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环境-课件
合集下载
人口、资源与环境 ppt课件
1、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建设步伐和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2、制约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威胁人 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ppt课件
6
三、直面中国的环境问题
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影响、对策
(现状)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环境污染:“三废”污染
1、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加大对环境的综合治理的力度
环境问题的危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 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 7 ppt课件 展。
1、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时间 百分比 2000 9.8% 2010 11.7% 2020 15.5% 2030 21.9% 2040 25.1% 2050 27.4%
上表的数据直接反映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的是( C ) A、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B、人口素质低 C、人口老龄化加速 D、农村人口分布不平衡
(1)0 —14岁人口比倒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 (1)材料一反映了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其中0一 计划生育 14岁人口比例的变化是因为我市实施了哪一项基本国策?(4分) 材料二:公众科学素养,是指社会公众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和科学技术在社会和个人发展过程中所产生影响的基本了解程度。 经调查,2006年温州市公众科学素养达标率只有3.16%。为改变这 一现状,我市全面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开设了宣传科普知识的 专题网站,还开展青少年科普知识讲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等活 动。 人口素质 (素养)偏低。写出人口素质对经济、环境、资源、社会生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人口问题 ?它可能会对温州的社会发展带来怎 活等方面的影响均可。如;这一问题会阻碍我市经济的发展。 样的影响?(4分) (3)为配合《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请你写出一项自己的行动措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均可。如:每天读一些科普读物;参 9 ppt课件 施。(2分) 观科技馆;上街宣传科普知识等。
2、制约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威胁人 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ppt课件
6
三、直面中国的环境问题
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影响、对策
(现状)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环境污染:“三废”污染
1、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加大对环境的综合治理的力度
环境问题的危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 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 7 ppt课件 展。
1、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时间 百分比 2000 9.8% 2010 11.7% 2020 15.5% 2030 21.9% 2040 25.1% 2050 27.4%
上表的数据直接反映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的是( C ) A、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B、人口素质低 C、人口老龄化加速 D、农村人口分布不平衡
(1)0 —14岁人口比倒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 (1)材料一反映了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其中0一 计划生育 14岁人口比例的变化是因为我市实施了哪一项基本国策?(4分) 材料二:公众科学素养,是指社会公众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和科学技术在社会和个人发展过程中所产生影响的基本了解程度。 经调查,2006年温州市公众科学素养达标率只有3.16%。为改变这 一现状,我市全面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开设了宣传科普知识的 专题网站,还开展青少年科普知识讲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等活 动。 人口素质 (素养)偏低。写出人口素质对经济、环境、资源、社会生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人口问题 ?它可能会对温州的社会发展带来怎 活等方面的影响均可。如;这一问题会阻碍我市经济的发展。 样的影响?(4分) (3)为配合《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请你写出一项自己的行动措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均可。如:每天读一些科普读物;参 9 ppt课件 施。(2分) 观科技馆;上街宣传科普知识等。
人口、环境和可持续发展PPT教学课件
农村剩余劳力大量拥入城市(即城市化过程),民 工的盲目流动带来的交通紧张、社会治安变差,住房 紧张及其它社会问题。
5、国际人口迁移过程中带来的交化交流,种族问题, 以及对迁入地经济繁荣的促进,社会环境的破坏等问 题。尤其要注意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路线及 后果。
例1:读下图分析(注0~15岁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 即少年儿童人口的系数;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数的比 例,即老龄人口系数):
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之一。它 既包括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教育普及、就 业因难、住房紧张、社会保险不足、人均收入 和健康状况下降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亚、非、 拉三大洲发展中国家);也包括由于人口零增 长或负增长带来的劳动力不足、老龄人口福利 水平下降的新难题(主要表现在欧美的发达国 家);同时还包括由于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不 平衡造成的人口迁移。站在全球的角度来讲, 人口的过度增长是所有人口问题的根源之一。
国家编定并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
4、建筑的成熟 (1)长安 (2)赵州桥
三、文学的发展——唐诗的发展
1、原因 (1)物质条件:国家的统一,国力的强盛 (2)文化基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各族人民
的交流 (3)唐政府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使文人思想
活跃 (4)科举制“以诗取士”直接刺激了唐诗创作
的迅猛发展
2、黄金时代:2000多位诗人,近五万首诗歌
时代 诗人 主要特点
备注
初唐 陈子昂 内容充实,感情丰富, 刚健质朴
王维 山水田园诗,诗画结合
唐诗革新 的先驱
盛唐 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
