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弥漫性病变诊断详述
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李某,女25岁,教师,发现面部红斑一个月,颜面积双下肢水肿13天。
2007年4月7日10Am 入院。
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红斑,无发热,无胸闷、恶心等症状,未予重视。
13天前,出现面部及双下肢水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腰困、腰痛。
两天前在我院门诊查尿PRO(++++),尿BLD(+++),血清白蛋白26g/L,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科。
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无肝炎、结核病史,无疫水接触史,无手术及输血史,无过敏史。
体格检查(PE):血压135/87mmhg。
营养中等,反应灵敏,颜面浮肿,面颊部见蝶形红斑;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无胸膜摩擦音;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膨隆,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
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尿常规:PRO(++++),BLD(+++);肾功能正常,血清白蛋白26g/L;肝胆胰肾B超均未见异常;血清HBV、HCV 和HIV检查均阴性;抗核抗体阳性、ds-DNA阳性思考题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病例的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本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3.该病的预后如何?案例归纳一该患者先出现面部红斑,继而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无发热,无胸闷、恶心等症状,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腰困、腰痛,移动性浊音(+)。
案例归纳二尿常规:PRO(++++),BLD(+++);肾功能正常,血清白蛋白26g/L;肝胆胰肾B超均未见异常;血清HBV、HCV 和HIV检查均阴性;抗核抗体阳性、抗ds-DNA阳性。
病案诊断要点:1.25岁女性。
2.病史特点:该患者先出现面部红斑,继而颜面及双下肢指凹性水肿。
3.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尿常规:PRO(++++),BLD(+++);血清白蛋白26g/L;抗核抗体(+)、抗ds-DNA(+)。
临床诊断:狼疮性肾炎。
处方及医师指导:1.一般治疗: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卧床休息,避免日光照射和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DWI在慢性肾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DWI在慢性肾脏病诊断中的应用目的探讨DWI在慢性肾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2014年4~12月在我院治疗的双肾弥漫性病变患者45例为肾病组,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磁共振加权成像,分析磁共振加权成像在慢性肾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结果对照组DWI图显示,肾脏皮质的信号较髓质强,皮质髓质分界清晰。
肾病组患者,CKD 1期、2期患者肾脏大小正常,1期患者皮质髓质分界较2期患者清晰,2期患者皮质髓质信号对比度下降。
3期患者肾脏体积缩小,皮质薄,皮质髓质分界更为模糊。
皮质ADC值显著高于髓质(P<0.01);皮质ADC与GFR值呈显著正相关(r=0.588,r=0.767)。
结论肾脏DWI图像上肾皮质和髓质成像特点不同。
肾脏皮质和髓质ADC值可以反映慢性肾脏病的病情,与GFR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pplication of DWI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Methods Selected 45 cases with CKD from Apr to Dec 2014 were CKD group,and 3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control group. All subjects were detected with DWI. Application of DWI in diagnosis of CKD was analyzed. Results DWI of control group showed that,signal of kidney cortex was stronger than the medulla,and demarcation of cortex and medulla was clear. DWI of CKD group showed that,CKD period 1,2 patients were with normal kidney size,demarcation of period 1 was clearer than period 2,and signal contrast between cortex and medulla of period 2 decreased. CKD period 3 patients were with narrowed kidney volume,thin cortex,and demarcation of cortex and medulla was more blurred. ADC value of cortex was higher than medulla(P<0.01);ADC values of cortex and medulla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GFR(r=0.588,r=0.767). Conclusion Imaging features of cortex and medulla in DWI are differente. ADC values of cortex and medulla can reflect the condit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and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GFR.[Key words] DWI;Chronic kidney disease;Cortex;Medulla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最终可发展为肾衰竭。
