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功(小高考学案)

合集下载

功的物理教案5篇

功的物理教案5篇

功的物理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选取教材《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功和能”部分,具体包括:2.1节“功的概念及其计算”,2.2节“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以及2.3节“动能和势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功率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物理过程中的功率。

3. 引导学生认识动能和势能,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功率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含义及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用小车、斜面、弹簧测力计、计时器、演示用滑轮组等。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力是如何使物体发生位移的”。

2. 教学新课:(1)讲解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功的定义。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介绍功率的概念,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

(4)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含义,引导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3. 随堂练习:(1)计算给定物理过程中的功。

(2)计算给定物理过程中的功率。

(3)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实例。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计算公式。

2. 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

3. 动能和势能的含义、转化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功。

(2)计算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的功。

(3)根据给定条件,计算功率。

(4)分析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 答案:(1)W = F × s(2)W = ∫F × ds(3)P = W / t(4)动能转化为势能,势能转化为动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探讨实际生活中的功和功率实例。

(2)研究动能和势能的守恒定律。

(3)了解现代科技中与功、功率相关的研究成果。

《功》的教案模版

《功》的教案模版

《功》的教案模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各种力学功的计算方法3. 功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各种力学功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功的本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功的应用。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案例素材3. 小组讨论记录表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功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功的概念,讲解功的计算公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各种力学功的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计算实际问题中的功。

5. 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课堂练习1.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八、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布置相关作业,巩固知识。

2.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提高能力。

九、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十、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十一、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介绍与功相关的物理学家及其成就。

十二、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

2. 针对学生的反馈,优化教学方法。

十三、教学总结1. 总结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2. 强调单元重点知识点。

十四、复习与巩固1. 组织复习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2. 设计复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十五、课程整合1. 将功的概念与其他物理知识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功》的教案模版

《功》的教案模版

《功》的教案模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其单位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s ×cosθ3. 功的应用:克服摩擦做功、重力做功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功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攀岩运动员攀爬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引出功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功的概念、单位以及计算公式。

3. 实例分析:分析攀岩运动员攀爬过程中所做的功,引导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功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功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克服摩擦做功、重力做功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功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布置相关的计算题目,评估学生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了解他们对功的应用的理解。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行调整?3. 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是否有提高?根据反思的结果,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功的其他应用,如电功、机械功等。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功-学习任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功-学习任务

《功》导学案
1.课题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功
2.学习任务: (1)通过观察、思考具体情境,能够判断力是否做了功。 (2)了解功的含义,通过分析,明确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学会简单的记录。
4.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活动,学习环节主要有: 回忆生活中的场景 理解力的“成效”——功 实例分析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观察现象理解三种不做功的情境 练一练 功的定义、单位、意义 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 进行本节课课堂总结 完成课后作业

