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导学案
《邓稼先》导学案(含答案)
《邓稼先》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教育背景、科学成就和社会贡献。
深入理解邓稼先在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特别是他在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制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讨论和分享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认识到科学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
难点:深入理解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分析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学习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提前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启发,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在互动交流中,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标记不理解的词句,查阅相关资料或向同学请教。
学生尝试概括邓稼先的主要贡献和影响力,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与邓稼先相关的话题(如他的科学精神、爱国情怀、对后世的影响等),进行深入探讨,并准备展示。
角色扮演:选取几名学生扮演邓稼先或其他相关人物,通过对话或表演的形式,展现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精神风貌。
思维导图: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的思维导图,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互动交流:各组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分享对邓稼先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邓稼先》导学案
《邓稼先》导学案学习目标:1.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特点。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重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点)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难点)体会对比的作用。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难点)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点拨点学法:预习法、朗读法、讨论法、归纳法。
导学流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特点。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一、自主预习。
(温馨提示:老师相信你们的自学能力)(一)走近作者,背景。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相关知识)1.作者简介: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理论物理学家。
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被《物理教师》期刊列为物理学史上最顶尖的18位物理学家之一。
1957年,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2017年2月,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加入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
2.邓稼先简介: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邓稼先》导学案(含答案)
《邓稼先》教学案教与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全班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教与学重难点:1、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交流背景及作者情况提示: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导学案
《邓稼先》同步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人物传记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课前预习】1.文体常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叫作“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称为“他传”。
这两种传记的写法都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内容必须真实,不能有过多的想象或者虚构的成分,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本文是“他传”,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2.检查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元勋.()至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无垠.()殷.红()彷徨.()鲜.为人知()锋芒毕露.()(2)解释词语。
元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歌可泣:当之无愧:锋芒毕露:【课堂探究】1.请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
2.杨振宁先生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拍摄《邓稼先传》,他建议导演采用“五四”时代的歌曲《中国男儿》作为背景音乐,为什么呢?3.结合文章内容或者是自己课外搜集的材料,思考邓稼先“奇”在何处。
4.有人说邓稼先是一位奇丈夫,《邓稼先》这篇文章也是一篇奇文,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这篇文章“奇”在哪里?【拓展练习】请同学们以“邓稼先(《邓稼先》)给我的启示”为主题,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学习这篇文章的感受,针对内容或写法都可以。
第1课《邓稼先》导学案
邓稼先【导学目标】1、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2、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重点聚焦】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难点突破】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自主学习案】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交瘁.( ) 元勋.( ) 孕.育( ) 选聘.( )无垠.( ) 黯兮..( ) 日曛.( )2.辨析下面的形近字聘:( ) 悴:( )骋:( ) 瘁:( )擎:( ) 筵:( )挚:( ) 涎:( )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形容军人战死沙场。
:立大功的人。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
:到死都不松懈。
形容坚持到底。
:敬仰思慕。
:难以忍受。
4.走进文本(1)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2)课文由六个小标题串联成一个整体,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合作探究案】合作探究点一:背景作用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答:合作探究点二:对比手法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答:合作探究点三:句子赏析3.“‘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答:【随堂巩固案】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署.名 (sh ǔ)交瘁.(cu ì) 奠.基 (di àn ) 妇孺.皆知(r ú)B. 懈.怠(ji è) 癌.症(ái ) 元勋.(x ūn ) 马革裹.尸(guǒ)C. 选聘.(p ìng )无垠.(y ín ) 难堪.(k ān ) 层.出不穷(céng)D .氢.弹(q īn ) 孕.育(y ùn ) 黯.兮(àn ) 截.然不同(jié)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彷徨 仰幕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B. 难堪 孕育 至死不懈 鞠躬尽瘁C. 交瘁 奠基 锋芒逼露 当之无愧D. 日曛 选聘 层出不琼 任人宰割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1.《邓稼先》导学案
6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明代) 胡居仁
第一课时
二、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元勋(xūn) 鲜(xiǎn)为人知 鞠(jū)躬尽瘁(cuì) 孕(yùn)育 罗布泊(pō) 黯(àn) 曛(xūn)
铤(tǐng) 至死不懈(xiè) 邓稼(jià)先
于 1947 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
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 26 岁,人称“
”。1950 年 8 月,邓稼先
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 10 月,邓稼先来到中国
五、拓展延伸 面对邓稼先的照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交流点拨】今天,我们的科学技术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神州九号”飞天成功,长眠于地下的您安息吧!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邓稼先是一位奇丈夫,《邓稼先》这篇文章也是一篇奇文,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再读课文, 做好圈点批注,说说这篇文章的“奇”。
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仰 慕: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毫无愧疚地接受(名声、荣誉等)。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第一课时
二、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元勋( ) 鲜( )为人知 鞠( )躬尽瘁( ) 孕( )育 罗布泊( ) 黯( ) 曛( )
《邓稼先》导学案(附答案)
《邓稼先》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并理解词语,并学会运用;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2、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体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3、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以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一、自主学习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彷徨.páng 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选聘.pìn元勋.xūn 鞠躬尽瘁.cuì...妇孺.皆知 rú殷.红yān宰.割zǎi 筹.划choǔ2、相关链接(1)、作者,背景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
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3、合作研讨,思考下面问题:1)、文章共有六个大段,六大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部分是引子,,第二部分简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邓稼先》 导学案
