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教师心态的教育案例
教师心理健康案例
教师心理健康案例第一篇:教师心理健康案例案例介绍:2000年10月20日,云南玉溪市北城镇夏井小学四年级一班数学教师潘光礼因不满学生何卫被打后骂其“潘狗”,遂提出4个惩罚条件让其选择,第一是让每个学生依次打100棍子;第二是老师亲自打100棍子;第三是吃下10只活苍蝇;第四是吃树上的绿虫。
何卫选了第一项。
何卫怕老师又下重手,表示愿让同学打。
一女生迫于无奈,边打边哭,一共打了20余棍。
何卫当即被打得皮开肉绽,由于受不了如此体罚,强迫何卫生把苍蝇吞下去。
慑于潘的“威严”,何卫一边哭泣一边抓起苍蝇往嘴里放,吞下3只后,由于恶心引起了呕吐,潘认为分量不足,又令何卫吃下吐出的苍蝇,后在何卫的苦苦哀求下才作罢……案例分析:这个案例虽然只是个例,但事实上,教师已经成为目前心理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
据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研究:接近50%的教师认为工作太累;37%的教师工作超过8小时;教师的强迫症,人际敏感,忧郁症,偏执倾向高于一般人群,具体表现为无法控制自我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
有近30%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比例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导致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不是身体健康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由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减少了恶性事件的发生。
然而,与此同时却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要知道,一旦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轻则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影响教师个人工作业绩,重则影响一代人,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比如,本案例中的潘老师的心理必然是有问题的,其体罚学生的行为,可以说是变态的,这样的黑暗场景,也必然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阴影,形成巨大的心理问题。
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
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过多过高、教师的自我定位过于完美、教师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以及一些其他因素,使得很多教师的心理健康多少出现了些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案例一:聆听与沟通班级的学生小李在最近期末考试中表现不佳,成绩明显下滑。
班主任王老师意识到可能有心理问题导致了学习状况的不佳,决定与小李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沟通。
首先,王老师找到了小李,表达了对他学习状态的关心,并邀请他到办公室坐下来。
王老师向小李传达了她的观察和担忧,并了解到小李的课业压力很大,还有一些家庭问题和人际关系的困扰。
王老师采用聆听的方式,鼓励小李倾诉心声,充分表达自己的困惑、焦虑和疲惫。
接着,王老师通过与小李的对话,激发了他内在的动力和积极性。
王老师告诉小李,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和解决。
她向小李分享了一些她自己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经历,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如分解学习任务、积极调整心态、寻求帮助等。
最后,王老师安排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帮助全班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她邀请了心理专家来班级进行讲座,并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可以相互支持和分享彼此的问题和策略。
通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小李逐渐学会了更好地应对压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并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
他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恢复了自信和积极性。
案例二:情绪管理与自我认知班级的学生小张性格内向,情绪波动较大,时常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班主任李老师决定进行一次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班会上,李老师向全班学生讲解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请学生们完成一份自我认知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认知程度和情绪调节的方式。
接着,李老师组织了一次小组互助活动。
每个小组由三至四名学生组成,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并共同探讨针对不同情绪的有效应对策略。
例如,当遇到愤怒时,他们可以通过深呼吸、数数、与他人沟通来平复情绪;当感到焦虑时,他们可以通过放松训练、冥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来缓解压力。
最后,李老师在班级内设置了一个情绪管理的角落,提供一些相关书籍和材料供学生阅读和借阅。
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_教师教育叙事范文_
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一起来看看吧!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一-用心去关爱学生在当班主任半年多来,很多次我都抱怨自己为什么要当班主任。
每天有许多做不完的事。
有时要做警察,核对学生的户口;有时要做会计,收费用,有时班上发生打架等事件,又要做法官去判案、断案。
有时又要像他们的父母,关心爱护他们的冷暖。
但更多的时候,我又庆幸自己当了班主任。
因为只有当了班主任,你才能真正走进学生,才能体会到与学生共处的乐趣和幸福。
班主任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各种兴趣爱好的学生群体。
班主任的一句极平常的鼓励,往往会成为一个学生一生追求的目标;一番入情入理的个别谈话,能攻克多年不化的“顽石”。
因此,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现状有全面的了解,而且要细心观察到他们情绪上的变化,把握他们的情感走向,作好引导,组织,和教育工作。
即把握教育的契机,进行适时教育。
开学初始,学校第一次安排我当班主任,第一次当班主任心里异常的的兴奋。
但接下来等待我的并不的值得兴奋的事,开学第一天,班上有个学生叫唐小双(化名),当时因为他在我讲话的时候插嘴,我批评了他几句,他当时就和我顶嘴。
虽然不是恶意的顶嘴,但是对我这个新班主任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当时我想,一个高一的学生,胆子竟然这么大,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和老师顶撞,我很生气。
但我没有和他正面发生冲突。
因为我对他不是太了解,如果当时和他发生冲突的话,万一这孩子脾气比较犟,于己于他都不是太好。
所以当时我就叫他下课后去办公室找我。
下课后他很准时的来了,我仔细打量了他,他穿的衣服比较朴素,而且衣服不干净。
我首先问他父母在哪工作,问到母亲时,他眼睛里流露出了一种莫名的伤痛。
顿时我感觉这个问题有点敏感,我马上想另转话题时,他开口了。
他说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未见过他的妈妈,从小就缺少一种母爱,他和在海都打工的爸爸生活在一起。
师德师风工作案例五篇
师德师风工作案例五篇前言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案例集旨在为教师们提供关于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实践师德师风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这五篇案例,教师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展现出专业、负责任和关爱学生的态度。
案例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情景描述张老师是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他发现班上有一个学生小李在数学学习中存在明显困难。
小李对数学缺乏兴趣,成绩一直不佳。
张老师的做法1. 张老师主动与小李沟通,了解他的学习困难和兴趣所在。
2. 张老师为小李量身定制了一套学习计划,将数学知识与小李的兴趣相结合,使其更具吸引力。
