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1.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我不能失信教案与教学反思
21*我不能失信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
2.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个人摘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的含义。
2.培养学生遵守承诺、言而有信的好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问题交流:同学们,你们和好朋友交往时,有过说话不算数的时候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总结交流,重点强调“守信用”)2.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标注自然段序号。
(2)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爸爸的一位朋友家去,临出门宋庆龄想起当天要摘家教朋友小珍叠花篮,于是拒绝了父母劝她改天再教的建议,决定留下来履行自己的诺言。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默读全文,你从哪句话看出宋庆龄是一个守信的孩子呢?(1)课件出示宋庆龄与父母的对话。
(2)宋庆龄一开始旧这样坚定地要留摘家中吗?她真的不想去伯伯家吗?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①课件出示:她早旧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板书:盼着)②哪个短语可以看出宋庆龄很想去那位伯伯家呢?(早旧盼着)③你能读出这种期盼的语气吗?(指名读)师过渡:宋庆龄正准备和父母一起出门时,突然想起了什么?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吧。
(3)你从宋庆龄与父母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宋庆龄想起了约定,很为难地摘做去伯伯家还是留下来等小珍的决定。
)(4)与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宋庆龄与父母的对话,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守信的孩子呢?(连忙、坚决、拒绝)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们从中体会到宋庆龄是个守信的人。
(板书:坚决留下诚实守信)(5)宋庆龄等来小珍了吗?(6)课件出示:一个人摘家,是很没劲。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本文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教学时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把握文中人物,运用人物之间的关系说故事。
学生通过预习,很快就知道文中的主人公是宋庆龄,但在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环节时,不够流畅。
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仔细思考。
学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说完之后,我再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
这里,说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思考,再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二、品读守信环节。
引导学生站在庆龄、爸爸和妈妈的角度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让学生先品读想去的句子,再品读守信的句子,然后再一次回过头来体会庆龄在这么想去的心情下却有那样的行动,从而体会到庆龄最终因为和别人的约定而没去这种信守诺言的品质的可贵。
三、品读妈妈的感慨和宋庆龄最后的反应。
我首先让学生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并且在这过程中指导同学们朗读;再抓住“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提问学生:“妈妈为什么要笑呢?”学生畅所欲言,最终明确妈妈被宋庆龄的这种守信的品质打动了,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感到欣慰。
四、交流故事给人的启示。
在此环节,我并没有让学生简单说出“向宋庆龄学习守信”的道理,而重在引导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关于“守信”或“失信”的故事,从生活事例中渗透品德教育。
通过这节课,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课堂所传授的不仅仅是如何学文识字,做人的道理也应融入其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将德育与语文课堂完美结合。
二是在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自我学习潜能,该放手时要放手,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
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通用9篇)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通用9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篇1《我不能失信》是我们进入三年级的第二篇略读课文,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又引导学生重新回顾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尽量让学生能够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能读懂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时针对这节课问题的设计比较好。
本文的故事内容比较受学生的喜欢,也非常容易理解。
在初读感知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小问题:1.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接下来,我让学生进一步默读课文,加深理解: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不去?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在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大多能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
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后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倾听学生的学习效果,时间久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篇2《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一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语教材三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
课文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
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思考“我”指的是谁,已经预习过的学生很容易会说出是宋庆龄。
我接着问学生了解宋庆龄这个人物吗?然后出示课后资料袋让学生认识认识她。
运用人物联系说故事的内容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在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仔细思考。
学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说完之后,我再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
这里,说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再进行思考,再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品读守信环节。
引导学生站在庆龄、爸爸和妈妈的角度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先品读守信,再品读想去的句子,然后再一次回过头来体会庆龄这么想去的心情下,却有那样的行动,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她在多么想去的亲光下最终却因为和别人约好了没去,这种品质是多么的可贵。
品读妈妈的感慨,宋庆龄的最后的反映首先让学生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并且在这过程中指导同学们朗读。
再抓住妈妈望着她笑了笑,妈妈为什么要笑呢?学生会畅所欲言,因为妈妈也被宋庆龄的这种守信的品质打动了,妈妈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感到欣慰。
最后,庆龄听了妈妈的话,甜甜地笑了。
庆龄为什么又甜甜地笑了呢?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当时庆龄没去盼望已久的伯伯家,但是她还是觉得很开心,因为她信守了自己的诺言。
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谈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一说:告诉我们宋庆龄很守信。
学生二说:告诉我们要向宋庆龄学习守信。
其实大家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这个环节不需要叫这么多同学来回答。
或者直接去掉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答案和明显,而且在之前的环节都有说到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最新)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个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略读课文中课后资料袋和阅读提示的运用,但没有做到充分的运用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思考“我”指的是谁,已经预习过的学生很容易会说出是宋庆龄。
