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崇阳教育城十年实验:撤了学校,提了质量,苦了孩子
向模范教师周鼎初同志学习——崇阳绿化中学教育革命调查的体会
向模范教师周鼎初同志学习——崇阳绿化中学教育革命调查的体会时代更迭,革命成就灿烂,习近平总书记重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强新时代教育实践,改革创新是提升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方式。
对全国各地教育改革实践及其主要代表人物进行调研,总结提炼,发掘模范,是推动更多人加入到新时代教育实践中来的重要举措。
近日,崇阳绿化中学正式步入新时代教育实践的行列,其中的一位模范教师,周鼎初同志,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
在他的带领下,崇阳绿化中学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绩,而且风靡社会,受到爱戴。
结合周鼎初同志的努力,崇阳绿化中学改革创新取得显着成效,堪称全国改革一支领航旗。
周鼎初同志热心关怀学生,把学生的成长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把对学生的教育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将教育的规律性和正确性深入到因材施教的实践中。
他不仅带着学生书写宝贵的人生,而且把崇阳绿化中学造就成为学生温馨的家,打造成一个汇聚了追求精品的新时代的学校。
另外,周鼎初同志不仅重视教学,而且重视教育管理。
他深知,教育管理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作为一个改革创新者,他在教学管理上下足功夫。
他把精力放在改革创新之上,鼓励思想灵活,教研活动热烈,鼓励学生有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以经验丰富的管理技巧管理学校,强调以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教育为指导,以责任为原则,以改进制度建设教育,使学校的管理更加有效。
此外,周鼎初同志还注重反思和规律性,以实践最为根本,把精力放在实践中,引导教育创新。
他认为,实践是提高教育质量最好的办法,并将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及时总结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作为一个改革实践者和模范教师,周鼎初同志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创新,不仅为崇阳绿化中学的改革创新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全国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毫不夸张地说,周鼎初同志是全国一位优秀的教师模范,他的实践,他的理念,必将对提高中国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所毁人不倦的学校
育人不愿,毁人不倦——个旧七中的真实情况反映个旧七中是个旧市基础教育的一所重要的学校,有着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以前在老校长的带领下曾多次连年创下郊区第一,全市第二的中考好成绩,曾经是个旧教育的一面旗帜。
自多现任校长潘乐上任后,乱指挥、乱用人,乱管理,至使老师无心教学,领导只谋私利,学校管理混乱,学生不想读书,校园安全事故频发,教学成绩连年下滑,现在已排到了个旧市倒数,如果不及时制止,带来严重的后果。
望领导在百忙之中抽时间过问一下,救救个旧七中。
1、学校还在严格将学生分为快、中、慢班,打击了大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22条。
2、不顾上级的规定,将不备相应教师资格的关系户杨红龙等人由小学调入中学任教,并担任七年级重点班级的班主任。
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33条。
3、本学期全校有近80名左右学生在册不在校,学校不上报,欺上瞒下,也不知将这些学生的补贴用于何处?反正老师是不知道的。
(连农村学生的补贴都吃,天理难容!)4、放纵和领导关系好的教师违章:在教育局明令禁止不准利用上班时间学驾驶证的情况下,孙翠梅、车妍妍、刘丽萍、王秀梅,甚至现任教务主任梁惠琼等大多数人都是利用上班时间学驾驶(其中王秀梅现在还在学驾驶证,为了学驾驶,只安排她上一个班的英语课还算是超课时),学校不但不闻不问,还为其提供方便,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5、违章指挥教学,拿教学工作当儿戏。
从音乐老师周宇婷调走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学校根本就没开设音乐课,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违背了素质教育。
6、违章指挥、控制学校党支部。
前任书记郭宝昌决定调走后,为使新上任的书记称其心、如其意,在推选新书记时,只让几个心腹参与,其中包括了大批非党员人士,而真正的大批共产党员则根本不让知道此事,更不用说参与。
7、放纵中、基层班干部为所欲为。
本学期,九年级年级组长王秀梅因要照顾物理教师马泽明少上自习(因马晚上要接送自己的小孩上自习,而九年级年级组长又每天都要搭马的车来去蒙自)竟然可以不安排九年级一班《物理》的晚自习(九年级其他所有班级都有《物理》晚自习)。
教育不公问题的现状
教育不公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作者:张少云文章来源: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更新时间:2009-6-1 点击数: 741【字体:大中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我县教育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城乡教育不均衡、不同阶层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等教育不公问题进一步凸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教育不公的现状1.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公: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城乡差别在不断加大。
从我县的目前情况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城乡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比例偏低。
据最新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县城镇人口所占比例为29.5%,农村人口占71.5%。
从1997年开始,随着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农村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整体仍然落后,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
城镇和农村之间适龄少年的初中入学率和在校生的比重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高中阶段农村学生所占比例更少。