3. 张老师鼓励小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为他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结果与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李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他对数学的兴趣也逐渐增加。
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则,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案例二:公正评价学生情景描述李老师是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她在一次英语测试中发现,班上学生小王的成绩明显低于他的平时表现。
李老师的做法1. 李老师与小王进行了沟通,了解他的测试情况。
2. 李老师对小王的测试试卷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评估,发现其中存在评分不公的问题。
3. 李老师重新给小王打了分,并对他的努力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结果与反思李老师公正评价学生的做法体现了她的专业精神。
她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并及时纠正了评分中的错误。
这使得小王感受到了公正和尊重,增强了他的学习动力。
案例三:关爱学生情景描述赵老师是一名小学班主任,她发现班上有一个学生小张经常独自一人玩耍,与同学们互动较少。
赵老师的做法1. 赵老师主动与小张交流,了解他的情况。
2. 赵老师鼓励小张参加班级活动,与同学们一起玩耍。
3. 赵老师组织了一次班级团建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与小张互动。
结果与反思通过赵老师的努力,小张逐渐融入了班级,与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赵老师关爱学生的做法体现了她的责任心和关爱之心。
教师心理素质案例及分析
教师心理素质案例及分析
1、我读五年级时,班主任有一晚因丈夫赌博、嗜酒和醉后打骂她,三更半夜便在学校里和丈夫争吵起来,将全校师生吵醒,并当着所有人的面砸东西、烧他丈夫的衣服,彻底发疯了,校长劝说不但没有用,连校长也骂。
很快,她的事便家喻户晓了,大家都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她、非议着她。
面对世俗的压力、婚姻的破裂、工作的不顺等等,她很伤心,整天面容憔悴,对我们也经常发脾气。
很多人都觉得她会心理崩溃,甚至一生就这样毁了。
一周后,出乎所有人意料,虽然与校长和丈夫的关系没有改善,但却像换了个人一样出现在我们面前,向我们了道歉,然后每天都乐观、开心地面对着我们,继续帮助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分析:老师也是人,也会像一般人一样遇到生活和工作的种种不顺,常人要承受的心理压力他们也要。
当时我班主任的遭遇是一般人承受不来的,如果换做其他老师,或许早就辞职然后待在房间里痛哭了。
然而她并没有,。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4篇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4篇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第1篇做班主任时间不长,但也遇到了不少的事。
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典范,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处理班级事务的一些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班主任对每位同学要平等对待,让他们觉得老师对每位学生都公平。
同时,班主任要有一颗爱心,用爱浇灌心灵之花,学生才会心理健康,健康成长。
根本情况:谢某是位做了坏事能不成认就不成认的学生。
案例一:出早操排队时,谢某说孙某坏话 , 孙某就推了谢某,使谢某不慎跌倒在花坛里,并哭了。
案例二: 谢某用垫板打前座的全某屡次,结果,谢某的手被全某用铅笔扎破了,在哭。
教育过程:案例之一:学生告诉我谢某被孙某推倒在花坛里了,谢某哭了。
首先我让学生把两个人都叫来。
先让谢某说说原因:我好好地排在队伍中,正走到花坛边上,孙某就从后面把我推到花坛里了。
还有没有什么原因?是无缘无故推你的吗?答复:是。
接着我让孙某说说原因:他说我坏话,所以我才推他的。
你确实听到是说你吗?答复:是的。
首先,孙某,老师要批评你,因为你动手了。
即使是他说你坏话,你完全可以告诉老师,老师就会批评他,[点头是]。
你为什么不采用这种方法呢?如果你推了不巧,他摔成骨折或出血了,你就要付全部责任。
你说是吗?[点头是]。
谢某,你有没有说过他坏话。
答复:没有。
到底有没有?很坚决地答复:没有。
好,那说明你们当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老师对说谎的人是最恨的。
我严肃地自语道:到底有没有说过?只要是说过,排在你们前后和边上的同学肯定也会听到,我会去了解的。
现在我给你们做老实孩子的时机,你们两个再好好想想。
谢某想了想只好成认是说过的。
你刚刚为什么不成认?说同学的坏话,你说应该吗?答复:不对。
撒谎呢?答复:不对。
撒谎的人是最懦弱、最没长进的人,连自己说过的话都不敢成认,这种人将来还有什么长进?这种人将来谁敢相信他讲的话?以后有错不允许撒谎,下次再犯老师就不客气了,知道吗?答复:知道了。
师生心理健康问题案例(推荐五篇)
师生心理健康问题案例(推荐五篇)第一篇:师生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师生心理健康问题案例一、家庭背景刘××,男,六年级学生。
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寄予厚望。
教育手段粗暴、简单,一旦孩子表现不满意或犯错,一顿打骂难免,而且下手很重。
爷爷奶奶疼爱,庇护孩子。
二、平时表现该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同学相处不融洽,时有矛盾或磨擦产生,而且“死不认错”,一口咬定是同学们冤枉他,欺负他,“人、证”俱在也不承认。
在同学、老师心中缺乏信任度。
是个“牛皮糖”类型的学生,批评教育似乎对他无效。
三、具体事例本学期的某一天放学后没几分钟,值日生跑来告诉我:刘××把一个同学的书包丢进了教室后面装垃圾的废纸篓里。
我让值日生把刘××叫到办公室里来。
一会儿,刘××慢吞吞地走了进来,看上去似乎并没有紧张或者担心的样子。
我问他刚才在教室里做了什么?他看着我说没干过什么。
当我说我已经知道了,并准备把“当事人,证人”叫来对证时,他才承认有这回事。
我又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居然说不知道。
我很生气,让他把丢书包的理由告诉我才能走。
他就站在我身边,呆呆地立着。
四、心理探因刘××父母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造成孩子逆反心理,不愿服从社会规范,退缩、缺少男子气;造成他缺乏自尊、自信心、多疑、没有安全感等。
也就是说,打孩子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造成新的心理问题。
滥用体罚还会使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压抑,尤其是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这是很糟糕的。
孩子往往会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
体罚不但使孩子不再愿意与父母亲近,而且打多了,只会使父母子女之间在感情上产生隔阂,严重的甚至会对抗、对骂、对打。
刘××父母滥用体罚已经丧失惩戒效果,造成屡打屡犯,累“打”不改五、矫正措施1、正确引导,以“理”解决。
教师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教师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概述本文将分析教师心理问题的案例,旨在深入了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通过对教师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师心理问题的特点,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和预防这些问题。
案例一:工作压力过大教师小王在教学工作中常常感到压力过大,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任务繁重。
这种情况导致他焦虑、失眠,甚至情绪低落。
他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这进一步增加了他的压力。
解决方法:1. 寻求支持:小王可以寻求同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的支持和倾诉,分享自己的感受,减轻压力。
2. 管理时间:合理规划自己的工作时间,设定优先级,避免任务过多导致压力增加。
3. 放松自己:定期进行放松活动,如健身、阅读、旅行等,帮助缓解紧张情绪。
案例二:与学生关系紧张教师小李与部分学生的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冲突和纠纷。
这种情况影响了他的教学效果,也让他倍感疲惫和沮丧。
解决方法:1. 积极沟通: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馈,尽量解决问题。
2. 寻找原因:分析导致学生与自己关系紧张的原因,改变自己的态度和方法,与学生建立更好的沟通和理解。
3. 研究冲突管理技巧:通过研究冲突管理技巧,学会控制情绪,解决学生与自己之间的矛盾。
案例三:自我价值感低下教师小张在工作中经常感到自我价值感低下,觉得自己的教学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和肯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和不满足。