我接着问学生了解宋庆龄这个人物吗?然后出示课后资料袋让学生认识认识她。
学生读完后,我匆匆总结引出下文。
其实,在这个环节,学生对宋庆龄只有一个初浅的认识,在学生自己读完资料袋之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现在所了解到的,这便形成了一个二次印象。
可以做到加深了所有学生对宋庆龄的印象,也便充分运用了资料袋。
2.三年级刚刚接触略读课文,应在各方面突出介绍在初读课问的环节,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这同时,可以板书略读课文的标记*,加深学生的认识。
让学生形成以后看到这个标记就知道这是略读课文,真正了解略读课文各个方面的特征。
3.运用人物联系说故事的内容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在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仔细思考。
学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说完之后,我再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
这里,说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再进行思考,再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4.品读妈妈的感慨,宋庆龄的最后的反映首先让学生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并且在这过程中指导同学们朗读。
再抓住妈妈望着她笑了笑,妈妈为什么要笑呢?学生会畅所欲言,因为妈妈也被宋庆龄的这种守信的品质打动了,妈妈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感到欣慰。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学情分析: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特别是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儿童故事,因此,在学生阅读故事时会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并将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对孩子们的启发教育作用是的。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对话较多,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并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而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本课生字不多,完全可以随课文识字。
课前准备: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
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预设:我是指谁?失信是什么意思?(失信的反义词就是-----守信)那课题中“我不能失信”,说明故事中的我做到了守信。
4、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生字。
3、讨论疏解: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爸爸伯伯家宋庆龄妈妈小珍c.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学习第一段1、小朋友,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快速的读读第一段,哪个句子让你感受到他想去?2、找到句子,出示句子:“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
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3、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让你感受到宋庆龄是多么想去的?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当决定参加镇级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之后,我就默默思考选择什么样的课题来参赛。
虽然每年都上一堂语文课,或参加一师一优课评选或完成每年一次的校际公开教学任务,但是已经有7年没有担任语文学科教学,对语文课堂有很大的陌生感;由于普通话水平较差,课堂语言本来就不是很流畅,间断7年没在课堂实际操练,课堂语言的生疏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我参加这次比赛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贵在参与,贵在给青年教师起一个带头作用。
不过,我只要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好,不仅对别人更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这也是做人诚信的表现。
优质课比赛结束了,但是我的学习、反思没有结束。
回想这节课,感触颇多,为更好地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不断提升自己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也给自己一个交代,现反思如下:一、选课细细思量虽然很久不担任语文学科教学,但是我一直关注小学语文学科的发展,坚持阅读报刊或者公众号上关于小学语文教改、教学方面的文章。
以前一直担任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熟悉,但是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逐渐使用,我对此套教材不是十分了解。
幸好3月份我参加了部编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网络培训,对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编写思路、特点、教学建议及单元结构有了初步了解。
于是,我决定在三年级下册中选择一个教学内容来参加比赛。
我知道,语文教学比赛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的。
为了完成好这次比赛,我提前认真阅读了部编版3年级的教材,把参加部编教材小学语文网络培训的笔记再次温习一遍,同时再一次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
有了这些知识储备之后,我决定上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我不能失信》。
这篇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的故事,突出表现宋庆龄诚实守信高尚品格。
不能失信一直是我做人的原则,答应了的'事情一定要尽力办到;承诺别人的事情一定要想办法完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1《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3.写作练习:以“诚信在我心中”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表达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和体会。
4.家庭实践:与家长一起探讨诚信在家庭生活中的体现,例如遵守承诺、不说谎等。请学生记录下家庭讨论的过程和收获,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2.提问方式引发思考: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诚信的问题?诚信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诚信的价值。
3.导入课文: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不能失信》,告诉学生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诚信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知识回顾: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生词、短语和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能力提升:总结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情感态度:强调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诚信做人的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词汇积累:请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生词、短语进行整理,并尝试用它们造句,加强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阅读理解: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写一篇关于诚信的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练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生活实例、故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三年级下册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与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车前实验小学陈道锋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
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二、初读感知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
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课后分析: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
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统览全篇,整体感知。
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抓词理句,深入探究,感悟文法。
