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人口与环境》课件(必修2)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人口分布》人口PPT电子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人口分布》人口PPT电子课件

典例剖析 读世界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例图,完成下列
各题。
(1)如果以距海岸超过200千米为内陆,则居住在沿海地区人口
比例最大的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2)非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比例最小的原因是( )
A.地处热带大陆,终年气候炎热
B.地处高原大陆,且地势起伏小
(3)由以上两题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具有
的特点。
答案:(1)A B C D 都在中、低纬度 都濒临海洋 都以平原为主 A B C D (2)E地气候干旱,沙漠广布;F地地处热带雨林区,气候湿热; G地气候酷寒,冰川广布;H地地处高寒地带。 (3)极不平衡 解析:人口稠密区是指人口密度在1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地 区;自然环境、开发历史长短、农业和工业发展条件等因素 是导致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不 仅气候适宜,而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城市集 中,生产和生活方便。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分布
学习目标: 1.描述世界 人口分布的 特点。 2.说明影响 人口分布的 影响因素。
结论: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少。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 很___不__均__匀____,有的 地区人口__稠__密___,有 的地区则人口 ___稀__少_______。
雨林地区也不适宜人类居住
因素 地形
水资源
影响
例证
人口分布趋向于地势低平地 我国的华北平原、
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 长江中下游平原,印
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 度的恒河平原,都是
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人口密集地区
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利 于生产和生活,人口密集。干 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 成为人口聚居地

人口迁移——以山海情为例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口迁移——以山海情为例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图3 宁夏省地形图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说教学过程
②问题探究
【教师活动】材料三:闽宁镇位于银川南部,
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上,是著名的引黄灌
溉区。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年均气温
在9.2℃左右,无霜期可达165天,水资源丰
富,适合农作物生长,素有“塞上江南”之
美誉。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分析政府组织西海
分布
迁移
特点 影响因素
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与城市的关系
“人口迁移”选自人教版(2019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 是人口问题的重要内容。教材从人口迁移的概念入手,分析影响因素 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变化影响人口分布的时空特点, 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促使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促进城镇化不断发展。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图4 西海固生态修复前后对比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说教学过程
②问题探究
【教师活动】材料五:立足区位优势的闽宁 镇,在福建对口帮扶下培育出酿酒葡萄、菌 菇、光伏等一批特色鲜明,与地方成长性较 好的产业集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宁模 式”。曾经的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走上了 脱贫致富之路。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分析西海固人民迁 至闽宁镇对迁入地的影响。 【设计意图】围绕“西海固吊庄移民”这一 情境主线,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说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①区域认知:根据图文材料,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②综合思维:结合区域特征与宁夏西海固吊庄移民案例,分析影响 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 难点 ③人地协调观:结合资料,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④地理实践力:实地调查自己家乡所在区域人口迁移的情况,分析 迁移原因和影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优质课件(共49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优质课件(共49张PPT)
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文化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科技发 展水平
文化生 活消费 水平
决定
开发
数量
资源
环境人 口容量
最主要 的因素
决定
消耗
数量
思考: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 不同的资源种类,那 么“木桶效应”揭示 了什么道理?
他们从渔民变成了农民:开始注重养鸡,鸡成 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 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 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 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 找到的任何东西,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 为了补充蛋白质他们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 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 在1700 年左右,历经饥饿、混乱,岛上的人口 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 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 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乡村正在 转变,属 过渡型
小结:
历史轨迹 一、人口增长 衡量指标
原因
“J”形曲线 人口自然增长率 生产力发展水平
3.你是否完全认同马尔萨斯的观点。如果按照 马尔萨斯的观点,将会有什么结果?
环境的限制性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科技发展 水平
文化和生活 消费水平
决定开 发数量
决定消 耗数量
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要点+思维导图)单元总结-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共35张PPT)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要点+思维导图)单元总结-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共35张PPT)

