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哈尔滨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哈尔滨创建文明城市的几个问题

关于哈尔滨创建文明城市的几个问题

关于哈尔滨创建文明城市的几个问题作者:唐魁玉来源:《学理论·上》2012年第07期近年来,我们的家乡——哈尔滨市上上下下都在积极地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力争两年内进入全国文明城市的序列。

为了达此美好目标,我们的城市正在一边进行社会动员,一边切实推进城市文明建设的步伐。

城市要发展,人民要幸福,城市要文明,这必将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个重心所在。

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和社会学研究者,笔者想从自己的职业角色视角出发,谈谈对哈尔滨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几点认识,以表达对这个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城市的热爱和祝愿之情。

一、为什么要建设文明城市一个社会事实是,在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全市人民目前已经在建设文明城市这一点上达成了社会共识,并以各自不同的角色身份最大限度地被动员了起来。

作为参与建设文明城市活动的一员,人们的城市归属感比起以往来都有了明显增强。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也应看到,哈尔滨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市民道德素养与公认的文明城市指标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建设文明城市的任务还很艰巨。

深入扎实地开展哈尔滨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不仅对黑龙江的区域和谐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和招商引资环境,而且对提升哈尔滨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以及对快速改善城市面貌、优化城市管理和发挥哈尔滨的中心城市功能,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这无疑是一项造福当代,泽被千载的历史社会工程。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在此时此地建设文明、健康、和谐的城市与其说是个权宜之计,不如说是个必然选择,但是,仍有必要再重申一下城市与文明的关系问题。

毫无疑问,城市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社区)的一个重要标志,无论是外显抑或是内隐的方面都包含了文明的基本元素。

正如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沃思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一文中所说,城市对文明而言意义重大。

城市化不仅仅意味着是人们被吸引到城市、被纳入城市生活体系这个过程。

哈尔滨变化调研报告

哈尔滨变化调研报告

哈尔滨变化调研报告哈尔滨作为中国东北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发生了许多变化。

以下是对哈尔滨变化的调研报告。

哈尔滨的城市建设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哈尔滨的建设不断提升。

新的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

同时,城市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道路更加宽敞和便捷,交通流畅度明显提高。

此外,城市的绿化也得到了加强,公园和广场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人们带来了更加美丽和宜居的环境。

在经济发展方面,哈尔滨的变化同样明显。

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哈尔滨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加快。

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给哈尔滨的经济增长增添了新的动力。

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流入哈尔滨,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新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哈尔滨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育和文化发展方面也出现了积极变化。

多年来,哈尔滨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教育中心,现在哈尔滨的教育事业发展更加迅速。

高等教育机构不断增多,师资力量不断加强,为哈尔滨的教育水平提供了保障。

同时,文化事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文化场馆和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生活和社会方面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城市的商业繁荣,各种购物中心和商场的兴起,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此外,社会服务也在不断进步,医疗水平和社会福利得到了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得到了增强。

总体而言,哈尔滨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教育和文化以及生活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既是哈尔滨快速发展的标志,也为哈尔滨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福祉。

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哈尔滨会继续迎来更多积极的变化和发展。

加强法制文化建设 促进水务和谐发展

加强法制文化建设 促进水务和谐发展
( )拓宽 覆盖 范围 。增强宣传效 果 一
每 年的3 2 月2 日是 “ 界水 日”和 “ 国水周 ”宣传 世 中 开 始 的第 一天 ,每 年 的这一 天 ,哈尔 滨市水 务 局会 在 中
央大街 、索菲亚教 堂 、南 岗秋林 等繁华地 点设置 主会场 ,
纵观 中 国历 史 ,历代 大都 以刑 事法 律为 中心 ,法 律 的最高 使命是 统治 百姓 。 因而 ,在广大 民众 中没 有 以法
化 的建 设对 于建设 社会 主义 法制 国家有 着 至关 重要 的作
用。 二 、加 强 法 制 文 化 建 设 的途 径
( )以法制文化建设成果推 动立法和执法 三
长期 以来 ,由于对法制文化建设 不够重视 ,造成 了许 多法律条文停 留在字面上 ,人们并不熟 悉和了解某些法制 法规 ,因而 出现许多漏 洞 ,为某些扭 曲法律 的行为提供 了
机会 。因此 ,我们必须完善立法 ,强化对法律条文 的解释 ,
提高公 民的法律意识 ,使 执法机关在执 法时真正做到 “ 有 法可依 、有法必依 ” “ 、 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 为准绳” 。
三、结合实际工作推进 法制文化建设
我 国的法 制 文化 必 须是 具 有 中 国特 色 的法 制 文 化 ,
符 合我 国国情 、体 现时代 特 色。在 建设 法制 文化 时 。应 当遵循 以下几个 原则 :坚 持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的政治 方 向 ;坚 持 贯彻 我 国社会 主 义 精神 文 明建 设 的 总体 要求 ; 坚持与 和谐社会要求 相适应 ;坚持与时俱进 、创 新发展 。
为 了全面推 进法 制建设 ,必 须努 力做 好 以下几 个方 面 的
但在 “ ”倾思 想 的长期影 响下 ,法 律遭 受 到 了严 重践 左 踏 。改 革开 放 以来 ,我 们 强调 “ 有法 可 依 ,有 法 必依 , 执法 必严 ,违法必 究 ” ,努 力 实现法 律 的健 全化 。但是 ,

关于哈尔滨市城市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关于哈尔滨市城市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哈尔滨市城市管理的建议和意见一、问题概述哈尔滨市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但在城市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严重、环境整治不到位、市容市貌亟待提升等。

