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精编课件:9单元生物的进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3.对群落演替的种类及过程界定不清 (1)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 “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 草本植物、苔藓等。 (2)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 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 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 (3)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群落之外的环境 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 件。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核心考点
-2-
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数量特征和种群空间特征。种群密度是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 群的大小,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的大小。 2.几种调查方法:估算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为样方法(五点取 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大型 土壤动物的调查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 3.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呈“J”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 变。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 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不是定值,K值的大小与食 物、生存空间、天敌数量等环境条件有关。
核心考点
-5-
9.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①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 磁力等);②化学信息(如狗的尿液、昆虫的性外激素等);③行为信 息(如孔雀开屏等)。信息来源为生物或无机环境。生命活动的正 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以及生物种间关系的调节都离不开信息 传递。 10.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 力的基础。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 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增加 生物的种类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11.生态农业的原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能 量的利用效率,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核心考点
-4-
7.①能量的源头——太阳光能;②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③总能量——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④渠道——食物链和食物 网;⑤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⑥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 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⑦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⑧相 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8.物质循环的特点: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 间循环往复,具有全球性。 碳循环:①碳在无机环境中以碳酸盐和CO2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 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②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 CO2的形式循环。
-9-
2.对种间关系的概念把握不准 (1)竞争和捕食的区别 ①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 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 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如牛饮水;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 食,这属于种内斗争。 (2)寄生与腐生的区别 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 得营养物质。 (3)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区别 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同斗争”: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 是种内斗争,如公羚羊争夺配偶。“异竞争”:不同生物争夺资源和空 间是竞争,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12-
5.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及过程辨析不清 (1)能量流动中的两个比较 ①生态系统中同化量和摄入量的比较 同化量为每一营养级通过摄食并转化成自身有机物的能量,摄入 量是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消费者产生的粪 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而是属于上一营养级同 化的能量。 ②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的比较 a.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 “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 10%~20%。 b.能量利用效率: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 越多,因此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效率越高。
-8-
(4)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区别 ①种群增长率是指种群中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通 常用百分比表示。 ②增长速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值。在 坐标图上可用某时间内对应曲线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则增长速率快。 ③在“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基本不变,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在“S” 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核心考点
-3-
4.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 演替。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种间关系包 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 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 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以及人与动物 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5.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 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群落演替的结果是使物种丰富度变大,群落结 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越来越高。 6.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方面。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 中生产者为自养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为异养生物。食物链和食物 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11-
4.不能准确界定生态系统的成分 (1)判断是否为生产者的依据是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 物,则为生产者。 (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 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 转变成无机物,即是否营腐生生活。
核心考点
-6-
1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 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1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7-
1.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理解不透 (1)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数量增长 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和下降等,“J”型曲线和“S”型曲线 研究的只是种群数量的增长。 (2)对“λ”的理解 Nt=N0λt,λ代表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不是增长率。 (3)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 降;反之,K值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