矿区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 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
知识要点:1.1人口分布
6.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地理因素:
知识要点:1.1人口分布
7.我国人口分布 (1)特点:地理分布很不平衡。 (2)规律: ①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最显著特点)。 ②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 原地区人口少。 ③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 地区人口少。 ④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3)人口分布地理界线:“胡焕庸线”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 之间连接的直线,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疏。
北美洲 始终以人口迁入为主
知识要点:1.2人口迁移
4.我国人口迁移:
阶段 古代
迁移方向
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 较好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到20世 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东北 纪80年代中期 、西北等地
原因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 缚;②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 战争和自然灾害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 户籍管理制度,开发内地、建设 边疆
学习目标:
①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③结合案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④利用人口迁移图分析世界和人口迁移特点。 ⑤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掌握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⑥结合案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
至今
城镇,贫困区迁往发达区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 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 大量劳动力获得解放
知识要点:1.2人口迁移
5.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容量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口容量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02
社会经济 科技发展水平
03
人均消费水平
(1)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依赖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丰富程度与环境承载力成正相关。 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 境承载力的依据。 ■例如,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
木桶效应
我们知道,当一个木桶的桶底 面积确定后,木桶能装多少水,并 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 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所谓 的“短板效应”。
温饱型消费水平 小康型消费水平 富裕型消费水平
约16亿 10亿之内 8亿~9亿 7亿之内
课堂小结
地球最多能 养活多少人
1.概念和含义 2.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人口数量
人 口 容
区域资源环境 承载力
3.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状况、 科技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程度、 受教育水平、

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对外开放程度 人均消费水平
③人口合理容量是人类应该追求的长远目标
影响 因素
3、影响因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相同
人口容量特点:
(1)不确定性 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 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是变化的。
(2)相对确定性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对稳定的。
保持世界人口合理容量的应对措施
木桶效应与区域环境承载力
1. 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 “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道理:由于资源之间的不可替代性,承载力最 小的资源成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瓶颈。
某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将取决于数量 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 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 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问题? 途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现和开发新的资 源、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提升保护 环境的意识等。

+人口分布第2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人口分布第2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下表是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重表。据此完 成1~2题。
洲名
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世界
面积所占 比例%
48.7 26.9 19.4 38.5 26.8 44.2 30.1
Hale Waihona Puke 人口所占 比例%54.9 47.3 45.1 51.3 62.8 94.3 50.3
注:面积和人口比重是指全大洲总面积和总人口的比重。
THAN KS
萨那是世界最不发达国 家之一也门的首都,位于海 拔约2 000米的山区。该国 水资源极度匮乏,粮食基本 依赖进口。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萨那的自然地理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B.气候温和,阳光充足 C.土壤肥沃,植被茂盛 D.地形平坦,周围耕地辽阔
解析:选B 从题干信息知“萨那位于海拔约2 000米的山区,该国水资源极 度匮乏”。从图中经纬度位置看,萨那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A错误; 萨那海拔较高,因此气候温和,阳光充足,B正确;萨那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 (南北纬20度到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 带控制,全年炎热干燥,降水很少),植被稀疏,C错误;萨那位于约2 000 米的山区,地形不平坦,D错误。
经济
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科技
科技进步可以改变人口分布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地理 环境对于人口的制约程度渐趋弱化。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我国人口地理界线 瑷珲——腾冲线
又称:黑河——腾冲线
自 然 因 素 与“胡 焕 庸 线”
干湿度分区
气候分布图
自 然 因 素 与“胡 焕 庸 线”
P8 活动
(3)近一个世纪以来,虽然我国人口分布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胡焕庸先生 提出的人口分布对比线依然是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基线。议一议,在未来一段时 间,我国人口分布对比线是否会向西北方向移动?为什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1节《人口的变化》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1节《人口的变化》ppt课件

(2)表现:
差异
具体表现
到20 世纪
现代型
70年 发达国家进入________ 时 代中 间期
目前 大多数现发代型展中国家还没有完 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
1.判断正误并思考原因。 (1)发达国家人口都为负增长。( ) (2)目前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 家。( ) (3)我国和日本的人口政策是相同的。( ) (4)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都为传统型。( )
(3)×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数量多,因而我 国主要的人口政策为控制人口增长;日本人口老龄 化严重,其人口政策为鼓励生育。
(4)× 大部分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 模式为传统型;但也有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 巴等,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 现代型的转变。
2.(1)不是。人口死亡率的高低除了受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影响外,还受年龄结构的影响。例如,发展 中国家青少年比重高,青少年的死亡率低,因而人 口总体的死亡率并不一定高。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1 课前新知预习 2 课堂互动探究 3 典型例题剖析
4 知识网络构建 5 学习效果检测 6 课后强化作业
课前新知预习
1.了解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地区差异。 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3.运用有关资料,结合时政材料,分析人口问题及 对策。
不平衡
国家
具体特点
发达 人缓口慢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国家 人口增长________
政治医疗上卫的生独事业立、民族经济的发展、
发展
很快
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步,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与发展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与发展教学课件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日本水俣病事件 1953-1961年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日本米糠油事件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活动 认识过度垦荒带来的环境影响
人类对环境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就会得到环境对人类的相应反馈,例如,人 们过度垦荒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恶化,这种状况又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甚至使 人类陷入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中。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 影响
人类社会
物质
废弃物
能量
影响
环境
讨论:图中外环和内圆分别表示的 是什么?箭头呢?
人类与环境之间形成对立统 一的关系,它们是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
A、工业“三废”的排放 C、土地荒漠化
B、洪涝灾害 D、开垦草原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 的再生速度时:
利用资源的方式 不当或强度过大
⑵不同国家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
发达国家 表现 环境污染为主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加 严峻)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 很严重
主要 过分消耗资源带来 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
体现 的环境影响
双重压力
原因
发达国家不但消耗了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 源;将污染转嫁给发 展中国家
①人口快速增长和发展过 程中产生环境问题
北海和地中海的水污染是过量的工业污 染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海洋造成的。 影响:海域水体富营养化;海洋生物多 样性减少;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 破坏海滨旅游景区的环境等
2.图示哪些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 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过度砍伐雨林—二氧化碳增 多—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

