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土地政策面对的挑战(一)
土地综合整治研究现状分析及推进建议
土地综合整治研究现状分析及推进建议
摘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土地综合整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土地综
合整治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首先,完善土地综合整治政策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
政策导向。再次,提高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水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土地综
合整治的效率和效果。最后,强化土地综合整治监管机制,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
效执行。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建议;土地资源配置
土地综合整治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等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治理和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
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综合整治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
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外土地综合整治的研究现状,探讨推进土地综合整
治的建议,为我国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国内土地综合整治研究现状以及问题
在国内,土地综合整治也逐渐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例如,中
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在其著作《土地整治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提出了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和原则:土地综合整治是指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管理和保护,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性措施。它涵盖了土地资源的开发、保护、修复、利用和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综合
整治的核心原则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有序开发。首先,科学规划是土地综合
整治的基础,需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生态环境
承载能力等因素,制定全面、系统的规划方案。规划应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各类用地的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同时,规划还应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通过
中国土地政策发展论文
中国土地政策发展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逐步深入,各项政策和制度都在不断的发生着改革和变化,从农村到城市,社会转型关涉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土地政策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土地政策发展论文范文一:目前中国土地政策面对的挑战中国政府日益认识到土地政策问题在实现预期的经济与社会结果中的重要性。事实上,中国近些年来的土地政策是与这种快速变化的环境相适应的。迄今为止的改革值得称道,但还不够全面,在土地政策和实践方面仍存在一些遗留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村与城市土地制度仍然维持着二元性,以及相关的国家对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现象,造成了经济的重大扭曲,也刺激了城市以不合理的方式增长
在一个城市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以及城市与农村经济越来越整合的年代,中国土地政策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却是对待城市与农村土地上的一直绝然分割。这两类土地受制于不同的权利体系并由分立的机构和法规所管理。
作为这一分割的主要结果是,政府成为农地转变为城市土地的惟一仲裁者,它拥有从农村获得土地及将之转换给城市使用者的排他性权力。在现行法律下,所有土地进入城市市场必须首先由城市政府当局进行强制征用,然后通过几种方式将之再配置给城市使用者。换言之,在土地转换用途的过程中,不需要在原有的农村土地拥有者和最终获得土地的城市新使用者之间进行直接交易。无论是土地被作为公共目的、准公共用途还是明确作为私人使用,都是如此。
这一特征以国际标准来看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没有一个主要的市场经济像中国这样维持着城市与农村在土地权利、管理与市场上的绝对分割。而且全球趋势与这一特征正好相反。这些国家日益认识到,随着城市与农村经济的日益整合、城市的快速增长、人口与资本的流动,对土地的区别对待将是不合时宜的,其效果是适得其反的。
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摘要:我国的人口基数非常庞大,虽然我国耕地的总面积非常大,但是人均耕地资源却非常少,长久以来我国通过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与政策,使耕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是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及自然环境保护与农村环境改变等原因的制约,我国目前的耕地保护面临着非常大的困境与挑战。本文简要阐述了我国耕地的特征及变化情况,对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针对我国耕地保护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耕地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以及借鉴,从而为我国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土地政策;困境;对策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世界各国的耕地也在逐渐减少被占用。时至今日,美国耕地依然在不断缩减。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急剧的增加更使耕地的面积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耕地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粮食,还能提供生态和景观,耕地的缩减,也就意味着粮食减产和环境恶化。对此,中国政府极度重视我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通过法律的形式执行来满足我国人民对粮食的需求。虽然严格的制度对我国耕地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可持续生态的建设,这些问题都使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我国耕地的特征及变化状况
首先,我国虽然耕地面积的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2008 年中国的耕地资源总量仅少于印度、美国与俄罗斯。然而,中国是有着超13亿的人口大国,导致人均占有量少,经济发达的城市甚至连 38% 都达不到。我国耕地资源的总量低,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在耕地面积,旱地水中浇地面积小于坡耕地面积。坡耕地不适宜农作物生长,限制了粮食产量。此外,在我国后备资源中有一半以上分布在水资源不足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使其难以开发利用。
