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_范文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鲁发[2003]25号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正文:----------------------------------------------------------------------------------------------------------------------------------------------------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鲁发[2003]25号2003年12月23日)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今年省委工作会议和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部署,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从我省实际出发,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和目标任务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和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的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采取推进县级综合改革、实施强县带动战略、支持欠发达县进行改革开放试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省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2年,全省县域经济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总量的75.5%,完成财政收入占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占4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72.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68.9%,有15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
县域经济已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对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先进省相比,与实现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强县不强、弱县较弱的问题比较突出。
现阶段,我们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县域经济发展既面临传统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
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
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7.31•【字号】•【施行日期】2014.07.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中共曲靖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根据《中共曲靖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精神,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特提出本意见。
一、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是壮大县域经济的主要途径。
县域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和重要推动力,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扩大劳动就业的主要载体。
2011年全市县域工业经济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577.1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09.9亿元的47.7%;县域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达52%左右;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3.74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员从事工业或与之相关的工作。
国内发展较快地区实践表明,工业发展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
因此,发展县域工业对壮大县域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是摆在全市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全市县域工业发展不平衡,经济相对较强的县工业基础好、发展快、总量大,但存在产业层次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节能降耗形势严峻等问题;欠发达县工业基础弱、总量小,亟需扩张总量、扩大规模。
现阶段全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县域工业既面临传统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增大、资源保障可持续性难度较大的严峻挑战,也面临云南桥头堡建设、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国内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
因此,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县域工业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工业兴县、工业强县”意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加快新型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开拓创新,强化措施,推动全市县域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鄂发[2005]11号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正文:----------------------------------------------------------------------------------------------------------------------------------------------------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鄂发[2005]11号2005年7月6日)为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活力,解决当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全省县域经济稳定快速协调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第一批20个扩权县(市)的基础上,增加郧县、公安县、洪湖市、松滋市、枝江市、宜城市、云梦县、安陆市、黄梅县、团风县、通城县和利川市为第二批扩权县(市)。
第二批扩权县(市)与第一批扩权县(市)享有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按照“能放则放”的原则,除涉及国家安全、跨区域事务和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安全的事项以外,由省级相关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可由县(市、区)直接向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报市(州)备案,省级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结果直达县(市、区),抄送市(州)。
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以外,目前须经市(州)审批或由市(州)管理的,改由扩权县(市)自行审批、管理,报市(州)备案;须经市(州)审核、报省审批(审核)的,改由扩权县(市)直接报省审批(审核),报市(州)备案。
涉及政府投资项目,按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的意见》(鄂政发〔2005〕12号)执行。
二、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要保留适当的县域经营机构,股份制商业银行要积极到县域拓展业务,政策性银行要积极探索服务县域经济的新方式,增加贷款规模,积极处理县域不良贷款。
规范政府相关部门、中介机构评估收费,降低收费标准。
关于加快彰武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彰武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彰武县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军事要地,其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但事实上,彰武县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产业转型缓慢、人才流失、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
因此,下面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彰武县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加强产业转型,构建新型经济体系目前,彰武县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要产业,但农业的发展已经走到了瓶颈,而农村经济也面临着人口流失和严重的土地荒废等问题。
因此,彰武县应进一步加强产业转型,发展新型经济。
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引进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并加快创新创业步伐,培育一批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逐步构建新型经济体系。
