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模具制造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一、导入面对高速发展的现代制造业,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逐渐显得劣势,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各高等院校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尝试将教学方法和现代需求相融合,推动教育教学变革。

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为了培养更具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要借鉴现代职业教育的经验,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改革方案1. 引入一体化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经常让学生只掌握专业知识,而缺乏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工作水平,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可以引入一体化课程,即多个学科融合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模具制造涉及到机械设计、材料学、加工工艺等多个学科,引入一体化课程有利于协同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2. 引入行业实践教育实践是造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可以引入行业实践教育,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生产环境、生产流程与现代化设备,并在其中完成实验、课程项目和实习等任务,提高实践能力和头脑反应。

行业实践教育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由全方位、系统性地了解产品设计、开发、测试等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 推广课程学习与工作实践并重的教育模式在此模式中,学院将重点放在业界合作和工作实践的推广上,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价值观,助力学生完善职场能力,实现自我成长和职业发展。

应将课堂教学融入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使其与工作模式相衔接,使学生在培养熟练的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了解工作流程、应用计算机软件,并有机会与工程师进行交流和互动。

4. 创新教育手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主,利用黑板、PPT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现代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

应当试验和推广多媒体资源,运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高新技术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相册、视频和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原型和动画,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学习动力。

三、结尾综上所述,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要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必要的。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将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到一起,通过实践操作、综合设计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完成各类模具制造任务。

下面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师培训等方面,谈一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途径。

一、课程设置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首先要对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

要根据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产业需求,合理设置课程,确定各门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延伸性。

可以将工艺制模与模具设计课程中关于材料特性的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模具制造中。

二、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还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综合能力培养。

可以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和模具制造任务,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可以开设项目实训课程,让学生分组进行模具制造项目的实践操作。

三、实训基地建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有良好的实训基地支持。

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可以建设一体化实训中心,配备模具设计、工艺制模、加工与装配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和条件。

还可以与模具企业合作,开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将实训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模具制造的实际需求。

四、教师培训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还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和引导。

教师要及时了解模具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行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研修班和培训课程,增强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和指导,提高教师的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探究模具制造技术一体化教学

探究模具制造技术一体化教学

探究模具制造技术一体化教学摘要:模具制造技术非常专业,在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模具制造技术,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一体化教学可以摆脱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改革。

一体化教学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任务,将其应用于模具制造技术教学之中,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具制造;技术;一体化教学引言随着我国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企业对于模具人才提出非常严格的要求。

中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模具人才的摇篮,为保证人才质量,就必须要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模具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模具制造技术,可采取一体化教学方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模具制造技术。

一、模具制造技术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中职院校虽然高度重视模具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安排不合理,就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模具制造技术。

大部分教师一般会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然后再对学生开展实训教学,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学生参与到实训课程后,往往很难充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久而久之,模具制造技术教学效果就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在模具制造技术教学中,一部分教师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却缺乏与模具制造有关的工作经验,在开展教学时,很难从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带来更多启发。

当前,教材中的内容比较落后,不能与时代同步,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存在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影响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

由于模具制造技术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因此,在开展教育时,必须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使其能够在潜移默化之间掌握知识和技术。

教师要以模具加工为突破口,重视物质加工、成型模削内容的讲解,主次分明,这样就可以为学生争取更多实践机会,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二、模具制造技术一体化教学措施为了更好地进行模具制造技术教学,培养出合格的模具人才,就要应用一体化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效果。