本文将从交通管理、环境整治、市容市貌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能为哈尔滨市的城市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二、交通管理1. 提升公共交通系统哈尔滨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仍然存在着覆盖面不广、线路不畅、车辆老化等问题。

我建议在城市规划中,加大对公交线路的规划和建设力度,确保各个区域都能够方便地乘坐公交车。

引入更多的新能源公交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形象。

2. 加强交通指挥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我建议增加交通指挥设施,如智能交通灯、交通监控摄像头等,并建立起完善的交通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道路交通情况,提高道路利用率,减少拥堵。

三、环境整治1.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哈尔滨市冬季雾霾问题较为突出,对市民的健康造成威胁。

需要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并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引导市民采取防护措施。

另外,应加大环保力度,减少工业废气排放,提高空气质量。

2. 推进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工作也是环境整治的重点之一。

我建议哈尔滨市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并建立垃圾分类收集体系,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处理制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市容市貌1. 提升建筑外立面的统一性哈尔滨市的建筑风格多样,但在统一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我建议在城市规划中,对建筑的外立面进行规划和设计,保持一定的风格统一性,使整个城市更具美感。

2. 加强城市绿化在城市管理中,绿化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建议在城市各个区域加大绿化投入,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的场所。

五、总结哈尔滨市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城市管理方面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文提出了关于交通管理、环境整治、市容市貌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工作。

老哈尔滨建筑特点分析

老哈尔滨建筑特点分析

提要:若是城市是书,书中的文字确实是建筑。

建筑积淀了历史与文化,积淀了人类文明。

城市的兴修受到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及人为诸多的因素的阻碍而进展转变。

中国幅原辽阔,古今大小城市遍及各地。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一样包括中国城市建设的兴衰史。

西北楼兰古城与东北渤海古城,由于战乱或自然环境的恶化,已变成废墟千余年。

既便如此,放射出的仍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绚丽光荣。

江南青瓦粉墙的苏州城与北方金碧辉煌的北京城相距千里,浓重的中华民族文化使它们血脉相连。

一、"东方莫斯科"崛起在中国近百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在中国的许多城市显现"古典洋楼"。

有些"洋楼"还特意运用了中国的建筑语言。

不管如何装扮,"洋楼"总没有占据中国城市的主体形象。

中国版图上显现的第一座由"古典洋楼"构筑的城市是成立在东北黑土地上的哈尔滨市。

时刻是公元1898年。

19世纪末的中国,正处于清朝封建王朝统治的尾声。

内哄外祸,清王朝已无力对付沙俄对东北边境的侵犯。

1896年《中俄密约》签定后,沙俄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建并治理中东铁路的特权。

位于松花江南岸的小渔村--哈尔滨正处在滨州、滨绥、哈大三条铁路的交汇点上,这使哈尔滨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及沙俄治理中东铁路的活动中心。

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大量沙俄及欧洲一些国家、地域的移民,迅猛涌向中国东北这片乐土。

30余个国家地域的数万移民,在中国这片肥沃的处女地上,依照本民族的生活适应,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及经济实力,利用中国的人力和物资,大兴土木。

在极短的时刻内,以欧式古典建筑为基调,并聚集了新艺术运动,文艺振兴、巴洛克、浪漫主义、折衷主义、等多种艺术风格的商店、教堂、住宅等纯欧式古典建筑,组成了哈尔滨市的主体形象。

让哈尔滨计划建设像莫斯科一样漂亮,是沙俄出于政治目的及安抚大量沙俄士兵和移民思乡心理的手腕。

1899年成立在哈尔滨最高地段的木结构教堂,确实是出自莫斯科圣尼古拉教堂的同一设计图纸,重复建造的。

构建哈尔滨市城区水网系统总体思路

构建哈尔滨市城区水网系统总体思路

2 防洪工程 与滨水城 市建 设统筹 兼顾
正在 进 行 中的 哈 尔 滨市 城 市 防 洪 规 划 修 编 工 作 , 紧 密 应
结合哈尔滨市实际 情况和区域 发展 定位 , 为实现 滨水 丽都 、
寒 地 水 乡 的 建 设 目标 , 利 建 设 要 全 面 保 障 市 区 的 防 洪 安 水 全、 国土 安 全 、 势 稳 定 以及 经 济 社 会 与 生 态 环 境 用 水 安 全 , 河 要 创 新水 利 建 设 与 管 理 模 式 , 力 打 造 具 有 北 方 寒 地 特 色 的 全
态 文 明 , 学 发 展 ; 筹 规 划 , 础 先 行 ; 色 主 导 , 化 结 科 统 基 特 优 构 ; 岸联动 , 江一体 ; 放视角 , 制创新” 两 沿 开 机 的基 本 发 展 思
路。
学化 、 产业结构合 理化 、 区域 环境生 态化 、 基础 设施 现代化 、
运 作 机制 市 场 化 , 争 到 2 1 力 0 1年 , 尔 滨 市滨 水 区 建 设 取 得 哈 显著成效 , 市形象 和人居 环境得到 显著提升 ; 2 1 城 到 0 5年 ,
20 0 9年 7月 2 日, 尔 滨 市 政 府 召 开 滨 水 城 市 建 设 群 5 哈 力 现场 会 , 习贯 彻 省 委 书 记 吉 炳 轩 在 “ 省 推 进 滨 水 城 市 学 全
和 中心村 , 要重点做好 4项工作 , 概括起来就是 “2 1 , 12 ” 即编
制 一 部 完 整 的高 质 量 的规 划 、 一 规 划 两 条 滨 江 景 观 大 道 、 统
把哈尔滨市打造成生态 环境优 良、 基础设施 完善 、 文化 风貌
特色 彰 显 、 业 集 群 优 势 突 出 、 务 带 动 功 能 显 著 的 宜 居 之 产 服 城; 力求 通 过 3 五年 计 划 的持 续 努 力 , 现 滨 水 丽 都 、 地 个 实 寒 水 乡 的建 设 目标 。 要 重点 做好 7项 工 作 , 即进 一 步 加 快 水 资