高考解码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案提升练习专题五功和能高品质版

高考解码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案提升练习专题五功和能高品质版

高考导航 本专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有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功能关系等.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对本专题的考查主要以多过程、多状态的形式出现,常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5年来高考对动能和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考查略有浮动,整体趋于平稳.试题一般条件隐蔽,过程复杂,灵活性强.2016年高考,单独考查会以选择题为主;如果与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电磁学等内容结合考查会以计算题为主.预计以选择题形式呈现的概率较大.体系构建一、功、功率的计算1.功的定义式:W =Fl cos α,该公式只能求恒力做的功.2.计算功的方法(1)按照功的定义求功.(2)用动能定理W =ΔE k 或功能关系求功(当F 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3)利用功率公式W =Pt 求解.3.功率的计算(1)平均功率的计算方法①利用P =W t②利用P =F v cos θ(2)瞬时功率的计算方法:P =F v cos θ,v 是t 时刻的瞬时速度.二、机车的启动问题1.恒定功率启动机车第一阶段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第二阶段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当F=F f时,v max=PF=PF f2.恒定加速度启动机车第一阶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功率达到额定功率后达到匀加速过程的最大速度v1;第二阶段保持功率不变,做变加速运动,直至达到最大速度v max;第三阶段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如图所示.(1)求v1:由F-F f=ma,P=P额=F v1得v1=P额F f+ma.(2)求v max∶v max=P额F f说明(1)机车匀加速启动,当匀加速结束时,速度并未达到整个过程的最大速度v m.(2)P=F v中的F是牵引力,并非合力.三、动能定理的理解1.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是物体受到的所有力做功的代数和,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或其他外力.2.动能定理虽然是在物体受恒力做直线运动时推导出来的,但对于物体受变力做曲线运动时,同样适用.其中的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各种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段作用,只要求出在作用过程中各力做功的多少和正负即可.3.对涉及单个物体的受力、位移及过程始末速度的问题的分析,尤其不涉及时间时,应优先考虑用动能定理求解.4.若物体运动包含几个不同过程时,可分段运用动能定理列式,也可以全程列式(不涉及中间速度时).说明应用动能定理分析过程问题,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及始末状态的动能,无须探究运动过程的细节.四、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及能量守恒1.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1)用做功来判断:分析物体或系统的受力情况(包括内力和外力),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若对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虽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机械能守恒.(2)用能量转化来判定:若物体系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则物体系机械能守恒.(3)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碰撞等问题,机械能一般不守恒,除非题目中有特别说明及暗示.2.功能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所以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熟练掌握不同功与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关系,以此解题就是利用功能关系解题.常见的功能关系:3.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某种形式能量的减少,一定存在另外形式能量的增加且减少量与增加量相等.(2)某个物体能量的减少,一定存在别的物体能量的增加且减少量与增加量相等.1.(2014·课标Ⅱ)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 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 .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 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 .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 1、W F 2分别表示拉力F 1、F 2所做的功,W f 1、W f 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F 2>4W F 1,W f 2>2W f 1B .W F 2>4W F 1,W f 2=2W f 1C .W F 2<4W F 1,W f 2=2W f 1D .W F 2<4W F 1,W f 2<2W f 1答案 C解析 W F 1=12m v 2+μmg ·v 2t ,W F 2=12m ·4v 2+μmg 2v 2t ,故W F 2<4W F 1;W f 1=μmg ·v 2t ,W f 2=μmg ·2v 2t ,故W f 2=2W f 1,C 正确. 2.(2015·海南单科)假设摩托艇受到的阻力的大小正比于它的速率.如果摩托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变为原来的2倍,则摩托艇的最大速率变为原来的( )A .4倍B .2倍 C.3倍 D.2倍答案 D解析 因摩托艇受到的阻力f =k v ,设原来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 ,最大速率为v m .输出功率为2P 时,最大速率为v m ′,由P =F v =f v m =k v 2m 得v m =P k ,所以v ′m v m =2P P =2,因此A 、B 、C 错,D 对. 3.(2015·浙江理综)(多选)我国科学家正在研制航母舰载机使用的电磁弹射器.舰载机总质量为3.0×104 kg ,设起飞过程中发动机的推力恒为1.0×105 N ;弹射器有效作用长度为100 m ,推力恒定.要求舰载机在水平弹射结束时速度大小达到80 m/s.弹射过程中舰载机所受总推力为弹射器和发动机推力之和,假设所受阻力为总推力的20%,则( )A .弹射器的推力大小为1.1×106 NB .弹射器对舰载机所做的功为1.1×108 JC .弹射器对舰载机做功的平均功率为8.8×107 WD .舰载机在弹射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32 m/s 2答案 ABD解析 舰载机弹射过程中的加速度a =v 22x =8022×100m/s 2=32 m/s 2,选项D 正确;对舰载机在水平方向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弹+F 发-20%(F 弹+F 发)=ma ,解得:F弹=1.1×106N ,选项A 正确;由功的定义得:W 弹=F 弹·x =1.1×108J ,选项B 正确;由速度公式得弹射器对舰载机的作用时间t =v a =8032s =2.5 s ,由功率的定义得:P 弹=W 弹t=4.4×107W 选项C 错. 4.(2015·课标Ⅰ)如图,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12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 B .W >12mgR ,质点不能到达Q 点 C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答案 C解析 质点由静止开始下落到最低点N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mg ·2R -W =12m v 2 质点在最低点:F N -mg =m v 2R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N =4mg联立得W =12mgR ,质点由N 点到Q 点的过程中在等高位置处的速度总小于由P 点到N 点下滑时的速度,故由N 点到Q 点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W ′<W ,故质点到达Q 点后,会继续上升一段距离,选项C 正确.