解决方法:1. 建立自信:小张可以通过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增强自信心。
2. 寻找肯定:关注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成就和进步,并寻找学生和同事的肯定和赞扬,增加自我价值感。
3. 探索兴趣:寻找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扩大自我认知和满足感。
以上是教师心理问题案例的分析及解决办法。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自身心理问题,提高工作效能和生活幸福感。
教师道德师风教育教学案例
教师道德师风教育教学案例案例一:教师自律的力量一位中学语文老师经常加班备课,辅导学生,参加教研活动等,牺牲了很多个人时间。
虽然有点疲惫,但他仍坚持不懈地工作,无论在教学、教务管理和人际关系方面,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态度。
这位老师的敬业精神和自律意识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和同事,激励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能够保持高标准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案例二:教师身心健康的关注一位小学数学老师每周都会安排一节“身心健康课”,在这节课上,他教导学生如何正确饮食、保持良好的卫生惯、做一些简单的运动等,传授给学生研究方面以外的知识。
他还定期检查学生的作息情况,帮助他们调整研究和生活的平衡。
这位老师的关注不仅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还让学生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角色,更是关心他们全面发展的伙伴。
案例三: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位高中英语老师在教学中发现一个学生研究困难,无法跟上其他同学的进度。
而他并没有忽略这位学生,而是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耐心辅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通过教师的关怀和指导,这位学生逐渐找到研究的动力,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而其他同学也从中学到了尊重和关爱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案例四: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一位初中历史老师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还拓宽了眼界,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这位老师的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的教育和成长机会。
以上案例展示了教师在道德师风教育方面的优秀实践,它们无疑是其他教师可以借鉴的范例。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和传播,可以促进教师道德师风教育的深入开展,为教育教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班主任心灵教育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校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了全面素质教育的轨道。
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和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分享一个班主任心灵教育的案例,通过具体事例,探讨班主任在学生心灵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案例描述小明,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是班级里的一名普通学生。
然而,在他背后,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小明父母离异,他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在单亲家庭。
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小明性格孤僻,与同学关系紧张,学习态度消极,经常在课堂上走神,成绩下滑。
三、班主任介入面对小明的情况,班主任王老师敏锐地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她深知,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
于是,王老师决定采取以下措施:1. 与小明进行一对一谈心,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在谈话中,王老师用温暖的语言,耐心倾听小明的烦恼,让他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2. 组织班级活动,让小明积极参与。
通过活动,小明逐渐融入集体,与同学们建立了友谊,性格变得开朗起来。
3. 加强与小明母亲的沟通,了解家庭情况。
王老师与小明母亲共同探讨如何改善家庭环境,帮助小明走出心理阴影。
4. 邀请心理专家为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调整心态,树立自信。
四、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他不再孤僻,与同学们关系融洽,学习态度积极,成绩也逐渐提高。
以下是案例的具体结果:1. 小明在心理上得到了治愈,不再有心理阴影。
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2. 小明与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性格变得开朗,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3. 小明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逐渐成为了班级的佼佼者。
4. 小明的家庭氛围得到了改善,他与母亲的关系更加和谐。
五、案例启示1.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 班主任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关爱和尊重。
中学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第4篇
中学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第4篇案例一:李某,初一女生.小学时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很好.进入初中后,学习依然刻苦努力,但心理压力十分沉重,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刚开始,他的文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他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常伴有口干、恶心、呕吐、吃不好、睡不好,有时考试时甚至手指哆嗦、腹泻等.考试就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上,成绩也每况愈下.案例二:张某,进入初中后,虽刻苦有余,成绩却不理想,在班上处于中下游水平.原因是:数学极差.虽然情况如此,但该生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很高,尤其上数学课时认真听讲,专心笔记,考试时却手忙脚乱,似是而非,与自己的期望值总是差距很大.本学期情况发生了180度大转变,第一次数学测验破天荒的考了90分,这给了他极大自信和动力.以后他感觉上数学课很有兴趣,听得也很明白了,慢慢的对数学产生了信心,不怕考数学了,而且还带动了其它科的学习.上述是一组对比案例,但有着共同的特点:1、两位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她们一心想获得好成绩.2、两位学生在遇到挫折后,均陷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中,但结果不同.从根本上李某需要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激发出内在的动力;而张某通过一次小小的数学测验这一外界因素激发了内在的信心和功力,获得了学习上一种成就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上述两个案例代表了初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而这种心理压力问题往往导致学生走两个极端.所以,把握和调适这种心理压力,并探索出一种科学的对策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一、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1、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成绩越好,比例愈高,好多同学用“好烦,好累”来形容心理压力,显然心理压力已经超负荷.2、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人际关系或环境方面.