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高中历史等级性考试必备知识(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精品教学课件(第3,4,5课及单元复习)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精品教学课件(第3,4,5课及单元复习)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标定位
素养解读
(各 理 多 (各 对 所12))主解样地人作通认世性区类出要识过界、文的区世了文 各 化 贡域界解化 民 发 献文各世的 族 展化国界,、(化 水 (握 (洲 亚 怀123)))古 和平 多成通 观 运代和元非就察用过西宗性洲,本唯史从教文亚对课物料历和对化世教史实史非不出界材观证解洲同现文中的,释探文区的化的相的究化域必多插关角古的文然样图原度代多化性性理,明西立元的。的,确亚足认化重 通贡地和于 识特大 过献理非时 古征影 认,环培洲空 代和响 可境养的观 西影古、家主念 亚响代经国要和,掌西济情文非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提示(1)时间: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实质:维护以奴隶主贵族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利益。 (2)历史意义:统一了古巴比伦王国的法令,便于司法审讯;有利于维 护新兴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限制了贵族豪强 随意解释法律和滥用司法权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利于保护下层人 民的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二、古代埃及文化
角度 表现
政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此后虽时有分合,但古代埃及文明绵延约3 000年

特征
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这种文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 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使用
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在此期间,象形文字经历了多种变化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共50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共50张ppt)

古代西亚文化的特点
两河流域的冲积平原提供了 “吉尔伽美什,你将漂向何方?你所 水源和农耕平原。新月沃地处于 追求的永生,永远无法得到,因为上 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交通要塞加 帝造人之际,就让死亡与人相伴……
结合材料,《吉尔伽美什》反映出两 河流域居民怎样的生活态度?
恐惧悲观,重视今世生活,对死后一 切几乎不抱希望,死后的生活在他们 看来令人恐惧,不可能有美好的希望。
材料2:对每年洪水泛滥 的恐惧,加之永远存在的 外族入侵的威胁,使苏美 尔人深深感到,仿佛自己 正无依无靠地面对着许多 无法控制的力量。美索不 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 惧和悲观的色彩,这反映 了自然环境的不安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BC3500左右,埃及文 明兴起。BC3100左右, 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 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 度北部的广大地区(地跨欧亚非)
一、文明的发源地——古代西亚文化
西亚地区是古代世界体系的枢纽地带, 这里民族迁徙流动频繁,文明形态多变, 文明交融密度很高,尤其两河流域地区, 次第出现的文明形态有苏美尔文明、阿卡 德文明、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新巴比 伦文明,其中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构成两 河流域文明的基础。在两河流域以外,还 有埃兰文明、犹太文明、伊朗/波斯文明 和伊斯兰文明等文明形态。
(一)文字——楔形文字 1、地位:由苏美尔人创造,是迄 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2、时间:公元前3000年左右 3、使用范围:最早是苏美尔人 使用,后来为阿卡德人、巴比伦 人、亚述人和波斯人所使用,是 承载两河文明的主要文字。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第4课

一、素养达标

1.(2022·吉林延边期末)有学者指出:“希腊民族是最早探索人类、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民族,他们不但追根溯源,寻求宇宙万物的源头与规律……而且探究社会的正义与公理,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追求精神与物质的原始统一,这是一种极度完善的和谐之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 B )

A.个人主义泛滥B.重视理性精神

C.忽视现实幸福D.缺乏人文主义

解析:根据材料中“希腊民族是最早探索……人的思想……寻求宇宙万物的源头与规律……”等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古希腊是用理性来描绘自然、物质世界的,是重视理性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理性精神,希腊民族用理性来认识、探索世界,而不是个人主义泛滥,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追求精神与物质的原始统一”可知,并没有忽视现实幸福,故排除C项;材料内容反映希腊民族重视人、人的思想,故排除D项。

2.(2022·湖南益阳期末)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主张历史学不应该取悦流俗,而应该以叙述历史的真实为最高目标,首先必须完全抛弃历史著作之中的神话和传说的因素,这是关键所在。他借伯利克里之口,说出了他的基本观点:“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材料反映出修昔底德的思想( D )

A.完全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B.立足于对历史真相的观察

C.成为了当时社会主流观念

D.表现出人文主义精神本质

解析:修昔底德主张历史学应该力求叙述真实的历史,抛弃神话和传说的因素,强调人的重要和人的价值,反映出修昔底德的思想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本质,D项正确;“完全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说法绝对,A项错误;“立足于对历史真相的观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修昔底德的思想成为了当时社会“主流”观念,C项错误。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据《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贵族对于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一现象()