二、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在新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是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彰武县由于自身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等原因,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因此,彰武县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彰武县发展,同时加大对本地青年人才的培育力度,提高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彰武县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彰武县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这也是制约彰武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因此,彰武县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建设和能源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运营效率。
同时,在通信技术、供水、供电等领域也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彰武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加大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改善力度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状况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因此,彰武县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同时,也要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动力。
总之,彰武县要把握机遇,勇于改革创新,利用科技、人才等优势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只要不断加大投入和开拓创新,依托其所拥有的资源和优势,彰武县的经济发展前景必将不断拓展。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6.19•【字号】内党发[2013]13号•【施行日期】2013.06.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内党发〔2013〕13号2013年6月19日)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决定,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加快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五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
以改革开放和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强化产业支撑,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 基本原则。
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大发展大跨越,要立足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一切从旗县(市)实际出发,尊重发展规律,找准发展路径,明确发展重点,创造性开展工作。
--坚持“四化”同步推进。
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关于做好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报告范文
关于做好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报告范文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时代主旋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
作为县级政府,在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唱响这一主旋律,顺应这一现实要求,谋大局、定举措、聚民心,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以新思维谋定经济发展大局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发展空间、发展模式、发展质效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县域经济良性发展,就必须用新的思维谋定经济发展大局。
谋大局要谋大势。
谋定县域经济发展大局,首先要认清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形势。
当前要特别关注国家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所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措施,这是统筹县域经济发展的指示灯和引路牌。
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区域经济,已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以行政区划为框架的条块经济结构,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
作为湖北东大门,黄梅正是认清自己处在湖北两圈一带、江西昌九经济走廊、安徽皖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结合部的位置。
结合本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在推进四个黄梅(打造信用黄梅、建设产业黄梅、发展文化黄梅、创建平安黄梅)建设进程中,适时提出农业建六县,工业抓四园,旅游创4a的经济发展战略。
谋大局要谋思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探寻到一条好的经济发展思路,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更新观念。
当前要做到三破一立,一是要突破传统观念,下决心打破传统的产业结构,就黄梅而言,就是要实现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活的目标;二是要突破无为观念,面对市场经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人惊慌失措不敢作为,有人认为不能作为,其实,面对这种局面,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更多更强,因而也更有作为,也更会有作为;三是突破侥幸观念,面对市场的变化,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
为此,我们必须自我淘汰落后产能,对一些落后产业尽快转换升级,对此不能抱丝毫的侥幸心理,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国家产业调整步伐,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关于加快彰武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彰武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彰武县作为中国辽宁省边境县市之一,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受制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加之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彰武县的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加快彰武县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彰武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要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具体做法包括:1.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广适合本地农业生产的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以彰武县的特色农产品为依托,发展有竞争力的农产品产业,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3. 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
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二、积极拓展对外经济合作,促进跨境贸易发展彰武县地处边境地区,与朝鲜接壤,具有较好的外向型经济条件。
要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积极拓展对外经济合作,促进跨境贸易发展。
具体做法包括:1. 拓宽对外贸易渠道。
积极开拓与朝鲜的贸易合作,并拓展与其他邻国的贸易往来,提高彰武县的贸易活动水平。
2. 改善边境贸易环境。
加大对边境贸易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边境贸易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
3. 加强与朝鲜的产业合作。
与朝鲜在农业、制造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发展产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三、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为了加速经济发展,彰武县需要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
要提升投资环境,为外资和民间资本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具体做法包括:1. 简化审批程序。
加快项目审批进度,提高办事效率,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审批环境。
2.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彰武县的基础设施水平,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3. 减税降费。
通过减轻税收和降低企业负担,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彰武县,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第二调研组一、加大扩权强县力度1、将扩权强县围扩大至全市所有县(市、区)。
