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的观念和方法

合集下载

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

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

(二)步骤:
层面 实质 含义
具体内容
1 解读 写什 理解作品的 如故事与细节、人物 内容 么 基本内容 与形象、背景与环境等
2 鉴赏 怎么 欣赏作品的 如词语选用、叙述角 艺术 写 艺术形式 度、意象与意境、隐喻与 象征、结构与技巧等
3 探究 表达 评价作品的 如思想情感、文化意 主旨 什么 思想意义 蕴、审美情趣等
所谓“境与心会”,就是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 正与陶公纯静超脱的心境相融,自然与诗人的 情感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了。这种“境与心会” 的感触微妙复杂难以言传,连诗人自己也一时 说不清,所以他最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 忘言。”
3.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理想的阅读和理解 诗歌作品的方法。始见于《孟子·万章上》 :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 志,是为得之。”
寄喻说
清张采田在《玉溪生年谱会笺》中认 为此诗抒发了诗人对李德裕的怀念。 而柳文英则认为此诗“通篇的意思则 是因对令狐淘居启陈情不省,感叹身 世沦落不遇。”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 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 住了妇道;在深层意蕴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 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2.诗无达诂
原作“《诗》无达诂”,是汉代提出《诗经》 学习的“接受—阐释”理论。
何谓 “诗无达诂”?“达”意为明白、晓畅; “诂”则是指以今言释古语。“达诂”的意思 是确切的训诂或解释 。
语言入手,探讨作者在作品中“情意” 的一种研究、鉴赏方法。
阅读文学作品,要注意把握其语言, 根据语言捕捉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意向。
刘勰的《文心雕龙》:“夫缀文者情动而 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 幽必显。”

如何进行文本解读与策略

如何进行文本解读与策略

社会学解读
总结词
考察文本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作用。
详细描述
社会学解读着重探讨文本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作用,它关注的是文本 与社会、文化、历史等背景的关联。这种解读方式通常涉及对文本中的文化 符号、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分析。
03
文本解读的应用策略
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积累语言知识
掌握足够的词汇量、语法和修 辞手法等语言知识,有助于准
确理解和分析文本。
强化阅读理解
通过总结、推断、联想等方法 ,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并理解
作者意图和文本意义。
培养批判思维
对文本信息进行质疑、评价和 反思,有助于提高解读能力和
判断力。
针对不同文本的解读策略
新闻报道类文本
关注事实、观点和立场,分析 作者使用的证据、推理和逻辑 ,以及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和
社会背景。
挖掘深层含义
优秀的文本往往蕴含着深层次的含 义和价值,通过解读可以挖掘这些 含义和价值,指导读者更好地理解 和应用所学知识。
文本解读的步骤
快速浏览全文
首先需要快速浏览全文 ,了解文本的主题和大 致内容。
分析文本结构
接下来需要分析文本的 结构,包括段落划分、 层次关系等,以便更好 地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论 证过程。
文学研究领域
学者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 研究,探索文学作品的内涵、意义 和价值。
情报领域
情报分析师通过文本解读获取敌方 情报,为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
跨文化交流领域
通过文本解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 的信息和价值观,促进跨文化交流 与合作。
04
文本解读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文本解读面临的挑战
文本来源多样
文本解读的方法

语文经典篇目文本解读——方法与案 例

语文经典篇目文本解读——方法与案 例

语文经典篇目文本解读——方法与案例(原创版2篇)目录(篇1)一、引言:介绍语文经典篇目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和方法二、解读方法:详细解析文本解读的几种常用方法1.文本分析法2.背景分析法3.比较分析法4.读者反应法三、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以上解读方法的应用四、结论:总结语文经典篇目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和方法,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正文(篇1)一、引言语文经典篇目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学生而言,掌握这些经典篇目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还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然而,如何有效地解读这些经典篇目,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方法与案例两个方面,探讨语文经典篇目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和方法。

二、解读方法1.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是解读经典篇目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文本的结构、语言、主题等进行分析,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现手法。

例如,在解读《红楼梦》时,可以通过分析贾宝玉的形象,来理解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反思。

2.背景分析法背景分析法是指在解读经典篇目时,要充分考虑其创作背景,如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时代背景等。

例如,解读鲁迅的《狂人日记》时,就需要了解鲁迅所处的历史时期,以及他的文学主张,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价值。

3.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指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不同作者的同类作品进行比较,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例如,将《西游记》和《水浒传》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在人物塑造、故事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两部作品。

4.读者反应法读者反应法是指通过分析读者对作品的反应,来解读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对于《雷雨》这部作品,可以通过分析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同情、愤怒等情感反应,来理解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

三、案例分析以《红楼梦》为例,我们可以运用以上几种方法进行解读。

首先,通过文本分析法,我们可以发现作品的主题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反思;其次,通过背景分析法,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曹雪芹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然后,通过比较分析法,我们可以发现《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小说在人物塑造、故事结构等方面的异同;最后,通过读者反应法,我们可以了解到读者对作品的评价和反应。