二、心理压力的调适面对心理压力,我们应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如①运动,游戏;②向朋友倾诉;③写日记;④与师生谈心;⑤大笑一场;⑥大睡一觉;⑦听音乐等.心理压力的疏导与宣泄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很是重要,老师要主动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教会他们如何调整心态,减轻压力,面对人生.三、心理压力的对策针对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和产生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心理教育,切实做好攻“心”的艺术.1、针对学习方面的压力.我们既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方向;又要重视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生活,尽可能减轻负担;要“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和分数观.2、针对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一方面,要加强人际交往教育,鼓励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信任,自我反省.另一方面,父母与孩子要“和平共处”,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交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指导;肯定成功的同时,也有失败和挫折.再之,教师要对学生公平、公正、尊重、信任,更要有“让我们一起努力”的思想.3、针对环境方面的压力.一方面,家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父母要洁身自好,为子女营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尽量体现人性化,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4、“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对心理压力的调节和对策,我们还需强调以下方面:①科学适时地加强心理挫折教育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③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其实,初中生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心理压力问题是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我们只有科学地处理好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解决他们学习中的根本问题、内因问题,才能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才能有助于青春期学生的正常发展,使其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4篇
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4篇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第1篇——对自卑怯懦型学生的心理调整一、案例介绍范某是本班的一位女同学,她高高的个子,长长的头发。
成绩中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通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从不主动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基本不去。
二、案例分析在每个班级中,可能都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习惯于沉默寡言。
他们胆小怕事,在课堂上从不敢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被点名,发言也会显得过于紧张,张口结舌,不知所措,有些学生甚至急了还会哭。
怯懦的学生遇到脾气蛮横的学生,从来不敢反抗,总是逆来顺受。
他们怯于与人交往,以致造成孤僻、自我封闭的个性特点,人际关系冷漠。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如此胆小怯儒的呢?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范某的父母离异,她随母亲改嫁重组家庭,母亲对她要求严格,期望值很高,她在学习上的压力很大;再者是家庭经济条件拮据,使她感觉在同学之间抬不起头来,很是自卑。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教师对范某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她的评价偏低,她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属于中间状态的范某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滋长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其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教师情绪管理案例分享
教师情绪管理案例分享教师情绪管理是教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有效地管理情绪对教师的工作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列举10个教师情绪管理的案例分享,以供参考。
1. 案例一:在课堂上,教师发现自己的情绪有些激动,但他意识到情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于是他立即采取了冷静的方式,通过调整自己的呼吸和放松肌肉来缓解情绪,并继续专注于教学任务。
2. 案例二:一名教师遇到了一个很难管理的学生,他试图用强势的方式来控制学生,但很快意识到这样只会加剧矛盾。
于是,他决定采取冷静理智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3. 案例三:一位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遇到了一个情绪激动的家长。
教师意识到自己也有可能被情绪带动,但他冷静地倾听了家长的意见,并试图理解他们的担忧。
最后,教师通过耐心的解释和积极的沟通,成功地化解了矛盾。
4. 案例四:一名教师在工作中遇到了一连串的挫折和困难,情绪低落甚至有些沮丧。
但他意识到这样的情绪会影响他的工作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氛围,于是他主动寻求同事的支持和帮助,通过交流和分享经验,他渐渐走出了困境。
5. 案例五: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有很多错误和不完整的答案,感到非常失望和沮丧。
但他意识到这样的情绪不会解决问题,于是他决定采取积极的态度,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并提高学习效果。
6. 案例六:教师在课堂上遇到了一些学生的无礼和不尊重行为,情绪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但他冷静地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采取了合适的方式来处理,例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心理辅导,最终解决了矛盾。
7. 案例七:一位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遇到了学生之间的冲突和纷争,情绪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但他冷静地观察了问题的细节,并采取了公正和客观的态度来处理,通过组织班会和开展班级活动,成功地改善了班级氛围。
8. 案例八: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学生的挑战和质疑,情绪有些受挫。
中学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4篇
