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检验7
临床生化检验:7-回收试验
• 回收实验可以对分析方法受基质效应的影响 作出估计。
试剂与器材
• 生理盐水 • GOD-POD试剂盒单一试剂
葡萄糖标准液(80mmol/L) • 标本:患者混合血清(2.2mmol/L) • 标准血清(血糖浓度6.41mmol/L) • 蒸馏水
?加入标准液的体积不得超过血清样品的10避免将血清稀释过度引起误差的改变或消失?加入标准液后最好使实验标本的被测定浓度达到医学决定水平
回收试验
检验系生化教研室
方法学评价试验
• 方法学评价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实验途径, 测定并评价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 评价方法准确度的实验有: 方法比较实验、回收试验和干扰试验
GOD-POD法测血糖原理
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GOD)的作用下生 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与酚和4-氨基 安替比林(4-AAP)在过氧化物酶(POD) 的作用下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可在 500nm处检测,其颜色的深浅与葡萄糖含量 成正比。
操作步骤-标本制备
U①基 础 管:血清0.9ml+0.1ml生理盐水
×100%
回收试验的数据处理
样品
基础样品 回收管Ⅰ 回收管Ⅱ 回收管Ⅲ 平均回收率
测定浓度 (mmol/L)
加入浓度 (mmol/L)
—
回收浓度 (mmol/L)
—
回收率 (%)
—
注意事项
• 准确加量是本实验最主要的技术关键(被分析物 的理论值是根据加入标准液体积及原标本体积所 得到的,吸量稍不准确就会影响结果。)
评价
• 一般要求回收率在95%~105%,最为理 想的回收率为100%。
生物化学7 脂类代谢与合成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脂肪酸对生物体有四种重要的功能,其一脂肪酸是磷脂和糖脂的组成单元,这些分子又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其二,脂肪酸以共价键与糖蛋白的蛋白质相接,经过修饰的这个糖蛋白在脂肪酸残基的引导下指向膜的靶标位置;其三脂肪酸时燃料分子,它们以三脂酰甘油的形式贮存起来;其四,脂肪酸的某些衍生物担当者激素及胞内信使的职能。
长链脂肪酸的氧化铈动物、许多原生生物和一些细菌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
在脂肪酸氧化的过程中,电子的转移通过线粒体呼吸链推动ATP合成,并产生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经过柠檬酸循环产生二氧化碳,进一步实现能量贮存。
脊椎动物中,乙酰辅酶A在肝脏会转化为酮体,这是一种可溶于水的燃料,当葡萄糖不能供应室,它可向脑和其他组织提供能量。
在高等植物中,脂肪酸氧化产物乙酰辅酶A首先用作生物合成的前体,其次再用作为燃料。
脂肪酸氧化的生物功能尽管因不同生物体有所差别,但是它的反应机制都是相同的。
脂肪酸的氧化可分为三步一是长链脂肪酸降解为两个碳原子即乙酰辅酶A二是乙酰辅酶A经过柠檬酸循环氧化成二氧化碳三是还原的电子载体到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三脂酰甘油即三酰甘油或脂肪是脂肪酸的甘油三酯。
三脂酰甘油在人类的饮食脂肪中,以及作为代谢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中约占百分之九十。
脂肪可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由于脂肪分子中绝大部分碳原子和葡萄糖相比,都处于较低的氧化状态,因此脂肪氧化代谢产生的能量按同等干重计算比糖类或蛋白值高出2倍以上。
脂肪是非极性化合物,它以水合形式贮存,因此按同等重量计算,脂肪的代谢能量实际高达糖原的6倍,脂肪的酶促降解三脂酰甘油是水不溶性的,而消化作用的酶确是水溶性的,因此三脂酰甘油的消化是在脂质-水的界面出发生的。
三酰甘油的消化速度取决于界面的表面积,在小肠的“剧烈搅拌”下,特别是在胆汁盐的乳化作用下,消化量大幅度增高。
胆汁盐是强有力的,用于消化的“去污剂”,它是在肝脏中合成的,经胆囊分泌进入小肠,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也主要在小肠中进行。
生物化学检验ppt课件
底物/代谢产物类:包括TG,TC,HDL-C,LDL-C,UA, UREA,Cr,Glu,TP,Alb,T-Bil,D-Bil,NH4+,CO2 等。
无机离子类:包括Ca,P,Mg,Cl 等。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吸收曲线
波长从200nm-400nm 的电磁波,称为紫外光,波长从400nm-760nm 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以波长(λ)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而绘 制出的一条曲线称为吸收曲线,在一段波长范围内,有最大吸收波长 λmax 和最小吸收波长λmin,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可获得最大的测 定灵敏度。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二、连续监测法
连续监测法属于动态法检测的一种,适用于酶活性测 定和代谢物检测,多有酶的参与。该法是通过适当的 仪器,连续测定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原理是:在酶反应的最适 条件下,用物理、化学或酶促反应的分析方法,在反 应速度恒定期(零级反应期)来连续观察和记录一定 时间内底物或产物量的变化,以单位时间酶反应初速 度计算出酶活力大小代谢物的浓度。计算方法有:1) 绝对法:酶活力(U/L)=△A×(反应液体积/样品体 积)×(1000/消光系数);2)相对法:酶活力 (U/L)=〔 △A (测定)/ △A (标准) 〕标准物的 活力或浓度。
两点终点法