从目前我县普通中学的状况看,农村学生拥有初中教育份额的69.7%,但仅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1.5%。
二是农村学生辍学率仍然偏高。
农村学生辍学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
2008年,我县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2.83%,城镇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0.5%,农村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4.5%,部分边远山区或林区辍学率甚至高达10%以上。
2.不同阶层之间的教育不公:弱势群体子女入学仍然艰难。
由于升学和进入好学校除了能力竞争外,越来越依赖家长的社会关系和经济能力。
弱势群体往往缺乏选择性,不同阶层对入学机会和学校质量差距造成的不公平感正在加剧。
同时,由于不同阶层,家庭背景存在明显差别,他们子女在学业成功上的差异同样巨大。
在各级学校中学习失败、辍学留级、中途弃学的,主要是家境贫寒、社会地位较低阶层的孩子。
3.不同性别之间的教育不公:我县男女出生数基本持平,男女比例约为1:0.98,调查显示女性教育具体问题表现在,一是在校学生男女比例失衡。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学校给女生“提桶卸妆”引热议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学校给女生“提桶卸妆”引热议正文:老师提桶卸妆——你怎么看?2019-09-14 22:00今天看到一则消息:贵州黔东南三穗县某中学,开学第一天,一大波离家返校的初中生,化着浓妆回到了学校。
老师提水桶用毛巾给女生卸妆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
视频显示,一位男老师拿着一条毛巾,给一个学生擦完脸之后,把毛巾放进身边的水桶里洗一洗,再继续擦拭下一个女学生的脸,边擦边说:“学生就要有学生的样子。
”女孩子们排着队,看上去很不情愿,还有的试图捂着脸蒙混过关,都被拦了下来……在这个“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新时代,网上看到这样的视频并不奇怪,我也没什么波澜。
想先问问大家:你怎么看?对该老师的行为支持还是反对?不记名,进行一个简单粗暴的投票(放心投,别人看不到你的选项):不过看到网上的评价,我倒觉得有意思。
不带倾向,原封不动搬过来,呈现给大家:支持的声音∙站在校门口拎桶为女生卸妆的老师,就是育人岗位上的站岗人。
这样负责任的老师,家长和社会,应该是连连道谢都怕来不及。
面对这些没把校规校纪放在眼里的女生,有效的办法不是递给她们一打卸妆纸、一瓶卸妆纸,也不是把她们简单粗暴地拒之门外,而是把校门守住,把校规守住,但又要把教书育人“一个不能少”的底兜住。
∙卸妆进校园,不是老师践踏学生的尊严,而是践行教书育人的尊严,让学生的成长与未来真正具有立得住、行得正的价值与尊严。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老师失去惩戒权,教育者面对被教育者的明显不当言行连批评都要和颜悦色,后果之严重众所周知。
如果教师的惩戒权总是会遭到吹毛求疵的对待,遇到莫名其妙的各种束缚,还会有哪一个老师愿意因负责而惹上麻烦和非议?∙对于为学生“卸妆”的老师来说,一边是对孩子错误审美的怜惜与着急,一边是爱生如子的严苛与担当。
也许有人担心老师过于“粗暴”,怕伤着孩子的“玻璃心”。
但是,老师光明正大立于门口,为一个个孩子洗去一脸的脂粉,并没有对孩子言语偏激,也没有对孩子的歧视,这样的“提桶卸妆”,于广大学生来说无异于一个言传身教的课堂,不必把孩子的承受力想得那么弱不禁风。
崇阳县关爱留守儿童和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情况汇报
崇阳县关爱留守儿童和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情况汇报崇阳县教育局崇阳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五县交界处,属贫困山区县,版土面积196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47万人口。
我县是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县,是武汉“1+8”城市圈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86 所,其中高中3所,职校1所,初中11所,小学70所(含53所初小,34个教学点),特殊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21所,全县教师3819人。
为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我们精心准备、积极部署、周密安排,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情况为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顺利入学,我县采取三大举措:一是适当放宽准入条件。
在严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条件关的前提下,结合进城务工人员务工实际,予以适当放宽准入条件,规定欲在县直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条件为:流出地乡镇政府出具的父母双方同时进城务工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进城务工、在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居(暂)住证和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明);监护人与用人单位签订并由劳动部门认可的劳动合同或监护人的工商执照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预防接种证(小学报名用)。
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实行就近免费就读。
对不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劝导回原籍就读。
2011年春,我县招收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7449人,其中就读于公办学校的有7135人,就读于民办学校的有314人,基本上实现了符合条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应读尽读”的目标。
二是多渠道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首先始终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随班就读为主”的原则,广泛接纳符合条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
我县现有11所中小学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为进一步缓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2009年秋我县在教育城创办了崇阳县第二实验小学,计划于2011年秋新建崇阳县第五小学。
三是不断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管理。
优先发展之道——崇阳县教育改革系列之一
工 程 ” 因 此 , 育 新 城 周 边 的房 价 攀 升 早 就 在 县 委 、 。 教 县
