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会计理论思考
企业商誉会计的理解及其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商誉会计的理解及其会计处理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推陈出新,传统的依靠报表数字的会计信息系统无法提供体现企业价值的完整信息,促使人们对企业商誉进行了持续而长久研究。
一、传统的企业商誉理解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基本都在定量上承认商誉有助于企业比其它同行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在定性上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
各国学者针对商誉的内涵在会计领域进行了长久的激烈讨论,主要的观点有以下三种: 1.商誉是良好企业形象产生的价值。
这种观点基于社会对企业的良好印象,例如企业在劳资关系、产品性能、地理位置、产品口碑以及独占特权等方面的良好表现。
然而由于目前会计可以确认一些“好感”因素,将这些能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因素划入商誉将导致重复计价的问题。
例如,现在会计可以确认并计价土地使用权,地理位置好则表现出无形资产大,又如产品口碑即是品牌效益,体现在企业的商标上,现在会计可以计量商标价值并将其计入企业的无形资产。
由此可见,这种观点不符合现代的要求。
2.商誉是企业总价值与有形、可识别无形资产的差额。
这种观点综合持续经营和未记录资产两种价值观,将企业的协调效率作为商誉的表现形式之一,却没有考虑企业并购时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抬高价格产生的多支付部分。
由于多支付部分属于被收购企业的投机性收益,已经偏离市场规律,和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无关,所以不应该计入企业价值中。
这种观点将人力资源、售后服务、经营道德以及客户的忠诚度等至今无法准确计量的潜在资产作为商誉的形式,由于这些因素能够使企业获得高于其它企业的超额利润,故在财务状况报表里予以体现。
3.商誉是预期利润和正常投资报酬的差额。
这种观点即是超额收益观,将商誉建立在企业长期经营的基础之上,暂时性的收益不属于商誉。
由于人们认为企业之所以存在商誉便是由于它能长期获得高于同行的利润,因此这种观点认为未来的超额收益贴现便是企业的商誉,其理论依据来自于货币具有的时间价值,将商誉作为预计净收益与正常报酬率下预期利润的差值。
对商誉会计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商誉会计相关 问题的几点思考
● 中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会 计 学 院 罗 俊 琦
【 摘
要 】商誉 作 为一 种 不 可辨
一
、
商誉 会 计 的 发 展 演 变 历 程
商 誉 最 早产 生 于 1 5 7 1年英 国会 计 学
标 志 性 阶段 ,美 国著 名会 计 学家 E l d o n S .
相 结 合起 来 描述 , 对 于 推 方 法 对
比
( 一) 商誉 的 确 认 。确认 是商 誉 计量 、 记录 、 报 告 的起 点 和 基 础 , 按 照 国 际惯 例 和 我 国 相 关 会 计 准 则 。 自创 商 誉 不 予 确 认. 因此 相关 会 计处 理 规 定 几乎 均 是 针对 外购 商誉 。《 国 际会计 准则 2 2号 》 ( I A S 2 2 )
发 展 ,商誉会 计 理论 发展 滞后 、
家 L e a k e对 “ G o o d w i l l ” 的记 录 ( 阎 红玉 ,
1 9 9 9 ) 。从 法 律意 义 上 来 讲 ,可 以定 义 为
“ 企 业 所 取 得 的 能 使 其 受 益 的 一 切 有 利 条
感 价 值论 、 超 额 收益 价值 论 和 总计 价 账 户 论 。在此 基 础上 , 关 于商 誉 的 理解 会 计 学 界 逐 渐演 变 为 三种 具 有代 表 性 的观 点 : 超 额 盈利 观 、 剩余 价值 观 、 无 形资 源观 。 我 国商 誉 会 计 的发 展 始 于改 革 开 放 后 ,仅有 2 0几 年 的时 间 ,但 发 展速 度 较 快, 向着 国际趋 同方 向迈 进 。关 于商 誉 的
对商誉会计处理的几点思考
受 到企 业 的重 视 , 有 较好 的商 业 信 誉 , 以 为企 业 创 造 拥 可
出 比同行 业其 他 公 司都 要 高 的超额 收 益 。我 国《 业会 计 企
会 计 目标 的要 求 , 商誉 在 本质 上 能够 为 企业 带来 超 额 的 收
誉 显得 尤为 必要 。
现 行 会 计 准 则认 为 自创 商 誉 的 开发 成 本很 难 从 账 簿
中完整 反 映 ,笔 者认 为这 一 点 并不 影 响商 誉 价值 的确认 ,
因为会 计计 量 仅仅 是 一个 近 似 的过 程 和结 果 , 会 计上 也 在
离, 成为了一项独立的长期资产 , 但商誉作 为一种不可辨
商誉 作 为企 业 的一 项 资产 , 在我 国会计 准 则 中没 有专
门 的定义 。美 国著 名会计 学家 亨德 里 克森 (S edis ) E . nr e H kn
对商 誉 的性 质从 会 计 的角 度作 出了三 种 解释 : 1 “ ( ) 好感 价
值论 ” ()超额 收益 价值 ” ()总计价 账户 论 ”被称 为商 ;2 “ ;3 “ ;
不 一定 就会 有 相应 的支 出 , 因此 以形 成商 誉 的个 别 因素 无
法 准确 确定 ,或者 商 誉功 效 和 成本 之 间 的对应 关 系 为 由 , 否 定 自创 商 誉 价 值 的 确认 有 失 偏 颇 , 于 此 , 者 认 为 有 基 笔 必 要将 自创 商誉 纳 入 现有 的会 计 核算 体 系 , 只有 这样 才 能
购过程 中购买方所支付的对价超出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 资产份额的部分。目 前我国会计上只对合并商誉予以谨慎
对商誉会计理论的再思考
【 关键词 】商誉会计 自创商誉
外购商誉
价 值 的 未 来 现 金 净 流 量 贴 现 值 的差 额 ;④ 无 形 资 源 观 认 为 ,
当理 论 赖 以建 立 的 经 济 基 础 发 生 变 化 时 ,我 们对 理论 的
认识也应该进一步深化 。传统会计对于商誉只确认外购部分 而不确认 自创部分 ,这 种建立在工业 经济背景下 的观点 , 在 知识经济 的新形势下 , 必须重新认 识并改进 。笔者就此提 出
7效益成本观 涵盖传统成本观 。 . 企业 的经济效益是综合性