基于水资源利用的北方城市空间塑造——以哈尔滨市江北地区为例

基于水资源利用的北方城市空间塑造——以哈尔滨市江北地区为例

1引 言
随着北方地区经 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 平 的提高,城市 居民对 自身居住 的环境特别 是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多数北方地
程中,将把松花江作为哈尔滨城市建设和发 展的战略主体 ,实现 “ 以水兴城 、以水富城、 以水丽城”的总体发展目标 ( 1 。 图 )
区由于水资源较 为匮乏,在城市建设之初就 没有对城市水系统进行长远考虑。经过 多年
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 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总体 目标,以及 “ 北 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根据这 个 总体发展战略,在未来哈尔滨市 的发展进
图 1 哈尔 滨市 发 展战 略 分析 图
2 1 年 期 第2 卷 4 0 1 第7 7 3
图 2 江北 地 区用 地 现状 图
r 系 列 专 版
Q L U m n
基 于 水 资 源 利 用 的北 方 城 市 空 间 塑造
— —
以哈尔滨市江北地 区为例

口 丁 真 光 ,范 晓磊 ,王
[ 摘
要]以 哈尔滨市江北水城概 念规 划》为指导的江北地 区城市空间建设,为哈尔滨城市的发展搭
建 了一 个 崭 新 的 平 台 。 在 这 个 平 台上 , 以水 为 中心 景观 ,形 成 了得 天 独厚 的景 观 优 势 和市 场前 景 , 并 以 此提 出 了打 造 江 北 地 区 “ 国 水城 ” 的规 划 构 想 , 为 北方 城 市 水 资 源 在城 市 新 区的 应 用提 供 了一 个 北
8 “ 国 水 城 ” 的 城 市 空 间 北 塑 造
3 1规 划 目标 . 规 划区将主要承载 “ 北国水城 、
江北地区的松北 区开发较晚,建 科技新城、工业大城、文化名城、商 设项 目相对较少,耕地 占用量较低, 贸都城”的城市功能,力求把江北地 价 廉的 用地 为城市 开发提供 了广 阔

挖掘哈尔滨城市文化内涵,提升文化竞争力

挖掘哈尔滨城市文化内涵,提升文化竞争力

挖掘哈尔滨城市文化内涵,提升文化竞争力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驱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持续打造和突出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是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铸就文化高地、建设文化名城的必由之路。

在当今社会,城市发展的关键不再是看你有多少高楼大厦,有多少条高速公路,而更多的是看这座城市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城市品位,看城市是否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哈尔滨在振兴发展中,也必须培育和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保护弘扬我市的特色文化,挖掘出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而提升我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竞争力,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文化底蕴。

一、哈尔滨城市的文化特质(一)冰雪文化地处北国的哈尔滨,由于气候的原因,哈尔滨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冰雪文化。

每到冬季,各种冰雕、雪雕作品遍布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雪博会等都享誉世界,已经深深打上哈尔滨烙印。

(二)欧陆风情文化历史的百年积淀,使浓郁的欧陆风情成为哈尔滨最具鲜明特色的文化符号。

比如,最具代表性的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街区、果戈里大街、索菲亚教堂、多国领事馆建筑,等等。

有巴洛克式的建筑,有雅典式的建筑,还有俄罗斯浪漫主义建筑以及法国先锋派建筑。

这些异国情调的建筑无疑给哈尔滨的城市增添了一份靓丽,并形成了哈尔滨独有的建筑文化。

(三)历史遗存文化哈尔滨是与帝国主义侵略者英勇斗争并在全国第一个迎来解放的大城市,有许多革命遗址,比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新政协筹备旧址、抗联旧址、“四野”指挥部,此外还有七三一遗址、金上京遗址等等,这些都是我市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财富。

(四)音乐文化哈尔滨是全国著名的音乐之城,有培养音乐人才的哈尔滨音乐学院、开展音乐演出的哈尔滨音乐厅,还有以音乐命名的公园。

哈尔滨很早就有了实力不俗的音乐师资队伍,闻名中外的交响乐团、歌剧团、爵士乐队、管弦乐队,设施一流的音乐厅、歌舞剧院,吸引了众多世界顶级音乐家来哈登台献艺,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了哈尔滨人的音乐细胞,形成了哈尔滨丰厚的音乐文化。

2023年校长论坛心得体会

2023年校长论坛心得体会

2023年校长论坛心得体会2023年校长论坛心得体会111月3日至4日,我区10处小学校长和教研室领导一行13人,在区教育局房主任的带领下,先后到达10个乡镇小学互访互学。

所到之处,我们亲身感受那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听取了学校主要领导的经验介绍,还观摩学习了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

本次参观学习给我的视觉和心灵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就所见所闻,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感受:1、校长的用心、细心:多数学校处在偏远山区,规模小,条件差,但每到一处学校都能体会出校长用心的经营学校,都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细心的找自己学校的亮点,发展学校。

