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与实施的研究
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理实一体化教育探讨
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理实一体化教育探讨作者:滕罕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02期摘要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出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又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物流专业理实一体化专业人才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Education of Modern Logistics ProfessionalsTENG Han(Lianyunga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Academy of Finance & Economics, Lianyungang,Jiangsu 222000)Abstrac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akes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logistics personnel, train with higher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also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abilities of professionals, are necessary requirements of vocat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colleg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Key words logistics 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professional talents截至2012年,我国共有高职(专科)院校1297所,教职工人数、专任教师数量分别达到622425、423381人,招生人数、在校生数分别达到3147762、9642267人,其中交通运输大类招生数、在校生数分别达到153172、436213人,可见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规模较大,但如何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则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一体化(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物流管理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实践教学一体化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模拟、实验、实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迅速适应,提高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意义、实施策略和成效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意义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一体化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团队成员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需要与客户、供应商等各方进行沟通,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此外,面对实际问题,学生需要不断尝试和改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一体化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求职过程中,具备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往往更受企业青睐。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在求职时展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3. 促进校企合作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一体化需要企业参与,这有助于促进校企合作。
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实践项目等资源,学校则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校企合作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
4. 提高教学质量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一体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际操作技能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教学。
此外,实践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实施策略1.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应构建涵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迅速适应。
2. 开发实践教学内容学校应结合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内容。
现代物流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与实施的研究
现代物流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与实施的研究【摘要】本文是从一体化教学的定义内涵开始,首先介绍了现代物流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设,分析了整个体系的构建流程以及学习情境和教学项目的设计,进一步探讨了物流专业一体化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典型工作任务;学习任务“一体化”教学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为解决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而提出的。
物流专业在职业教育类型的学校中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
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多功能教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通过实操、实验、实训、实践等方式,师生双方共同在多功能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本文论述了本人在开发现代物流专业教学体系过程中对“一体化”的理解。
1 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设我校开发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是居于“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课程即工作,课程即项目”的基本理念,对“一体化”的内涵注解如下图:图1 一体化的内涵1.1 设计学习任务在现代物流专业中,本人参与开发物流专业小组通过和企业专家合作交流,进行了一体化教学的设计,通过企业调研和现代物流专家访谈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再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如下表一:学习任务。
按现代物流专业发展第一阶段以及行业方向把物流专业课程分为4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典型工作任务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在学习任务中以工作过程为教学过程进行教学。
按照现代物流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要求,将课程设计成若干个子工作,每个工作都对应一个实际的工作任务,每个项目都有相应的能力目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就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实训工作内容让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而这些实训的项目来源于物流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或者工作中的实际项目。
例如在典型工作任务3的货物托运操作中,有三个学习任务:服装包托运受理操作、粮食托运受理操作、玫瑰花托运受理操作,如表1。