两点终点法也称因定时间法,它可以用一种试剂或两 种试剂。这种方法是近年来,可加双试剂的生化分析 仪问世后,才被广泛应用。优点是可以消除样品、试 剂的颜色、浊度,以及一些干扰物对测定的干扰。原 理是:加入样品→试剂1 →读取A1 →试剂2 →读取 A2,其中要读取两次吸光度值,第一次相当于读出样 品空白的值,加入试剂2至第二次读数才是实际呈色 反应,因此A=A1-A2。比浊法也是一种终点法,不过 是一种浊度测定,而不是比色测定。比浊法可分为化 学比浊法与免疫比浊法,免疫比浊法又分为透射比浊 法和散射比浊法。免疫比浊法目前主要用于血清特种 蛋白的测定,如载脂蛋白(apoAI,apoB 等)、补体类(C3、
《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标准(检验)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生物化学检验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适用阶段:专科适用类型:普专类开设学期:第四学期总课时数:90(每课时45分钟)学分:6分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由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临床医学等学科相互结合,逐渐形成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交叉学科,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学科和必修课程。
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医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IFCC)将生物化学检验定义为“对人体健康和患病时化学状态的研究以及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化学试验方法的应用”。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体器官、组织、体液的化学组成和进行着的生化过程,以及疾病、药物对这些过程的影响,为疾病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等各个方面提供信息和理论依据。
因此,《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应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分析机体健康和疾病时,体液或组织样品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医学应用技术学科,它在医学理论和医学实践中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制定依据和思路该课程是依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工作任务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临床与教学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本课程是医学检验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中要紧抓“检验技术”和“临床应用”两条主线,才能在实践中加深对各项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标准和要求的理解,才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熟练解决岗位中的常见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创新的能力,逐步成长为合格的医学检验技师。
生物化学检验试题
生物化学检验试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100分)1. 下列哪种生物大分子在生物化学检验中应用最为广泛?A. 蛋白质B. 核酸C. 糖类D. 脂质2. 以下哪个指标最能反映肝脏功能?A. 谷丙转氨酶(ALT)B. 谷草转氨酶(AST)C. 总胆红素(TBIL)D. 直接胆红素(DBIL)3. 下列哪种方法常用于检测血糖?A. 离子交换色谱法B. 电泳法D.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4. 下列哪个酶在生物化学检验中用于检测心肌梗死?A. 肌酸激酶(CK)B. 乳酸脱氢酶(LDH)C. 谷草转氨酶(AST)D. 谷丙转氨酶(ALT)5. 以下哪个激素与糖尿病相关?A. 胰岛素B. 肾上腺素C. 甲状腺素D. 醛固酮6. 下列哪种方法用于检测尿蛋白?A. 紫外可见光谱法B. 荧光法D. 尿蛋白定量试验7. 以下哪个指标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A. 血尿素氮(BUN)B. 血肌酐(Scr)C. 尿素清除率D. 肌酐清除率8. 下列哪种生物化学检验方法基于抗原抗体反应?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B. 速率法C. 比色法D. 荧光法9. 以下哪个酶与酒精性肝病相关?A. 谷丙转氨酶(ALT)B. 谷草转氨酶(AST)C. 碱性磷酸酶(ALP)D. 乳酸脱氢酶(LDH)10. 下列哪种方法用于检测病毒感染?A. PCRB. 免疫印迹法C. 免疫荧光法D. 电泳法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计100分)1. 请简要介绍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原理。
2. 请列举并简要解释生物化学检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3. 请阐述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4. 请分析生物化学检验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5. 请举例说明生物化学检验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题(共计100分)某患者因乏力、食欲不振、尿黄等症状就诊,医生怀疑其患有肝炎。
请根据以下生物化学检验结果,分析患者的病情。
