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体系审核要点
ISO9001审核要点
ISO9001审核要点
ISO9001是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的国际标准,旨在帮助组织确立和实施满足客户需求的质量管理系统。
ISO9001审核是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
以下是ISO9001审核的一些主要要点。
1.质量方针和目标:审核将着重审查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确保其与ISO9001标准的要求一致。
质量方针应明确阐述组织对质量的承诺,并限定明确的质量目标。
2.文件控制:审核将检查组织是否有适当的文档控制程序,并确保所有必要的文件都被及时审查、批准和保持最新版本。
3.测量和监控:审核将考核组织的质量测量和监控程序,包括测量和监控设备的校准、检验和测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
4.客户关系管理:审核将审议组织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和关系管理,包括了解客户需求、处理客户投诉和反馈、提供及时有效的客户支持等。
5.内部审核和审核结果:审核将评估组织的内部审核程序,包括审核计划、审核员的培训和审核结果的跟踪与处理。
6.不符合品和纠正措施:审核将检查组织对不符合品的处理和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并确保组织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7.管理评审:审核将审查组织的管理评审过程,包括管理评审计划、会议记录和管理评审结果的跟踪与处理。
8.培训和意识:审核将评估组织的培训和意识计划,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及培训效果评估等。
9.外部服务供应商和物资:审核将检查组织对外部服务供应商和物资的选择、评估和监控过程,包括合同管理、审查和确认供应商能力等。
10.持续改进:审核将评估组织对持续改进的承诺和实践,包括利用数据和信息的分析、改进机会的识别和实施等。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国际标准,旨在帮助组织管理其质量相关事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确保组织符合ISO9001标准的重要步骤之一、本文将探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关键要点。
1.目标和计划审核开始之前,审核员需要了解被审核组织的目标、战略和工作计划。
这有助于他们评估组织是否将质量管理体系纳入业务运营的关键方面。
如果组织的目标与ISO9001标准不一致,可能需要做出调整。
2.文件控制审核员将审查组织的文档控制程序和相关文件。
他们将确保文件存档完整、准确,并能及时提供给需要的人员。
此外,审核员还将确认组织是否采用适合的技术手段来确保文档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3.流程和程序的规范审核员将审查组织的关键流程和程序,以确保它们符合ISO9001标准的要求。
流程文件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能够准确指导操作人员的工作。
审核员还将评估流程和程序是否得以有效地执行和监控。
4.资源管理审核员将检查组织是否为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足够的资源。
这包括人员、设备、培训和财务投入。
他们还将评估组织的人员是否具备适当的技能和经验,以执行其质量管理职责。
5.风险管理6.监控和改进审核员将评估组织对其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和改进措施。
他们将审查组织的内部审计程序,以了解组织是否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定期的审查和评估。
此外,他们还将检查组织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7.供应商管理审核员将审查组织的供应商管理程序,以确保组织选择和评估供应商的过程是透明、公正和可靠的。
审核员还将评估组织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并确保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组织的质量要求。
8.客户满意度9.评估与持证审核员将评估组织的评估和持证过程,以确保该过程是公正、可靠和能够提供准确的结果。
他们还将确认组织是否对评估和持证的结果进行适当的分析和利用。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要点包括目标和计划、文件控制、流程和程序的规范、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监控和改进、供应商管理、客户满意度以及评估与持证等方面。
完整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
完整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和思路:范围:1.确认QMS是否已经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2.QMS过程是否已经确定和管理,过程间的顺序和关系是否已经确定和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1.确认组织QMS关键过程所需的资源和信息是否充分;2.确认组织QMS及过程测量和监控点是否确定并有效,对测量和监控结果是否有分析和改进活动;3.外包过程是否已经有控制。
文件要求:1.QMS文件中是否包含了质量方针、目标、手册、查阅文件清单、调阅相关文件,并结合现场6个程序及其它文件;2.标准要求的记录是否进行了控制,管评、培训、先文件审核,再在具体条款审核时验证,策划、产品要求评审、设计、供方评价、内审等;3.文件详略是否适宜,范围是否明确,删减是否有说明,并充分、可信;4.结其它程序文件有无引用;5.过程间的作用及接口关系是否明确;6.是否编制了文件控制程序,并包括了内、外部文件,各种类型和媒体文件;7.文件发布前是否审批其充分性、适用性;8.文件再评审、更新有无涉及,并再次批准;9.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是否可识别;10.各现场能得到有效版本的文件;11.文件是否清晰、易于识别;12.外来文件有无识别,并控制分发;13.作废文件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质量记录:1.是否编制了记录控制程序;2.程序文件中有无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管、检索、保存期和处置所需的控制;3.记录是否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审核方法、思路:1.查阅手册说明,根据组织活动确认是否合理;2.现场询问、观察,了解作业流程;3.查程序规定,抽查几份文件看执行情况;4.再评审规定,抽查更新文件有无再评审;5.查文件规定,及控制情况;6.查现场文件持有情况;7.查看文件;8.查接收部门对外来文件的处理情况;9.查文件管理及相关部门;10.查阅程序文件,结合现场审核工业重点看其规定的有无执行,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可操作性如何;11.在各部门审核时,调阅相关记录,查其检索方法是否可行、方便;12.通过最高管理者交谈,员工询问来判断;13.查阅手册,结合现场审核;14.审核时,依据人员素质、控制效果等综合判断。
ISO质量审核要点及思路
ISO质量审核要点及思路一、审核目标的确定在进行ISO质量审核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审核的目标和范围。
目标可以涵盖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以及组织是否符合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
二、审核团队的组建组建一个专业的审核团队,包括具有相关经验和知识的审核员。
审核员应熟悉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并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判断能力。
三、审核准备工作在进行审核之前,需要对审核对象进行评估,并准备相应的审核文件,包括审核计划、审核问题清单和审核记录表等。
其中,审核问题清单应包括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标准要求,以便于进行逐项审核。
四、审核过程审核过程主要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两个阶段。
文件审核主要是对组织的质量管理文件进行审查,了解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
现场审核主要是对组织的质量管理活动进行实地观察和检查,以了解组织是否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运作。
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准确收集和记录相关信息,包括组织的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工作指导书、记录等,以及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能力评估情况等。
在审核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性:包括质量政策、质量目标的确定和贯彻执行情况,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是否覆盖到组织的各个方面。
2.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能适应组织的实际需求,并能够持续改进和优化。
3.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能有效地提供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并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4.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是否符合相关程序和工作指导书的要求,以及工作人员是否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
五、审核结果的评价和总结审核完成后,需对审核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根据审核的实际情况,可以提出改进建议和相关的推荐措施。
同时,也要充分发掘组织的优势和创新点,并提供相应的赞扬和建议。
最后,应将审核结果和总结报告提交给组织的管理层,并跟踪评估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以确保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和持续改进。
iso14001审核要点
iso14001审核要点ISO 14001审核要点ISO 14001是一种国际标准,用于指导组织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
通过对该标准的审核,可以确保组织在环境管理方面符合相关要求,提高环境绩效,降低环境风险。
ISO 14001审核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关注以下要点:1. 环境政策和目标:审核人员应关注组织的环境政策和目标是否明确定义,并且与组织的业务和战略目标相一致。