人口的迁移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口的迁移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1 推拉理论
个人因素
不同的人进行迁 移决策时往往考虑 不同的因素
推力
①环境污染 ②经济发展慢,就业机会少 ③人口增长快,劳力过剩 ④自然灾害 ⑤生活条件差 ⑥战争 ……
中间阻力 ﹏﹏﹏﹏
距离远近 交通便利程度 语言相通/不通 文化和宗教信仰差异 国家政策
拉力
①就业机会多 ②收入水平高 ③气候适宜、环境优美 ④文化、教育、住房、医疗 条件好 ⑤社会稳定(和平) ……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 国际人口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观察并思考: 1.观察图中哪些地区是人口迁
出区?哪些地区是人口迁入区?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观察图中箭头的含义,说说
二战后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哪些原 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二战后的人口迁移人口从发展 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 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请思考:以下案例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因素
原因
典例
水源
自然 因素
资源
动植物的生长以及人 的生存需要水
案例3:我国游牧民族的逐水草而 居
因发现、开发某种矿 产资源吸引大量人口 迁入
案例4:攀枝花因矿产资源开发形 成城市,导致大量人口迁入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课堂小结
再见
原因
工业化和城镇化;改 革开放政策;沿海经 济快速发展
特点
务工经商为主, 人口流动规模大
课后活动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调查家庭人口迁移情况
步骤一:确定调查研究主题——家庭人口迁移的 时代背景分析
步骤二:准备阶段(查阅资料、准备调查问卷、 联系调查对象)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高一地理课件(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高一地理课件(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C.人口合理容量
D.土地资源承载力
2.制约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因素不包括( )
A.自然资源状况
B.国家人口政策
C.经济发展水平
D.人均消费水平
即学即练
1.图中a、b分别表示( )
A.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人口容量 B.a资源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C.a环境人口容量 b环境承载力
D.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课堂小结
概念
人 口
资源环境承载力
影响因素



人口合理容量
别 概念
意义
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依 据之一
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 依据之一
拓展:人口增长模式
思考
指出图中不同阶段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增长 的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分为“高高低 模式”、“过度模式(高低高 模式)”、“三低模式”,判 断图中不同阶段对应的人口 增长模式。
指出各大洲的主要人口增长 模式。
拓展:人口金字塔
思考
贝尔谢巴市气温曲线 和降水量柱状图
以色列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特点? 制约以色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为提高以色列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巴勒斯坦地区
资源环境承载力
思考
举例说明以下“影响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 素”与资源环境承载 力的关系。
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
2.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是( )
①对外开放程度 ②资源数量 ③科技发展水平 ④地区消费水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即学即练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 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3)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平方千米,目 前已达13人/平方千米,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 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 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 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表现: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森林资
源短缺等。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资源短缺
思考&:据表分析我国资源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大多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前列,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需求不断提升以及长期的开发利用,人均 资源占有量不足,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尤其是水资源,能源资源等 表现突出
资源衰 竭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 壤污染、生物污染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 破坏等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 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 少等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 的减少和破坏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环境问题产生一般机制
机制一: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资源短缺)
机制二: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
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课堂互动--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性
活动一:不同学者对环境问题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将下列环境问题按照所示范 的形式,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②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 双重压力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 展中国家,也使得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 境问题更加严峻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GO
Part 2 主要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概念:由于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地
球上某些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人均 拥有的资源量大幅度减少,以致难以满足和保 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环境污染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容量学案湘教版必修2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容量学案湘教版必修2

第三节人口容量一、人口增长1.概况:(1)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1)主要因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

(2)根本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指标:(1)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出生率>死亡率:总人口增加,表现为正增长②出生率<死亡率:总人口下降,表现为负增长(2)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迁入率>迁出率:总人口增加,表现为正增长②迁入率<迁出率:总人口下降,表现为负增长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1.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也在逐步增加。