政 府 的预 判 之 中 。教 育新 城 的 建 设 之 所 以能 够 在 崇 阳教 育 棋 局 中一 子 胜 全 局 , 步 活 满 盘 , 成 为 崇 阳教 育 的点 一 并
也 只 能 招 收 3 0 人 , 部 分 学 生 直 接 进 入 了 社 会 , 在 0多 大 或
增 。一 方 面 , 幼 儿 园 到 高 中 , 额 普 遍 偏 大 , 阳县 实 从 班 崇 验 小 学 班 额 甚 至 达 3 0人 以 上 , 长 戏 称 学 校 教 育 如 同 0 家
近 5 元在护城河 的另一边建起 了教育新城—— 一座 占 亿 地 10 2 0亩 , 学 前 教 育 、 务 教 育 、 中教 育 、 业 教 育 集 义 高 职 于 一体 的教 育 新 城 。
财 、 的 极 大 浪 费 , 限 的投 入 与 多 点建 设 的 矛盾 十 分 突 物 有
崇 阳 困 局
20 0 6年 1月 , 阳 县 人 代 会 如 期 召 开 , 份 来 自 高 枧 崇 一
出 。崇 阳教 育 发 展 的 困局 让 崇 阳县 教 育 局 局 长龙 志凡 忧
心忡忡 。崇 阳县是 山区县 , 人 口4 总 7万 , 济 居 全 省 中 经 游 水平 , 20 按 0 7年 的 投 入 水 平 测 算 , 阳 县 要 实 现 教 育 崇 均 衡最 早 也 得 到 8 以后 。 年
人 , 家 常 住 人 口不 足 4 0人 。 城 镇 化 进 程 的 加 快 和 群 在 0
三年前 , 这里 是 一 片 杂 草 丛 生 的 荒 芜 山 冈 , 近 的 房 价 还 附 只 有 5 0 。 走 在 崇 阳 县 教 育 新 城 的 护 城 河 边 , 阳 县 0元 ” 崇
以歌声浸润心灵,让校园弥漫芬芳
以歌声浸润心灵,让校园弥漫芬芳——崇阳县城关中学“音乐育人”之路摘要:伴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改革,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存在城乡失衡现象。
崇阳县大胆进行改革创新,发展城乡融合教育,开启了我县新时代教育的新篇章。
为使城乡教育尽快融合,杨国君校长以“音乐育人”为催化剂,走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育人之路,卓有成效。
关键词:融合教育;音乐育人一、城乡融合教育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崇阳县义务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存在很大的地域不均衡,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微型学校”、“微型班级”,而城区学校生源大增。
这种不均衡的教育现状使得农村孩子难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而城区学校存在超负荷压力。
为改变这种现状,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当地政府进行教育创新的探索——探索融合教育。
近年来,崇阳县蔡敦、华陂、大源、高视、金塘、桂花、铜钟、桂口、鹿门等9所农村偏远地区的初中因为城镇化建设,大多数农村居民向城镇迁移,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微型学校”、“微型班级”,个别学校出现七八个老师带20多个学生的情况。
按全县布局调整的思路,撤并农村偏远地区的初中搬至教育城中的城关中学。
十校合一,3700多名农村初中生和1700多名县城初中生在2009年9月1日走进同一所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十校合一,解决了城区班额爆满和乡下生源萎缩的矛盾,促进了我县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发展。
城乡结合的融合教育利用有限的资源给更多的孩子提供了一流的硬件设施,尤其是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给教育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极具发展潜力和推广价值。
崇阳县以教育城建设为战略支点的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出台后,一个没有被广泛关注的隐性问题呈现出来了: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学校文化背景的10所学校的学生合并在一起,是按校分班还是混合分班?学生食宿是自由组合还是统一分配?管理将面临巨大挑战。
在调查中了解到,家长们都有自己的顾虑:城里家长认为农村的孩子行为习惯不好、不讲文明;农村家长则认为城里的孩子怕吃苦、爱攀比。
让全县每一所学校同样优质——崇阳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侧记
设 也 已提 上 日程 。 食 堂 和 师 生 宿 舍 已 经 改 造 完 “
毕 , 年 实验 室也装备好 了, 假 我们将 配齐 ‘ 去 暑 班 班 通 ’ 明 年 学 校 的标 准 化 建 设 可 以全 部 完 成 , 。 到 时 候 我 们 的学 生 也 可 以 享 受 和城 区 学 生 一 样 的优 质 教 育 资源 。 副校 长 杨 振 对 这 一 天 充 满 了 期 待 。 ”
面积过小 , 源多 , 生 已搬 迁 新 址 开 学 。二 是 为解 决
学 校 和 4 个 教 学点 的教 育技 术装 备进 行标 准 化 配 5
置 ;0 1 至 2 2 年 每 两 年 一 轮 对 一 批 永 久 保 留 2 1年 00
学 校 进 行 校 园 、 舍 、 动 场 地 、 育 场 馆 的 标 准 校 运 体 化 建 设 改 造 。 石 城 小 学 就 名 列 2 1 年 至 2 1 年 01 02 改 造 计 划 当 中。 与 石 城 小 学 一 样 被 列 入 首 批 校 园 校 舍 改 造 计
3 it '・ 台资 0 Wl l 缘 讯 : ̄ l :
学校布局调整为学校标准化建设打好基础
毫 无 疑 问 , 校 标 准 化 建 设 是 为 了 推 进 教 育 学
均 衡 发 展 , 学 校 布 局 调 整 则 是 学 校 标 准 化 建 设 而
的 逻 辑 起 点 。 没 有 学 校 布 局 调 整 , 准 化 建 设 就 标 会 失 去 重 点 , 长 战 线 , 浪 费 资 源 , 会 降 低 标 拉 既 又 准 化 的水 平 。 标 准 化 建 设 不 是 盲 目盖 房 子 、 器 “ 买
对 峙 ” 记 者 大 吃 一 惊 : 手 边是 崭新 的学 生 宿 舍 让 左
23年,我见证了学校的发展
23年,我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兴山县实验小学王功琼我,一个普通的教师,在兴山县实验小学工作了23年,23年我一直战斗在学校前沿阵地上,23年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的经历,让我见证了学校的发展,特别是教学手段的大变革,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带来了质的飞跃。
92年,我从水月寺调进高阳镇小学(县实验小学的前身),那时被称为“城小”,学校古老,教学楼陈旧、规模小,学校教学条件低下,几乎没有电子教学设备,手段单一。
当时学生数恶性澎涨,班级人数多,一般都是70多人,甚至是80多人。
我曾经教过82个人的一个班,全凭“一支粉笔,一张嘴,全靠老师‘一桶水’的单向传授”。
白天声嘶力竭地说教一天,晚上还得手写备课到深夜,我们教师真是苦不堪言。
现在回忆过去时,有的教师身有感触地说:“不知哪时是怎么熬过来的”。
是啊,学校那样的教学条件,教师那样的工作负荷,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又怎么能发展呢?2002年,县城整体移民,学校随着搬迁到古夫,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校也有了发展的空间,但是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学校自身要建设,搬迁又欠下巨额债务,再加上遇到了教学改革的浪潮。
