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通常涉及到对学生、社会和行业的服务,以确保他们能够胜任特定领域的工作,并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1. 培养实用型专业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实际应用技能,使其毕业后能够迅速投入工作并具备职业素养。
2. 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对接社会和产业的实际需求,设立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方向,确保学生毕业后有较高的就业率。
3. 强调实践和实习:-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实习经验,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提高适应能力。
4. 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
5. 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使其具备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行业中应对挑战的能力。
6. 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7. 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其能够适应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8. 国际视野:-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竞争力,能够适应全球化的职业发展。
9. 教育与实际结合:-实行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加强产学合作,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无缝对接实际工作需求。
10. 学术与职业发展平衡:-在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学术水平,使学生能够在职业领域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些定位目标可以根据高职院校所在地区、专业方向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
定位目标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的资源、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需求,以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现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
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
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及发展特色的探讨
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及发展特色的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及发展特色。
在分析了高职院校的定义和特点。
在详细讨论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特色,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路径选择和发展建议。
最后在展望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前景,强调了其重要性,并提出了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高职院校在教育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为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发展特色、挑战、机遇、路径选择、建议、发展前景、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高职院校的定义高职院校的定义是指专门面向中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高等院校,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产业需求而设立的一种教育机构。
相比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的专业技能培训。
高职院校注重实用性和职业导向性,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特定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更加符合企业用人的实际情况,学生毕业后更容易融入社会,找到符合自己专业背景的工作岗位。
高职院校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和实践真实的工作环境,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1.2 高职院校的特点一、教育目标明确。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中等技术技能人才,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培养,与普通高校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有所区别。
二、课程设置实用性强。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更倾向于实用性和职业性,注重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具备从业能力。
三、师资队伍专业化。
高职院校的教师以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为主,能够向学生传授实用知识和技能,更贴近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
四、就业率高。
由于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市场需求,因此毕业生的就业率往往比普通高校更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五、实习实训机会多。
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因此通常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再认识
营 口 l5 0 ) 10 9 ( 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辽宁 辽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目 标的确立应该是动态的, 要充分考虑到五个方面的要素,即层次性、类型
性 、全 面性 、时代性 和行 业性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目标 的演进 与发展历程进行 梳理 ,并结合行 业 、
收稿 日期 :00 0 — 9 2 1— 3 2 作者简介 : 綦颖(9 1 )女 , 17 一 , 内蒙古通辽人 , 副教授 , 博士 。 基金项 目: 辽宁省教 育科 学“ 十一五” 规划课题 “ 高等 职业院 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研究”G 9 B 6 ) J 0 D 26
业技术教育 的诞生 ;9 5年部署 三所学校 试办高 等技术专 18
产业 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 分析 ,提 出当前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 的人才 培养 目 标定位 为 :培养拥 护党 的基本路 线 ,
德 、智 、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的,适应生产 、建 设、管理 、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 教育 ,培养 目 ,定位 , 标 反思 ,国家文 件
求相适应。
成 。一般来说 , 学术型和工程型人 才在我国主要 由普通高等
教育 中本科 以上 院校来培养 , 技术 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 务一般通过职业教育来完成 。 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 律等工作 ;2 3 程 型人才主要从事 与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有关 的规划 、决策 、 设计等工作 ; 技术型人才也称工 艺型 、 执行 型 、 中间型人才 。