高适 边塞风貌,战争场面
岑参 边塞风貌,战争场面
时代 诗人 主要特点
备注
李白 豪迈奔放,明快生动 诗仙
5、国际人口迁移过程中带来的交化交流,种族问题, 以及对迁入地经济繁荣的促进,社会环境的破坏等问 题。尤其要注意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路线及 后果。
例1:读下图分析(注0~15岁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 即少年儿童人口的系数;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数的比 例,即老龄人口系数):
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之一。它 既包括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教育普及、就 业因难、住房紧张、社会保险不足、人均收入 和健康状况下降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亚、非、 拉三大洲发展中国家);也包括由于人口零增 长或负增长带来的劳动力不足、老龄人口福利 水平下降的新难题(主要表现在欧美的发达国 家);同时还包括由于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不 平衡造成的人口迁移。站在全球的角度来讲, 人口的过度增长是所有人口问题的根源之一。
国家编定并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
4、建筑的成熟 (1)长安 (2)赵州桥
三、文学的发展——唐诗的发展
1、原因 (1)物质条件:国家的统一,国力的强盛 (2)文化基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各族人民
的交流 (3)唐政府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使文人思想
活跃 (4)科举制“以诗取士”直接刺激了唐诗创作
的迅猛发展
2、黄金时代:2000多位诗人,近五万首诗歌
时代 诗人 主要特点
备注
初唐 陈子昂 内容充实,感情丰富, 刚健质朴
王维 山水田园诗,诗画结合
唐诗革新 的先驱
盛唐 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
高适 边塞风貌,战争场面
岑参 边塞风貌,战争场面
时代 诗人 主要特点
备注
李白 豪迈奔放,明快生动 诗仙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湘教版
答案:(1)B (2)B
2.(2014·全国卷Ⅰ)右图显示某国移 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 化。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国家
日本 美国 中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
平均年龄中位数 44.9 37.2 34.8
17
(1)四个国家中 A.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 B.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 C.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 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2岁 (2)有关年龄中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 B.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 C.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 D.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
(2)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 )
A.2010 年~2020 年
B.2020 年~2030 年
C.2030 年~2040 年
D.2040 年~2050 年
解析: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总人口数量=65 岁以上老
年人数量/65 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①曲
线符合。第(2)题,在上题基础上,分析①曲线反映的人口
与劳动年龄(15~64 岁)人口数之 比。如图示意 1980~2030 年我国 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
趋势。读图回答(1)~(2)题。
(1)2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 年后可能出现 ( )
2.(2014·全国卷Ⅰ)右图显示某国移 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 化。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国家
日本 美国 中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
平均年龄中位数 44.9 37.2 34.8
17
(1)四个国家中 A.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 B.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 C.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 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2岁 (2)有关年龄中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 B.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 C.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 D.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
(2)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 )
A.2010 年~2020 年
B.2020 年~2030 年
C.2030 年~2040 年
D.2040 年~2050 年
解析: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总人口数量=65 岁以上老
年人数量/65 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①曲
线符合。第(2)题,在上题基础上,分析①曲线反映的人口
与劳动年龄(15~64 岁)人口数之 比。如图示意 1980~2030 年我国 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
趋势。读图回答(1)~(2)题。
(1)2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 年后可能出现 ( )
世界人口问题PPT演示课件
2、针对这个问题,你有 什么好的建议呢?
拓宽道路,修建 立交桥、地铁
1、该图片反映人口过 多带来的什么问题?
噪声污染
2、针对这个问题,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合理布局交通路 线修建隔音玻璃, 禁鸣喇叭等
•15
1、该图片反映人口过 多带来的什么问题?
供水不足
2、针对这个问题,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植树造林,涵养 水土,节约用水
无节制地利用资源会造成资源
的枯竭
•7
思考
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 人类会采取些什么措施呢? 这些措施对生存环境带会带 来影响吗?
(无图片)
•8
•9
•10
人
砍伐森林
水
类
土
生
人 口
流
存
失
环
越
开垦草原
来
越
多
境
面
开
临
采
严
矿
重
土地荒漠化
产
威
胁
讨论: 人口过多对生存环境带来那些影响? 做书本43页 “处境艰难的地球”漫画 的含义是什么? 1、大气污染,环境恶化
•16
香港的笼屋
1、该图片反映人口过 多带来什么问题?
住房紧张
2、针对这个问题,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建立卫星城,
开发新区
•17
1、该图片反映什么 问题?
工业污染
2、针对这个问题,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合理布局工业,
防治工业“三废”
•18
1、该图片反映什么问 题?
