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文字讲解共78页文档
古代汉语(王宁版)串讲资料全
文字部分文字附屬於詞彙文字、詞彙連接的樞紐——形義統一最重要的兩個概念——本字、本義本字是指專為記錄某個詞所造的字,它的形體是以這個詞的某一義項為根據而造的。
分析本義采用“六書”中的前四書:A.眉馬星息B.目刃徒牧C.茅孟上亦D.月雞舂耳分辨要點:象形是獨體字,指事是獨體字加標志符號,會意、形聲都是合體字,分辨的關鍵在于其中有沒有表音的部件。
分辨形聲字要特別注意找到位置特別的聲符:聞、徒、哀、穎、疆、賴、脩通過本字的結構分析本義本義是與字形相貼切的、可以用文獻來證實的詞的義項。
重點記憶經過演變現代漢字理據不明的字的本義,如:春,甲骨文作亦(亦),即“腋”字,從“大”,繪正面人形,兩個點指事腋下部位舂(舂)從臼從午(杵本字)從廾,會雙手執杵而舂米之意。
本義與古書的用字直接發生關系,所以這個概念是連接漢字與古漢語詞匯的樞紐。
本義不僅與字形相貼切,而且應當在古代文獻中使用過:伐:《左傳•莊公十年》:“十年春,齊師伐我。
”“伐”指攻打。
《說文•人部》:“伐,擊也,從人持戈。
”象以戈擊人,會“殺伐”之義。
領、頸、項:都以頁作義符,其詞義都與頭部相關。
領,指整個脖子。
《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民皆引領望之矣。
”項,指脖子的後部。
《漢書•左雄傳》:“項背相望。
”頸,指脖子的前部,如“刎頸自殺”。
本字本義直接關系古書字用。
因為有了本字與假借字的關系;才有了本義與假借義的關系本字與借字必然有聲音關系,但學習時依據教材,明白就可以,不必強記古韻。
錫—賜。
《春秋公羊傳•莊公元年》:“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
錫者何?賜也。
”“錫”是一種金屬,這裏的“錫”是“賜”的借字,是“賜予”的意思。
(“錫”和“賜”同屬心母錫部,二者雙聲疊韻。
)考—拷。
《詩經•唐風•山有樞》:“子有鐘鼓,弗鼓弗考。
”“考”的本義是“老”,這裏的“考”是“擊打”的意思,與“老”沒有關係,“考”是借字,本字應為“拷”。
(“考”和“拷”都是溪母幽部,屬雙聲疊韻關係。
古代汉语 文字讲解
•
班——别——判
(六)假借
• 许慎是最早对假借作出定义和界定的, 他把假借放在六书之末,作出这样的界 定:
•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 是也。
假借字的分類
类别 本 义 東 :口 袋
久借不归 而 :胡 须
萬 :蝎 子 莫 :傍 晚
鸠占鹊巢 求 :皮 衣
其 :簸 箕
另造字
暮 裘 箕
城晴呼跨睬昭 飘鸠战郊雅切 空箕罟草室雾 背斧裘鸳恭驾 闻赢粥随哀莽 围阁匪衙衷戚 疆栽颖腾赖题 超徒房病旗寐
形声字的辨识
形声-形符、声符的辨识
山 屿峰岐峙岖
形
汕讪疝仙氙
符
土 场坦埂城堡
吐肚杜牡徒
声 符
關於右文說
• 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
• 字,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
• 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东汉·许慎是 《说文解字》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 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 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 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 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 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 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 托事,令、长是也
众。
2.异体会意
• 异体会意就是会合两个不同意思的形体,
(四)形声
•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 河是也。”
• 许慎在《说文·序》中说:“仓颉之初作 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 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孶乳而浸多 也。”
古代汉语文字篇-PPT文档资料
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指事字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纯符号性的,如:上 、下 、一、二、三、 亖、五 。
一类是象形字上加符号的,如:本 、末 、亦 、 刃 、甘 、寸 等字,分别表示树根、树梢、腋窝、 刀刃、香甜和寸口等意义。
(三)会意
会意是集合两个以上的字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 造字法。会意字也分为两类:
同化 例如:春、秦、舂、泰、奏、奉等字的上部, 也是由不同部首经同化而写法一样了。
(三)讹变
射,本来从弓从矢,或从寸,寸是手。由于古文字身 和弓的写法相近,于是在隶变过程中就隶变为从身了, 以后就一直错下来。
舜,本是一种开白花的蔓地草,隶变后讹作舜了。 《说文》:“舜,艸也。”《诗·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车,颜如舜央。” 舜华、舜央,都是舜花的意思。
➢ 二是删去一些装饰性的符号即羡文,或 删去用来表示多数的相同的形体,只保 留能体现文字本义的基本部分。
➢ 三是用一些形体简单的构件替换形体复 杂的部分,从而达到简化的目的。
(二)分化与同化
分化 例如:白,有白色的意思。《说文》:“西方 色也。”分化出皎,《说文》:“月之白也, 从白交声。《诗》曰‘月出皎兮’”;晓, 《说文》:“日之白也,从白尧声”;皙, 《说文》:“人色白也,从白析声。”