肾脏活检病理分型标准
肾脏活检病理分型标准
肾脏活检是通过取得肾脏组织样本,经过病理学检查来诊断肾脏疾病的方法之一。
病理分型标准有多种,具体的分型方式可能根据疾病的类型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肾脏活检病理分型标准:
1.肾小球疾病的分型:
•IgA肾病分型:
•Lee分类法:根据肾小球病变的轻重程度和伴随的
病变,分为IgA肾病I至IV期。
•Oxford分类法:根据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的程度和
系膜区电子密度,分为M1至M3三类。
•膜性肾病分型:
•骨架:根据系膜区电子密度,分为Ⅰ至Ⅳ型。
•表面:根据系膜区细胞的数量,分为Ⅰ至Ⅴ型。
•肾小球硬化症分型:
•FSGS分型:根据病变的部位和特点,分为典型型、
节段型、局灶节段型、弥漫型等。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病:
•WHO分型:根据系膜增生的特点,分为Ⅰ至Ⅳ型。
2.肾小管间质疾病的分型:
•慢性间质性肾炎分型:
•根据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分为慢性间质性肾炎的
原发型、继发型等。
3.免疫荧光分型:
•免疫复合物性肾病:
•根据免疫荧光显微镜下的染色情况,可以分为IgA
沉积型、IgG沉积型、IgM沉积型等。
这只是一些肾脏活检病理分型的示例,实际上,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理特征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
在实践中,病理学家会综合考虑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等各个方面的病变特点,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类。
急性肾小球肾炎重点知识总结 诊断与治疗
急性肾小球肾炎重点知识总结诊断与治疗是指一组由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双肾弥漫性炎性病变,典型的病理特点是: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可见电子致密物在上皮细胞下“驼峰状”沉积。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水肿、血尿、少尿、高血压为特征。
绝大多数急性肾炎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株)感染所引起。
(二)临床表现:本病为感染后免疫炎性反应,故起病前常有前驱感染,呼吸道感染前驱期多为1~2周,皮肤感染前驱期稍长,约2~3周。
本病起病年龄多发于5~10岁儿童。
主要表现:1.典型病例:(1)表现为水肿、少尿,水肿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渐蔓及全身,为非凹陷性水肿。
(2)血尿:肉眼血尿。
(3)高血压,学龄前儿童大于120/80mmHg 学龄儿童大于130/90mmHg。
2.严重病例表现为:(1)严重循环充血: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出现循环充血,表现酷似心力衰竭,但此时患儿心搏出量正常或增加,心脏泵功能正常。
(2)高血压脑病:部分严重病例因血压急剧增高致脑血管痉挛或充血扩张而致脑水肿,发生高血压脑病。
(3)急性肾功能不全。
3.非典型病例:部分急性肾炎可表现为:(1)肾外症状性肾炎:尿呈轻微改变或尿常规正常。
(2)具肾病表现的急性肾炎:以急性肾炎起病,但水肿、大量蛋白尿突出,甚至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该类型肾炎诊断主要依据前驱链球菌感染史,血液补体C3下降帮助诊断。
4.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尿镜检可见红细胞;可有透明、颗粒或红细胞管型;血沉快;ASO10~14天开始升高,3~5周达高峰,3~6个月恢复正常。
补体C3下降,8周恢复。
尿素氮和肌酐可升高。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主要依据:1.前驱感染史。
2.表现为血尿、水肿、少尿、高血压,尿常规血尿伴蛋白尿,可见颗粒或透明管型。
3.血清补体下降,血沉增快,伴或不伴ASO升高。
鉴别:1)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严重者尚可能伴有贫血、高血压、肾功能持续不好转,尿比重常低或固定低比重尿。
超声诊断肾实质弥漫性回声改变的临床研究
超声诊断肾实质弥漫性回声改变的临床研究在肝脏、脾脏正常情况下,肾脏实质回声高于肝脏和脾脏即为肾实质弥漫性回声改变,为肾实质损害,在不同阶段其病理改变也不同,归纳起来有三类,一类是肾实质以充血水肿为主,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肾实质增厚,锥体回声明显减低,肾窦回声缩小,肾体积可能增大。
另一类是以结缔组织增生为主,主要表现为肾实质回声增强,严重者实质与集合系统分界模糊。
第三类是肾实质萎缩、纤维化,病肾的体积缩小,实质与肾窦回声明显增强,甚至与周围组织分辨不清[1]。
上述病理改变是肾实质弥漫性回声改变的声像图基础,但敏感性、特异性较低,鉴别病因的价值不大。