犯罪率上升
2、针对这个问题, 你有什么好的建 议呢? 进行公民教育, 健全法制
1、工业发展——耕 地减少。 2、工业发展——环 境污染
拓宽道路,修建 立交桥、地铁
1、该图片反映人口过 多带来的什么问题?
噪声污染
2、针对这个问题,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合理布局交通路 线修建隔音玻璃, 禁鸣喇叭等
•15
1、该图片反映人口过 多带来的什么问题?
供水不足
2、针对这个问题,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植树造林,涵养 水土,节约用水
无节制地利用资源会造成资源
的枯竭
•7
思考
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 人类会采取些什么措施呢? 这些措施对生存环境带会带 来影响吗?
(无图片)
•8
•9
•10
人
砍伐森林
水
类
土
生
人 口
流
存
失
环
越
开垦草原
来
越
多
境
面
开
临
采
严
矿
重
土地荒漠化
产
威
胁
讨论: 人口过多对生存环境带来那些影响? 做书本43页 “处境艰难的地球”漫画 的含义是什么? 1、大气污染,环境恶化
•16
香港的笼屋
1、该图片反映人口过 多带来什么问题?
住房紧张
2、针对这个问题,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建立卫星城,
开发新区
•17
1、该图片反映什么 问题?
工业污染
2、针对这个问题,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合理布局工业,
防治工业“三废”
•18
1、该图片反映什么问 题?
犯罪率上升
2、针对这个问题, 你有什么好的建 议呢? 进行公民教育, 健全法制
1、工业发展——耕 地减少。 2、工业发展——环 境污染
《人口资源环境形势》课件
可持续发展政策: 政府制定可持续 发展政策,推动 经济、社会、环 境协调发展,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生。
人口增长趋势: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及增长速度 人口结构变化:分析年龄、性别、城乡等结构变化 人口素质提升:探讨教育、健康等方面对人口素质的影响 人口流动与迁移:分析人口流动与迁移的趋势及影响因素
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内容1:资源政策
内容2:资源政策
内容3:资源政策
内容4:资源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 政府制定了一系 列环境保护政策, 如污染防治、生 态保护、碳排放 减少等,以促进
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政策: 政府倡导资源节 约,推广节能、 节水、节地等措 施,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减少浪
费。
人口政策:政府 制定人口政策,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促进人口与资源 环境的协调发展。
资源管理:加强 资源管理,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
环境污染:空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 资源短缺:水资源、能源、矿产等资源短缺问题 生态破坏:森林砍伐、野生动植物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破坏问题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等气候变化问题
内容1:人口政策 内容3:环境政策
内容2:资源政策 内容4:对策实施
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过多 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 题
人口素质不高:人口素质不高 导致劳动力素质低下、创新能
力不足等问题
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分布不均 导致城乡差距、地区发展不平
衡等问题
资源短缺:水资 源、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等短缺
资源浪费:过度 开采、不合理利 用导致资源浪费
资源破坏:环境 污染、生态破坏 等问题严重
总结: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严峻,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人口资源与环境》课件
为了激励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生态保 护和修复工作,可以建立生态补偿机 制。通过给予生态保护和修复者一定 的经济补偿或奖励,提高其参与的积 极性和可持续性。同时,生态补偿机 制还可以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 市场化和社会化运作。
PART 05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 展
人口资源与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1 2
PART 03
资源问题
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定义
指自然界中能提供人类利用,满 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各种要
素的总和。
自然资源分类
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等。
自然资源特点
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分布不均 等性。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资源利用方式
开采、利用、回收等。
资源保护措施
立法、执法、宣传教育等。
资源可持续利用
城乡结构问题
城乡人口比例失衡,城市 化进程加速,对城市基础 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带 来挑战。
人口素质问题
教育水平问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 水平差异大,影响人口素 质的提升。
健康素质问题
健康状况不均衡,慢性病 、传染病等健康问题依然 存在,影响劳动力生产力 和生活质量。
道德素质问题
道德素质滑坡,社会风气 不良,影响社会稳定和和 谐发展。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 求的能力。
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短缺原因
01
过度开采、不合理利用、浪费等。
可持续发展概念
02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
可持续发展策略
03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
PART 04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ppt课件
• ◇经济因素: 价高者得
•
举例:城市中心区交通便利,对商业活动吸引力大,商业活动
愿意付价高于其他经济活动,所以城市中心一般发展商业区
• 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通达度
•
(从市中心向郊区,功能区的分布:商业区、住宅区、
工业区)
• ◇社会因素
•
影响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常见原因),知
•
①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村多剩余劳动力
•
②1984年推出“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政策
•
③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根本原因)
第二单元 城市的地域结构 第一节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 ☆知识要点: • 1、城市的三种基本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 ※难点解析: • ★①功能区的形成:同种经济活动需要的发展条件一致,所以同种
• ※难点解析:卫星城的作用——分散城市的职能,起到大城市人口 分流作用
• 第二节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成因
• ☆知识要点:
• 1、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因素
• ◇历史因素
• ※难点解析:
•
文化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一般继承和保持城市的原有特色
•
历史较短,以前土地利用形式未形成较大影响的地区,可以完
全改变昔日的土地利用方式