现阶段,许多中职院校依然沿用内容落后的教材,其教学内容已无法与时代同步。

《模具制造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

《模具制造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
科技信息
。职校论坛 o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2 0 1 3 年
第1 7 期
《 模具制造技术》 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
黄 必兴 ・ 2 ( 1 _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中国 天津 3 0 0 2 2 2 ; 2 . 龙岩技师学院 , 福建 龙岩 3 6 4 0 0 0 )
【 摘 要】 技 工院校要提 高教 学质量 , 提升 学生的职业能力 , 为学生职 业生涯打下 坚实基础 , 培养企 业急需人 才 , 必须进行一体化课程教 学
改革, 冲破 传统职业教 育的束缚。 从教改理念更新 , 教 学标准创新 , 教改教材开发 , 教 学场景创设到评价体 系的建立进行 系统的改革。 本文从技 工院校模具 专业《 模具 制造技 术》 这门核 心课程 着手 , 进行 一体化教 学的实践, 初 步取得 良 好 效果 。
难度。 体化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 、 实践导 向课 程的设计思想 。将 3 ) 少数学生学习动力不 大 . 虽然他们很快就要面 I 艋 预分配 . 到企 模具专业职业 活动 . 分解 成若干典 型的工作项 目. 按完成工 作项 目的 业顶 岗实习 . 但部分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的时候不主动 . 遇到不懂的 需要和 岗位操作规程 . 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 教材内容 。通过典 问题也 不向老师或者 同学请教 . 甚至有 同学让别的 同学帮他完成加 型模具拆解 、 观看录像 、 理实一体教学并运用所学 知识 进行评价 , 引入 工、 装配、 调试 整个工作 。在考核 的时候老师很难判断 。 必须的理论知识 . 增加实践实操 内容 . 强调理论在实践过 程中的应用 。 这些存在的问 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后改进。 l 教材应 图文并茂 . 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 加深学 生对模具零 件的认识 和理解 。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 、 准确 、 科学 。 教材 内容应体现先进性 、 通用 【 参考文献】 性、 实用性 , 将模具专业新技术 、 新工艺 、 新材料及 时地 纳入教材 , 使教 [ 1 ] 张伟旭. “ 教学做 ” 一体化教学模式 的实施 叻. 科技信息 , 2 0 0 9 ( 2 9 ) . 材更贴近模具 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教材 中活动设计 的内容具体 . [ 2 ] 刘玉平. 基于 “ 教学做 ” 一体 的借贷记账法 教学设计『 J ] . 晋城 职业 技术学 院学 并具有 可操作 性 每节的课 程以活页的形式分别做成教 师工 作页 . 学 报 . 2 0 1 0 ( 0 5 ) . 生工作 页。 使教师和学生对每 天的工作都 了如指掌 把每天 的工作页 [ 3 ] 周家泽 ; 李望云. “ 教、 学、 做” 一 体化课程体 系的探 索【 J J . 机 械职业 教育 , 2 0 0 8 装订在一起就是 工作 流程了。 加工模 具零件时 , 给每组学生发任务单 、 ( 0 3 ) . 生产 图纸 . 让 学生感 觉到不是在实践而是真正的生产。 [ 责任编辑 : 丁艳]

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株洲市中级技工学校模具制造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调研报告株洲市中级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团队执笔黄世雄一、调研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现代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要求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既要能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

目前中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很难满足社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企业反映职业院校的学生实践能力差,到了企业之后不能直接上岗,有些基本技术问题不会。

针对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究其原因在于职业学校教学内容重复且落后,难以适应企业,市场发展的要求;过于强调概念,忽视经验性知识而偏重纯理论知识;基于以上两种原因导致自身学习能力较差的中职学生更加的对学习技能没有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更有甚者扰乱课堂秩序,造成学校的教学难管理难的局面。

因此,为适应社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我们必须继续实践和探索能够更好满足社会和企业人才要求的教学模式,明确企业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调研基本信息(一)调研的对象与内容1. 调研的对象调研对象主要是以下几个层面1)主要生产模具的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一线从事本专业的高级工、技师、管理人员;2)主要使用模具的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一线从事本专业的高级工、技师、管理人员;3)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模具制造专业毕业两年以内的学生。

(二)调研方法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基本方法。

请进来就是把模具制造和使用企业的技术老总、责任工程师、技师、高级技师请进学院围绕如何使企业岗位要求和专业学习实现无缝对接进行广泛的研讨。

重点对人才标准、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手段、教学场地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进行有实效和可操作性进行探讨。

走出去就是组织教学团队对省内外知名企业如株洲车辆厂、株洲南方公司、联成集团、中航工业南方公司、601股份有限公司、湘潭电机力源模具有限公司、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株化集团有限公司、株洲冶炼厂、北汽株洲控股有限公司、株洲硬质合金厂、长沙三一重工、衡阳特种变压电器厂、苏州重村钢模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太子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德利集团株洲有限公司、株洲日望精工有限公司、株洲湘火炬、苏州神创精密机电公司、深圳平田精密器材厂等进行了现场调研。

