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国时代的兰学

合集下载

兰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兰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兰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兰学是日本与西方资产阶级文明接触后产生的一种新的学术体系,它不仅奠定了医学、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在日本的发展基础,还是对日本传统的“华夷”观念和锁国制度的第一次具有意义的冲击。

兰学学者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跳出中世纪的思想藩篱,开始打破民族的片面性与局限性,把目光转向先进的西方近代文明。

他们开始逐渐重视西方的科技与军事文明,这与明治维新初期提出的口号是相吻合的。

而这种思想也为后来在明治维新中正式提出“Learn from the West”奠定了思想基础。

兰学之所以能在锁国政策下的日本国内成为一种新思潮,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兰学百花齐放繁荣局面的形成,不单是“西学东渐”的结果,而且是日本社会内部发展的产物。

一些兰学者如司马江汉所提出人类平等的观念以及幕末藩士渡边华山提出重商主义的主张,都反映了日本早期资本主义萌芽求生存求发展的要求。

不少兰学学者在研究的道路上逐渐从传统上以道德实践为主的儒学者转变为近代知识分子和科技人才。

可是,以德川幕府为代表的日本封建势力依然很强大,他们不允许兰学露出从纯粹意义上的学术发展为对封建统治批判的苗头,所谓“宽政改革”的主持者松平定信就曾说:“(兰学)为好奇之媒,或生恶果”(《日本思想史基础知识》)。

18世纪末起,幕府开始大力镇压兰学,先后制造“宽政异学之禁”、“西博尔德事件”和“蛮社之狱”,致使“蛮学者流一时大为畏缩,蛮学顿时衰退”(《日本思想大系》)。

加之随着十九世纪中叶江户幕府的改革,重新实行门户开放后,来日外国人日渐增多,荷兰语以外的外国语也开始传到日本;外交情势日益复杂,幕府再也已无法只透过兰学满足与外国交往,必须改为和各国进行个别直接的交涉,兰学的影响力因而逐渐薄弱。

日本的国际语转变过程为「葡萄牙语」⇒「荷兰语」⇒「英语」。

19世纪后世界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变。

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英国后来居上,着手扩大各自的势力。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文化
吴少华博士、教授
女,博士,教授。1993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1998年于日本福井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8年于日本武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业研究方向为日近年来主要从事夏目漱石作品中的语言分析研究。在国内外公开发表《〈明暗〉的敬语使用及其对汉译的影响》、《文学作品における敬語使用》、《『明暗』の待遇表現》、《漱石作品における人称代名詞》、《漱石作品におけるポライトネス分析》等10余篇论文;出版《语言的背后—―夏目漱石〈明暗〉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待遇表現の談話分析と指導法—―漱石作品を資料にして》(日本勉誠出版社)等2部学术专著;编写《日语教程学习指导》(中国人事出版社)、《多言語多文化学習のすすめ》(日本朝日出版社)等多部教材。开设课程有:日本文学作品选读、翻译、高级日语、论文指导等。
目前主持教育部课题人文社科研究1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项及校级项目等,在日本一直从事日语的“体”(aspect)范畴研究,共在日本权威杂志、核心杂志上发表20余篇
孙敦夫于2007-2008学年度获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学改革创新奖”
孙敦夫于2008-2009学年度分别被授予“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方向
教师
简介
教师
简介
语言
孙敦夫博士、教授
男,文学博士,教授。1983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日语专业;同年,进陕西师范大学外语系日语教研室任教,后任教研室主任;1988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上越教育大学、青山学院大学读硕士课程与博士课程。课程结束后,自1994年起在青山学院大学任教,专业为日语语言学,主要研究日语动词的“体”(aspect);同时从事教授口译与教授同声传译的工作;2006年8月赴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任教。

明治维新知识点

明治维新知识点

明治维新知识点一、引言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近代国家的转变。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具体时间从1868年开始,持续至19世纪末期。

明治维新的实施,使日本成功地避免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威胁,并迅速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二、背景1. 外部压力:19世纪中叶,美国海军舰队进入日本,迫使日本结束长达两百多年的锁国政策,面对西方列强的威胁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 内部矛盾: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矛盾激化,地方大名和武士阶层对幕府的不满日益增长。

3. 思想启蒙:兰学(荷兰学问)的传入,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的引入,为维新提供了思想基础。

三、主要事件1. 尊王攘夷:主张恢复天皇的统治地位,驱逐外国势力。

2. 王政复古:1867年,德川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归还政权给明治天皇,标志着幕府时代的结束。

3. 戊辰战争:新政府军与幕府军的冲突,最终新政府军取得胜利,巩固了天皇政府的统治。

四、维新措施1. 政治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体制。

2. 经济改革:推动工业化,发展现代产业。

3. 社会改革:废除武士特权,实行平等的四民制度(士、农、工、商)。

4. 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系,普及初等教育。

5. 军事改革:建立常备军,采用西方的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

6. 法律改革:制定新的法律体系,废除旧有的封建法律。

五、影响1. 国际地位的提升:日本成功避免了成为西方列强殖民地的命运,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

2. 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速,日本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3. 社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被打破,社会流动性增强。

4. 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文化和科技的大量涌入,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多元化。