1. 谷丙转氨酶(ALT):200 U/L(正常值:040 U/L)2. 谷草转氨酶(AST):150 U/L(正常值:035 U/L)3. 总胆红素(TBIL):50 μmol/L(正常值:1.717.1 μmol/L)4. 直接胆红素(DBIL):10 μmol/L(正常值:06.8μmol/L)5.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请根据以上检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1. 该患者可能患有什么疾病?(20分)2. 请简要解释各项检验指标在诊断该疾病中的作用。
医学检验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生物化学(7)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医学检验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生物化学(7)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考纲要求》1.肝胆生化(1)肝脏的代谢了解(2)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熟练掌握(3)胆汁酸代谢紊乱与疾病熟练掌握(4)胆红素代谢与黄疸熟练掌握2.肝胆疾病的检查(1)酶学检查(ALT、AST、ALP、GGT、ChE)方法学评价、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练掌握(2)胆红素代谢产物(血浆总胆红素、结合与未结合胆红素,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和胆汁酸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熟练掌握(3)肝纤维化标志物(Ⅲ、Ⅳ型胶原等)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熟悉(4)肝昏迷时的生化变化及血氨测定掌握3.肝细胞损伤时的其他有关检查及临床意义(1)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2)糖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3)脂代谢异常的检查了解(4)各种急、慢性肝病时综合考虑应选择的试验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掌握肝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对维持机体内外其环境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功能有:1.代谢功能,参与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分解和储存;核酸代谢;激素的生物转化;胆红素和胆酸的代谢。
2.排泄功能,如胆红素、胆酸、药物、某些阴离子染料等的运输和排泄。
3.解毒功能,参与对药物、毒物等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
4.凝血和纤溶因子、纤溶抑制因子的生成及对活性凝血因子的清除等。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各种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当肝脏受到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时,其功能状态和组织结构必然受到影响。
肝的病理状态大致可分为肝细胞损伤,间质反应,胆汁淤积,局限性肝损害及肝血管系统损害五种。
以上病理改变往往合并存在,但有所侧重,从而出现各种肝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导致有关的试验结果异常。
一、肝胆生化(一)肝脏的代谢功能1.糖代谢:肝脏是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
肝脏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及糖异生作用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进食之后自肠道吸收进入门静脉再进入肝脏,肝细胞迅速摄取葡萄糖,并合成肝糖原储存起来。
于是在肝静脉血液中保持着较低的血糖浓度。
7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36
(五)糖化血红蛋白(GHb)测定 【原理】 糖化血红蛋白是在血红蛋白 A1与葡萄糖非酶促 反应的产物。生成速度取决于血糖浓度和接触 时间 由于糖化过程非常缓慢,一旦生成不再解离, 且不受血糖暂时性升高的影响,因此 GHb 可反 映患者近2-3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GHb 对高血糖,特别是血糖和尿糖波动较大时 有特殊诊断价值
临床意义 平坦型糖耐量曲线
FPG降低,口服葡萄糖后血糖上升也不明显, 2hPG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常见于胰岛B细胞瘤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也可见于胃排空延迟、小肠吸收不良等。
临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义
鉴别低血糖 ①功能性低血糖:FPG正常,口服葡萄糖后出 现高峰时间及峰值均正常,但2~3h后出现低 血糖,见于特发性低血糖症。 ②肝源性低血糖:FPG低于正常,口服葡萄糖 后血糖高峰提前并高于正常,但2hPG仍处于 高水平,且尿糖阳性。常见于广泛性肝损伤、 病毒性肝炎等。
(2)血糖减低:低血糖症:FBG低于2.8mmol/L 生理性↓:饥饿、长期剧烈运动等。 病理性血糖降低见于: ①胰岛素过多:如糖尿病时胰岛素用量过多、口服 降糖药过量; ②缺乏抗胰岛素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 素减少等; ③肝糖原贮存缺乏性疾病:如重症肝炎、肝硬化、 肝癌等。
26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主要用于诊断症状不明显或血糖升高不明显的可疑 糖尿病。 【方法】现多采用WHO推荐的75g葡萄糖标准OGTT: 分别检测FBG和口服葡萄糖后30min、1h、2h、3h的 血糖和尿糖