高职模具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新探

高职模具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新探

摘 要 : 高 职模 具 专 业课 程 教 学 改革 就 提 出 了一些 设想 .分别 从 改革课 程 设 置 、 加 强 实践 性教 学环 节 、 改革成 绩 考 核 方法 等三个 方 面进 行 探讨 . 出将 学 生 实 践能 提 力 和创 新 能力培 养 贯穿 于教 学全 过程 关键 词 : 高职 教 育 : 具 专 业 : 程 设 模 课
速 成 型及 快 速 制 模 等 新 技 术 . 注重 知 识 更 新 及 横 向拓 宽 。 学 注 重 原 理 结 教
论 以及 如 何 应 用 . 出 现 场加 工 实 际 突 问题 的分 析 和 解 决 方 案 在 确保 总学 时不 变 的前 提 下 . 量增 加 实 践性 教 尽
学 的学 时 模 块 式 一 体 化 教 学 打 破 “ 学 先
产 品 种类 以及 产 业 结 构 . 时 也 对 传 同 统的机械 、 电子 类 人 才 的 培 养 提 出 了 新 的 挑 战 目前 . 等 职 业 教 育 仍 然 高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借 鉴 学 历 教 育 的 培 养 模 式 新 的 经 济 发展 形 势 要 求 高 职 学 生 应 具 备 创 新 能 力 、 业 能 力 、 践 创 实
多 方 面 与 实 际 的模 具 设 计 、制 造 和 工 作 过 程相 一致 课 程 从 问题 开 始 . 生 是 课 学 程 教学 的主体 . 师采用 将示 范 、 发 、 教 启 鼓 励 、 组 织 讨 论 等 多 种 教 学 方 式 方 法 结 合 在 一 起 的 教 学 模 式 为便 于 课 程 教 学 顺 利进 行 . 学 生 进 行 分 组 . 组 进 行 个 对 按 别 辅 导 .同 时 培 养 学 生 的 团 队 合 作 精 神
法 . 能 力 培 养 贯 穿 于 教 学 过 程 的始 终 . 把 把 知 识 传 授 与 技 能 培 养 紧 密 结 合 起 来 因 模 具 种 类 繁 多 .但 占模 具 数 量 绝 大 多 数 的是 冷 冲模 和 塑料 模 . 因此 . 业 课 程 专 以 冷 冲 模 和 塑 料 模 为 主 线 设 置 专 门化 模 块. 可分 为 : 冲压 成 型 工 艺 与 模 具 设 计 冷 模 块 、 料成 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块 、 塑 模 具 制 造 工 艺 模 块 、 控 编 程 与操 作 模 块 、 数 模 具 C D C M 等 取 “ 体 化 ” A /A 采 一 的教 学 方 式 .将原教 学计划 中 的理论教 学 、 实 验 、 具 拆 装 实 习 、 程 设 计 等 内 容 全 部 模 课 整合 : 以工 作 任 务 为 驱 动 、 作 过 程 为 导 工 向 . 用 项 目课 程 , 课 程 模 块 分 解 为 若 采 将 干 个 项 目 .每 个 项 目还 可 分 解 成 若 干 个 子 项 目 : 程 教 学 进 程 、 容 、 景 等 许 课 内 场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模 具 的基 础 。 课 堂 上 针 对 问题 , 出 相 关 的概 念 、 引 原 表 1 《 压模 具 设 计 与 制造 》 学项 目及 参 考 学 时 冲 教 广—一 — i羁 磊 i雨 丽 甄 (1 10学 时)
项 目的具体学 习情境提 出 百磊 ———
磊 写 再酉—————————— ———一
文 化 教I lf 育

《 冲压模具设 计与制造》 课程项 目式一体化 教学 探 索 与实践
刘 美 玲
( 东 工 贸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东 广 州 5 典型案例 , 结合学校专业教 学的特 点进行教 学项 目的设计。 在项 目的引导下, 专业理论与 实习实动l 将 内容融合 , 通 过项 目 情境的“ 学、 达到调 动 自主学习积极性、 教、 做”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高专业技能、 提 激发创 造潜能的 目的。 关键词 : 冲压模具; 程改革; 目 景教学 课 项 情 运用项 目教 学法,就是结合具体项 目的工 作 流程构建教学 内容体 系 , 以完 成项 目的进行 顺序作为教学顺序, 足模具 2 / 以满 D3 D绘图 、 模 具设计 、模具 制造等 岗位群所需 的专业核心能 力 为教学 目标 , 教 、 、 ” 融“ 学 做 于一体, 学生 引导 自主学 习, 于动手, 勤 勇于创新 , 提高教学效果 。 1教学项 目的确定 11确定原则 . 教学 项 目的确定是 实施项 目教学的关 键, 项 目的确定要具有典型性 、针对性 、 可操作性 。 1. . 1分析企业的工作情 境与工 作流程 , 1 确 定典型项 目。 对广 东珠江三角洲地区近 2 O家具 有模具 产品设 计与制造能力的企业调研,确定 了与生 产实际接近的典型载体,让学生 真实感 受未来工作 的环境与流程。 11 .. 2教学项 目应针对 模具设计与制 造岗 位工作实际需要来设计。 完成项 目过程中“ 用什

职业院校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思考

职业院校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思考
A u l o C A D 2 0 1 0 基 础 、塑 料模 具设 计 、冲压模 具设 计 、 专 业 英语 模 具 制造 工艺与 装备 模 具 制造 实训 U G模 具制造 技 术 数 控 技术 与编程
作环境有机融合 , 摒弃单一的学习模式 、 课堂化教学环境 。
二、 课 程体 系开发 步骤
共 同讨 论 , 归纳 确定 了行 动领 域 。
力。评价体系包括 :
\ 分 类 评 价 体 系 项 目 。 \ 基 本 知 识 基 本 能 力 综 合 素 质
考核方法
所 占比例
试卷
6 0 %
操作
2 O %
课程设计
2 O %
3 . 依据行动领域设置学 习领域课程 , 构建新 的课程体
题研究与制定 , 使课程结构和内容与学生将来所面临的职 业生活紧密融合。
课 程 改革 思路 与基 于工 作过 程 的课 程体 系的构 建 1 . 课程体系改革。以工作过程 中的典型任务为载体 ,