动能定理的应用1.动能定理是功能关系的一个具体体现,应用动能定理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选好初态和末态,注意一定是合外力所做的总功,其中合外力是所有外力(包括重力),一定是末动能减去初动能.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在分析运动过程时无须深究物体运动过程中状态变化的细节,只需考虑整个过程的功及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计算时把各个力的功连同符号(正、负)一同代入.2.动能定理是计算物体的位移或速率的简捷方法,当题目中涉及位移时可优先考虑动能定理.3.若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把全过程作为一整体来处理.【例1】 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长L =2 m ,小物体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6,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弹簧处于原长时上端正好在斜面中点B 处.现从斜面最高点给物体A 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 0=2 m/s ,物体A 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后又恰好被弹回到AB 的中点C 处,不计空气阻力,g =10 m/s 2,则( )A .物体第一次运动到B 点时速率为1 m/sB .弹簧最大的压缩量为0.15 mC .物体在被反弹上升过程中到达B 点时速度最大D .物体第二次运动到B 点时速率为3 m/s【审题突破】 (1)本题以弹簧模型考查动能定理的应用,题中涉及的过程多,状态多,求解时一定要抓住动能定理的特点(不受物体受力情况、运动情况、轨迹情况限制,适用于单个物体和系统,也适用于单个过程和全过程,中间细节可不考虑).(2)解答本题时要结合要求的问题,确定合适的研究过程,在求弹簧最大压缩量x 时,选取从A 到返回C 的过程,研究会使问题简便.答案 B解析 物体从A 到B ,由动能定理知(mg sin θ-μmg cos θ)·L 2=12m v 21-12m v 20,代入数值得v 1=3 m/s ,A 错;设弹簧最大压缩量为x ,从A 到返回C 的整个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 sinθ·L 4-μmg cos θ(2x +L 2+L 4)=0-12m v 20,代入数值得x =0.15 m ,B 对;物体在被反弹上升的过程中,当其合力为零时,速度最大,而在B 点合力沿斜面向下,即不是速度最大点,C 错;由动能定理知mg sin θ·L 2-μmg cos θ(2x +L 2)=12m v 22-12m v 20, 代入数值得v 2=302m/s ,D 错.应用动能定理的三点注意 (1)如果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有几个不同运动性质的阶段(如加速、减速阶段),可以分段应用动能定理,也可以对全程应用动能定理,一般对全程列式更简单.(2)因为动能定理中功和动能均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动能定理也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在中学物理中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 (3)动能定理通常适用于单个物体或可看成单个物体的系统.如果涉及多物体组成的系统,因为要考虑内力做的功,所以要十分慎重.在中学阶段可以先分别对系统内每一个物体应用动能定理,然后再联立求解.【变式训练】1.(2015·枣庄调研)如图所示,绝缘水平面上有宽为L =1.6 m 的匀强电场区AB ,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右,半径R =0.8 m 的竖直光滑半圆轨道与水平面相切于C ,D 为与圆心O 等高的点,GC 是竖直直径,一质量为m =0.1 kg ,电荷量q =0.01C 的带负电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 0=4 m/s 的初速度沿水平面向右进入电场,滑块恰好不能从B 点滑出电场,已知滑块与AB 段的动摩擦因数μ1=0.4,与BC 段的动摩擦因数μ2=0.8,g =10 m/s 2.(1)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的大小.(2)将滑块初速度变为v ′0=3v 0,则滑块刚好能滑到D 点,求BC 的长度s .(3)若滑块恰好能通过最高点G ,则滑块的初速度应调为原初速度的多少倍?答案 (1)10 N/C (2)1.0 m (3)322v 解析 (1)由动能定理知qEL +μ1mgL =12m v 20代入数值得E =10 N/C.(2)因滑块刚好能到达D 点,则由动能定理知qEL +μ1mgL +μ2mgs +mgR =12m v ′20代入数值得s =1.0 m.(3)设滑块滑到C 点时速度为v 1,因滑块恰好能通过G 点,则在G 点有mg =m v 2G R从C 到G 由动能定理知-mg ·2R =12m v 2G -12m v 21 从A 到C 由动能定理知qEL +μ1mgL +μ2mgs =12m v 201-12m v 21 联立并代入数值得v 01=62m/s =322v 0.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解决机械能守恒综合题目的一般方法(1)对物体进行运动过程的分析,分析每一运动过程的运动规律.(2)对物体进行每一过程中的受力分析,确定有哪些力做功,有哪些力不做功,哪一过程中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3)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及有关的力学规律列方程求解.【例2】 (2013·浙江高考)山谷中有三块石头和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青藤,其示意图如下.图中A 、B 、C 、D 均为石头的边缘点,O 为青藤的固定点,h 1=1.8 m ,h 2=4.0 m ,x 1=4.8 m ,x 2=8.0 m .开始时,质量分别为M =10 kg 和m =2 kg 的大、小两只滇金丝猴分别位于左边和中间的石头上,当大猴发现小猴将受到伤害时,迅速从左边石头的A 点水平跳至中间石头.大猴抱起小猴跑到C 点,抓住青藤下端,荡到右边石头上的D 点,此时速度恰好为零.运动过程中猴子均可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1)大猴从A 点水平跳离时速度的最小值;(2)猴子抓住青藤荡起时的速度大小;(3)猴子荡起时,青藤对猴子的拉力大小.【审题突破】 1.命题立意:本题以两只猴子的运动为情景,考查了平抛运动的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能力立意上考查考生分析物理运动过程中的各状态,找出彼此联系,进行计算得出结论的能力.2.解题关键:(1)题干中“速度恰好为零”,猴子到达D 点的动能为零.(2)问题中“速度的最小值”即大猴从A 到C 水平位移大小为x 1.(3)“猴子荡起时”即猴子做圆周运动.3.解题技巧:(1)处理平抛运动时,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处理.(2)猴子抓住青藤荡起,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3)猴子抓住青藤荡起时,拉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答案 (1)8 m/s (2)9 m/s (3)216 N解析 (1)设猴子从A 点水平跳离时速度的最小值为v min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h 1=12gt 2①x 1=v min t ②联立①②式得v min =8 m/s ③(2)猴子抓住青藤后从C 到D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 +m )gh 2=0-12(M +m )v 2C ④ v C =2gh 2=80m/s ≈9 m/s ⑤(3)设拉力为F T ,青藤的长度为L ,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T -(M +m )g =(M +m )v 2C L⑥ 由几何关系(L -h 2)2+x 22=L 2⑦ 得:L =10 m ⑧综合⑤⑥⑧式并代入数据解得:F T =(M +m )g +(M +m )v 2C L=216 N.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四种情景”(1)情景一:物体沿轨道运动,轨道光滑,物体只受重力和轨道弹力,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时.(2)情景二:物体在绳子或杆作用下运动,绳子或杆对物体的弹力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时.