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课件:生物与环境
合集下载
《生物与环境》PPT课件
• 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物的生 存因子(或生存条件、生活条件)。
• 所有的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 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Habitat)。
• 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生存因子是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的概念。
个体发育:指生物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生长发 育过程;
一个物种的性状随环境条件而改变的程度
3.个 称为该种的可塑性;
体发
育与 系统
系统发育:物种的变异是通过基因型的改变实
发育 现的,如果特定的环境因子作用下,变异
幅度朝一个方向继续变化,则导致种的分
化,这个过程即为系统发育。
4.适者生存
(二) 环境
生态因子的类型
美国生态学家将环境因子分为3大类: 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
这三大类可归结为7个并列的项目: 土壤、水分、温度、光照、大气、火、 生物。
生态因子的类型
(1)第一周期性因素,是指由地球自转或公转及月相变化形成的光、温、潮汐的日、 月、季节、年的周期性变化,
(2)次生性周期因素,取决于第一性周期因素,如太阳辐射和温度周期性变化导致大 气湿度、降水量周期性变化。
生态因子的类型 === (1)气候因子(Climatic factors),如光、温、湿度、降
水量和大气运动等因子。 (2)土壤因子(Edaphic factors),主要指土壤物理、化学
性质、营养状况等,如土壤的深度、质地、母质、容重、 孔隙度、pH、盐碱度、肥力等。 (3)地形因子(Topographic factors),指地表特征,如地 形起伏、海拔、山脉、坡度、坡向、高度等地貌特征。 (4)生物因子(Biotic factors),指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种群结构、密度、竞争、捕食、共生、寄生等。 (5)人为因子(Anthropogenic factors),即指人类活动对 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 所有的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 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Habitat)。
• 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生存因子是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的概念。
个体发育:指生物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生长发 育过程;
一个物种的性状随环境条件而改变的程度
3.个 称为该种的可塑性;
体发
育与 系统
系统发育:物种的变异是通过基因型的改变实
发育 现的,如果特定的环境因子作用下,变异
幅度朝一个方向继续变化,则导致种的分
化,这个过程即为系统发育。
4.适者生存
(二) 环境
生态因子的类型
美国生态学家将环境因子分为3大类: 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
这三大类可归结为7个并列的项目: 土壤、水分、温度、光照、大气、火、 生物。
生态因子的类型
(1)第一周期性因素,是指由地球自转或公转及月相变化形成的光、温、潮汐的日、 月、季节、年的周期性变化,
(2)次生性周期因素,取决于第一性周期因素,如太阳辐射和温度周期性变化导致大 气湿度、降水量周期性变化。
生态因子的类型 === (1)气候因子(Climatic factors),如光、温、湿度、降
水量和大气运动等因子。 (2)土壤因子(Edaphic factors),主要指土壤物理、化学
性质、营养状况等,如土壤的深度、质地、母质、容重、 孔隙度、pH、盐碱度、肥力等。 (3)地形因子(Topographic factors),指地表特征,如地 形起伏、海拔、山脉、坡度、坡向、高度等地貌特征。 (4)生物因子(Biotic factors),指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种群结构、密度、竞争、捕食、共生、寄生等。 (5)人为因子(Anthropogenic factors),即指人类活动对 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ppt课件
0.03% 78.084% 20.946% 0.934% 1.7ml/L
13 1.0
第二节 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病 原 体 侵 入 机体, 消弱机 体防御 机能, 破坏机 体内环 境的相 对稳定 性,且 在一定 部位生 长繁殖 ,引起 不同程 度的病 理生理 过程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
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 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 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
地球上的各种形式的生命
病 原 体 侵 入 机体, 消弱机 体防御 机能, 破坏机 体内环 境的相 对稳定 性,且 在一定 部位生 长繁殖 ,引起 不同程 度的病 理生理 过程
一、生命的产生与进化
(一)生命的起源
水蒸气
紫外线
H2S
为原始生命的产 生提供了条件
N2
H2
NH3
CH4 46亿年前的大气成分
非
非
生
反
物
应
因
因
素
素
非
稳定因素
光
密
温度
度
变动因素
相对湿度
制 约
(有周期性变动) 水
因 素
变动因素
其他因素 气候以外的自然因素
(非周期性变动) 水域环境
土壤环境
生物因素
不同尺度的环境
病 原 体 侵 入 机体, 消弱机 体防御 机能, 破坏机 体内环 境的相 对稳定 性,且 在一定 部位生 长繁殖 ,引起 不同程 度的病 理生理 过程
三、环境因子的分类
Allee (1949)
Nicholson (1933)
Smith(1935)М йо(н19ч53а)дски
综合性 气候因素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_PPT课件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想想一想一、想议一议议一议
1.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 地区? 四川、陕西、甘肃周边地区
2.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 猫生活的特点? 湿度大、食物和水源丰富、隐蔽条 件良好
产卵 机器
雌蚁产卵前,腹部膨胀 很大,难以移动,需要工蚁 帮助。
合作关系
蜜蜂群体
蜜
蜂 群 体
蜂王
雄蜂
工蜂
工蜂围成一圈 侍奉蜂王在特定的 蜂巢中产卵
内勤工蜂将盗 蜜的老鼠团团围住, 用毒针将其刺死
严冬季节,工蜂拥 挤在一起,凭借各 自的热量共同取暖
寄生关系
菟丝子
蛔虫
共生
互利共生
地衣
地衣是藻类与真菌共生的特 殊结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 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 藻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因素是( C)
A土壤 B光照 C水分 D温度