论中国现行土地制度
论中国现行土地制度
【摘要】
中国现行土地制度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具有重要的背景
和意义。本文将从土地制度的特点、承包经营制度的演变、土地流转
制度的实施、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的挑战等方面进行
深入探讨。在论述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优势与不足时,我们应该认识
到土地制度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升农民收入等方面的积极贡献,同
时也应该重视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与环境问题。针对未来的发展,中
国现行土地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在探讨中国现行土地制度
的发展方向时,应该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导向、市场机制的发挥以及法
治建设的加强等因素,共同促进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中国现行土地制度、背景、意义、特点、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演变、土地流转制度、实施、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土地资源利用挑战、
优势、不足、未来发展。
1. 引言
1.1 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背景
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背景包括历史形成的背景和制度演变的背景。在历史上,中国的土地制度一直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自古
以来,土地一直被视为农民的生产资料,农民通过种植和耕作土地来维持生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地制度也出现了必要的改革和调整。土地制度的演变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和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建立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土地承包期限和相对独立的农业经营权,激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则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大的农业生产规模和更高的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也在逐步深化,土地资源利用的挑战也在逐渐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现行土地制度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中国地方试验 背景 模式 挑战与突破
2、线上教学的挑战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成为主流。然而,许多教师缺乏线上教学的经验和技能, 难以有效地进行线上教学。同时,线上教学也给教师的管理和引导带来了困难, 如何确保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安全成为一大挑战。
3、教育方式的转变
后疫情时代,教育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面对面教育逐渐转变为线 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这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
三、挑战
1、制度不完善
目前,中国土地管理制度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导致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 地方试验面临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质疑。此外,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也给试验带来 一定的风险和困难。
2、政策限制
虽然一些地方进行了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尝试,但政策限制仍然存在。 例如,政府对土地征收、流转等方面的严格管控,限制了土地发展权转移的规模 和速度。
参考内容
基于教师改变的维度
一、引言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幼儿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作为幼儿 园教育的核心力量,其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教育质量和成长。本次演示将 从教师改变的维度出发,探讨后疫情时代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与突破。
二、挑战
1、疫情对教师心理的影响
疫情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时间的居家隔离、线上教学等使得许 多教师感到焦虑、无助和孤独。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还可能 对幼儿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中国土地政策面对的挑战
其他商 业开发的土地的新 需求在一定
程 度上有 人为的成 分 因为有现存 的
廉价 农村 土地让他 们睡 手可 得 将这
些 土地纳 八账下何 乐而 不为呢 ! 在其
中 不需要 在原有 的农村土 地拥有 者 和最终获得 土地 的城市新使 用者 之问
1 对 农村 土地 使用 者的 不公正 对待 . 现行做 法对农 村土地 所有者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
.
农村与城市土地{ 度仍然维 } j
进 行直接 交易 . 无论是土 地被作 为公
使用者 十分不 利 . 因为它造成 他们不 能分享 自己的土地 在城市市场所 产生 的增 值 收益 。 另一 方 面 他 们 也不 能 将 自己的土地 直接 投放市 场. 与此 同
分 割. 全球趋势与这一特 征正好相反 .
这 些国 家曰益认识 到 . 随着城 市与农
它们 在城 市 被作 为他 用时 的土 地价 值. 这种 土地收益分 享的极 大反差 所 产生 的不公 平 已经 日益成 为社会 紧
张的来源.
村 经济的 1益整合 城 市的快速增长 3 人口 与资本的流 动 , 土地 的区别对 对 待 将是 不合时宜 的 . 效果是 适得其 其
响 . 与 之相 互 交 织 并
享 补偿 问齄的背后是城市 与农村土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机遇和挑战Landuseplanningin
妥善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有效地保护了 基本农田,控制了建设乱占耕地,推动了土地整理复垦