肾实质弥漫性改变者,多有蛋白尿或血尿,可出现在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及糖尿病、肾淀粉样症、高血压、肾血管病等造成的肾损害。
弥漫性肾脏病变主要包括肾单位、血管、组织间疾病,它们是相互关联的,血管病变可引起肾单位和组织间病变,同样,组织间变化不可避免的伴随着血管和肾单位病变。
超声检查只是对肾损害作参考评估及对尿液异常者进行病因筛选。
一般认为,可以结合临床表现来评价疾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如肾实质回声增强,皮质和髓质及肾窦分界不清,常提示肾损害严重,如双肾萎缩,肾实质变薄,则有明显的肾功能不全。
特别是对处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状态的患者,超声对确定是否存在肾脏病因有较重要的价值。
此外,也可根据肾损害的程度估计其预后,通常肾脏体积越小,内部结构越不清,预后就越差[2]。
肾脏功能的好坏取决于肾脏血流灌注的状态,当其发生病变时,无论是弥漫性还是局限性,受损害的肾实质或局部病灶内的血流灌注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3]。
研究表明,肾脏解剖区域肾血流量相对较小的改变,就可能对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形成较大的影响[4]。
目前,肾血流灌注的测定,多为肾皮质血流,主要因为肾皮质部位含有大量的血管性结构,血流量约占整个肾脏血流的90%,测定肾皮质的血流灌注变化,基本上可以反映整个肾脏的血供情况[5]。
弥漫性肾脏疾病超声背向散射积分与病理对照
的在于协助研究者 将超声 图像中的亮度 ( 强度) 信号进行定
量化 。本研究 观察 了 肾脏弥漫 性 病变 的不同 时期 肾实 质 IS的变化情况 , 与病 理改变进行 对 比分 析. B 并 旨在探讨 该
弥漫 性肾脏疾病超声背向散射积分 与病 理对 照
杨锦 茹 张秉亨 艾 , , 红 冯 学亮 马家莲 , ,
( 西安 交通太学 : 第一医院超声 室 ; 第二医院超声室 ; 第一 医院肾内科 , 西安 7 06 ) 1 0 1
关键词: 背向散射积分 ; 肾疾病; 肾脏组织病理 学
行肾穿刺 活 检及 病理 诊 断。正 常 对照 组 ( ) 0例 , 6 Ⅳ 1 男
例 . 4倒 , 女 年龄 1 ~6 5 3岁 , 均 3 . 平 6 7岁 . 为尿常规 、 均 尿 蛋 白和血肌酐在正常范围内 . 肾脏病史 、 无 高血压及糖尿 病
史者。
12 仪器 与方法 .
应用 H O  ̄ 50彩 色超声 诊 断 P S N(5 0 5
素回声的平 均值 ( I、 峰值 ( P ) 离散 度 ( D ) AI) 峰一 P I及 S I。本
研究指标 为平均值 由于个体 差异 , 即使在保 持仪器 设置
一
致 的条件下 , 超声在到达 不同个体 肾表 面时能量 已不相
同。为了提高所得结果 的可比性, 采用实质 校i ( E 标化)B IS 值 . 肾实质与其下肾窦 IS值之 比 , IS 为 B 用 B %表示 。每个
维普资讯
第2 卷第 2 3 期 2002年 4 月
西 安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 UR O NA O XI N ME I A UNI ER I Y L F ’ A DC L V ST
B超诊断数据
3.慢性胰腺炎:胰脏:胰脏:胰头厚 cm,胰体厚 cm,边界规整。胰腺内部回声稍增强,分布欠均,呈条状或带状分布。主胰管正常内径 cm,腔内可见一个点状强回声,后方伴清晰声影。
胆囊:
1.胆囊结石典型表现:胆囊:胆囊:胆囊形态规则,大小正常,壁光滑,厚度 cm。腔内可见一个形态固定的强回声团,最大径 cm,其后方可见清晰声影。胆总管内径 cm。
2.胆囊结石充满结石:胆囊:胆囊:胆囊窝正常胆囊无回声区消失,仅见一弧形强回声带,后方有宽大声影,呈"WES征"。
3.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胆囊: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壁上附着中等强度回声光团,径约 cm,后方无声影,光团不随体位变动。胆总管内径 cm。
4.急性胆囊炎:胆囊:胆囊:胆囊径 cm,轮廓模糊,囊壁弥漫性增厚,呈双边影,腔内透声性稍差,可见细小点状回声。胆总管内径 cm。
6.慢性肾功能障碍:双肾:双肾:右肾长 cm,宽 cm,厚 cm,左肾长 cm,宽 cm,厚 cm。双肾明显缩小,包膜欠光滑,实质厚 cm,实质内回声增强,与窦区界限不清。
7.肾结核:双肾:双肾:右肾长 cm,宽 cm,厚 cm,左肾长 cm,宽 cm,厚 cm。右肾包膜粗糙,于肾上极内,可见不均匀的斑片状强回声及不规则无回声区,具有点状回声,肾窦区分离,见不规则无回区。肾脏区仅见不规则强回声,后方伴清晰声影。
2.肝硬化:脾脏:胰脏:肝脏:肝脏: 右叶最大斜径 cm,左叶厚 cm,剑下 cm,肋下 cm。形态基本正常,肝包膜光滑。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密,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匀。肝静脉内径变细。门静脉分支扭曲,主干内径 cm。脾静脉胰后段内径 cm。腹腔内可探及无回声暗区。
胆囊超声书写
肾脏>正常、弥漫、胡桃夹:>[打开模板]诊断:右肾囊肿(肾盂旁囊肿)双肾弥漫性病变腹水肝回声未见异常肝光点稍粗,回声不均声像(有无肝弥漫性病变,请结合临床)左肾重复肾?未见积水。
右肾回声未见异常胆囊、膀胱回声未见异常左输尿管上段结石并肾积水右肾、输尿管回声未见异常1、移植肾周积液2、移植肾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高(考虑急性肾小管坏死可能性大) 移植肾实质弥漫性病变移植肾彩色超声未见异常移植肾实质弥漫性病变移植肾彩色超声未见异常移植肾实质弥漫性病变移植肾彩色超声未见异常双肾弥漫性病变肝肾间隙积液肝光点增粗声像胆囊结石双肾畸形(马蹄肾)肝光点增粗声像胆囊结石双肾畸形(马蹄肾)肾、输尿管回声未见异常双肾弥漫性病变双肾皮髓质比例增大---肾间质水肿---肾病综合征?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
移植肾弥漫性病变移植肾弥漫性病变移植肾弥漫性病变符合左肾静脉受压声像(胡桃夹现象)超声描述:右肾大小形态正常,表面光滑,肾实质回声均匀,未见占位,于肾窦内见单个类圆形无回声区,大小cm x cm,壁薄,光整,内透声好,后壁回声增强,集合系统未见结石,未见分离。
左肾长10.5cm,宽5.3cm,厚4.9cm,实质厚1.4cm。