3、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合作关系的是( D)
A草原中的狼和兔 B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
C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 D蜜蜂采蜜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
之间的哪种关系?(D )
A竞争 B合作 C寄生 D捕食
5、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造
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B)
生物生活的环境不仅是指生 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 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的含义:
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 生活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素
想一想:鱼缸里的鱼受到哪些生态因素的影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想想一想一、想议一议议一议
1.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 地区? 四川、陕西、甘肃周边地区
2.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 猫生活的特点? 湿度大、食物和水源丰富、隐蔽条 件良好
产卵 机器
雌蚁产卵前,腹部膨胀 很大,难以移动,需要工蚁 帮助。
合作关系
蜜蜂群体
蜜
蜂 群 体
蜂王
雄蜂
工蜂
工蜂围成一圈 侍奉蜂王在特定的 蜂巢中产卵
内勤工蜂将盗 蜜的老鼠团团围住, 用毒针将其刺死
严冬季节,工蜂拥 挤在一起,凭借各 自的热量共同取暖
寄生关系
菟丝子
蛔虫
共生
互利共生
地衣
地衣是藻类与真菌共生的特 殊结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 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 藻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因素是( C)
A土壤 B光照 C水分 D温度
3、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合作关系的是( D)
A草原中的狼和兔 B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
C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 D蜜蜂采蜜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
之间的哪种关系?(D )
A竞争 B合作 C寄生 D捕食
5、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造
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B)
生物生活的环境不仅是指生 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 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的含义:
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 生活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素
想一想:鱼缸里的鱼受到哪些生态因素的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生物的生长速度受它所需环境因子 最低量因素的限制,称为最低量定律 (low of minimum)
16.1.3 种内与种间关系
捕食(predation) 竞争(competition) 寄生(parasitism) 共栖(commensalism) 合作(protocooperation)与
互利共生(mutualism) 化学互助和拮抗
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 以及生物种群 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 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 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称为生态系统。
16.1.2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生物组分——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 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生活在同一环境
取食:视觉、味觉、听觉信号对动物 取食的影响 居住:物理信号和食物信号影响栖息地的选择。 防护行为:拟态(imicry)、警戒色、保护色 性行为:性外激素(pheromone);
▪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
物理信息:声、光、电、热等 化学信息:代谢分泌物、植物次生代谢物等 营养信息:影响生物的迁徙等 行为信息
▪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特征
具有可传扩性、永续性; 具有时效性、分享性与转化性
▪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 系统进行的;
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决定生物的多种行为。
16.3.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的有关概念
▪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
在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内,各种化学元素沿特定途
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再回归到环境,这种 不断流动和循环过程。
▪ 水循环、气体循环(碳、氧、氮的循环)、沉淀循环
(钙、钾、纳、镁、磷等盐类的循环)
能量转化效率和生态金字塔
▪ 能量转化效率:指某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与上
一营养级所携有的能量之比。
▪ 十分之一定律:营养水平每上升一级所得能量只
有原来营养水平的10%。
▪ 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
生态系统中,当能量传递其营养级由低向高推 进时,每级的个体数目、生物量或所含能量呈递 减式塔型分布,称生态金字塔。
16.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 环和信息传递
16.3.1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能量存在的形式
辐射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生物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遵循热力学定律
能量守恒与转化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引入负熵; 通过呼吸,把正熵值转到环境。