孙庄小学,学校创编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以及学校对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

归德坛山小学学校文化的布置以及业务检查制度等,值得学习、借鉴。

2、校长的爱心:其实,一处学校如果说,他经营的比较好,或者说他小有成绩有特点的话,那我觉得这位校长他肯定付出了许多爱心。

课上、课下对学生的爱;上班、下班对教师的爱;付出了爱心,才会有爱的回报,教师们也自然会爱学校、爱学生、爱整个家。

3、校长的创新:无论是课堂教学改革与尝试方面,还是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导学练案的使用方面,无一不在体现着创新。

体会:1、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了兄弟学校的许多优点,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例如:质量分析方面、业务检查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在房主任的指导下,我们将制定出更细致的、更适合自己的质量分析卡和业务检查表,付诸于学校工作中。

2、就拿我们学校的英语课改来说吧,学校英语老师只有一个,我们的英语老师也很有信心,也很爱学习,光反思也写了不少了,但是只有我们几个来摸索前进,恐怕还是难于形成一定的模式及理论。

我们觉得还是缺乏专家的指导和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3、希望领导多关注一下农村小学,为学校的老师及学校领导干部提供一些学习的机会,使农村小学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希望领导多提出指导意见。

2023年校长论坛心得体会2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哈尔滨市教育局组织的校长论坛通河专场学习讲座,使我受益颇丰。

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全面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全面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水 生 态 系 统 保 护 与 修 复 试 点 建 设 为
统领 。 实现“ 一江居 中、 两岸繁荣” 的 城 市 发展 目标 . 并依 托 松 花 江 进行 了 详 细 的规划 布 局
程 。累 计投 资 1 . 7亿元 。 开展 了道 路 、 停 车场 、 商 服配 套 设施 及 水 文 化 景 观
已遭破 坏 的 区域得 到 了生态修 复 目
前 , 集水 安全、 水生态 、 水 景观 、 水 文
1 . 百里生态长廊逐渐显现
百 里 生 态 长 廊 的总 体 规 划 布 局 是“ 一江、 两带 、 三 区、 五 岛 十滩 ” 。“ 一 江” 为松花江 . “ 两带” 为 水 陆生 态 交
错 带 和堤 岸绿 带 . “ 三区” 为 湿 地 保 护
区、 湿地景观 区、 湿 地保 育 区 . “ 五 岛 十滩” 为 自然形 成 的滩 岛 按 照 这 一 布局 . 两 年 多来 . 哈 尔 滨 市 采 取 生 态
依 托 松 北 地 区 的洪 泛 区地 势 和 古河道. 以水 生态 环 境 修 复 和综 合 整
治 为核 心 . 利 用 松 花 江 天 然 丰 富 的 水
自然 江河共 荣 发展 的典 范
二、 初 步 成 效
按 照 总 体 规 划 和 蓝 图 .在 水 利 部 、黑 龙 江 省 水 利 厅 的支 持 和 指 导
尔 滨 市 成 为 全 国 第 二 景观 取 得 了初 步成效
和经济产业带
对 城 市 主 要 内河 ( 何 家沟 、 马 家 沟、 信义沟 、 阿什 河 ) 实施 “ 三沟一河” 水 生态 环 境综 合 整 治 . 彻 底 治 理 面上 污染 . 改善水质 功能 . 恢 复 断 裂 的河 流生态系统 , 建 设 清水 河 流 、 生 态 水 岸 和规 模 性绿 色 廊 道 。形 成 亲水 、 近 绿、 怡 人 的生 态 环 境 新 格 局 . 拉 动 周 边经 济产 业发 展

“整体缺失”——哈尔滨城市建设的文化表象

“整体缺失”——哈尔滨城市建设的文化表象

趋 之 若 鸳 前 去 度 假 的 自然 天 堂 般 的 享 受 7 尽 管 它
透 的神秘 而现在 道 加宽 被
为7 车行 者的方便 很 多街
如目中央大街一样会获得某个奖励 有真正获得太多数人的喜欢
但实际上却没
曾 经浓 荫宙布的人行道没有了 甚 至有
为什 花大力气做7
些 方连^行道都消失了。 地 为7体现城市建筑的美 中 大 曾经 央 街 砍掉 高大的槭树 种松树 可其 结果 换 是车行照样堵 人 行不方便 到7秋 还要将满地的落叶清扫在一起 7 环境 清洁 工^ 既污染 更能
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 记于心
它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实 际 上 反 驶 7 人 的 观 念
和荣耀 且不 仅体 仅
但是 曾 几何 时 它被异化 了 变成了人工 花坛
啥尔滨的地域文化是多元的文化
[ 键 】 * 『 女『 七 { 隹 城
味道甚 足的城市化公 园 大 量的人I建筑
现在建设风格上。哈尔滨曾缝拥有国内最漂亮的城 市绿化 最值得称道的演水空间和郊野公园 最丰 富的工业景观等 而现在我们除7在建筑上 表面 做
难道我们现代 ^B 退化到几千年前7吗) 经 归根结 底这还是观念 问 题 为 谁服务 的问 题 ( 2 围3 目 ) 太阳岛曾经是享誉国内的避暑 休 憩的 好去处
它 的 野 趣 和 自 然 天 成 给 哈 尔 滨 ^ 带 来 7无 尽 的 快 乐
性 迷 何 科