环境政策应包括承诺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内容。
2. 组织结构和责任:审核人员需要了解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明确分配了职责和权限,并建立了适当的沟通渠道。
组织应明确环境管理职责,指定环境管理代表,并确保员工对环境管理体系有足够的了解和参与。
3. 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审核人员应审查组织的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是否有效。
组织应识别和评估与其业务活动相关的环境方面,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减少环境风险,并预防环境事故的发生。
4. 环境目标和计划:审核人员应评估组织是否设定了可衡量的环境目标,并制定了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
环境目标应具体、可量化,并与组织的环境政策相一致。
组织应制定实施环境管理计划,明确资源需求和时间表,并监控环境绩效的实现情况。
5. 培训和意识:审核人员应关注组织是否提供了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确保员工对环境管理要求的理解和遵守。
组织应制定培训计划,培养员工的环境意识和技能,提高其参与环境管理的能力。
6. 环境绩效监控和测量:审核人员应评估组织是否建立了适当的监控和测量机制,用于评估环境绩效的实现情况。
组织应收集和分析与环境管理相关的数据,制定合理的绩效指标,并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以识别改进机会。
7. 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审核人员应评估组织是否建立了持续改进机制,以推动环境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组织应制定改进计划,跟踪环境绩效改进的实施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纠正和预防环境管理体系中的问题。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各要求审核要点方法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各要求审核要点方法1.了解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审核员需要全面了解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政策、目标、计划和程序。
他们应该检查组织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措施来识别和评估环境影响,并根据这些影响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检查环境管理体系的文件和记录。
审核员需要仔细检查组织的文件和记录,这包括环境政策、目标和目标的文件,以及培训记录和监控数据。
他们应该确保这些文件和记录是准确、及时和可靠的。
3.评估环境风险管理措施。
审核员需要评估组织的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包括环境方面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
他们应该检查组织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措施来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包括废物管理、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等方面。
4.检查合规性。
审核员需要检查组织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要求,如环境许可证、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规定等。
他们应该评估组织是否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程序来确保合规,并进行必要的纠正措施。
5.评估监控和测量措施。
审核员需要评估组织的监控和测量措施,以确保组织能够准确地监测和测量其环境绩效。
他们应该检查组织是否有有效的监测和测量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维护。
6.了解持续改进措施。
审核员需要了解组织的持续改进措施,包括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他们应该评估组织是否有一套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监督组织在实施这些措施方面的进展。
1.采用风险导向的方法。
审核员应该采用风险导向的方法,着重关注那些与组织环境绩效和环境风险相关的关键过程和活动。
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估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2.进行采样和检查。
审核员可以通过采样和检查来评估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采样和检查可以帮助审核员了解组织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合规性。
3.进行文件审查。
审核员可以通过文件审查来评估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文件审查可以帮助审核员了解组织的政策、程序和记录,并评估其有效性和准确性。
4.进行现场检查。
审核员可以通过现场检查来评估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现场检查可以帮助审核员了解组织的实际运作情况,并评估其符合性和有效性。
ISO审核的要点
ISO审核的要点4.2.1A确定描述和控制本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类型以及文件结构和层次是本条款的要求。
B根据组织实际运行经验,文件数目应适宜,文件过多导致灵活性差,文件过少则可能导致活动失控。
C 审核员会查质量手册中规定的构成质量体系的文件。
D 审查用于过程控制的有关文件。
4.2.2 A质量手册在内容上是否描述了其适用的范围,质量手册引用的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记录与质量内容的一致性,协调性,何时,何地等引用文件的条件。
B 审核质量手册是否描述了删减的细节和合理性,是否覆盖本标准的全部要求C 审查质量手册的批准及控制的证据4.2.3 A 是否编制《文件控制程序》B《文件控制程序》的内容是否涉及文件的识别,获得,状态标识以及批准,评审和更新等。
审核员可能会审查组织部门的《文件清单》,文件的审批(再审批)、收发,回收记录等。
C文件控制程序》中是否明确了外来文件和记录表格的控制以及外来文件在组织体系文件中的应用。
D 现场检查使用的文件是否为有效版本,作废文件是否得到标识,以防止误用,文件是否清晰可辨。
4.2.4 A 是否编制控制记录的程序B“记录控制程序”内容是否涉及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C 对记录的管理是否满足程序的要求并能到达对记录控制的目的。
审核员会在现场观察记录是否填写完整、使用正确、标识清晰、防潮防损、检索方便、保存期限及处置等5.1 A最高管理者是否已按要求对建立、实施和改进QMS作出恰当的承诺B 是否能在组织内部及时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C 制定质量方针和策划质量目标的活动及证据D 管理评审实施的证据可通过满足管理评审策划要求来证实E 已获得为提供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产品的必需资源,一般通过其他过程运行状况反映资源的配置问题,当然这需要在必要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获悉5.2 A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首,该原则反映的是组织的质量管理意识和理念,这种理念应广泛体现在组织的产品和活动之中,单独审核该条款是不确切的B 该条款的审核应是建立在组织产品和过程运作的基础上,是对组织质量管理意识和;理念判断和评价C 通常是组织的质量意识和理念的反映,广泛渗透在组织的管理、服务、意识及产品中,可通过其他条款的相应证据加以证实5.3 A审核员会让组织出示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审核其是否得到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其内容能否持续反映组织的质量宗旨,是否满足两个承诺、提供一个框架等要求B 通过询问,了解组织内部对质量方针的认识和理解,是否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得到贯彻和体现C 审核对质量方针是否进行了持续性评审记录5.4.5.4.1 A是否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了质量目标。
ISO9001审核要点说明
ISO9001审核要点说明ISO9001是国际组织标准化(ISO)发布的一种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它旨在帮助组织确保其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竞争力和持续改进。
ISO9001审核是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独立评估,以确保其符合ISO9001标准的要求。
以下是ISO9001审核要点的详细说明。
1.审核范围:审核应确保组织内的所有部门和过程都包含在评估范围内。
这包括组织的质量政策、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工作指示和工作指令等。
2.审核目标:审核的主要目标是评估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ISO9001的要求,包括标准中的条款和子条款。
3.审核计划:审核应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以确保有效和高质量的审核。
审核计划应包括审核的时间表、审核员分配、审核的顺序和进程,以及涉及的组织和相关人员的信息。
4.审核准备:审核员应在审核开始之前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准备。
他们应熟悉组织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文件,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了解。
5.审核技术:审核员应采用一系列技术和方法进行审核,以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这包括文件审查、现场审查、记录审查、访谈、员工观察等。
6.审核记录:审核员应准确记录审核过程和结果。
这包括组织的问题和有效实施措施、记录的评估和验证结果、关键点的评估和建议等。
7.审核结果:审核员应根据审核结果给出最终意见。
这可能包括建议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进或采取其他措施。
8.不符合项处理:如果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不符合ISO9001的要求,审核员应及时记录并提出改进建议。
组织应制定适当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9.审核报告:审核员应编写审核报告,详细描述审核过程和结果。
这将成为组织持续改进的依据。
10.审核后监视:审核员应定期进行跟踪监视以评估组织对审核建议的实施情况。