行课程架构 , 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三、 教 学 课程 模 块设 计

对教学过程进行模块化, 分为人文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体 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三大模块。 教学课程模块设计如下表所示。
四、 课 程评 价体 系建设
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 , 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课程 评价体系。 显然 以往一张试卷来考查学生 的考试模式已经 不再适用。需要建立完整 的评价体 系, 综合考查学生 的能
2 . 分析工作任务 , 归纳本专业职业行动领域。将工作 对象 、 工作内容 、 工作流程及工作环境逐一进行分析 , 将一 个或几个类似 的典型工作任务按工作 内容及工作手段 的 异同归纳为不同的职业行动领域。 根据对模具设计与制造 技术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由企业相关专家 、 骨干教师

高职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高职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在对 目标 岗位群能力需求分 析的基础上 ,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 、 能力 递进 的原则对能力 目 标进行 重组 , 结 合学生职业成长过程 , 并充分考 虑 教学 实施 ,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 才培养规律 、 职业能力成长规律构建模 块 化课 程 。分专业 基础模块 、 专 业核心 及专业 实践模块 两个 子模块 。 这两个模块 以通过学 习就 完成或能完成一套 中等复杂程度模 具的设 计 和制造 为主 线 , 开设 了机 械制 图及 C A D、 模具 材料及 热表处 理方法 选 用、 典型模具 的拆装测绘 、 机械设计基础 、 模具零件 的手工工具 制作 、 模 具零件 的普 通机械加 工 、 模具零 件的数控加 工 、 模具零件 的特种加工 、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 塑料成型丁艺及模具设计 、 模具 的装 配与调 试等 理论 和实践课程。 3 . 素质拓展模块 作为主 干课程 的延 伸和补充 , 素质拓展模 块 的培养 目标 同样来 源 于企业人才要求 。我们专门组织 了教育专家 、 公共课教 师 、 学生管理人 员、 专业教师和企业 一线生产管理人员和 中层管理 人员 , 根据企业今后 人才发 展的方 向提 出选修课程 培养 目标 , 确定 了素质 拓展模块 培养 的 方式 , 通过 系统设计形 式多样的训练活动 , 促进学生 职业 素质和职业核 心能力 的提高 。分 专业素质拓展模块 、 综合素质拓展模 块两个子模块 , 开设 了模 具逆 向工 程技术 、 模 具专业英语 、 先进制造 技术 、 模具 企业管 理、 技能竞赛 、 应用写作学等课程 。
科技信息
禹职模 具董 业一傩 化教学设计昀实跬搞索
四川职 业技 术 学院 祝 林
[ 摘 要] 本文以模具专业 几年 来专业改革的实践为依据 , 较详 细地 阐述 了课程体 系的建立 、 课程体 系的实施 、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 实 习基地建设过程和思路 以及 改革后取得的 良好效 果。 [ 关键词] 模具 一体化教学 探 索 高职教育 以培养适应 生产 、 管理 、 服务第一线需要 的高素 质技能型 专门人才为 目 标 。一个高素质技能型 的人才最重要 的是要具备较强 的 专业核心能 力和较 高职业 道德 、 职业精神 , 而这两种 能力唯有从工程实 践中训练 出来 。我院从 2 0 0 9 年开始 , 在高职模具专业 的教学设计 中以 “ 动手完成一套模 具的设 计和制造” 为目标开展 了理论 和实践的一体化 教学设计 的课程改革 , 并采用 了符合高职教育特点 的项 目教学法 , 经过 几年不断地摸索与实践 , 取得 了一些有用 的教学改革成果 与经验 。 课程体 系的建立