对市委、市政府《关于对**、**、**三县(市)下放行政管理权限的决定》(**市发[20__]18号)件中明确下放的99项行政管理权限进行全面清理,将现行保留的权限下放给全市所有县(市、区)。
2、进一步下放外资审批和外贸经营者备案审批权限。
将投资3000万美元以下外商投资企业的工商注册登记、组织机构代码证审批及外贸经营者备案审批等权限下放给县(市、区)。
3、适当放宽结汇政策。
改进对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及资本金结汇所得人民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的监管方式,适当放宽招商引资企业现汇进资结汇政策。
4、进一步下放林业审批权限。
将临时征占用2到10公顷林地审批,年耗竹10万根以上30万根以下的竹子加工经营许可,省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审批,森林资源转让审核,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林木种苗生产许可和林木种苗经营许可等行政管理权限下放给县(市、区)。
5、扩大县(市、区)取水许可、取水权转让审批权限。
工业和城镇生活取用地表水日取水量由1万m3以下扩大至3万m3以下(不含3万m3),电站单机0.05万千瓦以下扩大至总装机1.2万千瓦以下(不含1.2万千瓦、中型及以上水库)。
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6、培植和扶持特色经济和骨干企业。
按照“一县一业”的思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板块经济,立足县域比较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
引导生产要素向重点骨干企业集中,围绕重点骨干企业,推动资产重组,带动县域工业发展,对实施行业内并购重组或外地行业龙头企业并购我市工业企业的按并购净资产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7、加大对高端矿业经济扶持力度。
采取财政借资贴息、发放二年期固定资产贷款、项目投产后三年内国税地方所得部分全部返还等措施,重点扶持稀土、钨精深加工和应用产品的开发生产。
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和带动一群专、特、精、新的应用加工企业,打造一批稀土、钨行业的航母型、旗舰型企业,占领行业高端。
县域经济发展(优秀范文5篇)
县域经济发展(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县域经济发展突破四大瓶颈制约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贯彻落实我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地制宜,因难施策。
结合我市实际,我认为要突破四大瓶颈制约,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一、突破用地瓶颈制约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和开发区建设迅速发展,我市用地需求量明显增大,用地需求与用地计划的矛盾越来越大。
为保障项目用地和建设需要,必须找准着力点,突破关键点。
一是坚持保重点的原则,把有限的用地指标用在引进高科技项目以及未列入国家、省计划的基础建设项目上,并积极向省市国土部门争取农转用计划指标和优惠政策。
二是积极做好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农用地整理指标折抵文章,努力增加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指标。
目前,我们已经进行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情况摸底调查,积极争取全省建设用地指标置换试点工作。
三是清理收回闲置土地,凡是在规定的时间不进行开发的由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依法收购、统一储备、统一定价后以招拍挂形式出让。
四是结合企业改制,盘活国有存量土地资产。
五是冻结城区个人新征用地建房,停止单位住房建设审批,停止市区个人建房审批,严禁村民将个人住宅及宅基地出售后,再要求享受村民宅基地及建房待遇。
二、突破资金瓶颈制约解决资金投入的瓶颈,一方面要靠招商引资,引进更多的外部资金;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金融、担保、城投及民间资本的潜能,打造资本凹地。
一是改善银企关系,使金融系统更加密切地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中来。
同时,积极探索运用政府财政资金存款,建立评价考核体系,调动商业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二是规范担保行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积极探索政府担保向商业银行融资转贷给中小企业的办法。
三是夯实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城投公司融资作用,积极探索城投公司运用政府资金直接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核、担保管理办法。
四是搞活土地经营,坚持政府高度垄断土地市场,从严管理城区土地。
五是激活民间资本,不断完善发展平台,为民间资本进入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关于加快实施强县域行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查研究
关于加快实施强县域行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查研究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考验。
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强县域行动,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探讨如何深入推进强县域行动,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一、强县域行动的背景和意义强县域行动是当前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县域经济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基础,强县域行动的实施也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增强区域整体经济实力的必要手段。
实施强县域行动有助于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当前强县域行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当前,各地纷纷加速实施强县域行动,但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1.发展基础薄弱。
一些县域经济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投资环境不给力,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2.人才储备不足。
县域经济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端人才缺口严重。
这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3.市场扩张受限。
因为缺乏品牌效应、营销能力不足等原因,一些县域企业在拓展市场、扩大规模方面受到了诸多限制。
三、如何加快实施强县域行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了加快实施强县域行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
发挥县域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引导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扩大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县域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效益和生产力。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加入县域经济发展,并鼓励本地人才创新创业。
4.优化营商环境。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和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5.加强合作联动。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修订《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通知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souask/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修订《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的通知发布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发布文号: 桂发[2005]13号各市党委和人民政府,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各高等学校:《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桂发[2004]19号)明确规定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自2004年5月制定下发以来,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现将修订后的《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桂发[2004]19号)同时废止。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5年7月4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加快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特作如下决定: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souask/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决策和自治区的部署,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富民、强县、奔小康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开放型经济、劳务经济为重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工业区和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投资为突破口,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推动县域经济迅速发展。
