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原子的结构(提高)定稿

合集下载

原子的结构ppt课件

原子的结构ppt课件
13.关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 离子带电,所以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 氯离子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多1个C. 离子是带电粒子,所有带电粒子一定是离子D.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14.下列关于、 两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C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比 稳定 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A. ①③⑤ B. ②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A
B
C
11.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B
A.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B. 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C. 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D.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12.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 若 ,则该粒子是阴离子B. 若 ,则该粒子是原子C. 若 ,则该粒子是阳离子D. 若 ,则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
5、相同的原子层结构化学性质相似相同的原子层结构:
化学性质相似:
电子层数相同,切每层上电子数相等
条件:最外层电子数认为最终的结果是( )A.Na原子与Cl原子都无法构成相对稳定结构B.Na原子与Cl原子都构成了相对稳定结构C.Na原子与Cl原子只有一方构成了相对稳定结构
小练习:试着写出下面的离子示意图代表什么
Al3+
S2-
5、离子符号的意义
Al3+
3Al3+
表示一个铝离子
表示3个铝离子
表示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6、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离子保存
如:NaCl由Na+和Cl-构成,所以化学性质由 Na+和Cl-保持。

原子的结构完整版PPT课件

原子的结构完整版PPT课件

工业领域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材料 检测、无损探伤、辐射加 工等。
其他领域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还可用于科 学研究、环境保护、农业 生产等领域。
放射性同位素对环境影响及安全防护措施
对环境影响
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生的射线会对环境和生物体造成危害,如污 染空气、水源和土壤等。
安全防护措施
为了保障人类和环境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如合 理选址、屏蔽防护、废物处理等。
放射性同位素概念及来源
放射性同位素定义
01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同位素,能自发地放出射线
并转变为另一种元素。
放射性同位素来源
02
天然放射性元素和人工合成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类型
03
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工业等领域应用
医学领域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诊断 和治疗疾病,如放射性碘 治疗甲状腺疾病、PET扫 描等。
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中间部分, 包括3~12列的元素。它们具有 多种氧化态和丰富的化学性质, 是构成众多合金和催化剂的重要
成分。
稀有气体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位于周期表的最右 侧,它们具有稳定的8电子构型 (氦为2电子构型),化学性质 极不活泼,一般不易与其他物质
发生化学反应。
04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 力
化学键类型及特点
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物理性质。一般来说,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点 、沸点越高,密度越大,硬度也越大。例如,氢键的存在使得水的熔沸点异常高,范德华力则主要影响由分子构 成的物质的物理性质。
05
原子光谱与能级跃迁

03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教学ppt教学内容

03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教学ppt教学内容

1、原子核外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 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 布;
2、电子层:
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通常运动区域离核 的远近不同,将核外电子运动的不同区域 称看成不同的电子层。由内向外的序数n 依次为1、2、3、4、5、6、7……分别称 为K、L、M、N、O、P、Q……电子层。

【思考】能否用一个更简明的图形来表示原子 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呢?
过关斩将:
判断下列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原子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 数的关系密切。
都为 8 (氦为2)
一般 少于4
不易 得失
易失去
不少于4 易得到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各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
稀有的原子 :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氦 为2),在
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我 们把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化合物(如: H2O、CO2、HCl)。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如: NaCl、K2S、CuSO4)。
5、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a、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结构大多不稳定,化学 性质活泼;离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11 2 81
给出一个电子 +17 2 87
Na+
阳离子
+11 2 8
离子化合物
Na+ Cl -
阴离子
Cl -
+17 28 8
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 离子。
其中: 带正 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如:Na+、K+、Mg2+、Al3+。
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如: O2-、S2-、 F- 、Cl-。

3.2 原子的结构(第3课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

3.2 原子的结构(第3课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

3.2 原子的结构(第3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2.掌握原子的核心部分和外层电子的概念;3.掌握原子的一些基本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心部分和外层电子的概念;•原子的一些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掌握原子的核心部分和外层电子的组成原理;•理解原子的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备课笔记、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

2. 概念解释•讲解原子的定义: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具有化学性质,由原子核和外层电子组成。

•解释原子核的概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带正电荷。

•解释外层电子的概念:外层电子是围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荷的粒子。

3. 原子的基本结构•插入示意图,用文字说明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的核心是原子核,外层围绕着电子云,电子云中带有外层电子。

4. 原子的基本性质•描述原子的质量和大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外层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大小与原子核的大小有关。