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的方式方法

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的方式方法
(1)功能定位:
①文体模式为写作提供编码程序;
②文体模式为阅读暗示解码方式;
③文体论阅读是信息解码的预设与向导
④文体论阅读就是演绎思维在解读中的运用(文体结构模式→文本携带信息)。
(2)文体类型:
文章因结构形式、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文体。
二分法:“韵文”如诗、词、曲、谣等;“散文”,可分“非文学性散文”和“文学性散文”。另有多种“边缘文体”,如骈文、赋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胜、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作过多分析。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
①从字词句含义的解读入手。
A.赏语音。如双声叠韵、对仗押韵,可得铿锵悦耳、回环荡漾之美。
B.析词汇。词的准确、色彩、语体、修辞、言外之意等皆为分析切入点。
C.辨句法,包括长句、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的不同效果。
D.看语境。看语言使用的环境,即上下文(语)。
E.理篇章,包括结构的巧妙、整体感的强弱、文气的特点、短小段(如一句就一段)的好处等。
(7)文化学批评(从民族文化形态入手,揭示其地域文化特征);
(8)心理批评(无意识的作用、文学补偿人类欲望、阅读时的分享);
(9)新批评的细读法(中国式的细读,如穷源溯流、比较品鉴、精细评点)。
(一)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的基本方式:
主要有语义学解读、文体论解读、社会学解读、文化学解读、接受美学解读等五种。

语文教师要多层面多角度解读文本

语文教师要多层面多角度解读文本

语文教师要多层面多角度解读文本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彭本常【内容摘要】教师要想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来向学生传授知识,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就必须不断强化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解读文本呢?笔者提出了在读的形式上五个层面六度解读的“五层六读”观点,在读的内容上笔者主张着眼于文章的构成要素进行多角度解读。

【关键词】文本解读;五层六读;多角度解读一、概念说明(一)什么是文本《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文本”一词的解释是:文件的某种本子(多就文字、措辞而言),也指某种文件:这个文件有中、英、法三种文本~。

但是文本的概念后来主要变成了:“任何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

”(二)文本与课文《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课文”一词的解释是: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朗读~。

可见,“文本”更强调“原生价值”;而“课文”是为了适应教学需要被选入教材、被改编了甚至是被删减了的“文本”,它强调的是“教学价值”。

因此,我们强调教师解读“文本”,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细致地挖掘文本,才能在备课时游刃有余,才能在课堂上生成精彩。

当然,我们教材上的大部分“课文”都没有经过改编、删减,就是“文本”本身。

(三)什么是解读《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解读”一词的解释是:①阅读解释:~信息编码|传统的训诂学以~古籍为主要目的。

②分析;研究:~人生|~史前文化。

③理解;体会:持不同观点的人对这项政策会有不同的~。

(四)解读与阅读《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阅读”一词的解释是: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报刊|~文件。

对照“解读”与“阅读”的含义,不难发现“阅读”只是“解读”的基础层次;“解读”在“领会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求进行内在消化,达到能解释的层次;此外,“解读”还要求对读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理解、体会。

(五)什么是文本解读“文本解读”就是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一篇语文课文的文本解读范例

一篇语文课文的文本解读范例

一篇语文课文的文本解读范例《背影》文本解读范例《背影》是一篇情感真挚、文笔细腻的散文,作者通过描述自己与父亲在火车站离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以下是对该文本的解读,从七个方面对文本进行了深入剖析。

一、文本背景介绍《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创作于1925年。

当时,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结构受到冲击,朱自清在文中通过描述自己与父亲的情感交流,表达了对传统家庭和亲情的深深眷恋。

二、主题思想分析《背影》的主题思想是对父爱的颂扬和对亲情的怀念。

在文中,作者通过对父亲在火车站为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的细致描写,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同时,通过对离别情景的描述,表达了对亲情的深深怀念。

三、人物形象解读文中的父亲形象丰满,具有代表性。

他是一位传统的中国父亲,对自己的儿子有着深厚的爱和期望。

他亲自为儿子买橘子,叮嘱儿子路上小心,这些细节都展现了父亲的关爱和牵挂。

而朱自清则以儿子的身份,对父亲充满了感激和敬爱。

四、语言特色鉴赏朱自清的文笔细腻、质朴,语言平实却饱含深情。

《背影》的语言特色在于其用词简练、准确,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文中的叙述方式简洁明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艺术手法探讨《背影》的艺术手法独特,主要采用了细节描写和情感抒发的方式。

通过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同时,作者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读者产生了共鸣,对亲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六、情感表达理解在《背影》中,朱自清的情感表达丰富、真挚。

通过对离别情景的描述,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同时,文中也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庭观念的重视。

这种情感表达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温暖。

七、文本意义与价值《背影》作为一篇经典散文,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展示了朱自清卓越的文学才华,更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

通过《背影》,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亲情、家庭和爱的真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小说分析方法总结

小说分析方法总结

小说分析方法总结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艺术等元素来表达作者的想法和观点。

分析小说是一种深入解读和理解小说内涵的方法,有助于揭示其背后的主题、情感和文学技巧。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几种常见的小说分析方法。

一、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是一种重点关注小说文本本身的分析方法。

通过仔细研读小说的文字,分析其语言风格、叙事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揭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和主题。

