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3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教案主题: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学目标:1. 整体回顾高中历史知识点2. 确认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3. 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教学内容:1. 第一轮复习: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历史发展阶段2. 第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3. 第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4. 第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状况及其变化5. 第一轮复习:近现代中国的社会运动和思潮6. 第一轮复习:世界的发展与变化教学步骤:1. 导入:引出高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及复习的意义2. 展示:提供复习所需的教材、复习大纲等资源3. 分组复习:将学生分散成小组,每个小组复习特定内容4. 小组讨论:小组成员讨论学习笔记、问题以及不理解的地方5. 整体讨论:整个班级一起讨论各小组整理的内容和问题6. 梳理知识点:根据讨论的内容和问题,梳理并整理重要的历史知识点7. 总结归纳:总结每个复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重点关注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复习资料和练习题9. 讲解解析:讲解作业的答案并解析相关知识点教学方法:1. 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学习和交流2. 讨论学习:通过小组和全班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3. 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和重点难点教学资源:1. 教材2. 复习大纲3. 复习资料4. 练习题评价方式:1. 教师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合作程度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问题提出和思考表达能力4. 复习成绩:根据学生的复习成绩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 教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  教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及儒学的兴起【学习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为例,了解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知识结构】一、百家争鸣:㈠概念:“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按照本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对宇宙、对社会、对万物争相发表自己见解的局面。

这种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

㈡原因:1.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2.经济上:井田制的崩溃,封建经济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3.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的瓦解,周王室的衰微;4.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5.思想文化上:私学的兴起(学在官服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行业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的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㈢代表人物:1.早期儒学:(孔子:开创;孟子、荀子:丰富)⑴孔子:①思想核心:“仁”和“礼”;“仁”:“仁者爱人”提倡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德治);提倡理解和体贴他人、调和人际关系,包含了“民本思想”(进步性);“礼”:指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其主张是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体现出保守性。

②哲学思想:重人事、远鬼神;③教育思想:A.开创私学;B.“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和独立思考的学习态度。

开创儒家学派,编撰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⑵孟子(被尊为“亚圣”):①继承了孔子“性相近”的人性学说,发展成为伦理观上的“性善论”;②“仁政”思想,主张施政要轻徭薄赋,宽邢轻罚;③“民贵君轻”主张,强调百姓在维护统治秩序过程中的作用。

⑶荀子思想主张:A.主张“性恶论”,认为通过学习仁义、通过法治可以使人由恶变善;B.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其为人类服务。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综合提升1 中国古代史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综合提升1 中国古代史

综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演化朝代主要内容特点影响建立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乡里;严刑峻法皇权至上;官员任命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发展两汉设“中朝”;各州设置刺史;颁布“推恩令”削弱相权;削弱封国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削弱了相权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宋:收精兵(兵):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制钱谷(钱):设转运使,设三司;削实权(权):设通判、文臣出任知州。

元: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削弱宰相和地方的权力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三冗、两积顶峰明清时期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设内阁。

清: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日趋腐朽;阻碍社会进步二、明清时期的中国和西欧明清时期的中国对比同时期的西欧国家政治封建专制皇权高度加强,统治黑暗腐败,人民没有自由和民主专制——民主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经济虽然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但农业仍占主导地位,男耕女织是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农业——工业工商业发达,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实行文化专禁锢文艺复兴,近代科学诞生;启蒙运文化制,钳制思想——自由动,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科学文学艺术繁荣,思想活跃;科技世界领先对外政策盲目自大,只允许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开放开辟新航路,发展海外贸易,拓宽资本主义发展和活动空间,进行殖民扩张综合国力在农耕文明的传统轨道上继续滑行,综合国力日趋衰弱衰弱——强大在工业文明的近代化进程中快速发展,日益强大对比结论近代中国落伍,19世纪以后面临巨大挑战;西方国家日益强大秦汉大一统助推了文化共同体的形成热点分析文化共同体是在同一核心价值观念的约束和引导下,持有共同的文化记忆、接受大致相同的文化理念、拥有共同的文化精神生活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备课是教师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学生现状分析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个的历史教学工作。

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封建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1.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

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三单元 明清前期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三单元 明清前期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

