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考前作文指导专题.——话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届高三考前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一>
从话题的角度来看,话题作文可分为平面型话题和关系型话题。

而2005年上海、福建、湖北等省市没有规定具体的话题,只有提示材料和要求的隐含性话题作文形式是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形式。

04、05年的湖南卷作文题“家庭教育”“跑的体验”均为平面型话题。

这种话题形式比较常见,考得也较多,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命题形式.
关系型话题有以下几种常见关系: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自由与纪律”;主次、并列关系:“自我认识和他人期望”“和而不同”;取舍关系“材与非材”“关爱与偏见”;条件关系:“人文素养与发展”。

隐含性话题不规定具体的话题,只提供提示材料和要求,类似于材料作文,需要审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主旨或命题者的意图倾向,确定写作主旨。

[题目① ] 阅读下下面材料,结合自身经验,自拟作文话题。

一种原始的交通工具——骡子和马,最近出现在现代化都市深圳的建设工地上。

深圳市的一项供电工程,需要在海拔300多米的山上作业。

如果按常规施工,就必须先用机械劈山修路,再运输材料上山。

这样不仅会拉长工期,而且势必破坏山体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于是深圳人请来了广西的骡子和矮马,将一筐筐石料驮上山顶,既省却了筑路,又保护和生态。

这则材料比较适合的话题是“创新”。

审题失误的几种常见类型:
1、偷换概念:在写作中将话题更改,或者尽管在文中出现了话题字眼,但实际上话题并未成为写作的对象。

[题目② ] 有人认为,苦难和幸福,愚钝和机智、丑陋和漂亮、卑微和高尚等等,这些差别是永远都要有的,否则世界将是一潭死水。

也有人认为,幸福、机智、漂亮、高尚是人人追求的,只有消灭了差别,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完美。

请以“差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有同学的写作内容为:论点:我的奋斗,不是为了消灭差别,而是为了完美。

内容:怎样奋斗,才能接近和实现完美,海伦、凯勒的事例,这篇文章将话题转换成了“奋斗”。

2、渐行渐远:在写作过程中偏离了话题,以话题为跳板在写作过程中偏离话题,在由此及彼的联想过程中转换了话题。

触动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感激
例:差别→差别能带给人触动→触动是一种心灵的发现
触动是一种改变现状的动力
差别带来内心深处的感激
可以纠正为:差别→差别引起心灵的发现
差别是一种改变现状的动力
3、花开两朵,只表一枝:此类错误常在关系型话题中出现,关系型话题,切合题意的审题应表现出两者的关系、关联性,围绕这种关联性进行写作而且两方面力量的使用比例和谐。

[题目③ ] 以“拥有与失去”为话题作文。

①珍惜现在的拥有(偏题)
②要认识拥有的可贵,不要到失去时才觉得可贵(侧重前者,偏题)
③拥有和失去的相互转化(切题)
④拥有不一定代表完美,失去也未必就是缺憾(反面立意,有深度)
4、背离材料中心,不切主旨。

这是供材料类隐含性话题作文写作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

读懂材
料,从材料中产生自己的感受然后导出一个话题是此类题目的审题方法。

[题目④] “深圳市用骡子和矮马运送材料往山上的方法”
高考“无题”类话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2005年高考作文的主要形式仍然是话题作文,不过,相对于往年的话题作文,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

过去的话题作文的题目,大都由提示材料、话题、要求三部分组成,一般要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加引号的形式明确地表明话题。

2005年有些省市作文没有直接表明话题,而是将话题“隐藏”在提示材料之中,我们称这类作文为“无题”类话题作文。

一、说明中心类
这种“无题”类话题作文,在前面的提示材料中,对写作的中心作了明确说明和要求,写作时,只要以此为中心就可以了。

如江苏卷“凤头、猪肚、豹尾”的写作。

这个题目要求写作的中心就是“学习生活(或事业人生)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

当然,具体写作时,为了使文章中心突出,在“开头”“中间”“结尾”三者兼顾的基础上,可以突出强调一个方面。

二、说明范围类
这类作文,提示材料要求、限定的是写作的范围。

如上海卷通过几则材料来反映“社会生活”等。

前面的三则材料仅是一种提示,最后“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点明的是对文章范围的要求。

它要求必须写当今的一种文化或整体文化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三、寓意概括类
这类作文,提供了一段富有寓意的文字、图画等材料,要求考生从中概括出寓意,来作为自己的写作主题。

如福建卷的两个图形:
一个是圆形,旁边有小字提示:我规范,我稳定,我周长短,面积大。

另一个是星形,旁边有小字提示:我新颖,我多变,我周长长,面积小。

像这类的材料,怎样概括、总结寓意才会准确无误呢?
1. 深入挖掘,勿就事论事
所给的材料除显而易见的表层意义外,往往蕴含着许多深层内涵,并由此可以开掘出多方位、多角度的议论点。

所以,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2. 整体把握,勿以偏概全
概括一个或一组材料,要注意整体把握,不能只抓住细节,而不管整个材料的主题。

比如:
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走好人生之路。

“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常问路
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

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很合理。

3. 抓住关键,勿主次不分
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比如: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这首寓言诗写了七种鸟。

其关键的词就是“说”,每一种鸟都攻击另一种鸟,同时又受到另一种鸟的攻击。

诗的寓意就是讽喻现实社会中那些对别人的特点、特长有偏见甚至将其曲解为缺点而加以攻讦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