指标 , 益成 本 观 与 企 业 经 济 效 益 是 高 度 相 关 的 , 在 传 统 成 效 而 本 概 念 体 系 中 ,各 种 成本 观 的 实施 对 企 业 经 济 效 益 的提 高 或 多或 少 都 有 些 帮 助 , 此 , 以将 传 统 成 本 概 念 体 系 的 各 个 成 因 可
的 实 施 可 以有 效 地 协 调 两 者 之 间 的关 系 ; 是从 微 观 层 面 着 二 手 , 业 、 民切 实 搞 好 效 益 成 本 核 算 , 微 观 经 济 效 益 的提 企 居 把
高 置 于宏 观 经 济 效 益 提 高 的 大 环 境 之 中 。 这 样 , 可 以 有 效 就
适应知识 经济 时代的发展 , 在这种新形 势下, 商誉会计 理论被提 了出采, 并成为研 究 中的热点。本文认 为, 构建和完善 商誉 会计理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 首先 , 应将 商誉从 无形资产 中分 离出来; 其次 , 重视 自创 商誉 的确认与计量 ; 次, 应 再
并 购 确 认 的 外 购 商 誉 应 逐 步 转 化 为 企 业 的 自创 商誉 ; 后 , 商誉 减 损 测试 厦 定 期 评 估 代 替 商 誉 的 系统 摊 销 。 最 将 当然 , 述 设 上 想 的 实 际运 行 还 需 要许 多配 套 工 作 的 支持 。
商誉会计处理的理论思考
昕谓 自创 商誉 和 外 购商 誉 ,只是 在商 誉 确 认 的时 间 和空 间上 有 所 不 同 ,其本 质 都 是存 在 于企 业 自身 内部 的
能 够 获得 超 额 经 济利 益 的 资源 ,而 这 种超 额 的 获利 能 力 与企 业 的整 体 有 关 。外 购商 誉 实质 上 是 自创 商 誉 的市 场 表 现 形 式 ,在 并 购之 前 就 已经 存 在 ,只 是在 并 购发 生 时 才确 认 。从 会 计 理论 上看 ,只确认 外 购 商誉 ,而 不确 认
我 们 之前 提 到 的 信誉 价 值 、资 源优 势 、 理 团队 、服 务 管
质 量 等各 个 方 面 ,这些 因素 并 不是 海 尔通 过 购 买其 他 企 业 获得 的 ,是 海尔集 团 自己创 造 的企 业 资产 。
20 。 ( ) 06) 2 商誉 总是归 属于特定 主体相联 系 , 没有 脱离
商 誉 可分为 自创 商 誉 和外 购 商 誉 。 自创 商 誉 是企 业
在 长期 的 生产 经 营 过程 中积 累形 成 的 ,能 够 为企 业带 来 超额 盈 利 的 资源 。外 购 商誉 是 通 过 产权 交 易行 为从企 业
外部 的其他 企业 单位 获取 的不 可确认 的无形 资源 。 现 行 会计 理 论 只确 认 外 购商 誉 ,对 于 购买 方 将 购买
依据 和原理 企业未在账面 反映的资产能给 企业带 预见的 可 企业未来超额收益的 折现值
来 额 润, 部 资 就 商 就 企 商 超 利 这 分 产 是 誉 是 业的 誉
四 、商誉 的减值 问题
得 较 同行 业 平 均 利 润高 出一 定 比例 的 超 额利 润 时 ,才 能 向专 门的 资产 评 估 机构 提 出商誉 评 估 申请 ,经 过评 估 机 构 证 实 并 出具 正 式 的评 估 意 见 表 明其 自创 商 誉 的存 在 , 再 予 以确认 。 自创商 誉 具 有 不稳 定 的特 征 ,确认 时需 要 遵 守 谨 慎性 原则 ,对那 些 经评 估 后 确 认 属 于商 誉 的那 部
对商誉会计理论的再思考
经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 自创商誉 的确认与 对
关于商誉性质 , 学术界主要有 以下三种观点 : 1 .
计量, 仍然存在着广泛的争议。目前 , 随着企业改制 、 商誉是对企业好感 的价值 。这种好感 可能起源于企
Ac o n i g f r Go dwilTh o y r t i k n c u tn o o l e r e h n i g
LI Ya qig U — n
( eat n f dclH bi i ri , adn 7 0 0 C ia D pr me t i , ee Unv s y B o i 0 10 , h ) o Me a e t g n
购并、 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 , 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 , 良好 的 口碑 , 占特权 独
在资产评估中关于企业商誉的确认和计价问题已 日 益 和管理有方等 ;. 2商誉是企业超额盈利的现值 。一个 成为实务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因此 , 对于商誉会 企业拥有商誉 , 是因为这个企业能够较长时期获得比 计理论和实践问题 的研究应该有更深入的探讨, 以适 同行更高的利润 ; . 3 商誉是一个企业 的总计价帐户。 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 的要求。在此 , 笔者提 出对商誉 商誉是计量 了企业未人帐资产的结果 , 包括先进的技 的理论认识 和实务 的意 见 , 与理论和实 务界人士探讨 。 术 , 出的管理人才 , 杰 忠实的客户和有利 的地点等。
Ab ta t sr c :Ast ee tr r ea n x t n h ss r n p,t ep o lm b u o d l b c me h o a h n ep i n e ai a p u g u s o h r be a o tg o wi eo st efc l l p iti h h o y crls I pt fma yy as r u n ,h r t l of a o cu in on n t ete r ic .ns i o n e r ’a g me t t eei si i l n lso .Thsa — e e s ln n c i r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摘要】企业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超出合理价值支付的部分,是企业在市场中的声誉和品牌形象。
在会计处理上,商誉被列为无形资产,并在一定期限内摊销。
企业商誉的价值变动需要进行减值测试,确保其价值符合市场实际。
企业在面对商誉会计问题时,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通过探讨企业商誉会计问题,可以得出启示,指导企业正确处理商誉会计,提升财务透明度和经营效益。
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商誉会计问题仍将是一个重要议题,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保障投资者利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商誉,会计问题,定义,特点,处理方法,价值变动,减值测试,应对策略,启示,展望。