才在塔尖 , 其次是工程型人 才和技术型人才 , 能型人才在 技 最基层。 在社会所 需要 的人才中 , 学术型人 才是最少的 , 技能 型人才需求量是最大的。 技术型人才 和技能型人 才都具有明 确 的职业针对性 , 重点强调 的是实践应用 能力 。高等职业教 育必须适应社会 的实际需要 , 与一定 时期 的社会人才结构需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首先介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对国内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比较分析,接着探讨了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因素,提出了定位的策略和路径,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了讨论。
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比较分析、影响因素、策略、路径、实践案例、总结、展望、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而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
而目前各地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存在着差异,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层次不齐的问题。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研究,可以有助于明确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对于完善高职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将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比较分析国内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帮助我们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职教育⼈才培养⽬标与定位2019-07-28摘要:发达国家⾼职教育⼈才培养⽬标与定位的经验对于我国⾼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
发达国家⾼职教育⼈才培养⽬标与定位的经验主要体现在⼈才培养⽬标的定位较为准确、重视各类职业教育⽴法和重视与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三个⽅⾯。
关键词:发达国家;⼈才培养⽬标;经验;启⽰1发达国家⾼职教育⼈才培养⽬标与定位的经验发达国家的⾼职教育相对于我国不管是⼈才培养的⽬标还是定位都较为成功,⽽这些成功的经验对我国⾼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都具备重⼤的借鉴意义。
1.1⼈才培养⽬标的定位较为准确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益严峻,各国都开始不断开发与应⽤新技术与新设备,这对职⼯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提出了新的更⾼的要求。
因此,职⼯教育被放在了⼗分重要的位置,引起了多⽅的⼴泛关注,与此同时,以职⼯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且发展势头⼀⽚⼤好。
其中⿇省理⼯学院莱斯特•瑟罗就指出:⼀个国家竞争⼒的提⾼,⼈才与技术⽐资⾦与⾃然更为重要。
⾼职教育培养的⼈才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都应该⽐中专强,并且具备突出的新技术开发能⼒、⽣产运⾏能⼒与组织管理能⼒。
例如,德国⾼职教育定位的⼈才培养⽬标为实⽤性职业技术⼈才,其中《德国⾼等专科教育发展协定》(1968年)规定,⾼等专科教育是完整的⾼职教育。
与普通⾼等学校的⼤学⽣相⽐,接受过⾼专教育的学⽣其专业理论知识稍有⽋缺,但在实践与应有能⼒⽅⾯具备突出的优势,由此,他们是⼀类既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的职业技术性⼈才,且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的转换中起到桥梁式的作⽤,⼜称为中⾼级技术⼈员。
该类型的⼈才适应了当今⼯业与科技的发展,也满⾜了⽤⼈单位的需求。
1.2重视各类职业教育⽴法1862年《莫雷尔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正式纳⼊⾼等教育的范畴。
1963年,美国制定了《职业教育法》以保证和巩固职业教育的地位;1994年,美国的克林顿总统⼜将《学校—⼯作多途径法案》与《2000年⽬标:美国教育法》签署了,这进⼀步推动了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改⾰。
高职院校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变革,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主阵地,其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进行综合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首先,在高职院校专业定位方面,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
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当地的经济特点和产业结构,选取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并及时调整和更新。
同时,专业的定位还需与社会需求相协调,避免重复和过度。
在专业定位过程中,学校还应注重对学生个人兴趣和兴趣的发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作为中等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应重视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学校应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多样化的职场需求。
再次,应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
学校应积极与企业沟通,了解其对人才的需求,开设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并在课程设置中融入实际工作环境和岗位需求。
另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办学或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培养和选拔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
此外,还需要关注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职院校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
因此,学校应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总之,高职院校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培养合格的人才,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社会和行业需求,定位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关注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职教育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的研究与实践
i n a c c u r a c y o f t r a i n i n g o b j e c t i v e a n d o r i e n t a t i o n .T a k i n g h y d r a u l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p e c i a l t y a s a n e x a mp l e , t h i s p a p e r p u t s f o r wa r d o b j e c t i v e a n d o r i e n t a t i o n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a l e n t s t r a i n i n g wh i c h f o c u s o n b e i n g