A.反映城邦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

B.反映了两河流域人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C.反映了王权与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D.表明专制帝国统治者威严至高无上

2.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这些石碑上的“条款”来自()

A.《查士丁尼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

C.《天方夜谭》

D.《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3.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这一地区的是()

A.象形文字、金字塔

B.种姓制度、佛教

C.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D.公元纪年、《十二铜表法》

4.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有:“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埃及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埃及人挖出的河流

5.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同步课件+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

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同步课件+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

古希腊史五大阶段
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荷马时代(公元前11—前9) 古风时代(公元前8—前6) 古典时代(公元前5—前4) 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世纪—公元2世纪)
公元前594年开始:梭伦改革 经济上 ①解负令; ②颁布促进工商业发展措施。 政治上: ①按财产多寡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②由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 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③设立新的雅典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 投诉。 影响: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在一定程 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缓和了社会矛盾, 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其 中立政策未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特色:具有实用主义风格;具有军事和组织天才;注重自身语言;重视 法律编撰;交通发达;建筑别具一格;
三、二元下的封建黑暗时代:中古西欧文化
5世纪后期,日耳曼人 消灭了西罗马帝国,并 在原西罗马的领土上建 立了一系列王国,在罗 马帝国生产力、基督教 和日耳曼人传统的共同 作用下,西欧进入封建 社会。欧洲开始进入封 建社会。
人文主义起源于古代希腊智者学派、苏格 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一、欧洲文化的源头和人文滥觞:古希腊文化
古希腊史五大阶段
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荷马时代(公元前11—前9) 古风时代(公元前8—前6) 古典时代(公元前5—前4) 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世纪—公元2世纪)

人教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知识巩固训练: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人教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知识巩固训练: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选择题

1.对于古代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掠夺土地和人口

B.传播技术和文化

C.寻找食物和生存

D.经济交流与合作

2.下图反映的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某民族的扩张路线。该民族是()

A.苏美尔人

B.雅利安人

C.达罗毗荼人

D.阿拉伯人

3.由于人类身体上的局限,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印欧人是难以进行大规模集体性迁徙的。印欧人在迁徙过程中,最有可能依赖的运输工具是()

A.骆驼

B.马车

C.汽车

D.手推车

4.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毗湿摩说:“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性的人是鄙视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他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毗湿摩所言()

①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一种社会现象②反映了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重要特征③倡导各种姓要严格实行内部联姻④批评首陀罗女子没有节操

A.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古代印度是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征服当地土著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的中亚入侵者是()

A.苏美尔人

B.日耳曼人

C.蒙古人

D.雅利安人

6.古印欧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以各种形式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演变为新的种族人群。下列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赫梯人

B.匈奴人

C.希腊人

D.凯尔特人

7.古印欧人,是大约6000年以前,生活在今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上的原始民族,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随着印欧人的迁徙与影响,形成了多个古代区域文化,其中包括()

①古代印度文化②古代希腊、罗马文化③古代西亚文化④古代巴比伦文化⑤古代北欧文化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共20张)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共20张)
2020/12/14
宗教文明交流冲突中的不同选择: 即便是卷土重来的印度教 (亦称作新婆罗门教 ) , 它也或多或少地继承了佛教 的宗旨。虽然它恢复了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 但是, 佛教文化所形成的特点 , 它已无法改变,只能保持现状或任其发展下去。佛教的哲学, 印度教吸收了佛 教的仁爱牺牲精神、因果关系、超脱苦修 、乐于施舍。佛教不能截然割断婆 罗门的宗教因素,另一方面又创造出一些新的宗教内容,而这些新的内容又被印 度教加以包容。 印度教的包容性使之允许对主神作多种理解。梵、毗湿奴和湿婆是印度教的 三大主神,对每一个神,信仰者都可以有种种的理解。印度教允许每个教徒创造 自己的神,这种博大的包容性使印度的神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多而印度教的包容 性则使印度文化获得了一种相对的稳定性。正是这种文化的多样性、统一性、 稳定性,使印度文化在多次来自西北方向的外族(除雅利安人) 入侵的情况下,没 有中断自身发展的进程或改变前进的方向。
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都对婆罗门的傲慢和不劳而获强烈 不满 , 反对婆罗门维护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佛教便在这样的 情况下, 应运而生。佛祖释迦摩尼反对婆罗门的种性制度 , 强调 梵我不二 , 苦身修行。主张四姓平等 , 取消种姓制度。佛教便 由此兴盛起来。特别是在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倡导下 , 佛教发展 到了极盛时期。
现存的玛雅象形文字刻在石碑和庙宇、墓室的墙壁上, 雕在玉器和贝壳上 , 也用类似中国式毛笔的毛发笔书写在陶器、榕树内皮和鞭制过的鹿皮上。总量 相当多,单在科潘遗址一座金字塔的台阶上, 就有2500多个,这就是世界巨型铭刻 的杰作之一—— “象形文字梯道” , 8米宽, 共90级的石头台阶布满了古怪而精 美的象形文字 。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点归纳

