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Ⅰ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2讲含答案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湘教版必修1)
自然环境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自然环境。
为此,课程标准在要求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前,单列此条“标准”要求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在人们所能感知的地理环境中,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很难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
因此,“标准”将视角扩展到地质历史时期,要求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并由此类推到现在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当然,本条“标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任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而不是要系统了解每一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所以“标准”要求的是“举例说明”。
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本条“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举例的对象,但是综合来看,生物(尤其是植物)要素应成为举例的一个选择。
因为,第一,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岩石、地貌、大气、水文等要素都已有相应的“标准”作了要求,生物要素却没有。
第二,生物(尤其是植物)对于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各自然带也都是以植被名称来命名的。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真正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仅靠这样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本条“标准”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加以理解。
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和本模块已涉及了许多内容,学习时只需要适当的复习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是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最好是学生学习过的区域)为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4章第1课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湘教版湖南专用
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
据此可知:a.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
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b.纬度越低,
3.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
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意协调
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4.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地理学习的
出发点,同时又是归宿,因此在高考中常出现以
下内容:①推理归纳某种人类活动对环境带来的
影响(有利、不利);②分析归纳某种环境(问题)产
生的人为原因;③解决某种环境现象(问题)采取的
地方性分异规律
沿一定地 较小尺度的地 势剖面发 域
生变化 教学ppt
地方地形 、地方气候、 较大范围地面 组成物质差11异
2.世界主要的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 的对应关系图
教学ppt
12
【真题2】(2011·上海)读美国本土自然带示意 图,回答问题。
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 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 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 生有规律的变化。
教学ppt
15
答案: (接上) 原因: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 从甲地经过乙地至丙地,自然植被依次为温带荒 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 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多。 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 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原因:随着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
教学ppt
5
【真题1】(2011·广东)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
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
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C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
高考地理复习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湘教版必修1
解析 由图可知,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故选D。
考 向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解析 由材料可知,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 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 区沉积,泥沙中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造成浮游植物密度 大,故选C。
机质含量,D正确。 有机质增加,使得土壤的生产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会变化,A错误。 形成过程可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B错误。 微自然景观反映了原生生态环境的改变而不是破坏,C错误。
考 向 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的时空变化考查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 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右图所 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 境的成因。 答案 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降 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年均温较低,蒸 发弱;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
第1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必修Ⅰ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纲呈现
KAOGANGCHENGXIAN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纲解读
KAOGANGJIEDU
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 境整体性的表现。 2.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重点)
湘教版浙江高一地理必修一讲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试标准】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是①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②整体的改变。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不同性质的土壤,可以反映不同的③气候、地表物质、④地形、水文条件、⑤生物乃至人类活动。
2.成土母质的作用(1)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⑥物质基础和植物⑦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2)成土母质对土壤的⑧物理性状和⑨化学组成均有重要的影响。
3.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1)成土母质:稳定的因素。
(2)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⑩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⑪性质与强度⑫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4)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⑱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5)⎩⎨⎧人类活动积极影响:培育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⑲水稻土人类消极影响:造成土壤⑳退化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修复○21生态系统和改善○22环境质量。
2.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必考b)某一地区自然环境中的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之后,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地面径流增加,对土壤冲刷加剧,造成水土流失,大气湿度减小,气候日渐干旱,整个自然地理环境景观发生变化。
这一事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提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探究归纳]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及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读“某区域地理要素逻辑关系图”,回答问题。
(1)将下列内容和图甲、图乙的字母对应起来。
①生态环境改善②地表水丰富,水系发达,河流众多③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呈现山、丘、盆、谷交错分布状态④退耕还林、还草⑤基岩裸露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湘教版必修1
2008年初南方地区出现冰雪灾害的主要 原因是冬季风强盛,且西南气流带来大量水汽。 冬季风强盛是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12
2
2.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制约性。在这个 自然综合体中,各组成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 约,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发生相应 的变化。例如,植物扎根于土壤中,吸收土壤 中的水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地区,植被 稀少,土壤中的有机质也就少。再如,滥伐森 林会造成水土流失、气候异变、环境恶化。可 见,在自然环境中,一种要素的状况可影响其 他要素的状况,一种要素的变化可带动其他要 素的变化。这正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体现。