2.资源环境的限制性:表现原因影响矿产资源枯竭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森林植被破坏乱砍滥伐限制人类草原退化过度放牧的生存和发展土地沙漠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大气、水环境恶化工业生产三、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容量:(1)概念: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又可分为人口合理容量、人口最高容量等。

(2)作用: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资源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3.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影响和制约因素: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

(3)特点: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18世纪中叶后,世界人口增长缓慢。

(×)2.人口政策也是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就会下降。

(×)4.影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020年3月9日,上海市公布了《2019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至2019年年末,全市户籍常住人口1 450.43万人,较上年增加2.86万人,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高一地理课件(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高一地理课件(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中国人口分布(2015年)
中国水系
思考
河流 结合“中国人口分布”图与“中国水系”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与
的关系。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案例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市分布
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 和河流沿岸。
人口集中的城镇多靠近水源。 水源进一步影响人口的具体
分布。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 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 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 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均匀分布
2.若M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区,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源充足
B.资源开发
C.交通便利
D.地势高峻
即学即练
(1)简述加拿大人口的分布特征。 (2)分析加拿大东南部人口密度大的原因。
(1)人口密度低,人口分布极 不平衡;南部人口较多,北部 人口较少;东南部(五大湖附 近)多伦多、渥太华等城市群 地区人口密度最大。 (2)纬度较低,温度较高,气 候适宜;铁路线较密集,交通 便利,资源较丰富;有多伦多、 渥太华等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 中心,形成城市群;经济发达, 就业机会多;开发历史较早;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就高中低纬度而言,人 口主要集中在什么纬度?
近90%的人口集中在 北半球,尤其在北纬 20°—60°地带最为 集中。
人口主要集中在中、 低纬度。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衡
是世界 不同地区和国家 人口分布的总特征
地球夜间灯光遥感图像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F
思考
分别指出图中A—G
A
所处区域人口稀少的
B.人口数量在海拔2200m以上最多
C.海拔超过1400m后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人口分布具有趋向性 (1)趋向于气候温暖湿润地区。 (2)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3)趋向于沿河、近海地区。 总之,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基本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 2.社会经济因素:在相似的自然条件下,人口的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直 接相关。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生活环境舒适的 地方,往往会吸引更多人居住。 要点笔记在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最显著。 3.其他因素:文化传统、宗教、民族和政治等。

也高
矿产 资源
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 开发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
人口密集,形成城市,
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人口密 集点
如攀枝花、克拉玛依、 鹤岗等
要点笔记热带地区的高原、山地多为人口稠密区。热带高原、山地的一 定海拔范围内,气候凉爽,降水适中,排水条件好,蚊虫较少,适宜人类居住。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图中①地形区地形起伏度上下波动,但波动幅度较小。结合 选项并联系各地形区纬度分布和地形特征可知,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冰川 广布,雪山连绵,山间高原面起伏和缓,最符合①地形区地形起伏特征。第(2) 题,读取图中信息可知,地形起伏度1°以下的地区,集中了我国全部人口的 80%以上。
探究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问题探究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的状况,著名学者邦奇(W.Bunge)等创建了人类大 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 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 洲、北美东部。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的部分示意图。
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直相对稳定
备注:产值和消费不考虑通货膨胀
3.该地人口合理容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承载力上升 C.经济规模变大 A.出生率减少
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趋于下降,现
代社会里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3)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 和人口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 (4)环境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死亡率
的影响上。
【真题1】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
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 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 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 (1) 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 1 。 下降了大约__% (2) 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 比2000年上升1.91%。2010 _ _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 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
均是以当时我国总人口为基数,故在计算老年人口抚 养比时可直接利用比重计算。2008年我国老年人口抚 养比为 8.3÷72.7≈11.4% ; 2006 年我国老年人口抚养 比为7.9÷72.3≈10.9%;故增加了约0.5%。
第 2 题,该类图形为三角形坐标轴图的变式图。解题
关键在于判读各点在三条坐标上的数值。
规律技巧总结
判断“三率”高低的经验参数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不同特点 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依据。判断“三率” 高低的经验参数如下所示:
规律技巧总结
考点3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的类型多种多样,引起人口迁 移的原因也相当复杂,可归纳为拉力因素 和推力因素:(见下表)
项目
内容
含 义
1.2008年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与2006年相比 ( ) D A.减少了约0.5% C.减少了约2.7% ( C A.① ) B.②
B.增加了约2.7%
D.增加了约0.5%
2.图乙中能反映2008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是
C.③ D.④
【解析】
第 1 题,因 65 岁及以上、 15 ~ 64 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
人口迁移。
【真题 3】 下图表示 2010 ~ 2015 年间我国各省 ( 市、
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 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1)~(3)题。
(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 因最可能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 C.人口数量少 D ) B.远离东部 D.经济落后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③④
规律技巧总结
具体判读方法如下:
(1) 读 准 三 个 坐 标 轴的原点及变化趋 势,即如图中的箭 头A、B、C所示的
方向;
规律技巧总结
(2)找到与所求判读坐标轴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
称为邻轴。如图中A轴的邻轴是C轴。 过所求点作平行于邻轴的平行线a、b、c(即转为所求
(2)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
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 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D ) A.棉花 B.甜菜 C.橡胶 D.青稞
(3)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C )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 — 低 — 高”型向“三
低”型过渡。整体上看,中国城市人口已基本
实现向“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而
农村人口还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之中。
【真题2】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 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
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 A ) B.乙城市圈80年代
迁入 应 地 用 迁出 地
拉力因素>推力因素(城市化) 拉力因素<推力因素(郊区化)
具体说,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自然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 美国许多老年人退 康,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 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 气候 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 地带”向南方的“阳光 并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地带”迁移 影响人口的迁移
考点4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会影响人口年龄结构。一般来说,经 济性迁移以青壮年为主,求学性迁移以青少年 为主。这样的人口迁移往往使迁入地年龄结构 年轻化,老龄化延缓,迁出地则相反。此外,
人口迁移还能够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如下
表所示:
影 响