s t u d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p r o b l e ms e x i s t i n g i n r e f o r m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s u c h a s
观臆 断 , 一 味追求“ 时髦 ‘ 新颖” , 甚 至提 出有违教 育的
本质 、 急功近利的 的迷 茫 , 对 高职 教育
的发展 、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 人 才培养的质量等产生
LI U Ji a - c h u n.ZHANG Zi - x i a n
(S c h ool of Co ns t r u c t i o n Equ i p me nt a nd M uni c i p al Eng i ne e r i n g, J i a n gs u J i a nz h u I n s t i t u t e,Xu z ho u,J i a ng s u 2 21 1 1 6,Chi na) Ab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 e t e a c h i ng q u a l i t y o f h i g he r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t h i s p a p e r c a r r i e s o u t
论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性” 的关系, 正确认识 高等职业教 育服务地方和 区域 经济的功 能, 为在对 高等职业教 育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过程 认
中应 突 出 高技 能 , 并提 出职 业培 训 将 是 高等 职 业教 育 的 重要 责任 。 关 键 词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高等 性 职 业性
在教 育 面 向现代化 、 向 2 世 纪 的今 天 , 面 1 职业 技术 教 育有着 举 足轻重 的作 用 和地 位 。近年来 , 随
所在 地 的区域 经济 , 区域性 作 为高 职培 养 目标 定 把 位 的地方 特色 , 因地 制宜 地确 定培 养 目标 。 应该 说 , 不 同地 区的高 职培 养 目标 有 所不 同 , 同时期 的高 不 职培养 目标 也 有所不 同。 另外 高 职的培 养 目标是 相 对 的 、 态 的 , 不断 上移 之趋 势 ; 动 呈 高等 职教 院校 的 特 色 主要是 “ 方特 色” 而非 “ 地 , 学校 特色 ” 。
二、 发挥 服务地方和 区域经济 的功 能。
高 等职业 教 育是 一种 职业 教育 。 由于各 地 区的 经 济发 展不 平衡 、 产业 结构 不 相 同造 成社 会 岗位 的
不 同 , 要求 的岗位 能力要 求 也不相 同。从 区域经 所
济 的结构 性来 讲 , 同地 区的资 源状况 、 不 产业 结构 、 开发 方 向等是 不 一样 的 , 就决 定不 同地 区所 需要 这 的“ 才 ” 专 岗位 结构 应是 不一 样 的 ; 区域 经 济发展 从
另一 类 高 等 教育 的 区别 ;后半 句 是 人 才 层 次 的特
着企 业 接受 国 际先 进 技术 和经 验 的步伐 不 断加 快 , 市 场对 劳 动 力整 体 的技 术 与 职业 素 质要 求 越 来 越 高 , 何在 激烈 的市场竞 争 中获取 更大更 好 的发 展 如 空 间 , 高校 面临 和必须 解决 好 的问题 。高 等学 校 是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直接关系到专业口径、课程构建、教育组织方式以至教育方法等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类学院在开设相关专业时的就应该确定的。
如果定位不准确将导致教学运行、教学管理和就业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
如:学生觉得课程太难、实践环节太少、学的知识没有用,找工作太难。
而教师觉得学生底子太差、理解能力差等等、教学困难。
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根源就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问题。
如何才能科学的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呢?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学院如何培出合格的学生呢,什么样的学生才能是合格的学生呢?所谓合格的学生应该是会学习,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关职业的适应能力。
即便是一所最优秀高职院校,具有非常完善的教学大纲,有着富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把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讲出来。
所以我认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从如下几方面考虑一、把握市场导向社会对某一类人才的需求会因时、因地而变化,与一定的市场、职业、技术等条件有紧密的联系。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预测,未雨绸缪,适时、超前地开办有发展潜力的专业。
高科技的日益发展,使传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断地发生裂变,这种裂变又不断促使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也引起了产业岗位的不断调整,旧的岗位不断消亡,新的岗位又不断产生,即使是同一个岗位,也会因时代的变化而会注入不同的劳动内容和要求。
越来越频繁的岗位变更和职业流动,需要劳动者对不同岗位有更强的适应性,进而需要教育不仅要有结构性的对接,更要有功能的整合。
因此,如果高职教育在新的社会需求特点面前无动于衷,那么,高职教育就难以在变化起伏大,发展不均衡的人才市场运行中找到自己的应有位置。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_同质化_的反思_兼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特色
在办学过程中,应根据自身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依据区 目标,并提出了 “二主五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
域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实际和生源条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重多样性、开放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学科交叉性)的办学理念
%& 社会需求是导向。不同类型的高校尤其是教学型和教 和 “%%!”(一年级按大类招生,二年级按学生自选专业培养, 学研究型高校,在定位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考虑社会 三、四年级按学生自选专业方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浙江
源依然是稀缺资源,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必须以提高资源 真面向社会需要,将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列为人才培养目
的使用效益为依据。不同层次高校办学条件和学科积累的基 标的首要定位。
础差别很大,如果都以培养高层次学术型人才为目标,盲目扩
从学校实际来看,独立学院是新生事物,虽有母体高校的
规模、铺摊子、上项目,势必会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新一轮的 教育资源依托,但办学历史较短,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生源
从生源条件来看,独立学院在 “三本”批次招生,多数学生
学术型人才,多数的应用型人才,更加多数的技能型人才。高 文化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尚待进一步提高,良
校人才培养片面追求高层次,如果不适时调整,经过一段时间 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形成,但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求新、求
积累后,将会造成学术型人才过多,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异意识比较强,乐意接受新事物,在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