【临床意义】 (1)血钾增高 ①输入过多:如静脉输入大量钾盐、输入大量库存 血等; ②钾排泄障碍: ◆如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导致肾小球排钾减少 ◆低醛固酮症 ③细胞内钾移至细胞外液,如大面积烧伤、创伤、 血管内溶血、酸中毒等。
生物化学基础7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酶与代谢酶的研究
总结词
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酶与代谢酶在调控不饱和脂肪酸水 平中发挥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需要特定的酶的催化,如脂肪酸合 酶、去饱和酶等。这些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如营养物质、激素等。研究这些酶的活性与表达有助于 深入了解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与代谢机制。
不饱和脂肪酸与健康
不饱和脂肪酸与心血管健康
降低胆固醇
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 醇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抗血小板聚集
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助于预 防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
保护心脏
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肌梗死 和心绞痛的风险。
不饱和脂肪酸与糖尿病
ω-氧化
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在特定的氧化酶作 用下,在碳链末端氧化生成羟基脂肪 酸或环氧化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提供能量
不饱和脂肪酸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之 一,通过β-氧化途径释放能量供机体使用。
VS
调节能量平衡
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影响激素的分泌和代谢 酶的活性,调节能量平衡和代谢过程。
04
生物化学基础7:不饱和脂肪酸
• 不饱和脂肪酸简介 • 不饱和脂肪酸的化学结构 • 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与代谢 • 不饱和脂肪酸与健康 • 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建议 • 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01
不饱和脂肪酸简介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不饱和脂肪酸是指碳碳双键上的氢原 子数目不足的脂肪酸。
分类
根据双键的数量,不饱和脂肪酸可以 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 酸。
不饱和脂肪酸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01
《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检验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test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132学时理论课学时:60学时实验学时:72学时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检验》是以健康和疾病时的生物化学过程为研究目的,通过测定组织、体液的成分,揭示疾病变化和药物治疗对机体生物化学过程和组织、体液成分的影响,以提供疾病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有用信息的一门学科。
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医学检验专业高素质的高职高专人才所必需的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防疫机构、医学科研等单位从事生化检验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使学生具备医学检验专业高素质的高职高专人才所必需的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必须具备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
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才是一门完整的课程,理论与实验同步进行。
理论学时数与实验学时数之比为1﹕1.2。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理论教学(一)绪论1. 目的与要求【掌握】生物化学检验的任务。
【熟悉】生物化学检验的研究领域。
【了解】生物化学检验的发展。
2. 内容要点生物化学发展简史、研究内容及与医学的关系。
(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1. 目的与要求【掌握】分析试剂的选择与保存;实验方法的分级、标准品分级;实验误差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方法评价实验(回收试验和干扰试验)的原理;诊断性能评价的指标。
【熟悉】熟悉纯水的制备方法;实验方法选择的原则和步骤;方法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步骤;方法评价的指标;参考值和医学决定水平的概念。
【了解】水的纯度检查;方法性能判断的指标;受试者工作曲线的应用和用途。