首先,我们可以关注小说的语言风格。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包括词语的运用、句式的构造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例如,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常常使用华丽的辞藻和修辞手法,有助于营造出悬念和紧张的氛围。

其次,我们可以分析小说的叙事结构。

包括故事的起承转合、情节的安排和人物角色的发展等。

通过分析叙事结构,我们可以理清整个故事的逻辑和发展,并理解作者希望传达的主题和观点。

例如,在《红楼梦》中,故事的起承转合紧密结合,呈现出贾宝玉等角色的成长和荣辱得失,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与堕落。

最后,我们可以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指作者通过借助于形象、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营造意境和增强文学效果。

例如,在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插叙、夹叙和夹注等手法,既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又让读者对细节和隐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文化背景分析法文化背景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小说所处的文化背景来理解其内涵和意义的方法。

每个时代和地区的文化环境都会对小说的创作产生影响,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考察小说所处的历史时期。

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都会对小说的写作产生影响。

例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反映了当时民族危机、封建礼教以及科学文化的冲突和影响。

其次,我们可以研究小说所处的地域背景。

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思想观念和社会风貌也会在小说中得到体现。

例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就通过展现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苦难来描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变革。

课文文本解读分析怎么写

课文文本解读分析怎么写

课文文本解读分析怎么写一、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思路当前,世界各国对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通常是从教科书的社会性和教育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事实上,国家要通过教科书这面镜子反映出自己的形象,要从中看出本国的国体和力量、现实和发展,使它发挥出强有力的宣传工具的作用。

当前,针对教科书开展的研究,不仅针对教科书的社会性,更集中在教科书的教育性上。

这两个方面在中小学教科书中的具体体现应当是分析中小学教科书的重要内容。

特别地,对于我国以往的教科书研究过于强调教科书社会属性的分析而言,充分认识教科书的教育性并将之作为教科书的重要属性,是非常难得和值得肯定的。

随着国家教科书多样化政策的实行,一批形式多样、内容各具特色的教科书应运而生。

教科书研究开始从宏观地研究教科书的社会性与教育性,开始注意到教科书的内容和结构等。

尤其是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学术研究视野的拓展,人们在对不同版本的教科书进行对比分析之际,除了对教科书的社会性和教育性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之外,还对各版教科书的特色和亮点进行了专门研究,而特色和亮点恰恰是教科书得以生存的根本。

同时,只有在比较中教科书的特色才能凸显出来。

二、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教科书文本的分析研究,没有绝对统一的方法。

人们采用的方法往往各异,因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其中,比较法、内容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主要采用的方法。

(一)比较法比较法是运用比较的方法,具体细致地突出事物或事理特征的说明方法。

比较的对象可以是同类事物,也可以是不同类的事物,还可以将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进行比较。

在比较中要注意寻找事物的不同特征,以帮助人们准确地认识事物。

在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中,人们常常将同一课程内容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借以揭示各个版本的特色和差异,或者阐述一些相关问题(如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的准确性等等),或者将某一版本的教科书文本与其相应的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比较,借以分析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吻合程度,或者进行同一年级、不同国度、不同地区的同类教科书的比较分析,借以揭示各自的特点,以便借鉴。

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指的是教师对文本(课标、教材及有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过程。

教师文本解读的准确与否、深入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设计和教学效率。

一、文本解读的基本内容(一)解读课标和教材。

1.领会课标的理念。

2.理解教材的体系。

3.掌握单元的目标。

(二)解读人物和背景文本解读要首先关注人:写文章的人和文中写到的人1.写文章的人。

如果不了解就无法理解把握“之思”和“文本之志”。

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的理解文本,更好的与文本对话,与对话。

孟子说:“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人论世也。

”(1)的生平介绍。

(2)写作的时代背景。

(3)作家的其他文章。

(4)作家对写作意图的阐述。

(5)别人对这篇文章的评论。

2.文中写到的人。

(三)解读课文和资料1.解读课文。

(1)文体的把握。

记叙文、说明文、儿歌、诗歌、寓言故事、文言文根据不同的文体类型,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2)内容的梳理。

事件、情节、常识性知识、(3)语言的品味。

字、词、句、段、篇(4)文意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主题(5)写法的鉴赏。

写作方法、表达特色(6)课文之图。

配图、插图2.解读教参。

叶圣陶:“教参是鸦片”(依赖性、惰性)3.解读资料。

(1)资料的真实性。

真实有效(2)资料的匹配性。

“资料为课文服务”(3)资料的适度性。

大小、多少、距离(4)资料的典型性。

(四)解读学生和生活“知人论世”“现在时态”二、文本解读的思维方法误区:主观曲解、凭空分析、死扣课文、迷恋权威等(一)铨释学层面古诗的“注释”一是语言的模糊性,形成对语义理解的不确定性。

字面义:羊大为“美”字中义:美好的“美”,美丽的“美”字外义:美得你!臭美!二是对同一个文本,不同时代、不同读者的解读会有不同意义。

《再见了,亲人》的当代解读:(1)谁是亲人?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志愿军也是朝鲜人民的亲人。