在引导和控制城乡建设集约合理用地、优化土地结构和布 局、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保证了必要的建设用地,特别是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 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础产业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和环境整治用地,促进 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是建设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对科学编制土地利 用规划提出了新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投 资主体不断呈现多元化,加之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变化加快,政 府对长期建设发展用地预测的难度加大。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 入WTO,也增加了土地利用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农产品市场的 国际化,将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农用地的用途转化加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重要时 期,客观上造成社会经济建设项目的不确定性,势必对统筹各 业、各区域土地利用的规划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
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情况
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一些地方领导缺乏资源忧患意识,未能树立科学的 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依规划办事,违反规划批地用地 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一些地方不切实际地搞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剧 了土地供求矛盾;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缺乏协调和衔接, 导致规划实施中的冲突和矛盾,突出地表现在退耕还林、城 镇建设等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普遍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新时期我国国土综合整治现状及对策分析
新时期我国国土综合整治现状及对策分析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现代社会,我国国土综合整治工作已被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随
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的加重,国土资源的使用与管理变得更
加复杂与紧迫。我国国土综合整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需要加
大力度,并制定更加科学、可行的方针政策,以保障国土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
背景介绍部分主要从国土资源管理背景、当前国土整治面临的挑
战以及国土整治在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展开。随着城市化进程
的不断加快和人口规模的持续增加,国土资源的承载压力不断增大,
导致许多地区出现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为了有效保护国土资源,我国国土综合整治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一背景下,对我国国土综合整治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旨在深入探讨新时期我国国土综合整治现状及对策,为未来的
国土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方向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国土综合整治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在新时期,面临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使命,国土综合整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国土综合整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经济持续
快速增长,国土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各类问题逐渐显现,需要通
过国土综合整治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土综合整治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随着城
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逐渐凸显,国土综合整治可以有效优化城
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良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国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这样的一种状况不尽快改变,将会严重威胁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总体
1、土地过垦,后备资源不足
我国已经利用和基本利用的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7.6%,可以说我国绝大部分可利用的较好土地已开发利用,后备资源短缺。其中,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城市用地等都面临着开发利用粗放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2、土地资源破坏严重,肥力下降,土地环境退化
关于土地资源面临严重的退化情况,其中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沙化速度加快、土地盐碱化蔓延、土地次生潜育化加剧、土地污染严重等问题。
3、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拥有量仅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l/4。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的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工矿城建民房挤占耕地,致使耕地资源锐减。
4、用地结构不合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我国农业用地占已利用土地面积的95.68%,非农业用地仅占4.53%。而且农用地中耕地占14.21%,牧草地占35.27%,林地占20.35%,园地占0.79%。其中耕地、林地比重较低,牧草比重较大。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和社会效益,在土地结构调整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近些年来全国普遍兴起的果园热、桑园热、鱼塘热,盲目扩大规模,不仅占用许多高质量的宝贵耕地,而且个别地
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又一次挑战
中等 发 达 国 家 了 ;再 过 3年 ,我 们 就 0
作 ,他 们 卑 微 的愿 望 不 过 是 要求 按 时
党 国英 : 名经济 学 家,中 国社 著
会 科 学 院 农 村 发 展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宏 观经济 研 究室 主任 。主要研 究 方 向 农 村 发展 及 其相 关 领 域 。
活 ,这是 一 个 奇迹 ,发 展 的奇 迹 也 表
■ 潮
★ 文 党国英 王 梅
刊 本 稿 特 善 妻
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叉一次挑战
王 梅 :农 业进 步 ,农 村 发 展 ,是 中 国 改革 开 放 3 年 整 体 进 步 的 组 成 部 O 后 ,耕 地 出现 净 减 少 ;2 0 年 以 后 , 00 农村 劳 动 力 也 在 稳 定 减 少 , 减 少 的速 率 大 约 在 1 6 , 但 这 个 时 期 的 农 业 .% G P 在 稳 定 增 长 , 1 9 年 之 后 农 业 D却 96 G P 均 增 长 约 8 . 种 变 化 也 是 一个 D平 %这
收获。
从 土 地 改 革 开始 的 ,或 者 说 ,是 从 我