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改革
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改革[摘要]本文归纳了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物流课程系统优化的主要做法,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影响课程系统优化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系统优化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是教与学的媒体,课程设计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
课程优化,是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坚持用前瞻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具备一定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课时安排做系统的筹划,并对现有课程内涵进行更新、改造、使课程体系更具开放性、适应性、先导性、并充分体现时代要求,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吻合。
1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实践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系统是指将物流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系统,是指利用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方法,将该类专业的课程结构、教学形式等要素,进行一体化的优化设计,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能的目的。
借助优化后的课程系统,学生不但能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通过工作经历、工作过程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形成综合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系统优化是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该专业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系统优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主要做法是,首先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并由行业、企业专家、学校教师、课程分析师组成一体化的课程研究办公室。
然后从调查研究入手,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目标,遵循课程的工具性、基础性、专业性、职业性、时代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等原则,结合工作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
课程体系优化的理念是:行业专家引领,以行业企业工作体系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校企共同进行基于物流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不断优化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物流管理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
物流管理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1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1.1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完善物流管理专业属于新兴热门专业,一些学校为了扩招、抓住发展机遇而开设此专业。
而在物流管理专业开设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对市场、社会进行充分调研、论证,专业培养方案制订缺乏科学依据,从而存在教学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科学、实践教学内容不符合专业发展需求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技能水平、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一般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训、毕业设计、认识实习、校外实习等环节,但在具体教学中,高职院校存在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不合理、实践课程安排不科学等问题。
例如,校内实训教学中,实训与理论课相脱离,多在理论课结束后安排2周左右的实训,且实训形式多是在机房中简单操作演示物流软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此外,高职院校缺少与企业的合作,毕业岗位实习多是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自主实习,实习不统一、缺乏教师跟踪指导,学生不能很好得从实习中补充知识,实习效果差。
1.2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教学保障不足在实践教学中,项目管理至关重要,通过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制定实践标准。
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实践实训项目管理负责机构,不能及时调研市场、社会,不利于与企业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且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缺失。
例如,在具体的实训项目中,在学生实训前,高职院校没有结合学生情况及合作企业、实训项目制定可操作性强、任务明确的任务书,学生实训指导性不足。
同时,在实训开展过程中,没有及时与学生、与实训负责人沟通,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实训情况,不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
在实训完成后,实训评价流于形式,实训考评缺乏依据,无法对以后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此外,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设施投入方面,多数院校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建设专门的与实践、实训相配套的硬软件设备,如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简单的软件模拟,校外实训应用模式单一,基地参差不齐,为学生提供的动手操作机会少。
物流类专业研究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物流类专业研究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摘要:本文从学校的定位、学校教学管理的理念、教师的能力和学生的水平、物流学科的特点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物流类专业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制约因素;构建了从导论课到专业课到研习课的研究型课堂教学体系,从认识实习到专业实践到毕业设计(论文)连贯的研究型实践教学创新体系,从开放式教授论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到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的一体化的课堂外自主研学体系,构建了规范的研究型教学的实施流程。
关键词:物流类专业;研究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型教学中,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不断积累知识、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应包括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互动、教学策略、考试与评价等方面[1]。
它至少具有以下内涵:实行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个发现世界、探索世界的宽松环境,提供研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创新的欲望;以学生为主体,支持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间才有相互交流,师生互动[2,3]。