第三单元明清前期[纵向梳理]一、明清时期的旧传统与近代化的曙光旧传统新因素政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经济重农抑商,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民营手工业崛起,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文化理学主导束缚人性;文化专制空前强化;传统科技大成西学东渐开始;产生早期启蒙思想;文艺大众化、世俗化对外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保守,落后于世界潮流欧洲国家与中国贸易大量增加,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大批传教士来华,将一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带入中国,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出现1.(2019·大庆中学模拟)乾隆时规定:到退休年龄,主动申请退休,获准退休后级别不变的官员,可以“食全俸”;没有到退休年龄,但在考核中发现年老有病,朝廷可以特批退休,但即便获准级别不变,也只能“食半俸”;被朝廷勒令退休的官员,就不能享受任何食禄了。

此规定( )A.利于增强政府机构的活力B.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C.对官吏体制作出法律规范D.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乾隆时对不同官员退休的不同规定,将不称职的官员尽早更换,同时褒奖优秀官员,利于增强政府机构的活力,A项正确。

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与官员退休无紧密关系,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对官员退休做出法律规范而非对官吏体制做出法律规范,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信息,D项排除。

]二、明清时期经济新现象及产生原因1.经济新现象(1)地区性商业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东南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3)大宗白银交易盛行;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

(4)各地之间和内部,尤其是东南地区商业发达,并涌现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5)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

人口迅猛增长,人口密集地区逐渐向边地迁徙,向海外移民的规模逐渐扩大。

2.原因(1)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必修3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必修3

时空定位教学过程: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一)何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涌现及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意为数量多,有儒、墨、道、法、阴阳、杂、纵横、兵家、等。

所谓“争鸣”指各家各派从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出发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宇宙和社会的看法。

(二)“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2、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时空定位教学过程:专题三、四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关于“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须知的几点1、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方面争论(1)观念之争(是否学):早期抵抗派(林、魏);洋务派;顽固派。

时空定位教学过程: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1、“双百”方针(1)提出背景①新中国文艺工作的口号②社会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③目的: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2)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3)含义:(4)实质:政治民主化在科学文化事业上的反映(5)意义:正确方针根本保证推动了……(6)成就(略)时空定位教学过程:人文精神的起源一、人文精神的起源(一)时间、地点: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希腊(二)背景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与成熟;希腊工商业的发展;(根本原因)平民地位的提高及个人主义的成长;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直接原因)(三)内容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放弃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四)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1、代表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2、评价时空定位追寻生命的起源一、达尔文进化论(一)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4、科学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物学知识的积累;5、自身实践:达尔文的科学探索(二)著作:1859年《物种起源》(三)主要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策略课件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策略课件
3、进入高二后,没想到还有“天马行空”主题构建教材——选择性必修,结果又陷 入迷茫期,每一章节跨度大、知识线索多、从古人类文明时期一下子写到当代,同 学们感到真的没法学了……
2025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现状
4、选考历史班的生源原来越差了,为什么啊?好学生都跑哪了? 5、我们这一届宝宝们又是在“疫情”背景下长大的,在上网课期间学到两项功夫,
辨析和考证上述材料,并描述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过程。
【答案】 辨析与考证:材料一出自时人的军事著作,多参考当时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 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但受到时代、作者个人立场、参考资料选择等因素的影响,事件真 实性需要更多资料印证;材料二来自战争亲历者的口述,是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但受到 个人立场、记忆偏差等因素的影响,事件真实性需要更多资料印证;材料三是现代专业考古 人员,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联合多方技术力量完成的考古研究新成果,对致远舰沉船事 件认识更全面,可信度高。
陈胜 吴广 秦朝 刘邦 起义 灭亡 建汉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209年 207年 202年
秦朝
(咸阳) 楚汉 之争
张骞第 一次出 使西域
公元前 138年
设置西 西汉 东汉 域都护 灭亡 建立
公元前 60年
公元前 公元 9年 25 年
西汉
(长安)
新莽
黄巾 东汉 起义 灭亡
公元 公元 184 年 220 年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一、2025届高考一轮历史复习现状
1、高一上学期几乎每天都在“赶课”的节奏下度过紧张的上半学期,《中外史纲要》 理论上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了,可学生脑子里是一团糟,感到啥也没学到……
2、高一下学期又分选考班了,历史课由周课时2节突然增至4到5节,又松弛下来了, 高一的宝宝们真的是无法适应这节奏耶!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三 专题提升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三 专题提升
5.文化方面:明清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 的日趋没落,促使思想和文化科技发生了新的变化。
针对训练
1.(2021河北唐山三模)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 有的框架下发展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 增长迅速,疆域辽阔。对这一时期最具历史洞察力的说法是( ) A.近代社会的前兆 B.康乾盛世的辉煌 C.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D.资本主义社会的来临
答案 C 解析 南宋时期,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使文人士大夫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 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强烈,这与传统儒家思想直接相关,故选C项。 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士大夫阶层的情怀,并没有体现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内 容,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理学被确立为官方哲学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 无法体现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故D项错误。
农书
成书时间
主要内容
陈旉 南宋绍兴十九年 我国现存最早的专论江南地区水田农事和生
《农书》 (1149年)
产技术的综合性农书
《农桑 元世祖至元十年 由司农司撰写的一部官方农业著作,以北方农
辑要》 (1273年)
业为研究对象
王祯 元仁宗皇庆二年 兼论南北方农业技术,对耕作、农具、桑蚕等
《农书》 (1313年)
答案 D 解析 北宋为了避免藩镇割据,地方上派文臣任知州;针对北宋中期严重的 社会危机先后实施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故选D项;“推恩令”是汉武帝 为了解决王国问题而实行的,排除A项;针对藩镇割据,北宋主要是抑制武将、 派文臣做知州,排除B项;设中书省的是元朝,排除C项。
2.(2021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 草、审议、执行政令。过了不久,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宋朝时期,门 下和尚书两省实际上逐渐被废止。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政治体制受到现实需要的制约 B.唐宋君主专制权力呈现弱化趋势 C.政治体制变动的随意性太大 D.行政效率提高、相权得到增强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一 专题提升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一 专题提升