耻,本来从心从耳,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说文》 “辱也”。隶变后分化为二体,其一讹作从耳止声的 形声字。其实应从心从耳,人有耻辱感才面红耳赤。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
➢ 一、什么是汉字的形体结构 ➢ 二、为什么要分析汉字结构 ➢ 三、六书简述 ➢ 四、怎样识别汉字的形体结构
古代汉语(上册)小学讲义
古代汉语第一章文字第一节汉字的产生(了解)一、汉字产生的传说1.结绳说2.八卦说3.仓颉造字说:仓颉在群体创造的基础上,将艺体纷呈的汉字进行了加工整理,因此也称为造自大众的杰出代表。
二、汉字产生的途径和汉字体系的形成途径:①产生于契刻号;②产生于记事图画,而且主要是生产于记事图画。
第二节汉字的性质和演变一、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性质:表意。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以秦为分界,汉字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秦朝以前,即先秦文字(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籀字和小篆)属于古文字范畴;秦以后的文字基本属于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第一阶段,秦以前的文字。
㈠殷周文字1.甲骨文甲骨文又名殷墟文字和殷墟书契。
甲骨文的特点:①因其字是从原始文字发展而来,有些字与原始文字较为接近,还保留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形象逼真,颇似画面。
②异体字繁多。
③偏旁不固定,可以互换。
④款式自由灵活,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
2.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
毛公鼎竟多达497个字,足抵《尚书》一篇。
㈡战国文字1.六国文字(蝌蚪文)主要写在竹简和缯帛上。
字体草率诡异,简体流行,俗体字大量涌现。
2.秦国文字分大篆和小篆。
大篆有籀文、石鼓文和诅楚文。
第二阶段,秦以后的文字。
1.隶书隶书分为古隶和今隶,古隶又称秦隶,今隶书又称汉隶。
今隶后人又称“八分”。
(简答)汉字的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剧烈的变革。
它结束了古文字时代,开创了今文字的新时期,使汉字的形体发生了质的变化。
由古文字形象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今文字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
最重要的标志是:大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折曲撇。
那挑勾的笔画及他的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整个字方正平直,棱角鲜明。
成了不像形的象形字。
第三节汉字的形体构造一、传统的“六书”说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屈曲),日月是也。
”——所谓象形,就是要画成所表达的物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婉转即成,“日”、“月”就是这样的字。
古代汉语课文讲解
A、郑伯克段于鄢一、《春秋》及《春秋》三传《春秋》是鲁国国史,所记是当时各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但非常简略,类似大事记。
其记事是按鲁国国君的纪年编排的,起于隐公元年(前722),止于哀公14年(前481)。
为《春秋》做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的有三家:《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相传是左丘明所作,是秦前遗书,用古文写成,既记史,又长于记事,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文学著作。
《左传》记事止于哀公27年,比《春秋》多13年。
《春秋公羊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齐国人公羊高所作,《春秋谷梁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人谷梁赤所作。
二书最初只有口头流传,汉代才用隶书写定。
其内容主要是解经,无文采。
《春秋》三传在唐代被收入九经(五经中《春秋》分为三传,《礼》分为三礼),立于学官,用于开科取士。
南宋时期,九经+《论语》、《孟子》、《尔雅》、《孝经》,儒家经典十三经最后形成。
二、《左传》的作者和成书时代杨伯峻先生认为:《左传》的作者不是左丘明。
左丘明与孔子同时,且比孔子年长。
《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但《左传》记载三家分晋之事距孔子死亡已77年,田氏代齐距孔子死亡已94年,郑国灭亡则距孔子死亡已104年。
左丘明是个瞎眼的说书人,他对《左传》的一些内容可能有传诵之功。
《左传》的作者可能是孔子弟子子夏的一、再传弟子。
《左传》的成书年代大致在战国中期,公元前四百年前后。
三、历史背景本文记述的是春秋初期发生在郑国的一件事。
郑国是与周王室同姓的诸侯国,其始祖是周厉王的少子,周宣王的弟弟,宣王时被封于郑(今陕西华县),是为郑桓公。
桓公任周王室司徒。
前771年,在“犬戎之乱”中,周幽王被杀,郑桓公也一起殉难。
其子郑武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郑国也随之东迁京地,后又迁都溱洧之间。
郑文公29年,迁都于现新郑市(郑韩故城)。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
古代汉语-文字讲解
• 2.义转说
• 代表人物:戴震 段玉裁