干燥
冷湿气候
气候
暖湿气候
(a)
热湿气候
湿 冷
热
永久冰雪
冷Hale Waihona Puke 苔原荒漠 (b)温带草原 热带草原
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热 8
永久冰雪
冷
冰沼土
荒 漠
棕钙 土
栗钙 土
黑钙土
黑土
灰化土 棕壤
土 壤
红色棕钙土
红色栗钙土
红、黄壤 砖红壤
热
干
湿
(c)
9
(2009·鞍山联考卷)2008年1月中旬至2月 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罕见的强降温天气, 并普降大雪。湖南、贵州等省遭受严重雪灾, 造成大面积地区停电和严重的交通阻塞。读 贵州某地区降雪量随海拔高度变化图,回答 (1)~(2)题。
3
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反映陆地环境整 体性的是( D )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讲义湘教版必修1
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点一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1.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1)成因(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3.主要陆地自然带名称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典型类型森林自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生产量最大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然带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冻原带草原自然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以草本植物为主热带草原自然带、温带草原自然带荒漠自然带干旱地区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很少,生态系统脆弱热带荒漠自然带、温带荒漠自然带(2014·大纲全国文综)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1~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信息判断,K岛位于马来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
第2题,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并没有种源优势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植被恢复迅速的优势因素。
但K岛火山爆发带来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矿物质丰富,利于植被恢复。
考点二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分异规律成因表现典型地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更替低纬度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同纬度地带,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沿经线延伸,随经度变化更替中纬度地区垂直分异规律随高度上升,温度降低,降水发生变化随等高线延伸,垂直方向更替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的山地地方性分异规律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较小尺度的地域反思归纳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定义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上课课件 ppt
哭 也成了盗采者的发财对象。这些自然生长的“崖柏”是不可再 泣 生的森林资源,盗采毁灭的不仅仅是“崖柏”,还有太行山的 的 山体植被。----燕赵都市报 “ 山 崖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课件
人地和谐说崖柏
聚焦热点
2015年12月10日首届中国崖柏艺术展在北京国际 会议中心开展,崖柏制品《飞龙在天》标价3.8亿
元人民币,引起参观者的强烈好奇和疑问。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课件
泣 的 “ 山
素整要整它?体素体地性甚性区表至表的现整现地二体三理:的:环某改某境一变一要要素素的的变变化化,,会还导会致影其响它其 崖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率减少
崖 →1、水河源流地水破文坏特,征河变流化水(文含特沙征量变增化加→,山枯体水不期稳
” 定水,量极减易少滑,坡洪、水泥期石水流量等增地大质,灾水害质→变土差壤)流→失,
小组讨论 积极思考并联系身边实例 讨论解决崖柏等山区植被 破坏带来的危害的措施?
1.加强山区崖柏等植被保护,植 树造林,恢复原生植被
2.利用生态工程措施,护坡固沟, 加固山体。
3.加强市场监管,杜绝珍稀动植 物的买卖。
4.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全民生态 保护意意识
5.。。。。。。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课件
诗情画意话自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和内涵;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其对人类的影响;3.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4.培养学生系统、全面、科学地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培养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和环境安全评估报告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和内涵;2.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其对人类的影响;3.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是指由地球物理、气象、生物等自然要素所形成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由各个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系统。
内涵自然地理环境包括:1.地形地貌——由地表自然界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之结果而形成的地球表面特征;2.气候——由地球表面辐射平衡的失调而引起的大气现象;3.水体——由水蒸气、云和降水组成的水循环系统,以及生物对水源、水循环的影响;4.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两种要素,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它们与周围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5.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包括地震、火山、风蚀、水蚀等现象。
2. 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系统,从而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1. 地形地貌、气候和水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地形地貌和气候紧密相连,是气候形成和演变的基础条件。
气候影响水文要素作用,既影响水的供应,也影响水的利用和有害辅导。
水文要素也影响气候和地形的发育。
2. 气候和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动植物对气候十分敏感,他们可以影响气候,参与形成气候。
例如: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绝对光合作用系,如果不善于保护,会加剧物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对气候产生影响。
3.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生产区位和生产技术等方面,同时也对人类价值体系、文化传承和精神发展产生影响。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时3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环境的组成(1)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组成。
(2)自然地理要素:在以地球内能和太阳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
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①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②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3.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①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改变了某种要素,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甚至自然环境。
②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是相互影响的。
③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
(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1.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实例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我国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生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生物→气候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生长在阳坡,冷杉生长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水文与生物水文→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中生物→水文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土壤→生物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生物→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分析角度解题方法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由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理,完整呈现因果关系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2022·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章节要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章节要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章节要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点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