这有助于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12.审核程序改进:审核过程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其持续有效性和符合要求。
ISO9001-2008审核要点
ISO9001-2008审核要点4.质量管理体系4.1 总要求审核要点:1.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是否识别2.如何确保这些过程受控3.是否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信息4.对外包过程有哪些?是否进行了确定和控制4.2文件要求4.2.1总则审核要点:质量体系文件应包括哪些4.2.2质量手册审核要点:⑴质量手册的主要内容是否覆盖了标准条款的要求⑵对标准要求进行删减的合理性是否可接受⑶对程序的引用是否适当4.2.3文件控制审核要点:①是否编制形成文件程序②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批准③文件更改是否进过批准并标识④是否在使用文件的场所都能得到文件的有效版本⑤文件是否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⑥外来文件的控制⑦作废文件的控制4.2.4记录控制审核要点:①是否编制程序,规定了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②记录的是否控制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五.管理职责5.1管理承诺审核要点:最高管理者对标准5个方面的管理承诺提供了哪些依据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审核要点:①如何确保顾客要求得到确定②如何确保顾客要求得到满足③如何判定顾客要求得到满足5.3质量方针审核要点:①是否形成文件,内容是否满足要求②质量方针的批准及持续适宜性方面是否得到评审③组织如何沟通理解质量方针5.4 策划5.4.1质量目标审核要点:(1)质量目标是否以质量方针的框架展开(2)是否在层次上进行分解建立部门的质量目标(3)目标的实现情况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审核要点:(1)质量管理体系是如何进行策划的(2)在质量管理体系更改的情况下,策划如何进行(3)如何在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5.5职责、权限和沟通5.5.1职责和权限审核要点:(1)各职能部门各层次人员的职责是否规定(2)是否进行了沟通5.5.2管理者代表审核要点:(1)管理者代表是否由最高管理者任命是否本公司管理层一员(2)管理者代表是否清楚职责,执行情况如何5.5.3内部沟通审核要点:(1)组织内部需要沟通的事项(2)沟通的方式是否达到沟通的效果5.6管理评审5.6.1总则审核要点:(1)管理评审的时间是否符合规定(2)如何对适宜、充分、有效性作出评价(3)查管理评审记录是否保存(查计划、输入文件、记录、报告、整改计划)5.6.2评审输入审核要点:管理评审输入信息是否完整和充实(查输入文件)5.6.3评审输出审核要点:(1)管理评审的结论是否适宜(查管理评审报告)(2)管理评审提出的整改要求是否落实(查管理评审整改记录)六.资源管理6.1资源提供审核要点:(1)所需的资源如何确定(2)为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哪些资源?能否满足要求6.2人力资源6.2.1总则审核要点:(1)如何证明从事影响产品与要求符合性的人员是能够胜任的(2)其能力如何评价6.2.2能力、意识和培训审核要点:(1)是否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能力要求、满足要求的证据(2)是否保存了培训记录(3)对提供的培训是否有效6.3基础设施审核要点:(1)组织是否确定了所需的设施(2)对设施的维护情况如何6.4工作环境审核要点:工作环境是否满足、是否得到管理七、产品实现7.1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审核要点:(1)是否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策划(2)是否编制了质量计划、内容是否适当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审核要点:(1)如何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2)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是否明确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审核要点:①产品有关要求规定是否明确②抽查合同评审记录③产品要求变更是如何处理7.2.3 顾客沟通审核要点:是否安排了与顾客的沟通、实施如何7.3 设计和开发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审核要点:(1)设计和开发策划形成的文件内容是否完整(2)是否明确和规定了接口要求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审核要点:(1)设计和开发输入形成的文件内容是否完整充分(2)是否对设计输入进行了评审7.3.3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审核要点:(1)设计输出的文件有哪些是否满足要求(2)设计输出文件是否经过审批7.3.4设计和开发评审审核要点:(1)设计评审阶段如何划分是否适宜(2)查各阶评审记录是否符合要求(3)对提出的问题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措施7.3.5设计和开发验证审核要点:(1)如何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加以跟踪验证(2)查验证记录(3)对提出的问题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措施7.3.6设计和开发确认审核要点:(1)如何进行设计确认,是否符合要求(2)查确认结果及跟踪措施实施情况记录(3)对提出的问题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措施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审核要点:(1)设计更改是否进行了审批(2)设计更改评审的结果和跟踪措施是否予以记录7.4采购7.4.1采购过程审核要点:(1)是否制订了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是否适当(2)对供方是否进行了评价、查评价记录(3)如何对供方进行控制7.4.2采购信息审核要点:采购信息包括那些,是否充分适宜7.4.3采购产品的验证审核要点:(1)组织如何对采购产品进行检验(2)查组织是否到供方现场进行验证,是否形成记录7.5生产和服务提供7.5.1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审核要点:(1)是否确定所需的信息及作业指导书生产现场是否能得到作业文件(2)是否获得适宜的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设备是否进行了维护保养(3)是否获得监视和测量装置(4)如何控制产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的活动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审核要点:(1)组织确定的特殊过程有哪些(2)对特殊过程是否进行了确认是否保存了记录(3)再确认的安排7.5.3标识和可追溯性审核要点:(1)采用何种方法进行产品和状态标识,实施情况如何(2)可追溯性标识的方法,实施情况如何7.5.4顾客财产审核重点:(1)顾客的财产包括哪些,是否受控(2)如有丢失和损坏如何处理7.5.5产品防护审核要点:(1)查产品的防护标识、搬运、包装是否符合规定要求(2)是否制定了防护规范,执行情况(3)查库房的管理情况如何7.6监视和测量的控制审核要点:(1)如何确定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2)是否按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是否进行标识(3)计算机软件用于监视和测量时是否进行确认八.测量、分析和改进8.1总则审核要点:(1)如何对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进行策划的实施情况(2)如何识别所需的统计技术、应用情况8.2监视和测量8.2.1顾客满意审核要点:(1)对顾客满意程度的信息规定了那些收集和分析方法(2)信息的结果为持续改进提供了什么依据8.2.2内部审核审核要点:(1)查审核计划的安排是否符合标准要求(2)审核员资格是否满足要求(3)抽查内审记录①审核计划、检查表、记录是否覆盖完整②审核员是否审核了自己的工作③审核报告及审核结论是否完整、适宜④不合格报告及纠正措施验证情况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审核要点:(1)如何对QMS所需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2)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是否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8.2.4产品的监视的测量审核要点:(1)是否规定了监视和测量的接收准则(2)是否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及有授权人放行产品的人员签字(抽查各阶段的检验记录:采购、过程、最终)(3)对未经监视和测量的产品进行放行是否由审批人签字8.3不合格品控制审核要点:(1)是否制定了形成文件的程序(2)如何识别和控制不合格品(3)对不合格品如何处置,纠正后是否再次验证(抽查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记录)8.4 数据分析审核要点:(1)对哪些数据进行了收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2)分析结果提供了哪些信息,信息的利用如何8.5改进8.5.1持续改进审核要点:(1)组织怎样识别各种持续改进的机会(2)组织采取了哪些适当的方式实现持续改进,效果如何8.5.2纠正措施审核要点:(1)是否建立了形成文件的程序(2)抽查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记录。
ISO14001体系审核要点
ISO14001体系审核要点
本文档旨在总结ISO体系审核的关键要点和步骤,以便审核员能够有效地执行审核工作。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要点:
1.体系文件审查
- 审核员应仔细审查组织的ISO体系文件,包括环境政策、目标、程序和相应的记录。
- 确保组织的体系文件符合ISO标准的要求,并检查其是否能够有效地支持环境管理实践。
2.现场核查
- 审核员应在组织的实际运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以检查实际操作是否符合体系文件的要求。
- 重点关注环境方面的风险和机会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以及组织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措施来减少环境影响。
3.员工培训和意识
- 审核员应与组织的员工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ISO体系的理解和意识水平。
- 确保组织为员工提供了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履行环境管理职责和义务。
4.性能改进
- 审核员应评估组织是否能够持续改进其环境绩效,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目标和指标。
- 确保组织设定了合理的环境目标,并采取了措施来追踪和监督其达到目标的进展。
5.管理审核