中国如何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中国如何解决农村土地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农村土地问题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解决农村土地问题,不仅关系着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农民的生计问题,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力图实现农村土地的精准整治、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一、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制度
农村土地制度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基础。中国政府通过立法、制度创新等方式,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首先,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权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障。其次,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打击土地违法行为,维护土地市场秩序。此外,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将闲置土地流转给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民或企业,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加强农村土地托管和规划管理
为了解决农村土地闲置和规划混乱的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推行农村土地托管和规划管理。在土地托管方面,政府鼓励农民将不需要自己耕种的土地托管给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有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在土地规划管理方面,政府加强对农村土地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三、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
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重要手段。政府采
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进农村土地的流转和集约利用。首先,加大政府
对土地流转的扶持力度,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其次,鼓励和引导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经营和
特色化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四、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是解决农村土地争议和维护农民权益
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与现状特征
(一)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在广袤的国土上各族人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两百多万年前开始的旧石器时代,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巫山人(距今约200多万年)、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和北京人(距今约50万年),就已经能够使用一些用坚硬的矿物和岩石——燧石、石英与石英岩、板岩、石灰岩等制成的粗笨石器,砍伐树木,刮削木棒,切割兽肉,挖掘植物块根,扩大从自然界获取生活的来源。到了距今1万年左右开始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的我们的祖先,开始采用以矿物原料打制成的石镰和比石斧更薄的方形石器,在当地栽培植物、饲养役畜,并能够从事植物栽培、动物饲养供生活需要,同时也开始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的土地垦殖成为耕地,利用草原来放牧牲畜。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青铜冶炼业成为社会生产发展重要物质基础。距今约5970年,大约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我国便有了最早的用铜记录。由于大量矿物采冶生产知识的积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中就曾留下关于我国矿物资源分布的丰富记载。秦代秦始皇曾专设铁官管理全国的矿冶事业。汉晋时期,我国已懂得用天然气煮盐、从硫化汞中提取汞,还曾有陕西延长地区石油可燃现象的记录。到西汉时代(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用煤当燃料在我国已是相当广泛了。
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把海洋作为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基地。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地利用海滩晒制海盐,并大力发展沿海捕捞。西汉时代便发展了海洋运输,与日本等国开展了频繁的海上交通往来。唐宋时代(618年~1279年),我国商船队已成为航行南海和印度洋海域最活跃的船队。明代我国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航海船队,于1405年~1433年间,七下西洋,途经40多个国家,更为世界航海史增添了光辉篇章。
新时期国土资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时期国土资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作者:张子军
来源:《赢未来》2017年第08期
摘要:国土资源是人类活动的基础,是国家的立国之本,只有国土资源得到了安全才能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说国土资源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新时期我国的国土资源还面临着一定的威胁和挑战。本文简要论述了国土资源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面临什么样的种种挑战,提出了相关的保障国土资源安全的建议。
关键词:国土资源;安全;重要地位;人民正常生活
一、新时期国土资源安全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社会水平不断发展和进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这种社会的发展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比如对国土资源的大量消耗。尤其是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工业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农耕土地资源大量的缩减,虽然我国的领土是非常大的,但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就导致我国人均土地占有率就非常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土地污染和浪费的现象存在。所以说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符合目前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的,但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越来越多问题,比如城市化快速发展与需要大量的消耗资源相违背,需要尽快的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国土资源的安全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1]。