1. 引言1.1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的背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往往通过并购其他企业来实现快速增长。
企业商誉在并购过程中的确认、计量和处理,往往成为企业会计师和管理者面临的难题。
商誉的减值测试和会计确认也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对企业商誉会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规范企业的会计处理,提升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合规性,也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
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的背景之下,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商誉的定义和特点、会计处理方法、价值变动及会计确认、减值测试以及应对策略,以期整体提升企业商誉管理水平和会计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企业商誉会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当前企业商誉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企业商誉的核心概念和特点,探讨企业商誉的会计确认和减值测试的实施情况,以及企业商誉会计问题的应对策略。
通过研究,旨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商誉会计管理策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商誉会计问题,提升商誉管理水平和企业价值,并且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浅谈对商誉的会计思考
为 企 业 创造 多少 未 来 收益 也 很 难 确 定 ;3 确 定 商 誉 必 须 考 虑 () 商 誉 是 否摊 销 和如 何 摊 销 的问 题 ,而 在 这 方 面 又 存 在 许 多 争 议 . 避 免 引 起 实 务 操作 的混 乱 出发 , 们 认 为 不 确 认 自创 商 从 我 誉 显 然更 具 有 实 际意 义 ;4 不 确 认 自创 商 誉 不 会 给 会 计 报 表 () 使 用 者 的决 策 造 成 影 响 。 当然 , 要 时 可 在财 务 报 告 说 明 中 向 必 信 息使 用 者 披 露 有 关 商 誉 价 值 的 信 息 。 2 购买 商 誉 的确 认 问 题 、 在 企 业 购 并 当 中 ,企 业 合 并 成 本 大 于 合 并 中 取 得 的 被 购 买 方 可辩 认 净 资 产 公 允 价 值 份 额 的 差 额 应 确 认 为 商 誉 。 有 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商誉 是 现 代 企 业 一 种重 要 的无 形 资 产 ,随 着 当今 企 业 资 源构成 、 营理念 、 理模式和组织结构 的变化 , 经 管 商誉 在 企 业 全 部 资产 中所 发 挥 的 重要 作 用 不 断 加 强 ,越 来 越 为 企 业 内外 部关 系人 所 瞩 目。 因此 , 于商 誉 的会 计 理 论 和 实践 问题 的研 对 究应 该 有 更 深 人 的 探讨 , 以适 应 新 的 经济 形 势 发 展 的要 求 。 在 此 我们 提 对 商 誉 的理 论 认 识 和 实 务 的 意 见 , 大 家 参 考 。 供
爨 鹈撼j 鬻§|财会研究 彝 s器 罴
~ 一 ~
浅谈 对商誉 的会计思考
朝 阳市阎王鼻子水库 工程 建设 管理局 房 东建
商誉会计处理的比较和思考
存在一些账面上未能反映的不利因剽 隐性 负债或其他不 良
财
资产 ) ,这些不利因素将由购并企业在未来 以经济资源的付 商誉的金额超过取得的可辨认非货性 币资产的公允价值 , 就
出来承担 , 而导致企业未来资产贬值和经济利益减少 , 从 因 而负商誉就体现为一种未来的负债。
3 、负商誉 是 购 并方 的 自创 商誉 。购 并 中表 现 出来 的负 商 誉不 过是 购并 方 自创商 誉 的转 化形 式 。 而购 并 方 自创商 誉
性 负债等不利条件; 被购并企业的资产具有专用性 , 必须结 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协同效应 , 分开 出售 , 使其价值可能会大
幅 度 降低等 原 因产 生 的。 于 负商 誉 的性 质会 计界 存在 着 这 对
几 种观 点 :
的, 都应确认为负商誉” 如果负商誉与购买企业 的购买计 。“ 划中确认并能可靠计量的预计未来损失和费用有关, 但并不 代表购买 日的可辨认负债, 那么, 这一部分负商誉应在未来
将来 发生 的 相关 费 用。 负 商誉 的 剩余 金 额按 比例 冲 减 购入 对 企业 的可 辨 认 的长期 非货 币性 资产 , 剩余 金 额确 认 为 当期 将 的非 常利 得 。
维普资讯
罅 ● ● ● ● 释
● ●
霸 静 雅 姆 岱 姆
酶 婚
带 雌
辔 糖 挚 谁 静 龌 帮 酶
磐 缔 静 帮 镄 酶 罅
龉 赫
酶 精 蒋 祷
龉 谛 螭 媾 晦
● 踌 ● 6 蒋 黯
பைடு நூலகம்
● ● 挚 ●
文 /黄旭晖
商誉是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 , 由于商誉所具 但 有的特殊性质—— 它是所谓 “ 最无形”的无形 资产 , 其会计
关于我国企业商誉会计问题的探讨
观 点 将 商 誉 视 为是 “ 购 买 方 支 付 的购 买 价 步 骤 如 下 正 常 投 资 报 酬 =可 具 体 辨 认 的 净 资
产 公 允 价 值 ×同行 业 平 均 利 润 率 2 . 计 算预 期 的 投 资 报 酬
摘要: 随 着地 区经济 的不断全 球化 . 成本一 被 购 买 企 业 的净 资 产 的 公 允 价 值
4 . 确 定 商 誉 价 值
有 争议 本 文 针 对 这 些 问题 . 对我 国 的 商
誉 会 计 准 则 进 行 了一 些 简单 的 探 讨 . 对 商 誉 会 计 的 确 认 和 计 量 等 问题 进 行 简 单 评
述 . 提 出 了笔 者 关 于规 范 我 国 企 业 商 誉 会 计 的一些建议 . 以期 对 商誉 会 计 准 则 的 研
购 买 价 格
1 8 0 0 0
究有益。
关 键词 : 商誉会 计 : 商誉 确认 : 商 誉
计 量
一
减: 万 达 公 司净 资 产 账 面 价 值 1 3 2 0 0