六、结论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深刻变革,它不仅改变了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对日本的文化和国际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果断的改革措施,日本成功地转型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为后来的亚洲其他国家提供了发展模式和启示。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拿破仑法典》又称为《法国民法典》,它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产物,于1804年公布施行。

经过多次修订,现仍在法国施行。

它最初定名为《法国民法典》,1807年改称为《拿破仑法典》,1816年又改称为《民法典》,1852年再度改称为《拿破仑法典》,但从1870年以后,在习惯上一直沿用《法国民法典》的名称。

马尔萨斯人口论是马尔萨斯于1798年所创立的关于人口增加与食物增加速度相对比的一种人口理论,其主要论点和结论为: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把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一切问题和灾难归结为人口过剩的结果。

宪章运动:宪章运动是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是世界三大工人运动之一。

目的: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英国爆发的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成百万工人参加了斗争,从三十年代中期开始延续到1848年,前后坚持了十多年。

密苏里妥协案:国独立以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发生矛盾,双方因此经常在国会争论不休。

1820年美国南部奴隶主同北部资产阶级在国会中就密苏里地域成立新州是否采取奴隶制问题通过的妥协议案。

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入联邦。

南部奴隶主的土地要求得到满足。

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保持平衡。

该妥协案虽使南北之间的尖锐矛盾暂时缓和,但是北方工业制度和南方种植园制度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最终导致美国内战。

黑人法典:《黑人法典》指南北战争(Civil War)后,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南部各州力图保持和恢复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制定的一系列对黑人实行种族隔离或种族歧视的法律。

密西西比州在1866年首先公布,南方各州继而纷纷效仿。

关于历史闭关锁国的小故事

关于历史闭关锁国的小故事

关于历史闭关锁国的小故事【篇一:关于历史闭关锁国的小故事】日本闭关锁国政策的由来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统治,长达二百六十年。

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时代,建立幕藩体制。

幕府之下,全国分为各藩,全国号称有“三百诸侯”。

与中国相似,全国分为士农工商四级,不过此士非中国士,而是武士。

德川幕府对天皇的控制超过前代幕府,包括经济上也控制很严,民间常说天皇是“欲做诗,却无纸”。

十六世纪,葡萄牙人来到日本,向日本人民传天主教,饱受压迫的日本农民很快接受了天主教。

幕府很快察觉天主教对统治者的严重威胁,遂大肆镇压。

杀害天主教徒达二十八万之众。

但这样还不能禁止人民信教,幕府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全面锁国,自1633年到1639年连发五道锁国令,规定全国检举天主教徒,不给天主教在日本有一点立足之地。

并禁止一切西方人来日贸易,同时规定日本人在海外者不许回国,日本人不得出海。

这些命令的一个副作用是,中国沿海的倭寇从此绝迹。

在日西方人被隔离到一个名叫出岛的小岛,与日本人隔绝。

幕府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自此国内表面上平安无事,局面稳定。

不过,实际上,幕府以表面稳定为代价拒绝外来文明的锁国政策,使得日本民族的发展陷于停滞,十七世纪初日本出现的变革活力被窒息了。

此后二百余年的德川幕府统治被后来的日本人认为是日本落后时期的代名词。

形势的稳定使得武士阶层马放南山,沉沦于游乐之中,而商人阶层崛起,大名武士皆拜在商人脚下,日本民谣说,“大阪商人一怒,天下诸侯惊惧”。

而且商人还花钱买来武士刀,摇身一变成为武士。

日本锁国后,独有两国可以继续对日贸易,一是荷兰,因为荷兰是新教国家,对传教不感兴趣,只注重贸易,另一国就是中国。

同时,荷兰的实用性书籍也渐渐传入日本,在日本形成兰学,兰学与儒学和国学并立。

参考资料:【篇二:关于历史闭关锁国的小故事】我们后人寻找清王朝灭亡的原因时,通常不离口的是那个王朝盲目自大、闭关锁国等等。

无疑,这属于正确无比的话语。

问题在于,自大、锁国之类也要讲资格,不是谁想自大就自大,谁愿锁国便锁国。

兰学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兰学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兰学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作为第一次西风东渐南蛮学在日本影响很大,并为第二次西风东渐的主要内容——兰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至幕末开国之后,关于西方学问统称为洋学或幕末洋学。

在兰学和初期洋学的影响之下,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进行了近代化的改革,开始迈入近代化的进程。

一、兰学概述兰学是指江户时代中期到幕末开国前,日本引入的有关西方的学问。

它包括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和兵器学等方面的。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兰学是日本近世移植、研究西方学术的第二阶段,它上承南蛮学,下衔幕末洋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1774年,由杉田玄白、前野良泽等人译述的《解体新书》日稿的完成,标志着兰学的产生,此后,兰学“如滴油入水,布满全池。

”{1}那么,在接下来的内容中,笔者将就兰学产生的背景及内容详细的阐述兰学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二、兰学产生的背景(一)兰学产生的国际背景我们通常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并以此为分水岭,世界的东西方差距开始逐渐拉大,此外,在社会思想方面,在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虽然以复兴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为基本表现形式,但实质上却是猛烈抨击中世纪的封建文化,创造了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随后的宗教改革,由改革家所提出的理性主义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后盾。

