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山区县域发展规划和关键问题的研究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22•【字号】甘政办发[2012]122号•【施行日期】2012.05.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2〕12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甘肃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阶段。
为进一步明确全省农村经济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构筑西部生态屏障,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总体部署,特制定本规划。
一、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一)“十一五”甘肃农村经济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着力加强“三农”工作,全力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到2010年底,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1057.2亿元和575亿元,较2005年分别增长102.7%和86.7%;全省粮食总产量年均递增27%,实现连续7年增产,2010年达到958万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900万吨台阶;肉类产量达到86.78万吨、蔬菜产量1208万吨、禽蛋产量10.7万吨、奶产品44.79万吨、水产品1.23万吨,全省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均衡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分析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分析甘肃省是中国的西北内陆省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东临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南接四川省,西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濒蒙古国。
甘肃省地域广阔,辖14个地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了86个县级行政单位。
这些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对甘肃省整体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分析,探讨不同县域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首先,甘肃省的县域经济发展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
甘肃省地区辽阔,地势复杂多样,有高山、丘陵、盆地和河谷等地貌。
由于地势起伏,交通不便,导致一些山区县域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比如,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县,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地势险峻,交通不便,给其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甘肃省的县域经济发展还受到资源条件的影响。
甘肃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以及丰富的水资源。
这些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导致一些县域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比如,庆阳市正宁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由于交通不便,后勤保障能力不足,导致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此外,甘肃省的县域经济发展还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为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一些县域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果。
比如,青海省的酒泉市瓜州县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业,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最后,甘肃省的县域经济发展还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
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由于甘肃省地域辽阔,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限制了一些县域经济的发展。
比如,平凉市崇信县位于陇中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农业发展受到极端气候的影响,同时缺乏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的支撑。
综上所述,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较大,受到地理条件、资源条件、宏观政策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影响。
金昌市强县域行动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
金昌市强县域行动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金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8.24•【字号】•【施行日期】2022.08.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金昌市强县域行动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实施强县域行动的部署要求,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强县域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立足“三新一高”,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四强”行动,以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2+4”产业链培育提升为抓手,以市企融合一体为基础,坚持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承载能力、综合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奋力建设产业集聚、幸福美好、文明精致、生态宜居、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新金昌。
(二)发展方向。
按照要素集聚、区域联动、错位发展、产业协同、全域推动的思路,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把县域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充分发挥县区主动性和能动性,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紧扣县域发展类型,突出县城和中心镇的节点纽带作用,全面优化县域经济布局,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多元富民产业,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快构建功能鲜明、经济繁荣、设施配套、治理有效、普惠共享的县域发展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县域经济实力、竞争力和城镇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县区主导产业规模和效益齐增,综合服务能力更加完善,园区承载功能不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7%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以上,成为河西走廊城市群重要增长极、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11253”区域发展战略解读
“11253”区域发展战略解读“川区抓蔬菜,山区抓洋芋,集中抓养殖,普遍抓劳务”是武山县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立足县情确立的农业发展思路。
县委书记张建杰在武山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张建杰指出,《报告》在“十二五”工作谋划和2011年工作安排中,从洛礼二级公路建设、渭河川道区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省级新农村建设、商贸市场建设、旅游产业开发等多个方面16处提到了武山,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武山发展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也是对武山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县委、县政府将不遗余力的抓好落实。
具体说,就是要围绕《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全力实施建设一强县(中国西部蔬菜产业强县)、一中心(陇东南区域性物流中心)、两示范(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示范县、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五基地(关中一天水经济区重要的蔬菜外销基地、全省优质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全省新型建材工业基地、全省旅游工艺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品牌劳务输转基地),打造三品牌(水帘洞拉梢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韭菜之乡、西北最佳温泉汤浴康体目的地),努力建设富裕武山、生态武山、和谐武山、魅力武山的“11253”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要抓特色,做强做优农业特色产业。
《报告》提出,要实施“西菜东调”基地建设等重点农业产业化工程,武山要立足全市“南林、北果、东牧、西菜”的产业布局和特色优势,在农业农村工作上全力抓好六件事。