(2)和平时期有没有亲人?只要人人拥有爱心,处处都有亲人。

解读形式、解读范围、解读方法

解读形式、解读范围、解读方法

解读形式、解读范围、解读方法解读是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理解、分析和阐述的过程。

它有多种形式、范围和方法,下面将分别进行解读。

一、解读形式1.文本解读:文本解读主要是对书籍、文章、诗歌、小说等文字作品进行理解和分析。

通过阅读、理解和解释文本中的内容、主题和意义,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2.图像解读:图像解读是对图画、照片、绘画等视觉作品进行解析和理解。

通过观察、分析和解读图像所表达的意象、形式和风格,从而得出对图像的解释和理解。

3.数据解读:数据解读是对数字、图表、统计数据等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分析数据的趋势、规律和关联性,从而得出对数据背后的含义和结论。

4.事件解读:事件解读是对某一具体事件或现象进行分析和理解。

通过收集、整理和解读事件相关的信息和证据,从中提取事件的原因、经过和影响,进而形成对事件的解释和理解。

二、解读范围解读的范围可以涉及各个领域和层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文学艺术:对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进行解读,探究其意义、美学特点和表现手法,揭示作品内涵和艺术价值。

2.社会与人文:对社会现象、历史事件、人文思想等进行解读,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动因和影响,提供对社会和人文问题的深入理解。

3.政治与经济:对政治决策、经济形势、市场动态等进行解读,分析政策措施和经济现象的背后逻辑和趋势,提供决策参考和预测。

4.科学与技术:对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等进行解读,分析其知识背景、实验过程和科学原理,推动科技进步和应用。

5.哲学与宗教:对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进行解读,探索其思辨逻辑、价值观念和对生命意义的关注,引导人们思考人生问题。

上述范围只是冰山一角,解读的领域因为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无穷无尽。

三、解读方法解读的方法可以依据具体的情境和目的来选择和运用,以下列举几种常用的解读方法:1.文本分析法:通过对文本的细致研读和解构,分析文本的结构、语言、主题和象征意义等内容,揭示作者意图和作品内在的意义。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比较和文本解读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比较和文本解读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比较和文本解读文化比较和文本解读是一项复杂且关键的任务,它要求我们以客观的态度对不同的文化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比较和文本解读,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文化比较文化比较是指对不同文化进行对比和评价的过程。

在进行文化比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历史背景:比较两个文化的历史发展,了解其影响和演变,以更好地理解文化的根源和特点。

2.价值观和信仰:比较两个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包括宗教、道德观念、家庭结构等方面。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信仰体系。

3.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比较两个文化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教育体系等。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文化的组织方式和社会关系。

4.艺术与文学:比较两个文化的艺术形式和文学作品,了解其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

这有助于我们欣赏不同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5.语言和传媒:比较两个文化的语言特点和传媒形式,了解其在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方式和交流障碍。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文化交流和合作。

二、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是指通过分析和理解文本,获取其中深层含义和隐含信息的过程。

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整体阅读:在进行文本解读之前,首先对整篇文本进行全面的阅读。

了解文章的结构、主题和基本内容,掌握文章的脉络和逻辑。

2.细节分析: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对文本中的细节进行分析。

关注词语的选用、句子的结构和段落的组织方式,揣摩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手法。

3.语言解读:分析文本中使用的语言特点,包括修辞手法、比喻和隐喻等。

理解作者的修辞目的和意图,揭示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4.文化背景:考虑文本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

把握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文本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以洞察文本的深层含义。

文本解读观

文本解读观

文本解读观今晚的讨论异常热烈,老师们的积极性值得充分肯定,在当前者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老师们能够牺牲休息时间来讨论语文,这充分说明祖国语文有救。

向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也很遗憾。

老师们的讨论缺少学理的思考,几乎都在自说自话,缺少思维的真正碰撞。

到现在为止,今晚的讨论话题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这首先告诉我们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平常的写作是否也是这样?我们平常的教学是否也是这样?缺少聚焦!某个话语,一触到自己的兴奋点,马上就兴奋起来。

却忘记了,今晚我们在干什么。

今晚的问题,其实质涉及一个更为重大的问题“文本解读观”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中究竟该怎样看待作者意图的问题。

文本解读观是对“文本解读这件事”即文本解读行为的基本认识,是对作者(即其背后的世界)、文本、读者在解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本认识。

它在解读实践中产生的,又反过来对解读实践施加影响,决定着如何对待“文本解读这件事”。

文本解读观在文本解读实践中具有根本性的价值,影响甚至决定具体的解读行为。

解读观对解读行为的影响,是以背景的方式潜在地进行的。

称之为“背景”,是因为这些观念往往并不直接进入解读实践,或者说,在解读实践中并不直接起作用,而是作为一种“背景”施加影响。

一般情况下,解读者实际上往往不清楚(不清楚并不意味着没有)支配自己解读行为的观念到底是什么。

于丹《〈论语〉心得》《〈庄子〉心得》遭到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十数个文学博士的猛烈批评。

最极端的是,于丹正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签售《于丹〈庄子〉心得》一书时,一青年男子T恤上浓墨写着“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来表达不满。

