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连加连减混合计算》资料: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_《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发展问题意识,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和丁丁一起来到了神奇的大海边赶海、摆贝壳,还参观了水族馆和标本馆,(课件展示信息窗1-4图片)收获可真多呀!谈话:丁丁的旅途就要结束了,今天他又来到了大海边要买一些纪念品带回家,你们看(出示信息窗5)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找到的信息有:海豚玩具23元;珊瑚标本17元;贝壳25元;海螺13元;谈话:找的真完整!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自由提问后口头列出算式。

师:丁丁有问题,想请大家帮他解决:“用50元钱去买一个海螺和一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钱?”二、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同时板书:用50元买一个海螺和一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愿意帮他解决吗?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表示出你的计算过程,开始!做完的同学,现在请你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同学听,看看你算得对不对?看一下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算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看一看哪个小组最有秩序!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算法?汇报交流:(1)50-13-17=提问: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算法,好吗?板书两种列竖式的方法。

50 37 50- 13 -17 - 1320比较两种列竖式的方法,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写成一个连减的竖式更简单。

)但是,不管是列两个竖式,还是连减竖式,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青岛版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一下

青岛版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一下

100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青岛市崂山区张村河小学梁妮【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5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教材没有直接出示运算式题,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买一只海螺和一只珊瑚,还剩多少元钱?”或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它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步发展。

这种思维方法对孩子以后有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发展问题意识,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体验连加连减的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卡纸、贝壳、答题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谈话: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和丁丁一起来到了神奇的大海边赶海、摆贝壳,还参观了水族馆和标本馆,(课件展示窗1-4图片)收获可真多呀!谈话:丁丁还捡到了许多漂亮的贝壳,(课件展示),她说这节课哪个小组会思考、会合作就把贝壳送给他们,想得到吗?那就看你们的表现吧!丁丁的旅途就要结束了,今天她和妈妈又来到了大海边要买一些纪念品带回家,你们看(课件出示窗1图)提问: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主人翁-丁丁"海边游玩”为引子,创设“海边买纪念品”这一情境,配之贝壳作为奖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同时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计算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分水果等,引导学生发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现象。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怎样计算呢?2. 探究新知- 讲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 示例:8 5 - 3 = 10,先计算8 5 = 13,再计算13 - 3 = 10。

- 引导学生尝试计算,总结规律。

3. 实践操作- 分组讨论,每组出一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题目,其他组计算。

- 教师选取几道题目,全班一起计算,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4. 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 强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学生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存在积极性不高的情况?4.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下一节课如何进行针对性教学?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家长反馈孩子在家讲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情况。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5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5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5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两位数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将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利用PPT展示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运算规则和注意事项。

5.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2. 板书内容:- 两位数连加运算- 两位数连减运算- 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运算规则及注意事项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题目。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稍微复杂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3. 拓展题: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些有趣的应用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课题:买纪念品---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80-83页,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信息窗5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提示:对于理解“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算理,可以创设买标本付钱的情景,让学生模拟付钱的两种形式,从而理解两种算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买标本情景,理解“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算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连加及加减混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理解“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人民币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计算38-27+14 60-12-37 56+24-15二、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参观了各种展览和馆区,妈妈决定带领小红去买几种纪念品带回家,他们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好吗?设计意图:看完标本买标本,很自然的创设了连续的情境,也为学生理解“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算理创造了购物情景。

(二)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标本?(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标本的价钱)。

学生说,教师板书:⑴海豚玩具每只23元⑵珊瑚标本每只17元⑶海螺每只13元⑷贝壳每只25元小红提出问题:"同学们,我用50元钱买海螺和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解决问题“我用50元钱买海螺和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谁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信息?谁愿意把信息和问题合在一起说一说?(同桌互说)(2)小组讨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竖式略)(1)50-13=37(元) 37-17=20(元)(2)50-13-17=20(元)谁能说一说这种算法的理由:在这里教师可以设计小红,教师扮演售货员,让学会演一演付钱的方法,谁演小红。

《连减、连加、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连减、连加、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连减、连加、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案:《连减、连加、加减混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正处于关键时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连减、连加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我设计了一堂生动而有趣的教学课程。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相关知识点。

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题,理解连减、连加以及加减混合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基本概念。

2. 能够运用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例题,掌握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商品的价格变化,引出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在黑板上用粉笔展示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例题,并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明白其运算规律。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一些简单的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题目,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些复杂的加减混合题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定义、运算规律以及一些典型例题。

通过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的书包里原来有20本书,他拿走了3本,又放进去5本,请问现在书包里有多少本书?2. 小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5元,他又用剩下的钱买了一块橡皮,花了2元,请问小华最初有多少元钱?答案:1. 现在书包里有22本书。