一要按照“抓点、扩面、提质、增效”的蔬菜发展思路,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蔬菜种植、技术推广资金增加到500万元,强力推进“一园三区”(渭河流域10万亩标准化设施蔬菜产业园、四门西山梁区域山地复种蔬菜示范区、南部二阴山区正茬豆角种植示范区、北部浅山干旱区复种蔬菜示范区)建设,扩建设施蔬菜6000亩,新增蔬菜9000亩,进一步打响“中国韭菜之乡”品牌,努力把武山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的蔬菜外销基地,全力打造中国西部蔬菜产业强县。
二要全面抓好洋芋良繁基地建设,扩大种植规模,把武山建设成集良繁、种植、科技推广、加工为一体的全省洋芋产业基地县。
甘肃省县域经济工业化模式及思路
甘肃省县域经济工业化模式及思路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县域工业突飞猛进,而西部地区县域工业化进程缓慢。
可见,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将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代表的甘肃省,其经济发展受到区位条件较强的制约,经济发展落后,省内县域经济的工业化程度普遍较低,因而总结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工业化的模式和思路,为其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借鉴尤为重要。
关键词:县域经济;工业化;特色经济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一、甘肃省县域经济工业化的模式1.辐射带动型按照区域经济学原理,大中城市的极化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即集聚过度导致交通紧张,能源、电力短缺或用地用水困难等),公共服务成本及基础建设成本增加,将使集聚产生的规模不经济,超过了集聚所带来的效益,于是一些企业便把产品、工厂向外围分散化发展,而靠近城市的县就是接受这一分散发展的载体。
如紧靠兰州市的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永靖县,就在接受城市经济辐射上非常有力。
所以,辐射带动型县域经济发展更多的带有城市经济的烙印,在发展模式上,要强调招商引资,强调高速公路建设,强调工业园区建设,强调对城市工业项目的跟踪配套,发展为城市工业服务的配套工业项目。
2.小狗经济型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在考察了台州的几十个乡镇后,提出了小狗经济的概念,指出浙江经济的突出特色就是小狗经济。
例如浙江台州有上千家摩托车部件生产企业,由于高度的分工与专业化,各小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和学习,所以其生产成本异常低廉,配件采购价格比大型摩托车企业自产的成本都低。
可以看出,小狗经济的突出特点是众多的民营小企业形成了产业集群。
令人欣喜的是,在甘肃已经出现了小狗经济的雏形。
在兰州市、定西市安定区、临洮县、渭源县、陇西县、岷县、临夏市等地区已经或正在形成百合制品加工集群、马铃薯淀粉精深加工集群、花卉种植集群、中药材加工集群等产业集群。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分析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分析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和对策研究杨双喜摘要:通过对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就甘肃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区域差异性,从综合经济实力;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和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三个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分析得出了甘肃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县域经济产业层次较低,劳动力素质不高;县域经济区域性特色经济不明显;县域经济总量小;产业聚集度低等。
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协调区域差异,壮大县域经济的对策:发展县域经济要以特色经济为主方向;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 提高县域经济辐射;减轻农村家庭教育负担,落实九年义务教育;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县域工业等。
关键词:县域经济;区域差异性;对策县(市)作为我国基本的行政单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且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县域经济以县域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区域广阔,资源丰富,区域经济特色明显,是我国经济功能较完整的基本单元。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 也是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实现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的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然而甘肃作为全国较为贫穷的省份,其县域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此外从甘肃的区域分布去看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差异和不平衡的特征。
一、甘肃县域基本概况甘肃省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1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自治县。
在这些县市区中,可纳入县域经济范围的有69个(不包括市辖区)(见表一)。
县域是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一种行政区划,其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等也都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上。
一直以来,甘肃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全国大多数省份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1]。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杨迎军 兰州财经大学王晓涵 兰州文理学院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突破落后地区县域经济这个薄弱环节。
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并将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扶贫攻坚工作紧密联系到一起。
本文首先以甘肃省统计年鉴及各县统计公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甘肃省67个县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劳动力素质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制度创新、绿色发展、扶持非公经济、人才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甘肃省县域经济;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0-0480-02中国自古以来就特别重视郡县的治理,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不同会议多次引用“郡县治,天下安”。
中国县域经济伴随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及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后,开始由要素数量驱动向更高质量发展转变。
东部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实力大大提升,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也不断得到重视。
中央更是不断加大县域经济发展力度,在党的会议及政府文件出台了大量扶持政策,在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方面制定了很多有针对性很强的政策,政策涵盖制度建设、资金投入、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突破落后地区县域经济这个薄弱环节。
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并将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扶贫开发工作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联系到一起。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甘肃省县域经济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寻找并建立有助于推动甘肃省县域经济可持续绿色发展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一、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一)甘肃省县域宏观经济竞争现状分析依据甘肃统计年鉴及各县统计公报2016数据,对甘肃省67个县域分别构造了经济总量、经济均量、金融资本等3个二级指标。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甘肃省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该省的重点工作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人口外流、农业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推动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甘肃省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已经成为该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由于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低,导致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还需要加强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推动农产品“走出去”,拓展农产品的市场空间。