(《北京晨报》2007年3月4日)实际上,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

因为,他们是在不同的“理论背景”下来谈这个问题的——要说服对方,必须在互不抵触的理论背景下才有可能。

共同的理论背景,是双方对话的共同平台。

我们必须站在同一个平台,才能对话。

存在于历史的有三大解读观,分别是作者中心论、文本(作品)中心论、读者中心论。

文本解读的三重境界

文本解读的三重境界

解读的过程 中,要学会透过现象看 本质 ,深刻把握 文本 的内在逻辑 ,
把存在于文本字里行间的隐含意思 表达 出来 ,对文本 的内涵和结构进
行 更深 层 次 的 思考 和诠 释 。 第二 重 境 界 :宇 里 行 间 表现 一 种 生 活 的意 蕴
意 ,还 需要 对文本 进行 深 入 的解
读 。同时,这样的解读也涉及到西 方 现代接 受美 学 中的一 个重 要 概
念 — —解 释学 美 学 。
解释学美学是在胡塞尔现象学 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 的一个美学流派 ,其创 立者是德 国的伽达默尔。伽达默尔 认 为 ,理解 的历 史性 包括 三个 方
面 : ( ) 在 理 解 之 前 就 已 存 在 的 1
有修养 的人。 在学生掌握了这几个 关键词 的意思后 ,把前后文联 系贯 通起来 ,可 以把这一则论语的内容 翻译 如下 :孔子说 : “ 习了 ( 学 知 识) ,然 后 按 一 定 的时 间去 实 习
我们知道 : 来的 “ 朋友 ” 志 同道合 是 的人 ;那么 ,朋友来 的目的是什 么
这就启示我们 :完全按照文 本
字面意思去翻译 ,往往会造成辞不 达义 的后 果 ,有时 甚至 是牵 强 附 会。因此 ,我们在 日常对文本进行
有朋 自远方来 . 亦乐乎? 不 人不知而 不愠 , 亦君子乎?( 学而》 不 ”《 ) 第一重境界 :直接呈现出来的
文 本 字 面 意义 按 照 人 民教 育 出版 社 出 版 的义 务 教 育课 程 标 准七 年 级 上 册语 文教 材 和 教学 参 考 书 中 的提 示 ,要 理 解

所 谓 “ ,指的是译文 与原 信”
果用更直接 的话来 表述 ,则是文学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揭示文本内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导言: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它既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催化剂,也是学生文本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概念开始,探讨其内涵和关系,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设计策略,最后给出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教学设计的建议。

一、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概念1.1 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是指通过对作品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分析,挖掘出其背后的意义、主题或价值观念,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体验和领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文本解读注重对细节和上下文的把握,以达到准确解读的目的。

它不仅仅是对作品的“解码”,更是对作者思想的“理解”。

1.2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目标,有意识地安排教学活动,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在各个层面上的成长和发展。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确定、评价方式的设计等多个方面。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参与,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培养。

二、文本解读对教学设计的影响2.1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文本解读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文本的内涵和结构,学生需要逐步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各个层面的能力。

例如,在解读一篇文章时,学生需要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推理出作者的观点,并提供相应的支持证据。

2.2 拓宽学生的视野文本解读让学生接触到新的观点和思想,帮助他们打破已有的知识框架,拓宽视野。

通过解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哲学等领域,培养自己的跨学科学习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2.3 培养学生的文本素养文本解读是培养学生文本素养的重要手段。

文本素养包括理解文本的能力、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从文本中获得信息并应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等。

通过教学设计中的文本解读环节,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对不同类型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和思维能力。

文本解读的实践方法

文本解读的实践方法

文本解读的实践方法文本解读是一种推理和思考的过程,旨在理解文本中的含义、主题、结构和隐含信息。

以下是50种关于文本解读的实践方法:1. 阅读前先预览文本:了解标题、副标题、目录和概要,以对文本主题和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2. 阅读时使用标签和注记:用书签或笔记记录重要观点、关键词、疑问和想法,以便后续参考。

3. 注意引言和结论:这些部分通常包含了文本的核心论点和总结,可以帮助拓展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4. 关注作者的观点:分析和评估作者使用的证据、逻辑和假设,了解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5. 和作者进行辩论:参考文本中的观点,表达自己对作者观点的异议或同意,并考虑为什么作者会持有这种观点。

6. 总结每一段的主要观点:将每一段的主旨总结成一句话,以便确保对文本逻辑和结构的理解。

7. 关注重复和强调:注意文本中的重复词语、短语或观点,以及作者通过排版、格式和语气强调的部分。

8. 解释难懂的词汇和专业术语:查阅词典或参考资料,了解不熟悉的词汇的含义和背景,并将其应用于文本的上下文。

9. 评估证据的可靠性:考虑文本中使用的数据、案例研究或引用的来源的可信度,以支持你对文本观点的解读。

10. 比较和对比不同观点:对文本中提出的多个观点进行分析,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拓宽对话的视野。

11. 分析和评估例子和插图:解读文本中的实例、图表、图像或表格,并思考它们与文本主题和论点的关系。

12. 寻找逻辑推理和论证:注意文本中的因果关系、比较和对比、分类和定义等逻辑关系,以及通过事实、评价或理论建议的论证。

13. 了解文本背景信息:研究文本所属的文化、历史、社会或学术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和背后的意图。