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探索

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探索
◇ 科技创新◇
科技 目向导
2 0 1 4 年0 2 期
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探索
裘孝东 ( 天津市机 电工艺学院
【 摘Leabharlann 中国天津3 0 0 3 5 0 )
要】 改革开放 以来, 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 . v . - &4 L 水平 的提 高, 模具的设计工 艺已经 由原来传统的 简单加 工到现代 的数控加 工. 应 用的领
由于原来 国家对于高校职业教育不是很重视 . 使得教师 资源 力量 参差不齐 . 出现 了两极分化 的现象 . 加上 职校对于老师 的教学培训较 少. 使得理论教 师缺乏实 际操 作的能力 . 而一些指导 老师在实际操作 中又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 .使得模 具专业 教学存在不稳定 的因素 . 导 致老师对教 学问题 的分 析不够到位 .教学问题 的逻 辑性和条理性 不 足、 不是缺乏理论知识就是缺乏实践 动手的经验 . 同时 . 对于教师 队伍 的专业标注化 培训 不到位 . 教学方式停 留在传统 的地位 . 这样很难 让 学生 自主学习 , 提高 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 除此之外 , 职校的教育 经费 协调发展 . 便 于学校 的教学开展 . 使学校培养 出更多 的专业 有限. 使得很多现代 高技术无法应 用到教学 实践 中 . 缺乏教 学必要 的 有的放矢 . 提高市场 的应对能力 , 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就业 . 更好地 技术设 备 . 教学 老师对 于现代模具制造技术不 了解 . 教学 内容空洞 . 没 能力强 的学 员 , 、 有针对 性的理论指导 . 使得具 有专业化性质 的模具 教学无法发挥其应 把握 实践与理论的关 系 有的专业特性 . 不能快 速地进 入到现代 企业 的生产 中 . 脱 离实 际. 停留 3 . 结束语 课本 . 动手 实践 能力弱 ‘ 综 上所述 . 通过对 模具专业一体 化教学的简单 阐述 . 可 以了解 到 1 . 3 教学体制 的现状 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要 先从教学理念 上出发 . 做 到从传 统的“ 知识传 在 职业院校 中 , 由于深受传 统的教育观 念的影响 , 教 学理念单一 导性教学” 到“ 行为 引导 性教学” 的转 变 . 由原来 的“ 重 视理论知识 ” 到 陈旧. 教学发展滞后 . 教学管理不科学 . 教学 的重点 强调理论教学和成 现在 的“ 理论与实践 的双 向结合 ” . 让学生 由被动 的学 习到主动实践创 绩 等硬性指标 .而 忽视 了学生 的实际应用能力 和素质道德 教育 的培 新性学 习。 同时 . 学校要加强对职业教育 的重视程度 . 通过师资队伍建 养, 导致学 生的思 维桎梏 . 不 能进行 开放创造性 的思考问题 . 使得传统 设 、 教学设施 、 教学理念 等多方面 , 进行系统化 的教学 改革 , 做到理论 教学理念培育 出来 的学生在 企业实 际操作生产 中远远不 能胜任 . 更不 与实践 、 学习与工作 、 技能 与创新等多层次多领域 的结合 , 提高一体 化 能满足更高层次 的人才需求 。 职业 院校在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 中对于 教学 的水平 。I 课题 的理解存在误差 . 并未没有分析本 院校开展模具 专业一体化教学 的可行 性程度 . 只是一 味地灌输一 体化教学 的理念 . 不能从 学院 的实 【 参考文 献】 际现状 出发去思考教学改革 问题 . 对于模具专业一体化教 学课程安排 [ I ] 罗正勇 中职学校专业课一体化教学 改革探索与实践m 大众科技 , 2 0 1 0 ( 7 ) . 随意性很大 , 缺 乏科学 的专业教学大 纲策划 的意识 . 对于教学任 务不 [ 2 ] 翟德梅. 模具制造 技术课程和教 学改革与实 践[ J ] . 河南 机电高等专科 学校学 能循序渐进地 进行 , 缺乏 逐步加强 的难 度和广度 . 使 得教学对 于学生 报 . 2 0 0 2 ( 3 ) . 的 良好职业 培训不到 位 并 不能注重 专业课程与基 础课程 的有效 衔 [ 3 ] 蓝永庭 , 蓝芳_ 模具专业模块 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 J J . 大众科 技 , 2 0 0 9 ( 1 ) . 接. 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差 [ 4 ] 刘楠楠 , 熊智远. 技工学校的一体化教 学f J 1 . 职业 , 2 0 1 L ( 1 8 ) .

高职模具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讨

高职模具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讨

生实践操 作能力 的培养 , 主要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 学生要在课 堂上 “ 动” 起来 , 在教学 过程中 , 生有相对的 自由度 。由于硬件设施 和软件条件 学 常常不能保 证学 生每人 都有一台设备进行操作 ,如果老 师在课 堂上放 任他们 , 那么 , 总有些不 遵守纪律 的学生 , 要么在 实 习场 地上 乱跑 、 哄 闹, 要么乱拿 仪器工具 当作 玩具 , 扰乱课 堂纪律 , 还有 可能出现安全 事 故 , 重 影 响 教 学效 果 。 因 此 , 教 学 过 程 中老 师 的 课 堂掌 控 能力 对 教 严 在 学效果有很 大影 响 , 多花 时间和精力加强学生 的教育和管理 , 应 合理安 排学生操作 练习 , 维持好课堂秩序 。 2注 意 因 材施 教 . 在教 学 活 动 中 , 师要 根 据 学 生 各 自的 个 性 特 点 、 习情 况 进 行 分 教 学 类 , 有 针 对 性 地 开 展 教 学 。 如 有 的学 生 埋 头 学 习 , 管 自己 , 管 别 并 只 不 人 , 们 应充 分 挖 掘 这 部 分 学 生 的 潜 能 , 这 部 分 学 生 既 协 助 教 师 进 行 我 使 课 堂 管理 , 帮 助班 级 里 成 绩 差 的 同 学 , 养 这 部 分 学 生 在 工 作 中 的 组 又 培 织 、 调 的管 理 能力 , 潜 能得 以 有效 地 发 挥 ; 的 学 生 很 聪 明 , 很 贪 协 使 有 但 玩 、 动 , 性 懒 散 , 样 的学 生就 需 要 我 们 对 他 施 加 压 力 , 行 引 导 和 好 个 这 进 督促 。 课前 和他们进行谈心 、 教育 , 端正其学习态度 , 使其明确学习的重 要 性 , 堂上 多提 醒 , 其 集 中精 力 听 好 课 , 后 多 督 促 , 花 时 间 和精 课 让 课 再 力 进 行 课 外 辅 导 。 总 之 , 于个 性 各 异 的学 生 , 过 因材 施 教 , 能 使 对 通 才 好 、 、 学 生各 有 所 获 , 绩 均 有 提 高 。 中 差 成 3学 习 中不 能 重 练 轻 学 . 由于实践操作 的趣味性 , 学生在 专业 学习过程中喜欢实践操作 , 而 不愿 学习枯燥理 论 , 师必须适 时的引导 , 升为理论 , 则不仅会让 教 上 否 学生产生学 习惰性 , 而且会使此教学法 陷入传统 的“ 师带徒式” 的弊端 , 扼 杀 了学 生 自我 提 升 和 终 身 发 展 的 潜 力 。 4充 分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 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突 出学生 的动手操 作技能 ,必须调动学生 的 参与积极性 , 如果学生想干就干 , 不干也无所谓 , 老师不督促 , 这样的话 学期下来 , 有的学生就一无所获。如果课堂上不讲究质量 、 讲效率 , 不 学生没有时间观念 , 操作时边练边讲话 , 边玩 , 没有 紧迫感 , 况且学生总 是重复几种机械动作 , 一是学生感到没兴趣 , 二是学生 没有了学习的积 极 性 , 习 就 变 得 枯燥 无 味 了 。 学 5注重课题结束总结 . 课题结束后 , 教师对小组 及成员进行总结 、 考核和评价 , 肯定 成绩 , 交流经验 , 分析存在的问题 , 提供反馈信息 , 综合提炼感性 知识 和经验 ,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路径思考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路径思考