- 审核员应仔细审查组织的管理审核记录,以确保审核的过程和结果得到适当的管理和追踪。
- 确保组织在管理审核中能够有效地识别和解决环境管理方面的问题和机会。
以上是ISO体系审核的关键要点,审核员应特别关注这些方面以确保审核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 ISO 14001:2015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汇总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汇总
1.审核对象和范围:明确审核的组织范围和被审核的业务流程,确保审核对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组织的质量目标和计划:评估组织的质量目标是否符合实际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并检查组织是否制定了实现这些目标的详细计划和措施。
5.流程管理和控制:检查组织对关键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流程的输入、输出、资源分配、测量和改进等方面。
确保组织能够持续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6.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维护:评估组织是否有效地运行和维护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文件的更新、记录的保持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授权等方面。
7.客户满意度和投诉处理:评估组织的客户满意度调查和投诉处理机制,确认组织是否能及时处理客户的反馈和投诉,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8.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评估组织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活动,确保组织对自身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监控和持续改进。
9.管理质量风险和机会:评估组织是否已经识别、评估和管理质量风险和机会,以确保组织能够及时应对潜在的质量问题并改善运营绩效。
10.改进和持续改进:评估组织对质量问题的改进和持续改进措施,确认组织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跟踪改进的结果。
以上是进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时需要关注的主要要点。
审核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和标准要求选择合适的审核方法和程序,并对审核结果进行客观和准确的评估和记录。
通过有效的审核,组织可以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ISO体系审核要点
ISO体系审核要点
1.审核目标与范围:明确审核的目标和范围,包括确定审核的ISO标
准和审核的组织部门或业务流程。
同时,建立适当的审核计划,确保审核
能够按照预期的时间和流程进行。
4.风险评估:评估企业在制定和执行ISO标准体系过程中所面对的风
险和挑战。
确定风险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改进建议。
5.监测和评估:检查组织是否有适当的监测和评估机制,用于跟踪并
确保ISO体系的持续改进。
评估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提供正确的
信息用于决策和改进。
7.法规合规:审核是否满足法律、法规和其他外部要求,特别关注相
关法规对组织运作的要求,以及组织是否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和程序来确保
合规。
8.审核结果:形成审核报告,总结审核过程中的发现和建议,并给出
改进措施。
确定对组织的整体审核评级,如是否符合ISO标准、是否存在
重大的合规问题等。
9.合规追踪与监控:审核完成后,确保组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审
核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并跟踪和监控改进措施的执行和效果。
以上是ISO体系审核的要点,通过对企业ISO标准体系的全面审核和
评估,可以提高企业的质量、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可
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ISO各部门审核要点
I S O各部门审核要点一、最高管理者审核要点:1. 组织的质量方针是什幺?是如何制订出来的?制订的依据是什幺?有书面的质量方针吗?是否沟通到组织的全体员工?2. 组织的质量目标有哪些?是否包含组织的总目标?各职能部门目标和各层级的目标为何?制订质量目标的依据是什幺?目标是否可以测量?制订的质量目标是否在期限内达到?制订的质量目标是否符合顾客的期望?3. 目前质量目标的达成状况如何?对于未达成的质量目标是否采取了有关措施?4. 最高管理者是通过什幺方式把顾客的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沟通到组织的各个层级和全体员工的?我们是如何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5.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知道组织的资源需求?是否提供了适用的资源?6. 最高管理者如何理解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是通过什幺途径什幺方式了解顾客的满意度?对于顾客不满意项是如何处理的?7. 顾客投诉是如何处理的?如果没有发生顾客投诉,是否就意味顾客满意呢?8. 组织有哪些激励员工的措施?最高管理者了解员工的满意度吗?9.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分配各个部门的职能?如何分配各级管理人员权责?10. 最高管理者如何理解持续改进?有哪些地方需要持续改进?是否有具体规划?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如何?11.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产品质量的?监控的结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12.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员工工作的绩效?目前采取的手段有效吗?13.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员工的工作质量?又是如何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14. 组织是否制订了经营计划?哪些人知道公司的经营计划?质量目标是否包含在经营计划中?15. 所有的生产过程、各个班组(包括白班与夜班),是否设置了质量控制人员?当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负责质量的人员是否有停止生产的权力?负责质量的人员是否开具过生产停工单?最高管理者参与了吗?16. 当出现质量问题,该信息是否第一时间报告到有采取纠正措施权力的管理阶层?17. 是否设置了管理代表?管理代表的职责是什幺?管理代表参加了哪些质量活动?18. 是否设置了顾客代表?顾客代表的职责是什幺?顾客代表是否参加了组织内一些质量会议或质量活动?顾客代表是否就选择特殊特性、制定质量目标、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产品的设计等方面发表过自己的意见或建议?采纳了吗?二、管理代表审核要点:1. 组织是否建立了书面化内部审核程序?内部审核的相关记录是否被维持?2. 组织是否对审核的方案进行策划?方案是否考虑到过程的重要性,区域的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3. 是否规定了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内部审核是否涵盖了所有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过程活动和班次?4. 审核员是如何选择的?选择的依据是什幺?审核员有无审核自己的工作?5. 受审区域发现的不符合项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审核员是否跟踪及验证了纠正措施的有效性?6. 是否有制造过程的审核计划,是否已经进行了制造过程审核?审核结果如何?7. 组织是否规定了适当频率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对产品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如何?8. 管理者代表是如何提升整个组织对顾客需求认知水平的?9. 管理者代表是否不定期或定期的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了质量体系的运行效果?提出了那些改进的建议?10. 当组织发生重大的质量事故时,管理者代表是否参与了处理?三文控中心的审核要点1. 是否建立了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否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是否规定了过程的顺序和过程的相互关系?2. 是否建立了书面的文件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纠正措施程序,预防措施程序与培训程序?3. 是否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如何控制?4. 文件发放前是否经过批准?文件变更时是否重新评审与批准?5. 文件的更改和文件现行版本状态是否能够识别?6. 使用场所是否能够得到文件的最新版本?现场有失效文件吗?7. 外来文件是否能识别?是否在受控下发布?8. 文控中心由于积累知识或法律需要而保留的旧版文件能否识别?9. 是否对记录标识,储存,保护,保管期限和处置方法做出了相关规定?10. 是否建立了文件总清单?文件总清单是否定期的更换?11. 对顾客的工程标准或工程规格,包括顾客提出工程标准变更,,是否在不超过两周工作日完成评审,分发与执行?12. 是否保存了工程标准变更后,生产实施的日期记录?13. 工程变更完成后,相关的控制计划,FMEA等文件是否有作相应变更?14. 顾客,法规和当地政府是否规定了某些质量记录的最低保存期限?是否按规定执行?四行政部的审核要点1. 是否建立并维持了书面的培训程序?对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工作人员,其能力是如何识别的?识别的依据是什幺?2. 员工能力不够时,是否提供了适当的培训?培训的有效性有评价吗?3. 组织如何来提升员工的认知水平?如何要求员工为达成质量目标做出贡献?具体有些什幺有效的措施?4. 是否对新进员工,转岗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和代理人员进行了培训?5. 是否对影响质量的岗位进行了资格鉴定,如:内审员,质量控制人员,实验室人员,设计人员,特殊过程人员,关键设备操作人员,量具校验人员,其它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的等?6. 有维持适当的教育,训练,技能和经验的记录吗?7. 有那些公共设施与生产设备?这些设施设备目前的状况如何?能否满足产品的规定要求?8. 设备是否被维护吗?是如何维护的?维护的效果如何?9. 产品需怎样的工作环境?这些工作能满足要求吗?组织是如何管理这些工作环境的?工作环境是否考虑到人员的安全?10. 本部门有量化的质量目标吗?目标的达成状况如何?11. 本组织的内部沟通有那些方式?这些方式沟通的有效性如何?12. 是否有激励员工的措施?是如何去激励员工的?这些激励措施的有效性是否进行过程评估?13. 