狭义的国土资源安全是指国家的国土资源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所以说,国土资源仅仅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只有跟国家进行挂钩后,国土资源方面才有了政治、经济、军事相关的问题。很多年来,许许多多的人都会对国土资源存在误解,没有真正意识到进行合理的开发和生产国土资源,国土资源的价值不仅仅是它存在的实际价值,还包含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国土创造出来的更高的价值。所以说只有保障了国土资源才能真正的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近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遥影响。本文将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进行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和挑战。
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背景和原因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进行农田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农村产权不清、农业生产低效等问题,亟需通过土地制度变革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土地制度改革也使得土地产权流转更加灵活。
二、
1. 政治因素: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治因素主要体此刻政府的农村改革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旨在激发农夫的农业生产乐观性,提升农村经济进步水平。此外,政府期望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来增进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农村劳动力的流淌,以应对人口城市化给农村带来的挑战。
2. 经济因素: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中国农村经济产生了深遥影响。改革前,农村土地的集体全部制使得土地无法有效流转,限制了农村经济的进步潜力。随着土地制度变迁,中国农夫可以将土地承包给其他农夫或者企业,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效益最大化。农夫可将承包土地流转给现代化农业经营者,提高农业生
产水平,增加农村经济的效益。
另一方面,土地制度变迁也对中国农夫的收入产生了乐观影响。随着土地承包期限的不息延长,中国农夫的土地使用权稳定性得到保障,增加了农户投资农业生产的乐观性。同时,农夫可以通过将土地流转给其他农户或者企业参与合作,获得土地租赁费用,增加了农夫的收入来源。
中国的主要地理问题与环境挑战
中国的主要地理问题与环境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地理问题与环境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气候
变化的应对等方面。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的主要地理问题与环境挑战,并探讨相关解决方案。
一、水资源危机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的水资源压力日益增大。在北方地区,特别是干旱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
水污染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关
键在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环境保护等
方面。
二、土地退化与荒漠化
中国的土地资源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荒漠化问题。长期以来,过度
的农业耕种、过度的城市化发展、过度的工业活动等都对中国的土地
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土地退化和荒漠化问题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
和城市发展,还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为了解决
这一问题,中国需要加强土地管理,推进可持续土地利用,实施草地
恢复和植被保护工程等。
三、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也不例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承担着减缓气候变化的责任。在中国,环境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关键在于推进绿色发展,加强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排污治理等。
四、自然灾害与生态系统破坏
中国是一个地灾频发的国家,常常受到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自然灾害不仅给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加强自然灾害预警和减灾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景与挑战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景与挑战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土地是农民的生命线,因此,土地制度
改革对于农民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自2014年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始启动,在这个过程中,改革带来了一
些前景和挑战。
前景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意味着农民对土地的权益得到了更为明确
的保障。在改革完成后,农民将能够按照市场供需的价格卖出土地。在传统土地制度下,土地只能够从“集体”转移成为“集体所有制”,而土地流转则是非常困难的。在新的土地制度改革模式下,农民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土地,激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收入。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租赁或者流转土地,或者将
土地用于特定的目的,例如建筑房屋或者养殖等。这将为农民们
带来全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同时,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也有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
农业发展。在新的土地制度下,土地购买、 sales土地租赁、流转
和抵押等问题都将会得到解决。这意味着农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
来获得土地和其他资源,从而转变从单一的种植模式到综合农业
系统,激发农业的创新和种植效率的提升。
挑战
但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改革的速度和程度是很重要的。短时间内快速推动土地制度改革会导致一些问题,例如土地遗失和决策不合理等。因此,改革进程应该紧密关注实际情况和各地的状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其次,新的土地制度改革需要与相关政策和法规相互配合。需要制定法规以实现新制度的顺利实施和真正意义上的土地所有权和流转权。加强司法实践和法律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土地改革所引发的收入分配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方面。土地资源的转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的利益分配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及时制定完善的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民的维权意识,落实让农民知情参与土地流转决策等内容,使整个社会能够共同参与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中国土地政策面对的挑战(一)