此外,15世纪末以后,欧洲还开始了对“新世界”的发现和开拓——地理大发现。

一系列的探险性航海活动打开了欧洲人的视野,我们可以大体认为,在1543年,日本与西洋人(葡萄牙人)的最初邂逅就是地理大发现的产物。

在生产力方面,在18世纪六十年代,以英国为首,欧洲率先开始并完成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又推动了欧洲在政治、思想、军事等方面进一步向近代化的迈进。

在自然科学领域,日心说、地动说、牛顿三大定律学说获得了极大地发展。

至此,欧洲在各方面确实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与之相对应的以中日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则成了被掠夺、殖民的对象。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人文主义是一种基于理性和仁慈的哲学理论和世界观。

作为一种生活哲学,人文主义从仁慈的人性获得启示,并通过理性地推理来指导。

人文主义以理性推理为思想基础,以仁慈博爱为基本价值观。

至于个人的兴趣、尊严、思想自由、人与人之间的容忍和无暴力相处等等,都是应有之义。

人文主义以理性思想为基础,同时和人本主义以及人道主义有密切的关系。

除了一般无宗教的人文主义,在各个主要的宗教中也有人文主义,在这里一般人文主义与该宗教的信仰和传统相结合。

也有的人文主义运动认为人有参加仪式和规则的需要并组织一定的团体来满足人的这种需要。

人文主义注重人的精神心灵,显然不同于唯物主义;另一方面,人文主义注重理性,因而有的人文主义者认为和理性精神相违背的神灵崇拜的宗教精神并不是人文主义。

浪漫主义是开始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文学、和文化运动,大约就发生在1790年工业革命开始的前后。

它注重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并且开始强调如不安、惊恐等情绪,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壮丽时表现出的敬畏。

浪漫主义是对于启蒙时代以来的贵族和专制政治文化的颠覆,以艺术和文学反抗对于自然的人为理性化。

浪漫主义重视民间艺术、自然、以及传统,主张一个根基于自然的知识论,以自然的环境来解释人类的活动,包括了语言、传统、习俗。

浪漫主义受到了启蒙运动的理念影响,也吸收了中世纪文化复古的艺术成分。

“浪漫”一词来自于“romance”—代表了源于中世纪文学和浪漫文学里颂扬英雄的诗赋风格。

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里发生的事件和其背后的意识形态也影响了浪漫主义运动。

浪漫主义致力于宣扬那些在他们看来被忽略了的英雄个人所达成的成就,它正当化了个人的艺术想像力,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美学权威之一,突破了对于艺术的传统定义。

浪漫主义对于历史和自然题材的强烈诉诸,便是形成这种理念的基础。

权利法案是一种声明,根据自由民主社会国家的人民应有的基本权利来制定的。

权利法案有时确立在国家的宪法或基本法之中。

兰学_洋学_日本人实理实用精神的启蒙.

兰学_洋学_日本人实理实用精神的启蒙.

所以,那个时代的通
译们只限于用片假名来书写荷兰语,用口头传授、记忆、表
达来完成翻译的工作。后来促使当时的幕府改变初衷,让西
洋的学问有了进入日本的可能的原因,兰学的创始人之一的
杉田玄白在《兰学事始》中如此写道:
到了八代将军德川吉宗公时期,长崎的荷兰语翻译西善
三郎、吉熊幸左卫门等人受命负责处理一切翻译事务,往往
3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04年10月
Oct.2004
第15 卷第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
VOL.15 NO.4
从日本《学研国語大辞典》、《日本語大辞典》对兰学和
洋学所下的定义来看,兰学和洋学似乎同属一种学问,即都
元丈则着手翻译出版本草学著作,两人的努力奠定了兰学·
洋学发展的基磐。
2. 荷兰医书——兰学·洋学发展的基磐
以此为契机,前野良泽、杉田玄白等人由侥幸得到的
荷兰解剖医书所引起的极大好奇,进而前往观摩人体解剖
现场,他们所见到的解剖中展示的人体各个部件竟与荷兰
医书中的插图完全吻合。在亲临实际观摩过后,方才知道
派外科”即最初的“西洋学术”,原本并非通过阅读西方横排
书写的医书习得的,其中荷兰商馆的医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地人通过观摩、学习荷兰医师做手术的过程,听医师的处
方来进行记录、模仿“。对西方学术的传入起到主流作用当然
还有荷兰商馆的馆长、书记,以及日方的荷兰语通事(即翻
译)。”