2. 内容要点实验用纯水的制备和纯度检查;分析试剂的选择、保存及实验试剂的配制;实验方法、标准试剂的分级,实验方法选择的原则和步骤;实验误差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方法评价指标与评价实验;诊断性能评价的指标(三)光谱分析技术1. 目的与要求【掌握】光吸收定律;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定性和定量方法。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7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体液、电解质平衡及其紊乱一、体液、电解质平衡及其紊乱 (一)体液分布细胞内液40%体液 血浆5%细胞外液20% 功能性细胞外液组织间液15%无功能性细胞外液(脑脊液、关节液、消化液) 成年男性体液量占体重60%.女性占50%,新生儿可达70%。
细胞内液——男性占体重40%,.女性占35%。
细胞外液——男女性均占20%。
水在血管内外转移的主要因素:血浆胶体渗透压 水在细胞内外转移的主要因素:血浆晶体渗透压(三)电解质的分布①细胞外液主要离子成分:主要阳离子是Na+,主要阴离子是Cl-、HCO3-和蛋白质。
②细胞内液主要离子成分:主要阳离子是K+和Mg2+,主要阴离子是.HPO42-和蛋白质。
③阴离子间隙(AG):指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
AG =(Na+ + K+)-(Cl- + HCO3-)正常参考值:8~16mmol/L,平均12mmol/LAG值对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及类型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各种原因引起代酸时,其酸性代谢产物增多,表现为AG增加。
见于:①肾功能不全引起氮质血症时,磷酸、硫酸盐潴留;②缺氧导致乳酸堆积;③饥饿、糖尿病时脂肪动员增加,导致酮体堆积。
④正常血浆渗透压290~310mmol/L,渗透压的稳定对维持细胞内、外液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血浆中主要渗透物质:Na+ + K+、葡萄糖和尿素mOsm/(kg.H2O)=1.86(Na+ [mmol/L])+葡萄糖[mmol/L]+尿素[mmol/L]+9 (9代表血浆中其他渗透物质:K+、Ca2+和蛋白质等)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一)水平衡紊乱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别称急性脱水,混合性脱水慢性脱水,继发性脱水原发性脱水血Na+135~150mmol/L <135 mmol/L >150 mmol/L渗透压正常降低升高主要病因消化液或体液急性丢失(大量呕吐、肠外瘘、肠梗阻、烧伤、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消化液或体液慢性丢失(慢性肠梗阻、长期胃肠减压、大创面慢性渗液);排钠利尿剂水分摄人不足(食道癌)、大量出汗、糖尿病昏迷、溶质性利尿、大面积烧伤失水部位细胞外液为主组织间液与血浆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为主组织间液丢失比例大于血浆以细胞内液为主组织间液与血浆丢失血压降低严重降低(易发生休克) 正常(严重时降低) 休克偶尔发生容易发生不容易发生临床表现恶心厌食、乏力少尿,不口渴脱水征:皮肤干燥、眼窝凹陷恶心呕吐、视觉模糊,不口渴头晕、起立时容易晕倒口渴,乏力舌干、烦躁不安、谵妄昏迷水中毒 病因:①ADH分泌过多;②肾功能不全,排尿能力下降;③机体摄入或输注水分过多 急性水中毒-水过多-脑细胞肿胀-颅内压增高-引起神经、精神症状慢性水中毒一可有软弱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等(二)钠平衡紊乱Na+功能保持ECF容量、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渗透压和细胞生理功能低钠血症ECF Na+ <130mmol/L低钠血症可由钠减少或水增多引起,常见引起原因有:肾性因素、非肾性因素高钠血症ECF Na+ >150 mmol/L高钠血症可因摄入钠过多或水丢失过多而引起电解质排斥效应血浆中一些不溶性物质(高脂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和可溶性物质(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或甘露醇)增多,使单位体积的水含量减少,血钠或钾等电解质浓度降低(钠钾等只溶解在水中),从而引起假性低钠或低钾血症。
生物化学 7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真核细胞,生物氧化多在线粒体内进行,在不含线 粒体的原核细胞中,生物氧化在细胞膜上进行。
(一)生物氧化的特点
1,生物氧化是在生物细胞内进行的酶促 氧化过程,反应条件温和(水溶液,pH7和 常温)。
6,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通过与ATP合成相 偶联,转换成生物体能够直接利用的生物能 ATP。
生物氧化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多糖,脂,蛋白质等分解为构造单位——单糖、 甘油与脂肪酸、氨基酸,该阶段几乎不释放化学能。
第二阶段:构造单位经糖酵解、脂肪酸β氧化、氨基酸氧化 等各自的降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乙酰CoA等少数几种共同的 中间代谢物,这些共同的中间代谢物在不同种类物质的代谢间 起着枢纽作用。该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
生物氧化图示
(二)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直接脱羧
CH3CCOOH O
丙酮酸脱羧酶 (α-脱羧)
CH3CHO + CO2
丙酮酸羧化酶
HOOCCβH2CαCOOH (Β-脱羧) CH3CCOOH + CO2
O
O
氧化脱羧:在脱羧过程中伴随着氧化(脱氢)。
第三阶段:丙酮酸、乙酰CoA等经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 CO2、H2O释放大量的能量。
★在第二、第三阶段中,氧化脱下的电子(H—)经过一个氧 化的电子传递过程(氧化电子传递链)最终传给O2,并生成 ATP,以这种方式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它是 一种很重要的将生物氧化和能量生成相偶连的机制。