146Internet Education互联网+教育质提升可以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培养与发展的目标要求。

对于用人企业而言,符合标准与单位需求的技术型人才是未来相关专业开展教学工作的必然选择。

简单概括,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工学结合。

“工”是指学生在参与企业实践过程中的实习行为,也是学生在实现从学生到岗位工人角色转换过程中的一段学习过程。

在此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与技术水平,这也是切实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

“学”则是指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过程。

工学结合强调的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社会化需求目标与要求。

在理论与实践不断结合的背景下,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实现了课堂与操作车间的相互结合目标,从本质上体现出了高职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特点与实践性要求。

第二,校企合作。

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方式的应用。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实践型专业人才的场所,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本领,另一方面也可以对高职院校的教书育人成果进行评价和检验。

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完善和优化当前高职院校模具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办学的整体水平,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一、引言近些年来,随着整个市场环境发展的变化,用人单位和企业对于模具专业技术型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而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技术型专业人才的责任。

纵观当前高职院校在相关人才培养方面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在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成果中,大多数学生并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其综合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薄弱,无法满足企业岗位的具体用人标准。

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为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让人才为企业所用,实现院校教育和企业之间的密切结合。

而工学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才是未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出路。

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传授以及工作实践结合,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广泛的合作模式,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推动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学生在未来更好地就业,进而提高本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职业学校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学校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件 绘 制 模 具 及 加 工 图纸 , 从普 通 加 工 手 段 发 展 到 了 C NC数 控 训 , 让教学仍停 留在传统 的地步 , 使各学校各班级的教学质量 加工 。而模具 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至今模具制造 已发 参差不齐, 不 能很好 的引导学生 自主学 习、 自主实践。 展至航空、 汽车 、 仪器等领域 , 并且随着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 2 . 4 . 2 实践 场 地 与 设 备 不 足 模 具 更 广 泛 地 应 用 于 人 们 生 活 的 方方 面面 。 2 . 2 就 业情 况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 职业教育投入资源不足 , 同 时 也 不
中图分类号: G7 1 2
l术 语 解 释 与认 知 1 . 1模 具 专 业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3 9 7 3 ( 2 0 1 3 ) 0 0 5 . 1 5 7 . 0 2 职业教育包括模具教学的滞后 。同时受观念的影响 ,职业教 学 中更注重理论教学与成绩等硬指标,忽视 了实践操作能力
重视实训室等实践技术 教学 。没有设置专业化 的实 训室,或
模 具 行 业 的 兴 盛发 展 , 带动 了企 业 工 厂 对 模 具 人 才 的 需 者实训室只是停 留在观赏阶段 ,没有 引进与专业相 匹配 的设 求 不 断增 加 , 同 时 因 为市 场 对 模 具 高 技 术 发 展 的 导 向要 求模 备以及没有及 时更新技术设各 ,这让本应该广泛接触生产 与 具专业人才 的高技术 高素质 。采用传统模式下培养的专业模 制造 的模具专业不 能很好的发挥其专业特性,远离实际停 留 具 技 术 人 员却 很 难 达 到 企 业 生 产 制 造 的要 求 , 也这 就 是 说 原 在 课 本 , 闭 目塞 听 , 操作能力弱, 不 能 快速 融 入 企 业 的 生 产 与