中学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4篇中学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第1篇一、个案基本情况姓名:周豪性别:男民族:汉年龄:13年级:七年级c168家庭住址 :四新岗镇居委会监护人:周致远与个案关系:祖孙二、个案的问题叙述:(一)主要问题:害怕考试.进入中学后,第一次数学测验82分,处于班级中等水平,而数学老师又正好是其班主任,于是,生怕因成绩不好而被班主任瞧不起,老是担心,晚上就开始多梦、失眠;一周后的第二次测验,当试卷发下来的瞬间,顿感心跳加快,伴有一种烦燥感.尽管此学生平时上课专心听讲,学习认真,也肯下苦功,但成绩还是没有进步.一个月后,紧张度加剧,凡遇到测验考试,就感到心慌、气急、冒汗、手发抖;晚上总是梦见考试而哭醒.继后导致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期中考试前两周,班主任老师发觉后带她到心理咨询室咨询)(二)相关问题1、想当干部的愿望未能实现进入中学后,没有被当选为小干部,小学里一直当班干部的他就有强烈的失落感,很想用自己的成绩来证实其应有的能力,不料,事与愿违,测验屡遭失败,起先的焦虑还是学习的动力,以后的一次次挫折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其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开始怀疑自己在学习上是否还有可能挤进前十名;班级工作中能否再有机会展示过去的工作能力(如编辑黑板报、布置学习园地等).2、有孤独感当事人家住城乡结合部,本期转入我校,以前的小学同班同学和以往的好朋友一个也没有和他目前同校学习,由于入中学后学习紧张,和过去的好朋友几乎中断了联系,而目前还尚未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新朋友,因此,常有一种孤独感困扰着她.三、个案的背景材料(一)发育资料1、生理发育目前身高156,体重48公斤.身体健康,发育正常.2、心理发育性格温和、胆小、多疑,喜欢当小干部,爱面子,好强.(二)家庭资料父亲,学历:中专毕业.企业职员.母亲,学历:中专毕业.企业会计.本案当事人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管教方法是严格型的,期望值很高.总想让自己未能上大学的愿望在孩子身上实现.生活上宠爱有加,特别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住房宽敞,当事人有单独的房间、书房.近十年家庭没发生过重大事件.(三)学校资料小学六年中成绩均处在班级前三名,一直当班干部,六年级时任班级副班长.小学老师对其评价是:学习认真,工作负责,遵守规章制度,是个优秀的学生.小学毕业三门课的成绩是290分,属中上等水平.进入中学后,任课老师对其评价是: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是个比较听话、顺从的学生.(四)、社会资料居住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均较好,社会交往正常,交往朋友均是成绩较好的同学.(五)、心理测验资料(略)四、分析与诊断(一)、个人内在原因1、考试动机偏差.对考试的期望值很高,致使精神负担过重,造成超负荷的心理压力.2、缺乏自信.对能否取得好成绩心中没有把握,甚至错误估计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一听到考试神经高度紧张,造成考试焦虑的心理障碍.3、情绪干扰.感情脆弱、自控力不足以抵抗自身情绪的同期干扰.(二)、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的氛围、方式如何,对学生的考试焦虑有很大的影响.本案当事人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严,期待水准过高,不适合孩子的能力发挥,往往会导致孩子对学习和应试的紧张.(三)、学校、社会的原因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但同学校有关,同社会舆论导向也有关.激烈的社会竞争,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就是学业的竞争,伴随而至的是考试焦虑情绪的产生.综合上述原因及个案性格特征、平时表现,周志豪是患了考试焦虑症.五、辅导策略与目标对孩子本人的辅导策略与目标:(一)认知矫正通过全面分析引起考试焦虑的各种因素,帮助他找出引起考试焦虑的真正原因,并影响他对考试的知觉和评价,使他对考试获得一种现实、合理的态度,面临考试这一情景产生一种控制感,逐步减轻考试焦虑的程度.(二)行为矫治1、松弛训练想象松弛训练(以恐治恐法).让他事前想象出最紧张、最焦虑的状态.然后体验这些紧张的情景,自觉忍受,无法逃避,并保持一段时间直至这种紧张和焦虑消失.转移想象法.让他在紧张焦虑状态时,去想象自己最愉快的情景和生活体验.2、系统脱敏法结合考试,可设计出一系列程度,逐渐增加刺激强度的一种抑制训练.对家长辅导:1、和父母交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使他们认识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家庭教育不当也有关.2、要求父母听听孩子对他们的管教态度的反应.3、辅导父母了解孩子的天赋水平,原有基础,加强与孩子心理上的沟通.六、咨询和治疗第一次:周豪:(由班主任陪同)哭着来到心理咨询室.主诉害怕考试.辅导员:了解个案基本情况、主要问题、附带问题及背景资料.以爱心接纳当事人,以关爱感化当事人.通过认知矫正治疗进行情绪疏导.(当事人带着微笑走出了咨询室)第二次:周豪:(一个人如期赴约来到了咨询室)本来听到考试就会哭,现在好了,但拿到考卷就心跳加速,手发抖,还是怕得要命.辅导员:(对个案进行想象松弛训练)让个案想象出最紧张最焦虑的状态,如考试时一点也做不出,回答问题错误被同学讥笑、被老师批评等.然后体验这些紧张的情景,自觉忍受,无法逃避,并保持一段时间直至这种紧张和焦虑消失.这样的方法连续反复多次,想象焦虑一次比一次递进,使个案认识到她没有被可怕的情景征服,所以不必回避或逃避最初引起她产生焦虑的那种刺激.(当事人满怀信心答应过两个星期再来)第三次:周豪:晚上做考试的梦少了,也不会因此而哭醒.但做试题还是手忙脚乱,紧张得要出差错.辅导员:(用转移想象法来进行疏导)当你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去想象自己最愉快的情景和生活体验.如在考试紧张时就想象自己在家里做作业,从而达到放松的目的.回去反复练习,看看是否有效.(用系统脱敏法)即在放松状态下逐步增加刺激强度的一种抑制训练.要求个案平时做作业时就规定时间,如同考场考试,最后达到将作业看作考试,将考试看作作业.七、结果从反馈的信息看,效果还是积极的,受到教师、家长、学生的欢迎,特别是焦虑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焦虑症状.当事人目前当上了班级宣传委员,负责黑板报编辑,也交上了一些好朋友,心情开朗,性格变活跃了.成绩也稳定,已能泰然面对考试.中学班主任心理教育案例第2篇罗某,男,14岁,八年级学生,性格外向倔强,思维敏捷开阔,喜欢玩电脑,学习成绩一般。
中学老师心理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
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中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心理教育。
作为一名中学老师,我深知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以下是我开展心理教育的一个案例。
二、案例描述1. 学生背景小明(化名),男,14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般。
在班级中,他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
据小明家长反映,在家中小明也不愿意与家人交流,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参与家庭活动。
2. 问题表现(1)焦虑:小明在学习上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担心老师批评,担心同学嘲笑。
每当考试临近,他的焦虑情绪就会加剧,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2)自卑:小明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学习成绩一般,长相平平,性格内向。
他认为自己没有优点,无法融入集体,因此在班级中缺乏自信。
(3)人际关系紧张:由于性格原因,小明在班级中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导致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
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他不愿意伸出援手,甚至在背后说同学坏话。
3. 教师干预措施(1)了解学生情况:我与小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心,了解他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以及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谈心,我发现小明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导致他性格内向、自卑。
(2)开展心理辅导课程:针对小明的焦虑、自卑等问题,我在班级中开展了一系列心理辅导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
在课程中,我引导小明认识自己,学会调整情绪,学会与人交往。
(3)小组合作学习:为了帮助小明融入集体,我鼓励他参加班级活动,并与他一起担任小组长。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明逐渐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增强了自信心。
(4)家校合作:我与小明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在家庭中的表现,并指导家长如何关爱小明。
幼儿园教师阳光心理教育案例分享
幼儿园教师阳光心理教育案例分享一、案例简介该案例是关于一位幼儿园教师的阳光心理教育工作的分享。
该教师身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将幼儿潜能的开发与情感态度教育作为重点来培养幼儿,使他们能够快乐、健康、自信地成长。
在日常工作中,该教师不仅注重课程教学的设计,更注重幼儿的心理需求和发展,常常以一颗阳光、温暖的心去教育每一个幼儿。
她始终认为,一个孩子要想健康成长,需要集合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力量。
针对幼儿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该教师采取了多种措施,以此来切实推动儿童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实施过程1. 形成家园合作共育格局。