学校要发展,教学要改革,形势逼人啊,领导想办法集资购买了几套多媒体设备,办了四个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班,每个办公室增添了一台电脑,教师使用电子备课,让我们从繁重的手写备课中解脱出来。
学校虽然有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大部分学生仍然没有享受到优质教育,办公室的电脑只能勉强供教师备课使用。
要想彻底更新教师的观念,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素质,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这么大一个学校区区十几台电脑远远不够的。
领导也清醒地认识到当时的状况,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没有钱添置更多的教学设备。
正在学校领导一筹莫展的时候,2008年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吹到了学校,国家为学校化解了移民债务,在县教育局的统一调配下,学校的教学环境得到了彻底的改善。
我校率先安装了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融天网地网为一体的“班班通”设备,所有教室均实现了网络教学环境的“班班通”,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英特网、校园局域网三网合一。
守望“铜钟”35个春秋——记崇阳县铜钟乡中心小学校长卢正良
破了 唇
,
费 尽 心 血建 起 了 新 校 舍
,
;
自从
学 时 生 源 流 失严 重 学 区 范 围 内 大 部
,
,
他担任校 长 辍学 即成 为 该校的 历史
…
…
分孩子 都 跟 随 父母进 城 了 还有少部
,
使学校的综合考核排名
第
一
一
直 稳居全 乡
“
他 就 是 崇 阳 县 铜 钟 乡 中 心小 学 校
3 5
年如
_
日
地 扎 根 农村
风 挨 家 挨 户 地 走 访 做工 作 效率 最高
,
人数
由
78
人 回升 到
23
1
人
。
漫长 又 酷 热 的 暑 假 丝 毫 没 有 影 响
到 卢 正 良 的热情
,
的
一
次
一
,
晚上 走访了 十 多 家
“
:
。
很多
,
他几乎天天蹲 守在
。
>
家 长 至 今感 慨
守望 铜钟
—
“
”
3 5
个春秋
记 崇 阳 县铜 钟 乡 中 心 小 学 校 长 卢 正 良
參
特 约记者
李思 琪
I h
,
扎 根 农村学 校三十 五 年 诲
、
;
师
。
他 毅 然 选 择 了 留 在 崇 阳 县铜 钟 乡
一
领 校 环 境 却 又 苦于 经 费 不 足 于 是 带
, ,
见肘 的经 费
了 查 明原 因
。
过 问 连 学校的 垃 圾都是卢 校 长
詹大年 - “问题学生”他爹
詹大年:“问题孩子”他爹知道詹大年校长,还是从听说昆明市有个“丑小鸭中学”开始的。
2011年,詹校长在创办这所中学时,愿望朴实且简单,“‘丑小鸭’是白天鹅的品种,长大后是要飞向蓝天的。
”而这些“丑小鸭”就是学校不待见、家长脑壳痛的“问题少年”。
011981年,詹大年从师范毕业后,就投身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中,多年出色的教育工作,让仅仅入行6年的他成了当地一所小学的校长。
接下来的35年中,他先后当过四所学校的校长:湖南省桃江县杨林中学、昆明楚天学校、安宁好孩子培训学校以及昆明丑小鸭中学。
在创办“丑小鸭”之前,他发现大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都会“折磨”问题学生,要么劝退,要么直接放弃。
他并不赞同这种“淘汰”制度,所以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办一所只招“差生”的学校。
2011年8月,昆明丑小鸭中学正式成立。
十年来,丑小鸭中学先后帮助过2000多名问题学生,治愈过超过300名患有抑郁症的孩子。
这种教育难度很难想象。
“这些孩子不难关。
因为他们有想法,渴望自主、渴望自由、渴望被信任、渴望被关爱,你给他们这些不就行了吗?我觉得不要管,学生不是管出来的。
”詹校长笑着说。
02“丑小鸭”很容易让我们拿工读学校或者戒网瘾学校做对比。
“我们学校是一所正规的初中。
”詹校长说。
因为是“一所正规的初中”,所以学校开设了初中阶段所有的课程。
但毕竟生源和其他正规的初中有所不同,因此他们还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军事、心理、瑜伽、艺术、人格、健康、表达、梦想等10余门校本课程和社团。
普通中学一个班四五十人很正常,但在“丑小鸭”一个班只有20来人。
“我们不敢多招,必须小班化,这样才能保证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保证教育真正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
”学校里大致70%的孩子都来自于离异、单亲或者留守家庭。
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没有人帮助、引导,久而久之,他们在叛逆下走向极端。
他们更需要关爱。
詹校长经常和他们聊天,走进他们的内心,帮他们打开心结。
作为这个“爹”,他尽心尽职,在每个教室里,都有这样的公告栏:“任何时候,校长都会帮助你。
中小学撤点并校十年利弊引争论
中小学撤点并校十年利弊引争论作者:叶铁桥陈一村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9期编者按2011年,是教育报道相对不那么扎眼的一年。
我们应当庆幸这种不扎眼。
因为,与前几年相比,中小学虽然也有孩子辍学,但原因不会是交不起学杂费;贫困家庭孩子上大学仍要为学费发愁,但不会走投无路到选择自杀;大学生仍在为扩招苦恼,但那种大规模的扩招行动已经成了明日黄花。
这几年,最棘手、最有争议的教育话题,已经因为政策的调整和中央财政的支持,“高烧”的症状大为缓解。
然而,“高烧”虽退,“低烧”犹存。
教育始终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利益,也因此为这个国家的亿万人所关注。
我们梳理这一年的教育事件,希望留下这一年的教育生态记录,寻找来日的“退烧”良方。
或许,没有新闻,对教育而言是最好的新闻。
国务院关于撤点并校的条款经常被某些地方政府断章取义地引用2011年,正是撤点并校走过的第10个年头。
然而,在这一年的最后两个月,两次校车事故让撤点并校又置身于舆论的漩涡之中。
12月12日,江苏徐州丰县首羡镇发生一起运送小学生车辆侧翻事故,共造成15名学生死亡,11人受伤。
另一次事故更为惨烈,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小博士幼儿园一辆运送幼儿的校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21人死亡(其中幼儿19人)、43人受伤。
当时,这辆核载人数为9人的面包车上,却装进去了64人。
其实,这一年,还有更多的校车发生交通事故,只是没有造成像上述那么大的伤害,因此被零星地淹没在了信息的海洋中。
但每一起校车事故的背后,经常会浮现撤点并校这一根本原因。
但校车事件还只是某些撤点并校带来的一个悲剧,因为这一公共政策酿成的后果是非常多元的,且在这一年不时见诸媒体。
撤并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有所行动,在2001年国务院出台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后,“撤点并校”以狂风骤雨般的态势横扫了中国广袤的农村,成为了地方政府教育布局调整的“一场狂欢”。