14. 注意文本的格式和结构:考虑文本的段落组织、标题和副标题、图形呈现和章节内的内部结构。

15. 使用上下文推断意义:根据文本中其他句子、段落或章节的内容,推断未被明确提及的观点或含义。

16. 查询文本中的陈述:质疑文本中的陈述和主张,并进行辩论和审视其合理性和可信度。

文本解读的四种方法

文本解读的四种方法

文本解读的四种方法一、综述文本解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能,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本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分析和解释文本。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用的文本解读方法,包括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修辞分析和文化分析。

二、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是文本解读的基础,它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来理解文本。

在进行语法分析时,我们可以注意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和从句等语法要素。

通过分析这些要素,我们可以推断出句子的意思和上下文的关系。

三、语义分析语义分析是在语法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信息。

通过语义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出文本中的关键词和短语,并理解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推理和推断来揭示文本中的隐含意义和逻辑关系。

语义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四、修辞分析修辞分析是一种解读文本的艺术。

它关注的是文本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通过修辞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作者的修辞意图和表达风格。

例如,我们可以分析文本中的比喻、夸张和对比等修辞手法,进一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五、文化分析文化分析是一种考察文本背后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方法。

通过文化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文本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文化背景以及文本中所蕴含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

文化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立场。

六、应用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四种文本解读方法,我们以一篇新闻报道为例进行解读。

假设这篇报道是一则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

首先,我们可以进行语法分析,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要素,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

然后,我们进行语义分析,识别关键词和短语,并推断出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接着,我们进行修辞分析,寻找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最后,我们进行文化分析,考察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揭示文章中所蕴含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

七、总结文本解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本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

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

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主人公兔子的妻子哈尼卡和情人瑞塔都受到了社会现 实的束缚和限制。兔子在与她们的关系中,展现出追求自由和真实的渴望。此外, 小说中还通过其他人物的刻画,展示了当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疏离感和道德困境。
五、总结归纳
通过对布鲁克斯的“文本细读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阐释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主题。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分析人物形 象和情节发展,还能够引导我们文本中的细节元素和作者的用词技巧。通过细读 和分析,《兔子,跑吧》这部小说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困境和追求自由的主题, 同时也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疏离感和道德困境。
1、抛开先入为主的思想:在阅读过程中,尽量避免将自身的经验和观念带 入到文本之中,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阐释文本中的意义。
2、文本中的细节元素: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小说中的语言、意象、象征 等细节元素,这些元素往往蕴含着作者深刻的主题和意义。
3、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在细读过程中,要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 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
为了更好地说明布鲁克斯的“文本细读方法”,我们选取美国当代作家约 翰·厄普代克的小说《兔子,跑吧》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这部小说以20世纪60年 代的美国社会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兔子的经历,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困境 和追求自由的主题。
在运用布鲁克斯的“文本细读方法”对《兔子,跑吧》进行细读时,可以按 照以下步骤展开:
1、选择合适的文本:选择合适的文本是进行文本细读的第一步。在文学教 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挑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作 为细读对象。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文本的代表性、经典性以及与当代社会的关联 性,以确保细读成果的有效性。
2、开展精细化教学:在文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细节的把握,将文本细读 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作品的修辞手法、结构特点、 主题思想等方面,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促使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 思考和分析。

文学作品评论的撰写技巧与文本解读

文学作品评论的撰写技巧与文本解读

文学作品评论的撰写技巧与文本解读文学作品评论是一种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与评价的学术性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撰写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评论,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文采和表达能力,还需要关注作品的内涵、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本文将介绍撰写文学作品评论的一些技巧,并提供一些文本解读的方法。

一、引言部分在开始评论文学作品之前,引言部分的撰写非常重要。

引言应该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简洁明了地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主题,同时还可以提出个人阅读的观点或者问题。

引言可以采用直接引用作品的片段、对作品背景的描述或者个人观点的陈述等方式,以抓住读者的兴趣。

二、结构分析在评论文学作品时,结构分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可以将作品的结构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来论述。

起始部分往往是作品的开篇,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引起读者的兴趣。

承接部分会逐渐展开情节,揭示角色性格和事件发生的背景。

转折部分是作品的高潮部分,故事会达到一个临界点,人物关系和冲突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结尾部分会给出一个总结或者解答,作品的情节得到解决。

三、主题解读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思想。

在评论文学作品时,要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并对其进行解读。

可以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语言运用等来揭示主题。

可以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以及这个主题对读者有何启示。

四、人物分析人物是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对人物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

在评论人物时,可以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此外,还可以考虑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和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

五、情感与意境的刻画文学作品往往通过情感和意境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评论作品时,可以从情感和意境的角度出发,解读作者如何通过语言、细节描写和比喻等手法创造出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需要注意的是,情感与意境的理解往往是主观的,因此要结合作品的具体背景和文本内容进行评论。

小说文本分析及解读方法研究

小说文本分析及解读方法研究

小说文本分析及解读方法研究第一章:绪论小说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代表了文学的创作水平和文化程度。