2. 小华最初有7元钱。

六 大海边——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六 大海边——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这些问题有什么共同点?2. 探究新知- 讲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

- 学生尝试计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题目,教师指导。

3. 实践应用-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巩固提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分析。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符号的正确使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遇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问题,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3. 学生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如何?4.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教案根据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材编写,适用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连减、连加、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连减、连加、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连减、连加、加减混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概念。

2. 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3. 连减、连加、加减混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连减、连加、加减混合,并能熟练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先给小红2个,又给小华1个,请问小明还剩几个苹果?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引出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算式特点,总结规律。

(2)讲解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连减、连加、加减混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纠正错误,总结经验。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强调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5. 作业布置(1)课后自主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以下板书设计:连减、连加、加减混合1. 概念: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概念及特点。

2. 计算方法: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及步骤。

3. 应用:连减、连加、加减混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注意事项:区分连减、连加、加减混合,避免混淆。

5青岛版(6年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5青岛版(6年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3.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减数相( 减数减去它们的和。
),然后用被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4.用竖式计算。 13+20-30=
56-40-8=
35+40-24=
5.一段 88 米的铁丝,第一次用去了 36 米,第二次用去了 35 米,这 段铁丝还剩多少米?
○ ○ = (米)
温馨 知识准备: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 提示 学具准备:小木棒,计数器。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5 两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1.50+46=96(元) 2. (1)3 7 2 0 2 0 (2)20 3. 加 4.3 8 51 5.88-36-35=17(米)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5 两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项目
内容
1.妈妈给洋洋 100 元,他买了一件 50 元的上衣和一件 46 元的裤
子,共花了多少元钱?
○ = (元)
2.读教材第 80 页例题。 分析解答: (1)求还剩多少钱,列式为 50-13-17。 用竖式计算:
(2)
13+17=30பைடு நூலகம்元)
50-30=( )(元)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材分析(1)1060347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材分析(1)1060347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的综合运用,除计算顺序外没有多少新知识。

加、减法估算主要是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加减法估算,并培养估算的意识。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并且根据摘西瓜和运西瓜的事件引出两道例题,这样编排既可以突出连加、连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有利于学生了解连加、连减之间的联系,并从整体上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教材在例1中把统计和连加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连加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材在全面反映连加法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突出了连加竖式的简便写法,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连加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例2通过运西瓜的情景图引出连减计算,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连减计算。

在例2的计算中教材把口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这既有利于加强口算和笔算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的计算中,当某一步能用口算时可直接用口算,不必写出竖式。

这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是十分重要的。

加减混合计算,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情况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

学生一般都有乘车的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

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通用11篇)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通用11篇)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的编排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过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

【学情分析】学习完这一单元,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小问题。

因此,复习笔算时,教师注意先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比较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作为复习笔算的准备。

接着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最后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卡等【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复习整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 ↓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喜欢)游泳是一个很好的健身运动,老师也非常喜欢。

老师的家就住在维多利亚度假村附近,所以也经常去游泳。

(出示游泳池情境图)看!他们游得多快活呀!出示问题:游泳池里原来有41个人,上来18个人后,又下去16个人,现在游泳池里有多少个人?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小学数学_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下册)》64~65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

2.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提升运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思维严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运算顺序并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实物展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一)梳理信息,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海底世界,想不想买点海产品做纪念?明明同学也准备买一些纪念品带回家,我们一起来海边商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见图1)。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老师适时评价。

预设1:海豚23元、贝壳25元、海螺13元、珊瑚标本17元预设2:明明拿了50元钱,要买海螺和珊瑚标本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的连加、连减问题,并随机板书以下问题:1.用50元钱去买一个海螺和一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2.要买海豚、贝壳和海螺,一共需要多少元?(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师:先看第一个问题,“用50元钱去买一个海螺和一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能自己解决吗?在练习本上试试吧。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预设:用50元连续减去买海螺和珊瑚标本的钱,就算出剩下多少钱。

50-13-17=20(元)关于这个连减算式的竖式计算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预设1:预设2:5 0- 1 33 7- 1 72 0预设:先算一共用了多少钱,再算剩下多少钱。

13+17=30(元) 50-30=20(元)二、算法交流,沟通优化(一)组内交流,思维碰撞师:做完的同学把你的做法讲给同位听一听。

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一年级下册 青岛版

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一年级下册  青岛版

教案: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二)年级:一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够准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 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够准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让学生明确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定义和运算顺序。

2. 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例题,并引导学生一起解答,让学生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1. 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核对答案。

2. 教师挑选一些典型的错误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理解正确答案。

四、拓展提高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进行解答。

2.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青岛版(五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青岛版(五四)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5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竖式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用计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运算顺序并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用具:实物展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