2.(2021重庆巴蜀中学联考)商朝设有百官,辅佐商王治理国家。其中,政务 官、宗教官的地位最高,权力很大。这是因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巫政合一的发展特征 D.商王的实际控制力小
答案 C 解析 材料“政务官、宗教官的地位最高,权力很大”说明神权在政治中占有 重要地位,即巫政合一的发展特征,故选C项;禅让是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部落 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中央集权指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题干中反映的是中 央官员职权的划分,排除B项;题干中反映的是中央官员的职权,不是商王的 权力,排除D项。
3.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夹杂着个人想象的口口相传的历史,其内容与真 实的历史相差甚远,但是,这些传说也是基于一些真实发生的史实,是研究 历史的素材之一,中国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就是典型的一例。
4.科学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运用于史学研究,对于判定历史时 间、分析历史发展及地理环境的变迁等都有巨大的帮助,成为研究史前史 的重要工具。
针对训练
2.(2021天津模拟)很多史学家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 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以下相关史料的比对研究,与上述最符合的是( ) A.姜寨遗址与《回忆姜寨遗址的发掘》 B.远古炎黄传说与汉代画像砖上的黄帝像 C.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D.殷墟甲骨卜辞与《史记·殷本纪》
答案 D 解析 西汉初年的赋作家分散在地方,汉武帝以后赋作家涌向京都,为朝廷 所用,是大一统国家不断发展的表现,故选D项;汉代选官制度采用察举制, 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A项;董仲舒的新儒学地位得到提升还是适应汉代 大一统国家的政治需要,排除B项;王国数量减少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视角2:规律趋势——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答案 C 解析 方国联盟是由若干个血缘部族联合起来组成的比较松散的联盟,西周 的分封制是接受周天子领导的若干个诸侯国构成的家国同构的政治共同 体,郡县制则是在君主专制统治下实现了中央集权,由此可得出从方国联盟 到分封制再到郡县制的过程就是大一统国家逐步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意 味着国家治理的形态不断进步,故选C项。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十三 专题提升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十三 专题提升
和稳定的教育内容,以及稳定的教育秩序
针对训练 1.下图是汉代教育发展体系图示,由此反映出( )
A.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 B.私学成为国家教育的主流 C.学制系统基本形成 D.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
答案 C 解析 汉代中央有太学、官邸学、鸿都门学,地方上有学、校、庠、序等, 说明汉代学制系统基本形成,C项正确。图中未提及儒学的信息,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汉代官学,未涉及私学,B项错误;太学和地方学校是不同层级 的学校,二者之间没有监管的关系,D项错误。
校教育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制度 作用的全面性 培养和塑造全面完整的社会人,是学校教育的特有职责 内容的系统性 学校教育既注意知识体系,又要符合认识规律,所以,学校教
育是系统的、完整的 手段的有效性 学校具有从事教育的完备的教育设施和专门的教学设备,
这些都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它有稳定的教育场所、稳定的教育者、稳定的教育对象 形式的稳定性
专题十三
专题提升
历史
视角1:历史线索——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
知识归纳 1.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随着王权的加强、民族教会的建立和启蒙思 想的传播,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2.国际法和外交制度的建立:随着民族国家的诞生,争夺国家利益的战争不 断,促进了国际法和外交制度的建立。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国际法 的范围不断拓展、内容更加丰富,反映了人类维护和平、避免战争的美好 愿望。 3.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工业革 命后,逐渐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4.基层治理的发展:西方国家有地方自治的传统,近代以来,城市成为地方自 治的主要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社区很快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 式。 5.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建立,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福利制度,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起了重 要作用。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专题整合提升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专题整合提升