分相似。因此,即使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区分,但教学计 望未能及时转型。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传统的精英型
划、培养路径的基本一致,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类型无法区 人才培养模式仍制约着人们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认
“3+2”中高职教育两段式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共6页文档
“3+2”中高职教育两段式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据此,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工程中,高等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必须在建设和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合理确定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为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衔接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格局而发挥作用。
“3+2”两段式人才培养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具有节约资源、缩短培养周期、扎实训练学生技能、利于职业素质综合培养等优势。
近年来,作为青海省唯一一所建筑类高职院校,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充分拓展办学渠道,发挥高职学院师资、实训、行业企业合作优势,结合市场需求,本着“高位引领、通融衔接”的合作思路,自2005年来,与西宁市第一职业学校、西宁市第二职业学校,按照“3+2”两段式的办学模式,以“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两个省级重点专业为主体,开展了中职和高职办学衔接的实践与探索,共培养中高职毕业生2340人,其中中职毕业生800人(3年制),高职1540人(2年制),中职、高职层面的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获得了以下经验和做法。
一、注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衔接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是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实施的关键所在。
在我院两个专业“3+2”两段式的中高职衔接中,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中,充分考虑中职和高职的衔接,并加强过程控制。
培养方案由我院专业负责人带领专业建设团队和联办学校的相关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制定。
制定过程中,不仅考虑3年制要达到的独立的中职层面的人才培养规格,还充分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后两年的学习和提升,为中职和高职的衔接做好了基础的保证,为力求在同一个体系下规划中高职的课程体系,[1]使得在同一专业中,高职教育层次清楚地知道中职教育层次的课程内容,中职教育也清楚地知道高职教育课程内容,实现实质性的“衔接”。
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从1+X到1+∞——以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从1+X 到1+肄———以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为例周雪来,夏旻雯*,范成新,鲍庆军(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江西南昌330041)作者简介:周雪来(1987—),女,汉族,江西九江人,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财务和审计。
范成新(1978—),男,汉族,江西南昌人,管理学硕士,副教授,高级“双师型”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
鲍庆军(1978—),男,汉族,浙江丽水人,法学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团文化。
*通讯作者:夏旻雯(1988—),女,汉族,江西南昌人,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互联网营销、教育管理。
[摘要]随着职教本科建设的推进,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育体系不断完善,以“学历+技能”双通道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各高职院校急需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1+X 课程体系。
以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为例,分析该校基于1+X 证书考评工作,通过重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打造“双师”团队、深化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起适应现代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案例,探讨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关键词]职业本科;1+X 证书制度;技术技能人才[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4)08-0158-042019年12月,原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获教育部批准,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次年6月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所职业本科院校。
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共计1578所,其中本科层次院校33所。
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要达到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以上,职业本科院校将达到150~200所,在此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如何培养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新型人才,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本文基于1+X 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结合当下职业本科院校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我院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为例
办公自动化杂志0前言近年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应用,已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在此背景下,电子商务行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发展迅猛,已逐渐成为社会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形态。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各行各业对电子商务技术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层出不穷[1]。