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表现影响

社会关系上:以人为本①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

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

②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主张

“仁者爱人”

后世儒学思想家大多恪守孔子的

人本思想,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入

手,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

关系的伦理秩序

政治伦理上:民本思想①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

家要顺应民意

②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

苛政

③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

说,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的主张,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

历代思想家继承了先秦民本思

想。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

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

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

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

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1)表现。

①老子提岀“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追求天人合一。

②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2)影响: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3.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1)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2)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4.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1)表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共39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共39张ppt)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 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 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 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选自 全国新课标卷I]
一、古典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2)其他艺术
文学
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最杰出文学家
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古罗马
此可知,希腊化时代的文化( ) A.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A
B.突出世俗性和大众化 C.强调社会等级秩序 D.带有神秘主义的倾向
解析:据材料可知,希腊化时代的哲学、文艺创 作者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人生,出现了田园诗科 普诗等,这体现了现实主义色彩,故选A项。
第二篇章
中古西欧文化 ——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合
概念解读:
“丕平献土”:公元751年,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支持下
篡夺王位,创建加洛林王朝。丕平即位后,两次出兵意大利,并将夺得 的部分土地送给教皇以示西州谢,史称“丕平献土”
影响
远影响
P22,史料阅读 根据史料,思考罗马法的实质?
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适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 的法律表现..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 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 [德]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第二十一卷

高中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试题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高中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试题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

一、选择题

1.关于古希腊教育思想的特征,学者们在研究中,有的概括为“人本化”特征,有的概括为“思辨性”特征。这些概括( )

【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古希腊教育仅仅教授辩论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表明古希腊教育的内容,故B项错误;“人本化”强调以人为本,“思辨性”强调人的思维,都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故C项正确;“人本化”“思辨性”不等于主观主义,故D项错误。

2. 柏拉图的“学园”的门上写着一行字:“不懂几何学者不许入内。”这说明( )

A.“学园”主要是研究数学的学校

【答案】B

【解析】柏拉图的“学园”不仅研究政治,传授进行政治活动的本领,还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因此才会有“不懂几何学者不准入内”的限制,故B项正确。柏拉图的“学园”主要以研究政治哲学为主,故A项错误;柏拉图生活的时代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文化普及率较低,故C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自然科学与治国的关系,故D项错误。

3.古希腊《荷马史诗》中记载了在远古时期,希腊人在诸神的支持下,凭借智慧最终攻克了特洛伊城。19世纪考古学家在土耳其发掘出了古特洛伊城的遗址及其在公元前12世纪遭受战争的痕迹。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B.《荷马史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D.《荷马史诗》的描述属于历史纪实

【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涉及的考古结果,可知古特洛伊城在公元前12世纪曾遭受战争的破坏,从而证明了《荷马史诗》中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记载有些可能是真实的,故B项正确;题干中虽涉

及“希腊人在诸神的支持下”等字眼,但并不能体现古希腊的主流思想是神灵崇拜,故A项错误;C项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题干中的考古发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荷马史诗》的有些叙述可能是真实的,但不能由此断定《荷马史诗》的描述均属于历史纪实,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高中历史】欧洲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高中历史】欧洲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答案】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庭上的芙丽涅》将公元前340年雅典审判中,受视觉和心理等感性 因素影响,对美丽女模的判决由死刑改为无罪的情景,反映出演讲辩护技能在雅典司法中的重要性,并非 无关紧要,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陪审员基于习惯和逻辑对判案与“受到视觉和心灵双重冲击”而改变 判决相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用古代雅典政治生活影射法国社会问题,可说明该作品体现了艺术审 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世纪反映古代雅典司法名场面的画作,融合了法国大革 命的浪漫主义理想与现实主义精神,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19世纪法国画家热罗姆的名画《法庭上的芙丽涅》,描绘了公元前340年雅典著名 的“芙丽涅审判”——受到视觉和心灵双重冲击的雅典陪审法庭,最终判决因亵渎神灵按 法律本应处死的女模芙丽涅无罪的情景。该作品无法反映出()
A.演讲辩护技能在雅典不重要 B.陪审员基于习惯和逻辑判案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米隆《掷铁饼者》
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
①希罗多德《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②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油画: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BC470—BC399
柏拉图 柏拉图:BC427—BC347
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 创建的“学园”将哲学
伦理,用对话形式提 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 出的哲学思想由学生 在几何学发展方面做出 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了重要贡献,为欧几里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话题十三多元共生__世界区域文化的碰撞交融与人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话题十三多元共生__世界区域文化的碰撞交融与人