部 可 辨认 的 净 资产 公 允 价 值 为 1 6 0 0万
( 一) 间接 计 量 法
.) 直接 计 量 法
艳 波 Biblioteka 直接 计量法 是指在假 设 已知 企业所 在行业 的平均 投资报 酬率和 企业根 据 自 下. 通 过 企 业 资产 负债 表 上 的 可 辨 认 资 产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商誉会计理论的认识
置 生产 要素 的 因素 。
企 业 可 因其地 理 位置 优 越或 信 誉卓 著 而赢 得 忠实 稳 目 前对商誉的理解 , 最具代表性的有两个。一个是美 国当代 著名会计 理论 学家埃 尔登 ・・ S亨德里 克森 (lo 定 的客户群 , Edn S 并且由于组织得当、 经营效率高 、 成本低以及 秘 或企业拥 有融 洽 的公 共关 H n r sn 在其专著《 edi o ) k 会计理论》 中所列举的 3 种最主要 技 术优势 或特殊工 艺 、 密配方 。
商 誉是 随着企 业产 权有偿 转让 行 为的 出现 , 在企 为两点 : 逐渐 商誉代表并购企业获取净资产 的代价 ( 即收购价
业财务会计中产生的。商誉及商誉会计 自产生以来 , 一直 格 ) 与其公允价值的差额 ; 商誉代表企业高于社会平均水 是 会计 理论 界与实 务 界颇具 争议 的 问题 之~ 。近 年来 , 随 平 的盈 利能力 着经济体制改革 的深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我国资本 以上观 点都是 对商誉 内在 价值 和外在表 现 的概 述 。 各 市场的迅速发展 。 企业改制 、 并购 、 资产重组 和股份制合作 观 点虽 然不尽 相 同 , 也都 没有 给或无 法给 商誉 以语 义 上 的 等经济行为不断涌现 . 从而导致企业的产权变动和调整更 解 释 , 可 以达 成共 识 的是 : 始 终 表 现为 一 个 企业 获 但 商誉 加频繁 , 而由此引发的商誉及商誉会计处理问题也 日 益成 得 超额 收益 的能力 。 这种超 额盈利 能力 或是 由企业在经 营 为会 计理论 界和 实务界 关注 的焦点 。因此 对商誉 的概 念及 过 程 中形 成 的 , 或是 在 企业 的并 购 活 动 中产 生 的 , 即商誉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摘要:随着企业兼并、收购浪潮的涌起,企业产权交易日益活跃,商誉在数量上日益巨大,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商誉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其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最具争议的议题。
本文首先从商誉的内涵出发,明确商誉的计量和确认,结合商誉的目前现状,对商誉会计进行思考,并给出改进的构想。
关键词:商誉外购商誉商誉处理1 商誉的内涵1.1 商誉的界限商誉表示人与人之间一种良好、友善的关系。
但在企业运动中,商誉是指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具体地说,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无法具体辨认的一种无形资源,其本质上为企业获取超额的能力。
商誉的划分因形式而异,其中按照其来源不同,可将商誉分为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两种形式。
其中自创商誉是基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经过企业自身的逐步积累和不断发展,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
而外购商誉是指在企业合并的基础上,通过向购并企业支付高于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时的差价款项。
1.2 商誉的特点(1) 长期性指商誉是企业通过参与市场竞争的长期、连续性活动逐渐形成的。
企业要取得良好的社会评价,形成商誉知识产权,就必须经过大量的市场营销、技术创新、广告宣传、公关活动和优质服务等一系列的长期智力投入方能形成。
而一旦形成,它又具有惯性特征,即可以在较长时间里发生无形的作用。
(2) 依附性指商誉在无形资产中属于不可确指无形资产,它不能离开企业而单独存在,单独出售。
它只有在企业整体出售成交,或整体合并成功后,价值才能真正体现。
企业财务制度规定,除企业合并外,商誉不得作价入账。
商誉是由企业享有的而且不可分离的权利。
企业的商誉是社会或他人包括同业竞争者基于对其生产、经营、服务标准方面品质的总体评价,而这种评价是通过经营者日常的市场交易行为与竞争活动逐渐形成的,是外界对企业的信用与名誉状况的客观认同。
所以,商誉只能归属于某一特定的企业,离开了某一特定的企业,这种商誉就变得毫无价值。
对商誉会计理论的思考
I 、
对 萄 誉 会 计 理 论 的 思 考
原 进 兴
( 安 大 学 经 济 管理 系 陕 西 延 安 7 6 0 ) 延 1 0 0
[ 摘
要] 商誉 是 企业 资产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 在企 业的 生产 经营 中起 着非常 重要 的作 用。 目前我 们 国 家 会 计核 算 缺 陷 建议
企 业 不 对 这 类 无 形 资 产 进 行 确 认 . 有 在 转 让 无 形 资 只
首 先 ,我 们 已 经 承 认 了 商 誉 类 无 形 资 产 的 存 在 ,
产 或 者 合 并 才 对 它 予 以确 认 ,计 入 企 业 资 产 , 样 在 就 应 当在 日 常 会 计 核 算 中 予 以反 映 .但 是 .商 誉 无 形 这 会 计 处 理 上 存 在 着 明 显 的 不 一 致 , 响 了 不 同 时 期 收 资 产 有 它 的 独 特 性 它 形 成 过 程 的 价 值 我 们 没 有 办 法 影
的商 誉 , 以实 际支 付 的价 款作 为人 帐价值 或 当一个 企 誉 核 算 方 法 的 弊 端 就 逐 渐 暴 露 出 来 了 。 要 表 现 在 以 主
业 合 并 另 一 个 企 业 时 , 支 付 的 价 款 超 过 取 得 的 净 资 下 几 个 方 面 。 所 产 的 公 允 价 值 的 差 额 入 帐 。 购 商 誉 价 值 应 在 受 益 期 外
维普资讯
20 年第 2 02 期
延 安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o r a fYa a l g £Ed a —n u n l n n Co l e O I c t o e i o
NO . . 0 2 2 2 0 UM NO. l 3
商誉会计理论问题探析
1商誉的概念及 其演进 .