统;化学方面,化学物质会致癌变、致病变;生物方面,病毒、病
菌、寄生虫卵使蚊子大量繁殖,引起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的流行)
• ※难点解析三:社会经济因素范围比经济因素广,经济因素从属于 社会经济因素。
•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
文化素质高,资源观(资源利用充分、同时开发新的资
源)、环境观(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 保)、发展观(可
人口与环境PPT精品课件
“农”是农业社会财富 职业选 “全民
优则
化步伐加快,工商业成为
的创造者;工商业者被 择 皆商”
仕”
重要产业
认为不是财富的创造者
现代观
传统观念
原因
影响
原因
念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改革开放使封闭保守的
定居是进行农业生产
社会环境被彻底打破,
人口 “四海
安土重迁 活动的基本要求,自给
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
流动 为家”
答案: (1)唐朝为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农业社会,人口相对不足,早婚早育有 利于劳动力的增加;当代中国人口压力十分沉重,早婚将进一步加大人口压力。
(2)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深入人心;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及 社会竞争力的加大,广大育龄妇女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接受教育、学习和事业上, 晚婚、晚育渐成风气。
因素 主要国家类型
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
早婚早育 发展中国家
初婚年
短,人口增长加快
婚 龄 晚婚、晚育乃
降低人口出生率,延缓人口增长,
发达国家
俗
至不婚不育
人口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婚姻稳 稳定 发展中国家 离婚率低,出生率较高
定程度 不稳定 发达国家
离婚率高,出生率低
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 果,由于大气环流的规律性,使得地球上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全球看,气 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带之间必 定存在一个风带。(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真题1】 (2013·四川)读下图,回答(1)~(2)题。
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 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 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 上升气流的地区,则必定为低气压带。
《人口资源环境》课件
发展与趋势
4
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对化 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
分类
2
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
特点
3
能量密度高、可利用性强 、对环境影响大。
人力资源
定义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 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总和。
特点
能动性、创造性、智力 性。
开发与利用
提高人口素质、培养人 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
重要性
Part
02
资源
自然资源
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 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 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利用与保护
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类
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等。
特点
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地域性。
能源资源
定义
能源资源是指能够提供能 1
量的自然资源,如煤炭、 石油、天然气等。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日益严重,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 性丧失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环境恶化对人口的影响
环境恶化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疾病和食物短缺等问题,对人口的健康和生存造成威胁。
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资源的自然基础
资源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水、土壤和矿产等,它们的存在和分布受到环 境的影响。
02
人口结构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这
些变化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产生影响。
03
人口结构的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产生影响。例如,老龄化
4
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对化 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
分类
2
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
特点
3
能量密度高、可利用性强 、对环境影响大。
人力资源
定义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 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总和。
特点
能动性、创造性、智力 性。
开发与利用
提高人口素质、培养人 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
重要性
Part
02
资源
自然资源
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 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 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利用与保护
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类
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等。
特点
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地域性。
能源资源
定义
能源资源是指能够提供能 1
量的自然资源,如煤炭、 石油、天然气等。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日益严重,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 性丧失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环境恶化对人口的影响
环境恶化可能导致自然灾害、疾病和食物短缺等问题,对人口的健康和生存造成威胁。
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资源的自然基础
资源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水、土壤和矿产等,它们的存在和分布受到环 境的影响。
02
人口结构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这
些变化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产生影响。
03
人口结构的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产生影响。例如,老龄化
环境人口容量与合理人口容量课件
2、如果印度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按日本的人 均能耗水平消费,会对它的合理人口容量产生什 么影响?
3、印度如何进一步提高它的合理人口容量?