还可以引导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产业,拓宽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提升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二、农村人口外流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转型,甘肃省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问题日益突出。
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匮乏,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为了解决农村人口外流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农民返乡创业。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农村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创业资金和技术指导等支持,吸引农民返乡创业。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为其创业和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来吸引农村人口返乡创业,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拓展农村就业渠道,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农业环境污染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农药残留、土壤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问题成为了困扰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加大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和改造力度,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生活环境的整体水平。
甘肃省区域协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甘肃省区域协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引言:甘肃省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省份,地处西北地区,处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位置。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甘肃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
本文将分析甘肃省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甘肃省现状分析1.经济发展:甘肃省经济以农业基础较为丰富,同时也在发展工业和服务业。
近年来,甘肃省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甘肃省需要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提高产业链水平,提升加工贸易价值。
2.区域发展不平衡:甘肃省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制约全省整体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这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同时,城乡发展差距也较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甘肃省需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继续推进东西部协作发展,改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资源环境矛盾:甘肃省地处西北,资源相对丰富,但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另一方面,甘肃省还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甘肃省未来趋势展望1.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推进,甘肃省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通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甘肃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未来,甘肃省将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培育新兴产业:甘肃省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推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
通过引进外资、推动创新创业,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08•【字号】甘政办发[2011]189号•【施行日期】2011.08.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1]189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甘肃省“十二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八月八日甘肃省“十二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前言甘肃省有56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4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9.4%。
本规划所指民族地区是指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共21个民族县市,总人口33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9%,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0%。
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省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0〕52号)要求,依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精神,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条件一、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全省民族地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历史机遇,全面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的重大决策,成功克服汶川特大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认真组织实施《甘肃省民族地区“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甘发改规划〔2006〕999号),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取得突破,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如期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与对策建议
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与对策建议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在推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甘肃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难点:甘肃省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对策建议:加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
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难点: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创新成果转化率低。
对策建议: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经费,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点:甘肃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能源等方面存在短板。
对策建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四、人才流失严重难点:甘肃省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流失较多。
对策建议: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留住人才。
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留在甘肃发展。
五、农业发展面临困难难点:甘肃省农业发展面临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对策建议:加大农业现代化建设力度,优化农业布局。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水资源管理,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六、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难点: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资源环境压力大。
对策建议: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
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促进生态经济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
七、区域发展不平衡难点:甘肃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