目前的研究中对研究型教学的一般性探索较多,但关于物流类专业研究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方面的研究工作还较少,构建物流类专业的研究型课堂教学体系、研究型实践教学创新体系以及课堂外自主研学体系,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对提升物流类专业本科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物流类专业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制约因素分析与一门课程或一位老师进行研究型教学相比,一个专业的研究型教学体系要复杂得多,受到的制约因素也更多。
物流类专业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制约因素包括学校的定位、学校教学管理的理念、教师的能力和学生的水平、物流学科的特点等几个方面。
1. 学校定位影响物流类专业研究型教学的开展从专业整体实施研究型教学的角度看,研究型教学主要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所特有的一种教学模式。
物流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方案
物流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方案一、背景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物流专业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用人需求。
因此,有必要对物流专业教学进行一体化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推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三、方案内容1. 课程设置•组织物流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和创新,设计出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课程内容。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课程和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师资培训•针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求。
•引进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物流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提供实践指导和经验分享。
3. 教学手段•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
•建立物流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环境。
4. 学生评价•设计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表现,减少只重视书面考试成绩的倾向。
•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实践项目,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意识,促进学习主动性。
四、预期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毕业生更易于适应社会需求。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师队伍能够更好地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求。
•推动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更新和完善,促进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特殊应用场合:1. 农村物流专业教学针对农村地区的物流专业教学,需要特别关注农村产业特点和实际需求,同时解决师资、实践环境等问题。
•课程设置增加条款:–增加农村物流案例教学,结合当地农产品流通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农村物流的特点和挑战。
–增设农村物流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农村物流环节的实践操作。
•师资培训增加条款:–针对农村地区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其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农村物流教学的特点和需求。
浅谈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
四 、 善 “ 单式 ” 才培 养 模 式 完 订 人
结 合 企业 物 流职业 岗位 需 求 状 况共 同确 定 人 / 培 养 ¨标 、 r
高等 职业 教育 必 须结 合 专业 培 养 I标 , 持 上学 结 合 的教 1 坚
学 模式 , 出 高等 职业 教育 的特点 , 突 为区域 经 济建 设和礼 会发 展 培 养 高层 次技 术型 、 用 型人 才 。 此 , 职 物流 专 、人 才培 养 应 高 【 要 符合 两 型社 会建 设 和 区域物 流 发展 的 职业 岗位 能 力需 要 。
【 摘
要】 本文结合 高职教育的培养 目标及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 就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 问题 , 结合 当前物流人 才
的供需情况, 出通过 完善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体 系, 提 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物流人 才。 【 关键 词 】高职教 育 实践 性教 学 物 流人 才
近 年来 , 随着 商品 经 济 的 高 速 发 展 , 品流 通 量 小 断 增 加 商 流通 范 围小 断扩 大 , 国物 流 发展 迅 猛 , 物 流 向现代 物 我 传统 流 转 型 , 流 人才 特别 是 物 流 操 作 人 才 紧 缺 。但 目前 物流 从 、 物 I 人 员 素质 普遍 较低 , 其 是 高 素 质 的 技 能 型人 才 比例 更 低 。一 尤 方而, 大量 的物 流 人 才 涌 向市 场 , 一方 而 , 人 单 位 找不 剑能 另 用 满 足 物流 岗位 能力 需 要 的技 能型 人 才。从 产生 了物流 人/ 供 j
给 与镒 求 之 间的矛 盾 , 这个 现 象背 后 的原 因 是多 方 而的 , 关 键
一
、 在 实 际运作 中 可能 碰 到 的各 种 『题 , 结 合 所学 知识 给 ¨解 I u J 并 :
试论物流管理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保障体系建设
【 关键词】 物流管理; 一体化课程; 保障体 系; 建设 【 中图分类号】 G 7 1 0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1 6 7 4- 4 9 9 3 ( 2 0 1 4 ) 7 - 0 0 3 1 0— 0 2
2 0 1 4年 第 7期 第3 6卷 总 第 2 4 1期
物 流 工 程 与 管 理
L OGI S TI CS ENGI NEERl NG AND MANAGE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4 9 9 3 . 2 0 1 4 . 0 7 . 1 0 9
Tr y t o Ta l k a b out I m pl e me nt at i o n o f Lo g i s t i c s Ma na g e me n t I nt e g r a t i o n Te a c hi ng S e c ur i t y S ys t e m 口 ZHENG Dan—h u a n
d e e p—r o o t e d p ob r l e m s . T h e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he t n e e d s f o h u m n a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he t ea r l i i t e s f o l o i g s t i c s er p s o n n e l t r a i n i n g h a v e b e c o m e i n c e r a s i n g l y p om r i n e n t . I n hi t s p a p e r , u s i n g t h e i mp l e m e n t a t i o n f o l o i g s t i c s ma na g e m e t n i n t e ra g t i o n t e a c h i n g s e c u i r t y
现代物流实验工程体系的研究和建设
( 西安理工 大学 机 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 陕西 西安 7 04 ) 10 8
敬 , 卫 平 傅
摘要 : 在对 国内院校物流实验室现状分析 的基础上 , 探讨了现代物 流实验工 程体 系建设 总体思路 , 出 了以现代制 提 造与物流系统为主体 的实验工程体 系。该体 系的突 出特点是 以制造 工程为 背景 , 能够 满足基 础工业 工程和 现代工
a b u  ̄ sa o t
ci g mo e lg s c a o ao y e gn e i g s s ms r s n sa n e r t d mo e' lg s t d m o it sl b r tr n i e r y t n i n e ,p e e t n i t g ae d / o i / / —