小说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界中一个重要的板块,而文本分析与解读则是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小说文本分析与解读的方法研究。

第二章:小说文本分析小说文本分析是研究小说中的语言、结构、人物、情节等要素的方法。

小说通常具有一定的文本结构,它们的叙述方式、语言风格和人物塑造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因此,使用一定的方法来分析小说文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和把握其要点。

2.1 语言分析语言是小说最基本的构成单元,也是小说写作的关键。

小说中使用的语言具有一定的特点和用途。

例如,在小说中通常会出现讽刺、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语言,可以深入了解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写作意图。

2.2 结构分析小说的结构是作者通过一系列手段来组织小说内容的方式。

因此,分析小说的结构是理解小说深层次意义的前提。

结构分析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小说的组织原理,把握小说的主题。

2.3 人物分析人物是小说笔下的主角,在小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一位小说人物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情感,因此,通过分析小说人物可以更好地了解小说主题和阐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2.4 情节分析情节是小说的组成部分,它是小说中最基本的单元。

分析小说情节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小说人物的动机、行为和交往方式,理解小说的主题。

第三章:小说文本解读小说文本解读是分析小说意义的过程。

小说是一个复杂的文学艺术形式,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意象等深刻揭示人类生活和社会现象。

因此,小说文本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小说的意义。

3.1 主题解读小说的主题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意思。

通过分析小说主题可以从深层次上理解小说中的问题,把握作者的思想和创作态度。

3.2 意象解读小说中的意象是作者通过一系列经验、情感和想象形成的一种美学形象。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意象可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进而对主题和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文学中的文本解读与文化研究: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探索

文学中的文本解读与文化研究: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探索

文学中的文本解读与文化研究: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探索第一章:引言在文学研究中,文本解读和文化研究是两个重要的方向。

文本解读强调对文学作品中语言的解析和理解,而文化研究则关注作品背后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文本解读和文化研究相互拓展和丰富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第二章: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同时也是文化的核心表达方式。

语言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它还承载着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背景。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运用直接影响作品的意义和效果。

通过对语言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品所传递的文化内涵。

第三章:文本解读的方法和技巧文本解读是一种对文学作品中语言的深入分析和解释。

通过对作品中词句、句法结构、修辞手法等的解读,我们可以揭示作品的内在意义和作者的表达意图。

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诗学、修辞学、语言学等多种方法和技巧,来发现作品中的隐喻、象征和意象等特点。

第四章: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文化研究强调作品与其所处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文化背景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

文化研究可以借助历史文献、社会学理论、人类学等多学科的方法,来剖析作品中的文化意义和文化批判。

第五章:文本解读与文化研究的互补关系文本解读和文化研究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通过文本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意义。

而通过文化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进一步丰富我们对作品的理解。

第六章:具体案例分析在本章中,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案例分析,来展示文本解读和文化研究的应用。

我们将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杜甫的诗歌等,通过对作品中的语言和文化元素的分析,展示文本解读和文化研究在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七章:结论通过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解读的观点和方法引言:上好一节课有三个关键:1.准确深入的文本解读;2.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3.机动灵活的教学实施。

文本解读是读者通过阅读从文学文本中获取和解释意义的过程。

文学文本的语言具有模糊性,优秀的文本内涵含蓄而丰富,这就使得文学文本的意义具有不确定性。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读者阅读同一个文本,会读出不同的意义。

一、放松心态: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谈美》让我们暂时忘却教师的身份、教学的任务,以一个普通读者的放松心态来欣赏作品,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

这是一种非功利的阅读,是一种以感性为主的阅读。

这种阅读是文学作品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摘自《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第3期沈大安文)。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孟子·万章上诗,指《诗经》。

古人读书目的为“以意逆志”。

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

——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一段: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枝小小的蜡烛!其中“敢”、“终于”、“多么”、“多么”都值得探究。

《渔歌子》 [唐]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中哪几个字“不宜忽”?(李铁英:第一次专家与教师互动开始,老师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肥”,表现了作者安逸满足的生活心态;有的说全诗中写颜色的词;有的说“不须归”。

但都没有提到沈老师所注重的“青”和“绿”,原本箬笠和蓑衣都应该是泛黄了呀。

)三、知人论世:这也是孟子的文本解读思想。

解读文本也不必一味靠自己冥思苦想,查阅必要的资料能够协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作家生平介绍、写作时代背景、作家的其他作品、作家创作意图的阐述,以及前人对这部作品的评论,无一不是我们打开文本大门的钥匙。

江雪 [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郑雪琴老师上课时“后发制人”,让学生先说说老翁为什么“独钓寒江雪”?当学生有各种猜测时,教师出示了诗人的生平简介,明白了,是表现诗人不愿意同流合污的清高。

而不是学生所猜的“郁闷说”、“兴趣说”、“寻找清静说”等。

四、寻找缝隙:“文本细读”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英美“新批评”的口号。

这个流派强调文本是一个独立的存有,要求读者寻找文本中的矛盾与缝隙,从而发现作品的意义。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李铁英:沈老师请一位男老师朗读这首诗,这位老师说他从未读到过,但他朗诵地深情并茂,博得了大家的掌声,还说了自己比较准确的感受:善良的诗人希望人们都幸福。