德川统治初期,由于各种原因,西洋的一切都受到严厉

日本封建社会

日本封建社会

C.德川幕府的内政外交 a.内政:加强专制统治,继承发展丰臣秀吉时期的身 份等级制度,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即“四民制度”。 士:武士。藩国交错制度:亲藩(同族大名)、 内藩(谱代大名)和外藩(外样大名)。实行“参 觐交代制度”。 农:百姓。本百姓(小农),水吞百姓(无地 农民)。对农民生活方式严加限制。 工:手工业者。日常生活中有限制、有歧视。 商:商人,四民之末,但境遇并不算最坏。 四民身份世袭,不同等级不通婚,衣食住行均 有区别。 另外,还有“秽多”“非人”之类的贱民。
兰 学 rangaku 18~19世纪日本人为了掌握西方科学技术,曾经努力学 习荷兰语文,当时他们把西方科学技术统称为兰学,即日本 锁国时代通过荷兰传入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叫做 兰学。兰学
是日本传统文明向近现代文明转变的重要转折点之 一。
兰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近代科学,它对日本生产力的发 展和反封建思想的产生都起过重大作用。约在18世纪中叶, 日本、朝鲜的知识界,包括一部分通事(译员),在长崎出 岛同荷兰商人接触,吸收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将军德川吉宗 出于财政需要,奖励实学,开洋书之禁,派人学习荷语及自 然科学。幕府医官野吕元丈(1693~1761)写成《荷兰 本草和解》12卷(1750);日本实验医学先驱者山胁东洋 (1705~1762)通过人体解剖,纠正旧说,写出《脏志》 一书(1754)。幕府儒官青木昆阳(1698~1769)研究 荷语,出版《荷兰文字略考》。
3.江户幕府(德川幕府,1603—1867年) A.重新统一时期 (安土桃山时代 ,1573—1603年) a.条件:原“守护大名”衰落;新兴的“战国大名” 强盛起来,他们独立于幕府体制之外,以军事实力 为后盾,经济实力亦有较大发展。 b.两位重要人物: 织田信长(1534—1582年):1573年推翻室 町幕府,1582年遭到家臣袭击而被迫自杀,统一完 成一半。 丰臣秀吉(1536—1598年):织田部下,控制 政权,不用将军称号,1590年基本完成统一。

试论日本兰学运动的兴起及影响

试论日本兰学运动的兴起及影响

【摘要】江户时代中后期,日本知识阶层兴起一场以荷兰语为媒介,研究、吸收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兰学运动。

兰学运动的兴起有其特定的社会根源,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继承性、多样性、阶段性等特点,对当时乃至后世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兰学运动;兰学家;近代化兰学是指江户中期至幕末开国以前关于西方学问、技术或西方形势的知识及其研究,当时主要以荷兰语为媒介进行学习,故称为兰学。

兰学的内容覆盖了西方近代各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既包括医学、博物学、天文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也包括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其中还混杂着锁国以后仅存的南蛮文化①。

兰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兴起成为江户时代日本人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对日本近代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兰学运动兴起的社会根源、发展特点及其对日本近代社会的影响表达一些见解,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兰学运动兴起的社会根源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为禁止天主教、控制对外贸易,从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主政时期的1633年至1639年,先后五次下达宽永锁国令。

通过这五次锁国令,德川幕府不但禁止天主教在日本的传播,禁止西班牙、葡萄牙船来日贸易,而且连日本人出海航行(奉书船除外)和海外日本人回国也要处以极刑。

到1639年,日本与西、葡两国完全断绝来往,锁国体制正式确立。

在日本锁国政策的阻碍下,为何还会出现兰学运动这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呢?这与日本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日本人自古以来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自1603年江户幕府建立以后,国家统一局面形成,为巩固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封建统治,幕府大力扶植自耕农,发展农业生产,奖励开垦荒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将农民推到商品生产者的地位,农村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商人和手工业者不断向城市聚集,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

至17世纪末,日本已有城市300个以上,其中江户、大阪、京都为全国性大城市,特别是江户人口达100万,超过当时的伦敦,居世界首位。

中日“闭关锁国”时期的文化心理之比较

中日“闭关锁国”时期的文化心理之比较

中日“闭关锁国”时期的文化心理之比较中日两国在近代都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都阻碍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但是两国后来在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过程中的表现却截然不同。

日本通过学习西方使自己成为了新的列强,而中国却始终无法通过模仿日本的成功经验使自身同样富强起来。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其实在闭关锁国时期就已经有所显现。

这就是因为中日两国在文化心理上不仅有共同点,而且还存在着差异。

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探讨能够对近代中国所走的曲折道路有更深的认识。

标签:中国;日本;闭关锁国;文化心理“闭关锁国”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国家闭关自守,同外界隔绝,因而在国际上处于孤立的状态。

它一般是指在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向海外扩张时期,在封建制度统治下的东方国家里(包括中国、日本和朝鲜)发生的历史现象。

一、两国文化心理的相同点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近代史上,两国曾经都受到过西方的殖民,并且都实行过闭关锁国。

其内容有相同点,对两国的文化心理也产生了一些相似的影响。

1.两国政府都限制与外国的经济贸易清初为了防范郑成功,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禁海”。

1686年清政府开放了海禁,但很多商品种类都逐渐被列入了被禁止的范围,如大米、豆麦、杂粮、铁器、废铁、生丝、绸缎、马匹、书籍等,严重妨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对人民的出海贸易限制也多,如对中国商船出海贸易中的船只大小、水手人数、时间、粮食的多少和携带的工具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同时严令在南洋贸易的中国人限于三年内回国,否则不准“复归故土”。