殖民扩张导 致美洲族群
的变化
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新的族群出现,白人、黑人、 印第安人以及他们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 的主要居民,逐渐形成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 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近代
英国殖民活 动与大洋洲 人口结构的
改变
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导致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 到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 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发现问题 整体来看,文化交融的突出特征是,处于东方的文明几乎吸收了所 有来自西方的文化要素。因为其自身独特的包容性,使得东亚板块吸 收了来自其他板块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元素,并与儒家文化 进行融合。
激活思维 商路的开辟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商品流动促进了各国 的文化交流,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
材料二 1627年,法国图书馆学者加布里埃尔洛代在《建立图书馆 之倡议》里提出,要在民众中获得巨大声望,没有哪种方式比建藏书 丰富、规模宏大的图书馆更保险。这正是近代早期国家图书馆兴起的 缘由……
1850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此后,公共图书 馆得以稳步发展,并逐步消除了对读者经济状况、身份等诸多限制。
——摘编自梁跃天《近代欧洲公共图书馆的兴起》
材料三 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起,凡在内 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 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北京图书馆”, 1998年改称“国家图书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课时练习题及单元测验(6,7,8课)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课时练习题及单元测验(6,7,8课)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六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 1 - 七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 6 - 八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 15 - 单元测验 ....................................................................................................................... - 23 -

六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伏尔加河和顿河是现代西方人的母亲河;在这里,生活着现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印欧人。游牧和迁徙成为了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印欧人的大迁徙中,形成了欧洲的一些古老民族。印欧人能够实现大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原始农业的产生

B.畜牧业发达

C.铁器的发明和使用

D.马的驯化和马拉战车的发明

【解析】选D。由于人类身体上的局限,进行大规模活动是不太现实的。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印欧人是难以进行跨越高山大河的集体性迁徙的。印欧人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为他们日后的大迁徙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第4课_欧洲文化的形成【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4课_欧洲文化的形成【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欧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欧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学习目标

1.识记古典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中古西欧文化及拜占庭、俄罗斯文化的主要成就,认识不同地区的文化成果。

2.以唯物史观的视野认知各地区取得不同文化成就的原因,对古典希腊和罗马文化对欧洲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给予科学的历史解释。

3.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探究,引领学生认识本课的基本史实,逐渐掌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欧洲文化的源头及文化传承发展的脉络。

学习难点

宗教、地理因素与欧洲两大区域文化的关系。

教学流程

板块一激趣导新

利用“柏拉图(左边站立者)与学生讨论哲学问题”图片结合课前提示语导入。

板块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当堂自学,掌握必备知识,增强时空观念,培养分析能力)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基于六方面的认识:一曰秉持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以学生深度学习为本,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本。”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最高原则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二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

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曰依循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课程改革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开展、考试命题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检验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优劣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教学质和量上的最低要求;四曰依据教材,教材是中学历史教学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材料。五曰历史基础知识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认识,是培养学科关键能力的基础。六曰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体现。出于三方面的考量:一是从高二学情出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实质就是自身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共同作用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需在充分考虑高中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等具体情况的前提下,通过提供学习材料等多种途径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指导者。二是让学生通读本课文本,掌握基础的知识,感悟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在时空框架下把握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三是为后续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奠定基础,达成学业质量水平和核心素养水平。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3.成就 基督教文化的载体是阐述教义的《_圣__经___》以及研 究教义的神学。神学家们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
神学 义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他们的思维方式 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骑士文学
文学 和___市__民__文__学___在中古西欧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涉及哲学、天文学、
物理学等领域,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
重要影响
(续表)
①早期代表是《__荷__马__史__诗__》,其中诸神和英雄的 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文学 ②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是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
高成就,悲剧和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
雕塑 雕刻家米隆的《__掷__铁__饼__者__》是人物雕塑的典范
A.同文艺复兴存在一定历史渊源 B.实现了神权与世俗文化的和解 C.与科学精神并无根本性的冲突 D.旨在保存古希腊、罗马文明成果
解析:选 A。中古时期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 文化的保存者,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 系,而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号召, 弘扬资产阶级文化,表明基督教同文艺复兴存在一定历史 渊源,故 A 项正确。
wenku.baidu.com
2.俄罗斯文化 (1)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2)史诗《__伊__戈__尔__远__征__记__》创作于 12 世纪,反映了 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是基辅罗斯时 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3)东正教对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活习惯、 建筑风格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文化的形成(教师版)-高二历史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欧洲文化的形成(教师版)-高二历史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知识点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1.古希腊文化