对策建议: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
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中心带动:率先发展扬风帆——论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之一(一)如果说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一部分地区率先发展则是其中最响亮、最动人的音符。
如今,陇原大地,新的发展乐章已经奏响。
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
这是甘肃崛起的新号角。
此中,一个?音符?最值得期待:支持兰州率先发展,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
这是兰州、白银的新使命。
(二)?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这句话,拉开了一部分有条件、基础好的地区率先发展的大幕,也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论源泉。
放眼全国,东部地区率全国之先,而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每一项重大战略,也有其?率先?的城市布局。
立足甘肃,以至西北,区域发展同样呼唤自己的?龙头?。
这里,兰州之于甘肃,如东部之于全国,是?龙头?的必然之选。
从区位看,兰州处于大西北?座中四联?的特殊位臵。
从历史看,兰州始终在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现实看,经过60年积累与发展,兰州综合实力大大提高。
可以说,我省区域发展战略支持兰州率先发展,既是?兰州战略?的新接力,又是兰州、甘肃发展的再出发。
(三)率先发展,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理念。
在我省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种种困难。
率先发展,意味着会首先触及矛盾、面对困难。
为此,作为一种责任,率先发展,决不能绕着困难走,而是要在改革上先人一步,在发展上快人一拍,率先搬掉?拦路石?,率先趟出新路子。
而且,在新的发展时期,兰州的率先发展,决不能单纯追求速度率先,也不能延续传统发展模式。
作为一种理念,率先发展,就是要彻底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发展观念、思维惯性、发展方式,率先科学发展。
一定程度上说,中心城市发展的责任和理念,直接影响区域发展战略的成败。
中心城市只有敢为人先,率先发展,科学发展,方能不负?龙头?使命。
甘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策研究
甘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策研究作者:马桂芬韩滢晫翟晓岩来源:《发展》2023年第10期乡村振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继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后,党中央再次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系统全面部署“三农”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甘肃乡村发展面貌与其他省区乡村发展相比有着明显差距,甘肃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不掉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持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尤为重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强国建设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甘肃在2020年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以后,农村农业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得到巨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本研究报告基于东乡族自治县、环县、渭源县的田野调查,就甘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和挑战进行分析,并对甘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甘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底气足经过多年艰苦奋斗,甘肃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彻底撕下了“苦甲天下”的标签,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东乡族自治县、环县、渭源县作为曾经全省的深度贫困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所发生的沧桑巨变,是全省撕下历史贫困标签和巩固脱贫成果的一个缩影,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甘肃的生动实践。
通过这3 个县可以看到近年来甘肃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扎实的,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是牢固的。
(一)产业发展方面产业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之首。
从东乡、环县、渭源县产业发展情况看,这几年,3 县都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大力发展肉羊、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跑出了产业发展的“加速度”,产业富民效应日益显现。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0.09•【字号】•【施行日期】2021.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0月9日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 为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
目前,全省设地级市12个、县级市5个,建制镇892个(包括县城64个)。
“十三五”以来,全省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在国土空间上的分布逐步加密,城镇化进程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图1 甘肃城镇空间分布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
2020年,全省城市和县城建设用地面积分别达到910平方千米和500平方千米,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306.73万人,2020年比2010年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6.1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52.23%。
城镇聚集人口和产业的能力逐步增强,城镇化水平增速快于全国。
产业支撑能力逐步增强。
城市传统产业改造步伐明显加快,石化通用装备、数控机床、电工电器制造、医药等传统产业对城市发展支撑作用不断提升。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蓬勃兴起,有力带动了城镇化建设。
城市新兴产业加快培育,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设备等领域创新成果显著,促进了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商业贸易、仓储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文化等服务业较快发展,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
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
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省份。
为了促进甘肃省的区域发展,制定和实施一项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的背景、目标、重点领域和措施。
一、背景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然而,长期以来,甘肃省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
为了推动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制定一项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二、目标1. 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年均GDP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 生态环境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
3. 社会事业目标: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三、重点领域1. 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哺育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2. 发展新兴产业: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哺育壮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创造、生物医药等。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交通运输便利化水平,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
4. 打造旅游名省:发挥甘肃省独特的自然体面和人文景观优势,加强旅游资源开辟和保护,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5.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完善生态保护政策和法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四、措施1. 制定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投资甘肃省,支持创新创业,提供财税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经济发展。