)从这首诗中发现了哪些矛盾或者漏洞?(李铁英:第二次互动开始,可能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个次,老师们发言更加踊跃了,找到了文本中很多矛盾处,品出了诗作可能是诗人告别世界的宣言。

)这首诗写于1989年1月13日。

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他理应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验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中去看。

——茅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是孤零零的一条船吗?这儿就有一种“过尽千帆都不是”的感觉。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普通地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一夜的工作》我们往往用演绎法来上,抓住“劳苦”、“艰辛”来展开研读。

不过,文本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地读,才能读出很多,如: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

其实,这儿很多学生的理解是不准确的,他们有的认为是周总理年纪大记性差怕忘记……如果一点一点读,会读出很多东西,而不但仅是艰辛和劳苦,还有周恩来总理的谨小慎微、举轻若重、鞠躬尽瘁等。

五、多元解读:《红楼梦》是中国很多人都知道的,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

谁是作者和续作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接受美学”在德国崛起,并迅速风靡世界。

这个流派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但仅作者创造的,而是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接受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作品的意义也不是“客观”和固定的。

我们所说的文学作品的“意义”,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层面:一是作者意义,即作者欲在作品中表达的主观意图;二是文本意义,即作者在实际作品中通过语言词句表现出来的意义;三是读者意义,即读者通过阅读所领悟到的意义。

这三个层面的意义既互相依存,又有差异。

(李铁英:沈老师请前排的一位老师朗读了《去年的树》,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去年的树》作者的本意可能是什么?(李铁英:第三次互动开始,大家揣摩这位日本童话作家新美南吉的创作意图:歌颂友情;表现承诺和诚信;宣传环境保护等。

)思考之一:我们能不能还原作者的本意?思考之二:我们有没有必要还原作者的本意?(李铁英:第四次互动应该是比较精彩的,因为老师们的观点会不同。

有的老师很肯定地回答:不能还原;有的老师觉得需要并能够一点点还原。

因为时间关系,沈老师没有让讨论再继续。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指出:文本作者的意图是当代人不可能“客观”地完全再现的,文本的“原义”也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

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时间间距”是不可能克服的,也是不理应克服的。

理解是从文本中接受有意义的东西,并把它们“解释”成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

一切阅读都是误读。

——〔美〕哈罗德·布鲁姆我们是否该读出我有用的东西。

就像于丹的《论语心得》一样。

张伟对《再见了,亲人》的当代解读:谁是亲人?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志愿军也是朝鲜人民的亲人和平时期有没有亲人?只要人人拥有爱心,处处都有亲人。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

谁也不知道:她以前看到过那些美丽的东西,她以前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走向新年的幸福中。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于“幸福”在新时代的解读。

文本解读的历史比较:抓住主导倾向把握教育价值。

如《三打白骨精》:你喜欢这个故事中的哪一个人物?学生回答喜欢白骨精,因为她孝顺。

对于这种不是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另类思维,我们要准确把握。

如《去年的树》:人文内涵中最有价值的是什么?生与死是一道不能逾越的界线,《去年的树》中鸟和树的友情却超越了这道界线。

生死不渝的友谊是一种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怀。

新美南吉在一个看似波澜不惊的故事后面,蕴藏着对生命和友谊的深刻感悟。

——沈大安《去年的树》的另一些解读:A 树用“他”,鸟用“她”,作者是在向我们讲述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吗?B 世事多变,人生无常,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C 既然践约是如此困难,当初就不该轻易承诺。

六、换位思考:毕竟,教师读文本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我们在阅读文本时必不可少的一步是换位思考:如果让孩子们来读这个文本,他们会怎样解读?他们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他们会提出什么问题?他们会误读吗?……《三个儿子》:抓结尾问“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呢?”二年级小朋友会怎么回答呢?有的回答老爷爷年纪大看不清了,老师继续问:他看到的是哪个儿子?学生回答是那个翻跟头的儿子,还说从插图中看出来。

让孩子早熟,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深度语文”我不赞成。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深入浅出”。

《泊船瓜洲》:对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深掘,如踌躇满志或是忧心忡忡等都不合适,只到思乡之情的理解即可。

《珍珠鸟》:结尾让学生讨论“珍珠鸟究竟有没有自由”远离文本。

《清平乐村居》:谈到“居安思危”或“居危思安”都太牵强。

即使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够非常深刻和独到,但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6—12岁的儿童。

他们有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

我们不能把成人的理解强加给孩子,或牵引着他们向前。

好的教学贵在深入浅出,符合儿童的理解水平。

《一夜的工作》设计思路:看周总理怎样审阅一个文件看周总理怎样审阅一夜文件看周总理一天的工作﹙1974年3月26日﹚结语:我们走过了“普通读者—教师—学生”的文本解读心路历程——摆脱功利目的, 自由欣赏作品;细读文本, 潜心会文, 既把握文本的主要倾向, 也读出自己的独到感受;充分考虑儿童学习的困难, 深入浅出地协助学生阅读文本。

文本是你美丽的倒影。

——王崧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