• 主要观点:可以互相训释的字都是转注 字。
• 例字:觉——悟
•
蹲——居
转注三说
• 3.音转说
• 代表人物:章太炎 黄侃
• 主要观点:“建类一首”的“类”不是 部首,而是声类。意义相同、声音相同
或相近的一组字,称为同族词或同源词, 即转注字。
• 例字:柔——弱;恫——痛;
局限:
➢ 首先,許慎對“六书”的某些界说含混不清, 所下定义欠于周密。
➢ 其次,汉代儒者们缺少语言与文字关系的科 学观念,就字论字,割裂了字和词、汉字和 汉语的关系,没有认识到汉字写词这一根本 属性。
• 唐蘭先生在1935年的《古文字學導論》 和1949年的《中國文字學》中均提到他 的“三書說”,把漢字分爲象形文字、 象意文字、形聲文字。
字本义的一种辅助手段。 贡献:注意到了“义存乎声”的现象,对于探索音义
关系有一定的启示。
缺陷:1、陷入绝对化,其实有很多声符相同的字 其义并无联系;2、它局限于“形”,而未认识到“声”, 故不能解释字形不同而音近义通的字。
(五)转注
• 许慎认为“转注者,建类 一首,同意相受,考、老 是也。”
轉注的條件
•
班——别——判
(六)假借
• 许慎是最早对假借作出定义和界定的, 他把假借放在六书之末,作出这样的界 定:
•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 是也。
假借字的分類
类别 本 义 東 :口 袋
久借不归 而 :胡 须
萬 :蝎 子 莫 :傍 晚
鸠占鹊巢 求 :皮 衣
其 :簸 箕
另造字
暮 裘 箕
异体字的产生方式
• 1.使用不同的造字方法,如: • 凭——() 岩——() 岳——() • 泪——() 灾——() 膻——() • 2.使用不同形符的形声字,如: • 咏() 鸡() 睹() 唇() 遍() • 叹() 猪() 暖() 婿() 歌() • 阱() 杯() 坑() 瓶() 辉()
第一章 古代汉语知识简介
(三)汉字的形体结构
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 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
⑾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 运笔自由的一种书( 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 写的比较放纵流动, 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 草书的称行草; 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 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行书不同于隶、 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 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小篆的特点: 小篆的特点 1.结构定型,固定了 偏旁部首的位置和写法。 2.符号化(表意抽象化, 笔画线条化,书写规整化) 3.构形系统性加强(基本构件、组合模式、 组合层次三要素)
⑼ 隶书 隶书历史上也称佐书、 隶书历史上也称佐书、 史书、八分,是以点、 史书、八分,是以点、 横、掠、波磔等点画 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 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由小 篆简化而成,体形有楷书的雏形,是汉朝通行的文字, 篆简化而成,体形有楷书的雏形,是汉朝通行的文字,是汉 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 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 隶书的特点: .用方折、平直的笔法改变篆书圆转的笔道。 隶书的特点: 1.用方折、平直的笔法改变篆书圆转的笔道。 2.用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 .用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
⑽ 楷书 楷书新字体,比隶书平直, 楷书新字体,比隶书平直, 成为定型的方块字, 成为定型的方块字,因其 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 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 所以叫楷书,又称正书, 所以叫楷书,又称正书, 或称真书。始于东汉, 或称真书。始于东汉,盛行 于魏晋南北朝。楷书的名家很多, 欧体” 于魏晋南北朝。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唐-欧阳 欧阳 )、“虞体” 虞世南)、 颜真卿)、 询)、“虞体”(唐-虞世南)、“颜体”(唐-颜真卿)、 虞世南)、“颜体” 颜真卿 “柳体”(唐-柳公权)、“赵体”(宋元-赵孟頫)等。 柳体” 柳公权)、“赵体” 宋元 赵孟頫) 柳公权)、 赵孟頫 楷书的特点: .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 . 楷书的特点:1.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2.点 画形态丰富
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1.《尔雅》13年我国第一部词汇学、训诂学专著,第一部词典,分为两部分,前三篇重在解释一般词汇,后十六篇具体解释古代典籍制度。
开创了“类聚群分”体例来释词,对后代辞书的编纂有着重要影响。
历代“《尔雅》之学”有清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
2.二义同条(二义不嫌同条):本是《尔雅》的一种体例,指在《尔雅》部分条目中出于同一条目的若干个被解释的字在含义上分为不同的两组,而用同一个字来解释,因而这个解释的字也相应地表示两种不同的含义,最早提出二义同条的是清王念孙之子王引之的《经义述闻尔雅》。
如:林、烝、天、帝、王、后、辟、公、侯、君也。