2. 加强人材引进和培养:制定人材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材到甘肃省工作和创业。
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提高人材培养质量。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坚持农业优先富县域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苹果产业凸显首位性,大力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工程;畜牧产业健全完善良种繁育、饲料生产、科学防疫、分割加工、品牌打造、市场营销六大体系;马铃薯产业扩大脱毒种薯“雾培法”规模,建设马铃薯种薯科研基地;大力发展中药材、中蜂和“五小”产业等特色产业。
突出龙头带动、品牌引领、科技支撑、政策保障,全力打造关山林缘带、葫芦河—水洛河流域产业带。
培优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持续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围绕牛、果、菜、薯、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领军型、骨干型链主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上下游配套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精深加工。
依托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面向全国市场的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打造特色农业优势品牌,加大平凉红牛品种选育、“庄薯”系列种薯培育力度,加快建成庄浪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省级马铃薯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建设。
打造特色农业优质品牌。
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健全农产品质量保障和溯源体系,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做好“庄浪苹果”“平凉红牛”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发挥“庄浪马铃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效应。
强化品牌宣传推介,积极参与在全省有影响力的节会扩大品牌影响力。
突出工业主导强县域做大做强工业实体。
加强规划引领、政策保障,集中资源、资金和人才等要素主攻1—2个主导产业,对符合条件的“强工业”项目优先布局。
突出发展产业链部分或某一环节,近年来,甘肃省庄浪县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加快传统特色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工业实体经济,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繁荣兴旺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为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庄浪夯实基础、积蓄动力。
走出了一条具有庄浪特色的农业优先富县域、工业主导强县域、城市服务兴县域、文旅赋能活县域、生态文明美县域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以甘肃省庄浪县为例柳宁中共庄浪县委党校DOI:10.16625/ki.51-1752/f.2024.05.01035当代县域经济2024.05 DANG DAI XIAN YU JING JI专家智库THINK TANK聚焦特色,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为推动特色产业由小变大、培育优势产业由大变强打好基础。
新形式下甘肃省情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新形式下甘肃省情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摘要: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甘肃经济与社会发展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形势。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深刻理解甘肃省情,加快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已成为陇原儿女迫在眉睫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甘肃特征优势劣势可持续发展1 引言甘肃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多民族交汇融合地区,是中原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的桥梁和纽带,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边疆稳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加快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局,是构建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大局稳定、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举措;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
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认识甘肃省情和阶段性特征,将是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谋划甘肃未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
2009年10月,甘肃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决定实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力争实现“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2010年七月,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党和国家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目标;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第一个地区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提出把甘肃建设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出台了47条扶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意见,中央及省委省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为甘肃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表明甘肃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山区县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思路和关键问题研究——以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例
பைடு நூலகம்
较大 , 部 分 坡 度 在 2 大 5度 以 上 , 谓 地 形 崎 岖 , 可 坡陡、 壑 丛 生. 县 坡 度 2 度 以下 面 积 仅 占 沟 全 5 8 2 , 以 建 设 利 用 的 用 地 极 少 , 分 布 零 散 , .8 可 且 大 多 数 乡 镇 几 乎 没 有 连 续 的 平 整 用 地 , 重 制 约 了 城 严
水 境 内的景 宁畲族 自治县 为例 , 究 山 区县 域发 展 所面 临的 关键 问题及 经 济 、 会 、 研 社 城镇 发展 模 式 的抉 择 , 而理 清 发展 从 战 略规 划的研 究 思路 并提 出空间规 划对 策 , 以期 对 山 区县 经 济社会 综合 发展 以及 空 间发展 策略 提供 案例 借 鉴.
n n ,wih t e ru i u p c o d t n n ta e i p st n i h e i n ig t h i nq e s a e c n i o s a d s r t g c o i o n t er go .Ta eJ n n n h t n l y a t n — i i k i g i g S e Na i a i u o o o t
31 O5 O 8,Chi na)
S u y o d a n e s e fd v l p n t a e y p a n n n mo n an u o n y — t k i g i gS e Na in l y t d n i e sa d k y i u so e e o me tsr tg l n i gi u t i o sc u t — s a eJ n n n h t a i o t
Ke o d y W r s:m ou an nt iousc nt d v l pm e ts r e ou y; e e o n tatgy;i a de s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办法(试行)
d=∑widi
i=1
其中:wi 为 第 i个 二 级 指 标 相 应 的 权 重;n 为 二 级 指 标 个
数.
9
就业及 社 保 综 合 指 数.指 城 镇 新 增 就 业 人 数、劳 务 输 转
人数及劳务收入、职业技能培训人次数、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失
业保险参保人数和工程建设领域在建工程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
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 = 〔本年第一产业
增加 值 (不 变 价 )/上 年 第 一 产 业 增 加 值 (不 变 价 ) -1〕 ×
100% .
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及变动情况.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指一定时期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
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变
去累计自然减员人数.其中,城镇累计新就业人数指报告期内城
镇累计新就业的城镇各类单位、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社区
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形式就业人员的总和;自然减员
人数指报告期内因退休、伤亡等自然原因造成的城镇累计减少的
就业人员.