废弃的村庄
沙比屋高
干涸的深井
就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自然 环境能够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
地球的环境承载力是不确定的和动态的,但地球 的有限性(空间的固定性和资源利用的局限性)决定 了人口的极限值是存在的。
影响
自然地理因素:太阳、空气、淡
环境、资源、人口的消费
因素 水、土地、生物、矿产等是首要因素。 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科学
其中淡水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
技术发展水平等
就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自然 环境能够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
地球的环境承载力是不确定的和动态的,但地球 的有限性(空间的固定性和资源利用的局限性)决定 了人口的极限值是存在的。
> 环境承载力
合理人口容量
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
因素
相关性
影响
资源
___相关
资源越_____,合理人口容量越大;反 之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__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______,合理人口容量 越大;反之越小
地区的对外开 放程度
__相关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______,合理人口 容量越大;反之越小
人口的文化和 生活消费 水平
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盛水量多 少不取决于其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其最短的木板。
木桶效应
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 揭示了什么道理? 2.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 关系最密切?哪种资源可能是那块“最短的木板”?
3、印度如何进一步提高它的合理人口容量?
废弃的村庄
沙比屋高
干涸的深井
就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自然 环境能够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
地球的环境承载力是不确定的和动态的,但地球 的有限性(空间的固定性和资源利用的局限性)决定 了人口的极限值是存在的。
影响
自然地理因素:太阳、空气、淡
环境、资源、人口的消费
因素 水、土地、生物、矿产等是首要因素。 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科学
其中淡水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
技术发展水平等
就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自然 环境能够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
地球的环境承载力是不确定的和动态的,但地球 的有限性(空间的固定性和资源利用的局限性)决定 了人口的极限值是存在的。
> 环境承载力
合理人口容量
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
因素
相关性
影响
资源
___相关
资源越_____,合理人口容量越大;反 之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__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______,合理人口容量 越大;反之越小
地区的对外开 放程度
__相关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______,合理人口 容量越大;反之越小
人口的文化和 生活消费 水平
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盛水量多 少不取决于其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其最短的木板。
木桶效应
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 揭示了什么道理? 2.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 关系最密切?哪种资源可能是那块“最短的木板”?
《人口资源环境》课件
资源分布不均:全球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资源匮乏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导致资源需求增加,加剧资源短缺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加速,资源消耗增加,导致资源短缺 浪费与污染: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导致资源短缺问题加剧
空气污染:包括工业 废气、汽车尾气等排 放物,以及燃烧化石 燃料产生的废气
水污染:包括工业 废水、生活污水等 排放物,以及农业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标题
人口:指在一定社会制度、地域条件下, 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的总和。
添加标题
资源: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 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 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包括土地资源、 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气候资 源等。
内容2:计划生育政策 内容4:性别平等政策
不可更新资源:如矿产、油 气等,一旦消耗就无法再生
可更新资源:如水、森林、草 原等,可以通过自然再生或人 工更新得到补充
恒定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虽然总量不变,但分布不均
气候资源:如光、热、降水等, 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 义
资源利用现状:介绍当前资源利用的情况,包括资源的开采、消耗和利用效率等方面。
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阐述资源保护对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性。
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措施:介绍政府、企业和个人在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政策、技术、经济 等方面的措施。
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未来展望:探讨未来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包括技术创新、政策调整等方面的发 展方向。
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 资源短缺对人口发展的制约 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人口与资源关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课标要求
课标解读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 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知道: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理解: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应用: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新知全解·合作 探究
知识点一 文化背景与人口 [情境导入] [诗词中的地理] 《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一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思考探究:材料中描写了当时怎样的婚俗?
“农”是农业社会财富 职业选 “全民
优则
化步伐加快,工商业成为
的创造者;工商业者被 择 皆商”
仕”
重要产业
认为不是财富的创造者
现代观
传统观念
原因
影响
原因
念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改革开放使封闭保守的
定居是进行农业生产
社会环境被彻底打破,
人口 “四海
安土重迁 活动的基本要求,自给
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
流动 为家”
知识点二 中国文化与人口 [情境导入] [生活中的地理] 小红随妈妈参加了表哥的婚礼,她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在新娘的“嫁妆” 箱子里,放着大红枣、花生、桂圆和栗子,而且都是生的。 思考探究:“嫁妆”箱子里放的东西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婚育观念?