然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仍与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及社会需求存在十分明显的差距,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技术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诸如“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不匹配”、“校企合作缺乏行之有效的长效运行机制”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理念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为指导[2],依托清远市信息技术类专业职教联盟,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与清远本土电子商务领域知名企业清远市寻乡记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清远市稻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广泛开展合作,组建了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委员会。
借助专业技术、技能委员会,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优势,共同推进电子商务技术专业各项专业建设工作,制订了“贴近行业、面向主流、以实践项目引导人才培养”为总体建设思路;并紧紧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我院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为例林昆郑霖娟(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与创意设计学院清远511510)摘要:针对国内电子商务领域发展快、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存在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不匹配”、“校企合作缺乏行之有效的长效运行机制”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依托清远市信息技术类专业职教联盟,组建了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委员会,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探索,通过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队伍,在广泛开展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任务强化课程知识的联系、以创业实践引导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实践,全面提升电子商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思考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第8卷第2期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思考姜建华,周凤霞(内蒙古财经学院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要]21世纪的高职教育进入了内涵式发展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性。
传统体制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缺乏职业性、社会实践性、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价值取向应以就业为基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图分类号](;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44(2010)02-0001一04进入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其在校人数已达到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的50%以上。
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由外延式发展转入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科学地确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根据国家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借鉴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深入分析传统体制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缺陷和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基本要求,由此提出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依据这一理念制定内蒙古财经学院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目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2006年,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它作为纲领性的文件,只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指出了总的方向.各高等院校应在总方向下确定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它直接关系着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这一基本问题。
目前,我国各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性,为此.有必要重新审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作为社会进步的动力,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途,也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未来。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是当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体系。
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因此其人才培养目标有其独特性和特点。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强实际操作能力、高技术操作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所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传统高等教育有区别。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该注重教育实效。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为了迎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社会对于高职教育学生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其能快速进入社会,能应对各种职业环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该强调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社会实践中的经验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很多帮助,因此,高职教育应该强调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真正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能力。
这样可以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使得高职教育真正成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考虑到市场需求。
高职教育是培养服务社会的人才,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考虑到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确保高职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应该强调职业性,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对于各种行业职业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市场需求对于高职毕业生的求职方向、工作领域和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院校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研究与改革建议