师:小朋友们,春天来了,森林里呀要举行动物聚会。

瞧,还准备了这么多好吃的呀!瞪大眼睛,图里有哪些数学信息?生:有50个香蕉,23个苹果,25个桃子。

师:你的小眼睛真亮,一下子发现了3个数学信息,掌声送给他!师:大家仔细看!满满的一筐香蕉,原来有50个,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谁来说一下?生:原来筐里有50个香蕉,大猴子吃了17个香蕉,小猴子吃了13个香蕉。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一共有多少个水果?2、还剩多少个香蕉?••••••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出来这么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合作交流,研学新知。

1、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水果,怎样列算式呢?你来说。

生:50+25+23=(师板书算式)问:这道题为什么用连加来计算呢?你是怎么想的?生: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就是把50个香蕉、25个桃子和23个苹果合起来,所以用连加来计算。

师:你真会思考!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道连加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连加有一点点不同:那就是数字变得怎么样了?生:数字变大了。

师:对,但是计算顺序是一样的!谁来说这道题先算什么?生:先算50+25=75师:那再算什么?生:再算75+23师:也就是说,再算第一步的得数加第三个数。

这道题得多少?你会算吗?请你按照刚才说的计算顺序,用笔算的方法做在本子上。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一年级下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信息窗5)】参考教案1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一年级下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信息窗5)】参考教案1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一年级下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来一起学习知识吧《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从情景图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探索并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知识。

教具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温故互查68+28= 26+24= 64-25= 85-57=96-29= 50+35= 39-16= 28+24=二、设问教学1、观察信息(出示信息窗口5)我们先一起看看都有那几种标本?学生回答,引教学生说出每种标本的价钱。

2、提出问题小组合作。

回答下面问题;妈妈想买什么标本?拿多少钱去买?大约还剩多少元钱呢?估计一下,还剩多少元应该怎样计算的?3、全班交流师:哪个组员一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学生可能出现:50-13=37(元)37-17=20(元)13+17=30(元)50-30=20(元)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怎样进行解决小组再次合作全班交流先板书算式师:这些算式你觉得熟悉吗?有连减,加减混合算式师:这些算式中先算什么?怎样列竖式?引教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得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能否将你们的两个算式组成一个算式,4、如果给你50元钱,你想要买哪些物品?还剩多少元钱?三、自学检测1、举例连加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36-27+14 60-12-3756+24-15 64-15-64+50+32 62-35-5四、巩固训练自主练习第3题解决问题文具店里有80支铅笔,上午卖了23枝,下午卖了27枝。

还剩多少枝?□○□○□=□(枝)第5题火眼金睛判对错73-18-26=29 85-57+24=627 3 8 5-1 8 -5 75 5 3 8-2 6 +2 42 9 6 2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明白两步计算的算理,并学会用竖式。

六、作业布置:必做题:81、82页自主练习1、2、4、6、7题。

选做题:83页自主练习8、9、10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青岛版(五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青岛版(五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青岛版(五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连加: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

2. 连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减。

3. 加减混合: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法也有减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计算器、算盘、小黑板等。

2. 学具:铅笔、橡皮、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

2. 在练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

3. 在应用环节,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七、教学延伸1. 开展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 组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计算准确性。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知识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五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五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青岛版(五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的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100以内数的加法、减法运算,引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解计算方法:a. 连加运算:将两个或多个加数相加,如:23 45 67。

b. 连减运算:从被减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或多个减数,如:100 - 32 - 58。

c. 加减混合运算:将加法和减法运算结合起来,如:45 23 - 19。

3. 示范计算过程:a. 以具体的例子演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b. 强调运算的顺序和注意事项,如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再进行其他运算。

4. 练习计算:a.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计算方法。

b. 鼓励学生相互检查,提高计算准确性。

5. 解决实际问题:a.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

b.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运算顺序和方法。

6. 小组合作: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解决一个问题。

b. 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7. 总结与反思:a.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b.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出改进建议。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题,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教材没有直接出示运算式题,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买一只海螺和一只珊瑚,还剩多少元钱?”或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它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步发展。

这种思维方法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为了使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这几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新知识,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加减混合的教学中,我从买纪念品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

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建议
1.通过观察比较,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竖式的简便写法。

例如,在连加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分步竖式,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再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得出连加竖式的简便写法,为学生学习“连减”“加减混合”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2.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中,凡是能口算的要鼓励学生口算,将两种计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意识。

学法
分组讨论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让学生“活”起来,是优课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

在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真正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其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创造的机会,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作为基础,并且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经验。

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计算较慢,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指导外,还特别要关注计算较慢的学生。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经常进行口算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