16.3.1 生态系统中的能源和能流(energy flow)
➢ 生态位相似的物种,发生竞争。
➢ 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的基础。
环境组分 无机与物理性环境因子:
辐射(光)、温度、湿度与水分、化 学因素(大气成分、水中盐分、酸碱度)、 土壤等。
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和限制因子
每种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称生 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
▪ 生物富集作用(biological enrichment)
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上众多种群或个体,从环境
中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于分解的化合物,致使生物体内该 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例:DDT的富集
16.3.3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了解)
生态系统中信息流(传递、接受和感应)存 在于不同组织水平,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现代生物学导论
生物与环境
生命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组织层次
细胞 组织 器官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生态学(Ecology): 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制约和
协调关系的科学。
1869年,德国进化论者海克尔创立 1950s后,数学的引入发展成定量科学
16.1 生态系统概述
16.1.1 概念 生态系统(ecosystem)
下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的种群, 彼此相互作用,组成具有独特成分、结构 和功能的不同种群集合体。
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和优势种
群落结构:垂直分布、水平分布、时间
分布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 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它们
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有的地位。
➢ 生态位不同于栖息地:
栖息地代表种群的“住址”,而生 态位是种群赖以生存的“职业”;生态位 除了说明栖息地外,还说明这一物种在这 一群落中的营养地位,所需的物理和生物 条件以及在时间和季节6.2.1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储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 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 系起来,这种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生 物序列,称为食物链(food chain)。
生物群落中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使多条 食物链彼此交联,形成食物网(food web)。
16.2.2 食物链中的功能类群
生产者(producers) 消费者(consumers) 还原者或称分解者(decomposer)
16.2.3 食物链的类型 捕食食物链 碎食食物链 寄生性食物链 腐生性食物链
16.2.4 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同一食物链中常包含有食性和其它生活习性 极不相同的多种生物; 同一生态系统中,可能有多条食物链,长短 不同,营养级数目不等; 不同生态系统,各类食物链的比重不同; 生态系统中,各类食物链总是协同起作用的。 食物网不仅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并推 动生物进化,是自然界发展演化的动力
16.1.4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核心;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地区特点和空
间结构; 生态系统表现明显的时间特征,具
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 发展规律;
生态系统的代谢活动是通过物流与能 流过程实现的;
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复杂 的动态平衡特征;
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开放性,不 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及信 息传递,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状态。
能流和营养水平(trophic levels)
地球上依赖于绿色植物和各种藻类利用日光进行光合 作用,每年生产约1 700亿吨有机物。
▪ 各类生物以地球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者的总生产量
/年为起点,能量按食物链顺序的流动,即能流
▪ 能流过程中,各类生物所处的地位称为营养水平。
营养水平和食物链的环节是有限的(通常4 ~5个)
16.1.3 种内与种间关系
捕食(predation) 竞争(competition) 寄生(parasitism) 共栖(commensalism) 合作(protocooperation)与
互利共生(mutualism) 化学互助和拮抗
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 以及生物种群 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 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 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称为生态系统。
16.1.2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生物组分——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 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生活在同一环境
取食:视觉、味觉、听觉信号对动物 取食的影响 居住:物理信号和食物信号影响栖息地的选择。 防护行为:拟态(imicry)、警戒色、保护色 性行为:性外激素(pheromone);
▪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
物理信息:声、光、电、热等 化学信息:代谢分泌物、植物次生代谢物等 营养信息:影响生物的迁徙等 行为信息
▪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特征
具有可传扩性、永续性; 具有时效性、分享性与转化性
▪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 系统进行的;
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决定生物的多种行为。