高职院校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研究与改革建议作者:晏涵等来源:《湖南农业科学》2015年第03期摘要: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土资源调查专业为研究对象,对行业背景和岗位需求进行了分析,并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建立专业能动机制、加强实训环节等改革建议,对专业的发展和课程设计提供了保证。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定位;国土资源调查;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S-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5)03-0130-03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土资源调查专业成立于2008年,隶属于资源工程系,并于2008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招生情况良好。
招生对象为高中和中职毕业生,学制三年,办学层次为高职大专,学习形式为全日制。
根据高职专业的发展需要,本专业每年对专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修改,并对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进行确定。
1 基于行业背景分析的专业定位1.1 行业背景分析国土资源调查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国土、测绘、地矿系统的基层单位,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国土资源调查、测绘、土地管理、土地规划与设计等技术工作。
同时也面向地质勘测部门、林业管理部门、水利部门、工程勘察与设计、铁道勘察规划部门等,从事工程测量、土地管理与评估等工作的技术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国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管理工作和现代化发展都对土地数据提出新的要求,现有的土地调查所得的信息已难以满足当前新形势下的需要,严格土地管理及经济宏观调控迫切需要新的更准确的土地数据。
土地调查工作的进行,依赖于我们国土资源调查者,依赖于我们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
尤其是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完成后,自2010年起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土地更新调查,再加上国家进行的永久基本农田调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国庆大普查、农村宅基地测量,这些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大量的国土资源调查人员。
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定位的实践探索
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定位的实践探索摘要: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发展的关键在于准确的定位,应主要面向教学、面向地方生产建设第一线,重视中小型技术课题,突出技术实用性,探索高职教育特色。
通过科研工作促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师资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定位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既是培养高等专门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及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的历史较短,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自身特色,如何准确定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拟从淄博职业学院科研工作实践出发,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定位做初步探讨。
一、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现状分析1.认识存在偏差,人财物投入不足高职院校大多起步晚、基础薄,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人财物投入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高职院校教学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是硬任务,科研是软指标,有人甚至认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二是认为众多本科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科研实力雄厚,高职院校,在申报课题、成果方面难以有效果,产生了畏难情绪。
由此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开展,也势必影响学校的全面健康发展。
2.缺乏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科研氛围尚未形成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中,教师的参与面较窄,存在一定的“唯功利”倾向;成果层次普遍较低,浓厚的科研氛围尚未形成。
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少教"币仍然认为科研是高不可攀的事,再加之近年高校连续扩招,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较大,对科研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广泛参与性;二是不少教师科研目的在于职称晋升和成果奖励,一味追求写几篇论文,缺乏持久性,科研工作在“功利”思想引导下,呈现一种短期推动效应;三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合并组建而成,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所占比例偏低,科研队伍中缺乏骨干和带头人,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不高。
由此导致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缺乏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工作计划及目标篇一为切实提升财经学院专业建设内涵,提高财经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经学院教职员工充分讨论,特制定财经学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一、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管理在学院党政领导下,根据归口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办公室、实验室、教学系为实施单元,制定相应实施细则。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负责总体计划研究、任务分解、过程控制与总结。
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总体目标以“特立交通,经济天下”为办学特色,以“深化教学,推动学科发展,建设教学研究型学院”为主题,以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三、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一)专业提升计划1.专业提升计划目标“专业提升计划”以促进财经学院所有本科专业内涵提升为根本目标,各专业通过5年建设,建成在市内有较强竞争力、在校内拥有比较优势与特色的专业,使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1)会计学专业进一步强化专业优势与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实力和社会知名度达到市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校内专业评估达到“优秀”,并争取通过国家专业评估与认证。