右肾长10.1cm,宽5.0cm,厚4.3cm,实质厚1.0cm。
双肾轮廓尚清,肾实质回声稍强,欠均匀,皮髓质分界欠清,实质与集合系统分界欠清。
肝脏切面大小、形态正常,表面光滑,肝实质回声尚均,血管走向自然,显示清晰,未见占位病变,肝内胆管未见扩张。
于腹腔探及游离液性暗区,最大前后径6.6cm。
肝大小尚正常,表面尚光滑,肝实质回声光点稍增粗,分布不均匀,未见占位性病变。
肝血管尚清晰,肝内胆管未见扩张。
门静脉主干未见异常回声。
左肾上下径12.0cm,左右径4.5cm,前后径3.4cm,实质厚1.4cm,实质回声均匀,未见占位性病变,集合系统回声似分成两簇,未见分离,实质未见异常回声团。
右肾上下径9.25cm,左右径3.7cm,前后径3.2cm,实质厚1.4cm,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未见占位性病变,集合系统未见分离,未见异常回声团。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肾内科学(中级307)专业实践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肾内科学(中级307)专业实践能力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案例分析题(总25大题,75小题,共100分)第一题临床案例材料:患者,男性,45岁,因“反复腰部疼痛、乏力2个月,加重1周”入院。
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呈持续性,活动后加重,伴有乏力。
1周前症状加重,出现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治疗。
查体:血压140/90mmHg,双肾区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示蛋白尿(+),红细胞(+),肾功能检查示血肌酐150μmol/L,尿素氮8.0mmol/L。
1、根据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肾小球肾炎B、慢性肾小球肾炎C、急性肾功能不全D、慢性肾功能不全答案:B2、针对患者病情,下列哪项治疗措施最为关键?A、抗感染治疗B、降压治疗C、利尿治疗D、血液透析治疗答案:B3、患者入院后,护士在进行护理评估时,以下哪项内容不属于重点?A、询问患者是否有糖尿病史B、询问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C、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D、询问患者是否有吸烟史答案:D 第二题患者,男性,48岁,主诉:反复水肿、蛋白尿、血尿3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伴乏力、纳差,未重视。
此后水肿逐渐加重,并出现晨起眼睑水肿,活动后加重。
同时出现腰痛,有时伴发热。
1周前水肿加重,并出现血尿,为全程血尿,伴少量蛋白尿。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达160/100mmHg。
查体:体温36.5℃,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60/100mmHg。
神志清楚,精神差。
面部及双下肢水肿,轻度腹水征。
心肺检查无明显异常。
腹部叩诊移动性浊音(+)。
双肾区无叩击痛。
辅助检查:1.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
2.血常规:白细胞3.5×109/L,红细胞4.0×1012/L,血红蛋白120g/L。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弥漫性系膜硬化)病例报告1例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弥漫性系膜硬化)病例报告1例作者:孙玉红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第04期[关键词]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改变[中图分类号] R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2(a)-0099-02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一种少见类型,多为隐性遗传性疾病。
在我国报道较少,为提高对该病的临床及病理认识, 现将我院2010年收治1例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儿女,年龄6个月1周,因“眼睑水肿10余天,加重伴尿少5 d”于2010年4月27日入我院住院治疗。
患儿4月1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睑水肿,22日出现颜面、双下肢水肿,伴尿少,白天尿量减少明显,查尿常规:蛋白3+,潜血2+。
4月24日于某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肾功能检查:血尿素氮(BUN)水平为14.65 mmol/L,尿肌酐(Cr)水平为326.8 μmol/L;生化检查:K+浓度为6.5 mmol/L,Ca2+浓度为1.65 mmol/L,胆固醇水平为7.51 mmol/L,白蛋白水平为 21.5 g/L。
给予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处理后,患儿病情无好转。
4月25日大便次数增多,稀水样。
4月27日上午患儿出现抽搐、四肢屈曲、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排出约70 mL墨绿色大便,持续2~3 min,给予肌注Luminal后缓解,同时患儿胃管中可回抽出暗红色液体。
现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院。
患儿为弃婴,被养父母收养,家族史不详,出生史不详,生后配方奶喂养,3个月会抬头;出生后5个月在当地医院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超发现有肺动脉狭窄;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外伤、输血、手术史,已按时接种疫苗。