是否采用多方论证的方法来制定工厂,设施及设备的计划?是否针对工厂,设施及设备策划的有效性指定了评价操作和过程效果的方法?14. 当出现公共设施中断,劳工短缺,主要设备故障时,组织书否准备了紧急应变计划?这些应变计划启动后,是否确保准时交货?五市场部的审核要点1. 目前有哪些产品/服务?这些产品/服务的要求是什幺?有没有与产品有关的法规法律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如何遵守的?2. 在提供产品前,时否对标书,合约或定单进行了评审?评审了那些内容?评审的结果有记录吗?这些记录是否被维持?3. 在合同评审时,是否对制造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是否对风险进行了分析?4. 有没有口头或其它书面声明的合约或定单?这类合约或定单如何处理?5. 当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如何处理?变更处理的记录是否被维持?6. 组织如何与顾客沟通?有哪些沟通的方式?沟通的效果如何?7. 有顾客指定的特殊性吗?这些特殊性如何控制?8. 通过什幺方法来获得顾客感受(满意感受,不满意感受)的有关信息?这些信息分析过吗?是如何来处理有关满意或不满意信息的?9. 是否对顾客满意度进行了持续评价,而不是一年评价一次或两次?10. 对于在组织控制下的顾客财产是如何管理的?当发生异常时,是否第一时间报告顾客?异常报告的记录是否被维持?11. 当接到顾客反馈的信息时,是否迅速地通报制造,质量,工程和设计部门?这些信息(如客诉)处理后是否回复客户?12. 是否对服务人员进行了培训?13. 是否对顾客提供的工装,设备进行了永久性标识?六设计开发部的审核要点1. 当有新产品时,是否有设计和开发计划?2. 设计开发是否规定了设计与开发人员的权责?不同小组的组织接口是否理清?3. 设计与开发的输入时,是否使用了以下信息,如以往成熟的设计项目,竞争对手的数据与资料,供应商反馈的信息,现场问题报告等?在设计输入评审时是否对产品的质量,寿命,可靠性,耐久性,维护度,工时和成本进行了评审?评审结果如何?是否对过程设计输入的要求进行了识别,形成文件并进行了评审?4. 设计输入了那些内容?文件在发放前有评审吗?经过批准吗?产品设计的输出是否包含设计FMEAS,可靠性结果,产品的特殊性产品的定义,产品设计的评审结果?5. 过程设计的输出是否包含规格和图纸,过程流程图/配置图,过程FMEAS,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过程批准的能力指标?组织在进行过程设计输出时,是否考虑到产品设计输出,生产力,过程能力,质量目标,顾客要求和以往的开发经验?6. 在开发的哪些阶段进行了评审?哪些人员参加了评审?评审记录是否被维持?7. 在设计与开发的哪些阶段进行验证?谁参加了验证?采用了哪些验证方法?验证结果如何?记录被维持了吗?8. 设计与开发的确认在什幺情况下进行?是否按照计划的安排来实施?顾客参加了设计与开发的确认吗?在设计与开发确认时,是否跟踪了所有的性能试验活动?确认的记录是否被维持?9. 在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是否有设计变更?有多少变更是什幺原因引起的变更?变更后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有多大?是否对产品寿命期间内的变更进行控制?这些变更的记录是否被维持?10. 对有专利的设计变更,是否与顾客共同商议并评价变更的影响程度?如果顾客要求,任何产品实现的变更,是否通知顾客,并得到顾客的同意?11. 对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的进行是如何控制的?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设计更改?12. 特殊特性的开发,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控制计划的制定与评审是否经过跨功能小组采用多方论证方式来完成?13. 是否对产品的特殊特性和过程参数的特殊特性进行了识别?14. 特殊特性的符号是否在图纸,FMEA,控制计划及作业指导书上出现,他们的符号是否一致?15. 是否制定了针对设计与开发阶段的测量标准与方法?16. 顾客要求时,是否制定了原形样件计划和控制计划?原型样件的制作是否使用了正式的工装,人员,与供应商?17. 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多方论证的方法?七生产部的审核要点1. 是否对生产和服务的提供进行了策划?策划时输入了什幺?输出了哪些文件?2.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是否对这样的过程(特殊过程)实施了确认?是如何确认的?特殊过程控制时的记录是否被维持?3. 当可行时,是否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标识产品?有哪些标识方法?监视与测量后是否有产品状态的标识?当有追溯要求时,能否唯一的识别出来?4. 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了哪些防护措施?5. 所有的过程操作的员工是否有书面的作业指导书,这些指导书是否在工作场所容易取得?作业指导书能指导作业吗?效果如何?6. 当作业开始,材料变更、作业变更时,是否进行了作业准备验证?7. 是否对制造过程中的机器设备进行预防性保养?8. 在进行工具和量具设计、制造和全尺寸检验时,组织是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资源,如果工装的设计与制造被分包,是否实施了控制?如何控制?11. 是否有易损工装的更换计划?是否对工装进行状态标识,如生产中、修理中、处置中?12. 是否排定每天的生产计划?如何监控生产计划的完成?生产计划完成的如何?当不能完成生产计划时,有哪些应急措施?13. 组织是否执行了顾客生产批准程序所批准的过程能力?当过程不稳定或过程能力不足时是否提出了适当的反应计划,当顾客要求时,该计划是否交顾客批准?14. 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是否被执行?15. 工具变换、机器维修等重要过程事件是否摘记在控制图上?16. 当有外观项目时,是否在外观检查时有充足的照明、标准的样件?是否对从事外观判定的人员进行了资格鉴定?17. 生产现场的整齐与清洁是否被维持?产品所需求的工作环境(如湿度、温度等物理环境)是否能满足?18. 如果有返工作业,是否有返工作业指导书?来指导返工作业?19.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重大质量事故或频繁地发生了一般的质量问题时,生产部是如何处理的?20.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是如何处理的?八、质量部的审核重点1.如果需要,是否有特定产品、专案或合同?如果有是否制定了质量计划?2.是否制定了接受准则,计数值抽样计划的接受准则是“零”吗?如果不是,是否经顾客批准?对影响产品实现的变更,对变更产品的结果是否进行了评价、验证和确认?3.组织是否确认了需要实施的监视和测量?是否提供了监视和测量的装置?这些装置是否符合产品测量的要求?4.监控和测量装置在使用前是否进行了校准或验证,这些校准能否证明追溯至国家或国际标准?这些记录是否被维持?5.当发现监控和测量装置不符合规定要求时,是否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6.组织是否对控制计划规定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分析的结果如何?7.测量系统分析是否采用参考手册规定的内容与方法?如果顾客要求,是否采用了顾客规定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8.是否保存在校准的记录?9.是否有内部实验室?实验室是否符合有关的技术要求,如实验室程序、实验室人员、实验室能力等?10.对组织无法试验的项目,可委托外部实验室,外部实验室是否符合ISO17025或得到国家认可?1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哪些阶段对产品的特性实施监控和测量?比如:来料、过程和最终产品?产品测量和监控的记录是否被维持?12.产品是否在全部测量完成,且经过有关授权人员批准后才放行?13.是否按控制计划规定频次进行全尺寸的检验与功能测试?14.全尺寸检查是否进行了设计记录所有零件尺寸的完整测量?15.是否有来料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的规范或标准?16.紧急放行是否有权责人员批准?17.当出现重大事故时,质量部是否有停止生产的权利?质量部开具过《停工生产单》吗?组织是否制定了不合格品控制的书面程序?18.对于不合格品,采取了哪些处理方式?不合格品被纠正是否进行重新验证?为避免类似不合格品再次发生,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19.对于让步使用的不合格品如何控制?是否经过顾客同意?20.当不合格品在交货或开始使用后被发现,是否根据其影响采取了适当行动?21.返工产品有控制吗?如何控制?返工作业指导书和相关人员容易得到吗?22.当产品或过程与目前已经被顾客批准的产品或过程不同时,是否向顾客报告并取得顾客特许或偏差许可?23.组织是否形成纠正措施的书面程序?有无规定采取预防措施的时机与步骤?目前组织采用了哪些预防措施?效果如何?24.是否制定了预防措施的书面程序?有无规定采取预防措施的时机与步骤?目前组织采用了哪些预防措施?效果如何?25.是否对顾客退回产品进行试验/分析,如何分析?分析之后是否及时报告顾客?退回产品分析的资料是否被保存?26.产品放行,产品交付和产品交付后的活动是否实施控制?是如何控制的?27.是否对产品的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或材料的各层次制定了控制计划?28.对生产散装材料的过程是否制定控制计划?29.是否对产品的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或材料的各层次制定了控制计划?30.对生产散装材料的过程是否制定控制计划?31.是否对产品的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或材料的各层次制定了控制计划?32.对生产散装材料的过程是否制定控制计划?33.是否有试产控制计划和量产控制计划?如果有设计责任,是否有样件的控制计划?这些控制计划得到很好的执行吗?34.当出现过程不稳定或过程能力不足时是否采用了指定的反应计划?这些采取的反应计划效果如何?35.当有任何的变更影响到产品、过程、测量、运输、供应来源或变更FEMA时,是否重新评审和更新控制计划?36.当顾客要求时,更新后的控制计划是否提交顾客评审与批准?37.在控制计划中规定的统计技术,组织是否在应用,是如何应用的?九、采购的审核要点1.组织是如何初期评价和选择供应商的?初期评价的依据是什幺?2.与供应商确定合格关系后,组织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连续评价?连续评价的依据是什幺?是如何对供应商进行连续评价的?3.初期评价与连续评价的记录被维持了吗?4.对独占市场与顾客指定的供应商是如何控制的?控制的效果如何?5.采购文件如何控制?采购文件发放前是否经过相关权责人员的批准?6.采购产品验证了吗?是如何验证的?验证的准则是什幺?是否有未验证的产品而直接投入生产线使用?7.如果组织到供应商处验证产品或顾客到供应商处验证产品,这种情况如何控制?产品放行的方法有规定吗?8.对一些水准差的供应商怎样处理?是否频繁的更换供应商?组织是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培训或采取其它方式提升供应商水准?9.如出现合并、收购或加盟的供应商,是否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重新评审?10.采购的产品或材料是否符合生产国和销售国法律法规的要求?11.是否有供应商质量体系开发的计划?是否建议所有的供应商在某一期限内必须符合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12.是否要求所有的供应商以符合本技术规范为目标?13.对顾客批准的供应商,如何控制?控制效果如何?14.是否对进货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如何控制?控制方法是什幺?控制效果如何?15.是否对供应商的交货质量绩效,退货款、超额运费等进行监控?16.