迁 便于获得外界的先进 出 技术、管理经验、资 人才或劳动力外流 地 金,缓解人地矛盾 迁 有利于资源的开发、 给城市环境、基础 入 经济的发展 设施等带来压力 地
C.甲城市圈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
(2)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D )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 速度快、水平较低
(3) 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 1986_ 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_ 年
1990 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到__
(4)分别读1953年、 1982年人口金字塔 图,说明0~4岁与 5~9岁两个年龄段 人口比例之间的差 异并分析原因。 答: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 儿童比例,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医疗保 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982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 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 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 的控制。
必修Ⅱ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 1课
人口与环境
考点1
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和地区差异
1.世界人口的时间变化 人类自诞生以来,人口增长经历了一个“缓 慢—加速—更快—趋缓”的历史过程,而每一 次变化都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如下图:
2.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 国家,由于政治上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 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因而人 口增长很快。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
发展。交通运输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少了
妨碍人口迁移的障碍,为人口迁移提供了便利 条件,促进了人口迁移。
3.政治因素
政治 因素
迁移原因
实例
国家政策特别是有关人 我国西部大开发以 政策 口迁移政策的实施,会对人 来,人口向西部迁移 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世界大战引起人口 对人类正常环境和秩序 迁移,局部战争(如阿富 战争 的破坏,引起人口迁移 汗战争)引起人口迁移 我国历史上都城的 政治 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 变换引起人口的大规模 变革 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迁移
下为“我国某地1999年和2009年数据变化表”,
读表回答3~4题。
下为“我国某地1999年和2009年数据变化表”, 读表回答3~4题。 年份 人口数量(人) 人口合理容量(人) 年人均产值(元/人年) 年人均消费值(元/人年) 环境 1999年 4951 5160 70200 8231 2009年 1964 2030 2400130 10438
(续表)
自然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 逐水草而居是早 淡水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 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 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 形式 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 农业社会人口为 土壤 响人口迁移 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 业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如伯明翰、大庆、
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 拉力 新定居地 务与社会福利相对理想、教育与升迁机 吸引人口 会多、休闲机会多、现代建筑居住舒适、 的因素 置业与致富机会多、社会地位高
生活困难、就业机会不多、升学与 原定居 升迁机会不多、生活质量低、就医不便、 地排斥人 推力 公共设施不足、老式房屋生活不便、社 口的因素 会地位低
【真题 4】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
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
答(1)~(2)题。
(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 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B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判读坐标轴原点处的二维坐标,简称“转三为二”);
(3)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 图中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数据依次是:A轴(0~14 岁)约27%;B轴(15~64岁)约46%;C轴(65岁及以上)约 27% 。
老年人口抚养比是指某地区人口中老年人口数 (65岁及以上) 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用以度量劳动力对老年人 的负担程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读图甲(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 化示意图)和图乙(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第1~2题。
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为了追求
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而引起大量人口迁入,改变了人口迁移的流量 和流向,进而影响了人口空间分布。
(2) 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交通运输
业的发展。
人口迁移的距离和规模,与交通工具的发 展、交通线路的布局有很大的关系。近几百年 来,人口迁移的规模之所以越来越大、范围越 来越广,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