放手让学生去学,我给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并写出体会。
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接着,让学生入情入境读重点句段,边读边体会。
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
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
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
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全面欣赏体会,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来描写。
课堂上只有充分地读,反复地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
在此基础上我安排讨论理解,明辨是非。
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不足之处:阅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放”。
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
如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
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
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2一、略读课文中课后资料袋和阅读提示的运用,但没有做到充分的运用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思考“我”指的是谁,已经预习过的学生很容易会说出是宋庆龄。
我接着问学生了解宋庆龄这个人物吗?然后出示课后资料袋让学生认识认识她。
学生读完后,我匆匆总结引出下文。
其实,在这个环节,学生对宋庆龄只有一个初浅的认识,在学生自己读完资料袋之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现在所了解到的,这便形成了一个二次印象。
可以做到加深了所有学生对宋庆龄的印象,也便充分运用了资料袋。
关于《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关于《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通用10篇)关于《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通用10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篇1一、阅读课文的教学重在“放”。
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
本课语言朴实,人物的内心和性格是从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中体现出来的。
因为在学习本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灰雀》时,对本组的四大名人之一的宋庆龄作过一些解释。
所以这环节,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通过自己所搜集的故事去感受名人,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我巧妙地出示了两个词“失信”与“守信”。
并串句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守信胜过有名气,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毁了你一生的名誉。
”“一个可爱的人不仅要有漂亮的外表,更要有美丽的心灵。
这个环节,我并没有出示与课文有关的阅读要求。
而讲述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诚实守信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它是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
我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因为我的讲述学生颇感兴趣。
教室里争着讲故事的场面活跃了课堂。
有个男孩讲到:星期天,他和小伙伴约好一起回家,结果小伙伴先放学走了。
可自己又不知道,就在校园里等呀,找呀,更生气的是那小伙伴回到家状告自己在学校里玩,妈妈拿着条子来接他回家,回到家还着打了。
因为这他和小伙伴不一起玩了。
我追问了学生,听了这个故事想明白什么?(一个女孩说:“诚实守信是友谊的桥梁,它需要耐心呵护。
)说的真好。
板书课题《我不能失信》。
孩子们非常愿意去读,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圈、点、画、批、写”等阅读方法。
我出示小黑板,有关课文中的词语串联:高风亮节、心明眼亮、飞蛾扑火、扑朔迷离、信口开河、信誓旦旦、通风报信(拓宽学生阅读面。
)班上大部分学生能通过“朗读,默读、选读、跳读”等方式,在读后写体会。
(有个小个子女孩,她写到:读完本课,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奶奶小时候“吕行”(履行)自己诺言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1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二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个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下,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对话和动作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略读课文中课后资料袋和阅读提示的运用,但没有做到充分的运用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思考“我”指的是谁,已经预习过的学生很容易会说出是宋庆龄。
我接着问学生了解宋庆龄这个人物吗?然后出示课后资料袋让学生认识认识她。
学生读完后,我匆匆总结引出下文。
其实,在这个环节,学生对宋庆龄只有一个初浅的认识,在学生自己读完资料袋之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现在所了解到的,这便形成了一个二次印象。
可以做到加深了所有学生对宋庆龄的印象,也便充分运用了资料袋。
2.三年级刚刚接触略读课文,应在各方面突出介绍在初读课问的环节,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这同时,可以板书略读课文的标记*,加深学生的认识。
让学生形成以后看到这个标记就知道这是略读课文,真正了解略读课文各个方面的特征。
3.运用人物联系说故事的内容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在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仔细思考。
学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说完之后,我再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这里,说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再进行思考,再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4.品读妈妈的感慨,宋庆龄的最后的反映首先让学生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并且在这过程中指导同学们朗读。
再抓住妈妈望着她笑了笑,妈妈为什么要笑呢?学生会畅所欲言,因为妈妈也被宋庆龄的这种守信的品质打动了,妈妈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感到欣慰。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由于三年级上学期是刚刚接触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还不是特别明白。
所以,我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感染和教育,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
教学时,我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
我设置的问题有:“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她父母是怎么劝说的.?她又是怎么说的?”然后再针对“宋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接着进行拓展延伸:“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不同的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
同时,像这种融合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课文伺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2略读教学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盲区。
不知道和精读课文的教学有何区别。
通过教学和查找资料,觉得略读教学可以这样来教。
王崧舟认为:设计应以大框架、大板块为主。
教学流程不宜过精过细。
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
因此,教这课时,我这样设计:一读:统揽全篇,整体感知。
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二读:抓词理句。
分步探究。
放手让学生去学,当然老师可以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个题目去圈点。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我不能失信》一课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
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打算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出示了成语“一诺千金”,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它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一诺千金的意思就藏在课文中后,我就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学习课文,最后大家又在“一诺千金”的说话练习中结束学习。