是否要求供应商监控自身的过程绩效?17.当供应商不能准时交货时,是否要求其提出纠正措施?为确保供应商准时交货采取了哪些措施?18.是否有外包过程,是如何控制的?十仓库的审核要点1. 是否规定了材料进出的管理办法并遵守?2. 是否规定了半成品,成品进出的管理办法并遵守?3. 是否规定了产品搬运的方法并遵守?4. 仓库内材料,半成品,成品是否有标识?仓库的工作环境如何?5. 在内部过程和交货目的地期间,是否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6. 是否建立准时交货的生产计划?7. 仓库材料的帐物是否一致?是否定期盘点?8. 材料的进出是否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执行了吗?9. 为检测产品仓储不良,组织是否按计划周期性的评价库存状况?当发现仓储不良时,如何处理?10. 仓库是否制定库存优化的指标?目前库存状况如何?十一生产计划中心的审核要点1. 是否制定了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制定的依据是什幺?有哪类生产计划,比如:年度生产计划,季度生产计划,月生产计划,周生产计划和日生产计划?2. 是如何来监控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的?当不能完成生产计划时有哪些应急措施?3. 是否有经常性的临时插单?这些临时插单如何处理?4. 有无生产库存品,为什幺有不按定单生产的情况?为什幺要生产库存品?5. 目前生产计划的完成率是多少?造成生产计划不能完成的原因有哪些?有改进的措施吗?6. 有无根据产能工时来指定生产计划?十二各职能部门共同的审核要点1各职能部门主管是否明确本部门的工作职责?与其它部门的组织接口是否明确?2.各职能部门的质量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措施是什幺?现在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3.各部门是否定期的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否采取过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有什幺效果?4.各部门是否规定了收集哪些数据和资料?这些收集的数据和资料有分析吗?对分析的结果如何应用的?是否用于持续改进?6. 本部门是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持续改进?效果如何?持续改进是否包含产品特性,过程参数,价格,服务等?7. 本部门下一步打算做什幺改进?。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汇总 在企业接受ISO9001质量管理体审核时,审核员都会关注哪些要点,企业该如何应对?下⾯是yjbys⼩编为⼤家带来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点汇总,欢迎阅读。
范围 1、组织QMS覆盖范围和过程是否有缺失? 2、组织QMS对标准条款是否剪裁?确凿没有? 4.1 总要求 1、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实施、保持和改进QMS? 2、组织QMS过程是否被确定和管理? 3、组织QMS过程所需资源和信息是否充分,⾜以⽀持过程有效运⾏和监控? 4、组织QMS及过程测量和监控点是否确定并有效?对测量和监控结果是否有分析、改进活动? 5、组织是否存在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外包过程? 是否明确实施了控制? 6、组织是否接受顾客对过程的监督,保持产品的可追溯性(军标) ⽂件要求 4.2.1 总则 1、组织所建⽴⽂件是否包括了质量⽅针和质量⽬标、质量⼿册、程序、记录及其他所要求的⽂件? 2、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了⽂件化程序? 3、组织是否根据内部管理需要建⽴了相应程序⽂件? 4、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了质量记录? 5、组织QMS详略是否得当?是否适宜可操作? 6、组织QMS⽂件有哪些媒体、形式或类型?这些⽂件表现形式或类型是否适当、有效? 7、组织QMS⽂件详略程度是否与下列因素相适应? 组织的规模和类型、过程的复杂程度及相互关系、涉及⼈员所需的能⼒。
4.2.2 质量⼿册 1、组织是否编制并保持质量⼿册?⼿册内容是否覆盖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反映了为达到标准要求所采取的基本过程及⽅法? 2、组织质量⼿册对标准要求有否剪裁?如有,所剪裁条款是否说明?说明是否充分,可信? 3、组织质量⼿册是否对QMS中所有过程进⾏描述?是否对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确定且有效? 4、组织质量⼿册对组织机构及职能分配描述是否确定且有效?是否包括⽂件程序或其他参考程序? 5、质量⼿册是否受控? 4.2.3 ⽂件控制 1、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并保持“⽂件控制程序”?该程序适⽤范围是否包括组织QMS要求的所有⽂件(包括内、外部⽂件;各种类型⽂件;各种媒体形式的⽂件)? 2、⽂件发布前是否组织相关部门评审,以确保⽂件的适⽤性、完整性、协调性? 3、组织⽂件批准权限是否按⽂件类别、适⽤范围、所处层次确定相应的批准⼈?所有⽂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批准,以确保⽂件的适宜性、有效性? 4、⽂件是否发到使⽤场所或岗位?执⾏⼈员是否能得到所需⽂件? 5、⽂件是否得到及时的更改?⽂件更改是否得到评审和批准?更改的⽂件是否确保了四个到位(即:所有同⼀⽂件更改到位;所有相关⽂件更改到位;所有相关部门/岗位通知到位;涉及实物时处置到位)? 6、不同类型、状态(如修改、外来⽂件)的⽂件是否按规定进⾏标识、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查? 7、组织有哪些外来⽂件?这些⽂件分发是否受控? 8、组织分发⾄供⽅及其他相关⽅⽂件是否受控? 9、作废⽂件是否已撤出使⽤场所?未撤出时,是否有明显标识、能防⽌⾮预期使⽤? 10、组织⽂件保管是否指定设施、场所、⼈员、能确保⽂件不损坏、不丢失、及时提供? 11、组织是否建⽴⽂件档案?⽂件归档、整理、鉴定/评审、保管、利⽤是否受控? 12、图样和技术⽂件是否按规定进⾏审签、⼯艺和质量会签、标准检查?图样、技术⽂件是否协调⼀致、现⾏有效?组织是否识别在产品实现过程中需要保存的⽂件并及时归档?(军标要求) 4.2.4 质量记录的控制 1、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并保持“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该程序适⽤范围是否包括了组织QMS实施、保持和改进产⽣的所有记录? 2、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设置了质量记录?记录项⽬是否满⾜标准要求? 3、组织为确保QMS过程有效运作、控制、证实、改进,是否设置了必要记录? 4、质量记录是否按规定进⾏标识?标识是否达到唯⼀可追溯?⽂件规定外质量记录如何标识? 5、质量记录填写是否真实、及时、清楚、正确? 6、质量记录的传递(包括收集、报送、领⽤、分发、归档、联⽹等⽅式)是否确定要求? 7、质量记录是否确定保存地点、⽅式、期限、?记录保存环境设施是否适宜、能防⽌损坏、变质或丢失?记录保存期限是否适宜,能满⾜证实、控制、追溯、改进要求?记录保存检索是否简便。
ISO27001体系审核要点
ISO27001体系审核要点ISO 是国际上通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对于企业来说,进行ISO 体系审核是确保信息安全的关键步骤。
体系审核旨在评估企业是否符合ISO 标准要求,以及识别弱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以下是ISO 体系审核的主要要点:1. 审核目标与范围确定在开始体系审核之前,明确审核的目标和范围非常重要。
确定期望的结果以及要审核的信息资产和相关业务流程,以便确保有效的审核过程。
2. 审核准备工作进行ISO 体系审核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收集必要的信息和文件,例如企业的信息安全政策、流程手册、安全控制措施等。
还需要与相关的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确保他们了解审核的目的和过程。
3. 审核计划制定制定详细的审核计划非常重要。
审核计划应包括审核的时间表、审核的内容和方式以及所需的资源和人员。
确保计划合理且可执行,以便顺利进行体系审核。
4. 审核执行在实际进行体系审核时,审核员需要按照审核计划进行审核工作。
审核员将对不同的信息安全控制措施进行检查,例如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物理安全等。
通过文件审查、采访人员和现场观察等方式获取必要的审核证据。
5. 弱点识别和改进措施提出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需要识别并记录发现的弱点和不符合要求的地方。
为每个弱点提出改进措施,并将其记录在审核报告中。
这些改进措施应该是可操作和可追踪的,以便企业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
6. 审核报告编制在审核结束后,审核员需要编制审核报告。
该报告应包含对审核过程的总结、发现的弱点和改进措施的详细说明。
确保报告准确反映审核的结果,以便企业能够根据报告进行必要的改进。
7. 审核跟踪和持续改进体系审核不仅是一次性的活动,还应与企业的持续改进过程相结合。
跟踪已经提出的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对体系进行定期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通过遵循上述ISO 27001体系审核要点,企业可以确保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符合ISO 27001标准的要求,从而有效应对信息安全风险。
ISO9001各要求审核技巧
ISO9001各要求审核技巧ISO9001是一个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旨在帮助组织确保其产品和服务符合客户的要求并持续不断地提高其质量。
对于ISO9001的认证,组织需要通过内部和外部审核来证明其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要求。
以下是一些ISO9001要求审核的技巧:1.准备工作:在进行ISO9001审核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这包括:-熟悉ISO9001标准文档并了解标准的要求。
-了解被审核组织的背景、结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
-确定被审核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目标。
2.审核计划的制定:根据被审核组织的范围和目标,制定审核计划。
审核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审核活动的日期、时间和地点。
-审核活动的参与人员和角色。
-审核的范围和目标。
-审核的方法和工具。
在现场审核过程中,审核人员需要与被审核组织的员工进行交流和互动。
以下是一些审核技巧:-提问技巧:使用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确保获得准确和详尽的信息。
避免使用引导性或武断性的问题。
-观察技巧:观察和记录实际的工作情况,与文件记录进行比较并核对信息的一致性。
-记录技巧:及时而准确地记录审核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以备后续分析和总结。
在文件审核中,审核人员需要评估被审核组织的文件记录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审核技巧:-文件评估:检查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确保文件记录能够支持被审核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