体查显示:体温为36.7℃,脉率(P)为104次/min,呼吸频率(RR)为26次/min,血压(BP)为77/59 mm Hg,体重为6 kg,头围为41 cm,神清,反应可,前囟稍凹陷,大小为3 cm×3 cm,双眼睑轻度水肿,口唇干燥,面色稍苍白,留置胃管中可见有黑色分泌物,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心率为104次/min,律齐,胸骨左缘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第2肋间较明显,腹软,无包块,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轻度水肿,肛周皮肤潮红伴糜烂,巴宾斯基征未引出。
肾脏炎症性病变的病理学特征及分类
肾脏炎症性病变的病理学特征及分类引言肾脏炎症性病变是指肾脏发生的炎症反应所引起的病变。
炎症反应既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而炎症性病变的种类和特征也会因炎症的类型和程度而有所不同。
本文将重点讨论肾脏炎症性病变的病理学特征以及根据病理学特征进行的分类。
一、肾脏炎症性病变的病理学特征肾脏炎症性病变的病理学特征涉及到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的病变。
1. 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病变是肾脏炎症性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特征主要包括:•肾小球系膜增生:肾小球内系膜细胞和基质的增生,导致肾小球腔的狭窄和血流减少。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病变:包括内皮细胞肿胀、基底膜增厚等。
这些病变会影响到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内炎症细胞浸润:炎症反应引起的白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这些细胞的浸润会加重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2. 肾小管病变肾小管病变是肾脏炎症性病变中另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征主要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变性和脱落:炎症反应引起上皮细胞的变性和脱落,导致肾小管内的功能障碍和尿液成分的改变。
•肾小管间质的炎症细胞浸润:类似肾小球的病理学特征,炎症反应引起的炎性细胞浸润会进一步损伤肾小管结构和功能。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长期的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最终影响肾小管的正常功能。
3. 间质病变肾脏炎症性病变中的间质病变主要包括间质间质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间质炎症细胞的浸润是炎症反应的表现,而间质纤维化则是因长期炎症反应引起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二、肾脏炎症性病变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病理学特征,肾脏炎症性病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是较为常见的肾脏炎症性病变之一,其特征主要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学特征,如肾小球系膜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病变以及白细胞浸润等。
2. 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也是肾脏炎症性病变的一种,其特征主要是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导致尿液中大量白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的泄漏。
常见的肾病综合征包括IgA肾病和膜性肾病等。
肾内科完整病历
住院病历住院号姓名:性别:女年龄:42岁婚姻:已婚民族:汉族籍贯:出生地:户籍所在地:职业:单位:电话:身份证号码:住址:入院日期:2013年12月19日15时30分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主诉:头晕、视物模糊17天现病史:患者自诉于2013年12月2日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头晕、视物模糊,呈阵发性,持续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多于劳累及休息不佳时发作,无嗜睡、乏力、纳差,无发热、气急、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鼻衄,无多尿、少尿、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眼睑、下肢水肿。
病初未重视。
上述症状逐渐加重,遂于2013年12月5日至当地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查血压200/120mmHg,血常规:WBC6.17*109/L,RBC2.42*1012/L,Hb73.0g/L,尿常规:隐血+3,尿蛋白+2,肾功能:肌酐807.6 umol/L,肾小球滤过率10.64umol/L,行泌尿系B超示双肾弥漫性病变(左80*34mm,右79*37mm),左肾囊肿,左肾结石。
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
予血液净化、降压、护肾等治疗5天后出院时血压为130/90mmHg.,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但行走、活动后仍有阵发性头晕、视物模糊。