君有二义,为君上之君,天、帝、王、后、辟、公、侯是也;为群聚之群,林,烝是也,。
古者,君与群同声,故可得和而释之。
(洪城《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3.《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开部首检字的先河。
全书共15卷,把不同于小篆的古文等异体字列为重文,所收字体是研究上古文字的重要依据,创立540部首,再“据形系联,引而申之”,归并为14大类,“举一形而统重形”系统阐释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即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4.六书秦汉间学者分析汉字结构的特点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按照许慎《说文序》的名称,班固《汉书艺文志》的顺序,他们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实际上,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即为“四体二用”。
5.(三国魏)李登《声类》,是我国最早的韵书,“始判清浊”。
6.(梁)顾野王《玉篇》体例仿《说文》,但《说文》只讲本义,着力于字形,《玉篇》则侧重于字义的说明,并广泛征引。
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
7.(隋)陆法言《切韵》(残卷),是现存最早的韵书,分193韵,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音系统。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第一章绪论和工具书第一节绪论讲授主要容:明确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掌握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要求。
一、古代汉语的概念1、广义的古代汉语:广义的古代汉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是指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大致说来分为两个系统:一是以先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是唐宋以来以北白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2、狭义的古代汉语:狭义的古代汉语即指“文言”。
是古代汉语课学习的主要对象,即上古的文学语言以及历代模仿它的典作品。
重点是先的典作品。
二、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和目的1、工具性古代汉语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获得打开中国古代文化宝库的金钥匙。
2、基础性古代汉语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乃传统国学,又被称为“小学”、“朴学”,也是就其基础地位而言的。
3、综合性古代汉语课以古代文献典籍为学习对象,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面面。
三、学习古代汉语的意义1、是批判继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需要;2、是提高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能力的需要。
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博古通今、古为今用”四、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为了研究的需要,罗常培先生把古代汉语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上古汉语(两汉)2、中古汉语(唐宋)3、近古汉语(明清)五、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主要是语言面)的能力。
2、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没有今人注释和标点的文言作品,并且能解决中学文言作品中的语言文字面的问题。
本课程主要由文选及通论两部分组成,文选以先两汉散文为主,适当兼顾唐宋散文,常用词不单讲,要结合文选学习。
六、古代汉语的学习法1、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结合;2、系统掌握通论知识,精读文选,积累常用词;3、大量阅读古代文献典籍,记诵、熟读一定数量的文选。
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古代汉语?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2、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要什么?第二节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1、编排式:(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部首的概念,部首的数目);(2)按音序排列:平水韵106韵,古汉语声母,注音字母与拼音字母;(3)按排列:通常使用的是四角。
古代汉语 文字讲解
• • 假 • 借 • •
本無其字 ※ 假借(而/其/難/舠)
本有其字 ※ 通假(早/蚤:册/策 赐/锡;誓/矢)
假借字
• 有的词有了借字之后,本字渐渐废而不 用,这种情况下容易误借字为本字。 • 1.嬢/娘:《广韵》:“嬢,母 称。”“娘,少女之号。”(《木兰诗》 《兵车行》之“爷娘”;公孙大娘/红娘 /杜十娘/五娘) • 2.凥/居:凥本义是坐,居本义是蹲。 (《论语· 乡党》“寝不尸,居不容。” 《礼记· 乐记》“居,吾语女。”)