解 城 m 地 域 性 时 性 , 确 城 & 城t ∞
说到 还 底 是观 念上出了问 。 题 哈尔滨老城 的街道大多R度适宜 亲切温馨
mec n ̄l fub nmo oo ya de b rsf m 【 o [ ra o t lg n m ak T o h e i ne t Le panteo ai l nadl p vo te L y o x li h lc]z l n h p。 哪 fh a o

哈尔滨城区水环境网建设总体设想

哈尔滨城区水环境网建设总体设想

( oa N .4 T dl o3 )
文章编 号 :07— 5 6 20 4— 1 1 0 10 7 9 (0 6 0 0 2 — 3 J
哈尔滨城 区水环 境 网建设总饰 设想
杨冬玲 , 明官, 光涛 吴 周
( 黑龙江省水利水 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哈尔滨 10 8 ) 5 0 0

据委托 方 所 提 供 的 哈 尔 滨 市 人 民政 府 办 公 厅 哈 政 办 综
[04 8 号文 ,哈尔滨市人 民政府 办公 厅关 于印发 哈尔滨 20 ]O 《
市城市基础设施普 查工 作实 施 方案 的通 知》、0 5—1 20 0—1 2
哈尔滨市现代 化交 通枢 纽 网( 路 、 公 铁路 、 水路 、 空 ) 航 、
要: 松花江干流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建成后, 以松花江干流( 简称一江) 为南北中线, 拟建设以太阳岛为重点的松北区水网系
统; 以松花江右侧运粮河 、 阿什河( 简称 两河 ) 为东西边界 , 家沟 、 家沟、 何 马 信义 沟( 简称 三沟 ) 为核 心的 哈尔 滨市 江南地 区 水网系统。哈尔滨市城区水环境网建设总体规划简单概括 为哈尔滨城区一江 、 两河 、 三沟 、 四库水网系统 。

是我国东北老工 业 基地 。哈尔 滨地 处东 北 亚经 济 中心 ,
处. 设计 灌溉 面积 2 8 . h 分别 是江南 城 区的万 家 、 仁 467 m , 新
灌 区和松北区的万宝 、 松浦灌 区。正在 建设 中的大型工 程有
是 沟通东北亚 、 欧洲 和太平 洋 的交通 枢 纽 , 是我 国东 北 最大
关键词 : 哈尔滨; 水网建设 ; 一江; 两河; 三沟; 总体设想 中图分 类号 : 13 X 4 文 献标识码 : A

千舟竞放逐滨水——来自哈尔滨水务战线的华美乐章

千舟竞放逐滨水——来自哈尔滨水务战线的华美乐章

勾勒出一幅恢宏 的发展蓝图。 市委 、市政 府站 在大发展 、快发展 的高度 统筹谋划 , 要求 全市各行 业结 合 自身 实 际 ,超 越 自我 、打 破常规 、 创新体制 ,高起 点站位 、大手笔 谋划 、加 速度发展 ,为 我 省又好又快发 展 当好 龙头 、做 出表率 ,吹响 了哈尔滨
市 水 务 局 局 长 赵 登 峰 告 诉 记者 。 目前 国 内 很 多城 市 都 在 围绕 “ ” 做 文 章 ,一 座 亲 水 城 市 ,在 生 态 、景 观 、 水 产 业 、经 济 上 潜 力 无 限 。结 合 哈 尔 滨 的 实 际 ,在 具 体 实 施 中将 紧扣 “ ”之 主题 ,通过 体制 创新 ,资 产优 化 , 水
和 非 工 程 措 施 ,彻 底 治 理 水 面 污 染 ,改 善 水 质 功 能 ,恢
复断裂 的河流生态 系统 ,建设 自然生态城 市河流 ,打造 “ 顷松江湿地 、百里 生态长廊 ” 万 ,实现 了保 护性开采 利
用 。农 村 新 增 灌 溉 面 积 1.5 亩 ,起 到 了改 善 种 植 结 构 , 5 万 6
期 工作 。 银 水 湾 支 渠 、长 盈 渠 利 民 示 范 段 等 已 近 竣 , 丁 二 完 成 工 程 投 资 1. 元 。万 宝 、东 方 红 段 超 级 堤 防 暨 景 观 08 亿
以恢 复 ,形 成 岛 中 有 水 、水 中 有 岛 、 丰 水 过 流 、枯 水 成
地 风 光 , 以及 水 生 、陆 生 奇 花 异 草 色 彩 美 景 不 断 变 幻 的
亲 水 空 间 ,人 水 和 偕 、人 与 自然 和 谐 在 这 里 得 到 了 充 分
体现 ,成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项 目典范 。 截至 目前 , “ 国水 城”建设 已完 成项 目规划 等前 北

哈尔滨人文环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哈尔滨人文环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哈尔滨人文环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概述哈尔滨作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哈尔滨的人文环境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哈尔滨人文环境发展现状1. 历史文化底蕴丰富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哈尔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曾经是中国领土的边疆城市,哈尔滨融合了中俄两个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例如,中央大街上保存有众多的欧式建筑,展现了哈尔滨曾经是“东方的巴黎”的历史风貌。

2.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哈尔滨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以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为例,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哈尔滨音乐厅、哈尔滨剧院等文化设施的建设也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哈尔滨的人文环境注入了新的活力。

3.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哈尔滨拥有一批优秀的高等教育机构,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

这些大学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

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哈尔滨的人文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哈尔滨人文环境发展趋势的分析1. 哈尔滨将继续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哈尔滨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将继续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城市规划和建设会在保护传统与发展变革之间寻求平衡,努力保留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