5. 原子核的组成和电子云的稳定性•解释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解释电子云的稳定性:外层电子越靠近原子核,电子云的稳定性越高。

6.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7.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课堂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原子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图示和概念解释,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原子的核心和外层电子的关系。

课堂练习让学生实践了所学的知识,并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原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同时,在复习课堂内容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题和实验,加深他们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应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着手,自主归纳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作业布置

预习提纲




课题1: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
原子弹爆炸正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这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
观察表格
分析思考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即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构成。在碳原子中,6个质子和6个中子构成了原子核,6个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由于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带6个单位正电荷,而核外有6个电子,带6个单位负电荷,两者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学生体会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
阅读54页找出排布特点
排布特点1: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认真聆听老师讲解
识记歌诀
观察思考问题
比较和讨论,回答:
总结排布特点2:
1、原子的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2、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观图片
思考并回答。
总结元素的分类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核外的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

高中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质子、中子、电子;2. 掌握原子的结构模型,包括量子力学模型和玻尔模型;3. 理解原子的各种性质,如原子序数、原子量等。

二、教学重点: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原子的结构模型;3. 原子的性质。

三、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基本粒子组成;-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带正电荷,质量为1;- 中子位于原子核中,不带电,质量为1;- 电子位于原子核外层轨道上,带负电荷,质量极小,约为质子、中子的1/1836。

2. 原子的结构模型- 玻尔模型: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电子围绕核外层轨道运动,各层轨道能量不同,电子在吸收或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 量子力学模型:根据波动粒子二象性,用波函数描述电子在原子中的可能分布情况,电子的位置不确定,只有一定的概率存在于某个区域。

3. 原子的性质- 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也是元素的序数,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同;- 原子量: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计算中起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通过图示、实验等形式展示原子的结构;2.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的结构模型;3. 提问、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加深理解。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结构模型和性质,为后续学习化学提供基础知识。

六、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本节课内容;2.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知识点;3. 独立思考,总结学习体会。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原子的结构说课稿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以及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史料、图片、表格中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对学生进行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情感教育。

2学情分析该节课是继分子和原子之后继续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认识。

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学生的抽象思维也才属于起步阶段,因此学生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以及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原子构成”的模型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引用典籍,导入新课百家讲坛栏目中于丹的“庄子心得”把我们带进了庄子的世界。

这位道学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富哲理的言论,“一尺之棰(木棍),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就是其中之一。

“同学们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如果将木棍一直分下去,你认为可以分到什么程度?”(学生会想到原子。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那么,原子究竟可不可以再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典籍的引用不仅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创设了问题情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活动2【讲授】2、大胆猜想,讨论交流2、大胆猜想,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对原子构成大胆猜想,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活跃思维的空间,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之一,所以我播放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视频,以“假如我是卢瑟福,会怎样解释这些现象”为主题,组织学生围绕原子的构成分组展开讨论,再进行交流。

(讨论提纲:①大多数带正电的α粒子能够穿透金箔而不改变方向,说明原子是否为实心球体?②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发生方向上的偏转,极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的构成是否像乒乓球一样,内部完全是空的?)学生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其内部有一个质量较大的带正电的粒子。

【教学课件】《第3节原子的结构模型》(18张ppt )

【教学课件】《第3节原子的结构模型》(18张ppt )
A. 甲和乙是同一种元素 B. 甲和乙的核电荷数不同 C. 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 D. 乙和丙互为同位素原子
4、 在①分子 ②原子 ③质子 ④电子⑤离子 ⑥原
子核 ⑦中子 ⑧元素中,选择: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__①__②__⑤____ ,其
中__②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 __⑥___和___④__构成的。
20
17
氯离子
17
17
20
18
失电子 阳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
离子形成原因:原子
带电的原子 (或原子团
阴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
得电子
) 硫酸铜(CuSO4)是由铜离子Cu2+ 和 硫酸根离子SO42构成的。
金属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少于_4__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失__去__电子,形 成_阳___离子。Ex:钠、镁、铝、铁
带负电荷 9.1176×10-31千克
(1)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质量+中子质量 夸克
四、随堂练习
1.原子核( B )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B ) A.分子 B.原子 C.中子 D.质子
[3]极少数被弹射了回来,原因是: α粒子撞击到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很小的核。 。
α粒子散射实验
二、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1)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中 在原子核里; (3)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 绕太阳运动那样。“行星模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原子的结构,提供清晰的视觉辅助,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注重板书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抽象概念理解困难,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等。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原子的结构,这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的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这一课题承上启下,起着连接宏观物质世界和微观原子世界的桥梁作用。主要知识点包括:原子的定义和特点、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原子的种类和数量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原子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组成,知道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实验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原子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原子的结构。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提问与解答:在课堂上,我会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给予及时的解答。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相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讨论原子的构成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分享各自的理解。