(3)情景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做自由落体、上抛、下抛、平抛等各种抛体运动时.(4)情景四: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没有摩擦生热,没有非弹性碰撞,没有绳子瞬间绷紧等现象,只有动能与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相互转化时.【变式训练】2.(2015·天津理综)如图所示,固定的竖直光滑长杆上套有质量为m的小圆环,圆环与水平状态的轻质弹簧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墙上,且处于原长状态.现让圆环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弹簧原长为L,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弹簧的长度变为2L(未超过弹性限度),则在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的过程中()A.圆环的机械能守恒B.弹簧弹性势能变化了3mgLC.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所受合力为零D.圆环重力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答案 B解析圆环在下滑过程中,圆环的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对圆环做功,圆环的机械能不守恒,圆环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系统的机械能等于圆环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选项A、D错误;对圆环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圆环从静止开始先向下加速运动且加速度逐渐减小,当弹簧对圆环的弹力沿杆方向的分力与圆环所受重力大小相等时,加速度减为0,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加速度反向且逐渐增大,圆环开始做减速运动,当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所受合力最大,选项C错误;由图中几何关系知圆环的下降高度为3L,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可得mg×3L=ΔE p,解得ΔE P=3mgL,选项B正确.功能关系能量守恒的综合应用利用功能关系解题的基本思路(1)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及每个过程的受力情况.因为每个过程的受力情况可能不同,引起的能量变化也不同.(2)分析清楚哪几个力做功、各力的位移、引起了哪种能量的变化.(3)根据功能关系列方程式求解或定性分析.(4)功能关系式选用上首先考虑动能定理,其次是机械能守恒定律,最后选择能量守恒定律,特别地当研究对象是系统,且系统机械能守恒时,首先考虑机械能守恒定律.【例3】(2014·广东高考)如图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①和②为楔块,③和④为垫板,楔块与弹簧盒、垫板间均有摩擦.在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的过程中()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B.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C.垫板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审题突破】 1.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摩擦生热、弹簧弹力做功等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综合性强.2.解题关键: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的过程中,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3.解题技巧:(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机械能内部的相互转化,没有摩擦力做功.(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特定的力做功与特定的能量转化对应.答案 B解析在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的过程中,有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缓冲器的机械能不守恒,A 项错误、B 项正确;在弹簧压缩的过程中,有部分动能转化成了弹簧的弹性势能,并没有全部转化为内能,C 项错误;在弹簧压缩的过程中,是部分动能转化成了弹簧的弹性势能,而不是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D 项错误.利用功能关系解题的“三点注意”(1)功→能:分清是什么力做功,并且分析该力做正功还是做负功,根据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判定能的转化形式,确定能量之间的转化情况.(2)能→功:根据能量之间的转化情况,确定是什么力做功,可以计算变力做功的多少. (3)功能关系的实质:功能关系反映了做功和能量转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和原因,能量转化是做功过程的必然结果.【变式训练】3.(多选)(2015·遵义二模)如图所示,长为L 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在木板的A 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现缓慢地抬高A 端,使木板以左端为轴转动,当木板转到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时小物块开始滑动,此时停止转动木板,小物块滑到底端的速度为v ,在整个过程中( )A .木板对小物块做的功为12m v 2B .支持力对小物块做的功为零C .小物块的机械能的增量为12m v 2-mgL sin αD .滑动摩擦力对小物块做的功为12m v 2-mgL sin α答案 AD解析 在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受重力、木板施加的支持力和摩擦力,整个过程重力做功为零,由动能定理W 木=12m v 2-0,A 正确;在物块被缓慢抬高过程中摩擦力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得W ′木-mgL sin α=0-0,则有W ′木=mgL sin α,故B 错误;由功能关系,机械能的增量为木板对小物块做的功,大小为12m v 2,C 错误;滑动摩擦力对小物块做的功W f =W木-W ′木=12m v 2-mgL sin α,D 正确.[突破审题·规范解答]如图所示,x 轴与水平传送带重合,坐标原点O 在传送带的左端,传送带长L =8 m ,匀速运动的速度v 0=5 m/s.一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①轻轻放在传送带上x P =2 m 的P 点.小物块随传送带运动到Q 点后②冲上光滑斜面且刚好到达N 点(小物块到达N 点后被收集,不再滑下).若小物块经过Q 处无机械能损失,③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1)N 点的纵坐标;(2)小物块④在传送带上运动产生的热量;(3)若将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的某些位置,最终均能沿光滑斜面越过纵坐标y M =0.5m 的M 点,求这些位置的⑤横坐标范围.答案 (1)1.25 m (2)12.5 J (3)0≤x <7 m解析 (1)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a =μg =5 m/s 2.小物块与传送带共速时, 所用时间t =v 0a =1 s运动的位移x =12at 2=2.5 m<(L -x P )=6 m故小物块与传送带共速后以v 0=5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Q ,然后冲上光滑斜面到达N 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v 20=mgy N解得y N =1.25 m(2)小物块在传送带上相对传送带滑动的位移 x 相对=v 0t -x =2.5 m产生的热量Q=μmgx相对=12.5 J(3)设在坐标为x1处轻轻将小物块放在传送带上,最终刚好能到达M点,由能量守恒得μmg(L-x1)=mgy M代入数据解得x1=7 m故小物块在传送带上的位置横坐标范围0≤x<7 m【易错分析】(1)常见的思维障碍:①在求小物块冲上斜面的初速度时,误认为小物块一直加速至Q处,错误求出v0=2a(L-x P)=215m/s.②在求摩擦生热时,误认为相对滑行的距离为L-x P=6 m,这样求忽视了相对静止的一段距离.(2)因解答不规范导致失分:①将Q=μmgx相对写成Q=μmg(L-x P),书写不规范而失分.