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高考湘教版一轮复习第四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解析 第(1)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 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说明目前长 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近年来新生长出来的树,所以林线附近的岳 桦多为幼树。A项正确。第(2)题,由“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 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可知,岳桦结实线与生长季长短有关。20世纪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生长季稳 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北坡冬季升温幅度大,导致林线 快速上升。C项正确。第(3)题,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继续缓慢升高而降 水稳定,会导致长白山北坡林线继续上升,A项错误。水土流失、土壤肥力 不是影响林线变化的原因,B、C两项错误。岳桦结实线稳定,即岳桦林种 子分布的海拔上限稳定,因而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趋于稳定,D项正确。 答案 (1)A (2)C (3)D
整体性的表现
一个区域的变 化不可避免地 影响到其他地 区
家 园——地球
特别提醒 自然地理要素的演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除一些突发性的自然灾 害会导致地理环境的急剧改变外,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快速变化影 响比较大,如植树造林、围湖造田、重大工程建设等。
思路•典题透析
。
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
考向一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规律•深化整合
高考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1 四章 1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最新考纲]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析解读] 1.掌握某一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重点把握自然带的三种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掌握世界某些区域因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形成的地方性规律。
第1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大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大。
(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
(3)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思维拓展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自然地理要素对土壤的作用结论成土母质①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②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土壤是一个构成复杂、不断变化的自然综合体,其形成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1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1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点一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大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如温室效应增强。
(2)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如下表:1.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演变发展史的五个地质年代。
关于这五个地质年代的叙述正确的是(图中数字代表距今年代。
单位:亿年)( )A.从①到⑤的名称依次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②代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③代D.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④代答案 A解析根据时间可以判断①到⑤代表的地质年代分别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含有恐龙化石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新生代。
读“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观示意图(图甲)”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图(图乙)”,回答2~3题。
2.为保护图甲中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合理的措施不包括( )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B.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C.强化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D.采取措施大幅度改变③自然地理要素,使其变得稳定3.关于图乙中E环节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温和湿润B.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荒漠C.夏季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D.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答案 2.D 3.C解析 第2题,保持水土可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民众意识等方面考虑。
高考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第四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及自然环境对人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搬运
D.风力侵蚀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C )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zēnɡ dà)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解析]第(1)题,据图中两个年份的冰川面积对比可以得出,2011年冰川面
积缩小明显,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造成的。第(2)题,流域冰川面积
①波动变化;②冷暖干湿相 互交替;③变化周期长短不 一
第八页,共32页。
时期 历史时期(近 1 万年以来)
近现代(近一二 百年来)
距平图示
变化特点
两次较大波动:公元前 5000 年到公元前 1500 年为温暖 期;15 世纪以来为寒冷期
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降水 量变化显著(温带、热带增 加,亚热带减少)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qìwēn)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全球气温 (qìwēn)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第十二页,共32页。
(2016·浙江文综)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 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 2.1 万年(图甲)、距今 5 千年(图乙)和距今 5 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 成下题。 导学号 81650341
精准高考
地理
湘教版
第一页,共32页。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dìtú)
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 及自然环境(zì rán huán jìn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页,共32页。
第四讲 全球(quánqi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第四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及自然环境对人
地理
湘教版
第一页,共33页。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dìtú)
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 及自然环境对人类(rénlèi)活动的影响
第二页,共33页。
考纲解读
考试内容 核心知识点
自然地理 环境的整
体性
1.地理要素间相 互作用形成地理 环境整体性 2.自然地理环境 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灾害发 生的主要原 因及其危害
全球气候变化特点;全 球变暖原因及解决措施
不同历史阶段世界能源 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变 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与保护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洪 涝、干旱、寒潮和台风 形成、危害与防治
—
2015课标Ⅰ, 7~9题,12分 2011课标文综, 36(1)(3),16分
—
题型
选择题
第十二页,共33页。
循环类型 水循环
循环过程图示
读图指导
①图中包含水循环的三种类型;②注意各 箭头的含义,即水循环的环节
生物循环
理解各箭头的含义,即植物、动物、微生 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十三页,共33页。
(2015·新课标Ⅰ)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 不同年份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下图,完成(1)~(2)题。 导学号 81650297
第四页,共33页。
第一(dìyī)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五页,共33页。
1
学习目标
2
名师讲解
3
真题重组
4
复习练案
第六页,共33页。
学习目标
第七页,共33页。
学习目标 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 组成要素。 2.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 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 整体性的表现。 3.应用:运用地理环境整 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 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课件1(4)
生物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1、生物加快土壤形成 2、有机质积累过程 3、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四) 地形与土壤
陡坡 地坡
度 平地
很难发育成深厚土壤 发育成深厚土壤
迎风坡 形坡
向 背风坡
水分状况好 水分状况差
解。
湿热黑土气是温候带半条湿件润地下区草,原有草甸机植被质下发育 减少。 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质层
厚30-100cm ,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思考:风化壳的厚度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联?