• 1.建类一首 — 二字同部首 • 2.同意相受 — 二字可互训
排-挤 顶-颠 缠-绕 追-逐 勤-劳 辽-远 呻-吟 打-击 险-阻
转注三说
• 1.形转说: • 代表人物:江声 徐锴 • 主要观点:《说文解字》540部首中, 同一部首里的字都是转注字。 • 例字:老——耄——耋——耆—— • 考——孝
作业
• 1.结合字义,说明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 哪一书: • 休 亦 本 采 苗 文 姓 雨 目 責何 • 考 其 婆 姚 豆 州 甘 朱 權 • 2.指出下列形声字的字义,并分析形符声符的 位置关系: • 旗 逃裳 膏 匣 哀 衷 翼 • 病 架杉 在 徒 被 晏 街 • 3.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 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不少于三例。
• • • • • • • 7.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8.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9.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夫少目之罔,不可以得魚。 11.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2.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13.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经· 伐檀》
异体字的产生方式
• • • • • • • 1.使用不同的造字方法,如: 凭——() 岩——() 岳——() 泪——() 灾——() 膻——() 2.使用不同形符的形声字,如: 咏() 鸡() 睹() 唇() 遍() 叹() 猪() 暖() 婿() 歌() 阱() 杯() 坑() 瓶() 辉()
古代汉语讲义第一章
古代汉语讲义第一章古代汉语讲义---第一章文选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字方面1、“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古今字躲避。
2、“姜氏何厌之有? “厌——餍古今字满足。
3、“公赐之食。
食舍肉。
”舍——捨(古今字)放着,放在一边。
4、“佗邑唯命。
”佗——他异体字5、“不义不暱。
”暱——昵异体字6、“庄公寤生。
”寤——牾(逜),通假字,倒逆7、“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阙——掘,通假字,挖掘8、”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无生民心。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无——毋通假字不要9、“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锡——赐,通假字赐予二、词汇方面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都:卿大夫或王侯子弟的封邑。
城:城墙。
国:这里指诸侯的封邑。
有时也指诸侯的国都。
如:“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国之一”意为国都的三分之一。
2、“君将不堪。
”堪:经得起,受得住。
不堪,即受不了。
3、“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所,处所,地方。
“为之所”,双宾语句,给他安排处所。
滋蔓:滋长蔓延。
图:图谋,对付。
4、“况君之宠弟乎?”宠:尊,处于尊荣地位。
5、“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通獘,倒下去。
这句意思是,多做不应该做的事,一定会自招垮台。
6、“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既而:过了不久。
鄙:边境上的城邑7、“无庸,将自及。
”无庸:不用。
及:课文“赶上”,应释为危害。
自及:自危。
8、“厚将得众。
”厚:丰大,这里指土地扩大。
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完:修茸城郭。
聚:聚集民众。
缮:修缮。
甲兵:甲,铠甲;兵,兵器。
具:备,准备。
10、“夫人将启之。
”启:开门。
11、“公伐诸鄢。
”诸:“之于”的合音字,“之”为代词,指代共叔段;“于”为介词,介进地点状语“鄢”。
12、“遂寘姜氏于城颍。
”寘:放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
1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封人:封,疆界;封人,镇守边疆的官职。
1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尝:品尝,体会滋味。
古代汉语上文字3解析
会意
形声
字内无抽 象的提示性 符号
字内有抽 字内无声 字内有声
象的提示性 符——表示 符——表示
符号
读音的偏旁 读音的偏旁
B.连缀成文的汉字不谈转注,谈假借或者四书。
二、汉字的形体演变
• 什么是文字的形体 • 古文字、今文字及其分类 • 汉字形体变化的主要表现
1、文字的形体
• 指文字的书写外形,即通常所说的字 体。
• 形声字的声符是标示形声字的读音的,但其标 示读音的功能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因为汉字不是由某一个人而是由不同的时代、不 同的地区的众人集体创造的,汉语语音是随时间 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在不同的时代或不 同地区,用当时的普通话或当地的方言读一个形 声字,就未必跟它的声符读音相同了。