该文件第十三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表示要“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莫言 两会议案
莫言两会提案:取消中考!中小学学制改成10年我的提案是关于中小学学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我没上过中学,也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
但是有很多亲友在中小学任教,也亲眼见证了从小学到中学艰苦而漫长学习的过程,因此对中小学的学制问题比较关注,也阅读过一些教育专家在这方面的文章,也做了较长时间的思考,提出来供有关部门和专家参考。
建国六十周年来,我国的中小学学制有过几次短暂的改变,但是基本上保持了633的模式,这个学制从目前来看符合我国当时的情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中,多是课程、教材的改革,很少触及到学制的问题。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633学制割裂了少年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也增加了学段衔接的成本。
学生培养年限的延长也影响到成才后对社会做贡献的年限,以及个人的生活幸福指数。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下,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缩短教育年限,提升人才效率,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设计学制改革,是众多教育专家研究的问题,已经形成了越来越明显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我的思考和建议,基于我国整个学制系统,目前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25年,时间太长了。
纵观各阶段时间,基础教育的占比太大。
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
从多年中小学教学的实际操作情况来看,为了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的三次考试,要提前一个月,甚至一学期进行强化培训,累计起来十二年当中,最少有一年半的时间复习应考,而长期的复习和模拟考试,学生的厌学情况加大。
建议取消小升初和初升高两次通考,让学生在连读的学校轻松愉快的健康成长,十年内每年只举行两次期末考试,每学期根据教材要求举行考试。
受过十年基础教学的学生毕业正好十六岁,他们还是未成年人,必须参加升学考试,相当于现在的高考。
然后根据升学考试成绩和平时学习成绩实行分流,一部分升入大学,一部分进入学制两年的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也应该考虑免费。
也就是说学制改革后,要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十年免费义务教育,而且都有机会到大学和职业学院培训,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各种人才。
坚持农村教育超前发展战略是教育优先发展的必然选择——崇阳县县委书记程群林访谈
如 网 箱 养 鱼 。优 质 资 源 不 优 质 , 合 城 乡教 育 资 源 任 务 整 艰 巨。按照常规思路 , 县政 府 要 把 事 关 民 生 的 教 育 问 题 解 决 好 , 均 每 所 学 校 至 少 需 增 加 投 入 5 0 元 , 2 0 平 0万 以 07
年 的学 校 数 计 算 , 县 需 资 金 9 多 元 , 投 资 生 源 过 少 全 亿 而
15倍 。在 高度 重 视 教 育 、 先 发 展 教 育 的 生 动 实 践 中 , . 优
崇 阳 县 委 、 政 府 用 “ 常 规 发 展 ” 优 先 发 展 ” 跨 越 式 县 超 “ “
发 展 ” 手 笔 为 “ 育 优 先 发 展 ” 出 了 “ 村 教 育 超 前 大 教 作 农
关 注 IO U CS F
坚 持 农村 教 育 超前 发 展 战 略是 教 育优 先 发 展 的必 然 选择
— —
崇阳 县 县委 书 记 程 群林 访 谈
◎/ 刊 记 者 肖 昌斌 本
发 展 ” 崭 新 注 释 。记 者 慕 名 专 访 了 崇 阳 县 教 育 改 革 的 的
总 设 计 师 、 当地 群 众 誉 为 “ 育 书 记 ” 崇 阳 县 县 委 书 被 教 的
6 湖北教育. 综台瓷讯
衡发展 。
钱 从 哪 里 来 ? 建 设 教 育 新城 的 构 想考 问着 程 群 林 及
书 记 县 长 谈 优 先 发 展
崇 阳县 委 、 政 府 的胆 略 和 智 慧 。县 政 府 努力 拓 展 投 、 县 融
跨 越 式 发 展 是 结 果
崇 阳县 以建 设 教 育 新 城 为抓 手 , 力 调 整 校 点 布 局 , 大 实 现 了 全 县 教 育 资 源 综 合 利 用 , 中 、 学 、 前 教 育 梯 初 小 学 级 提 升 , 教 育 投 入 起 到 了“ 石 三 鸟 ” 使 一 的放 大 效 应 , 快 加
新教育,心教育——读《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新教育实验二十年》
71竹风新教育,心教育——读《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新教育实验二十年》段伟 | 湖北省英山县实验中学夏秋之交,万物蓬勃,作为“光明书榜”七月榜首,朱永新新著《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新教育实验二十年》摆上了我的案头,格局大,内容实,为读书平添了一份厚重。
全书包括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新教育实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新教育实验的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以及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问题反思和未来发展。
是对新教育实验20年的回顾、总结与展望,一本了解、解读、研究新教育实验的简明读本。
笃定教育的初心教育决定着我们的今天,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作为第一位获评“一丹奖”殊荣的华人。
朱永新先生把高额奖金全部捐赠给母校苏州大学,作为“种子基金”——苏州大学新教师基金,用于改善目前“较少阅读”“缺少写作”“欠缺实践”的状况。
他致力于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帮助教师开拓视野,打破思维壁垒,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他看来,教师是燃灯者,自身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引领人向上向善。
对于新教育实验教师,教育的初心远不止传授知识或提高分数,而是要开展涵盖智力、情感和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培养。
这份初心简单纯粹,但它如同火种,小却坚定。
新教育实验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等“十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择一事终一生”,“只为桃李竞相开”。
随着新教育环境多样性的提升,这份初心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地调整优化。