该幼儿园教师认为,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力量。
因此,她主动与幼儿的家长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家园沟通渠道,积极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生活习惯和家庭背景等;并在确保家长理解老师的教育目的与方法的基础上,邀请家长参加学校举办的亲子活动、家长会等,增强家庭与学校的互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 重视情绪管理的教育。
该教师认为,帮助幼儿学会情绪管理对于协助幼儿平稳过渡到学校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她通过寻找好玩、富有启发性的教具、绘本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情绪管理技能,在遇到烦恼或挫折时能够主动求助、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使幼儿愉快看待学校生活。
3. 树立自信心,鼓励积极表达。
该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在幼儿心灵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自信与价值,及时反馈幼儿的任何积极表现,引导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表达对他人的感恩之情。
4. 关注幼儿的每一种需求。
教育工作要从幼儿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因此该教师常常在和幼儿互动的过程中,关注幼儿在不同环境下的语言和行为,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及时规范正确。
例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她总是时刻注意不同幼儿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及时调节不适当的行为,让幼儿学会如何去尊重他人,如何参与集体活动。
三、教育效果通过该教师的努力与实践,不断探索本土文化与国际先进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她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心理辅导案例分享
教师心理辅导案例分享近年来,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学校开始重视教师心理辅导工作,并积极探索有效的辅导方法。
本文旨在分享一些成功的教师心理辅导案例,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案例一:张老师的职业压力与疲劳张老师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备课、批改作业等繁忙的工作使她产生了很大的职业压力和身心疲劳。
她感到自己无法应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并且开始影响到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针对这种情况,校园心理辅导员通过面谈得知了张老师的内心困惑和焦虑,并向其推荐了相关解压方法。
首先,辅导员建议张老师合理安排时间,空闲时刻进行适度活动或休息,在缓解神经紧张状态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辅导员引导她参加一些专业知识讲座或研讨会,在拓宽视野、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缓解她对工作压力的焦虑。
最后,辅导员帮助张老师制定了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开展了一些与同事之间的互动活动,以增强支持和减轻孤单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张老师逐渐重建了自信和积极面对工作的态度。
她学会了倾诉和寻求支持,能够更好地应对职业压力和身心疲劳。
在她的努力下,班级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并赢得了学生们对她的尊重和喜爱。
案例二:李老师的情绪管理困扰李老师是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挫折时常常无法有效排解自己的情绪困扰。
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到她个人的情感健康,也会波及到孩子们的学习氛围。
针对这种情况,在校园心理辅导员的帮助下,李老师开始学习情绪管理的技巧。
首先,辅导员教会她关注自己的情绪,并在感到愤怒、焦虑或沮丧时采取短暂的休息,通过深呼吸等放松方法来缓解紧张情绪。
其次,辅导员鼓励她保持积极心态,将挫折看作是成长和改进的机会。
同时,还建议她寻找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宣泄方式,如运动、音乐或书法等来舒缓压力。
最后,辅导员建议她与同事们分享心理困扰,并从中得到支持和鼓励。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和锻炼,李老师学会了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教师心理辅导实践案例
精神卫生护理人员焦虑情绪综合分析及对策作为精神卫生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情况,例如患者的复杂病史、不可预测的行为和情绪等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和焦虑情绪,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现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了解护理人员的焦虑情绪及其对策十分必要。
1.由于工作压力大精神卫生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下工作,使得护理人员不断地面临着工作压力。
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处理,每一刻都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在涉及到危险因素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患者和他们自己,这种情况下的高强度紧张工作常常会导致精神卫生护理人员产生焦虑情绪。
2.由于患者的不可预测性每个患者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病史、人格和恢复能力。
在精神卫生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每个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然而,患者的病情和情绪状态经常会发生变化,使得护理人员难以预测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这种不可预测性会增加护理人员的焦虑情绪。
3.由于无法成功帮助患者精神卫生护理工作是一项团队工作,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合作。
对于患者复杂的病史,护理人员可能面临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无论护理人员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都可能会失败。
在一些情况下,患者由于道德原因或人格因素,患者拒绝接受治疗。
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往往会遭受挫败感和失落感,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1.心理辅导和职业培训当护理人员感到焦虑时,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寻求心理辅导并参加职业培训。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压力,并缓解焦虑情绪。
职业培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使他们更加熟练地应对复杂的情况,从而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2.建立支持系统在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经常面临困难和挑战,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支持系统。
这可以包括与同事和家人的支持和协助以及自己的个人目标和爱好。
建立一个支持系统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处理工作压力,从而减轻焦虑情绪。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案例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案例案例简介本案例以某中学为背景,介绍了该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和成效。
该中学高度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心理素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工作满意度。