11初期的商誉概念——经营活动中所取得 的 . 切 有利条件 商誉一 词最早 出现 于 1 世纪 中后期 ,在 6 英 国会计 学家 L a e在 ( o wil t ek ( Go d l:I’S
一
Na u e a d HO t Vau I》一文 中提 t r n W o le t 到 :“ 我把 我 采石 场 的 全部 利 益和 商誉 都 给 关 系 。 了约翰 . 蒂 文 ” 斯 。普 遍认 为 ,这 是商 业 上 关于 商誉 的最 早记录 。 虽然商誉 最 早是 作为 2商誉的本质理论 商 业上 的词 汇出现 的 。但是 ,商誉 问题 最先 2 1 商誉 的本质 . 却 是 引起 法庭 的注 意 ,故最早 关于 商誉 的定 关于 商誉 本 质, 目前主要 有三 种有 代表 义既不 是经 济界 ,也 不是会 计界 所下 ,而是 性 的 观 点 :
论研 究 和实 践的 发 展做 出贡 献 。 优秀 素 质 :如果 一家 企业 信誉卓 著 、生 产工 艺 精 湛 、 推 销 有术 、组 织 管 理 有 方 ,它 就 能 吸 引较 多 的顾 客 购买其 产 品,企 业与 客户 之 间亦 能建立 起 良好的 相互信 任关 系 。而且 这 种 良好关 系一旦 建立 ,正 常情 况下能 够一 贯保持 下去 ,企 业就 会源源 不断地 获得 较 多 的未 来收益 。此 时 ,商 誉普 遍被 理解为 能使 企业 获得 更 多收 益的 业主 与顾客 之 间的友好
义两大 类 。狭义的 商誉 构成要 素主要 有 :杰 出的管 理人 员、科学的 管理制 度 、融洽的 公 共关 系 、优 秀 的 资 信 级 别 、 良好 的 社 会 形 象 。广义商 誉构 成要素 主要 有 :优 越的地 理 位置 、独特 的生 产技 术 、专营 专卖 特权 。虽 然 自创商 誉在企 业的 经营 中确能给 企业带 来 经济 效益 ,但是 由于形成的 因素很 多 ,既不 能单 独计价 ,又不能 单独 出售 。把 这个 结论 与上 述 商誉狭 义和广 义的构 成要 素相 比较 可 以看 出 ,优越 的地 理位 置和独特 的生 产技术 是公 认 的 无形 资产 ,只是 一种 广 义的商 誉 , 因为都 可以 资本化 入帐 ,可 以转让 出售 。专 营专 卖权 同样是 企业的 一项 无形资 产 ,它可 能是 企业花 费一 定成本 或由于 良好 的社会关 系而 获得 ,但 不管如 何 ,它可作 为企业 的一 项 资 产 单独 入帐 。所 以 说 , 良好 的 地 理 位 置 ,独特 的生 产技术 ,专营 专卖权 都不 属于 严 格意义 上的 商誉 ,是可辨 认资 产 。企 业的 超 额盈利 能 力是企业 的优秀 管理 人 员经 营所 致 ,科 学合 理的管理 与 良好 的业绩 具有 因果 关 系。将企 业杰 出管理 人才作 为商誉最 根本 的构 成 要 素 ,才能 对 实 务具 有 指导 意 义 。 2 2 2 商誉的 会计确认 。真正的商誉是 .. 指狭义的商 誉 ,是企业 不可辩 认的无形资产 。 企业 所有 的科学 管理制 度 、融洽 的社会 公共 关 系、 优秀资信级 别和良好的社会形象等 , 无 不 是企业 杰出管 理人 员充分 发挥其 特长 ,使 用 科学有 效的 生产和 经营管 理手 段 ,并 不断 取得 优良的业绩表现而逐步形成 的。 以, 所 企 业 的管 理人 员真正是 企业 的一项 不可辨 认无 形 资产。然而 ,《 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 一无 形资产》第十一 条规定 :“ 企业 自创商誉以及 内部产生的 品牌 、 报刊名等 , 不应确认 为无形 资产 ”即 企业 自创的商 誉在会计 核算 中不能 单独计价 。 在建立 人力资源会计 前 , 会计实务 无法将其计价 入帐 ;同时 , 由于在市场 经济环 境下 , 人才可以 自由流动 , 企业现 有的优秀管 理 人才不 完全 由企业 控制 ,企业 不能靠 转让 这 些人 才而获 利 ,除非各 企业像 足球俱 乐部 那 样实行管理人 员职 业化和转会制度 。 因此 , 商誉的 会计确 认和计 量都 成为难 题 ,即很难 建立一 种 公认的会 计标 准来规 范商誉 资产的 确认 , 造成企业大量的商誉资产被掩 盖 , 无法 客观 的反映企业 的整体资 产状况 。 2 3 商誉会计理论面 临的冲击 . 2 3 1 对会计 目 的冲击 .. 标 关 于 会计 目标 ,理 论 界 形 成 了两 个 学 派 。一 是 受 托 责 任学 派 ,二 是 决 策 有用 学 派 。显 然这 两个学派 在会 计导 向及信 息质量 特 征的 侧重 点 上是 大相 径 庭 的 :在导 向上 ,
关于商誉理论思考
明确区分 , 不应 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分析上述规定中不确认 自创 商誉 的理 由可 以发现 , ” 成本 的难 以计量性是导致不确认 自创 商誉 最 直接的原因 , 以 自创商誉 的成本 能否可靠计量是导致 自创商誉 能否确认的关键 , 所 笔者认 为 , 自创商誉成本 的难 以计量性源 于其 自
界5 0 0 强企业 的市值都 比拥有的有形资产的价值要高得多 , 两者的差额除了商标权 、 专利权等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 的部分外 , 自创商。 O O T 如2 l年戴尔公司收购3 aic 收购价格相当于3 aic Prn 时, P rn当时市
心来源都出 自于人 , 即企业 的高级管理 团队或者企业优秀的人力资源 , 同了这一点便 可以对上述所有关于商誉来源 的观点作出合理 认 的解释 : 首先 , 好感价值论认为商誉产生于融洽 的商业关 系、 企业与雇员 的良好关 系以及顾客对企业 的好感 。 众所周知 , 融洽的诸多关系 或好感是相互 的, 并且笔者认为企业在这种氛围的营造中处于主动地位 , 良好的管理水平 、 诚信 的经营理念是好感价值论产生 的根基 ; 其次 , 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指在较长时期 内能获得较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 从企业战略管理 的角度而言 , 超额盈利能力来源 于两种经营战略: 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 , 虽然两者 的侧重点不 同、 所适宜的市场环境也不相 同, 但有一点是一致的: 两者都建立在
出来 。 笔者认为 , 既然 自创商誉 的存在性 已得到认可 , 那么从追溯 自 创商誉的来源来理解商誉 , 则更能做 出客观的价值判 断。 无论亨德里 克森关于商誉来源“ 三元论” 中的好感价值论 、 超额收益论还是总计价账户论 , 或者有 的学者提出的资源整合能力论 、 协同效应论等 , 其核
关于新形势下商誉会计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商誉会计的思考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知识竞争、商誉竞争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之间的重要竞争形式,尤其是商誉作为现代企业合并中所产生不具备实物形态的资产,其竞争方式日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和重视。
但当前,商誉会计核算体系仍未建立健全,我国商誉会计理论的相关研究更加不够完善,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商誉概念探讨,积极探索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商誉会计理论,分析存在的问题,大胆提出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内容。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商誉;自创商誉一、商誉会计的基本内容1 商誉的确认关于自创商誉的确认,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都未能给出明确的界定。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ias22以及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商誉只有在合并时才会被视为一项资产入账,这意味着商誉仅在一个企业对另一企业进行购买或者合并活动时加以确认。
根据英国标准会计惯例的《商誉会计》,合并商誉和自创商誉虽无特性差异,但合并商誉的价值能够确认,自创商誉的价值则不可能确认,这充分反映出英国会计界乃至世界会计界对商誉会计处理时所持有的基本态度,即合并商誉可以确认和计量,自创商誉则因受各种原因限制而不予确认和计量。
关于合并商誉的确认,其在不同合并方式之下,存在不同的确认方式。
以《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内容为依据,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活动中,“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所获取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将其确认为商誉”。
事实上,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商誉并不被定义为一种无形资产,而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要素,仅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产生,同时若为吸收合并,则将其确认为购买方个别财务报表中的商誉;若为控股合并,则将其确认为母公司编制出的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商誉。