〔1〕清廷后来又于1757年下达广州“一口通商”命令,并且只批准设立专门与外商进行贸易的洋行,以后习惯上称之为广州“十三行”,规定外商的一切事宜均由洋行办理。

日本方面则执行了更为严厉的出海政策,1636年禁令中称,严禁派遣日本船和日本人到外国,如有偷渡者处死罪。

已去外国定居的日本人,若返抵日本,即处死罪。

而且关闭了除长崎以外所有对外贸易港口,只允许与中国、荷兰通商而且规定每年与中国的贸易量不超过6000贯,与荷兰的贸易量不超过3000贯。

日本科技发展1

日本科技发展1
地理学知识
5
葡萄牙语的传播
葡萄牙语的学习
传教士学习日语、 传教士学习日语、编印传教材料 日本信徒学习葡萄牙语
南蛮文化的终结
锁国原因
教会发展壮大; 教会发展壮大; 幕府与荷兰建立通交关系; 幕府与荷兰建立通交关系; 德川“祖法” 德川“祖法”; 1637年岛原天草天主教大起义 年岛原天草天主教大起义
18
殖产兴业政策
日本政府学习英国的重商主义 政策,推行「殖产兴业」的具体作 法,以国家的力量兴办近代工业, 等到粗具规模再转手售予与政府亲 近的大财阀。先采取保护主义,工 商业发达,足以与世界各国竞争後, 再行开放自由贸易。。
19
明治政府在设立「内务省」之前,曾先於一八七 ○年设立 「工部省」,接管德川幕府及各藩所建立之 军事工厂和矿山。一八七 三年十一月内务省成立,接 管了从前工部省的业务。大久保利通以内 务省为统筹 机关,大量兴办所谓的「模范工厂」,引进各种近代 资本 主义的生产方式。除了引进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 方式,来改变既有的 军事工厂和矿山的体质之外,还 致力於建立纺织业和农产技术的改良。 根据统计,从 一八七○年到一八八五年,明治政府对有关「殖产兴 业」 工作所作的投资高达二亿一千万日圆,相当於同 时期岁入总额的四分 之一。由此可见,「殖产兴业」 确实是明治维新最重要的工 作之一。
12
3、幕末洋学(1853-1868) 幕末洋学(1853-1868)
何谓“洋学” 何谓“洋学” 西学再次兴起的原因: 西学再次兴起的原因:
• 鸦片战争 • 培理叩关
13
幕末“洋务运动” 幕末“洋务运动”
1855年开办海军讲习所与课程内容; 1855年开办海军讲习所与课程内容; 年开办海军讲习所与课程内容 1856年开办 蕃书调所” 1863年改 1856年开办“蕃书调所”(1863年改 年开办“ 为开成所)、师资、藏书、 )、师资 为开成所)、师资、藏书、开成所开设科 目; 聘请欧美专家、外派使节团; 聘请欧美专家、外派使节团; 强藩也建立洋学设施,以推进藩政改革, 强藩也建立洋学设施,以推进藩政改革, 萨摩藩尤为突出(建藩立开成所、 萨摩藩尤为突出(建藩立开成所、兴办西 式工业); 式工业); 洋学教育:240所藩校 洋学教育:240所藩校

德川吉宗与日本兰学

德川吉宗与日本兰学

格 的锁 国政 策 , 仅保 留 长崎 一 口与 外 界 联 系 。 由于
在 西方诸 国 中只允许 荷兰 一 国与 日本通 商 贸易 , 5本 国 内也 就 只能通 过荷 兰人来 了解西 方 的科 1 学 文化 知识 , 因此 日本 将这 一 时期 的西学 称 为兰 学 。
宽 松 的社会 气氛 下 , 荷兰 书籍 和文化 、 科 学技 术等 逐
进 行 了江 户 时 代 第 一 次 改 革一 享保 改 革 。作 为 改 革
兰 学是 指 1 5本德 川幕 府 时代通 过荷 兰传 人 1 5本
的文 化、 技 术 以 及 学 术 的 总 称 。江 户 幕 府 时 期 ( 1 6 0 3 -1 8 6 8年 ) , 日本 为 维 护 其 封 建 统 治 , 实 行 严
1 23
中共青 岛市委 党校 青 岛行政 学 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O 0 L O F C . P . C . Q I N G D A O M U N I C I P A L∞ M MI " I T E E
为后 继 的祖训 , 德 川 吉宗是 德川 家康 的 曾孙 , 因血 缘
最 近随 而继 任 1 5本 江 户 第 八 代 将 军 。藩 主 出 身 的 德
( 一) 经 济 因素 1 6 0 3年德 川 幕 府 结 束 了战 国 以来 的 割据 纷 争
局面, 实现了 1 5本 的 统 一 , 人 民 得 以 在 比 较 安 定 的 环 境 下 进 行 生 产 。 为 巩 固 自身 的 封 建 统 治 , 幕 府 一 方
2 0 1 6年 第 6期
N0.6. 2O 16
赋 的来源 , 另 一方 面严 禁 土 地 买卖 , 借 以抑 制 地 主 、 富农 的势 力 。特别是 1 7世纪后 半期 , 幕府 实行 的奖 励 开垦 荒地 , 大力发 展农 业生产 的政 策 , 使 得耕 地 面 积 和产量 有 了显著 的提 高 。全 国耕 地面 积从从 庆长 年间( 1 5 9 6 —1 6 1 4 ) 的 1 5 O万 町 步 增 加 到 享 保 年 间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
天皇
总揽统治权 神 行使立法权 圣 掌握军队统帅权 服 务 于 天 皇
不 议会 可 内阁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和 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 侵 直接对天皇负责 犯 成员由天皇任命 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协 助 天 皇
政治
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
方面
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
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 促进农业发展,也为工业化提供了原 废除领主土地 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所有制,承认 料和劳动力,但是,随着工业化的深
土地私有,统 入,农民生活贫困,影响国内市场的 一征收地税 扩大,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 19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日本掀起了 工业革命的热潮,很短的时间内实 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鹿鸣馆外交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1883 年建,仿照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进行活动。
明治时期举办的化装舞会
形成一种学习西 方的社会风气。
穿西服的日本男子
生 活 : 提 倡 欧 美 生 活 方 式
1878年,东京用电池供电的街灯
军事
材料一:“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 役。” ——1872年征兵告谕
明治维 新目的
根本 直接
富国强兵,实现民族振兴,巩固明治政府 的统治 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
中央集权 世界強國 殖产兴业
废除 不平等条约
富国强兵 文明开化
明治维新的施政纲领
《五条誓文》