2、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和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和产业发展;坚持激活内力和借助外力相结合,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坚持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因地制宜,选择可行的产业发展路子,对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安全生产缺乏保障的项目要坚决取缔;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人员创业。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通用6篇)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通用6篇)建议,是个人或团体,对某件事情未来要如何的操作,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又指通常是在适当的时候指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是有益处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济南市政府经济战略的制定和调整,章丘市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成绩。
通过大量地区经济优势条件的挖掘和应用,以及明水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章丘市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
但是,面对丰富的区位和地域资源,章丘市必须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和运用的力度,打造特色经济体系,以取得更为突出的经济发展成果,打造山东地区优秀县域经济标杆。
一、章丘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章丘市作为济南市副中心城市,东连淄博,南交泰安、莱芜,地理优势显著。
在2015年全国百强县排名中,章丘市位居第46位,也是济南唯一上榜县级市。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章丘市全市生产总值833.9亿元,较2013年增长9.7%,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50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250亿元,增长幅度整体较为可观。
章丘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社会综合实力较强,依托省级中心济南市,章丘市经济发展势头非常乐观。
目前,章丘市拥有100多家大型工业企业,如海尔、重汽、银鹭等国内知名企业,同时明水经济开发区内一干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较强的区域影响力。
二、章丘市县域经济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财政收入比重较小2014年,章丘市地域财政总收入为62.4亿元,较上年增长3.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仅为43.4亿元,国税、地税收入为55.2亿元。
综合来看,章丘市财政收入保持着增长趋势,但是与国内其他优秀县级市相比仍旧保持着一定差距。
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小编语:把发展县域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牢把握工作总体取向,坚定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立足实际、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挖掘潜力。
以下是关于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供大家参考!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范文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富民强县这个总目标,加快推进我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着力培育和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全面提升我县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一)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
坚持“工业强县、开放兴县,城乡和杂技拉动”始终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题战略,以工业项目为抓手,以工业聚集区和开发区为平台,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不断提高县域工业化水平。
加快发展县域工业。
一是要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
重点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
过去我们的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项目建设,今后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同样离不开抓项目建设。
要按照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超前谋划一批、重点推进一批的要求,认真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认真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土地、资金等难题,确保一批立县兴县的大项目、好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
二是加快工业聚集区和开发区建设。
工业聚集区和开发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可以说,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我们在加大开放区项目建设的同时,又下大力度加强宋门园区的基础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实现与德州天衢工业园区的无缝隙对接,来扩大招商范围。
三是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骨干企业。
一个县的工业强不强,不仅要看群体,还要看优势骨干企业。
一个县,只有拥有几个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县域经济发展才有根基,财政收入才有保障,增加就业才有渠道。
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把培育优势骨干企业作为重中之重。
要坚持培养与引进有结合,既要做存量,又要做增量。
2024年县域经济座谈会上的发言范文(三篇)
2024年县域经济座谈会上的发言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大家好!我是XX县的一名企业家,首先感谢组委会给我这次参加____年县域经济座谈会的机会,也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各位领导、专家、代表一同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路径。
____年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年份,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
作为我们这个县的企业家,我深感责任重大,要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与县政府、企业界同仁一起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当前,我认为我们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三个重要的挑战:一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二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三是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我的发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优化产业结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具体来说,我们要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新兴产业。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产业链水平和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生态环保,推动绿色发展,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创新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要不断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打造创新型县域经济。
具体而言,我们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优秀的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有吸引力的创新创业环境。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最后,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县仍存在人才流失的现象,我们亟需采取措施留住人才。
首先,我们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到我们县工作创业。
其次,我们还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县域内的人才素质和能力水平。