②坐标范围写成x≤7 m或0≤x≤7,不够准确而失分.1.轻质弹簧右端固定在墙上,左端与一质量m=0.5 kg的物块相连,如图甲所示,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物块静止且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以物块所在处为原点,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建立x轴.现对物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F,F随x轴坐标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物块运动至x=0.4 m处时速度为零.则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g=10 m/s2)()A.3.1 J B.3.5 JC.1.8 J D.2.0 J答案 A解析物块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μmg=1 N.F-x图线与x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功,可知物块从静止到运动至x=0.4 m时F做功W=3.5 J,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W f=fx=0.4 J.由功能关系可知,W-W f=E p,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3.1 J,选项A正确.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以一定初速度滑上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同时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mg sinθ.已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取出发点为参考点,能正确描述滑块运动到最高点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滑块的动能E k 、机械能E 随时间t 变化关系,滑块的势能E p 随位移x 变化关系的是( )答案 CD解析 滑块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所受的合力等于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滑块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fx =mg sin θ(v t -12at 2),图A 错误,由动能定理得-mg sin θ(v t -12at 2)=E k -12m v 2,E k =-mg sin θ(v t -12at 2)+12m v 2,图B 错误.滑块的重力势能E P =mg x sin θ,图C 正确.根据题述知,F =mg sin θ=μmg cos θ,机械能E 随时间t 不变,图D 正确.3.(2015·青岛5月检测)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1 kg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如图甲所示,若力F 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在前2 s 内和后4 s 内做的功之比为1∶1B .拉力在前2 s 内和后4 s 内做的功之比为1∶3C .拉力在4 s 末和6 s 末做功的功率之比为2∶3D .拉力在前2 s 内和后4 s 内做功的功率之比为2∶3 答案 BD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a ,2 s 时的速度v 2=a 1t ,则v 2=Fm t =8 m/s ,6 s 时的速度v 6=v 2+F ′m t ′=16 m/s ;由动能定理可得前2s 内拉力做的功W =12m v 22-0=32 J ,后4 s内拉力的功W ′=12m v 26-12m v 22=96 J ,则W W ′=13,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4 s 末拉力做功的功率P =F v 2=32 W ,6 s 末拉力做功的功率P ′=F ′v 6=2×16 W =32 W ,则P P ′=11,选项C错误;根据平均功率的定义P =Wt ,则前2 s 内做功的功率P =16 W ,后4 s 内做功的功率P ′=24 W ,即P P ′=23,选项D 正确.4.(多选)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m 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环,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的轻小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 ,杆上的A 点与定滑轮等高,杆上的B 点在A 点下方距离A 为d 处.现将环从A 处由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环到达B 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h =d2B .环到达B 处时,环与重物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2C .环从A 到B ,环减少的机械能大于重物增加的机械能D .环能下降的最大高度为43d答案 BD解析 环到达B 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等于绳拉伸过来的长度,所以h =2d -d ,A 错误;环和重物在沿绳方向的速度相等,环到达B 处时,环与重物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B 正确;环和重物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环减少的机械能等于重物增加的机械能,C 错误;当环下降的高度最大时,两者速度均为零,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环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物最大的重力势能,有mgh =2mg (h 2+d 2-d ),解得h =43d ,D 正确.专题提升练习(五)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9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有一质量为m 的木块,从半径为r 的圆弧曲面上的a 点滑向b 点,如图所示.如果由于摩擦使木块的运动速率保持不变,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木块的加速度不变B .木块所受的合外力为零C .木块所受的力都不对其做功D .木块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合外力对木块所做的功为零 答案 D2.质量为10 kg 的物体,在变力F 作用下沿x 轴做直线运动,力随坐标x 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物体在x =0处,速度为1 m/s ,一切摩擦不计,则物体运动到x =16 m 处时,速度大小为( )A .2 2 m/sB .3 m/sC .4 m/s D.17 m/s 答案 B3.质量为2 kg 的物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物块动能E k 与其发生位移x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1 m 时速度大小为2 m/sB .x =3 m 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5 m/s 2C .在前4 m 位移过程中拉力对物块做的功为9 JD .在前4 m 位移过程中物块所经历的时间为2.8 s 答案 D解析 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得F 合x =ΔE k ,则F 合=ΔE kx,即图线的斜率等于合外力.在0~2 s 内,F 合=2 N ,设x =1 m 时速度大小为v ,由动能定理得F 合x =12×m v 2-0,v = 2m/s ,选项A 错误;由图线知2~4 m 内加速度恒定,a =F 合m =ΔE k xm =52×2 m/s 2=54 m/s 2,选项B 错误;在前4 m 位移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W -μmgx =9 J ,W =9 J +0.2×2×10×4 J =25 J ,选项C 错误;在x =2 m 时,12m v 21=4 J ,v 1=2 m/s ,在x =4 m 时,12m v 22=9 J ,v 2=3 m/s ,在前2 m 内,2 m =v 12t 1,t 1=2 s ,在后2 m 内,2 m =v 1+v 22t 2,t 2=0.8 s ,故t =t 1+t 2=2.8 s ,选项D 正确.4.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 、B ,它们的质量分别。