• 一般将水解时能够释放21 kJ /mol(5千卡/mol) 以上自由能(G< -21 kJ / mol)的化合物称 为高能化合物。
2020年自考《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二)》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七)
2020年自考《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二)》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七)一、名词解释1.心肌酶二、填空题1.可作为AMI的早期标志物的生化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脏蛋白类标志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HBDH活性相当于哪两种LDH同工酶活性A. LDH1和LDH5B. LDH1和LDH3C. LDH1和LDH2D. LDH2和LDH5E. LDH2和LDH42.AMI时,CK-MB/总CK比值A. <5%B. >5%C. <6%D. >6%E.>8%3.曾作为诊断AMI“金标准”的心肌酶是A. CKB. CK-MBC. LDHD. LDH1E. AST4.在诊断AMI的血肌酶中,延缓期最短的酶是A. CKB. CK-MBC. LDHD. LDH1E. AST5.AMI早期标志物是指症状出现多长时间血液中升高的标志物A. 1小时内B. 3小时内C. 6小时内D. 8小时内E. 12小时6.血清LDH1/LDH2 >1 对诊断下列哪种疾病有帮助A. 肝脏疾病B. 心脏疾病C. 肾脏疾病D. 骨骼疾病E. 肺脏疾病7. AMI的最好的确证标志物是A. AST 和ALTB. CK和CK-MBC. LDH和LDH1D. cTnT和cTnIE. Mb和Hb8.可作为AMI的早期排除标志物是A. CK-MbB. MbC. cTnTD. cTnIE. LDH9.CK是由2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产生的同工酶有A.2种B.3种C.4种D.5种E.6种10. 某病人胸痛6小时后入院,临床检验ECG未见典型急性心梗改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应选择A.肌红蛋白B.CK、LDHC.LDH、α-HBDHD.CK-MB、cTnTE.CK、CK-MB-AST、α-HBDH、LDH四、简答题1.心脏的酶类和蛋白类标志物各包括哪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心肌酶:AMI时血液中浓度增高包括AST/LDH/CK。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7章 临床酶学检验技术
酶活性的国际单位定义; 酶活性测定的连续监测法的概念、计算和分 类;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及最适条件的确定原则。
血清酶变化的病理机制;酶动力学参数的含义;电泳法和免疫抑制法 测定同工酶的原理。
酶蛋白质量测定的优点;定时法测定临床常用诊断酶的原理和评价; 同工酶的其他检测方法。
2
第一阶段(1908 ~ 1950) :利用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反应原理测定酶促反应生成量或底物消耗量定 时法测定AMY (1908年, Wohlgemuth)、 LPS、ALP、ACP等几种酶。
2. 国际酶学委员会将每种酶用4个数字加以系统编号: 数字前冠以EC ,数字之间用黑点 隔开。第一个数字表示酶的类别 ,第二个表示亚类 ,第三个表示亚-亚类 ,第四个表示 酶的编号序数:如EC1.1.1.27 LD (乳酸脱氢酶)。
3. 同工酶:催化相同化学反应, 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
心梗、肌病、颅脑损伤、肿瘤 心梗、肌病、肺梗死、肝病、肿瘤 肝胆疾病、骨病、妊娠、结肠炎、肿瘤
红细胞、前列腺、溶酶体 γ-GT1、 γ-GT2、 γ-GT3、γ-GT4
前列腺癌、血液病、骨肿瘤 肝癌、梗阻性黄疸
P-AMY(P1、P2、P3)、S-AMY(S1、 S2、 S3、S4) ALT、 mALT AST、 mAST
18
连续监测法(continuous monitoring assay): 在多个时间点连续测定产物生成量或底物消耗量 ,选取线性期的速率来
计算酶活性 ,又称速率法。将酶与底物在特定条件 (缓冲液、温度等) 下孵育 ,每隔一定时间 (2s∼60s) 连续测定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底物或产物的特征信 号的变化 ,从而计算出每分钟的信号变化速率 ,求 出酶活性浓度。 尤其适合在自动化分析仪上使用
生物化学检验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生物化学检验考试重点知识总结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第一章临床生物化学的概念:临床生物化学与是在人体正常的生物化学代谢基础上,研究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病理性变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代谢物的质与量的改变,从而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
(选择题)第二章1.血浆蛋白质电泳区带顺序:前清蛋白、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1-球蛋白、β2-球蛋白、γ-球蛋白2.急性时相反应:当人体因感染、自身免疫性等组织损伤(如创伤、手术、心肌梗死、肿瘤等)侵害,诱导炎症,使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释放紧急反应性因子,再经血液循环,刺激肝脏细胞产生Hp、Cp、CRP等,使其血浆中浓度显著升高,而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此炎症反应过程,称之为急性时相反应(APR),该过程出现的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