此外,我们还要鼓励创业创新,提供创业支持政策,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我认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和留住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推进我省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的必由之路。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拓宽发展思路,努力实现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县域经济跨跃。
为进一步加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1、下放管理权限。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能下放到县(市,下同)的要下放到县,并由当地政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审批”;暂时不能下放到县的,除特殊情况外,一律进入省政务中心,完善联网办理、三级联动、超时默认等制度。
对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要明确审批主体,落实审批责任。
对改变管理方式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讲求实效,强化服务,不得变相审批。
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不准继续审批,违者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省市县都要探索建立项目代理代办机构,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2、完善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管理体制。
垂直管理部门在县机构党的关系实行属地管理,其领导干部任免,主管部门要事先书面征求并尊重所在县意见。
主管部门对在县所属机构考核评比,要注意听取县级党委、政府的意见,并将其作为考核评融机构。
积极发展典当行、拍卖行、租赁公司、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
规范民间借贷。
积极发展“三农”保险。
10、健全县级信用担保体系。
用2至3年时间,在全省每个县建立信用担保机构。
各县要通过安排预算资金、部分国有资产变现收入和引入民间资本等多种方式,补充和增加担保机构资本金。
省信用担保集团通过再担保、资金合作、股权投资、共同设立担保基金等方式,支持县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不均衡等。
因此,为了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应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在财政税收、土地供应、人才引进等方面应出台更多扶持政策,鼓励各地开展招商引资,培育壮大企业。
同时,建立健全各级政府间的合作机制,加强资源共享,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其次,要着力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
每个县都具备不同的资源和条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
可以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方式,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持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培育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第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县域经济融入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条件。
要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提升县域的综合竞争力。
第四,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强人才支撑。
要通过健全县域内各级教育体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推进职业教育,培养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要积极引进外来人才,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技术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等,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最后,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
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孤立于外,需要借助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提升地区整体竞争力。
可以通过建立联盟机制、优化区域布局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同时,要加强与上级政府的沟通和协调,争取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
总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要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以及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等措施,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本文是关于范文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感谢您的阅读!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对县、县级市、城市辖区、垦区、森工林区等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统筹规划,通盘考虑,加强指导。
200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扩大十强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决定》,实施了支持强县、扶持弱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县域经济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强县率先发展,中等县迅速崛起,弱县加速前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好局面。
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我省生态良好、资源富集、科技实力较强、经贸活跃等优势,采取超常举措,真抓实干,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任务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多予少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强县富民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和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十一五”期间,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要超过全省平均增长幅度,县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有较大幅度增长,开创经济与社会、城镇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一)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点面结合,扎实推进。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
大力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着力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突出解决给排水、清洁能源、道路、通讯、电力、住房建设等实际问题。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构建平安县乡。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养有文化、有技能、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认真搞好“百乡千村”试点,不断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各级政府和帮建单位要在制定规划、项目融资、促进增收、乡村建设等方面帮助基层办实事、做好事。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农业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
切实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标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水平,深入实施良种化工程,广泛应用农业先进技术,实行集约化生产,不断提高单位资源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培育一批种植业大县和畜牧业大县。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努力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安全优质农产品基地。
坚持粮牧主辅换位,继续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
不断扩大经济作物和饲料生产,全面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规模经营,提升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强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集中力量把优势品牌做强做大。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
(三)加快工业化进程。
坚持工业强县,把工业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工业发展格局。
依托农产品优势,大力发展粮豆薯、畜禽等农产品加工业。