发展 完善
三中全
会后
重心转
移;民主 法制日益 完善
基层民主建

(3)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警
惕右,更要防止“左”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二、中、美、苏“三角关系”的阶段特征及其成因 1.第一阶段 (1)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原因是美国奉行称霸世界的政策, 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 (2)中苏关系由友好到恶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中国推行 “一 边倒”的外交方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后来苏 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中国,造成中苏关系 恶化。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一、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的异同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议会制 建立在资本主义私 有制基础之上,是
区别
经济
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 之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 基础服务
基础
维护资本主义私有
财产的工具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破坏 ”期间 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 性发展 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历程 时







平反冤假错
案;建立完
十一届 备的法律体 系;“依法 治国”写入 宪法;加强
改革开放 的进行; 党的工作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随着经济发展,民主政治
建设不断完善 (2)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 事业,需要在探索中发展 完善
栏目 导引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课十教案含解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课十教案含解

专题提高课 ( 十)1宏观知识再建立2常考问题再增强视角 1骨干知识——罗斯福新政【知识点拨】20 世纪 30 年月,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直接引起了一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美国经过实行新政,运用政权利量对国家经济全面干涉,不单使美国成功地渡过了经济危机,并且创始了国家干涉经济的新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经济运转体制进行的调整,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在家产构造、经济运作方式、经济增添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考题例证1】(2 015·重庆文综,11)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初次总统任职演说中表示,假如他提出的议案不可以快速获取经过,“届时我将恳求国会采纳应付危机的独一手段——给予我紧迫状态下快速发动战争的权利,这类权利等同于国家遭受入侵时公民授与我的权利”。

该资料表示,罗斯福正在督促国会()A. 取销“中立法案”B. 发动战争转嫁危机C.立刻对日本宣战D. 快速经过新政提案分析依据资料“届时我将恳求国会采纳应付危机的独一手段——给予我紧迫状态下快速发动战争的权利,这类权利等同于国家遭受入侵时公民授与我的权利”可知罗斯福重申运用特别规权利模式保证新政提案的顺利经过,故D项正确。

答案D视角 2历史趋向——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究【知识点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究是环绕着经济政策的不停调整而逐渐形成的。

一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模式到“新经济政策”;二是“斯大林模式”确定,逐渐成立起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成立强有力的国防为目的,以社会生活政治化、经济生活高度集中化为内容的斯大林模式。

【考题例证 2】 (2015 ·课标全国Ⅱ,34)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 1931 年降至 694.8 亿千克; 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483 亿千克, 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

这表示苏联()A. 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 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求过于供C.粮食减产严重限制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踊跃性分析从资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出口增加,反应出在粮食减产的状况下增添粮食出口量,实质是苏联人民减少口粮支持国家粮食出口换外汇发展工业,故 A 项正确;资猜中表现的是粮食产量降落,出口反而增添,没有波及粮食求过于供的现象,故 B 项错误;从粮食出口量增添表现不出粮食减产严重限制工业发展速度这一现象,故 C 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踊跃性是粮食产量降落的一个原由,但与粮食出口量增添没关,故 D 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课六教案含解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课六教案含解

专题提高课 ( 六)1宏观知识再建立2常考问题再增强视角 1 历史趋向——古代农耕经济的演变【知识点拨】春秋战国期间,跟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渐推行,封建土地私有制确定,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联合、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

跟着生产工具精益求精,生产技术日趋完美和水利工程的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系统分别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形成并日趋成熟,也推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中国政治、思想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

