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最新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
摘要:本文就如何加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进行分析阐述,即按照职业标准,在技工院校推进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在教材编写、校企合作、人才库建设、师资培养、学习方式转变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水平。
关键词:职业标准;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体系;专业能力;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和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笔者多年在技工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对上级政策进行了认真学习,感触较多。能工巧匠,企业需要;三个合一,一体化之;职业标准,改革依据;能力培养,立德树人;企业名家,远程讲授;典型工作,课程载体;评价体系,校企一起;学生为本,学以致用;终身教育,自主学习;理实合一,手脑并用;校校合作,提升空间;能作合一,知行统一;技能在手,就业不愁;校企合一,无试用期;大国工匠,中国制造。
一、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加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基地的建设
1.推进产学深度结合。积极建立健全、落实有关校企合作的财政、税收激励政策、引导和支持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鼓励企业投资捐赠职业教育,是政府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技工院校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深入到企业宣传这一有利政策,一是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二是积极争取企业捐赠,充实、改善校内实习条件。积极探索招企入校,充分利用学校场地、配套设施、税收等资源和优势,吸引一些小微企业到学校投资办厂,减少校企双方资金投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建立好一流的校内实习场所。在实习场所上做大文章,才能培养出学以致用的人才。
2.探索建立用人服务中心。探索提供散工服务,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可以探索在工业园区,电脑城、商场密集的地段,设置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短期用工服务,由专职教师负责片区管理和跟踪指导,实现动态实习,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双向选择机会和社会实践。
二、加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
转变
1.技工院校教师要德才兼备,教书育人。技工院校要培养一流的技工,就必须有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处事风格。
2.按照一体化教师标准,加强一体化教师培养。现在的技工院校,大多数是政府将所属的几个技工学校整合组建而成,现在技工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很大一部分是留校工作,理论课教师由高校毕业生录用,大部分缺乏在企业的生产工作经历。为加快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很多技工院校在探索选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被选派的教师要珍惜到生产一线学习的机会,少说,多看,多做,扑下身子投入到企业生产中。要虚心向生产一线的工人师傅学习、请教,及时掌握本专业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形成教学讲义,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加以推广。对部分优秀专职实习指导教师,选派到高等学校对口专业进行专业知识脱产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进行知识更新,也是一个好的办法。
3.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发挥好教研室的作用,要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教研活动也能做到“红红脸,出出汗”,
切实能做到教师间业务交流,鼓励教师到企业调研,争取科研项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出一批专业项目带头人,引领当地企业技改、创新、发展。
4.建立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人才库,探索远程教学。根据专业设置,建立当地的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人才库,聘请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兼职教学,采取到校授课和传授技艺,探索远程教学,实现企业和学校人才共享,共同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5.教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探索由传统的以学生提交学习、实习报告为主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教学向学生为主转移,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三、认真研究国家职业标准,编写适合技工院校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的教材
书是联系学生和教师的纽带。教材改革是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重要内容。教材作为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保证,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企业岗位需要的技能人才。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要求。分析技工院校现在使用的一些
教材,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有些教材是延续了多年来由剪辑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材编写而成,还是侧重于理论传授;二是教材深度难度与技工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不适应;三是指导实际工作的知识点缺乏,不能与生产实现很好的对接。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对技工院校使用的教材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对技工院校教材改革有以下几点想法。
1.技工院校的教材要与职业技能鉴定相适应。技工院校的毕业生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毕业时既要取得院校颁发的毕业证书,还要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要两证合一,这也是一些用工单位在招聘时经常要求具备的条件之一。结合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要认真研究国家职业标准,按照职业标准编写与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相应教材,去实施教学。编写的教材要适用绝大多数技工院校学生基础知识,内容选择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和能力;要为培养技能服务,要为学生就业需要服务。时代在发展,教材要创新,要深入到生产一线,发现、挖掘、研讨一线工人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实教材内容。在教材中同步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知识、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不是靠扫描、粘贴,闭门编书,哪怕只是编本小册子,也要真正实践,体现出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不按规程做会出现怎样的后果,会付出怎样的代价。比如螺栓的拧紧,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就有很大的技巧,一是要达到紧固的要求,又要达到质量标准。估计有很多学生在实习时,有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