中职院校模具制造专业一体化教学探讨

中职院校模具制造专业一体化教学探讨
和全 国大多数 中职院校一样 , 我 院模具专业 的发展也从 最初 的模具 钳工专业逐 步发展到 如今 的模具设 计 、 模 具制造工 、 模具 精密加工等较高级 阶段 。随着 社会 的发展进步 , 模具 的使用 范围 将进一 步扩大 , 模具 的质量要求和 档次也越来越 高 , 与此相对应 的是社 会对模具人 才的需求 和对模具人员 技术水平 的要求也在
步, 传统 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 含实训 ) 的三 段式教学模式 已经越 来越 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 的要求 , 改革传统 教学模 式势在必 行 。推行一 体化教学模 式是现 代职业教育发展 的必然 , 是 人们对职业 教育客观 规律认知 的结果 , 也是对传统 的 学科体 系教 育模式 的挑 战与颠 覆。当然 , 任何新生事物都会有一 个发展完善过程 , 相信在从事 中职教育 的教育工作者 的不断努力 探索下 , 最终一定会收到好 的预期成效 。
步 提高 , 模具设计 已从传统 的手工 图板绘 图向 电脑绘 图转化 , 进 而进 入 C AD / C A E / C A M设计 阶段 。与此 同时 , 模具 制造也从传 统 的钳工手工 加工 , 通用机床;  ̄ N - E 发展 到运用数控机 床 、 加工 中心 、 电加 工设备 、 快速成 型技术 、 逆 向工程 等多种更先 进的制造技术 阶段 。
问题 回答 不够清 晰准 确 , 讲 课又缺乏逻辑 性和条理性 , 故较难 胜 任一体化教学任务 。
2 . 2 教学场所及设备配置等硬件满足不 了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理实 一体化教学要有 与专业 和规模 相适应 的硬件设备 和学 习环境 。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 间和时间 的统一 , 即在同一 场地 , 同一 时间完成教学 的多种任 务 , 所 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 , 就

《模具制造技术》理实一体教学实施

《模具制造技术》理实一体教学实施

《模具制造技术》理实一体教学的实施[摘要]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模具专业的核心课程模具制造技术教学改革为探索对象,针对具体内容,采取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

[关键词] 模具制造理实一体化职业教育《模具制造技术》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又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主要讲授模具加工的基础理论和加工方法,典型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和特种加工方法和工艺;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的编制及模具装配的工艺方法等。

要培养“贴近社会、适应市场”, 并且要具有改革与创新精神的制造专业人才,是当前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1.《模具制造技术》教学改革背景根据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有3类课程根据其特性较适合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1]:①理论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进行实验不易理解的课程;②技术性强,不进行训练难以掌握的课程;③研究性强,不深入现场无法讲授的课程。

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市场的需要, 企业对高职学生的从业岗位已转变为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

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精神, 使学生在教学学时内既要掌握模具零件加工理论基础, 而且要有一定的实际动手加工操作的能力,并具有编制模具制造工艺规程以及分析、解决模具制造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除理论教学外, 由于模具加工设备的复杂,以及加工方法多变,光靠以往普通课堂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在高职教育的现状。

必须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针对高职生源的实际, 冲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 探索新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及其合适的教学方法。

2.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设置,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融为一体,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应先进行总体安排,构思教学内容,然后选择与之匹配的教学方法[2]。

技校模具制造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技校模具制造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模 具 制 造 工 艺 、 控 编 程 冷 冲 压 工 艺 与 模 数

具 制造 、 料 成 型 工 艺 与模 具 制 造 — — 数 控 4 8 塑 4
机 床 加 工 实 习 ( 铣 、 车 、 工 中心 ) 数 数 加
l0 Mat cm、r/ Po EMatra 综 合运 用 l6 0 s ra PoE- r/ , a cm e e 9 6 0 6 0 电 脑 仿 真 操 作 与 加 工 考级 辅 导 ( 工 中级 、 具 工 中 级 ) 钳 模 外 出实 习 l0 4 20 8 36 3 l6 90
l6 1
机 械 基 础 工 程 力 学 模 具 材 料 及 热 处 理
足 发 展 , 科 龙 、 的 为 代 表 的 企 业 集 团 以 美 都 建立 了 自己的 模 具 制 造 中 心 ,同 时 , 对
于 具 有 较 强 操 作 技 能 和 一 定 理 论 知 识 的
全 省 技 校 计 算 机 统 考 l6 1 工 业 企 业 管 理 就 业 指 导 合 计 2 4 2 4
维普资讯
中职教 育
20 O6 7
技校模 具制造 专业 建设 的思考 与实践
马 成 兴
( 山 市 高 级技 校 广 东 佛 山 5 8 0 佛 2 0 0)
摘 要 :技 工 学校 模 具 制造 专 业 建 设 的 关 键 是 要 确 定 适 应 区域 经 济
政 治
l0 o
电 工学
6 普 通 电工 实 习 ( 本 照 明 线 路 、 床 结 构 、 10 0 基 机 电 4
路检修 )
模 具 钳 工 工 艺 学 一 钳 工 实 习 ( 通 钳 工 、 2 4 普 模 2