一为指事一为形声,或一为会意一为形声。例如: 馽(象形)絷(形声) 刅(指事)创(形声) 磊(会意)磥(形声) 岳(会意)嶽(形声)
B.六书结构相同,而偏旁不同。或形符不同, 或声符不同,或形符、声符都不同。例如 :
嶂障 愧媿 杯盃 隄堤 猿猨 粽糉 裤袴 柄棅 岷汶 邨村 视眡 蹟迹
C.六书结构和偏旁都相同,而偏旁的 组合方式不同。或偏旁位置不同,或偏 旁有繁变、省变或讹变等变异。例如:
2. 繁简字
• 是笔画多少不同,在约定俗成的条件 下,可以通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 其中笔画多的称为繁体字,笔画少的称 为简体字或简化字。
• 例如:
用简体字排版的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 致昆仑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 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中的“随” 、“宝” 、“剑” 、“纤” 、 “离” 、“凤” 、“树” 、“灵” 、“数” 、 “说”等字,在1956年前的版本中分别作“隨” 、 “寶” 、“劍” 、“繊” 、“離” 、“鳳” 、 “樹” 、“靈” 、“數” 、“說”,前者是后 者的简体字,后者是前者的繁体字。
精品课件!《古代汉语》_文字部分课件
类字”,均非转注。
贞上古同音易· 大过卦》:“过
涉灭顶。”虞翻注:“顶,首 也。”《尔雅· 释言》:“颠, 顶也。”
(BACK)
6.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意思是:假借字是语言中词文本来没有表示它的字, 就依据读音去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现成字来寄托这个词的 词文,“令”、“长”就是这种字。 假借字字例: “耳”《说文》:“主听也, 象形。”本义是耳朵,古籍中 假借为句尾语气词,如柳宗元 《三戒· 黔之驴》“技止此耳!” “耳”是“而已”的合音,相
(BACK)
5.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由于除了“考”和“老”二字以外,《说文解 字》在释九千多字中没有明确指出哪些是转注字,
许慎定义又过于简略,可以从各种角度去理解,因 此从古到今对转注的不同解释很多,争论了一千多
年,至今尚无定论。
多数学者认为, 根据许慎的定义, 转注字应有两个条 件:
()有同一的部首。
(2)字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注释。 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不同部首,虽能互相注 释,不得叫转注。 如“问”与“讯”、“杀”与
“戮”是一般的同义字,而
“木”与“杨”、 “福”与 “祸”则是有相同部首的 “同
转注字字例如下: 顶、颠:《说文》“顶, 颠也,从页丁声。”又:“颠, 顶也,从页,真声”按: “顶”,金文从页贞声,丁、
同体会意字
(BACK)
从
比
北
异体会意字
男
取
涉
陟
析
牧
秦
宝
象形、指事、会意字的异同
象形 相之处同 不 表音 独体字 指事 不 表音 独体字 借助指示 性符号 抽象概念 会意 不 表音 合体字 两个以上 单字组成 动作意象
大一古代汉语上知识点讲解
大一古代汉语上知识点讲解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古老而丰富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在大一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代文献。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
一、古代汉语的发展与演变古代汉语是指在汉字发明以后的汉语语言形式,主要包括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现代汉语。
古汉语是汉字发明之初的语言形式,中古汉语是指从隋唐以后到明清时期的语言形式。
近现代汉语是指从晚清以后至今的语言形式。
了解古代汉语的发展与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汉语的特点。
二、古代汉字的基本构造古代汉字是古代汉语的基础,了解古代汉字的基本构造对于学习古代汉语至关重要。
古代汉字由部首、偏旁和笔画组成,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意义。
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构造,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古代汉语。
三、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是指古代汉语的发音规律和音节结构。
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古代汉语的声母和韵母较多,声调的变化也较为复杂。
学习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和发音古代文献中的文字。
四、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法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法是古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关键。
古代汉语的词汇较为繁琐,需要我们逐渐积累和理解。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较为灵活,需要我们加强对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的学习和掌握。
五、古代汉语的用词和表达习惯古代汉语中有许多独特的用词和表达习惯,这需要我们通过大量阅读和学习来理解和掌握。