(2)市场营销专业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专业特色与优势,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实力和社会知名度达到市内同类院校前列,校内专业评估达到“良好”,并积极争取成为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3)经济学专业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专业特色与优势,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实力和社会知名度达到校内先进水平,校内专业评估达到“合格”,并积极争取成为校级特色专业。
(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专业特色与优势,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综合实力达到校内中上水平,校内专业评估达到“合格”,并积极争取成为校级特色专业。
2、专业提升计划基本思路(1)研究专业发展战略、人才培养定位,明确专业建设目标与建设思路,确定专业特色和优势建设方向。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符合教育部整体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我国人才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试图找出在贯彻教育部整体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具体实施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约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4年4月,为了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职业教育培养总目标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些是国家所定的各行业、各地区所有高职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总目标,然而由于各行业的知识和技能模块不同、特征和要求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实现国家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必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行业特点和地区差异拿出符合教育部要求的具体人才培养方案。
一、实施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定位不清高等职业教育不是低层次、低水平的高等教育,更非高等专科教育的一种变形,然而很多人在人才培养目标层次方面,存在着认识误区。
他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从而产生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低层次高等教育的想法,所以现实中不少高职院校基本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与实践摘要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立足点和源动力,并始终面对就业岗位对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高标准要求与高职院校教师能够教授什么、学生又能学会什么的对立矛盾之中。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通过自身专业建设,有效解决了上述矛盾。
关键词岗位要求培养目标专业建设1 基于产业主流技术的专业内涵定位鉴于部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称结构存在较大问题,并伴随本、专科院校持续扩招,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空前下降,普遍缺乏空间想象力、概念理解力,学生学习自觉性、自信心和吃苦耐劳精神不高,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办学成效和专业特色,导致一方面企业无法招到胜任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希望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增长学生才干;另一方面,又有越来越多高校学生毕业即失业,希望企业降低用人要求,多多提供就业机会。
企业的首要任务是谋求生存和市场利益最大化,这一历史使命决定企业不可能牺牲企业生存权益来降低用人标准,而只能是要求高校反思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形成就业岗位对人才复合性能力要求与普通高校单一学科建设间的不可调和性矛盾,从而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空间,由此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存在价值。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究竟应该讲解哪些理论知识,又该传授什么实践技能,是事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专业内涵定位的重大问题。
伴随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产业必然要求企业细分职业岗位,突出岗位的社会分工和差异性,大口径、宽泛性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就业岗位窄而专的技能要求,直接导致产业细分和新专业的诞生。
这种新技术其实就是针对职业岗位进行人才培养所要传授的产业核心技术,即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及产业核心技术存在内在逻辑联系。
产业核心技术在多种企业技术的不断融合和竞争中取得进步。
主流技术是已广泛用于社会,其产品占据庞大市场份额的成熟技术,那些掌握主流技术的专业人才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高职院校依据主流技术设置专业和培养人才,办学和就业的风险不大,即基于产业主流技术的专业内涵定位和专业建设理念,可以帮助IT类专业确定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内涵。
专业内涵定位能够有效解决每个专业应该讲解什么理论知识,传授什么实践技能这类大问题,但却无法解决知识和能力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取舍问题,并造成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两难境地,这一普遍性问题迫切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2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双原则高职院校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该以发展而不是静止的眼光,辩证对待现有办学资源,积极开拓进取,改善、充实、提高专业办学条件,迅速形成专业特色。
2.1 战略上目标明确,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纲领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将最终决定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敢想、敢干,要以创新精神进行课程设置,并按照产业职业岗位对员工理论、技能的最高要求进行专业规划和建设,要将“就业岗位需要什么,专业就教授什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纲领,此时绝不能考虑现有教师能教授什么和学生又能学会什么,否则我们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难以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更是无从谈起。