【考题例证1】 (2018 ·无锡期末) 俞森《荒政丛书》卷 5 记录:“一妇每天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资料表示古代中国()A. 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B. 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根源C.已显现近代化的曙光D.小农经济并不是完整关闭分析由资料可知,农妇每天纺棉织布,能够到市场上卖出换钱,能够供应家庭用度,或许交税给政府。

小农经济是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可是在知足家庭自己需求以后,能够在市场上销售,对外有沟通,这说明小农经济并不是完整关闭。

其余选项不可以由资料得出。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视角 2历史趋向——古代商业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拨】从春秋战国期间大商人的兴起到明清地区商人集体的流行( 徽商与晋商 ) ,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由官府垄断到地区范围不停扩大、城镇商业经济空前繁华的特色。

唐宋期间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期间,工商业市镇出现,且在自然经济的母体中开始孕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考题例证 2】 (2018 ·安徽十校联考 ) 由下表能够看出,两宋期间()两宋部分市镇商税岁入比较( 单位:贯 )市镇商税岁市镇商税所占地名全州商税岁额全州收入 %额越州 6 653.77612 082.6518.18常州64 953.04810 021.15515.4润州39 502.962 6 309.96215.97绍兴府105 314.01421 649.11720.55常州110 196.4947 67943.2镇江府206 296131 34963A.商业经济型的城镇正在兴起B.传统经济构造发生质变分析从资料图表可知,常州和镇江府的市镇商税靠近甚至超出全州商税一半,可知这两个地区出现以商业经济为主的城市,故 A 项正确;资料反应的是市镇商税在整个商税的比率,不可以反应出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发生质变,故 B 项错误;经济重心达成南移是指江南经济超出北方,与资猜中市镇商税与整体商税的比率没关,故 C项错误;资料仅表现了市镇商税在不一样地区占商税的比率,没有表现商税成为国家主要财路,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课九教案含解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提升课九教案含解

专题提高课 ( 九)1宏观知识再建立2常考问题再增强视角 1 历史趋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知识点拨】新航路开拓,使贸易范围扩大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西欧国家纷繁殖民扩充和国外打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跟着殖民扩充、海外市场的扩大,英国第一发生工业革命并快速扩展至欧美各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陪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达成了对世界的分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后形成,整个世界连为一体。

【考题例证1】 (2016 ·海南单科,13) 据研究,从1760 年到 1850 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目由200 万磅增添到 3.66 亿磅,增添了 180 多倍。

据此可知,这一期间英国()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成立B. 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期间C.经济发展愈来愈依靠世界市场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快速发展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于新航路开拓后的手工工场中,与时间“1760年”不符,故 A 项错误;英国从 18 世纪后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并在19世纪中期达成,工场手工业已被代替,故 B 项错误;题中“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目由200 万磅增添到 3.66 亿磅,增添了 180多倍”可见英国国内已经没法知足原料的需求,不得不依靠国外,故C项正确;陪伴着工业革命的达成,农业商品化也相应地达成,与“快速发展”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角 2唯物史——价殖民【知点】西方殖民客上推了人文明沟通交融,加了世界各地的系,推了本主国家及其余国家工文明的程,但西方国家分地夸张其客作用,甚至主西方中心等其殖民掠掩,是不行取的。

我要剖析西方殖民其余国家的影响,不行否其征服与掠的殖民性,更不可以夸张其客极影响。

【考例2】 (2018 · 州高三摸底) 《全世界通史》中指出:伊比利国家之因此从事海外是因它好运地兼有益的地理地点、航海技,但是1560 年前后⋯⋯期的衰败就开始了,就是帝国繁华数十年后忽然无可挽回地衰败的根来源因。

(新课标)近年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3讲 宋明理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新课标)近年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3讲 宋明理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3讲宋明理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3讲宋明理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3讲宋明理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3讲宋明理学夯实基础【P115】一、程朱理学的背景【基础梳理】背景汉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无法控制人心。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危机.隋唐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宋朝时期:庶民社会来临,儒家需要重新诠释伦理规范。

【重难突破】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1)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

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道德衰微,显然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因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而形成。

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学家革除时弊,拯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与儒家价值,重建儒学道德形而上学的主观努力。

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2)理学的兴起与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宋代一统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