原子的结构优秀课件

原子的结构优秀课件

原子的结构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原子的概念,掌握原子的基本组成,了解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相互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模型分析原子结构的能力,通过实例讲解和随堂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相互作用,原子的大小及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原子的概念,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原子结构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原子结构图,随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变化中微观粒子的动画,引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原子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

3. 知识讲解:(1)原子核: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相互作用。

(2)核外电子:介绍核外电子的分布,解释电子云的概念。

(3)原子的大小:讲解原子的大小及表示方法,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原子结构应用,如原子弹、核能等。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原子概念2. 原子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电子云3. 原子的大小及表示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原子的概念。

(2)简述原子的基本组成。

2. 答案:(1)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外电子分布在电子云中。

(3)原子弹和核能都是利用原子核反应释放能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原子的结构,使学生掌握了原子的基本组成和表示方法。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要注重解题思路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原子的结构》名师教案3

《原子的结构》名师教案3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一、教材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人教2011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中第三课时的内容。

本课时从原子实际质量与相对质量的关系出发,继续构建微观与宏观的联系,进而形成微粒观。

同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研究也是为后续的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打基础。

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体会原子质量的大小,要用特定的标准,简化用宏观的单位进行计量带来的复杂,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水分子的引领下进入了物质的微观世界,已经建立了分子、原子的微观概念,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并且知道原子质量很小,这是本课时的知识基础。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原子质量到底有多小”、“怎么表示这么小的质量”、“用常见的方法行不行”等潜在疑问,这是本课时的生发点。

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微观粒子的计量,而相对原子质量又比较抽象,对一般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设计思想1.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从学生已有的原子结构的知识入手,引领学生根据原子结构分析、猜测原子质量的大小,再根据原子的实际质量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最后通过相对原子质量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

通过几次有针对性的比较,让学生建立起原子、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联系,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重视科学观念的形成。

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把原子与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联系起来,体会原子质量的大小,要用特定的标准,从而简化用宏观的单位进行计量带来的复杂,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应用概念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3、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用相对值代表实际值的方法2.会用查阅资料、观察分析、整理与归纳数据、推断与假设的科学探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计量观和计量意识以及敢于向权威质疑的科学精神。

原子的结构教案课件

原子的结构教案课件

原子的结构教案课件教案标题:原子的结构教案课件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向学生介绍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的组成部分、原子核的构成、电子的排布和能级等内容。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了解到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为后续学习化学和物理等科学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2. 理解原子核的构成和电子的排布;3. 掌握原子能级的概念和电子填充规则;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子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和化学元素模型(可选);3. 学生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验器材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构成是什么。

-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原子?”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2. 介绍原子的组成(10分钟)- 使用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原子的基本组成,包括原子核、电子和中子。

- 解释原子核的构成和电子的排布,并引导学生思考电子在原子中的位置。

3. 原子能级和电子填充规则(15分钟)- 介绍原子能级的概念和电子填充规则。

- 使用示意图和实例解释电子填充规则,并与学生一起完成练习题。

4.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10分钟)-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 解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5. 总结和拓展(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 提供拓展阅读材料或实验案例,激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练习题和作业:评估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原子结构相关的实验,如电子排布实验或原子核的模型制作实验。

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或科学杂志,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原子结构的模型【知识要点】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在实验中发现了原子内有电子,同时测得电子带负电,这一发现将道尔顿建立的实心球原子结构模型彻底地“切开”了,从而提出了原子是一下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似西瓜肉),带负电的电子(似西瓜籽)嵌在中间的“汤姆森模型”。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勾画出了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围绕原子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即“卢瑟福模型”。

丹麦科学波尔认为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掉不到带正电的原子核上去的原因是因为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提出了“分层模型。

”现代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了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像“云雾”一样出现,提出“电子模型。

2.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由一个居于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与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

电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一个电子带了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符号相反。

原子呈电中性。

二、原子核的秘密1.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3.原子内的质量和数量关系(1)电子的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且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

(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原子核与原子大小的比较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原子核仅为整个原子的几百万亿分之一。