2 商誉的计量当前,自创商誉的确认仍未成形,则其计量问题更无从谈起,那么,商誉的计量实则是合并商誉的计量。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合并包括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与非同一控制的合并,则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根据原账面价值确认被合并方的资产与负债,且不依据公允价值实行调整,则其不产生商誉,也无须进行计量;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因企业合并采取购买法,则在购买日如果购买方合并成本大于所确认各项可辨认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时,将其确认为商誉;如果购买方合并成本小于所确认各项可辨认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时,将其确认为负商誉。
谈商誉会计理论
谈商誉会计理论商誉问题一直是会计理论界和实物界所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企业合并之风席卷全球,并购规模不断扩大,方式不断创新,于是商誉问题再次成为会计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针对商誉与负商誉的基本问题,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关于商誉《会计词典》指出,所谓商誉是指企业在其有形资产基础上,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收益能力所形成的价值,它认为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
《新会计大辞海》指出,商誉本身不产生效益,只有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才能按收益总额确定商誉的价值。
因此,它不可能离开企业而单独存在和出售,它是企业总体价值超过个别资产单独计价的合计数。
商誉英文注释:Good Reputation of an Established Business,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商业信誉,或者为企业所具有的、能为企业带来收益的社会公众认可度,它是一种不可辨认、无法确指的一切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形象的客观评价,是一项不同于无形资产的资产形式。
二、商誉的性质截止到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商誉性质的研究中比较权威的论点总结起来有四种,这四种论点是:七十年代美国当代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一书中,从会计的角度对商誉的本质作了三种解释,称为商誉的“三元理论”,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总计价账户论”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9年提出的“核心商誉观”。
1、“好感价值论”,即认为商誉是人们对企业具有好感的无形价值。
它指出人们通常认为商誉产生于融洽的商业关系、企业同雇员的良好关系以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
这种好感可能起因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等。
在这种心态的支使下,当买价超过各单项资产价值之和时,所超额支付的部分即可看成是这些特殊的无形属性的代价。
对商誉会计处理的理论新探索
E rns[】 h ora o Cro t ang J.T eJunl f o r e i pa
A cu t g & F a c . 0 3 co ni n i ne 2 0 n
5 、黄 维 干 . 于合 并 商 誉 处理 的 重 大 关 变化 及 面临 的挑 战【 . J】 财会 通讯 ,
对 商 誉 的概括 性 认 识
概念:商誉是 指能在未来期 间为企业 带 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 ,或一 家企 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 可辨认 资产正常获 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 本质:即商誉的 “ 三元论” ,是美国当 代著名会计理论学 家亨德里克森在其专著 ( ( 会计理论 中介绍的三个论点 , 即好感价 值 论 、超 额 收 益论 和 总 计 价 账 户 论 。 来源:商誉可分为 自创商誉和外购商 誉 。自创商誉是企业在 长期 的生产经营过 程 中积 累 形 成 的 ,能够 为 企 业 带 来 超 额 利 益 的资源 。外购商誉是通过产权交易行为 从企业外部的其他企业 单位 获取 的不可确 认 的无形 资源 ,
一
企业合 并过程 中产生出的如此巨大的商誉 价值 不可能产生 于企业被 收购的时点上 , 外购商誉仅是商誉在产权交易时点呈现的 个短暂状态 ,商誉更多是以 自创商誉的 状 态而存在 的。 从 理 论 上 看 ,首 先 ,会 计上 只确 认 外 购 商誉 ,而不确认 自创商誉 ,实质上 是遵 守 了收付实现制原则 ,而违背了权 责发生 制 原则 。作为企业长期有效的管理逐 步形 成 的商誉 ,在形成之 日不确认人 账 ,只在 实现 交易时才人 账 ,作为超 额收益能 力 , 究竟代表被收购企业何 年何 月的业绩 呢? 会计上奉行权责发生制的 目的在于正确地 贯 彻配 比原 则 ,从 而正确 地计 量各 期损 益 ,如果 自创 商誉在形成之后 的较长受益 期 间 内 ,只 确 认 其 带 来 的 收 入 ,不 确认 其 带来 的耗费 ,这样计量得到 的利 润或 亏损 很难说是客观和公允的 。其次 ,会计上确 认外购商誉 ,不确认 自创商誉 ,过分 强调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原则 ,而抛弃 了相 关性
商誉会计理论思考(一)
商誉会计理论思考(一)一、商誉概述(一)商誉的概念及分类商誉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后期,英国会计学家Leake在“CommercialGoodwill”一文中对商誉的最早记录。
初期商誉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
在1901年英国的税收专员案中,法院将商誉定义为“形成习惯的吸引入的力量”、“企业的良好名声、声誉和往来关系带来的优势。
”19世纪末,英国一学者将商誉定义为“一个企业由于其顾客所持的好感并可能继续光顾和支持而得到的利益和好处”,这个概念在当时很具代表性,即认为商誉是指业主与顾客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20世纪,商誉进一步演变为导致超额利润的一切因素。
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商誉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在对商誉的一般定义为:商誉通常是指一个企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是企业能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潜在经济价值,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水平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
商誉按其形成来源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
自创商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己创立和逐渐积累起来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经济资源。
合并商誉也称外购商誉,是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并购企业支付的价款与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如果合并商誉确认时的差额为正即形成正商誉;如果合并商誉确认时的差额为负即形成负商誉。
(二)商誉性质的流行观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会计学家Hendriksen(亨德里克森)在其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从会计的角度阐述了商誉的本质,提出了三个论点,被称为商誉的“三元理论”。
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随着人们对商誉的深入了解,会计界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商誉观点:一是超额盈利观。
这种观点认为商誉是超额盈利的那部分价值。
对商誉会计问题的探析
对商誉会计问题的探析摘要:商誉作为无形资产,在企业生存和竞争中的重要性亦日益凸现。
