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通讯:平凡岗位平凡人——记水情自动化系统维护员李堂国
李堂国同志,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
人们对他的评价,只是平凡、乐观、朴实、敬业。
他,1米68的个头,有些憨厚,工作起来却虎虎生风,似乎有使不完的劲。
凭着对工作的一股虎劲,李堂国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最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的工作格言。
李堂国现在都还记得,那是2001年4月的一天,也就是他刚独立接手系统维护不久,就发生池潭中心站接收不到各雨水位站的遥测数据。
经多次检查,还找不到故障点。
“哎,怎么办?以前还有师傅顶着,现在全要靠自己了。
而且此时正值主汛期啊!”面对着这棘手的故障,他心里想。
此时,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赶快处理好,否则,来洪水了就不得了。
连续两次上峨嵋峰中继站进行故障排除后,依然没有结果。
经过仔细分析和认真思考,他决定把目标锁定在池潭中心站。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认真排查、试验,原故障点就在中心站天线问题。
故障排除后,他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第二天,雨,就突然来了。
他还记得2001年11月7日,他和钟兴全、肖树灿、许红梅等来到峨嵋峰,对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继站进行升级改造。
这次改造时间紧,任务重,又碰上修路,车只能到半山腰。
为了赶时间,他们只能每人背上十几公斤重的仪器和设备,迈着艰难的步伐抄近路上山。
到达山顶,他们顾不上歇息,马上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他们安装新中继机,组接改造电源,上铁塔调整天线,经过一次次的设备调试和数据试验,成功地完成峨嵋峰双中继站的改造。
而此时,在只能半蹲着的窄小空间里,他已经连续工作了近8个小时,待下山回家时夜幕早已降临。
他说:“每次要上峨嵋峰时,心里就发怵。
由于山上天气变化无常,且风大雾大,尤其要爬到铁塔上干活时,更是风在耳边吼,人在空中摇,很是害怕。
”双中继的建立和中继电源系统的改造,使得我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安全顺利地度过了去年的“6.16”近千年一遇洪水的考验。
在全厂上下众志成城抗御“6.16”近千年一遇洪水的战役中,刚做父亲三天的李堂国同志在接到险情命令时,没有顾得上多看刚出世的女儿一眼,就赶赴抗洪抢险第一线。
他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得到了领导和职工们的高度评价,为此还荣获省电力公司“2002年抗洪抢险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池潭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共有2个中心站、14个纯雨量站、4个雨量水位站和峨嵋峰中继站,这些站点分布于泰宁、邵武、建宁、宁化、明溪。
为了能够更好地工作,他不知多少次奔波在崎岖泥泞的乡村小道上;不知多少次背负重物翻山越岭;不知多少次就着方便面匆匆解决肚子问题,为了系统的正常运行,他付出了许多,但他时常说:“加班,就是自己工作没有做好”。
这些年来,李堂国遇到的技术难题非常多,他说,只要多学多问多动,实践就是最好的老师。
2001年,他针对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不稳定的状况,献计献策,大胆对我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革新,并被厂部评为“2001年合理化建议先进个人”。
他还负责完成了大田、大布、白岚、角溪等遥测雨水位站设计和施工建设;坝下水位站进行技术改造,解决了长期因泄洪而导致维护难的问题;升级改造了池潭至水调中心的通信通道,彻底解决了通讯不畅的老问题等等。
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使得整个系统能安全可靠地运行。
在2002年,我厂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顺利通过省公司实用化验收,得到了验收组的一致好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终于赢得了人们的认可和赞扬,也换来了水情测报系统健康安全地运行。
李堂国说,他有个信念:“无论什么工作,不干则已,干
就要踏踏实实、干一行爱一行!”(地调刘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