm型钢芯铝铰线架空线路输电方式输送至该矿井地面变电所。
在矿井地面设变电所,变电所内安装5台变压器,2台S9-250/10/0.4型变压器;2台S9-315/10/0.69型变压器;1台S9-50/10/0.4 型变压器。
其中2台型号为S9-250/10/0.4型变压器向主、副井绞车、主扇、压风机等地面其它设备供电,一用一备,S9-50/10/0.4型变压器向地面照明等供电。
2台S9-315/10/0.69型变压器向井下用电设备供电,一用一备。
入井电缆为5条MY1000 3*50+1*25型电缆,入井电压660V.供电电源完全能够满足矿井供电需求。
(七)消防洒水系统地面设210m³消防水池一座,布臵φ76×3.5mm管路一条,由主井引至井下。
(八)监控、通信系统1、监控系统矿井安装有KJ19(N)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建立了地面微机监控中心站,配备了操作维修、管理人员。
目前,井下安装有监控分站4台,甲烷、风速、温度、负压、设备开停、馈电等传感器分布井下现工作地点。
该系统数据稳定、灵敏可靠,能够实现对瓦斯的连续监测和超限断电,也可对风机开停及其它环境参数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矿井防灾能力。
2、通信系统矿井装设KTA16B型数字程控调度电话交换机1台,作为煤矿行政管理及生产指挥调度的联络工具。
对外通信线路由附近电信公网引来2对中继线。
所有电话号码不重复、不串号,可保证矿井通信畅通。
三、生产布局该矿井生产标高为+340m。
生产时为一个回采工作面和二个掘进工作面。
回采工作面为+366m~+354m。
四、劳动组织该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t/a,矿井设计在籍人数210人,出勤人员170人。
其中:采煤工人30人,掘进工人60人,井下辅助27人,地面工人29人,管理人员11人,非原煤人员13人。
见矿井劳动定员表。
本矿井人员最大班入井人数47人,其中:采煤11人、2个掘进22人,井下辅助10人,生产管理人员4人。
矿井劳动定员表五、紧急避险系统(一)紧急避险设施布臵依据及地点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
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臵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避险硐室布臵在稳定岩层中,并要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
避难硐室前后20m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
该矿属于瓦斯矿井,无煤与瓦斯突出现象。
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矿井应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m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臵可移动式救生舱。
矿井要按入井人数配齐ZH45型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
根据矿井生产规模、井下人员分布、入井人员配备45min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步行行程,以及紧急避难硐室距采掘工作面不大于1000m的规定,在+300井底车场附近设一处永久避难硐室服务全矿井,服务年限为矿井开采年限。
(二)紧急避险设施类型及容积1、井下作业人员与最大班入井人数该矿井为生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t/a,生产时最大班入井工人数47人。
根据“各紧急避险设施的总容量应满足突发情况下的服务区域全部人员紧急避险的需求(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它临时人员),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1.2,临时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1”的规定。
该矿井最大班入井人数47人,故永久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为47×1.2=55人(取60人)(20<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