哲学本来就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3)理学的兴起与思想史自身进程密切相关。

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解析: A不对,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完全形成是指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形成并发展;C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达到顶峰以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为标志;D不对,“工 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 本制度;B符合题意,秦朝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地方 官员 不得世袭,由皇帝任免,表明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 治所取代。
[知识通关] 1.西周政治制度与秦朝政治制度结构图
2.规律认识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 政治结构。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①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②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③三个中央职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④四个地方机构:郡、县、乡、里。
பைடு நூலகம்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出有无姓氏是西周区分贵族和平民的标 志之一。随着分封制逐步瓦解,郡县制出现,平民政治地位 有所提高,姓氏也不再成为区分等级高低的标志了。所以战 国时,平民也可以有姓氏,故和战国时平民逐渐可以获得姓 氏这一历史现象关系最直接的是郡县制度的发展,答案 为A。
2.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 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 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封建 土地私有制度确立。 3.思想: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潮流,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基本精神;此时的科 技、文学、艺术成就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
链接二 秦汉时期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中 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政治: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 义中 央集 权制度;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得以沿 袭,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秦汉王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2.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 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秦的暴政又极大地 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 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3)秦汉时期中央官制的特点 ①制度完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诸 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②以皇权为中心: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丞相、 御史大夫和太尉三者相互牵制,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 人之手。 ③ “家天下”:家与国同治是封建统治的重要特点。 ④加强监察制度:秦朝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代设刺 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知识通关] 1.小农经济的确立、特点、地位与作用结构图
2.对封建小农经济的评价 (1)积极影响:农业生产自 给自足,农民 生产 积极性高,小 农经济推动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经济不断 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 济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 会的进步。 (2)消极影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弱点, 导致人们具有安土重迁的思想,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的发展;在明清时期,小农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胙(赏赐封赠)土命氏”是指以分封的诸侯国名作 为姓氏的一 种方法,秦代实行郡县制,分封制被废除,这种现象也不复 存在,答案选B。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解析:材料通过中西对比可以看出中国 的小农经 济最 先发 达,但一直停留在最初的状态,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故A项正确;经济体制的稳定性指小农经济的农业和手工业 相结合,自给自足,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铁 犁技术更 新缓慢是停滞的表现,不是本质问题,故C项错 误;材料没 有提到欧洲经济后来居上,故D项错误。
3.思想文化: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 书坑儒”到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了复 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文学方面,汉 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科技方面, 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 是主要标志。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主题一 周代贵族政治到秦汉官僚政治的演变 [热点综述]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以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主线,涉 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推广,这 也是当今政治制度创新的重要历史借鉴。高考非常重视对古代 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背景、特征、影响及与世界史相关知识联 系等问题的考查,暗含对当今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民主化进程 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栏目 导引
解析:材料体现了很多贵族转化为封建地主,而土地的自由 买卖破坏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秩序,故C项符合题意。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解析:司马迁认为法家代表人物申子、韩非的思想来源于道 家的黄老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家和道家不同学派间互相 融会吸收,故A项正确;道、法两家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 益,主张不可能一致,故B项错误;道家学说在汉初最 为流 行,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领域尚未 实现大 一统,故 D 项错误。
充分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
经过千年后复苏,成为西 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解析: B、C符合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D符合中国古代法家 思想;A项符合题意,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和中国古代儒家 民本思想,都体现出以人为本,故选A项。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关联 诸子百家与智者学派思想的比较
社会 环境
诸子百家思想
生活在社会大变革时期, 兼并战争频繁
智者学派思想
生活在城邦奴隶制民主政 治发展的顶峰时期
产生 社会变革,统治阶级需要 工商业发展,公民的社会
原因 人才
地位提高
思想 特点
地位
百家争鸣,强调为统治阶 级服务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的基础;法家和儒家先后 独尊,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第3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
链接一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的转型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 一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和 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其主要表现有: 1.政治:诸侯争霸和各诸侯国纷纷推行的变法,打破了旧的 统治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郡县开始出现,形成中央集权 的雏形;封建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
主题二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热点综述]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与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生 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能够长期实行中央集权 制度和维护国家统一的经济基础。高考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古代小农经济特点及与之相关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命题以选择题为主,运用图文材料,考查小 农经济的形成、表现、特点及影响等。
栏目 导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 可知中国汉字是表意符号而不是拼音,如象形文字,A项叙述 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强调三纲五常,就是伦理道德,而西 方中世纪处于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之下,B项符合史实,不符 合题意;受宗法制影响,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浓厚,这与西方强 调个人意志不同,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既有高雅艺术 如“风骚”等,也有通俗艺术,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