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3年12月12日至我院门诊,门诊拟“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收入中医科,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77*109/L,红细胞计数2.80*1012/L,血红蛋白75.30g/L。
肾功能:尿素23.52mmol/L,肌酐801umol/L,尿酸550u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12ml/min,胱抑素C4.855mg/L。
肝功能:白蛋白34.8g/L。
尿常规:潜血+2,尿蛋白+2,比重1.020,RBC++/HP。
予调控血压、护肾、中药灌肠等治疗,症状逐渐好转。
为行腹膜透析治疗于2013年12月19日15时30分拟“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
肾病内科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治策略
肾病内科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治策略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弥漫性膜样增生和肾小球基膜下免疫复合物沉积。
本文将重点讨论IMN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一、诊断1. 临床表现IMN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等。
其中,蛋白尿是IMN最常见的表现,多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常伴有低蛋白血症。
2. 病理检查肾脏穿刺活检是IMN诊断的关键。
病理学检查中可见典型的肾小球弥漫性膜样增生、基膜下免疫复合物沉积的特征。
电镜下可见免疫复合物形成的"颗粒状致密物"和"电镜网状改变",进一步确诊IMN。
3.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是IMN辅助性诊断的重要手段。
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anti-GBM抗体)阴性,补体成分正常或轻度减低,免疫球蛋白G(IgG)可见升高。
二、治疗策略1. 保守治疗对于轻型IMN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包括控制蛋白尿、控制血压、限制钠盐摄入等。
这些措施可延缓病情进展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中度至重度IMN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常用的策略之一。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环孢素A等。
免疫抑制剂能够抑制免疫反应,减轻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从而改善肾小球病变。
3. 药物治疗针对IMN的免疫病理过程和炎症反应,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药物治疗策略。
例如,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可靶向B细胞,减少免疫复合物的产生;阿普利酮(aprotinin)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肾小球炎症反应。
4. 常规治疗除了免疫治疗外,IMN的常规治疗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治疗包括蛋白质尿控制、高血压治疗、水肿的缓解等。
此外,严格控制血糖、血脂等合并疾病的管理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5. 肾替代治疗对于进展到晚期的IMN患者,肾替代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如何看肾活检病理诊断报告
如何看肾活检病理诊断报告
看肾活检病理报告需要结合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情况等综合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肾活检病理用于明确诊断肾脏的病理类型,观察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等的形态变化,病变性质如炎症性或非炎症性,活动性或非活动性,病变范围如局灶性或弥漫性、球性或节段性等,临床用于制定肾脏疾病的治疗方案、判断其预后的主要依据。
肾活检病理主要是通过部分肾组织的病变情况推断整个肾脏病变,其病理有时并不能用于疾病的最终诊断,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完善其它辅助检查后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给出诊断结果。
临床常见的肾活检病理检查有光镜检查、免疫荧光检查等,需具体分析。
DWI在慢性肾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DWI在慢性肾脏病诊断中的应用郏鹏;黄丹江;黄勇;陈运奎【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年(卷),期】2015(053)030【摘要】目的探讨DWI在慢性肾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4~12月在我院治疗的双肾弥漫性病变患者45例为肾病组,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磁共振加权成像,分析磁共振加权成像在慢性肾脏病诊断中的应用.结果对照组DWI图显示,肾脏皮质的信号较髓质强,皮质髓质分界清晰.肾病组患者,CKD 1期、2期患者肾脏大小正常,1期患者皮质髓质分界较2期患者清晰,2期患者皮质髓质信号对比度下降.3期患者肾脏体积缩小,皮质薄,皮质髓质分界更为模糊.皮质ADC值显著高于髓质(P<0.01);皮质ADC与GFR值呈显著正相关(r=0.588,r=0.767).