同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科学规划,以展示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魅力。

2.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哈尔滨作为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之一,将继续深化与国内外城市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引进高水平文化活动和展览,促进哈尔滨与其他城市之间的文化互动。

同时,加强与俄罗斯等国家的文化交流,进一步丰富哈尔滨的人文环境。

3.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哈尔滨作为冰雪之都,将继续发展冰雪旅游产业。

通过举办冰雪节、建设冰雪景区等措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哈尔滨。

与此同时,发展其他特色旅游产品,如文化旅游和健康养生旅游,进一步提升哈尔滨的人文环境形象。

对哈尔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对哈尔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对哈尔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哈尔滨,作为中国东北的重要城市,一直以其冰雪文化、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无数目光。

自贸区的设立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在高质量发展这个大背景下。

你说,想让哈尔滨自贸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光靠“捡漏”那点儿小便宜可不行,要玩大招,搞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行。

说实话,想要提升哈尔滨自贸区的高质量发展,咱得从多个方面来着眼,慢慢理清楚,才能把这锅“铁锅炖大鹅”炖得香喷喷的。

咱得有自己的“特色”。

哈尔滨的冬天大家都知道,那可真是独具魅力,雪雕、冰灯啥的,国内外游客都来打卡。

可不能光在冬天做文章啊,哈尔滨可不仅仅是一个“冬天的城市”,它还应该利用这个自然资源的独特性,搞一些冬季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合作,做成“全季节”的体验式项目。

比如可以借力自贸区的优势,发展一些高端度假、温泉疗养等项目,吸引更多高端游客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光是靠冰雪节,能带动一时的旅游热潮,但要想长久繁荣,还得有些创新和持续的吸引力。

再说说人才引进问题。

咱知道,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一批又一批有本事的人。

哈尔滨,毕竟是个“高纬度”的地方,气候上稍显严苛,但咱能不能把这种“严冬”变成一种“寒冬练兵”的机会呢?通过自贸区的平台,吸引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尤其是在科技创新、制造业升级方面的人才,进而推动这些产业的创新和突破。

这些人才,可不能只看重高薪,更得重视工作环境、发展空间和福利待遇。

要是能提供一些超有吸引力的优惠,比如税收减免、安居保障等,肯定能引来一批“金凤还巢”,把技术和资金都引进来。

说到这里,咱再聊聊基础设施建设的事儿。

大家都知道,现在想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交通便利、信息流畅的支撑。

哈尔滨的交通网络在国内可算是“强悍”的,尤其是高铁和机场的建设,可以说是相当给力。

可是,咱还得想法子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不仅仅是铁路、航空,要加快物流和数据流的畅通,建设更加完善的数字化产业链。

关于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刘玉恒;刘洪波;杨新
【期刊名称】《河北水利》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1.水文化的含义rn所谓水文化,其实质就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水关系的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对水利建设实践的概括、总结、提炼和升华。

据此,水文化可以划分为物态水文化、行为水文化及精神水文化。

【总页数】1页(P30-30)
【作者】刘玉恒;刘洪波;杨新
【作者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09
【相关文献】
1.秦岭北麓水文化景观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J], 孙欣
2.关于漳卫南运河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J], 田晶
3.新时代加强邯郸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J], 赵宏;徐祯
4.关于哈尔滨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J], 段光达;吕小端;孙杨
5.关于哈尔滨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J], 段光达;吕小端;孙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哈尔滨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哈尔滨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哈尔滨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段光达;吕小端;孙杨【摘要】水文化作为新的文化形态,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水文化研究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都已成为新的\"热点\"。

水与城市、社会、民族、国家的重要关系决定了在利用水、改造水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将水文化这一人类文化的源泉处理好。

只有实现人与水的和谐,才能充分发挥人类的创造力。

穿城而过的松花江使哈尔滨拥有了丰富的水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国内是为数不多的,这是哈尔滨未来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然而如何迅速改变这种现状却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

因此,哈尔滨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水文化这一核心理念,充分发挥水文化的力量,不断凝聚文化理念、城市精神,引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水、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期刊名称】《知与行》【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4页(P111-114)【关键词】哈尔滨;城市建设;水文化【作者】段光达;吕小端;孙杨【作者单位】[1]黑龙江大学黑龙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0;[2]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80;[3]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7哈尔滨依偎在松花江两岸而建,松花江自西南蜿蜒穿过城区流向东北。

整个城区属丘陵与平原河流相间地形,南岸阶地明显、北岸地势平坦,地貌属堆积和剥蚀堆积类型的内河切割松花江阶地和漫滩地。

上游右岸的双城界至运粮河口与左岸的四方台乡至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及漫滩地有明显的陡坎分界,是人工控制为主的江道形态。

松花江公路大桥以上江漫滩宽 3km~ 6km;松花江公路大桥至阿什河口段江漫滩宽 1km~3km;阿什河口段以下宽8km 以上。

河漫滩地形平坦,高程在115m~122m。

大河奔流哈尔滨观后感

大河奔流哈尔滨观后感

大河奔流哈尔滨观后感曾经的刀耕火种,曾经的金戈铁马,曾经的原野寂静,因为现代社会元素的迅速出现,松花江边的一个小渔村开始了她接纳移民、包容天下的新生。

一条美丽的大河穿城而过,奔腾的松花江水见证着热情、开放、勤劳、智慧的哈尔滨人多彩与激情的新时代美好生活。

已经85岁的设计大师徐礼白是当年公路大桥江南引桥的设计师,36年前她在松花江边上画了这样两个圈,创造性的解决了引桥空间不够的问题,这是在全国首创的“剪刀形”引桥的设计方案。