中国政府日益认识到土地政策问题在实现预期的经济与社会结果中的重要性。事实上,中国近些年来的土地政策是与这种快速变化的环境相适应的。迄今为止的改革值得称道,但还不够全面,在土地政策和实践方面仍存在一些遗留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村与城市土地制度仍然维持着二元性,以及相关的国家对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现象,造成了经济的重大扭曲,也刺激了城市以不合理的方式增长
在一个城市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以及城市与农村经济越来越整合的年代,中国土地政策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却是对待城市与农村土地上的一直绝然分割。这两类土地受制于不同的权利体系并由分立的机构和法规所管理。
作为这一分割的主要结果是,政府成为农地转变为城市土地的惟一仲裁者,它拥有从农村获得土地及将之转换给城市使用者的排他性权力。在现行法律下,所有土地进入城市市场必须首先由城市政府当局进行强制征用,然后通过几种方式将之再配置给城市使用者。换言之,在土地转换用途的过程中,不需要在原有的农村土地拥有者和最终获得土地的城市新使用者之间进行直接交易。无论是土地被作为公共目的、准公共用途还是明确作为私人使用,都是如此。
这一特征以国际标准来看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没有一个主要的市场经济像中国这样维持着城市与农村在土地权利、管理与市场上的绝对分割。而且全球趋势与这一特征正好相反。这些国家日益认识到,随着城市与农村经济的日益整合、城市的快速增长、人口与资本的流动,对土地的区别对待将是不合时宜的,其效果是适得其反的。尽管不同类型的土地确实需要有不同的规划方法和程度不一的规制和经济干预,但越来越清楚的一点是,将城市和农村土地人为地归入完全分割的两类制度体系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中国这种区别对待的做法越来越受到质疑。这些关注可以被分成几个基本方面:
1.对农村土地使用者的不公正对待。现行做法对农村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十分不利,因为它造成他们不能分享自己的土地在城市市场所产生的增值收益。另一方面,他们也不能将自己的土地直接投放市场。与此同时,他们所获得的土地补偿只与这些土地被用作农作时的价值相关,常常只是其农用价值的若干倍,远远低于它们在城市被作为他用时的土地价值。这种土地收益分享的极大反差所产生的不公平,已经日益成为社会紧张的来源。
2.城市以无效的方式增长。由于可以人为低价地从农村获得土地,助长了土地更为粗放利用的投资方式。它刺激了对土地的无效利用,包括强调城市的外延扩张,而不是对现有城市空间进行更有效利用(这一做法又经由现行城市土地制度的特征而得到强化)。在城市周边对用于房地产和其他商业开发的土地的新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有人为的成分,因为有现存的廉价农村土地让他们垂手可得,将这些土地纳入账下何乐而不为呢!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这一方式使得设计和实施保护农地的措施很难成功。
3.地方政府对通过土地征用获得收益以及以其补贴基础设施投资的过度依赖。现行做法助长了地方政府对土地强制征用的不健康依赖,因为政府既要依靠它获得预算外收入,也要以此去补贴发展。
至于受到广为关注的预算外收入的功能,政府的这块收入取决于土地在转让给城市使用者时——它们常常被用作商业或住宅目的——采取以所谓“市场”(即拍卖)方式出让的绩效。与所征用的土地总面积相比,尽管这部分通过市场出让的土地比例相对较小(通常只占10%-20%),但它们的出让仍然是地方政府收入的盈余来源,否则,他们只能主要依赖于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和那个在缺乏财产税制下的十分不发达的地税体制。
政府征用的大多数土地只是扮演了补贴的功能,它们的定价并未参考城市土地市场价格,因而不具有增加政府收入的目的。这些土地或者被划拨给其他政府单位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
者以人为的低价供应给工业使用者,在地区之间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这种方式被地方作为吸引工业投资者的主要手段。国务院第2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简称28号文件,下同)试图抑制这一做法,旨在寻求阻止地方通过低价来吸引私人投资的办法。它敦促地方要建立最低价格标准,并要对此进行检查。
4.为腐败创造了机会。现存体制助长了腐败行为的发展——特别是,由于支付给农民的补偿与土地做为城市用地来使用的价值之间的巨大差额这一事实,加上从农村获得的土地只有很小一部分采取公开拍卖的方式,以及许多地方的土地管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和估价)缺乏透明度和问责,因而在土地领域出现大量腐败就是不可避免的。
简言之,城市与农村土地权利的截然分割,以及政府在控制土地农转非的一级市场上所起的独特作用,对其他重要的土地政策产生了多重影响,并与之相互交织。
二、强制征地与补偿措施的不公平
中国的土地征用政策与做法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进行全面评估:
(一)目的
在中国的法律中,很少有对政府利用强制性征地权进行征地的目的进行明确的限制。宪法第10款提出,政府为了“公共利益”有权征用土地,但是在随后的法律中没有对这一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对其具体范围进行严格限定。相比之下,在大多数成熟市场经济中,土地征用法都是在寻求对政府征用权力设置一系列条件和范围限定。在不同国家,到底设定了哪些条件以及施加了怎样的限定,存在很大的不同。在有些国家,其法律在公共目的或公共利益的定义下提供了一个准许使用土地的清单。在另一些国家,还为这些条目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辨识标准和解释。在大多数情形下,一个共同的原则是,政府只有在市场的运作不能很好地满足公共需要时,才会动用这一非同寻常的权力。我们也没有发现有哪一部法律允许政府视强制性征地权为一种获得土地的常规方式,来达到明确为纯商业或工业的目的。
中国这类限制的缺乏,为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提供了便利。只要政府是城市新增用地的惟一供应者和分割的城市和农村土地市场壁垒的惟一仲裁者,给予强制性征用的目的一个宽泛的可接受的范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
(二)补偿标准
对有关补偿额的不公平的抱怨,常常与支付给农村土地所有者的数额与土地一旦被转为城市使用后的实际价值的巨大差额有关。人们已经认识到,土地强制征用后所产生的巨额利润没有为失去土地的集体和农民所分享。
补偿问题的背后是城市与农村土地在权利拥有及它们在市场上的实现能力方面的差异,这一差异是农村和城市土地价值差异巨大的基础。尽管现在农民在农村土地承包法下已享有对土地的巨大利益,从逻辑上讲它应该是补偿的目标,但它没有考虑到土地管理法所设置的补偿范式。因此,在缺乏一个有效市场的情况下,以土地承包法所确立的土地权利的“价值”是否能为任何情形下的补偿标准提供公正的指导,是不清楚的。
在土地管理法下,土地的价值是根据其在城市的位置来确定的,它与补偿的目的无关。相反,补偿的标准是与过去三年农业年均产值的倍数相联。在土地被作为商业用途时,给农民的补偿明显会低于政府从最终使用者那里获得的转让费。土地管理法所规定的目标是要确保维持被征地农民的现有生活水准不变。尽管这一目标从国际通行做法来看没有例外,但是考虑到城乡之间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之大且还在扩大,以及这一差距本身有部分还由于城乡土地市场之间的严重分割而得以强化这一背景,这一目标也是有问题的。
(三)补偿在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
补偿及其多少为适当的问题由以下事实而变得复杂,即在农村土地层面,有三个层次的当事人介入:政府、集体和单个农户。即便补偿的数额在理论上是适当的,也还有一个这些资金是否能到达农户手中的重要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补偿有很大部分被集体拿走,并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