-文件控制程序:评估被审核组织的文件控制程序是否符合ISO9001标准的要求。
5.非符合事项和改进:在审核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非符合事项。
以下是一些审核技巧:-非符合事项确认:对于发现的非符合事项,与被审核组织的相关人员进行确认,并确保对其进行正确的分类和描述。
-改进建议:根据发现的非符合事项,提出改进建议,帮助被审核组织解决问题,并持续改进其质量管理体系。
6.审核报告的编写:在审核结束后,审核人员需要编写审核报告。
-报告结构:确保报告具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审核范围、目的、结果和改进建议等内容。
ISO9001各要求审核技巧
ISO9001各要求审核技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个全球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有助于组织建立和实施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客户期望。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通过ISO9001认证可以提升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而要通过ISO9001认证,组织需要进行内部审核来确保其符合ISO9001标准的要求。
内部审核是组织进行审核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的活动。
内部审核是为了确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ISO9001标准的要求,是否有效运行,并能够持续改进。
因此,在进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确保审核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以下将介绍一些进行ISO9001内部审核时的一些技巧:1.熟悉ISO9001标准要求在进行ISO9001内部审核之前,审核人员首先需要熟悉ISO9001标准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组织所涉及的具体要求。
只有了解ISO9001标准的要求,审核人员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审核,确保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9001标准的要求。
2.制定审核计划在进行内部审核时,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审核计划,包括审核的范围、审核的时间、审核的地点、审核的对象等。
制定一个详细的审核计划可以确保内部审核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有助于有效地开展内部审核。
3.充分准备审核材料在进行内部审核之前,需要将相关的审核材料准备充分,包括ISO9001标准的要求、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以及审核人员需要的其他相关信息。
只有充分准备了审核材料,审核人员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内部审核。
4.客观、公正地进行审核在进行内部审核时,审核人员需要客观、公正地进行审核,不偏不倚地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
审核人员不能被个人情感或观点所左右,需要根据ISO9001标准的要求来进行审核。
5.与被审核单位进行沟通在进行内部审核时,需要与被审核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看法和实际操作情况。
iso关于审核工作的标准
iso关于审核工作的标准【1】ISO审核工作标准简介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全球公认的质量管理系统的权威机构。
其发布的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已成为全球企业追求质量管理水平的基石。
审核工作是ISO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环节,通过对组织的管理体系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以确保组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
【2】ISO审核工作流程ISO审核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预审核:审核员对组织的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审查,确认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适用性。
2.初始审核:审核员对组织的现场管理、运营过程和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管理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
3.正式审核:审核员对组织管理体系的合规性、有效性进行系统性评估,提出不符合项和改进建议。
4.审核报告:审核员汇总审核结果,向组织提供审核报告,明确改进要求和期限。
5.整改验证:审核员对组织的整改措施进行跟踪验证,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
【3】ISO审核工作要点与注意事项1.领导层重视: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ISO审核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并推动审核工作的实施。
2.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制度、流程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3.人员培训:加强员工的ISO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管理体系的认识和执行力。
4.文件管理:确保管理体系文件的齐全、规范、及时更新,并定期进行审查。
5.内部沟通: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形成上下齐心、共同推进审核工作的氛围。
【4】如何在组织内实施ISO审核工作1.成立审核小组:组织专门人员成立审核小组,负责审核工作的策划、实施和监督。
2.制定审核计划:根据ISO标准,结合组织实际情况,制定审核计划,明确审核时间、审核员、审核范围等。
3.开展内审员培训:选拔内审员,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内审员的审核技能和素质。
4.定期开展审核:按照审核计划,定期开展内部审核,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5.分析审核结果: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时跟踪整改情况。
ISO审核的要点机审核中常见的不合格项
ISO审核要点一、ISO标准条款4:质量管理体系1、质量手册(标准)(1)质量手册的覆盖面是否完整?如对ISO标准有剪裁,剪裁细节的说明是否合理?(2)质量手册各过程的描述是否反映了组织产品的特点?2、文件控制(4.)(1)组织是否制定了文件控制程序?(2)文件是否包括和质量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包括外来文件和向供方提供的文件等)?是否对使用的文件适时评审?(3)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授权人的批准?(4)识别文件现行修改状态的方法什么?是否满足要求?(5)文件修改后是否重新批准?(6)使用处是否都使用适应文件的有效版本?是否从发放或使用场及时收回作废的文件?(7)外来文件是否得到识别?发放如何控制?(8)是否对保留的作废文件进行标识和管理,以防止误用?检查方法:(1)在行政部查阅文件控制程序。
确认:●程序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操作性。
●程序文件是否是有效版。
●外来文件(如标准)是否包括在控制之列。
(2)选择5~10份现行有效版本文件,检查其是否者经审批,审批权限与程序文件有无冲突。
(3)询问行政部文件管理员文件管理状况,确认:●“文件归档编目清单”文件台帐是否认真填写。
●文件发放是否进行编号和作详细记录。
●是否是识别文件修订状态的控制清单。
●技术文件、图纸历次修订是否明显地标出。
●文件是否存在未被授权的修改。
●外来文件是否得到控制。
●文件是否得到了定期评审。
(4)到有关发放和使用场所查看:●是否得到文件的有效版本,是否存在应有而无的情况●是否将作废文件从使用现场撤走,是否存在多版并存的状况。
(5)在行政部文控中心查保留的作废文件。
确认:●是否进行了隔离和专门标识。
(6)查文件更改记录。
确认:●文件更改是否得到了审批。
●修订记录是否完整。
3、记录控制(4.)(1)是否制订并招待质量记录的标识、贮存、检索、保护、保存期限和处置的程序文件?(2)质量记录是否填写正确、字迹清楚?(3)质量记录贮存环境是否适宜?是否便于存取?(4)是否规定了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5)供方的质量记录是否也处于受控状态?检查方法:结合查阅各种质量记录,查、看、问质量记录保存和使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O体系审核要点目录:一、最高管理者审核要点: (3)二、管理代表审核要点: (4)三、文控中心的审核要点: (5)四、行政部的审核要点: (6)五、市场部的审核要点: (7)六、设计开发部的审核要点: (8)七、生产部的审核要点: (9)一、最高管理者审核要点:1.组织的质量方针是什么?如何制定出来的,制定的依据送什么,有书面的质量方针吗,是否沟通到组织的全体员工?2.组织的质量目标有哪些?是否包含组织的总目标,各职能部门目标和各层级的目标为何,制定质量目标的依据是什么,目标是否可以测量?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否在期限内达到?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否符合顾客的期望?3.目前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如何?对于未达成的质量目标是否采取了有关措施?4.最高管理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把顾客的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沟通到组织的各个层级和全体员工的?我们是如何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5.最高管理者送如何知道组织的资源需求?是否提供领适用的资源?6.最高管理者如何理解以客户为中心点理念?是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式了解顾客的满意度?对于顾客不满意项是如何处理的?7.客户投诉时如何处理的?如果没有发生顾客投诉,是否就意味着客户满意呢?8.组织有哪些激励员工的措施?最高管理者了解员工的满意度吗?9.最高管理者是如何分配各个部门的职能?如何分配各级管理人员权责?10.最高管理者如何理解持续改进?有哪些地方需要持续改进?是否有具体规划?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如何?11.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产品质量的?