但无论如何,它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
润物无声,心之所向,通过这样不断地内外审视,教育者才能在持久的教学生涯中保持热忱,不断接近或是重新定义他们心中的“教育之美”。
永远于途的仁心见贤思齐,行而不辍。
王值军:再偏远的地方也不能没有教育
04校长、船工、司机、厨师、送水工……近些年来,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高枧乡义源小学教师王值军承担的工作有很多,尽管他一直强调自己“只是一个老师”。
清晨的崇阳县磨盘山,王值军挑着扁担出发了。
库区条件艰苦,虽然依山傍水,但学校建在半山腰,周边没有水源,为了满足日常做饭、饮用、清洁的需要,王值军要走几百米的山路将水挑回。
放下水桶,王值军就要给住校的孩子准备早餐,帮他们洗漱穿衣。
为了方便学生上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王值军自费做了一艘小木船接送学生上下学,清晨与傍晚的水面上,常有他撑杆的身影。
夜晚,为住校的孩子做饭洗衣、辅导作业后,王值军又开始为家访做着准备……这是王值军早已烂熟于心的流程,28年间,他就这样挑着扁担、摇着小船,为库区的孩子铺就一条“求学之路”,让这个仅有800多人的小山村走出几十名大学生。
从初为人师到善为人师,王值军从未离开过偏远库区,“再远的地方也不能没有教育”。
这里的孩子都知道,有王老师在的地方,既是学校,也是家。
“因为孩子需要我”“在农村,很多孩子家庭条件不好,没钱读书。
我就让他们(库区的适龄儿童)都来学校读书,没钱交学费,我就用自己的工资垫付。
”1976年,王值军出生在湖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靠种地养活家中六个孩子。
虽然大字不识一个,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但王值军的父母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勒紧裤腰带也要供孩子读书,这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是极为少见的。
“家里交不起学费,是我的启蒙老师用自己的工资做担保才让我入学。
”启蒙老师的言行深刻影响了王值军,年幼的他格外珍视读书的机会,并暗暗许下心愿:长大后一定要当老师,让穷人的孩子也都能有书读。
1995年,从湖北省蒲圻师范学校毕业的王值军调去了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幕阜山脚下的楠木坑教学点。
这里一面傍山、三面临水,偏远且原始的环境成为山里的孩子接受教育的阻碍。
到达楠木坑教学点,王值军仿佛被一瓢凉水从头浇到脚:牛棚改造的教室、斑驳脱落的黑板、三条腿的课桌……“我一看心就凉了,这课该怎么上呢?”王值军的到来让这里的孩子十分欣喜,孩子们纷纷拥过来抱着他的腿,带他熟悉环境。
学校十年变化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回顾我们学校过去十年的辉煌历程,展望未来的美好前景。
在此,我将以“砥砺前行,共创辉煌——我校十年变化之路”为题,与大家分享我的感悟。
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能是青春洋溢的时光;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可能是厚积薄发的阶段。
回首过去,我们学校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见证这十年的辉煌变化。
一、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十年前,我们的校园设施简陋,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建筑破旧不堪。
如今,学校投入巨资进行校园改造,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等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校园绿化面积逐年增加,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这一切,都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师资力量日益雄厚过去十年,我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
如今,学校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他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同学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教师们的辛勤付出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我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到教育评价,都进行了全面改革。
如今,我校已经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科研成果丰硕过去十年,我校科研实力不断提升,科研成果丰硕。
学校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了贡献,也为我校的声誉赢得了赞誉。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我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多所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出国留学、交流访问的机会。
同时,我校还邀请了多位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
六、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过去十年,我校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自立以立人,达人以逐梦
自立以立人,达人以逐梦发布时间:2022-10-21T07:12:34.55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77期作者:庞细敏[导读] 培养明德尚美、博学笃行的阳光学子,打造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区域品牌学校。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实验小学437500教育是事业,需要倾情奉献;教育是科学,需要研究琢磨。
自1982 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无论是作为科任教师教书育人,还是作为一校之长办校治学,我始终坚信“优师才能兴校”的教育思想,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当作自己的立身之本和学校的发展之基,以精深的专业为背景,自立立人、行稳致远,自达达人、进而有为,致力影响并锻造师德高尚、业精技专的优质教师,培养明德尚美、博学笃行的阳光学子,打造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区域品牌学校。
一、立德树人——德行高尚铸师魂三尺讲台,承载一生情怀;方寸之间,凝聚爱与责任。
作为一校之长,我只有始终怀揣“学高、身正、敬业、树人”的责任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提升道德修养、培养创新能力,努力成长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政建设坚定的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不忘教育初心。