提示:早生贵子。
[自主学习] 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集中在_____、职业选生择育、_________等方面。人口
宗教
主要宗教国家 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使人
口出生率较高
[活学巧用] 1.阅读材料,回答(1)~(3)题。 ①俄罗斯政府将妇女每生育 1 个婴儿得到的补贴提高到 1 万卢布,对 18 个月 以下的婴儿每月的补贴也由 500 卢布增加到 800~1 000 卢布。 ②宋代法定婚龄要求“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 ③日本国会在 1948 年通过了《优生保护法》,以应对战后婴儿激增现象及有 力的公共保健政策所致死亡率下降而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的冲击。 ④20 世纪 70 年代,由(印度)中央统一严密管理计划生育工作,这种没有缓冲 的高压政策不仅与文化、习俗、宗教等碰撞,而且引起了政治骚乱,计划生育工 作成效甚微且被迫中断。
(2)试分析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逐年推迟的原因。 (3)试分析近 30 年来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变化与我国人口数量的关系和原 因。 (4)试分析我国平均家庭规模近 30 年来逐年缩小的原因。 (5)由材料三表中材料可知人口的生育率与________________(因素)成反比。 当前,我国计划生育的重点在农村,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落实 计划生育政策?
答案: (1)唐朝为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农业社会,人口相对不足,早婚早育有 利于劳动力的增加;当代中国人口压力十分沉重,早婚将进一步加大人口压力。
(2)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深入人心;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及 社会竞争力的加大,广大育龄妇女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接受教育、学习和事业上, 晚婚、晚育渐成风气。
自足是传统农业的基
频繁,婚姻的地域范围
本生产方式
空前广阔
[活学巧用] 2.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的流动人口已达 2.6 亿,十年间增长 80%,平均每 6 个人中就有 1 个是流动人口。有数据表明,中国流动人口平均年 龄不到 30 岁,“80 后”年轻人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绝对主力。据此回答(1)~ (2)题。
(1)从各国政府关于婚育的政策看,政策制定时妇女生育率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政策制定时的亲子年龄差距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政策制定时人口老龄化最严重 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俄罗斯政府鼓 励生育是因为出生率低,即妇女生育率低;宋代鼓励早婚, 加上没有相应的节育政策,导致妇女生育率高;(日本)“婴儿 激增”说明当时妇女的生育率较高;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是 限制生育,说明妇女的生育率较高。第(2)题,宋朝的法定婚 龄很小,导致亲子年龄差距小。第(3)题,俄罗斯鼓励生育是 因为出生率长期偏低导致老龄化现象严重。 答案: (1)A (2)B (3)A
材料二 近 30 年来,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 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从 1970 年的 33.43‰和 25.85‰,下降到 1999 年的 15.23‰和 8.77‰。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从 1970 年的 20.8 岁变化为 1998 年的 23.57 岁。 我国平均家庭规模从 1991 年的 4.84 人变化为 1998 年的 3.63 人。
4.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1)初婚年龄发发展达中国国家家::晚偏婚低晚→育→________人__口人口增加的长快降出生低率 (2)婚姻稳定程度: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稳定,离婚率较高,一般会_____人 口的出生率。 5.宗教对出生率的影响
较高
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因此形成_____的出生率。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日本、德国以及一些工业大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崇少 生或者晚育,甚至有人还不准备生育,导致其人口增长率下降,甚至出现负增 长。” 材料二 2010 年的统计结果显示,世界上离婚率最高的国家是美国。调查显 示,有孩子的夫妻的离婚率要比没有孩子的夫妻低,社会学家们认为没有孩子是 很多夫妻离婚的原因之一,至少有 66%的离异家庭是没有孩子的。
[课堂小结]
课时演练·水平 测试
点击进入WORD链接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2/272021/2/27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2/272021/2/272021/2/272/27/2021 4:02:11 PM
(1)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
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促使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 D.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解析: 第(1)题,我国人口流动日趋活跃,他们外出的 主要目的是务工和经商。第(2)题,这些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 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1)C (2)B
[活动点拨] 教材 P24 活动探究
提示: 优生原理总的原则是血缘关系越近,后代先天身体素质就越差,血 缘关系越远,后代先天身体素质就越好。因此,男女双方通婚距离的远近即通婚 圈的大小也会影响后代的先天身体素质。一般地说,通婚距离越远,越有利于生 育身体素质较好的后代。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也会对人口文化素质造成影响。 任何地域都会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而地域文化会给生活在这个地域的人们 打上烙印。不同地域文化的人口通婚,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乃至发展, 这些将深深地影响他们的后代,提高后代的文化素质。
(5)人口受教育程度的高低 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教育,提高人们尤其是妇女 受教育水平。
[反思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传统观念
原因
影响 现代观念
原因
古代人口相对不足,早婚早育有 婚育
人口压力增大,文
早婚早育
晚婚晚育
利于劳动力增殖
年龄
化教育发展
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生育
多育多子 家庭增加财富的手段主要依靠 观念
因素 主要国家类型
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
早婚早育 发展中国家
初婚年
短,人口增长加快
婚 龄 晚婚、晚育乃
降低人口出生率,延缓人口增长,
发达国家
俗
至不婚不育
人口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婚姻稳 稳定 发展中国家 离婚率低,出生率较高
定程度 不稳定 发达国家
离婚率高,出生率低
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
材料三 约 85%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视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 对节育和堕胎。近年来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 2.36%,每年约有 170 万婴儿出生,按这种速度,菲律宾在未来的 30 年内人口将增至 1.7 亿左右,比现 在翻一番。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文化现象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具体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菲律宾历史上一直信奉天主教,但近年来人口才快速增长,这说明什么?