1.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团结 2.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十八至十九世纪日本兰和、和兰双语词典编纂的兴衰与谱系

十八至十九世纪日本兰和、和兰双语词典编纂的兴衰与谱系

十八至十九世纪日本兰和、和兰双语词典编纂的兴曩与谱系李睿Annette Skovsted Hansen摘要纵观早期日本的欧和、和欧词典编纂史,兰和、和兰词典具有承前启后的词典学意义。

受先驱的葡和、和葡词典编纂传统的影响,日本几部重要的兰和、和兰词典皆继承与保留了“对译”的传统,赖以《兰法词典》为底本编译而成;而其对后世英和、和英双语词典编纂的影响亦不可忽略。

文章对十八、十九世纪诞生于日本的兰和、和兰词典的缘起与发展做史学梳理,并通过分析其谱系、承继关系与影响,阐明其词典学价值。

关键词词典史日本兰和词典和兰词典江户时代—、弓I言日本自1543年葡萄牙人登陆以来开始与西方世界发生接触,在这期间主要经历了三次西风东渐,分别为南蛮学、兰学以及西学的渐入。

这三次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传入的浪潮,在日本词典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每一次西传的浪潮,都给日本带来了欧和、和欧词典⑷的新发展。

结合史学,笔者从词典学角度将三次西风东渐的时间节点划分如下:1.“南蛮学”时代(1543—1639)以首渡日本的葡萄牙为代表,这一阶段的西风东渐以传教和贸易为主要目的,相继诞生了一批葡和、和葡词典[如1595年的《罗葡日对译辞书y(Dictionarium Latino Lvsitamicum, ac Iaponicum)、1603—1604年的《日葡辞书》(Vocabulario da lingoa de Japan)、十七世纪的《葡日辞书》(卜力Viz語語彙集/VocabuZario da lingua PoMugueza)等],为日本西欧语词典之先声。

(李睿,王衍军2018)为禁止天主教传播,日本江户幕府于1633—1639年间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作者博士论文第二章2.4.2小节,参见李睿(2018)。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GD19YYY01):18-19世纪海外汉欧词典手稿及其抄本研究”“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项目编号2019WQNCX031):18世纪海外汉欧词典手稿及其抄本研究”、“佛山市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GJ058):19世纪广东编纂与出版的汉方言与英语双语词典研究”和“2020年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YH43D):辅助于数字化中文教学的外向型在线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与开发”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民族中学历史组吴运江请你从每段材料中概括中日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材料一、日本是在中央集权下,相对的地方上存在一定的分权。

其地方分权较多的特点与同为中央集权体制的中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即与中国长期以来绝对的中央集权相比,日本具有西方国家分权制度的某些特点。

故唐德刚先生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说者以日本明治维新前之社会结构,实与西欧封建末期之社会结构,极为相似;而此一相同之结构则为欧洲“产业革命”之温床也。

日本既有此温床,蓄势待发,因此一经与西欧接触,符节相合,一个东方产业革命乃应运而生矣。

此一“欧罗巴社会结构”说,颇能道其契机。

”日本有地方分权自治中国高度中央集权材料二、16世纪起,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技术,主要是荷兰人传到日本。

因主要是通过荷兰语进行研究的。

日本人就把这种学问称为“兰学”。

从1633到1639年,幕府连续五次发布“锁国令”,限制日本与外国的一切往来,只剩下长崎这一个地方与中国及荷兰维持着微弱的联系。

但是兰学的传播,已经使日本人开始意识到汉学的不足之处,也开始认识到西方科学文化的先进之处到了1720年,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终于解除了“不准许输入荷兰书籍”的禁令。

于是在日本的知识阶层中,又重新出现了“兰学热”。

兰学主要在医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中发展起来,日本人通过荷兰语,也了解到了西方近代的地理、博物、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同时,维新前的日本本身教育发达。

江户末期在男子中有40%-50%的人识字,在妇女中有15%的人识字。

识字率在当时世界上处于第一位。

日本虽闭关锁国但留有渠道了解世界材料三、在鸦片战争被英国用大炮打破国门之前,清朝人对国门外的世界接近一无所知。

就连号称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林则徐,实际上也对外知之甚少。

直到战争开战前,他还认为英国兵到了陆上就会“一仆不能复起”。

而他更是坚信英国必须购买中国的茶叶和大黄。

“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统统便秘而死。

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的两个重要阶段及特征--以汉语新词的产生为中心

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的两个重要阶段及特征--以汉语新词的产生为中心

一、引言中日两国文字的交流源远流长,中国的汉字词早在1000多年前就传到了日本。

但在近代以前,中国一直处于输出者的地位,词汇的交流主要是从中国传入日本。

从18世纪末开始,随着日本在经济、军事上的日益崛起和西方文明的大量涌入,中日之间的词汇交流变得更为复杂。

一方面,以杉田玄白为代表的兰学家在翻译西方书籍的同时,创制了大量汉语新词,其中很多已经完全融入了现代汉语,成为汉语外来词的重要源泉;另一方面,来华的西方传教士翻译编纂的汉译西书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汉语新词,这些新词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日本,对其近代词汇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按照“汉语新词”的产生方式,可以将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的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日本“兰学”的盛行时期,第二阶段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来华传教士汉译西书的传播时期。