tc a o ao n i e rn y t m ,whih i e tr d o d m n fc u n nd l gsis s se . T is lb r tr e gn e g s se y i c s c n e e n mo e ma u a t r g a o itc y t ms he i s se i o r he sv y tm sc mp e n i e,in v tn n pe ig,a d f c e n sr n a kgo d fma u a trn n n o ai g a d o nn n o us d o to g b c r un so n f cu g e — i g n 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 g tla st e c n tu t n o de n l gsisl b r tr y t m fXi n Unv riyo c n l— i e rn .I e d o t o sr c o fmo r o itc a o ao s se o , ie st fTe h o o h i y a g h e s se r nswela d s t fe e r qur me t ft a h n n e e r h. Y.T y t m u l n a ii st e ie n so e c i g a d r s a c s h Ke r y wo ds:lg si s l b r t r y tm ;n u t a n i e rn mo e n ma u a t in o itc ;a o ao s se i d srl e g n e g; d r n fcur g y i i
技工院校物流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
技工院校物流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摘要】技工院校物流课程一体化教学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从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和背景出发,分析了技工院校物流课程的现状,并探讨了一体化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在详细阐述了一体化教学在物流课程中的应用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同时对一体化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结论部分总结了技工院校物流课程一体化教学的优势,并提出面临的挑战及解决策略,最后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技工院校物流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技工院校、物流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现状分析、教学理念、实践探讨、应用、模式构建、效果评价、优势、挑战、解决策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技工院校物流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技工院校物流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
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复杂多样的行业需求。
一体化教学可以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提供更加综合和实用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通过一体化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对技工院校物流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以推动我国技工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1.2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物流行业也在迅速壮大。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物流人才的重要基地,物流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模式也备受关注。
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技工院校物流课程往往存在教学内容与实践经验脱节、学生缺乏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等问题。
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探讨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
在这一背景下,开展技工院校物流课程一体化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
王在 勤 W a gZ ii n aqn
( 江苏 省盐城 技 师学院 , 盐城 24 0 ) 207
Y n h n eh iin C l g ins rvne Ya c eg2 4 0 , hn ) a c e gT c nca s ol ei Ja guP oic , nh n 2 0 7 C ia e n
・18・ 8
价 值工程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 系改革的思考
Th u h so h a t i g o e c i g S se Re o m fM o e n Lo it s M a a e e t o g t n t e Pr c i n f T a h n y t m f r o d r g si n g m n c c
关键 词 : 流管理 :te ma g ffo o tra; r cia e c ig;eom y wo ds h na eo w fmae ilp a tc ta hn rf r l l
中 图分 类 号 : 7 G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摘要 : 人 才市场 需求对 职 业院校 的 实践教 学提 出新 的要 求 , 物流 目前 物 流 实践 教 学存 在 的 问题 也要 求 职业 院校 现代 物 流管 理 实践 教 学必须 改革 , 为此 , 出校企 合作 共建 实践教 学体 系的改革 的思 考。 提
Absr c :Th e n o o itc ae t r e as s h w e et frv c to a c o l p a tcn e c i .Th r be xse n h ta t e d ma d flgsist n s mak trie te ne rqu s o o ain ls h os r ciig ta hng l e p o lms e itd i te p e e tlgsis p a tc e c ig as al o h eo m o d m o it sma a e n rc iig ta hig i o ain lc l g s rs n o itc r cie ta hn lo c l frte r fr frmo e lgsi n g me tp a tcn e c n n v c to a ol e .He c te p p r s c e n e,h a e p t r r h d ao e c o e ain b t e c o l n ne p ie o b id p a tcn e c n y tm. usf wa d te ie ft o p rto ewe n s h o sa d e tr rs st ul rcii gta hig s se o h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优化策略探究□广西梧州农业学校 钟 岚【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物流专业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理实脱节、教学内容重理轻实、教学手段落后单一等问题,提出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优化策略:明确教学目标,促使理实一体化整体性融合;平衡教学内容的理实比例,增加理实一体化实用性教学内容;巧选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现代物流基础 理实一体化教学 优化策略【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057-02现代物流基础是中职物流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知识“满堂灌”、学生参与度低和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
本文探索现代物流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优化策略,以促进学生掌握物流基础知识和实操技能,融会贯通理实知识,增强学生自主思考、持续学习的能力。
一、中职物流专业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一)课程教学偏重知识目标,理实教学衔接不紧密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教学技能目标流于形式,受教学资源限制及教师能力因素的影响,课程侧重知识目标的培养,没有及时结合物流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物流实践操作,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间隔一定的时间,造成理实教学脱节。
而且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训室进行,二者不在同一教学空间完成,很难实现理实有效衔接。