但迄今为止,会计界在有关商誉的诸多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商誉也成了会计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中最富争议的话题之一。
本文阐述了我国商誉会计问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经过思考和分析提出了改进我国商誉会计现存问题的建议,要丰富和完善现在的商誉会计理论,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商誉信息的披露等。
关键词:商誉自创商誉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1—0098—01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誉及商誉会计也应运而生。
可以发现,主要是由于企业并购行为和股份制改革中出现了商誉问题。
一、商誉问题现状及分析1、商誉的会计处理没有达成统一意见(1)受传统会计固有模式的局限,商誉在现有的会计系统中未能得到真实、公允的反映。
商誉来在许多企业中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着影响,在企业并购活动中,成交价格往往也包含数额很大的商誉成分,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由于现有会计模式的局限性,不对商誉加以反映,就会违反重要性原则,必然影响会计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2)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存在很多方法,目前还不能有效合理科学的进行选择,会计政策上呈现多样性。
首先,商誉计算方法多样化。
而不同的计算方法结果差异较大;其次,购买商誉的具体会计处理又存在一定的选择性。
各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直接影响到企业间财务表的可比性,进而给企业盈余治理提供了方便。
(3)对自创商誉不予以确认和计量,不能够准确衡量商誉对企业的实际价值。
由于目前对商誉的处理是只对外购商誉确认,而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其结果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运用商誉因素来分析企业的潜力。
2、对财务会计理论结构存在一定的冲击对会计目标的冲击关于会计目标,理论界形成了两个学派。
一是受托责任学派,二是决策有用学派。
显然这两个学派在会计导向及信息质量特征的侧重点上是大相径庭的:在导向上,前者是面向过去,后者是面向未来;在信息质量特征侧重点上,前者强调可靠性,后者则着重相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商誉自创商誉合并商誉论文摘要:商誉是企业自身在长期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重要资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商誉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目前商誉会计还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如何对商誉进行科学的确认、计量和记录一直是会计界研究的焦点和难点。
加强商誉会计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对于规范和统一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商誉的概念出发,对现有商誉会计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对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商誉概述(一)商誉的概念及分类商誉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后期,英国会计学家Leake在“Commercial Goodwill”一文中对商誉的最早记录。
初期商誉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
在1901年英国的税收专员案中,法院将商誉定义为“形成习惯的吸引入的力量”、“企业的良好名声、声誉和往来关系带来的优势。
”19世纪末,英国一学者将商誉定义为“一个企业由于其顾客所持的好感并可能继续光顾和支持而得到的利益和好处”,这个概念在当时很具代表性,即认为商誉是指业主与顾客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20世纪,商誉进一步演变为导致超额利润的一切因素。
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商誉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在对商誉的一般定义为:商誉通常是指一个企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是企业能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潜在经济价值,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水平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
商誉按其形成来源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
自创商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己创立和逐渐积累起来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经济资源。
合并商誉也称外购商誉,是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并购企业支付的价款与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如果合并商誉确认时的差额为正即形成正商誉;如果合并商誉确认时的差额为负即形成负商誉。
(二)商誉性质的流行观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会计学家Hendriksen(亨德里克森)在其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从会计的角度阐述了商誉的本质,提出了三个论点,被称为商誉的“三元理论”。
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随着人们对商誉的深入了解,会计界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商誉观点:一是超额盈利观。
这种观点认为商誉是超额盈利的那部分价值。
“超额盈利观”源于人们对资产特性的认识。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拥有资产是获取利润的前提条件。
而商誉是企业的一项资产,同样能使企业具有未来的服务潜力或使企业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商誉的价值通过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表现出来,即形成了超额盈利观。
但商誉具有不可辨认和不可确定性,与作为整体的企业密切相关,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可辨认的各项资产分割开来,更无法确指它是某项资产所产生的附加价值。
二是剩余价值观,又称总计价账户论。
这种观点认为商誉是企业总体价值与单项可辨认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价值的未来现金净流量贴现值的差额。
在实际工作中计量商誉的超额利润比较困难,这样商誉就很难直接确定,于是间接利用企业整体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扣除企业单项有形资产和单项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的差额来确认商誉,这就形成了剩余价值观。
三是无形资源观。
这种观点认为既然商誉是由诸如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企业声誉、广泛的社会关系、卓越的管理队伍和优秀的员工等构成,而这些都是抽象的,且又无法入账记录其金额的,故商誉实际上是指企业上述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
这三种观点从不同侧面说明了商誉的本质特征,即商誉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无法具体辨认的资源。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盈利。
资产对于企业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他们具有未来的服务潜力或盈利能力。
商誉的价值通过企业整体所创造的超额盈利集中表现出来,可以把企业一个盈利总额中超过有形资产和可辨认无形资产所能带来的正常盈利水平的那部分,即超额盈利确定为是由商誉因素创造的。