16.3.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的有关概念
▪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
在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内,各种化学元素沿特定途
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再回归到环境,这种 不断流动和循环过程。
▪ 水循环、气体循环(碳、氧、氮的循环)、沉淀循环
(钙、钾、纳、镁、磷等盐类的循环)
能量转化效率和生态金字塔
▪ 能量转化效率:指某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与上
一营养级所携有的能量之比。
▪ 十分之一定律:营养水平每上升一级所得能量只
有原来营养水平的10%。
▪ 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
生态系统中,当能量传递其营养级由低向高推 进时,每级的个体数目、生物量或所含能量呈递 减式塔型分布,称生态金字塔。
16.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 环和信息传递
16.3.1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能量存在的形式
辐射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生物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遵循热力学定律
能量守恒与转化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引入负熵; 通过呼吸,把正熵值转到环境。
16.3.1 生态系统中的能源和能流(energy flow)
➢ 生态位相似的物种,发生竞争。
➢ 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的基础。
环境组分 无机与物理性环境因子:
辐射(光)、温度、湿度与水分、化 学因素(大气成分、水中盐分、酸碱度)、 土壤等。
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和限制因子
每种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称生 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
▪ 生物富集作用(biological enrichment)
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上众多种群或个体,从环境
中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于分解的化合物,致使生物体内该 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例:DDT的富集
16.3.3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了解)
生态系统中信息流(传递、接受和感应)存 在于不同组织水平,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现代生物学导论
生物与环境
生命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组织层次
细胞 组织 器官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生态学(Ecology): 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制约和
协调关系的科学。
1869年,德国进化论者海克尔创立 1950s后,数学的引入发展成定量科学
16.1 生态系统概述
16.1.1 概念 生态系统(ecosystem)
下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的种群, 彼此相互作用,组成具有独特成分、结构 和功能的不同种群集合体。
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和优势种
群落结构:垂直分布、水平分布、时间
分布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 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它们
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有的地位。
➢ 生态位不同于栖息地:
栖息地代表种群的“住址”,而生 态位是种群赖以生存的“职业”;生态位 除了说明栖息地外,还说明这一物种在这 一群落中的营养地位,所需的物理和生物 条件以及在时间和季节6.2.1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储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 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 系起来,这种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生 物序列,称为食物链(food chain)。
生物群落中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使多条 食物链彼此交联,形成食物网(food web)。
16.2.2 食物链中的功能类群
生产者(producers) 消费者(consumers) 还原者或称分解者(decomposer)
16.2.3 食物链的类型 捕食食物链 碎食食物链 寄生性食物链 腐生性食物链
16.2.4 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同一食物链中常包含有食性和其它生活习性 极不相同的多种生物; 同一生态系统中,可能有多条食物链,长短 不同,营养级数目不等; 不同生态系统,各类食物链的比重不同; 生态系统中,各类食物链总是协同起作用的。 食物网不仅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并推 动生物进化,是自然界发展演化的动力
16.1.4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核心;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地区特点和空
间结构; 生态系统表现明显的时间特征,具
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 发展规律;
生态系统的代谢活动是通过物流与能 流过程实现的;
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复杂 的动态平衡特征;
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开放性,不 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及信 息传递,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状态。
能流和营养水平(trophic levels)
地球上依赖于绿色植物和各种藻类利用日光进行光合 作用,每年生产约1 700亿吨有机物。
▪ 各类生物以地球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者的总生产量
/年为起点,能量按食物链顺序的流动,即能流
▪ 能流过程中,各类生物所处的地位称为营养水平。
营养水平和食物链的环节是有限的(通常4 ~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