(1)形成: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在巴尔干半岛南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称作“古典时代”,这是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2)成就:

①哲学

【微点拨】

古希腊哲学的特征

①注重理性思考: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是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

②探索自然、本性是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

③蕴涵人文精神。

②古希腊文学

【知识拓展】

理解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1.自然哲学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究自然奥秘,打破传统束缚,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2.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上,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3.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探索知识和自由的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②文学

③雕塑和建筑:

雕刻家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

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④史学:

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也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编年体)。

【微点拨】

古希腊文化辉煌成就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1)古希腊的海洋自然地理环境推动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的发展,古代希腊工商业经济繁荣。(2)比较民主的城邦制度为其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3)从周边国家汲取了许多优秀文化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

【学习重点】欧洲文化的源头与文化传承发展的脉络。

【学习难点】宗教、地理因素与欧洲两大区域为文化的关系。

【知识体系】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㈠古典希腊文化

1.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及“古典时代”:

⑴地理位置: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在巴尔干半岛南部。

⑵“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作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2.古希腊哲学

⑴产生:古希腊哲学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⑵“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三大哲人”。

①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他用对话形式提出的哲学思想由其学生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②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

③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3.古希腊文学

⑴《荷马史诗》: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是《荷马史诗》,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⑵戏剧: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悲剧和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

4.古希腊的人物雕塑和建筑艺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⑴人物雕塑:雕刻家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

⑵建筑艺术: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5.古希腊史学:是欧洲史学的源头。

⑴《历史》: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⑵《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也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㈡古罗马文化

1.概述: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在法律、文学、史学、建筑和历法等领域多有建树。

2.具体表现

⑴《十二铜表法》:

①地位: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②内容:它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

③评价

A.虽然内容以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但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

B.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⑵古罗马的文学和史学

①文学:卢克菜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②史学: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

⑶古罗马的建筑:在建筑方面留下众多遗产,万神殿、大竞技场等是其中的代表。

⑷古罗马的历法:在历法改革上,古罗马也有重要贡献。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二、中古西欧文化

1.中古西欧政局的变化

⑴中古封建国家的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日耳曼民族南下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

⑵克洛维皈依基督教: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

⑶“教皇国”建立及其影响

①“教皇国”建立: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为酬谢教会助其掌权而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建立“教皇国”,并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

②影响

A.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B.在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互相利用、竞争共存。

C.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2.中古西欧文化

⑴特点:

①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②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⑵表现

①《圣经》及神学

A.基督教文化的载体:基督教文化的载体是阐述教义的《圣经》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

B.神学家的作用:神学家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

C.神学家的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源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②西欧的文学艺术

A.受到《圣经》影响:《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其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B.骑土文学和市民文学:骑土文学和市民文学在中古西欧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

③西欧的科技:少有成就。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

⒊中古西欧文化的地位: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1.拜占庭文化

⑴“拜占庭帝国”和“东正教”

①“拜占庭帝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旧称拜占庭而又称“拜占庭帝国”。

②“东正教”

A.由来

a.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会分成东、西两派,双方在教义、教规等方面的分歧逐步加深。

b.1054年,基督教会正式分裂。

c.东派教会自称信仰正统的教义,故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

B.地位: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

⑵拜占庭文化的特点: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⑶拜占庭文化的表现

①《罗马民法大全》: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②拜占庭帝国的其他贡献

A.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

B.其建筑和雕塑艺术也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矗立于君士坦丁堡市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

2.俄罗斯文化

⑴特点

①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②属于基督教文化圈: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在与拜占庭帝国的交往中接受了基督教,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