二、日本“兰学”的盛行与汉语新词的产生1603年德川家康于江户建立幕府,号令全国以后,采取了严格的锁国政策,对外贸易仅限于中国与荷兰。

直到1720年,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缓解了图书进口的禁令,海外新知识的传入才有了一定的进展。

1774年出版的解剖书籍《解体新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它也是日本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译著,它的公开刊行是日本学术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其意义不仅在于使日本了解了构成西方医学主要基础的解剖学知识,更在于日本人第一次有意识地实践了“翻译”这种知识的交流方法。

此后,日本学界冲破了“中国”和“汉字文化”的枷锁,得以从汉字圈以外的地区,汉字以外的媒体直接汲取新的知识。

《解体新书》确立了兰学在日本的地位,随后,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化学等领域有多部著作问世。

例如:《兰学阶梯》(1788),《西说内科撰要》(1792)、《历象新书》(1798)、《重订解体新书》(1798)、《气海观澜》(1825)、《植学起源》(1835)、《七新药》(1862)等。

兰学翻译从1774年到1864年明治维新为止,先后进行了80余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锁国时代的兰学
摘要
简述一下日本锁国时代的兰学,兰学的产生发展和普及,及其统治和被镇压。

及我个人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
荷兰语推广官学化蛮社之狱
目录
兰学的产生
兰学的普及和发展
兰学的终结及其评价
兰学的产生
1兰学的概念及概念来源
(1)何为兰学
兰学指的是在江户时代时,经荷兰人传入日本的学术、文化、技术的总称。

字面意思为荷兰学术,引申可解释为西洋学术简称洋学。

兰学是一种透过与出岛的荷人交流而由日本人发展而成的学问.兰学让日本人在江户幕府锁国政策时期(1641-1853年)得以了解西方的科
技与医学
(2)来源
江户幕府作为禁教政策的一环而采取的禁书制度极其严格。

所谓禁书,就是只用中文书写印刷的宣传基督教教义的书籍。

这些书籍禁止传入,
禁止私藏,更不允许贸易。

1692 年幕府在长崎奉行之下设书物改役一职,专司调查境外传来的书籍中是否含有基督教的内容,没有的方可输入。

在整个江户时代,禁书的书名并没有公开,了解此事的仅限于负责检查书籍的官吏及其他一小部分人。

宽永禁书有32 种(一说31 种), 1685把《帝京景物略》、《西湖志》等15 种列为禁书,其后种类又有所增加。

禁书制度的实施,对当时的中日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大量被视为不含“邪教”的书籍(其中不乏汉译洋书)仍畅通无阻,输入日本。

特别是在德川吉宗解除除基督教书之外的洋书及汉译洋书的输入禁令后,许多与西方自然科学有关的洋书和汉译书籍蜂拥而至,随之学术研究群体也不断壮大,从而大大丰富了当时的儒教实学和作为技术学和经验科学的实学的内涵,为近世实学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禁后先后传入的书籍有《历算全书》、《新写译本历算全书》、《西洋新法历书》、《灵台仪象志》、《圜容较义》、《同文算指》、《职方外记》、《交友论》、《三才发秘》、《坚夸瓜集》、《西湖志》、《天学初函》器物篇的《几何原本》、《勾股义》等。

由于希望文库中增加一些载有实利性的荷兰书籍,德川吉宗于1717 年收入的《动物图说》(荷语版)等。

由于知道了西方医药书籍的附图非常精密,名儒医青木昆阳、侍臣野吕元丈奉将军之命学习兰学。

至德川吉宗时期彻底地结束了对“形而上”学问的穷追,改为提倡以形和物为基础的客观的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把注意力转向经世济民上来。

实学成为幕府和诸藩殖产兴业、加强封建制度的有力手段。

以技术学和经验科学为特色的实学
都孕育着实用的、实证的、合理的、批判的性质,因此“兰学”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普及与发展
(1)传入
兰学,17世纪初,继西葡之后,在整个锁国时代,荷兰人传入的。