结论肾脏DWI图像上肾皮质和髓质成像特点不同.肾脏皮质和髓质ADC值可以反映慢性肾脏病的病情,与GFR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总页数】4页(P97-100)【作者】郏鹏;黄丹江;黄勇;陈运奎【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台州318000;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台州318000;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台州318000;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台州3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R445.2【相关文献】1.弥散加权成像(DWI)中ADC图在脑梗死分期演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J], 班秀丽;田英志2.DWI在胰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J], 吴灵捷3.小视野DWI与常规DWI在肾透明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J], 李健斐;王佳;李莹;杨素君;王玉芳;楚坤义4.弥散加权成像(DWI)中ADC图在脑梗死分期演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J], 班秀丽;田英志5.磁共振DWI技术在均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及小视野DWI技术的前景 [J], 刘灵灵;边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致急性肾功能障碍法医学鉴定1例
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致急性肾功能障碍法医学鉴定1例发表时间:2017-12-26T10:46:02.1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1期作者:史威1 张大伟2[导读] 刘某,男,1983年12月26日出生,某年8月15日因故被他人用木棍打伤。
1.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司法医学鉴定中心 074200;2.霸州市公安局刑警队 065700摘要:目的:分析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致急性肾功能障碍法医学鉴定结果。
方法:收集1例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致急性肾功能障碍患者,对其法医学鉴定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法医学检查可显示右眼睑及颧部、颈项部可见挫伤;左腕、前臂、肘及上臂、右前臂、左小腿前外侧均可见大片状挫擦伤;右足背可见擦划伤。
结论:在法医学鉴定时需明确损伤基础,排除既往自身疾病对于肾脏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急性肾功能障碍;法医学鉴定;法医学;鉴定;急性肾功能障碍1 案例1.1 简要案情刘某,男,1983年12月26日出生,某年8月15日因故被他人用木棍打伤,致其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
伤后2月余,侦查机关委托对伤者进行损伤程度鉴定。
1.2 病史摘要8-15 外伤后致头部疼痛,头晕,恶心、呕吐3次,胃内容物。
无昏迷,无逆行健忘。
PE:右下眼睑充血明显,面部右上可见条状瘀斑。
左侧头顶部及后枕部见两处皮下血肿。
左小腿前皮肤擦伤,局部血肿、瘀斑,左上肢多处软组织擦伤,前胸部皮擦伤,颈项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鼻根部红肿。
检验报告单:尿素氮:6.7mmol/l(参考范围1.7-8.3),肌酐:163.80umol/L(↑)(参考范围31.7-93.3)。
诊断证明书:头外伤后神经性反应,头皮下血肿,头面部多发软组织挫伤;“鼻外伤”;多发软组织损伤(左小腿前、前胸、左上肢);右眼外伤,软组织挫伤。
8-17神外:诉三天前被人用木棍击伤顶枕、背、双臂、面、腿部,伤后昏迷,逆行健忘,三天来恶心、呕吐,纳差,头晕。
PE:头部多处软组织肿胀,面部多处皮擦伤,胸背、双臂多处皮擦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肾弥漫性病变诊断详述
*导读:双肾弥漫性病变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B超检查,做尿,血生化(肾功能血肌酐)等全面检查
弥漫性肾病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实质损害,发病率高,严重的导致肾功能衰竭,出现尿毒症,导致死亡。
需要与肾小管性疾病等其他肾病区分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大量白蛋白自尿中丢失,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个临床综合征。
本病的特点是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严重水肿、高脂血症和高凝状态。
大量蛋白尿系指尿蛋白每天排出量100mg/kg 或指尿蛋白超过3.5g/L。
本病有逐年增多之趋势。
防治加速肾衰的不利因素,如感染、血容量不足、高凝状态、低钾血症、高钙血症。
避免肾毒性药物高蛋白高磷饮食等控制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凝状态。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双肾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双肾弥漫性病变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双肾弥漫性病变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