各APP升高的速度和幅度有所不同,C-反应蛋白首先升高,在12小时内α1-酸性糖蛋白也升高,尔后α1-抗胰蛋白酶、触珠蛋白、C4和纤维蛋白原升高,最后是C3和铜蓝蛋白升高,通常在2至5天内这些APP达到最高值。
3.M蛋白→多发性骨髓瘤4.清蛋白(Alb)的生理功能:①保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以维持血管内外体液的平衡。
②重要的营养蛋白:用于组织蛋白的补充和修复③血浆中主要的载体蛋白: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可以通过与Alb的结合而运输④具有缓冲酸碱的能力: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5.CRP的临床意义:CRP是第一个被认识的APP。
CRP是非特异性指标,主要用于结合临床检测疾病:①筛查微生物感染;②评估炎症性疾病的活动度;③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和外科手术后并发的感染(血清中浓度再次升高)④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的监测;⑤监测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等(简答题)6.体液总蛋白测定的方法:凯氏定氮法是经典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参考方法);双缩脲法是常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 终点法:在反应进行到预定时间后要终止反应。
两点法:该方法反应时间的预定是从t1~t2 。
特点:
优点是简单。
缺点是难以确定反应时间段酶促反应是否处于线性期。
注意:固定时间法时间段的预定不宜太长,一般以30~60分 钟为宜。
(二)连续监测法
定义:测定底物或产物随时间的变化量,又称为速率法。 原理:
定义 : Vmax指酶完全被底物分子饱和时的反应速度。 应用:
Vmax可用来计算酶的转化率(TN),即单位时间内每分子 酶可使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数,单位为分子数/秒。当反 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时,如果已知酶量,则可计算出酶的 转化率:
TN =底物转化量(mol/s)/酶量(mol)
(四)Km和Vmax的测定 1.Linweaver-Burk作图法,又称为双倒数作图法 1 Km +〔S〕 Km 1 1 —— = ————— = ——— · —— + ——— v Vmax〔S〕 Vmax 〔S〕 Vmax
表7-2
名
常用工具酶的名称及其缩写符号
称 缩写符号 名 称 缩写符号 HK CK PK GK LPL CE
乳酸脱氢酶 LDH 苹果酸脱氢酶 MDH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6PD 谷氨酸脱氢酶 GLDH 葡萄糖氧化酶 GOD 胆固醇氧化酶 COD 磷酸甘油氧化酶 GPO 过氧化物酶 POD
己糖激酶 肌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 甘油激酶 脂蛋白脂肪酶 胆固醇酯酶 脲酶 肌酐酶
要求高,要求能够精确地控制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等反 应条件,要求仪器具有恒温装置及自动监测功能,半自动及自 动生化分析仪都能达到这些要求。
二、工具酶
定义:
工具酶:将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待测酶活性或底物浓度的酶。 偶联:工具酶与待测酶、工具酶与工具酶之间的联合。
分类:
工具酶有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和水解酶类
4.计算不同底物浓度时酶促反应速度相当于最 大反应速度的比率
根据米-曼氏方程可以计算 5.设计适宜的底物浓度
酶促反应进程曲线表明,只有初速度才能真正代表酶 活性,一般要求初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90%~95%、底物 消耗率为1%~5%。这样既可以近似地表示酶活性,又不 致于使底物浓度过高而造成浪费。
(三)Vmax的应用
(一)米氏常数的定义 由米-曼氏方程可以导出: (Vmax-v)〔S〕 Km = ———————
v
当v = 1/2Vmax时,Km =〔S〕。因此Km值为反应速度相当于 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Km值是酶的特征常数,具有重 要的应用价值。
(二)Km值的应用 1.鉴定酶的种类 Km值是酶的特征常数,在反应条件一定时,只与
三、酶活性测定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一)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二)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三)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四)在骨骼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五)在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六)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七)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四、同工酶的诊断价值
第五节 酶活性测定最适条件的选择
本章容概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酶活性测定的基本知识
酶活性测定方法及酶学分析的类型 同工酶测定 酶学分析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酶活性测定最适条件的选择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酶活性的国际单位定义,酶活性浓度的表示方法及酶活性单位 的计算公式;酶活性测定的连续监测法和定时法的概念、区别和结果 的计算方法;酶偶联反应的在酶活性测定和酶法分析代谢物中的应用; 以NAD(P)H为指示系统和色素原底物在酶活性测定中的应用. 2、熟悉酶促反应进程;酶促反应底物动力学;酶学分析在临床诊断上 的应用。 3、了解Km值、Vmax值的应用及Km和Vmax的测定;同工酶测定和酶活性 测定最适条件的选择。