哈尔滨公路大桥是建国后第一座跨越松花江流域特大型永久公路桥梁。

哈尔滨公路大桥于1983年5月动工,1986年8月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此结束了江南江北"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历史,大桥通车后迅速成为全省公路交通的枢纽,对沟通全省城乡物资、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加速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99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原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行政区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市。

行政区划调整关系着城市的未来,特别是原松花江地区的延寿、木兰、巴彦、通河几个农业大县的并入,极大的提高了哈尔滨农业幅员和实力。

后来省政府又把直管的阿城、尚志、双城、五常县级市划归哈尔滨管辖,又进一步增强了省会城市的综合实力。

哈尔滨要为全黑龙江省的创新改革探索出新路,要为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由此具有大农业大工业特征的大哈尔滨构架完成。

改革开放后,城市内部以改变城市面貌和提高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为主旨的城市建设工作,首先起步于由政府主导的有计划推进、有规划操作的对危房棚户区改造,几十幢新楼的连片开发,统一配套的水、电、热,独立的厨房厕所,这些都是当时最高标准的设计。

这是90年代初规划建设的闽江小区和红旗解困安居小区,到这时的设计已经上升到有小区整体造型风格、中心绿化美化、综合配套服务、区域定位衔接等更高的美化与功能的考量。

特别是地下花园,空中花园的的大胆规划设计,即使在今天看也是相当的大艺术手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哈尔滨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作者:段光达吕小端孙杨来源:《知与行》2019年第01期[摘要]水文化作为新的文化形态,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水文化研究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都已成为新的“热点”。

水与城市、社会、民族、国家的重要关系决定了在利用水、改造水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将水文化这一人类文化的源泉处理好。

只有实现人与水的和谐,才能充分发挥人类的创造力。

穿城而过的松花江使哈尔滨拥有了丰富的水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国内是为数不多的,这是哈尔滨未来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然而如何迅速改变这种现状却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

因此,哈尔滨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水文化这一核心理念,充分发挥水文化的力量,不断凝聚文化理念、城市精神,引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水、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哈尔滨;城市建设;水文化[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9)01-0111-04哈尔滨依偎在松花江两岸而建,松花江自西南蜿蜒穿过城区流向东北。

整个城区属丘陵与平原河流相间地形,南岸阶地明显、北岸地势平坦,地貌属堆积和剥蚀堆积类型的内河切割松花江阶地和漫滩地。

上游右岸的双城界至运粮河口与左岸的四方台乡至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及漫滩地有明显的陡坎分界,是人工控制为主的江道形态。

松花江公路大桥以上江漫滩宽3km~ 6km;松花江公路大桥至阿什河口段江漫滩宽 1km~3km;阿什河口段以下宽8km 以上。

河漫滩地形平坦,高程在115m~122m。

多年的历史演进,积淀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水文化遗产,其寒地水乡的独特品位和形态,不仅是奇特的自然资源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更是整个哈尔滨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

按照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城市发展战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水文化建设,以此传承历史文脉,建设生态文化,突出特色文化,提升哈尔滨品位和形象,进而形成区域软实力,促进哈尔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水文化精神加強哈尔滨水文化建设,首先应在现有滨水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水文化的内涵,使中华民族传统水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功能得以延展和升华。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资源,漫长的与水互动的历史过程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可以说,水哺育了人类的文明。

水文化是一种在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影响了人类的过去,而且将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未来。

1993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制定了《21世纪行动议程》,将每年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设立“水与文化多样性”研究项目,从政府间组织的国际层面上加强对水文化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在更深层次上对人类水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新的水文化建设。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的母亲,人体70%多的体重是水。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崇拜水、认识水、利用水、学习水的历史,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总是与水有着紧密的关系;当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关系,人们便有了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管理水等诸多方面的实践,有了对水的认识和思考,因而水文化是人类在应对自然环境挑战的过程中,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创造,进而使环境改造和自身改造达到相和谐的过程中创造出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产物。

在复杂庞大的社会文化系统中,水文化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子系统、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生产生活系统、环境系统无不与水有着紧密的联系,构建了许多特质文化,其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结构复杂。

就整体结构而言,可分为水的物质文化体系和精神文化系统,或外在文化体系和深层文化体系。

有人说人类文明史就是河岸上的故事。

从蒙昧时代起,人类就依水而居,诸多石器时代的遗址无不分布在河流的二级台地上。

进入文明时代之后,不论是首都还是大邑,都位于河流的沿岸。

同样,“水”是华夏文化形成不可或缺的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自然启迪者,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的先贤们正是对“水”的观察、沉思,启迪了哲学认知和思维,培养树立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主要有:一是善利万物的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水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善利”意味着奉献,“不争”即为无私,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铸就了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基石。

大禹治水就是奉献精神的典型,哈尔滨1957年、1998年的松花江抗洪斗争中广大军民奋不顾身、无私奉献、视死如归,就是这种崇高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的真实体现。

二是水滴石穿的坚韧精神。

老子在《道德经》七十八章中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世界上没有比水更无形柔弱的物质了,但它却无坚不摧。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奔腾不息,顽强奋斗,一往无前,勇往精进,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卓越体现。

三是上善若水的尚德精神。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

“上善”就是以水象征最善良、最美好、最具有高尚品德。

老子把水的品德人性化地表述为七种美德(“七善”),以水来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以水为师”,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形成人水和谐的社会环境,进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是浮天载地的包容精神。