案例内容1. 培训活动为了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该中学定期组织心理健康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包括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应对工作压力的技巧、情绪管理等。
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专家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通过培训活动,教师们了解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学会了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方法,提升了心理抗压能力。
2. 职工心理咨询服务该中学设立了职工心理咨询室,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教师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与心理咨询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咨询。
在咨询过程中,教师可以倾诉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和压力,得到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心理咨询服务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让他们感到被关心和被理解。
3. 体验式活动为了增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团队合作,该中学还开展了一系列体验式活动。
比如组织教师团队进行户外拓展训练,通过团队游戏和挑战,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沟通和理解能力。
同时,学校还举办文艺晚会、运动会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放松和交流的平台。
这些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放松与休息的机会,也增强了教师的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4. 心理健康教育推广该中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全员参与的工作。
不仅教师接受培训和咨询,学校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宣传和推广心理健康知识。
比如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家为家长和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在学校网站和公告栏发布相关心理健康资讯;组织心理健康主题的班会,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全面提高了学校的心理健康素质。
结论通过以上工作,该中学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通过关注和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学校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学校整体形象。
幼儿园教师心理疏导案例分享
幼儿园教师心理疏导案例分享1. 案例背景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
这些困难可能来自于工作的复杂性、教育环境的挑战,以及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紧张关系等。
为了帮助幼儿园教师应对这些困难,实现自我情绪调适和有效疏导,以下是一位幼儿园教师面临困境时的心理疏导案例分享。
2.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位在幼儿园工作的年轻教师,他在入职后不久就发现自己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每天的工作充满了各种挑战,儿童的行为问题、家长的不信任、工作量的繁重等等,让他感到疲惫不堪和情绪低落。
一天,小明的一位同事发现了他焦虑的表现,主动与他进行了交流。
小明向同事倾诉了他的困扰和挣扎。
同事非常理解并提出给小明进行一次心理疏导,以帮助他重新调整心态和面对工作中的挑战。
3. 心理疏导过程3.1 倾听与理解同事首先倾听并表达对小明的理解。
她告诉小明,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是很正常的。
她鼓励小明,让他感到他并不孤单,并且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困扰来得到支持和帮助。
同事的理解和支持使小明感到放松和被接纳。
3.2 面对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同事帮助小明确认他面临的具体问题,并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
他们共同讨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并对每个解决方法进行了评估和比较。
他们鼓励小明试验新的方法,并确信他有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3.3 探索情绪和情感同事鼓励小明表达他的情绪和情感。
小明说出了他感到疲劳和情绪低落的原因,同时也承认了自己的焦虑和不安。
同事运用积极倾听和理解的技巧,帮助小明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通过提问,引导他思考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和需求。
3.4 自我安抚和积极思考同事引导小明进行自我安抚和积极思考。
她鼓励小明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自己所具备的优势和技能。
她提醒小明专注于积极的方面,并帮助他找到能够提升自信和自尊的方法。
3.5 制定行动计划和目标最后,同事与小明一起制定了一个行动计划和目标,以帮助他应对困境和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关于教师心态的教育案例
【主题词】教师学生心态转变
【案例摘要】沙漠里只有半瓶水,有人见了高兴的说:哇!还有半瓶水;有人却说:唉,怎么只有半瓶水?老师们工作了一天,有的说:今天我累坏了,终于放学了!有的却
说:忙了一天,真有收获!这便是两种不同心态的表白。
我希望自己拥有阳光心
态:改变不了环境,就适应环境;改变不了事实,就改变态度;改变不了别人,
就改变自己;左右不了天气,就改变心情;改变不了容貌,就展现笑容。
今年是我参加工作后过的第十九个教师节。
秋季开学后,领导又安排我带一
年级的语文课。
因为连着带了几年一年级,深知一年级的苦和累,所以我拒绝了。
但领导反复做工作,说我最适合。
最终我还是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班。
一年级时
全校人数最多的一个班,一共有三十八个学生。
学生只有五六岁大,上课时注意
力极易分散,又管不住自己。
因此组织教学颇费精力,更何况每节课还有相应的
教学任务要完成。
这样每天几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嗓子又疼。
昨天中午,大概13:20左右,就有我班学生到校了,校园里马上传来了他们
奔跑打闹的声音。
13:50左右,朱小芳来敲宿舍门,对我说:张琦在打张昊天。
我赶紧出去看是咋回事,刚解决完,整准备接着躺下休息一会儿,就听见了咚咚
咚的脚步声,好几个学生都跑来找我,说张紫怡、朱逸凤、赵丹妮、李艺彤她们
几个人在教室玩藏猫猫的游戏。
有几个学生躲在讲台下面的空柜子里,往上站的
时候不小心把讲台弄翻了。
上面放的作业本散了一地,粉笔也碎的到处都是,还
好往下倒的时候没伤着学生。
当时我也不知怎么了,一进教室就冲那几个学生嚷
开了,越说声音越大,越说越生气。
当看到那几个学生脸上露出学生害怕的神情时,我愣了一下,猜想自己此时一定是面目可憎,就像儿子平时说得那样:妈妈
你发火的时候,样子好吓人啊!想到这里,我心里忽然难受起来,自己问自己:
我这是怎么了?有这么处理学生问题的吗?18年前那个充满热情、一脸阳光的
老师到哪去了?从教室回宿舍的路很短,我却走了很长时间。
边走边想,思绪不
禁飞回到了十八年前。
那时,我刚从学校毕业,分在老家村子附近的一所中学里
带体育课,我的年龄比学生大不了几岁,对待学生亲切温和,课也上得生动有趣,学生遇到难事找到我,我总是尽力解决。
学生们拿我当朋友看,每周放假从家里
来学校的时候,带了什么好吃的东西,总要拿给我尝一尝。
那时学校伙食差,一
大锅只有上面飘着一小汪油;吃水还要用水桶从深井里拎上来;住宿条件也差,时常停电,宿舍里老鼠乱窜。
但那时觉得生活很开心,日子过得宁静,单纯,觉得教书好,学生也好。
十几年一晃过去了,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让我变得爱发脾气,甚而觉得学生难教呢?
一、逐渐消减了热情。
刚工作时,由于摸不着教学的门道,我们会极主动的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向其他老师虚心请教。
等教了几年书后,自认为有了一些教学经验,于是研究、反思、提升自己热情开始消减,放松了对自己专业成长的要求。
二、日益麻木了心灵。
有位老教师说,从教数年后,大部分老师的棱角都会被磨得光光的。
他们惯用的托辞是:“现实就是这样,我一个教师又如何改变得
了呢?”于是,一张张试卷,一道道练习,做、改、评,再做、再改、再评,重复着过去的旧船票,自认为没有了新鲜的刺激,不麻木才怪!