一节课下来,我比来时少说了一半的话,但学生学习积极性却很高,效果也出奇的好。
课后,好些学生在随笔中写了自己的想法。
如,欧阳艳写到:今天,我学习了第八课《我不能失信》,知道宋庆龄为教小珍叠花篮没有去伯伯家,她是一个守信用的人,我也要像她那样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通过这节课,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
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
二是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
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
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2我课前浏览了课文。
本课阅读的重点是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难点是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学完本课我反思了:一、阅读课文的教学重在“放”。
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
本课语言朴实,人物的内心和性格是从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中体现出来的。
因为在学习本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灰雀》时,对本组的四大名人之一的宋庆龄作过一些解释。
所以这环节,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通过自己所搜集的故事去感受名人,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我巧妙地出示了两个词“失信”与“守信”。
并串句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守信胜过有名气,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毁了你一生的名誉。
”“一个可爱的人不仅要有漂亮的外表,更要有美丽的心灵。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1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推荐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学生理解起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
二女儿宋庆龄特别高兴。
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
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
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一、学生不能择要点而讲。
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
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
这有待于平日里的训练。
二、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
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学习课文,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关于《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关于《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成功之处:三年级刚刚接触略读课文,在初读课问的环节,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这同时,可以板书略读课文的标记,加深学生的认识。
让学生形成以后看到这个标记就知道这是略读课文,真正了解略读课文各个方面的特征。
在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仔细思考。
学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说完之后,我再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
这里,说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再进行思考,再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不足之处:上课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学习要求,这一项学生完成得很不错,于是我根据学习目标让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学生站起来回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
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
她早就……”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
学生不能简明扼要的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改进措施: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有些同学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
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
这有待于平日里的训练。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精品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
二女儿宋庆龄特别高兴。
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
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
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一、学生不能择要点而讲。
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
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
这有待于平日里的训练。
二、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
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个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略读课文中课后资料袋和阅读提示的运用,但没有做到充分的运用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思考“我”指的是谁,已经预习过的学生很容易会说出是宋庆龄。
我接着问学生了解宋庆龄这个人物吗?然后出示课后资料袋让学生认识认识她。
学生读完后,我匆匆总结引出下文。
其实,在这个环节,学生对宋庆龄只有一个初浅的认识,在学生自己读完资料袋之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现在所了解到的,这便形成了一个二次印象。
可以做到加深了所有学生对宋庆龄的印象,也便充分运用了资料袋。
2.三年级刚刚接触略读课文,应在各方面突出介绍在初读课问的环节,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这同时,可以板书略读课文的标记*,加深学生的认识。
让学生形成以后看到这个标记就知道这是略读课文,真正了解略读课文各个方面的特征。
3.运用人物联系说故事的内容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在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仔细思考。
学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说完之后,我再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
这里,说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再进行思考,再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4.品读妈妈的感慨,宋庆龄的最后的反映首先让学生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并且在这过程中指导同学们朗读。
再抓住妈妈望着她笑了笑,妈妈为什么要笑呢?学生会畅所欲言,因为妈妈也被宋庆龄的这种守信的品质打动了,妈妈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感到欣慰。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
我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并让学生进行表演,从学生的表演中,引导学生思考: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她父母是怎么劝说的?她又是怎么说的?然后再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学起来引起很大的共鸣。
我也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就势展开“我的诚信故事”这一练笔。
结果,学生基本上都能抓住自己身上的故事展开来写,效果令人满意。
教育,不只是只教教材,更要用教材教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
二女儿宋庆龄特别高兴。
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
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
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学生不能择要点而讲。
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
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
这有待于平日里的训练。
二、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
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看来,今后的路是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