在现代企业环境中将商誉联系于甚至等同于超额盈利,已为越来越多的会计学者所接受。
商誉的这种超额盈利观提供了从整体上理解商誉、计量商誉的直接方法。
因此,超额盈利观是现阶段所普遍接受的观点。
[!--empirenews.page--] 二、商誉会计理论(一)商誉的确认在商誉会计理论问题中,讨论最为激烈持续时间最为长久的是商誉确认的问题。
由于确认是计量、记录、报告的前提与基础,有关商誉会计处理的很多问题是由确认问题引起的。
因此,商誉的确认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是自创商誉的确认。
在自创商誉的确认问题上,目前会计实务界还没有应用,就是理论界也很少有支持者。
虽然大多数人承认自创商誉的存在,但各国会计准则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发布的IAS22和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均明确规定只有出现合并商誉时才作为一项资产入账,这就限定了商誉确认的时间只能是在一个企业购买或合并另一企业时。
英国的标准会计惯例公告《商誉会计》指出:合并商誉与自创商誉的特性没有差别,然而由于特定时间上发生的市场交易这个事实,尽管对企业的计价是主观的,合并商誉的价值可以被确定,而自创商誉是不可能的。
这不仅反映了英国会计界对商誉的看法,而且也反映了会计界对商誉会计处理的一般态度:对合并商誉进行确认和计量;而自创商誉由于各种原因,不进行确认和计量。
其次是合并商誉的确认。
合并商誉产生于企业合并,国外一些成功的企业合并表明,合并商誉占收购价格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应正确地确认合并商誉,否则将有悖于被并购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合并商誉的确认,依据不同的合并方式将产生不同的确认问题。
一方面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商誉的确认问题。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在一方或多方控制的情况下,一个企业获得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股权或净资产的行为。
其主要特征是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控制,并且不是暂时性的。
对于这种情况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价款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可见在这种合并方式下是不确认合并商誉的。
另一方面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商誉的确认问题。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指不存在一方或多方控制的情况卞,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或多个企业入股权或净资产的行为。
其主要特征是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均不属于同一方或多方最终控制。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采用的是购买法,即实施合并的企业以现金或其它非现金资产作为合并支付代价,购买被合并企业的净资产而实现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购买法下,实施合并的企业在合并日,将购买的被合并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记入实施合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合并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合并商誉。
(二)商誉的计量目前对于自创商誉的确认还没有明确规定,其计量问题也无从规定。
这里所以商誉的计量其实就是合并商誉的计量问题。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将企业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类。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按照原账面价值确认,不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因而不形成商誉,合并作价与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份额的差额调整权益项目。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的是购买法,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
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小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为负商誉,在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复核后,计人当期损益。
这时商誉的计量公式可采用:商誉价值=合并成本-(被并购方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总额-被并购方可辨认负债公允价值总额)=合并成本-被并购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empirenews.page--][1][2][3]下一页(三)商誉的后续处理商誉在账面上确认后,就要考虑后续处理问题了,这又是目前会计理论界争执不下的问题。
学术界对商誉的后续处理方法存在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冲销法。
指企业合并商誉取得并确认入账后,立即冲销其全部价值,同时减少所有者权益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该法承认商誉是企业收购与兼并中客观存在的,但不赞同在合并报表中单独反映商誉,而将商誉与收买企业或合并报表中的资本公积在并购日直接冲销。
理由是合并商誉是企业一项特定资本交易发生的价值差额。
其实质是收购价格高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净额,是企业购并中发生的一项特殊费用。
就正商誉而言,资本交易所形成的差额实质上代表收购企业的资本损失,这种资本损失是由于收购企业付出的价格高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而造成的,因此,应该在企业购并完成后,在资产入账时即刻冲销。
二是分期摊销法。
指将合并商誉单独作为一项资产入账,并在预计收益期内分期摊销,与未来获得的超额经济利益相配比。
该法认为:合并商誉所代表的是收购企业为获得被收购企业未来超额的盈利能力而在收购时发生的支出,该资产与其他资产一样也具有时效性,其价值会随市场竞争条件或消费者偏好的改变而不断减少。
但其在年限确定上具有一定的非客观性,同时也难以体现合并商誉的价值增加的可能。
三是永久保留法。
指将合并商誉作为一项永久性资产而沉淀于企业,并以该商誉的历史成本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其资产价值在企业的存续期内不作增减。
理由是合并商誉是被并购企业创造的,企业间兼并重组后它更能为企业获得超额经济利益,它不会随时间推迟而消耗掉。
四是减值测试法。
根据我国新准则的规定。
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这种做法可以较真实的反映企业合并商誉的期末价,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也符合我国会计改革的实际情况。
(四)商誉的披露《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合并商誉,财务报表应披露:采用的摊销期限;如果商誉在超过20年的期限内摊销,商誉的有用年限从初始确认起不超过20年的假定被推翻的理由。
在列举这些理由时,企业应说明在确定商誉的有用年限时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如果商誉不采用直线法摊销,说明所采用的其他方法,以及采用该种方法比直线法更恰当的理由;在收益表中包含商誉摊销金额的项目名称;商誉的账面金额在期初和期末之间的调整,应反映期初总额和累计摊销额(加计了累计减值损失)、当期增加确认的商誉、商誉的形成来源及账面价值的增减变动情况等。
三、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一)自创商誉的问题关于自创商誉的问题,尽管在会计实务中还没有明确规定如何确认,也没有与之相关的计量方法,但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在长期的争论中,支持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的观点已经渐趋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