学习了分子和原子之后,大家想想物质的构成是怎样的呢?原子的 种类并不多,可是为什么我们有如此丰富的物质世界?【例题解析】例1、在实验中发现原子内有电子,同时测得电子带负电,这是英国科学家( ),创立的模型是( );用粒子轰击原子的方法,发现原子中有一个核,勾画出了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围绕原子核运行的原子结构模型,这是科学家( ),模型是( )。

A.汤姆森 B.道尔顿 C. 汤姆森模型 D.卢瑟福E.波尔F. 卢瑟福模型G.分层模型例2、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得德·泽维尔开创了化学研究的新领域“飞秒化学”.他使得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 .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 .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例3、据图回答: A 、原子核中有 个质子, 个中子; B 、原子核中有 个质子, 个中子;C 、原子核中有 个质子, 个中子.8个质子8个中子A8个质子 9个中子B8个质子 10个中C例4、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例5、化学上常用的去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有表示17个质子和18个中子的氯原子。

则和表示的原子( )。

A 、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B 、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C 、质子数不同D 、质量相同【创新练习】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但电子运动的范围远远大于原子核的大小B 、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像“云雾”一样,因而提出“电子云模型”C 、电子在原子核周围作高速运动,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因而整个原子显负电D 、科学家研究发现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粒子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的空间. 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的高速运动的 粒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显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1)有一小部分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 粒子途经原子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2)大多数 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3)极少数 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 .3.如图是用带正电荷的a 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有极小部分a 粒子甚至像碰到硬枋似的反弹了回来,从而发现了原子中有一个核,进而勾画出了原子核像 太阳、电子像行星原子核运行的原子结构模型,即“ 模型”. 4.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所占体积很小;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③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④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内中子数; ⑤原子核具有很高的密度;⑥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⑤D 、③⑤⑥5.某原子R ,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为a ,核内中子数为b,其核外电子数是( )。

A 、a-bB 、a+bC 、b-aD 、b+a6.1997年,我国宣布在世界上首次合成钆原子,其电子数为64,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为135,则钆原子核内中心数为( )。

A 、135 B 、64 C 、71 D 、无法确定12 3 粒子a7.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为272,其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A、433B、161C、272D、1118.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

U夸克的带电量为2/3基元电荷,d夸克的带电量为-1/3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构成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构成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9.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

他的学说中,包含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在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A、只有③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①②③10.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影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第三讲原子结构(作业)1.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A、汤姆生B、道尔顿C、拉瓦锡D、阿伏加德罗2.首先提出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B、德莫克利特C、牛顿D、爱迪生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B、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C、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4.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根据是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粒子()A、全部穿过或发生很小的偏转B、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C、绝大多数穿过,只有少数发生很大偏转,甚至极少数被弹回D、绝大多数发生偏转,甚至被弹回5.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证明了原子核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6.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

氦3原子核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1B、2C、3D、67.1992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汞元素的一种新原子,这种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8,核电荷数为80,这种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80B、128C、208D、2888.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在原子内部的分布情况是()。

A、三种粒子均匀地分布原子内B、质子与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绕核旋转C、质子与电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空间内做高速运动D质子与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空间内做高速运动9.完成下表第三讲原子结构(小测)1.将下列科学家与其提出的相应的原子模型连线:英国道尔顿电子云模型(电子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英国汤姆森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英国卢瑟福卫星模型(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围绕核运行)丹麦波尔西瓜模型(电子嵌在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原子球体)现代科学家实心球模型(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的单位)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我们发现建立模型是一个不断,不断的过程,以使它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发现原子里有电子的科学家是。

发现原子内有原子核的科学家是3.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原子的结构: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电荷)(1)原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电荷)(电性)原子核(带电荷)中子(中子电)相关说明:(1)原子核带的电荷数又叫;(2)由于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所以原子中各粒子的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中的质量可以略不计,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4)阅读P10页表格,不难发现下列规律: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有些原子中可以没有,不同的原子中一定不同;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或不一定)相等;4.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离子”“电子”等微粒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横线上:(1)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是;(2)带正电荷数的粒是;(3)不显电性的微粒是;(4)质量最小的几微粒是;(5)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微粒是;(6)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微粒主要是.5.有两种不同的原子,一种核内有6个中子、6个质子、另一种核内有7个中子、6个质子、则它们不相同的是()A.核电荷数B.核外电子数C.原子的带电量D.原子的质量6.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种新的碳单质──碳纳米管,它是由环形的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

可用下列哪个图形表示:()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