总第课时 11.邓稼先(一)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深入阅读,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6分钟了解学习目标和预习回馈,8分钟合作探究,12分钟展示点评,5分钟质疑拓展,4分钟课堂知识总结,5分钟评价并布置学后训练。
【预习导学】(一)资料助读 1.邓稼先: 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
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
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
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
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土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1950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
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3.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导形式,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
《邓稼先》导学案
第1课《邓稼先》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二、【课文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杨振宁(1922~),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重点句子分析】(1)为什么要写奥本海默文章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旨在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为了说明邓稼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性格和品质,与他所生长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说明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的必然性。
(2)修辞举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节奏感,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排比)四、【课文结构分析】(1)中心意思这篇回忆性散文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赞扬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2)写作特点①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句式的变化,使文章蕴含深厚的感情,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②运用对比、烘托、想像等手法,更好地突出人物,表现中心。
③作者底蕴厚重,学贯东西,胸怀世界,挥洒了纵横捭阖的大手笔。
【课文写作特色】1.内涵丰富,底蕴厚重。
2.思维缜密,条理清晰。
3.平实流畅的语言,饱含深厚的感情。
【课本习题提示】一、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邓稼先导学案
理解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爱国情怀是学习的重点。他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更是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爱国者。
把握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与科学成就,特别是他在核武器研制方面的突出贡献,是学习的难点。
三、预习检测题
一、填空题
1.《邓稼先》的作者是_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_类型的文章。
3.细节描写:课文中对邓稼先的工作场景、生活细节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如他在实验室里日夜工作的情景,以及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眼神。这些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邓稼先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4.抒情与议论相结合:作者在叙述邓稼先事迹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以及对他的精神和品质的赞扬。这种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既增强了文章的情感色彩,也提升了文章的思想深度。
5.结构严谨:课文在结构上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作者通过合理的段落划分和过渡句的使用,使文章各部分之间衔接自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严谨的结构安排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脉络。
《邓稼先》这篇课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来展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和卓越贡献,使文章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有生动的艺术表现力。
A.对邓稼先的敬仰和怀念
B.对中国科技的批判
C.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
D.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赞美
三、简答题
1.请简述邓稼先的主要生平事迹。
2.课文《邓稼先》是如何评价邓稼先的科学态度和人格魅力的?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理解。
四、中心思想
课文《邓稼先》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邓稼先一生事迹的叙述,展现了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卓越成就和无私奉献精神,同时表达了对邓稼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2.18 《邓稼先》导学案
《邓稼先》导学案【学习目标】1、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2、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3、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学习重点】1、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2、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难点】3、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导学方法】导读法、文献法;自主探究法;圈点批注法【学习过程】一、预习反馈1.通过查找书籍或网络资料,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人物介绍、作者介绍。
(1)识记文学常识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功勋奖章。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他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读一读字音元勋.奠.基选聘.谣.言昼.夜昆仑.挚.友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燕.然勒功萦.带黯曛..嫣.红铤.而走险夐.不见人...3、写一写字形4、记一记词义(1)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2)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
()(3)很少有人知道。
()(4)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5)形容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二、问题导学1.三分钟时间速读课文,将每一部分中对邓稼先进行评价的勾画出来,想一想每一部分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形象?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2、请同学们通过思考探究以下问题,说一说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1)速读第一部分,思考: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2)精读第三部分,圈点勾画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截然不同的个性、品质的关键句子,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吊古代战场文》和《中国男儿歌》,为什么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高奉献的儿子?(3)画出六部分的结构图3、秒点品读悟情(1)跳读课文,勾画出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句子,并字斟句酌地揣摩、品味其中的深情。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导学案 附加答案
NO.1《邓稼先》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评价【学习目标】1.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妇孺皆知”等词语。
2.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赏析文章优美而饱含感情的文字,并作好语言积累。
4.了解邓稼先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学法指导】1.朗读课文两遍,充分预习:边读边给生字注音、生词做记号,段落标号。
2.结合注释,解决重点字词,朗读课文。
(小组内共同提出并解决)3、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标出疑问的地方。
【知识链接】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邓稼先》 导学案
《邓稼先》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杰出贡献,感受他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精神。
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平实、朴素却饱含深情的特点。
4、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和爱国情怀。
(2)分析文中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难点(1)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理解邓稼先所从事工作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同获得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邓稼先简介邓稼先(1924 年 6 月 25 日—1986 年 7 月 29 日),安徽怀宁人,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无垠(yín)殷(yān)红鲜(xiǎn)为人知2、解释下列词语。
(1)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2)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3)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4)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5)妇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指众所周知。
3、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五、合作探究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1)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表现了邓稼先热爱祖国的品质。
(2)1958 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表现了他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刻苦钻研的精神。