(
2)劳务输转人数:指输出和转移的劳动力人数.其中,输
出指 跨 地 (市 州)、跨 省、跨 国;输 转 指 县 域 内 就 近 就 地 转 移;
(件)3 个二级指标加权计算得到的综合评价值.
(
1)将各二级指标除以相应的评价标准,得到二级指标的评
价值,即为二级指标相应的指数.计算公式为:
xi
di= ×100%
xki
其中:xi 为第i个二级指标;xki为第i个二级指标相应的标
准值;当 di≥100 时,取 100 为其上限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山区县域发展规划和关键问题的研究——以甘肃舟曲县为例郭自虎(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摘要:山区县具有特殊的空间条件和战略地位,因此,在其发展战略和规划建设上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为例,研究山区县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和县域经济、社会、城镇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从而理清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思路,进而提出空间合理的规划对策,以对山区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和空间发展策略提供借鉴方案。
关键词:山区县;发展战略;思路我国是典型的山地国家,山地占国土面积的2/3.山地城镇占了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以上。
【1】甘肃省是西北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多山省份,其中,陇东、陇西、陇南、陇中大多以山地为主,平坦地势较为少见,而河西走廊只分布有狭窄的带状平原,南北有高大山脉分别与青海、内蒙古为界。
山区县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与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特点,决定了其发展战略以及规划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2】⒈山区县区位发展条件和特殊的战略地位⒈1山区县发展条件的特殊性⒈1.1山多平地少山区县地貌较为复杂,不同于平原盆地城镇,城镇发展建设用地不足,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舟曲县地处秦岭山区,东南至西北走向的岷山山系贯穿全境。
海拔高度在1173——4504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沟壑纵横,高差悬殊,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总土地面积3009.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95万公顷,林地面积8.24万公顷,草场面积0.85万公顷,宜林荒地面积2.40万公顷,园地面积0.006万公顷。
【3】⒈1.2区位偏僻,经济落后山区县地理环境复杂,多位于偏远地区,因而很难受到发达地区的带动辐射舟曲县处于经济较为落后的甘肃省陇南市,陇南本身受自然、社会等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本来不景气,受地形等客观条件的阻碍,周围经济较为良好地区对其带动和辐射效应较弱。
⒈1.3交通不便,制约联系山地区域,由于山水阻隔,地形起伏,增加了交通联系的复杂度和难度【1】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给交通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并且增加了建设成本。
舟曲县山高平地少,境内无高速公路、铁路,省道313公路贯穿舟曲境内起到了联系外界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境内与境外人流、物流、信息流、交通流至后的局面。
不利的交通条件极大地制约了舟曲县与外界的社会经济联系,也阻碍了舟曲的快速发展。
⒈2战略地位极为特殊⒈2.1生态战略地位丰富的山林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奠定了山区县,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态战略地位。
【2】舟曲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优势自然资源主要有水力、矿产、森林等。
水力资源得天独厚,主要为“一江两河”——白龙江、拱坝河、博谷河。
三条河流在县域境内共有支流40多条,总径流是36.88亿立方米。
全县境内林地面积123.53万亩,其中的92.11万亩归于县境内的省属林工企业白龙江林业局管辖,占林地总面积的74.56﹪,是重要的天然生态保护屏障。
⒈2.1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据统计,山区县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个地区的经济能否发展,人民能否尽快富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能否长治久安,民族能否团结【2】舟曲县主要是陇南市直辖的藏族自治县之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变落后的面貌,不仅有较好的经济意义,而且将会有特殊的社会政治意义。
2.山区县经济和城镇发展战略决策的关键2.1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根据一般的经济增长极理论,资本积累和工业化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实现经济增长的必然途径,发展中国家曾一度也效仿。
工业化产业发展路径是:农业为工业提供初始动力和积累资本。
工业化发展是从轻工业发展到重工业而后在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在某些国家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第四产业即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后来,随着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兴起,人们认识到这种二元经济(农业和工业)假设的局限。
【4】有以“工业为主体”的增长方式,也可以“非工业为主题”的增长方式,不完全经历一般的工业化路径,而是跳过某些阶段,直接发展地区特色产业替代一般工业化,称为替代模式,可以以第三产业为经济增长的主体。
分析舟曲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条件的优劣,得出舟曲县产业发展方向。