材料三 我国 1981 年 35 岁到 45 岁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育龄妇女的生育子女数 情况。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专以上 农村 4.78 3.99 3.52 3.17 2.22 城市 3.97 3.14 2.60 2.21 1.92
(1)唐太宗为何将妇女的初婚年龄规定在 15 岁?这种婚育年龄在当代中国合 适吗?
答案: (1)说明了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晚婚甚至不婚、不育者多,可以降 低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家庭不稳定,导致居民生育意愿不强,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慢。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不只是宗教,近年来的人口快速增长还与经济水平的 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等因素有关。
[反思归纳] 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 化差异。这种差异对于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像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的 影响就很大。
(3)随着我国育龄妇女的初婚年龄变大,将促使生育率下降,从而使我国人口 自然增长率下降。育龄妇女初婚年龄推迟,不仅延缓了整个社会生育过程,而且 使得实际生育人群的范围缩小。
课标要求
课标解读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 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知道: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理解: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应用: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新知全解·合作 探究
知识点一 文化背景与人口 [情境导入] [诗词中的地理] 《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一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思考探究:材料中描写了当时怎样的婚俗?
“农”是农业社会财富 职业选 “全民
优则
化步伐加快,工商业成为
的创造者;工商业者被 择 皆商”
仕”
重要产业
认为不是财富的创造者
现代观
传统观念
原因
影响
原因
念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改革开放使封闭保守的
定居是进行农业生产
社会环境被彻底打破,
人口 “四海
安土重迁 活动的基本要求,自给
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
流动 为家”
知识点二 中国文化与人口 [情境导入] [生活中的地理] 小红随妈妈参加了表哥的婚礼,她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在新娘的“嫁妆” 箱子里,放着大红枣、花生、桂圆和栗子,而且都是生的。 思考探究:“嫁妆”箱子里放的东西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婚育观念?
提示:早生贵子。
[自主学习] 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集中在_____、职业选生择育、_________等方面。人口
宗教
主要宗教国家 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使人
口出生率较高
[活学巧用] 1.阅读材料,回答(1)~(3)题。 ①俄罗斯政府将妇女每生育 1 个婴儿得到的补贴提高到 1 万卢布,对 18 个月 以下的婴儿每月的补贴也由 500 卢布增加到 800~1 000 卢布。 ②宋代法定婚龄要求“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 ③日本国会在 1948 年通过了《优生保护法》,以应对战后婴儿激增现象及有 力的公共保健政策所致死亡率下降而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的冲击。 ④20 世纪 70 年代,由(印度)中央统一严密管理计划生育工作,这种没有缓冲 的高压政策不仅与文化、习俗、宗教等碰撞,而且引起了政治骚乱,计划生育工 作成效甚微且被迫中断。
(2)试分析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逐年推迟的原因。 (3)试分析近 30 年来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变化与我国人口数量的关系和原 因。 (4)试分析我国平均家庭规模近 30 年来逐年缩小的原因。 (5)由材料三表中材料可知人口的生育率与________________(因素)成反比。 当前,我国计划生育的重点在农村,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落实 计划生育政策?