作为一名教育老兵,我坚持把政治放在首位,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履责、遵纪守法、教书育人,昂扬斗志、服从安排、勇挑重担。
一直以来,我在抓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带一班主课,同教师一道抓好教学常规工作,确保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前茅。
扛起教育责任。
教师对于学生的爱不是产生于亲情,而是产生于责任。
作为教师,我首先要敢于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责任,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以及无数家庭的希望。
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学校管理,我都会制订严谨的工作计划、确立明确的工作目标、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负重前行,不达目的誓不休。
二、修炼自我——孜孜以求巧立学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校长,首先得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自从事教育行业以来,我始终没有离开过也舍不得离开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第一线,在无数次的尝试与错误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与创新中,我不但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上了一个新高度,更是通过艰苦的付出彻底激活了内心深受对教学的热爱与自信、对教育的激情与责任。
天城教坛一颗星——崇阳县实验小学教改掠影
天城教坛一颗星——崇阳县实验小学教改掠影
黄世新;左红;陈国清
【期刊名称】《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年(卷),期】1996(000)0Z2
【摘要】崇阳县实验小学犹如一颗明星闪烁在隽水河畔的天城镇。
置身于校园,只见环境清静优雅,独具匠心的喷泉景点,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高高耸立的教学大楼,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咸宁地区先进德育工作者王召甫校长(封面人物)与全体教师一道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学校加大德育工作力度,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解为文明花、守纪花、友爱花、勤学花、劳动花等,从不同角度激励小学生积极上进,红花少年不断涌现,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总页数】1页(P2-2)
【作者】黄世新;左红;陈国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9.28
【相关文献】
1.教无类知无涯——无锡市通江实验小学教改掠影 [J], 姚亮;张俊平
2.老树春深更著花——湖北省安陆市实验小学教改掠影 [J], 陈振双
3.让学生走好每一步——江苏省无锡市张泾实验小学教改掠影 [J], 汤锡璋;吴锦峰
4.首夏犹清和芳草亦常青——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教改掠影 [J],
5.走特色立校改革强校内涵优校之路——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教改掠影 [J], 凌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崇阳教育城十年实验:撤了学校,提了质崇阳力推当地最大的民生工程——教育城,十年来,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在义务教育法及修订案中屡次被强调的就近入学原则,在崇阳县成了一句口号。
十年前,刘文华在乡下教书;王清平上初三;饶方复在县城最好的初中当党支部书记。
十年后,刘文华从乡镇进城当老师;王清平因撤校没有去70公里外的县城读书,辍学一年后去江苏打工;饶方复的书记不好当,天天为招不到学生而发愁。
这一切,都源于湖北崇阳县的教育城实验。
这项斥资5.2亿的教育实验,自2005年起步,于2009年达到顶峰。
全县初中学校由21所减至14所,完小由115所调至98所。
而该实验从一开始,就在争议中推进。
在主政者的眼中,撤并合校有利于教育均衡化发展,也促进了当地教育大发展——崇阳县教育质量过去排不上名次,现在能进咸宁(下辖一市一区四县,含崇阳)前三,还带动了周边房地产市场繁荣;谈及教育城下一步发展,主政者直言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下最迫切的任务。
在山区家长的眼中,最长70公里的上学路,让孩子和自己想来就害怕。
上学、放学,路上不安全;到县城住宿学习,因开销大涨而增加了负担。
争议中,两所当年被撤的中学通过家长多年呼吁,最终,失而复得。
这是全国很多县城义务教育发展的缩影。
在就近入学的教育规律之下,崇阳教育城所带来的集中化办学模式究竟有没有问题?能否复制?城市里的农村中学教育城占地1200亩,相当于两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
十年前,教育城所在的大集村还多是荒山、野草;现在,这里是当地人眼中最漂亮的建筑群,四条马路全部命名为××大道。
如此庞大的教育城,分三期完成。
第一期开始于2005年,建成了一所职业技术高中。
这所职高的前身是一当地人与一浙江商人合办的高中,后来办不下去了,由县政府接盘。
第二期开始于2008年,这是教育城发展的高潮。
2008年5月,崇阳县委县政府以9880万元将老城关中学拍卖。
耗时四个半月、投资1亿元,在职高旁边建起了占地600亩的大集中学。
2009年,将桂花、桂口、鹿门、金塘、高枧、华阪、蔡墩、铜钟、大源等乡镇中学及原城关中学撤校,十校合一,组建新的大集中学。
入学者全部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生。
2009年教育城三期开工,1.9亿建成崇阳新一中。
此外,教育城还新办了一所小学——第二实验小学。
据公开资料显示,到2009年9月,全县初中学校由21所减至14所。
完小由115所调整至98所。
至此,一所以小学、初中为主的教育城在崇阳县城里完成布局。
翻阅《崇阳县教育新区工程建设指挥部工作日志》,不难发现当时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教育城的重视。
相关领导隔三差五开会部署,强调大风小事、统一口径,不要相互猜忌,有事跟我讲;为了赶工,我们‘十一’不放假。
辛苦要政绩,要团结一心。
全国少见的教育模式,为何全县总动员?当初又是怎样谋划教育这盘棋的?崇阳县教育局副局长庞雄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是上一届政府的决定。
作为贫困县,崇阳发展教育、培育人才,理所当然。
这也是当地最大的民生工程。
但当地老百姓并不买账。
坊间流传的众多版本中,有说法是政府为了发展房地产。
当地最早引进的房地产商是来自江西的凯鸿房地产,据中国崇阳网报道,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凯鸿所投资的2.8个亿。