模具加工技术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模具加工技术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模具加工技术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需求的不断提升,模具加工技术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精度、高效率的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的模具加工技术教学往往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科之间界限不清、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难以满足行业的需求。

加强模具加工技术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模具加工技术工学一体化教学是指将模具加工技术与工程学科相结合,以实际工程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其在模具加工领域的综合素质。

该教学模式突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程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展模具加工技术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模具加工技术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教学模式创新、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实践效果评估以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以期为模具加工技术工学一体化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模具加工技术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探讨教学模式创新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影响;3.分析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在模具加工技术工学一体化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4.评估教学实践的效果,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5.探讨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模具加工技术工学一体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未来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2. 正文2.1 模具加工技术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模具加工技术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是将模具加工技术与工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传统的模具加工技术知识,还可以了解到相关的工学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模具加工技术。

注重实践操作。

在课堂上,学生不仅会学习理论知识,还会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团队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院校模具制造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模具被广泛应用到工业建设中,受到人们的关注。

模具制造专业的人才成为需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正因如此,中职院校也加强了对模具制造专业的教学,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动、创新,推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本文主要从中职院校实施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用的措施两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职院校;模具制造;一体化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模具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模具制造人员的要求也有所提升。

中职院校是培养模具人才的主要场所之一,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因此,中职院校对模具专业的教学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对模具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已刻不容缓。

一、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职业素质问题
教师的职业素养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职学校模具专业的教师多为其他专业教师转行而来的,缺少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差;另一方面模具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虽然在模具制造方面有足够的经验,但他们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在为学生讲解问题时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缺少指导分析能力,对于学生的质疑,无法给出条理清晰的解答,达不到教学要求。

因此,既具有丰富生产经验又能指导学生理论学习的专业教师非常有限。

(二)硬件设施问题
一体化教学强调时间与空间的合理利用,尽量做到在某一场地完成多种教学任务,所以实施一体化教学需要能够满足条件的场所,及丰富的理论教学知识。

但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缺少多媒体、教学仪器等教学设备,没有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的场所,无法实现一体化教学。

即使勉强进行,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费时费力。

(三)教材与课程设置问题
实施一体化教学需要能够与专业相匹配的教材,中职院校使用的教材都是传统的在学科教学模式下编写的教材,这种教材讲求知识的系统性、关联性及完整性,而一体化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相结合,因此学科教学模式下编写的教材并不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因此,编写一套与一体化教学相匹配的教材非常重要。

(四)经费的问题
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场地、硬件教学设备等,但这些设备及场地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前期投入非常大,而且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但教学效果却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因此开展一体化教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落实,而且一体化教学需要学校大量的资金投入,不仅是配套设施方面,对于学生实训操作的材料费,及培训成本的费用等都是不小的开支,对学校而言负担过大,严重影响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与开展。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强化教师队伍,努力建设一支既能指导学生具体操作,又能完成理论教学的优秀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克服理论教师的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的缺点,提升实践指导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

为建设这样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对于缺少实践经验的教师,学校可以激励教师取得技师或者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对于缺少理论知识的教师,学校可以通过培训、进修的方式,强化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第二,学校可以在聘请教师时,破格录取经验丰富且具有教学能力的教师,强化教师队伍,也可以通过聘请优秀技师到学校为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弥补教师队伍的不足;第三,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教师定期去企业交流、学习,关注模具行业发展的动态,掌握最新信息,完善教学素材,为实现一体化教学做好信息资源的储备工作。

(二)编写与一体化教学匹配的教材
中职院校使用的教材并不适用于一体化教学,因此编写一套与一体化教学相匹配的教材十分有必要。

根据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及规律,编写适合于教师教学的教材,例如在编写专业知识时,要与符合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实用原则,摒弃复杂难懂的语言,选用简洁易懂的话语,加大技能训练的编排;在结构上,根据当代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安排,深入浅出,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注重学生学习的乐趣,减少学生学习的压迫感。

(三)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学习操作技能,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有推动作用,但一体化教学对于场地等方面的需求增大了学校的经济负担,无法彻底满足一体化教学的条件,因此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降低学校的经济负担。

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的生产基地作为教学的实训场所,利用学院的一体化教学为企业生产加工产品,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学校的一体化教学,降低一体化教学的实训成本,而且保障了企业的经济利益,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总结:
综上所述,一体化教学在未来发展中的前景是非常好的,因此,对于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学校要积极办法加以应对,重视教师的综合能力的提高,选取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教材,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便减少学校的经济负担,尽早实现学校的一体化教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完成像中职院校这样专门培养技能人才要担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吴桂勇.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块设计[J].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3(3).
[2]武燕.模具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2(6)
[3]黄必兴.《模具制造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J].科技信信息,2013(17).
[4]嵇正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基于《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