高中物理《功(5)》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功(5)》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7.2 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理解功的含义,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3)正确理解并应用公式W=FLcosα计算力的功。

(4)明确功是标量,正确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能正确判断正功和负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学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功的概念理解和求解功的过程中,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遇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功概念的理解,并会用功的公式计算难点:正负功的物理意义,以及对功标量型的理解。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我们来一起观看一个视频(播放人教版《功》的视频)教师活动:通过短片我们知道,能量转化都伴随着做功的过程。

但是,我们要如何来定量的描述能量的转化过程呢?那就是做功。

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功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一、功教师活动:分析讨论:四幅图是小新提包回家的情景,小新对包的拉力做功没有?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完成下面两个问题1、功的定义2、功的要素教师活动:功的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

板书:1、功的定义2、功的要素教师活动:如果力对物体做功,那如何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呢?二、功的计算(1)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在同一方向上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初中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课本内容回答。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功的概念独立推导。

如图力F 使滑块发生位移l 这个过程中,力F 对物体做功吗?在方向一致,问题1 中,拉力和位移力F 对滑块做了多少功?(2)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如果支持力、重力与位移的夹角是900,则这两个力对物体做功吗?(3)如果力F 与位移l 的夹角为任意角度时,力F 是否做功?如果做功,应该如何计算力F 对滑块所做的功呢?引导:同学们是否可以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并用力的分解知识讨论F 到底是否做功?若做功,该如何计算?(学生讨论尝试分析出方法)提问学生,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分析:这时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高中物理《功》的教案

高中物理《功》的教案

高中物理《功》的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功的概念和公式。

2.掌握计算功的方法。

3.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相关示意图。

2.准备教学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计算功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功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功的概念和定义(10分钟)
1.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介绍功的单位和量纲。

三、示例演练(15分钟)
1.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功。

2.学生根据示例练习计算功的方法。

四、教学实验(2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斜面上移动的功。

2.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做功的大小。

五、课堂讨论(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功的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意义。

六、总结复习(5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实验的设置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功》学案5(粤教版必修2)

《功》学案5(粤教版必修2)

《功》学案5(粤教版必修2)《功》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做功于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

3、明确功是标量,能够应用功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4、理解正功和负功的物理意义.【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应用。

【难点】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自主导学】一、功: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化,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第52页图7.2-1,分析起重机、机车牵引列车和手压握力器的过程,思考:1、各个过程中有没有能量的变化?2、在这些过程中,有哪些力做了功?3、做功的因素是什么?一个物体受到的作用,并在,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4、做功的两个因素:(1);(2)。

思考:(1)如果起重机提着货物静止不动,拉力对货物是否做功了?(2)如果提着货物水平运动,拉力是否做功了?(3)陷在雪地里的汽车,人不管怎样用力,都推不动,人的推力对汽车是否做功了?(4)火车在平直轨道上运动,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和火车的重力做不做功?二、功的计算思考:F F l 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l。

问题1、物体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如何?问题2、力F做了多少功?问题3:当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时,此时拉力F做的功应该是多少呢?F α l1、功的般计算公式:α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这三者的乘积。

2、公式理解:3、说明:(1)功是量;(2)单位,1J等于1N的使物体在方向上发生1m的时所做的功。

1J=1N×1m=1N?m 练习:课本P54页1 巩固:一个质量为150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α=37°角的斜向右上方的拉力F=500N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l=5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 F阻=100N,求拉力F和滑动摩擦力F阻做的功? F1三、功的正负问题4:矢量的正、负表示的是方向。

【高三】2021年高考物理基础知识功和能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2021年高考物理基础知识功和能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2021年高考物理基础知识功和能专题复习教案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五功和能第一节功基础知识一、功的概念1、定义:力和力的作用点通过位移的乘积.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3、公式:W=FScosα(α为F与s的夹角).说明:恒力做功大小只与F、s、α这三个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还受其他力、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其他因素无关,也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4.单位:焦耳(J) 1 J=1N•m.5.物理意义:表示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应,是能的转化的量度6.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是有正负.正功表示动力做功,负功表示阻力做功,功的正负表示能的转移方向.①当0≤a<900时W>0,力对物体做正功;②当α=900时W=0,力对物体不做功;③当900<α≤1800时W<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成物脚体克服这个力做功,这两种说法是从二个角度描述同一个问题.二、注意的几个问题①F:当F是恒力时,我们可用公式W=Fscosθ运算;当F大小不变而方向变化时,分段求力做的功;当F的方向不变而大小变化时,不能用W=Fscosθ公式运算(因数学知识的原因),我们只能用动能定理求力做的功.②S:是力的作用点通过的位移,用物体通过的位移表述时,在许多问题上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错觉,在后面的练习中会认识到这一点,另外位移S应当弄清是相对哪一个参照物的位移③功是过程量:即做功必定对应一个过程(位移),应明确是哪个力在哪一过程中的功.④什么力做功:在研究问题时,必须弄明白是什么力做的功.如图所示,在力F作用下物体匀速通过位移S则力做功FScosθ,重力做功为零,支持力做功为零,摩擦力做功-Fscosθ,合外力做功为零.例1.如图所示,在恒力F的作用下,物体通过的位移为S,则力F做的功为解析:力F做功W=2Fs.此情况物体虽然通过位移为S.但力的作用点通过的位移为2S,所以力做功为2FS.答案:2Fs例2.如图所示,把A、B两球由图示位置同时由静止释放(绳开始时拉直),则在两球向左下摆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OA对A球做正功B、绳子AB对B球不做功C、绳子AB对A球做负功D、绳子AB对B球做正功解析:由于O点不动,A球绕O点做圆周运动,OA对球A不做功。