凯鸿房地产别姓销售经理证实,当初是崇阳县政府以税收优惠等条件吸纳他们来的,而所拿地块就在教育城边上。
目前,教育城周围在建楼盘达12个。
庞雄军不同意老百姓的说法。
在他看来,教育城带动周围房地产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自然规律。
崇阳县过去的教育质量排不上名次,因为有了教育城现在已进咸宁(含崇阳,共有一市一区四县)前三名。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难以证实。
但有一个事实无法回避,当初力推教育城的原崇阳县委书记程群林因涉嫌严重违纪问题被调查。
崇阳县被誉为湖北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县。
让农村孩子大规模进城住宿上学,这在全国也并不多见。
目前,这项教育实验最大的争议,在义务教育法及后来的修订案中屡次被强调的就近入学义务教育办学原则,在崇阳县失去了效力。
孩子一上车心就横在那里2009年秋季开学,被撤的9所乡镇初中搬进了大集中学。
加上春季先搬来的原城关中学学生,大集中学在校生近5000人,远超教育部2010年规定的初中不超2000人。
为了符合国家规定,大集中学将初一、初二、初三分成了三所分校。
每一分校有自己的一栋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
实际上都在一个大院内。
大集中学刚成立那半年,来自不同乡镇和县城的孩子矛盾不断,家长们也常听说学校里有人打群架。
金塘镇陈大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有一天他的邻居接到电话后就急着往县城赶,原来邻居的儿子在学校被人捅伤,送到武汉花了19万医药费。
比学生矛盾更难处理的,是十校合一后老师间的相处问题。
在大集中学常务副校长罗火林的记忆中,刚合校的头半年,老师们有些不习惯,也不配合。
每次开大会,县城的老师和原来乡镇的老师自动坐成两个阵营,中间隔着一大块空地。
比起在学校的不安全,家长们更担心的是孩子上学、回家路上的不安全。
教育城并未配套校车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崇阳公交公司的社会车辆。
每到周五下午放学,大集中学操场上停满了开往各乡镇的小型公共汽车。
2015年5月8日下午放学时间,南方周末记者在操场上粗数进校接学生回家的班车,共15辆,是清一色的县内班车小型巴士。
面对鱼贯而出的各分校学生,各车司机早早下车大声吆喝,恍如身处县城车站。
初二学生陈微说,像他这样距家半小时车程的学生,能在学校坐车实属幸运。
而家住华陂的黄鹏,需要先去距离学校4公里的三角洲车。
此时的大集中学门口,还停有不少被学生称为黑车的8人座的面包车,其收费比公车贵,但跑得快。
在小商贩的吆喝声中,南方周末记者身旁的一辆黑车猛踩油门,呼哧冲上了路。
即使从校内开出的有核载标识的班车,也并不在乎搭乘人数的多少。
在开往大源等线路中,后上车的学生没了座位,全部站在车厢过道上,彼此没有走动空隙。
崇阳地处鄂南山区,县内多山路。
离县城最远的高枧乡,70公里的路程需要开两个半小时。
其中金塘到高枧路段全是约3米宽的土路,路途随处可见弯多路陡此处塌方的安全提示牌。
全程时速不超过20公里,最陡的路段,U形的急弯连续四五个。
看到电视上播其他地方的校车事故,高枧乡王大哥捏了一把汗。
孩子一上车,心就横在那里。
这几年崇阳虽然没发生过校车事故,但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
前几年的6.23特大交通事故,一班车翻入20米深的山沟中,死了12人,伤8人。
王大哥向南方周末记者抱怨,有些班车司机不负责任,把孩子(指的是初中生)放在半路上就返回县城拉客,第二趟才一起把孩子送回来。
如果不撤并学校,这些孩子就可以就近入学而无需乘车,更不用花这笔额外的交通费了。
负担重了,老师甜,家长疼刘文华已经习惯了朝六晚九。
以前在乡镇中学,120个老师管四五百学生;现在教育城,78个老师管1500个学生。
即使这样,刘文华也愿意进城。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到的大多数教育城老师都和刘的想法一样:负担重了,但心里甜。
落在家长身上的负担,就不那么好受。
高枧乡卖菜的廖大姐一直羡慕隔壁开杂货铺的王大姐。
王的兄弟在县城安家,孩子有什么事都有舅舅照应,放心得多。
廖大姐心里总是牵挂刚上初中的孩子。
原本每个月只是孩子往返四趟,因为不放心,她每月额外再去县城看看孩子,但又不能去得太多,因为还要卖菜赚钱。
心理负担之外,经济上的负担更重。
2009年大集中学秋季开学时,崇阳县教育局局长龙志凡曾公开向家长承诺:读书全免费、生活有补助、交通有补贴、安全有保障、住校如住家,以解除家长后顾之忧。
该校副校长罗火林两次向南方周末记者称学生坐车无需花钱,但据了解,只有少数家住偏远山区的学生曾有少数时间段坐车不花钱。
生活有补贴也并不是人人都有。
常年做班主任的李老师见证了补贴比例的逐渐缩减。
2009年刚开始的时候补贴最多,现在相比原来的大幅减少,而获得补贴的人数占总人数不到30%。
大集中学初二学生陈微拿到了这份补贴。
这是用来给我们吃饭的。
学校的食堂里,一顿饭有5块、有6块的。
在陈微眼里,6块的饭菜好很多,尤其肉多了很多。
剔除寒暑假和双休日等假期,即使吃饭均按肉少的5块算,陈微一年吃饭大约需要2500元,而他获得的生活补贴不到一半。
查阅《崇阳县志》,教育城伊始的2005年,崇阳12个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496元到2999元,均未超过3000元。
撤了,复了,死而复生为了让孩子们就近入学,减轻负担,崇阳县不少乡村家长开始呼吁,恢复中小学。
2012年,也就是教育城实验推进七年后,金塘中学死而复生。
两年后,同样的一幕发生在高枧乡。
到目前为止,当年被撤并入教育城的9所乡镇中学,已恢复2所。
一年后,50岁的刘文华被派往金塘中学任教,为期一年。
刘文华本来并不在需要重回山区的老师名单里。
他之所以选择去是代替年仅27岁、孩子尚在襁褓的女同事。
刘文华被派去的第一天,他看到院子里几个学生家长在孩子报完名后并未离开。
后来得知,他们是当地家长协会成员,是在观察新来的老师们。
也就是这家长协会,打通了山区中学失而复得的自救之路。
家长协会会长陈义良介绍,当初金塘镇、高枧乡仅有的三所初中悉数被撤。
家长们对此意见很大。
县里派出几十辆班车去挨个接学生进城。
只有大源中学暂时被保住了,靠的是家长集体阻拦,甚至钻到车子下面,那一天,还惊动了县里的警察。
但这种保住,仅维持了一年。
第二年,大源中学垮了。
在县教育局副局长庞雄军的口中,是因为大源的家长用了一年的时间看到了教育城的好,没有采取什么措施,没有做什么工作,家长们就自愿把孩子送到了教育城。
他们是釜底抽薪啊。
陈义良对此尤为气愤,大源中学暂时保住的那一年,该校所有老师被调走,只留一些新来实习的大学生,久而久之,学校就这么被拖垮了。
最偏远的高枧乡距县城70公里。
1976年前这里不通公路,生产生活物资全靠肩挑背驮,外运靠汛期扎排沿高枧河、青山河顺流至县城。
现在,这里还只有土路。
自从学校被撤走,金塘镇、高枧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失学率越来越高。
学校搬走的那一天,高枧乡初二的学生王清平就放弃了踏上接他们进教育城的公共汽车。
一年后,远赴江苏打工。
在王的记忆里,他们当时班上不到四十人,有十分之一的同学和她一样放弃了读书。
据陈义良了解,因撤并学校,上学路途远,该镇义务教育阶段失学率最高时达30%。
家长付德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所在的组1995年出生了7个孩子,就我女儿读完了初中,其余6个孩子中学撤并后陆续辍学。
陈义良们要把学校夺回来的脚步就没停止过。
他们跑去县里、市里、省里,跑到北京,一级级争取。
2012年,希望来了!这一年7月,国家教育部下达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每个乡镇保留一所以上初中学校,保证学生就近入学。
陈义良们拿着国家政策跑得更勤了,也更有底气了。
迫于压力,崇阳县教育局同意恢复金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