18世纪后期,杉田玄白翻译了《解体新书》之后,才有兰学之称。

据其回忆录《兰学事始》记载,从事这一翻译的人的把它看作是一种新学问的创立,并把他们的研究称之为兰学。

开辟了据原典为主的学问。

整个锁国时期根据荷兰的,也研究来自中国天主教教士编纂的汉籍的研究。

(2)发展
兰学运动的发展逐渐涉及日本对外开放的政治问题。

大部分兰学生鼓吹更进一步吸收西洋新知识和开放对外贸易,从而提开国力及推行现代化。

在此时,兰学变得更成熟,并大力宣扬西洋各方面的先进知识。

1839年,兰学生受到政府的打压,酿成“蛮社之狱”事件,这是由于兰学生们反对幕府在1825年所颂布的“异国船扫荡令”,向靠岸的外国船〔荷兰除外〕进行炮击。

而该事件的起因是由于1837年的莫里森号事件。

当时一艘非武装的美国商船因靠岸而遭到炮击。

其后该令在1842年撤销。

在幕末时代(1853年-1867年),日本开国,兰学步向式微。

当时政府派遣许多学生放洋留学,并雇用大量外籍讲师赴日向日本人教授新知识和担任顾问,促使日本成为迅速现代化的国家。

一些人认为兰学使日本不至于完全与18-19世纪西洋科技进步脱节,令日本得以建立初步的科学基础。

这种开放态度说明了自1854年日本开国后得以迅速现代化的原因。

(3)普及
江户时代初期,荷兰语学会被限定为只能是阿兰陀通词。

不过,享保5年(1720年)幕府解除了除宗教关系以外的西洋书籍进口的禁令,允许通过阿兰陀通词来学习荷兰语。

从那以后,荷兰语的学习变得逐渐繁盛起来。

兰学是一种翻译的学问,幕府儒官青木昆阳(1698—1769)和医师野吕元丈(1693—1761)奉幕府八代将军德川吉宗之命学习荷兰语,分别撰写和翻译了《和兰文译》、《和兰文字略考》和日本洋说本草学书《阿兰陀本草和解》等著作,为此后兰学的发展奠定了语言知识的基础。

[7]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荷兰语,1783年大槻玄泽所著的《兰学阶梯》,深受读者欢迎。

著者大槻玄泽,名茂质,字子焕,号盘水。

曾进入杉田玄白的门下学习荷兰医学,以及前原野泽门下学习荷兰语。

后出仕仙台伊达家,创办芝兰堂并且培育出了桥本宗吉、稻村三伯、山村才助等众多的门徒
在文化年间(1804—1818)接受幕命从事天文方面的工作,这就是著名的《厚生新篇》。

本书由乾坤2册共25章组成,乾卷简单说明兰学的理论和兴隆的情形;坤卷分为:文字、数量、配韵、比音、修
学、训诂、转释、译辞、译章、释义、类语、成语、助语、点例、书籍、学训等分别进行略述。

本书是针对入门者而编集的,尽管并不完备,但是由于将荷兰语法体系化,从而广泛地普及并大大地提高了世人对荷兰语的关注。

1785年前野良泽作《荷兰语辞典》与《解体新书》,1796年稻村三伯与石井恒右卫门、宇田川玄随、冈田甫说等合作,为荷兰语书籍的翻译提供了更多语言学上的帮助和条件(4)内容
兰学的研究对象涉及众多方面,但在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的4个研究领域:
1.荷兰语的学会和语言学的研究
2.医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
3.测量术、炮术、制铁等诸技术,
4.西洋史、世界地理、外国情况等人文科学
三终结及其评价
兰学是日本与西方资产阶级文明接触后产生的一种新的学术体系,它不仅奠定了医学、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在日本的发展基础,还是对日本传统的“华夷”观念和锁国制度的第一次具有意义的冲击。

兰学学者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跳出中世纪的思想藩篱,开始打破民族的片面性与局限性,把目光转向先进的西方近代文明。

他们开始逐渐重视西方的科技与军事文明,这与明治维新初期提出的口号是相吻合的。

而这种思想也为后来在明治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兰学之所以能在锁国政策下的日本国内成为一种新思潮,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兰学百花齐放繁荣局面的形成,不单是“西学东渐”的结果,而且是日本社会内部发展的产物。

一些兰学者如司马江汉所提出人类平等的观念以及幕末藩士渡边华山提出重商主义的主张,都反映了日本早期资本主义萌芽求生存求发展的要求。

不少兰学学者在研究的道路上逐渐从传统上以道德实践为主的儒学者转变为近代知
识分子和科技人才。

可是,以德川幕府为代表的日本封建势力依然很强大,他们不允许兰学露出从纯粹意义上的学术发展为对封建统治批判的苗头,所谓“宽政改革”的主持者松平定信就曾说:“(兰学)为好奇之媒,或生恶果”(《日本思想史基础知识》)。

18世纪末起,幕府开始大
力镇压兰学,先后制造“宽政异学之禁”、“西博尔德事件”和“蛮社之狱”,致使“蛮学者流一时大为畏缩,蛮学顿时衰退”(《日本思想大系》)。

加之随着十九世纪中叶江户幕府的改革,重新实行门户开放后,来日外国人日渐增多,荷兰语以外的外国语也开始传到日本;外交情势日益复杂,幕府再也已无法只透过兰学满足与外国交往,必须改为和各国进行个别直接的交涉,兰学的影响力因而逐渐薄弱。

日本的国际语转变过程为「葡萄牙语」⇒「荷兰语」⇒「英语」。

19世纪后世界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变。

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英国后来居上,着手扩大各自的势力。

尽管在鸦片战争后,幕府的对美政策发生转变,以退让求和平,导致美国不战而胜,终于酿成日本的殖民地危机。

但不可否认,在整个江户幕府时代阿兰陀通词作为担负起西洋和日本之间重要交流作用的媒介人,即使是在日本开国时期阿兰陀通词依然作为日美之间的交流中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