《功》教案 2022年人教版物理导学案 (3)

《功》教案 2022年人教版物理导学案 (3)

第十一章第一节《功》天津市第五中学李凤来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实例知道功的概念。

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树立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开展。

二、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三、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根底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根底。

任教班级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而且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以及创造性存在差距。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结合25中学生的特点,为培养学生自主性与独立性,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小组间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依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原那么,将鼓励学生采用探究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五、教学策略学生已学习了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但对于什么是做功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本节课从对放在地面上的物体的受力分析,引出物理学中功的含义。

接着让学生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后,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什么是功。

高中物理《功》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功》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一物理《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情调查、情境导入做一做:1、将物理课本从桌子的一端移动到另外一端:2、请一学生将一书包从教室左端提到右端(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平推、上提、斜拉等搬运方法达到搬运的目的)提出问题: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同学们对物体的作用力在那些阶段做了功?若做功,所做的功如何计算?问题展示、合作探究一、功的概念1、高中对力的功的定义:2、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二、功的计算1、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问题一: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前行驶的位移为s,如图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2、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而是成某一角度:问题二:物体m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s,如图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总结: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 _________________ 即W=Fs cosα,说明:①功是标量、过程量;②F一般为恒力,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但要求这个合力也是恒力,若作用力是变力,千万不能用;③S为力F作用时物体所发生的位移,不一定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④α是F与S的夹角;⑤要计算功只要找恒力F、S和α就可以了,不必计较物体的做怎样的运动。

三、正功与负功1、功的正负:由公式W=Fscosα可以知道:①当α=π/2时,W,即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力F对物体。

②当0≤α<π/2时,W 0,即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夹角为锐角时,力F对物体做功。

③当π/2<α≤π时,W 0,即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夹角为钝角时,力F对物体做功。

某力对物体做负工功,又常说成物体做功。

2、力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时有什么物理意义呢?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四、合力的功例题: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10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s=10m。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学案1-新版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学案1-新版

4.1《功》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因素2、明确功是标量,知道W =FL cos θ的适用范围,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3、理解正功、负功的概念重点难点功的概念(实际情况中如何理解力和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学习过程教材导读1、起重机提起货物的时候,货物在钢绳拉力作用下上升一段距离,请同学们想: a 、钢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如何?物体的位移方向又如何?那么,钢绳的拉力对货物是否做了功?b 、但如果货物被拉到一定的高度后,起重机和货物共同沿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则这段时间内钢绳对货物的拉力方向如何?货物的位移方向又如何?那么,这种情况钢绳的拉力对货物又是否做了功?2、机车牵引列车前进,机车对列车的牵引力方向是水平的,列车的位移也是水平的,牵引力对列车是否做了功?纤夫拉船的力的方向与船前进的方向有一定的夹角,不在同一方向上,拉力对船做不做功? 什么情况力对物体做功?如何计算功的大小?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 目标一: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 ,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

目标二:功的大小用F 表示力的大小,用L 表示位移的大小,用W 表示功的大小a 、若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时:功的大小W = 。

FF L L FαF αb 、若力F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时,功的大小W 又等于多少呢?c 、功是标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 。

目标三:关于正功和负功(1)当力F 和位移L 方向互相垂直时,力F 对物体 ;当力F 和位移L 夹角为锐角时,力F 对物体做 功,此时力F 对物体起着动力作用。

(2)当力F 和位移L 夹角为钝角时,力F 对物体做 功,此时力F 对物体起着阻力作用。

精典例题如图所示,物体在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发生一段位移L ,试分别计算这四种情况下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

设在这四种情况下力F 和位移L 的大小都相同:F =10N ,,L =1m ,角θ的大小如图所示。

《功》教案 人教版物理导学案 (6)

《功》教案 人教版物理导学案 (6)

第一节《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阅读指导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七章第2节弹力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弹性形变,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2.了解几种弹力的表现形式,了解弹簧测力变化特点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二〕过程与方法1.会分辨弹性与塑性,了解弹性限度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能总结出用其使用时的步骤与考前须知3.了解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测力计及其使用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学过的知识对生活中的力进行测量与实践2.列举并联系生活中弹性形变的例子,体会弹力所发挥的作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弹力产生的原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测力计时的考前须知三、教学过程3个200克的钩码,并记下指针没挂钩码时及每挂一次钩码时的位置。

最后测量每次弹簧的长度及伸长的长度。

并将结果填表: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根据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的原理,能否制成一种有用的工具为我们效劳?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板书:弹簧测力计制成原理〕这一原理制成的。

关于弹簧测力计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师:谁能帮助同学解决以上问题?〔板书构造、使用考前须知〕①拉力越大,弹簧越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功A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
(2)定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即=W ______________
(3)功是标量,单位:J;
(4)正负功的物义:力对物体做正功说明该力对物体运动起________作用;力对物体做负功说明该力对物体运动起___________作用。