《春秋》:“浮天载地者,水也”;水具有包容的博大胸怀,华夏文化的包容性使其丰富多彩。

尤其是近代以来,西风东渐,中华民族不是采取简单的抵制和全盘否定,而是以博大的胸怀和理智的目光进行了有选择、有批判地接纳和吸收,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灵与肉、血与火、笔与剑的全面碰撞中开始了扬弃与蜕变的新历程。

五是冰清玉洁的廉洁精神。

人廉则水清,历史上人们总是用水的透明和冰的晶莹来形容人的廉洁清正和光明磊落的品德和情操。

唐代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时至今日仍广为传颂,在当今惩治腐败的斗争中,冰清玉洁的廉洁精神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六是平之如水的公正精神。

; 孔子说:“水至量心平,似正”《吕氏春秋·贵公》中说:“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 强调“公”与“平”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即只有公平、公道、公正、正义,才能天下太平。

进而又引申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被普遍认同的尊重民情民意的政治理念,古往今来如何像水一样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已是考量一代代政治家理政智慧和治国能力的基本范式,并展示了华夏水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可以说,水启迪了中国古人的哲思,浇灌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孕育了中国式的思维方式。

因此,哈尔滨水文化建设应该继承和坚守中国传统水文化的核心理念,努力在使环境改造和自身改造相和谐的过程中创造出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产物。

二、哈尔滨水文化资源与本质特征加强哈尔滨文化建设,必须要抓好“寒地水乡”独具的水文化资源潜质和品位的发掘,在此基础上才能全面展现具有哈尔滨特有的精神风貌,构建起具有鲜明“水”特征的文化形态。

河流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水文化的集中体现。

哈尔滨是依托松花江发展起来的,具有丰富的水资源,随着多年的历史演进,积淀了丰富的水文化遗产、历史印痕和追忆空间。

作为哈尔滨的“水”,其本身不仅体现为通常意义上的液态水,而且要格外重视非常态化水,即固态的冰、雪、雾。

依据这个大的水文化概念我们哈尔滨地区的水文化资源独特而丰富,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一是深远的松花江流域历史文化。

松北区毗邻辽代皇室春夏“捺钵”区域,又是大金王朝的近畿之地,至少在辽金时期已经出现众多的大型聚落(如后城古城遗址和裕丰古城遗址),其后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宝贵的历史遗存众多。

历代先民在这里依托松花江生产生活开发建设,不仅吸收继承了中原内地的先进文化,而且以独特的方式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雄浑强悍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也是哈尔滨最凝重的文化实体。

二是风光旖旎的水景文化。

水与周边景观的有机结合,是创造水景观文化的基础。

浩荡的松花江水给予两岸景观以灵气和活力,景观给予松花江以生态和靓丽。

一直以来,哈尔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市民休闲、娱乐、运动、旅游等亲水需求,沿松花江建设了较为系统和谐的沿江公园、广场、绿地、码头和众多亭台楼榭,并在沿江景观中有机地融入地域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使人们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三是风格迥异的外来文化。

随着中东铁路的开工建设,以俄罗斯文化为主的外来文化大量而迅速地进入哈尔滨。

这一地区的外来文化,一方面是主要以体现近代工业技术的现代水利工程文化,如闸、坝、桥和船政水运文化,是现代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承载着独特迥异的历史文化,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是水文化中的精品。

另一方面则是依托松花江旖旎风光,由俄罗斯侨民开创并流传至今的独特的“三野”郊游文化。

20世纪初开始,俄罗斯侨民在太阳岛为中心的江北纷纷开辟浴场、修建别墅,在这里“野游、野餐、野浴”。

这些异国情调的生活习俗,逐渐成为江北沿岸乃至整个哈尔滨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被称为哈尔滨的“三野”风情,这些习俗和风情至今仍留存在许多哈尔滨普通市民的生活中。

四是原生质朴的湿地文化。

由于长期受松花江江水洪泛侵蚀及河沙堆积,形成了大面积漫滩、湿地、蝶形洼地以及江中弧岛、河中沙洲,形成了泛洪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城市的“绿肺”,为城市提供了新鮮的空气和氧源。

松花江北岸行洪区湿地生态系统是哈尔滨重要的自然景观,既保持着独立的自然属性,又与城市融为一体,对调节城区气候、净化空气、保持物种多样性、延展城市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

同时这片湿地是行洪区,对调节松花江水量、净化水质、减轻洪灾危害、维持哈尔滨地下水位和保护哈尔滨南岸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五是享誉世界的冰雪文化。

哈尔滨自来有冰城的美誉,它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自然资源和开展冰雪活动的独特人文传统,不仅是我国冰雪文化发源地之一,而且是享誉中外的冰雪艺术之乡。

1963年2月7日哈尔滨市政府举办了第一届冰灯游园会,哈尔滨市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赋予冰雪以艺术生命,谱写了我国冰雪文化新篇章。

1985年1月哈尔滨市政府举办了第一届冰雪节,增加了冰雪艺术、冰雪运动、冰雪商贸等活动内容,标志着我国冰雪旅游活动进入了全新的规模化发展阶段。

现在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是我国冰雪艺术的集大成者,气魄宏伟、景色迷人,被国内外参观者誉为“永不重复的童话”,魔幻无穷的艺术奇观。

如今,哈尔滨冰雪节与挪威滑雪节、加拿大魁北克雪节和日本扎幌雪节被誉为世界四大冰雪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