答案: (1)唐朝为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农业社会,人口相对不足,早婚早育有 利于劳动力的增加;当代中国人口压力十分沉重,早婚将进一步加大人口压力。
(2)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深入人心;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及 社会竞争力的加大,广大育龄妇女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接受教育、学习和事业上, 晚婚、晚育渐成风气。
自足是传统农业的基
频繁,婚姻的地域范围
本生产方式
空前广阔
[活学巧用] 2.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的流动人口已达 2.6 亿,十年间增长 80%,平均每 6 个人中就有 1 个是流动人口。有数据表明,中国流动人口平均年 龄不到 30 岁,“80 后”年轻人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绝对主力。据此回答(1)~ (2)题。
(1)从各国政府关于婚育的政策看,政策制定时妇女生育率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政策制定时的亲子年龄差距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政策制定时人口老龄化最严重 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俄罗斯政府鼓 励生育是因为出生率低,即妇女生育率低;宋代鼓励早婚, 加上没有相应的节育政策,导致妇女生育率高;(日本)“婴儿 激增”说明当时妇女的生育率较高;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是 限制生育,说明妇女的生育率较高。第(2)题,宋朝的法定婚 龄很小,导致亲子年龄差距小。第(3)题,俄罗斯鼓励生育是 因为出生率长期偏低导致老龄化现象严重。 答案: (1)A (2)B (3)A
材料二 近 30 年来,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 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从 1970 年的 33.43‰和 25.85‰,下降到 1999 年的 15.23‰和 8.77‰。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从 1970 年的 20.8 岁变化为 1998 年的 23.57 岁。 我国平均家庭规模从 1991 年的 4.84 人变化为 1998 年的 3.63 人。
4.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1)初婚年龄发发展达中国国家家::晚偏婚低晚→育→________人__口人口增加的长快降出生低率 (2)婚姻稳定程度: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稳定,离婚率较高,一般会_____人 口的出生率。 5.宗教对出生率的影响
较高
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因此形成_____的出生率。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日本、德国以及一些工业大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崇少 生或者晚育,甚至有人还不准备生育,导致其人口增长率下降,甚至出现负增 长。” 材料二 2010 年的统计结果显示,世界上离婚率最高的国家是美国。调查显 示,有孩子的夫妻的离婚率要比没有孩子的夫妻低,社会学家们认为没有孩子是 很多夫妻离婚的原因之一,至少有 66%的离异家庭是没有孩子的。
[课堂小结]
课时演练·水平 测试
点击进入WORD链接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2/272021/2/27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2/272021/2/272021/2/272/27/2021 4:02:11 PM
(1)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
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促使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 D.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解析: 第(1)题,我国人口流动日趋活跃,他们外出的 主要目的是务工和经商。第(2)题,这些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 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1)C (2)B
[活动点拨] 教材 P24 活动探究
提示: 优生原理总的原则是血缘关系越近,后代先天身体素质就越差,血 缘关系越远,后代先天身体素质就越好。因此,男女双方通婚距离的远近即通婚 圈的大小也会影响后代的先天身体素质。一般地说,通婚距离越远,越有利于生 育身体素质较好的后代。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也会对人口文化素质造成影响。 任何地域都会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而地域文化会给生活在这个地域的人们 打上烙印。不同地域文化的人口通婚,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乃至发展, 这些将深深地影响他们的后代,提高后代的文化素质。
(5)人口受教育程度的高低 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教育,提高人们尤其是妇女 受教育水平。
[反思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传统观念
原因
影响 现代观念
原因
古代人口相对不足,早婚早育有 婚育
人口压力增大,文
早婚早育
晚婚晚育
利于劳动力增殖
年龄
化教育发展
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生育
多育多子 家庭增加财富的手段主要依靠 观念
因素 主要国家类型
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
早婚早育 发展中国家
初婚年
短,人口增长加快
婚 龄 晚婚、晚育乃
降低人口出生率,延缓人口增长,
发达国家
俗
至不婚不育
人口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婚姻稳 稳定 发展中国家 离婚率低,出生率较高
定程度 不稳定 发达国家
离婚率高,出生率低
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
材料三 约 85%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视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 对节育和堕胎。近年来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 2.36%,每年约有 170 万婴儿出生,按这种速度,菲律宾在未来的 30 年内人口将增至 1.7 亿左右,比现 在翻一番。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文化现象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具体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菲律宾历史上一直信奉天主教,但近年来人口才快速增长,这说明什么?
材料三 我国 1981 年 35 岁到 45 岁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育龄妇女的生育子女数 情况。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专以上 农村 4.78 3.99 3.52 3.17 2.22 城市 3.97 3.14 2.60 2.21 1.92
(1)唐太宗为何将妇女的初婚年龄规定在 15 岁?这种婚育年龄在当代中国合 适吗?
答案: (1)说明了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晚婚甚至不婚、不育者多,可以降 低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家庭不稳定,导致居民生育意愿不强,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慢。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不只是宗教,近年来的人口快速增长还与经济水平的 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等因素有关。
[反思归纳] 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 化差异。这种差异对于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像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的 影响就很大。
(3)随着我国育龄妇女的初婚年龄变大,将促使生育率下降,从而使我国人口 自然增长率下降。育龄妇女初婚年龄推迟,不仅延缓了整个社会生育过程,而且 使得实际生育人群的范围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