七年级语文《邓稼先》导学案
课题:1、邓稼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2.学习用其他人物烘托主要人物的写法,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
3.学习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难点:学习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二、自主学习,交叉检查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注音。
宰割()元勋()奠基()挚友()殷红()2、解释词义: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妇孺皆知:3、检查朗读4、整篇课文共有几个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一、质疑探究: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奥本海默→拔尖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对比,鲜明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3、朗读并翻译《吊古战场文》,说说引用这段的好处。
用虚笔描述邓稼先工作环境之恶劣、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4、跳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5.“‘粗估’参数的时候……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排比,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作者对邓稼先充满了赞扬、佩服之情。
6、全文在材料选择和谋篇布局上,和遣词造句方面。
分别有哪些与众不同?用小标题分别统领各部分内容。
将人物放在他特殊的时代背景来塑造,通过写人物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来写他毕生伟大追求是高洁淳朴的性格使然,是一种无私无悔的自觉行动。
《邓稼先》 导学案
《邓稼先》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杰出贡献,感受他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精神。
2、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人物描写来展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体会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勇于担当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邓稼先为研制“两弹一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2)分析文中关键语句,把握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
2、难点(1)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以及对邓稼先的高度评价。
(2)理解文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科学概念和术语。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同获得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邓稼先简介邓稼先(1924 年 6 月 25 日—1986 年 7 月 29 日),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选聘(pìn)至死不懈(xiè)筹(chóu)划宰(zǎi)割彷徨(páng huáng)殷(yān)红(2)解释下列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妇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指众所周知。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主要介绍了邓稼先的哪些方面?(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合作探究1、文中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什么作用?3、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邓稼先的爱国情怀?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
1、识记积累重点字词(音形义)。
2、识记作者常识。
3、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赞颂邓稼先献身国家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赞颂邓稼先献身国家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播法
知识链接:
(1)、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胜利时,从西南联大毕业,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印第安纳洲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成绩突出,不足两年边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校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荣获若贝尔物理学奖。
与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
在清华园是邻居。
两人的父亲是深交的老友。
少年的杨振宁和邓稼先一起打弹珠、爬树。
后来又同在北平崇德中学读书,在西南联大又是校友。
(3)、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分自传和他传,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人物传记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
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彷徨.()
..元勋.()殷.红()选聘.()宰.割()
鲜.为人知()锋芒毕露.()鞠躬尽瘁.()妇孺.皆知()
2、释词(在课文中勾画并释义)
可歌可泣鲜为人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层出不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锋芒毕露
2.整体把握情节,理清思路,(小组讨论:概括文章六个部分的大意)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第二部分作者交代了邓稼先的求学生涯,按时间顺序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对他的精神的歌颂,当我们惊叹于邓稼先所取得的成就时,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为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呢?
二、合作探究案
(一)对文章进行深层研究,重点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并划出表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性格和为人的句子或词语。
2.文中重点写的是谁?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
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你能试着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
(二)疑难问题:
1.作者在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对于表现邓
稼先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邓稼先是在什么条件下说这句“我不能走”的话的?
当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歌可泣.:流泪鲜.为人知:少
B.当之无愧.:愧色锋芒毕.露:全、都
C.妇孺.皆知:小孩子死而后已.:罢了
D.家喻.户晓:明白马革.裹尸:皮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3.下面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老师接连问了三个问题。
②重要的问题在于领导是否重视。
③这个问题连爸爸也答不出。
④这种药治胃病很解决问题。
⑤那台机器出了问题。
A.①③B.②④C.②⑤D.③④
4、根据你掌握的文学知识填空。
《邓稼先》的作者是________,美籍华裔________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________学奖。
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5.仿写下列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6.阅读现代文,回答问题
“两弹元勋”邓稼先
①邓稼先是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的。
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间前完成核极限的试验,那么就会“被禁”,而不能成为“大国”。
所以,邓稼先一直在抢时间,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时间,忘了其他一切的时间,唯要中国脱离挨打受欺的时间。
②邓稼先他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干到中子弹,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
③我国是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那天爆炸了最后一颗原子弹,然后在次日宣布参加禁核的。
④在邓家,我看到了张爱萍在一块素布上题写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我想,“元勋”的意思是说对中国成为当代大国有功,而不仅仅是“军功”。
⑤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
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
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
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
我做的,我知道。
”他一个入走
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的地区。
他很快找到 7核弹头,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
⑥就是这一次,埋下了他死于射线的死因。
⑦这里有两张珍贵的照片。
⑧一张照片是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的照片,我感到他是怀着一种壮志已酬,得其所哉的欣慰。
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
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他在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心里就明白的。
⑨另一张照片是邓稼先有一次在杭州西湖开会,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的一张相片。
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
⑩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退了。
因为“没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
作为知识分子,普通入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的,民族大局湮没自我的精神,也是“联大人”的一种被磨灭的气质吧 !
1. 本文选材精当典型,作者用三件不平常的物品和三个典型的事例来表现邓稼先的爱国精神。
(1)这三个不平常的物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个典型事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在讲述三个典型事例时均采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
请你说出这种手法运用的具体体现。
并分析其和邓稼先事例对比,烘托出邓稼先怎样的高尚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联系全文,请你说说第⑨自然段删掉行不行?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