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 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 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 风化壳逐渐加厚。
(三) 生物与土壤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 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之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 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例:说一说我国西北内陆的气候、水文、植被、土 壤和地貌等要素的相互关系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例:以某地植物被大量破坏带来的影响来说明这一表现
(3)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影响其它地区的地理环境 例:“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带来的影响”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干气旱候
河内水流流文少河
发育差 肥土力壤低
少数耐 生旱物(植植物被)
பைடு நூலகம்
为什么西北内风陆积有、地这风貌样蚀的地景貌观?构成这些 景观的自然要素有何内在联系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陆地自然带 (1)形成。
(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特别提示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方法技巧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1)在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考向一 结合区域特征考查自然带的判断和分布(2017·全国文综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答案 1.B 2.A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照片拍摄于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正值春季杂树发芽,因此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答案选B。
第2题,常绿灌木属于热带亚热带树种,对热量条件要求比较高。
而我国南北纬度差异大,尤其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是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答案选A。
考向二结合区域位置考查自然带类型的判断3.(2017·北京文综)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答案热带草原带。
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
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
(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
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解析据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10°S~15°S之间,结合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
每年1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因此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稀树草原呈现出一派草木葱绿的景象。
7月,信风带控制这里,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到处草木枯黄,呈现一派萧瑟的景象。
(2014·大纲全国文综)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下题。
4.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答案 A解析根据经纬度信息判断,K岛位于马来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
考向三结合气候或植被分布图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2015·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第5题。
5.结合上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A.水系的分布特征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D.矿产的分布特点答案 C解析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据图可知,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其对应的自然带——热带荒漠带,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下图,完成下题。
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答案 C解析该区域山脉西坡山麓距海近,是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D项错误;45°N处为温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位于亚热带,A、B项错误;针阔叶混交林属于温带植被,与该地纬度位置相一致,C项正确。
考点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成因:随着海拔的升高,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条件发生变化。
(2)常见自然带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3)山体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3.影响山地某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纬度越高,海拔越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4.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1)基本因素(2)综合因素补充点拨同一座山脉影响雪线的因素中,温度和降水的作用结果相矛盾时,降水起主导作用。
考向一结合景观图和区域图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布(2018·天津文综)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由图1某地景观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草原地区,附近有高山,海拔3 700米以上,图2中甲地在海拔0~1 000米的山麓地带,附近有河流经过,可能为草原,北部为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山,符合题意。
A正确。
由图2可知,乙地海拔在0~1 000米,但是乙地离南侧天山较远,不处于山麓地带,因而不可能看到图1中的景观。
B错误。
由图2可知,丙地海拔在3 000~5 000米,不可能分布有草原景观。
C错误。
由图2可知,丁地位于海拔1 000~2 000米的山麓地带,位于塔里木盆地北侧,山地背风坡,降水少,不可能有云杉林和高山草甸分布。
D错误。
第2题,该山地自然带的分布主要受水分条件差异影响,四个地带中云杉林带对水分条件要求最高,因而此地带的年降水量最多。
考向二以统计图或示意图考查垂直方向的要素变化与自然带更替(2016·全国文综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3.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4.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答案 3.A 4.C解析第3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 000米到4 500米处最大,四川西部山地该高度自然带应为高山草甸带。
第4题,由图可知,2 000米到3 000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该地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累积,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B 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的累积,所以C项正确;地表径流量小,有利于磷的累积,所以D项错误。
(2016·全国文综Ⅲ)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5~6题。
5.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6.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答案 5.B 6.B解析第5题,解读图文信息,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的抬升时间越早。
第6题,山地是否存在现代冰川,与山顶的气温有直接关系,现在点苍山山顶气温较高,积雪融化,难以形成冰川。
考向三山地垂直自然带内部的分异7.(2017·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即随海拔升高,生物多样性先增后减。
由图可知,阴坡是正常状态,而阳坡则随海拔升高呈递减状态。
结合材料“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说明在2 000~2 300米之间受到干扰,使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增强。
第(2)题,由图可知,阴坡未遭受干扰,植物多样性呈现单峰变化规律,峰值海拔在2 300米左右,而此海拔阳坡的植物多样性低于阴坡,说明山地苔原带未遭受干扰时,阴坡的植物多样性好于阳坡。
材料中提到“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说明影响因素为热量差异导致的土壤水分差异。
第(3)题,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