(四)按照免疫学特性不同进行分离鉴定
(五)按照耐热程度不同进行鉴定
(六)选择性抑制法
第四节 酶学分析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血浆酶的来源 酶的区域化分布 酶活性测定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同工酶的诊断价值
一、血浆酶的来源
血浆特异酶 血浆酶 非血浆特异酶 细胞内酶 外分泌酶
二、酶的区域化分布
表7-3
酶的种类和底物的性质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不同种
类的酶其Km值不同,对于一种未知的酶,可在规定的 条件下测定其Km值加以鉴定。
表7-1 某些酶的Km值
酶
乳酸脱氢酶 己糖激酶
底物
Km(mmol/L)
0.017 0.05 1.5 4.0 9.0 25 28 108
-半乳糖苷酶 碳酸酐酶 过氧化氢酶 蔗糖酶 糜蛋白酶
同工酶的定义
是催化功能相同,但是分子组成及理化性质不同
的一组酶,是在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位点或等位
基因编码的多肽链单体、纯聚体或杂多体。
一、同工酶产生的机理
(一)由不同基因位点编码 (二)由等位基因编码 (三)由多肽链化学修饰产生
二、同工酶的测定方法
(一)按照理化性质不同进行分离鉴定
1.电泳法 同工酶氨基酸组成不同,等电点不同,电泳迁移率 也就不同,据此可用电泳法分离鉴定。 2.层析法
五、酶促反应底物动力学
中间产物学说:
酶促反应进行时,酶首先与底物结合为中间产物,然后再催 化底物反应生成产物。E + S ES → E + P
米-曼氏方程:
Vmax〔S〕 v = ————— 〔S〕+ Km
上式中v代表反应速度,Vmax代表最大反应速度, 〔S〕代表底物浓度,Km称为米氏常数。
三、酶偶联测定法
应用:对于底物或产物不能直接测定或难于准确测 定的酶促反应 。 Ex Ea Ei
A
B
C
P
式中A为底物,B、C为中间产物,P为产物(必须能够直接测 定),Ex为待测酶,Ea、Ei都为工具酶。按照工具酶作用的不同, Ea又称为辅助酶,Ei又称为指示酶,C P称为指示反应。
(一)酶偶联反应的原理
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公式:
(A测定 – A对照)· 106 每单位规定的保温时间 V总·
酶单位/升 = —————————×————————
· V标 L· 实际保温时间
四、酶促反应进程
酶促反应进程曲线
酶量的测定: 通过酶活性测定间接测得酶的含量,因此,要准 确测定酶量,应使酶浓度(〔E〕)与酶促反应速度 成正比,即〔E〕∝-d〔S〕/dt或〔E〕∝d〔P〕/dt。 能够真正代表酶活性大小的是线性期的酶促反应速 度,即酶促反应初速度。 酶活性测定时首先要确定线性期,在此期测定反 应速度才能准确代表酶活性。 酶促反应初速度 酶活性 酶的含量
可对NAD(P)H在紫外吸收或紫外激发荧光进行测定
应用:ALT、AST、CK等酶活性测定。
2.过氧化物酶 POD可催化过氧化氢与某些色原反应,例如与4-氨 基安替比林(4-AAP)和酚反应,将其氧化为有色物质, 反应如下: Trinder反应: POD 2H2O2 + 4-AAP + 酚 醌亚胺(红色) + 4H2O
血清酶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谷氨酸脱氢酶 山梨醇脱氢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谷氨酰转肽酶 5ˊ-核苷酸酶 单胺氧化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碱性磷酸酶 酸性磷酸酶 淀粉酶 脂肪酶
诊断常用血清酶的来源
符号 OCT LCAT GLDH SDH ALT ICD -GT 5ˊ-NT MAO AST CK LDH ALP ACP AMS LPS 来源 肝 肝 肝 肝 肝、肾、心 肝、胎盘、心 肝、胆、肾、小肠 肝、胆道 肝、肾、脑 心、肝、骨骼肌 骨骼肌、心、脑 心、肾、骨骼肌、肝、肺 小肠、胎盘、肝、肾 前列腺、红细胞、血小板 胰、唾液腺 胰
2.Cornish-Bowden作图法 又称为直线线性作图法。
第二节 酶活性测定方法及酶学分析的类型
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工具酶
酶偶联测定法 底物浓度测定
一、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固定时间法
按照对酶 促反应时 间的选择 不同
连续监测法
(一)固定时间法
定义:测定酶促反应开始后一段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 或产物的增加量。
丙酮酸 D-葡萄糖 D-果糖 D-乳糖 H2CO3 H2O2 蔗糖 甘氨酰酪氨酰甘氨酸
2.反映酶与底物的亲合力 Km值越大,酶与底物亲合力越小, Km值越小,酶与底物亲合力越大。 3.选择酶的最适底物
Km值取决于酶的种类和底物的性质,在酶一定时,不同底 物有不同的Km值。酶活力测定时,应优先选择酶的最适底物, 使酶促反应容易进行,并节省底物用量。
该方法每隔一定时间(10s~60s)测定一次底物或产 物的变化量,连续测定多点,然后将测定结果对时间作图 ,绘制反应速度曲线。
特点: 在方法设计上,选择紫外吸收法或色原显色法 优点:
能动态观测酶促反应进程,可以明显地找到反应的线性期, 结果准确可靠,标本和试剂用量少,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测定。
缺点:
应用:GOD、COD、GPO、甘油氧化酶、尿酸酶(属于氧化酶类)
等都可以将各自的底物氧化为过氧化氢,因此都可以与POD偶联,通 过Trinder反应加以测定。
四、底物浓度测定
利用酶催化反应的高效率和专一性,可以测 定底物浓度。与酶活性测定类似。
第三节 同工酶测定
同工酶的定义 同工酶产生的机理 同工酶的测定方法
三、酶活性单位的计算
步骤:
明确测定方法的酶单位定义,按照酶单位 定义确定物质量、体积和时间的单位,
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
产物的增加量 每单位规定的保温时间 1000(ml) 酶单位/升 = —————————×——————————×———————— 每单位规定的产物增加量 实际保温时间 实际标本用量(ml)
根据同工酶分子荷电量不同,可用离子交换层析法 加以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