2.2 战术上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基本行动纲领高职院校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最高行动纲领的同时,绝不能盲动冒进,而必须根据现有师资队伍构成和学生来源状况,以务实的态度,努力构建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整合办学资源,加大师资队伍和实训环境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学生创新和技能大赛,着力培养尖子学生,在逐步提高师资教学水平,改善学生自信心和学习风气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行动纲领,着力提升尖子学生比例和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从基本行动纲领向最高行动纲领的过渡。
3 深职院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高职学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弱而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高职院校依托企业产品和专业技能认证组织教学,完全不同于单纯的社会技能认证,而是将其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社会评价指标,而非全部教学内容,这种模式既能有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确保学生紧跟产业主流技术,增强就业竞争力和未来人生发展后劲,意义重大。
以2001年成立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深职院)网络专业为例,经过五年多建设,专业已与Cisco、华为3com、Symantec、Sun等国内外主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网络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社会反响较好。
3.1 专业成立时的师资和生源状况网络专业成立伊始,仅有4名专业教师,连最低级的CCNA认证都没人通过,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学生实训环境也只是普通机房,完全就是一张有待描绘美妙画卷的白纸。
深职院一直面向深圳170万户籍招生,且招生数额巨大,导致生源素质较差。
以2005年情况为例,广州轻工职院最低分531多分,番禺职院最低分486多分,而深职院要完成5800人招生计划,最低分只能降至392分,生源差距由此可见,基础薄弱,欠缺必要的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方法,高考失落感强烈,缺乏学习自信心和吃苦耐劳精神,网络专业学生对精通网络专业理论和通过CCNA在线考试缺乏信心,教书育人难度可想而知。
3.2 专业内涵定位Cisco公司作为世界最大网络设备生产厂商,占据全球80%高端网络设备市场份额。
专业办学伊始,即基于产业主流技术的专业内涵定位原则,将与Cisco 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加入Cisco网络学院作为专业起步的首要任务,明确Cisco网络互联技术作为专业发展内涵,将社会认可度高的Cisco技术认证融入教学过程作为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依托Cisco企业教育资源培养网络人才,使得Cisco网院成为网络专业的办学平台和载体。
3.3 Cisco技术认证体系描述为满足网络工程就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不同要求,Cisco公司于1993年推出了从低到高的CCNA、CCNP和CCIE三个层次技能认证及课程:CCNA(Cisco Certified Network Associate)是Cisco技术认证最低层次,表示已掌握网络基本理论知识,初步具备安装、配置和操作Cisco公司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专业技能,需要在全英文环境下通过笔试认证。
CCNP(Cisco Certified Network Professional)是Cisco技能认证中级层次,表示已具备运用复杂协议进行网络安装、配置、诊断及排除网络故障的专业技能,需要在全英文环境下通过笔试认证。
CCIE(Cisco Certified Internet Expert)是Cisco技能认证的最高层次,表示已具备深厚的网络理论知识,能够进行大规模网络系统规划和设计,娴熟掌握Cisco公司产品安装、配置和操作的专业技能。
CCIE除了需要在全英文环境下通过严格笔试外,还要在8个小时内通过CCIE考官连续不断的破坏性实验测试,以验证考生对Cisco产品安装以及故障排除的熟练程度。
截至2006年2月1日的最新统计,大中华区仅有2047人通过CCIE认证(含香港174人、澳门6人、台湾140人),全球每年能够通过CCIE认证的人数并不会多,即使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颇具挑战性,在校大学生通过CCIE认证更是凤毛麟角。
3.4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网络专业在明确将Cisco公司作为专业合作伙伴后,即开始抉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思考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并根据“战略上目标明确,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纲领”原则,将专业学生通过CCIE认证作为专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全体师生迎难而上,积极围绕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工作。
4 深职院Cisco网络人才培养实践尽管专业发展目标明确,考虑到专业初期师资构成和学生来源现状,不能草率和盲动,而只能根据“战术上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基本行动纲领”原则,加强内涵建设。
4.1 迎难而上,突破Cisco公司只与重点本科合作限制2001年,Cisco网院在国内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不再单纯追求网院数量,再加上当时外企普遍不了解中国高职教育,专业加入Cisco网院困难巨大。
经过1年多的不懈努力,深职院终于在2002年成为国内首家高职类Cisco网院,从而能够共享Cisco公司CCNA网院教材、电子课件等企业教育资源,以及低成本师资培训,这成为网络专业腾飞的关键性机遇和发展契机。
鉴于网络专业五年来在CCIE人才培养所取得的杰出成绩,Cisco等外企开始理解中国高职院校及其办学宗旨,加大对中国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授权成立的高职类Cisco网院如雨后春笋,目前已经反过来要求深职院在师资培训、实训环境共享和教学方法研讨等方面,加大对国内高职类Cisco网院发展的支持力度。
4.2 排除干扰,杜绝平均,大规模建设学生技能实训环境在获得教育部“支持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150万元专项经费之前,深职院还没有专用的计算机类专业技能实训环境,全部都是普通电脑机房。
为确保学生能够成建制班进行CCNA、CCNP和部分CCIE技能实训,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计算机系将所获经费全部投入Cisco网络技术实训室建设,成立了Cisco Team学生创新小组,由学生自主管理实训环境,配备专业教师辅导,鼓励学生免费使用。
4.3 开拓创新,不惜代价,支持师资队伍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鉴于学校教师培训经费不足以支持价格昂贵的IT人才培养,计算机系努力创新工作思路,一方面充分利用合作伙伴提供的低成本企业师资培训,另一方面打破深圳软件产业发展基金只支持软件企业发展的经费使用限制,说服政府资助深职院50万元师资培训专项经费,从而有效缓解师资培训经费紧张问题,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技能。
目前,网络专业仅CCIE认证教师就有3名,学生、行政、督导对专业教师的教学综合测评A级率连续3个学期超过30%,而学校平均水平仅为8%~10%。
4.4 树立榜样,提高自信,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在教师大幅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基础上,依托强大校内实训环境,学生开始大面积通过CCNA认证,学生自信心逐步增强。
为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网络专业因势利导,重点辅导想学CCNP课程的优秀学生,部分长期泡在实训室强化技能的学生,显现冲刺CCIE的实力,只是由于缺乏榜样力量而导致冲刺信心不足。
2004年,专业积极鼓励首届毕业班强化CCIE技能,并在学生冲刺失败后,仍然积极鼓劲,为学生减压。
胡冀南、赵鹏两位同学终于在毕业前夕第二次冲刺成功,实现在校大专生通过CCIE认证零的突破,而钟伟同学也在毕业之后顺利通过CCIE认证,放了一颗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