(二)课程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达不到岗位能力要求《现代物流基础》教材多为理论知识的文字描述,参照的图片较少,多为物流相关知识点的解释和描述,实践操作指导的流程内容少、案例内容少、对应练习内容少,而理实教学内容深奥抽象,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较难督促学生完成课程的预习和复习。
此外,没有及时根据物流行业发展动态及对应的物流岗位能力需求修订教材,比如选用某出版社的教材《现代物流基础》初次出版在2008年,第二、三版教材只在出版时间和一些数据进行更新微调,其余部分还是沿用旧版内容。
(三)课程教学理论以讲授为主,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差现代物流基础课程主要采用教师在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方式,以讲授法为主进行理论授课,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实践,感觉枯燥无味,从而出现学习兴趣逐渐下降的情况,难以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教学氛围很难活跃起来。
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摘要]实训教学是物流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及市场就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并不完善,文章基于此,首先从教学方法陈旧、实训环境不佳、校企合作不深入、考核评价欠缺、师资队伍薄弱等五个角度分析了实训教学体系的问题,然后就如何建设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物流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社会物流总额逐年提升,尤其是电子商务兴起后,更为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物流专业是物流人才培养的基地,而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对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当前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主流。
然而从当前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是比较严峻的问题,不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第一时间熟悉工作内容,需要企业重新进行培训,这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2]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况,和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教学方法陈旧实训教学是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为目标。
因此,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是围绕着实践活动开展的,比如项目教学法、实践操作法等。
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存在实训教学理论化的现象,操作步骤的讲解、操作内容的分析等取代了学生的自主实践,导致实训教学流于形式,成为理论教育的翻版,对学生实训能力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实训环境不佳校内实训是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的重要方式,而完善的实训环境则是校内实训开展的主要保障。
现阶段物流专业校内实训多在实训室开展,但受经费投入等因素的制约,实训环境不佳,无论是硬件设备的配置,还是软件系统,均滞后于时展的需要,导致学生所接受的实训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
此外,不少区域高校数量虽多,但各高校的实训室相互封闭,没有起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教学实施保障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教学实施保障一、校企合作平台本专业群依托新商科职教集团,搭建“双主体驱动、全过程育人”产教平台,采用“双校区、双导师、双引入”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大力开发企业校区。
二、教学团队配置1、专业群带头人自主填写2、各专业带头人自主填写3、骨干教师自主填写4、双师素质教师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与行业专家紧密合作,形成了一支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队伍。
现有双师型教师78人,企业兼职教师15人。
5、兼职教师部分兼职老师1、实训资源配置、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提出实施教学应该采取的方法指导建议,指导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
(六)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专兼职教师质量等。
学生的学业考评应体现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学习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等。
提倡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技能水平进行第三方评价。
1.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上机操作考核以及参加各类型专业技能竞赛的成绩等。
2.实习实训效果评价方式(1)实习(实训)效果评价方式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采用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实训过程与仪器设备使用熟练程度考查相结合、多种实习(实训I)项目备选考核、实习(实训I)项目熟练程度考核等形式,客观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
(2)顶岗实习评价顶岗实习考核包括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等多层次多方位的评价方式。
(七)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的质量保障体系。
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
我国现代物流系统建设的研究
【 关键词 ]现 代物 流 系统
一
案 例推 理 计算 机 模拟
.
引言
随着全球 经 济一体 化趋 势的 增强 。 息 网络技 术的 突飞猛进 , 信 资 流而 快速 发展 。 目前 . 现代 物流 的能 力和水平 .已成为衡量 一个 国家
[ 摘
要]现代物流逐渐成为我 国企业竞争力中重要 组成部分,
针 对 我 国企 业 建 设现 代物 流 系统 所 面临 的 问题 ,本 文提 出 了结合
基 于案 例 推 理 枝 术和 计 算机 模 拟 技 术 来 建 设 高 效 、低 成 本 的 企 业
现 代物 流 系统 的 思路 。
流产业 带来 了先进 科学 技术 和管理 经验 。 三 、企 业现 代物流 系统建 设研 究
念 . 运输 、储 存 、装卸 、搬 运 、包 装 、流 通加 工 、配送 . 息处 理 对 信
户 的需 求。 其服 务功能 已经 远远 超 出了传统 物流 管理 的范畴 . 了运 除
源 在 全球 范围 内的流动 和配 置大 大加强 . 现代 物流应 这种 时代 经济潮 等基 本功 能集成 整合 . 进行 有效 的计 划 .实施 和控 制 .以最 终满 足客 综合 国 力的重 要标志 和推动 世界 经济发 展 的 “ 推器 “ 助 。中 国的现代 输 和仓储 职能 以外 . 延伸到 了国 际货代 、搬运 ,增 值服 务 . 流信 还 物 物 流业经 过近 2 年 的准备 与起 步 . O 开始进 入快 速发展 期 。 中国物 流 息服 务 .物流 规划 等方面 。建设 如此 复杂 的一个 多 目标 ,多层次 ,多 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物流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与实施的研究
【摘要】本文是从一体化教学的定义内涵开始,首先介绍了现代物流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设,分析了整个体系的构建流程以及学习情境和教学项目的设计,进一步探讨了物流专业一体化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典型工作任务;学习任务
“一体化”教学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为解决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而提出的。
物流专业在职业教育类型的学校中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