三、步步趋向于功利。
由于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分数不仅成了学生的命根,也成了教师的命根。
学生的考分与教师的岗位考核,评职称关系密切。
教学更多的关注当下,关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长远的素质提高。
不知不觉中,考分一再上不去的所谓”差生”就成了烦心的代名词。
功利教育牺牲的不仅是学生的未来,同时也牺牲了成长中的教师的智慧。
四、老曲顺口,老拳顺手。
人常有惰性心理,喜欢走捷径,走老路,除了程咬金“三板斧”的教学招式,竟很难亮出“第四板”来了,也不愿再辛苦亮出“第四板”来了。
五、产生了悲观心理。
因为对社会,对他人的阴暗面看得过多。
看多了,自然觉得天昏地暗,心情不好,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提不起劲儿,自己内心也没有了光明。
后面还有两点是王晓春老师的话,王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很喜欢他的著作。
王老师的话好像会走路,能走进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心,由于我自己理论水平有限,很多话想说却不会表达,就借王老师的思想来“借花献佛”吧。
六、新鲜感。
在工作中常有新鲜感的教师,心理是健康的,缺乏新鲜感的教师,心理是不够健康的。
世间万物,既是稳定的,又是变化的。
没有相对的稳定,我们将失去安全感;
没有变化,我们将无法进步。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同时感受到世界的稳定性和世界的变动性,而且能将两种感觉很好的协调起来,有一种人完全失去了稳定感和整体感,世界在他们眼里变成了毫无固定的飞驰的碎片,我们把这种人叫做精神分裂症患者。
还有另一种人,失去了变化的感觉,生活在他们的眼里变成了周而复始的一成不变的圆圈,他们失去了新鲜感,我们说这种人是心里不健康者,他们的心田绿色减少,正在变沙漠。
有些教师就像后一种人。
他们觉得生活在不断的重复,第二天是第一天的克隆,今年是去年的拷贝。
课还是照老办法教,学生照老办法管,几年前的教案仍然可以用,一切都枯燥而令人厌倦。
另外一些教师则不然,他们总有新鲜感,在他们看来,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一个孩子都与众不同。
孩子们来了又去了,去了又来了,永远能带来新的新题,新的挑战,新的惊喜。
旧的教案可以参考,但绝不能照搬,必须有所改变,要讲出新的东西。
他们每天都带着儿童般的好奇心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每天都能找到一些新的感觉,工作有无穷的乐趣。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把自己心灵的干枯归罪于生活,这也有了一点道理。
因为相对的说,中小学教育界比其他各行业改革得慢一些,旧的计划经济的生活方式保存得多一些,这里确实有些沉闷。
然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直红杏出墙来。
这里也不会例外,到处都涌动着生命力,问题在于他们自己的心窗关得太紧了,春风难以吹进,久而久之,感觉就迟钝了。
正像老年人埋怨饭菜没有滋味一样,其实那是他们自己舌头上的味蕾退化了。
在社会上,我们见过更典型的这类人,他好像什么都见过了,什么都经历过了,什么都懂得了,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什么都不能激活他的好奇心。
这种人已经变成了精神木乃伊,他的心田变成了荒漠。
如果一位教师在工作中,常常整月整月的缺乏新鲜感,我们可以说,他已经有心理障碍了,如果他整年整年都找不到新鲜感,那他的心理障碍就比较严重了。
如何增加自己的新鲜感呢?最好的办法是走进孩子的心灵,因为孩子的心理是绿色的心理,污染少,活力强作为一个朋友而不是单纯的“管理者”生活在孩子中间,一定能找到许多新感觉,再有就是读书学习,换个角度想事情,也很有效果。
六、上升感。
上升感与新鲜感都是生命力的表现,但二者有所不同,新鲜感是过去没有过的感觉,上升感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感觉。
经常有上升感的人心里
是健康的,上升感越少,心里健康状况越差。
我们用登山来做比方。
一个人走在山坡上,如果他回头看,发现他刚才站的
地方比现在站的地方低,他得到的就是上升的感觉;如果他发现他刚才站的地方
比现在站的地方高,他得到的就是下降的感觉。
一位教师回忆过去的工作,如果
总觉得那时比现在能干,那时比现在辉煌,那时比现在高明,显然这个人是在走
下坡路,他没有上升的感觉。
缺乏上升的感觉,特别损害人的心理健康,他或者
忿忿不平,老用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用当年的成绩比别人的失误,来维持
自己虚假的心理优势,或者灰心丧气,承认自己“不中用”了。
缺乏上升感的人
不一定都是中老年人,青年人也会有这种现象,他们在精神上未老先衰,人到中
年后,身体是要逐渐走下坡路的,但是精神上却可以再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上升
的势头。
这也是一种长寿之道—用心理上的上升来平衡生理上的下降,以延缓衰老。
你若能发现过去的想法、做法错了,陈旧了,或者不全面,或者需要修改,那你就有可能超越自己,找到上升的感觉。
所以,心理健康的人是会觉得“今是而昨非”,他经常批评和修正自己的观念,即使多年形成的成功经验,他也允许别人批评,自己也要怀疑,因为要想上升,就意味着对过去的某种否定。
我们来举个例子,有些人主张,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我开始也觉得这说法很好,很敬业,但后来我发现,有些老师瞪着眼睛看不见学生明显的优点,我还发现,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素质的教师眼里,竟然是两种人。
所以我想,声称用放大镜看学生优点的教师,很可能是自己的眼神不好,观念有问题,因为每个学生的优点通常根本不用放大镜去看的。
需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多半是教师的缺点—他先是把孩子的优点看小了,然后再放大他。
如此我就觉得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深入了一步,觉得自己比原来更明白了。
于是我找到了一种上升的感觉。
当然,我仍随时准备批评现在的看法,因为对真理的认识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我永远不放弃上升的机会。
我体会,要保持上升的心态,最重要的是倾听不同意见和读书,读书其实也是为了看看别人有什么和自己不同的意见。
如果在书中看到的都是自己赞同的,已经知道的东西,那实在太没有意思了,那是一种原地踏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