古代汉语中的用词和表达习惯常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背景,深入理解这些用词和表达习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古代文献和古代汉语。
六、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研究方法古代文献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重要素材,但是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研究常常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古代文献,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古代汉语教案讲义word版
古代汉语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一)汉语发展的分期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1)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2)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文言-----------文言文古代汉语:——→古白话-----------古白话文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二、本门课程指定教材的介绍(一)指定教材——《古代汉语》(二)文选、常识、常用词三结合的体例特点《古代汉语》教材的内容由文选、常识以及常用词三部分组成。
这是目前古代汉语教材普遍采用的格局。
这三者是有机结合的关系。
文选——古代汉语的语言材料常识——学习古代汉语要求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理论常用词——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积累的古代词义材料古代汉语常识第一章怎样查字典辞书一、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1、音序法:按读音顺序排列汉字现代——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古代——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按一百零六韵排列优点:检字的速度快缺点:不知或读不准读音则不能检字2、部首法:按部首归类排列汉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
优点:不会读也可以检字缺点:检字的速度较慢3、号码法: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四角号码法优点:检字的速度快缺点:难于掌握二、古代的注音方法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不足:没有同音字的字无法注音。
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讲义大学本、专科一年绪论、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音韵学、诗词格律、修辞学、标点、翻译、训诂学杨小平古代汉语纲要•古代汉语纲要•Ⅰ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旳•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旳基础课, 也是阅读古书旳工具课。
•古代汉语课旳教学目旳是:比较系统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并具有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阅读一般文言文旳能力。
•Ⅱ考试内容和•一、绪论部分•1、古代汉语旳性质范畴•2、学习古代汉语旳目旳意义•3、古代汉语课所涉及旳知识:重要有文字、音韵、词汇、语法、诗词格律和工具书使用等, 此外还波及到古书注释、古文阅读、古文今译和文化常识(涉及修辞)等。
二、文字部分•1、六书:象形、批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中文旳形体构造与中文本义旳关系;•3、部首、偏旁、形符、声符;•4、省形、省声、亦声;• 5.独体字与合体字旳辨别•6、中文书体旳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7、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8、本字、借字、通假字。
•该部分重点规定:• 1.掌握象形、批示、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措施;• 2.可以运用中文旳造字措施探求常用中文旳本义。
•三、音韵部分• 1.古代汉语中旳古音、今音;• 2.中古汉语旳声母--三十六字母• 3.《诗经》旳分韵、《广韵》旳韵部、平水韵;• 4.双声、叠韵;• 5.四声;6.古音通假;7、破读;•8、叶韵;•9、古注旳注音措施: 读若、如字、直音、反切;•10、切语上字、切语下字;•11.特殊读音旳字和异读字。
•该部分重点规定:• 1.掌握古音通假知识和规则;• 2.具有分析辨认常见通假字旳能力。
•四、词汇部分•该部分要在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知识旳基础上进行学习。
• 1.古代汉语词汇旳特点;• 2.单音词、复音词、联绵词、单纯词、合成词;• 3.偏义复词;4.多义词;本义、引申义、义项;• 5.同音词;• 6.同源词;•7、同义词及其辨析;•8、古今词义旳演变和古今词义旳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