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多功能教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通过实操、实验、实训、实践等方式,师生双方共同在多功能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本文论述了本人在开发现代物流专业教学体系过程中对“一体化”的理解。
1 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设
我校开发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是居于“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课程即工作,课程即项目”的基本理念,对“一体化”的内涵注解如下图:
图1 一体化的内涵
1.1 设计学习任务
在现代物流专业中,本人参与开发物流专业小组通过和企业专家合作交流,进行了一体化教学的设计,通过企业调研和现代物流专家访谈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再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如下表一:学习任务。
按现代物流专业发展第一阶段以及行业方向把物流专业课程分为4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典型工作任务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在学习任务中以工作过程为教学过程进行教学。
按照现代物流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要求,将课程设计成若干个子工作,每个工作都对应一个实际的工作任务,每个项目都有相应的能力目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就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实训工作内容让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而这些实训的项目来源于物流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或者工作中的实际项目。
例如在典型工作任务3的货物托运操作中,有三个学习任务:服装包托运受理操作、粮食托运受理操作、玫瑰花托运受理操作,如表1。
1.2 学习任务情境设计
在服装包托运受理操作任务中,根据企业行业方向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设计学习任务的情境,如表2。
1.3 学习任务活动策划
根据情境将课程任务设计成若干个实训活动项目:
活动一:接受客户咨询
活动二:分析托运任务,选择公路运输方式
活动三:报价并与客户确认运输方式
活动四:签订委托运输协议
活动五:审核并移交客户资料
每个活动任务都有相关的工作内容和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企业货物托动操作工作内容,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
在物流专业中的学习工作任务都是取自企业生产过程每个实训活动项目都对应于一个实际的工作任务,老师的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如表3。
学习任务:服装包托运受理操作
活动二:分析托运任务,选择公路运输方式
设计学习工作任务的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和完成行业岗位任务,一个行业岗位可以有多个的教学项目来实现其工作内容。
1.4 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与物流企业专家的访谈交流和企业调研,物流行业比较广泛,按行业方向提炼出应用比较广的4个行业,每个行业在每个阶段的工作技能需求都不一样,为了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专业在社会生产中是形成一个行业群,我校现代物流专业在每个职业发展阶段按行业方向选择了3-6个典型工作任务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提炼13个典型工作任务,经过整理工作内容与过程,设计学习情景,制定学习任务,构建整个课程体系。
2 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完成后,将进入到实施一体化教学阶段。
教学程序按项目驱动合作学习来组织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环节。
如图2。
《货物托运受理操作》课程
任务一:服装包货运受理操作
活动二:分析托运任务,选择运输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实施一体化教学使用“任务驱动”原则。
“任务驱动”原则解决的是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一个工作任务由若干活动项组成,而每个活动项必须是一个具体的可完成的工作任务。
一个工作任务由若干活动项任务来覆盖本专业的基础技能、通用技能和专项技能,包括一定的方法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
最后用一个综合任务来整合各项技能,使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2.1 引出项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即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通过创设情境的素材“一个故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维。
2.2 引出项目后适时以恰当的形式告之学生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学生以工作部门或者小组为单位制定、完成项目计划。
2.3 项目的实施过程,根据学生的计划,由老师监控过程,开始项目的实施。
让学生在“做中学”,即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提高能力。
这个过程要在规定学时内完成,类似企业中签订合同完成运输项目。
2.4 学生模仿操作。
组织几个学生对关键环节或者操作技能进行模仿操作。
教师在旁纠正,让学生更加明确各个操作的规范和要求。
2.5 学生操作教师循环指导。
对学生进行循环检查和个别指导,对具有共性的问题可集中部分学生再进行演示和讲解。
排除学生理解的误区。
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最后对学生的完成的项目进行实践结果分析。
2.6 检查和评价。
即通过小组内、小组间的相互检查和评价,来优化完成项目的方案,达到优化学生所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目的。
教师对学生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以及完成整个项目过程中技能掌握程度、小组团队的合作等进行全面的点评,肯定好的方面,指出不足,给予改进的方法。
2.7 总结反馈。
引导学生总结提高,明确分析文件的要求,完成整个活动项目汇报。
并且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讨论分析并解决。
把学生的作品和项目分析文件存档,实行资源共享。
3 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思考我院系现代物流专业从11届年开始为试点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用时经历了两年的时间,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一体化教学是能提升中职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的有效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物流一体化教学既要要求能够满足物流岗位技能需求,又要求其具有很强的校内可操作性,同时要体现系统性。
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注重的有几点:
①担任一体化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过硬的操作技能水平。
②将现有教师队伍合理组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担任某一子学习任务或课题的教学。
③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参加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并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向“双师型”“一体化”教师目标努力。
④聘请企业中卓有成就的行业专家、工作大师来校担任客座教师,并特邀他们参与课题设计开发和教材的编写。
⑤精心选择本地一些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外学习工作站,某些学习任务或课题的教学在校外工作站进行,企业的某些工作任务可在校内工作站完成,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让学生也进一步拓宽了视野。
【参考文献】
[1]刘春生.职教课程改革目标取向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2]黄健琴.现代物流专业一体化课程方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4]陈宇,陈李翔.技能振兴:战略与技术[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