依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矿产采掘和加工制造业。
依托生物质能和风力、水力资源优势,发展绿色能源工业。
依托口岸优势,发展进出口加工业。
推进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产品链条,实现多层次加工增值。
加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整合品牌资源,引导县域企业依托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快发展。
积极承接大中城市产业辐射和扩散,发展配套产业,尽快在大中城市周边建成一批工业卫星城。
加强市与县、县与县之间的产业合作,搞好规划衔接,避免恶性竞争。
防止工业污染,努力降低能源消耗。
(四)加快城镇化步伐。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突出特色,构筑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完善城镇载体功能。
支持区位条件较好、主导产业突出、综合实力较强的县城,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镇。
坚持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形成城乡统筹、产业互动的格局。
大力发展旅游、物流、运输、商服、文化、信息、中介等第三产业,建设一批全国知名的专业市场。
整合城镇优势资源,提升城镇功能,增强反哺农村和农业的能力。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水源地保护和垃圾、污水处理等环保项目建设给予重点支持。
(五)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构建新型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
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搞好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增强乡村服务功能。
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落实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和社会保障政策。
推进和完善林权制度改革。
培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营销组织,鼓励合作经济组织多样化发展,不断壮大农民企业家和经纪人队伍。
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兴县之路,创造亲商、安商、富商的优良投资环境。
积极扩大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联合与合作,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招商引资升级。
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合作、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引导和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兴业,进行资源开发和国际工程承包。
大力开发国际市场,发展进出口贸易。
(六)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继续放宽准入领域,精简审批项目,落实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从事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传统农业,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实行集约化经营。
支持高新技术、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出口创汇、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发展,积极培育骨干企业,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
健全和完善县域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辅导和培训,提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整体素质,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
(七)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要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列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整合公共财政资源,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加大投入,保持地方和民族特色,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到2010年,全省所有乡镇和一半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或沥青路。
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看病难、农民子女上学难等问题。
彻底消除中小学和乡镇卫生院危房,确保农村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县域卫生保健能力,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改善通讯、供电、供水设施,切实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强化防洪、消防等公共安全设施建设,提高安全消险能力。
继续扩大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的普及率,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八)加快城市辖区经济发展。
进一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统筹县、县级市、城市辖区、垦区、森工林区等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城市辖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类型的城市辖区要从实际出发,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搞好规划。
根据城市的总体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辖区的产业布局和产业集聚功能,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区旅游业。
支持社区经济和家庭经济发展,为扩大劳动力就业安置创造条件。
不断完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城市功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各市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调动城市辖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九)大力推进县与垦区、森工林区、油田、矿区合作共建。
要充分发挥县、县级市、城市辖区、垦区、森工林区、油田、矿区各自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县与各方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全面合作,共同发展。
合作共建要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行政推动为辅,合理调整各方的利益关系,努力构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相互带动、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完善合作共建的组织协调机构,建立“规划相互衔接、信息相互沟通、工作相互信任、发展相互支持”的长效合作机制。
省里对合作共建项目给予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二、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一)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原需县审核、市审批或管理的,一律改为县审批、抄报市;原需市审核、报省审批的,一律改为县审核、报省审批,同时抄报市。
由省管理的项目,可采取授权或委托方式交由市或县管理,向省有关部门备案。
县直接向省有关部门报送计划,直接审批原来由市审批的政策性税收减免,直接向省有关部门申请利用国家和省资金的项目。
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属于省有关部门发放的证照,由县有关部门直接向省有关部门报批、核准,抄报市。
省直部门要依法进行行政审批,公开办事程序,规定办结时限,提高办事透明度。
(二)实施财政支持政策。
进一步完善“核算到县、结算到市”的财政管理体制。
从2007年起,除国家和省有特殊政策外,继续实行省对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额度一定三年不变政策,各县增收的财力全部归县支配,政策性以外增支因素由各县消化。
继续实施提高税收返还比例政策。
从2006年起,对各县上划财政收入比上年增收部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返还比例。
从2006年起,对县(哈尔滨市所辖县除外)实行上划省级营业税超基数返还政策。
从2006年起,对新建的中央和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电力企业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实行省与县分成;对改扩建的中央和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电力企业增值税留成部分,以上年为基数,超基数部分实行省与县分成。
认真落实国家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政策,除国家给予的“三奖一补”转移支付资金全部分配到县外,省财政也要加大对县的支持力度。
按照“性质不改、渠道不变、突出重点、综合投入”原则,有关部门要通过技术改造、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外贸发展、旅游、农业产业化、绿色食品、农业开发、中小企业发展、重大项目前期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和信用担保资金等,加大对骨干财源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