监控的结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12.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员工工作的绩效?目前采取的手段有效吗?13.最高管理者是如何建工员工的工作质量?又是如何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14.组织是否制订了经营计划?哪些人知道公司的经营计划?质量目标是否包含在经营计划中?15.所有的生产过程,各个班组(包括白班与夜班),是否设置了质量控制人员?当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负责质量的人员是否有停止生产的权利?负责质量的人员是否开具过生产停工单?最高管理者参与了吗?16.当出现质量问题,该信息是否第一时间报告到有采取纠正措施权利的管理阶层?17.是否设置了管理代表?管理代表的职责是什么?管理代表参加了哪些质量活动?18.是否设置领顾客代表?顾客代表的职责是什么?顾客代表是否参加了组织内一些质量会议或质量活动?顾客代表是否就选择特殊特性、制定质量目标、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产品的设计等方面发表过自己的意见或建议?采纳了吗?1.组织是否建立领书面化内部审核程序?内部审核的相关记录是否被维持?2.组织是否对审核的方案进行策划?方案是否考虑到过程的重要性?区域的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3.是否规定领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内部审核是否涵盖领所有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过程活动和班次?4.审核员是如何选择的?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审核员有无审核自己的工作?5.受审区域发现的不符合项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审核员是否跟踪及验证了纠正措施的有效性?6.是否有制造过程的审核计划,是否已经进行了制造过程审核?审核结果如何?7.组织是否规定了适当频率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对产品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如何?8.管理者代表是如何提升整个组织对顾客需求认知水平的?9.管理者代表是否不定期或定期的向最高管理者报告领质量体系的运行效果?提出了哪些改进的建议?10.当组织发生重大的质量事故时,管理者代表是否参与了处理?1.是否建立领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否规定领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是否规定了过程的顺序和过程的相互关系?2.是否建立了书面的文件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纠正措施程序,预防措施程序与培训程序?3.是否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如何控制?4.文件发放前是否经过批准?文件变更时是否重新评审与批准?5.文件的更改和文件现行版本状态是否能够识别?6.使用场所是否能够得到文件的最新版本?现场有失效文件吗?7.外来文件是否能识别?是否在受控下发布?8.文控中心由于积累知识或法律需要而保留的旧版文件能否识别?9.是否对极了标识,储存,保护,管理期限和处置方法做出了相关规定?10.是否建立了相关文件总清单?文件总清单是否定期的更换?11.对顾客的工程标准或工程规格,包括顾客提出工程标准变更,是否在不超过两周工作日完成评审,分发与执行?12.是否保存了工程标准变更后,生产实施的日期记录?13.工程变更完成后,相关的控制计划,FMEA等文件是否有做相应变更?14.顾客,法规和当地政府是否规定了某些质量记录的最低保存期限?是否按规定执行?1.是否建立并维持了书面的培训程序?对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工作人员,其能力是如何识别的?识别的依据是什么?2.员工能力不够时,是否提供了适当的培训?培训的有效性有评价吗?3.组织如何来提升员工的认知水平?如何要求员工为达成质量目标做出贡献?具体有哪些有效的措施?4.是否对新进员工,转岗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和代理人员进行领培训?5.是否对影响质量的岗位进行领资格鉴定?如:内审员,质量控制人员,实验室人员,设计人员,特殊过程人员,关键设备操作人员,计量器具校验人员,其他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等等。
6.有维持适当的教育,训练,技能和经验的记录吗?7.有哪些公共设施和生产设备?这些设备设施目前的状况如何?能否满足产品的规定要求?8.设备是否被维护吗?是如何维护的?维护的效果如何?9.产品需怎样的工作环境?这些工作能满足要求吗?组织送如何管理这些工作环境的?工作环境是否考虑到人员的安全?10.本部门有量化的质量目标吗?目标的达成状况如何?11.本组织的内部沟通有哪些方式?这些沟通的有效性如何?12.是否有激励员工的措施?是如何去激励员工的?这些激励措施的有效性是否进行过程评估?13.是否采用领多方论证的方法来制定工厂,设施及设备的计划?是否针对工厂,设施及设备策划的有效性指定了评价操作和过程效果的方法?14.当出现公共设施中断,劳工短缺,主要设备故障时,组织是否准备领紧急应变计划?这些应变计划启动后,是否确保准时交货?1.目前有哪些产品/服务?这些产品/服务的要求是什么?有没有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如何遵守的?2.在提供产品前,是否对标书,合约或订单进行了评审?评审了哪些内容?评审的结果有记录吗?这些记录是否被维持?3.在合同评审时,是否对制造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是否对风险进行了分析?4.有没有口头或其他书面声明的合约或订单?这类订单或合约如何处理?5.当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如何处理?变更处理的记录是否被维持?6.组织如何与顾客沟通?有哪些沟通的方式,沟通的效果如何?7.有顾客指定的特殊性吗?这些特殊性如何控制?8.通过什么方法来获得顾客感受(顾客满意/不满意感受)的有关信息?这些信息分析过吗?是如何来处理有关满意或不满意信息的?9.是否对顾客满意度进行了持续评价,而不是一年评价一次或两次?10.对于在组织控制下的顾客财产是如何管理的?当发生异常时,是否第一时间报告顾客?异常报告的记录是否被维持?11.当接到顾客反馈的信息时,是否迅速的通报制造,质量,工程和设计部门?这些信息(如客诉)处理后是否回复客户?12.是否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13.是否对顾客提供的工装,设备进行了永久性标识?六、设计开发部的审核要点:1.当有新产品时,是否有设计和开发计划?2.设计开发是否规定了设计与开发人员的权责?不同小组的组织接口是否理清?3.设计与开发的输入时,是否使用了以下信息,如以往成熟的设计项目,竞争对手的数据与资料,供应商反馈的信息,现场问题报告等?在设计输入评审时是否对产品的质量,寿命,可靠性,耐久性,维护度,工时和成本进行了评审?评审结果如何?是否对过程设计输入的要求进行了识别,形成文件并进行了评审?4.设计输入了哪些内容?文件在发放前有评审吗?经过批准吗?产品设计的输出是否包含设计FMEAS(品质预防工具),可靠性结果,产品的特殊性,产品的定义,产品设计的评审结果?5.过程设计的输出是否包含规格和图纸,过程流程图/配置图,过程FMEAS,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过程批准的能力指标?组织在进行过程设计输出时,是否考虑到产品设计输出,生产力,过程能力,质量目标,顾客要求和以往的开发经验?6.在开发的那些阶段进行了评审?哪些人员参加了评审?评审记录是否被维持?7.在设计与开发的哪些阶段进行验证?谁参加了验证?采用了哪些验证方法?验证结果如何?记录被维持了吗?8.设计与开发的确认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是否按照计划的安排来实施?顾客参加了设计与开发的确认吗?在设计与开发确认时,是否跟踪了所有的性能试验活动?确认的记录是否被维持?9.在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是否有设计变更?有多少变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变更?变更后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有多大?是否对产品寿命期间内的变更进行控制?这些变更的记录是否被维持?10.对有专利的设计变更,是否与顾客共同商议并评价变更的影响程度?如果顾客需求,任何产品实现的变更,是否通知顾客,并得到顾客的同意?11.对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的进行是如何控制的?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设计更改?12.特殊特性的开发,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控制计划的制定与评审是否经过跨功能小组采用多方论证来完成?13.是否对产品的特殊特性和过程参数的特殊特性进行了识别?14.特殊特性的符合是否在图纸,FMEA,控制计划及作业指导书上出现,他们的符合是否一致?15.是否制定领针对设计与开发阶段的测量标准与方法?16.顾客要求时,是否制定了原型样件计划和控制计划?原型样件的制作是否使用了正确的工装,人员与供应商?17.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多方论证的方法?七、生产部的审核要点:1.是否对生产和服务的提供进行了策划?策划时输入了什么?输出了哪些文件?2.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是否对这样的过程(特殊过程)实施了确认?是如何确认的?特殊过程控制时的记录是否被维持?3.当可行时,是否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标识产品?有哪些标识方法?监视与测量后是否有产品状态的标识?当有追溯要求时,能否唯一的识别出来?4.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了哪些防护措施?5.所有的过程操作的员工是否有书面的作业指导书,这些指导书是否在工作场所容易取得?作业指导书能知道作业吗?效果如何?6.当作业开始,材料变更,作业变更时,是否进行了作业准备验证?7.是否对制造过程中的机器设备进行预防性保养?8.在进行工具和量具设计。
制造和全尺寸检验时,组织是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资源,如果工装的设计与制造被分包,是否实施了控制?如何控制?9.是否有易损工装的更换计划?是否对工装进行状态标识,如生产中,修理中,处置中?10.是否排定每天的生产计划?如何监控生产计划的完成?生产计划完成的如何?当不能完成生产计划时,有哪些应急措施?11.组织是否执行了顾客生产批准程序所批准的过程能力?当过程不稳定或过程能力不足时是否提出领适当的反应计划,当顾客要求时,该计划是否交顾客批准?12.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是否被执行?13.工具变换,机器维修等重要过程事件是否摘记在控制图上?14.当有外观项目时,是否在外观检查时有充足的照明,标准的样件?是否对从事外观判定的人员进行了资格鉴定?15.生产现场的整齐与清洁是否被维持?产品所需求的工作环境(如湿度、温度等物理环境)是否能满足?16.如果有返工作业,是否有返工作业指导书来指导返工作业?17.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领重大质量事故或频繁的发生领一般的质量问题时,生产部是如何处理的?18.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是如何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