题49、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是30N 和40N ,如果它们的夹角是90°,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是( )
A .10N
B .35N
C .50N
D .70N
(07年)关于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功只有大小而无方向,所以功是标量
B .力的位移都是矢量,所以功也是矢量
C .功的大小仅由力决定,力越大,做功越多
D .功的大小仅由位移决定,位移越大,做功越多
(09年)某人用5N 的水平推力将自行车沿力的方向推行5m ,在此过程中,推力所做的功为
A .50J
B .25J
C .10J
D .5J
(11年)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在10N 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前移动了5m,撤去拉力后又向前滑行了3m.在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为
A .20J
B .30J
C .50J
D .80J
题50、若互相垂直的两个力做功分别为30J 和40J ,,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做的功是J 。

(07年)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仅在两个同向水平力的共同作用下开始运动,若这两个力分别做了6J 和8J 的功,则该物体的动能增加了
A .48J
B .14J
C .10J
D .2J
26.功率 A
(1)概念:=P __________(F与V方向相同) 单位:瓦特(W)
(2)理解:平均功率V F t
W P ==
瞬时功率FV P =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物意: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题51、质量为1kg 的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设1s 内物体未着地,则该物体下落1 s 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 ) 1s 末重力瞬时功率为 W (取g = 10m/s 2)
A .25W
B .50W
C .75W
D .100W
题52、轮船以速度16m/s 匀速运动,它所受到的阻力为1.5×107N ,发动机的实际功率是( )
A. 9.0×104kW
B. 2.4×105kW
C.8.0×104kW
D.8.0×103kW
题53、第一次用水平恒力F 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移动距离s ,F 做功为W 1、平均功率为P 1;第二次用相同的力F 作用于物体上,使物体沿粗糙水平面移动距离也是s ,F 做功为W 2、平均功率为P 2,那么( )
A .W 1>W 2 ,P 1>P 2
B .W 1<W 2 ,P 1<P 2
C .W 1 =W 2 ,P 1>P 2
D .W 1 =W 2 ,P 1<P 2
题54、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80kW ,它以额定功率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m/s ,那么汽车在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阻力是 ( )
A .1600N
B .2500N
C .4000N
D .8000N
(07年)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焦耳(J )
B .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瓦特(W )
C .功率是描述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焦耳(J )
D .功率是描述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瓦特(W )
(08年)今年年初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雪灾.在抗雪救灾中,运输救灾物资的汽车以额定功率上坡时,为增大牵引力,司机应使汽车的速度
A .减小
B .增大
C .保持不变
D .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09年)一辆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汽车的速度越大,则牵引力越大
B .汽车的速度越小,则牵引力越大
C .汽车一定做匀加速运动
D .汽车一定做匀速运动
(11年)起重机沿竖直方向匀速吊起重物,在t 时间内做的功为W ,则该起重机的功率为
A.Wt
B.Wt 2
C.W/t KS5U
D.W/t
2 (12年)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B .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C .实际功率一定等于额定功率
D .瞬时功率一定大于平均功率
27.重力势能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A
(1)概念:重力势能mgh E P =重力做功21mgh mgh W G -=
重力势能的增加量12mgh mgh E P -=∆=G W ___________
(2)理解:(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2)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3)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4)重力势能是相对的,是和地球共有的,即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题55、关于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向下运动时,重力对物体做负功
B .当物体向下运动时,重力势能增大
C .当物体向上运动时,重力势能增大
D .当物体向上运动时,重力对物体做正功
题56、将质量为100kg 的物体从地面提升到10m 高处,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1.0×104J
B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1.0×104J
C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1.0×104J
D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少1.0×104J
题57、质量为1kg 的物体从足够高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m /s 2,则开始下
落1s 末重力的功率是 ( )
A 、100W
B 、50W
C 、200W
D 、 150W
(07年)一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做了2J 的功,则
A .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等于2J
B .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大于2J
C .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小于2J
D .该物体重力势能增加,增加量等于2J
(09年)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在绕地球45圈后,与2008年9月28日胜利返航。

在返回舱拖着降落伞下落的过程中,其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为
A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B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
C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小
D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10年)如图所示,桌面高为,质量为m 的的小球从高出桌面的A 点下落到地面上的B 点,在此过程中的B 点,在此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
A.增加 KS5U
B.增加
C.减少
D.减少
(11年)如图所示,一物体从A 点先后沿路径1、2运动到B 点,重力做功分
别为W 1、W 2,则它们大小的关系为
A .W 1>W 2
B .W 1=W 2
C .W 1<W 2
D .无法比较
28.弹性势能 A
弹簧的弹性势能只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11)如图所示,将弹簧拉力器用力拉开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和弹性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A .弹力变大,弹性势能变小
B .弹力变小,弹性势能变大
C .弹力和弹性势能都变大
D .弹力和弹性势能都变小
29.动能 A 动能:22
1mv E K =标量 题58、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度,都能使汽车的动能发生变化,在下面4种情况中,能使汽车的动能变为原来的4倍的是( )
A.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到原来的4倍
B.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
C.速度不变,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
D.速度不变,质量增大到原来的8倍 1h 2h 2mgh 12mg(h h )+2mgh 12mg(h h )
+
(08年)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速度大小之比是2:1,则甲与乙的动能之比是
A .1:2
B .2:1
C .1:4
D .4:1
(08年)小球从地面上方某处水平抛出,抛出时的动能是7J ,落地时的动能是28J ,不计空
气阻力,则小球落地时速度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夹角是
A .30° B.37°C.45° D.60°
(12年)一只下落的苹果质量为m ,当速度为v 时,它的动能是
A .
mv 21B .mv C .221mv D .2m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