见表一表一.产业发展方向对比分析表Table1 The contrast and analysi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irection保护的前提下进行,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多种发展模式并从,积极发展旅游业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促进经济发展。
2.2城镇发展模式的选择舟曲县山区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城镇和居民点集聚程度高分布不均匀。
人口、经济各项设施都集中在县域要以产业发展和对外劳务输出为依托,充分发挥境外经济增长和就业吸纳能力,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加快实施人口外迁,减轻县内人口压力,缓解三农问题。
3.空间规划的战略意义与思路空间发张战略规划作为一个横跨经济与空间的规划,应将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可能和需要解释为空间的语言【5】舟曲的发展有着诸多的限制性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县域范围内不宜开发的地区较多,如此的空间地理环境决定了舟曲的空间发展路径不可照搬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而是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思路与发展政策,要合理布局空间地域结构构建县域发展的空间体系,科学规划和设计发展空间。
3.1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3.1.1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做到保护与开发统一舟曲整体生态敏感性较高,开发利用极易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必须以生态保护为基础,紧凑利用土地,加强环保措施,重点做好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工作,开发好风景名胜文化区等相关具有一定环境承载力的创汇生态区域。
3.1.2生态保护优先,用好生态补偿政策国家、省市政府十分重视重要生态保护地区实施生态补偿政策。
目前已开始实施的财政补助专项生态基金和异地工业开发的补偿政策,是对舟曲生态保护战略路径的极大支持,州区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利用好各项政策。
主要是在交通、防灾减灾、生态维持方面积极争取支持,改善发展环境,缓解生态保护成本。
通过专项资金和生态补偿支付形式,做好水库、重点山水景观的修缮,一直持旅游业的发展。
3.1.3发展“山水”等民俗文化,发展特色旅游业,以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以“山下桃花盛开,杀伤白雪皑皑”的自然景观,结合“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景”的气候特点,开发适于舟曲资源环境个性的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基地,重点发展好“如如墨画卷-翠峰”“植物王国-沙滩森林”“人间仙境-拉峨山”“峰迭古城址”等重点旅游景观,打造一流景区,提升自身品位,建设旅游大县,争做旅游强县。
发展好特色文化,以传统“中国楹联文化县”为支撑做强做大文化产业,发展“菜花节”等文化,发展好特色风味小吃,传统饮料等以服务旅游业,从而增加人民收入。
3.2城乡空间发展思路3.2.1培育片区中心镇,开发特色区块培育片区中心镇,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产业发展,历史文化和生态特点,开发和建设有特色的区块,如旅游、生态和特色产业基地。
3.2.2引导居民点调整,合理布局人口要通过城镇化和迁居减少农村居住人口,改变村居分散的自然分布状态,集中建设居民点,要以空间为诱导,合理引导产业布局,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区域人口迁移,分散人口布局,缓解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持自然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舟曲的发展首要问题是解决县域内大部分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防灾减灾、医疗卫生、水电等,以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做好县域内交通网的建设,同时做好与省会及其外省的交通线建设,以加强联系,提升发展条件的先行性工作。
参考文献(References)【1】黄光宇.山地城市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HUANG Guang-yu .Montain-plain【M】.北京:china Achitecture and Building press,2002. 【2】杨建军.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Z】.浙江:中国-杭州. 第38卷第1期 .2011年1月YANG Jian-jun.zhejiang Da xue xue bao (Lixue Ban) Zhejiang:Hangzhou.china vol.38.No.1 Jan.2011【3】舟曲县统计局.舟曲统计年鉴2010【R】.舟曲:舟曲统计局,2010.Zhouqu country Bureau of statistics .Zhouqu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0【R】Zhouqu:zhouqu county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0【4】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科学发展与城市规划【M】北京:中国规划出版社,2007:175-179National Urban planning Registration system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Urban planning 【M】Beijing;china planning press,2007:175-179【5】赵燕菁.探索新的范型—概念规划的理论与方法【J】.城市规划,2001,3:38-52 ZHAO Yan-jing. O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methodology of concept planning 【J】city planning Review,2001,3:38-52图1:国家测绘局.舟曲卫星遥感影像图 .2010年8月Figure 1: national SMC QuWeiXing remote sensing images. Boat j in August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