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君子”
君子品性
“君子”人格《论语》里的“君子”一般是指道德修养达到完善境界的人,即具备了“仁”的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说话要慎重,做事须勤勉;“君子坦荡荡”,指君子因为依循于道,内心无私,所以精神上很放松自在,小人则相反,内心充满杂虑,所以总是忧愁不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要帮助人成就好的品德,而不是去助长别人的恶,这其实也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强调个人应该以修身求学为重,而不应在意能否出名。
下面是《论语》中提到“君子”品性的部分语录及其大意:“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学而》)(态度要庄重不轻浮。
做事要尽力,要讲究诚信。
不要和道德品行不如自己的人结交。
犯了过错要勇于改正。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里仁》)(一切行事以“义”为准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意思同上)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意思同“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宪问》)(强调言行一致。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卫灵公》)(一切行事以“义”为准则,具体做的时候要符合“礼”,言词要谦逊,要讲信用。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卫灵公》)(积极修身求学,虽不求名而定能有美名,否则,表明修身求学功夫没有做到,应该以之为耻。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卫灵公》)(君子态度庄重,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但并不争什么;和大家相处得很好,但不会结党。
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品格
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品格
1君子的美德
《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品格,对古今中外都具有普世价值。
老子在《道德经》中评价君子:“君子精诚所至,道路至简”。
可见,君子追求简单、谨慎、诚实的德性。
在《论语》中,孔子又分析了君子的品格:君子,能言而又行;敏而好学;有礼貌而优柔,待人友善而客客气气;不骄不躁不自满,能容忍不对的教诱;思想先进,善持家畜及野鸟而感恩;不污染资源,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古代哲学家康子更深刻地说明了君子的品格:君子是智慧而端庄,体恤穷乏而勤快,克己而节俭,面对困难不逃走,不贪婪、不奢侈、不廉情,能及时完成责任,忠诚自己、对他人,崇尚真善美,用勤奋的努力把每一件事处理好。
2君子的风度
在《论语》中,孔子还论及了君子的风度:仁者无敌,有敌而仁;尊重人之德,与己之才,配合广大的门第;勤奋努力,不惰倦;勇于困难,征服山河;心怀宽厚,主动出击,企及至善至美。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君子风度被赞誉得非常精彩:范仲淹在《滕王阁序》中写道:“自天子以至于庶民,皆有其义”,描述了君子善
待人民的风度;王安石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是以圣人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表达了君子谦逊廉贞的风度。
因此,君子的品格不仅仅有美德,更有出类拔萃的风度,在今天也仍然能激发我们智慧和潜能,勇于担当,志存高远,让我们懂得尊重,懂得接纳,懂得与人为善,各尽所能,为人类精神文明凝聚我们共同的力量。
论语--论君子
延伸意义:
提醒人们,不要太注重表面的形式,要回 归一件事情的本来面目。现今社会有的把压岁 钱给到上万元,把父母的丧事办得热闹非凡, 像喜事一样,这些都是应该进行反思的,太注 重了繁文缛节,反而失去了事情本身的意义。 写文章亦是如此,辞藻华丽,内容空洞,就是 文胜质则史,反之就是质胜文则野,既有中心 思想的突出,还要有适当的语法修饰,这样才 能写出好的文章。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 孔子说:“君子的遗恨是到死而名声不被 人称颂。”
名声记录着一个人一生的功过,标志着一个 人生命的价值,因此古往今来,所有的志士仁 人,都无比珍视自己的名声。要想博得好名声 ,就要兢兢业业、谨谨慎慎,一生对自已的行 为负责。应该勤勤恳恳,努力为祖国、为人民 建功立业,而不能庸庸禄禄、无所事事.更不 能为非作歹,横行不法。
君子有四不: 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 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老师寄语
借 你 一 双 慧 眼 给 你 一 支 妙 笔 放 眼 大 千 世 界 关 注 生 活 细 节 描 绘 精 彩 人 生
所谓暇不掩瑜。日食月食,太阳月亮暂时 好像被黑影遮住了 一样,但最终却掩不了太 阳月亮的光辉。君子有过错也是同样的道理。 有过错时,就像日食月食,暂时有污点,有阴 影;一旦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君子原本的 人格光辉又焕发了出来,仍然不失为君子的风 度。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
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
做错事不可耻,可耻的是犯了不该 犯的错,犯了错后又不反省、认错 ,敢做不敢当,那只有一错再错, 越犯越深了。所以最好不要犯错, 万一不小心犯错,一定要面对承认 ,力求改过。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解释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意思是: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意思就是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论语》中的“君子”及其现实意义
论语》中的“君子”及其现实意义一、孔子和《论语》孔子(公元前551年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
《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
二、君子的内涵“君子”见于《论语》107 次。
孔子所谓君子分为两种:身份意义的君子,即有贵族身份而未必有道德学问的人;道德意义的君子,即非贵族身份而有道德学问的人。
具体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一)崇德重仁,孝悌安乐。
首先,德是儒家君子人格的基本内涵与至高要求,“君子怀德”(《里仁》)。
其次,仁义是君子人格的核心内涵。
作为道德标准的“仁”见于《论语》105 次。
仁本质在“爱人”,即对人类的爱,包括积极的“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和消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即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是君子的基本要求。
二)用礼贵和,恭让忠信。
美国芬格兰特认为,人类的尊严在于礼仪,君子是一尊神圣的礼器。
“礼”见于《论语》74 次,指礼仪、礼制。
有学者认为,儒家的思想核心是礼。
孔子主张运用礼仪规范人的行为,“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君子以仁为本,以礼为质,学礼立身。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雍也》),以礼约文;“君子和而不同”(《子路》),“礼之用,和为贵”(《学而》)。
(三)重义轻利,改过徙义。
义即适宜,指内心的道德约束,即做事合于礼仪。
“义”见于《论语》24 次。
“君子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卫灵公》),“义”是君子的修身原则和必备品质。
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因态度恭敬、事上负责、施恩于民、役民合道而获君子美誉。
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论述
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论述在《论语》这部经典的儒家文化宝库中,君子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价值观。
君子被视为一种高尚的人格品质,是儒家文化中的理想人物。
本文将通过论述《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论述,来揭示君子的特质和儒家伦理的核心价值观。
在《论语·学而篇》中,孔子强调了君子的学习态度和修养。
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表明君子应该持续不断地学习和修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修养。
君子应该追求学习的乐趣,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完善。
君子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和接纳来自远方的朋友,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学习态度。
在《论语·学而篇》中,孔子还谈到了君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表达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差异。
君子能够与人和谐相处,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观点和意见,但君子能够保持理性和宽容,尊重他人的意见,并且通过对话和讨论来达成共识。
君子之间的和谐相处,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和道德素养,也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谈到了君子的政治智慧和行为准则。
他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注重根本和本质,扎根于道德的基础之上。
君子应该以道德为准则,以孝悌之心为本,来行使政治权力和管理国家。
君子应该注重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以仁爱之心来对待百姓,这是君子的政治智慧和行为准则。
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还谈到了君子的忍让和谦虚。
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持有宽容和谦虚的态度。
君子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和立场,虽然与他人不同,但能够保持和谐的关系。
与此同时,君子能够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以此来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修养。
这种忍让和谦虚的态度,体现了君子的人格魅力和修养水平。
《论语》中的“君子”
《论语》中的“君子”论语中“君子”这一词反复出现,本文正是选择了“君子”这一词,并主要从《论语》的前四章(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中选取的有关“君子”的片段进行分析的。
【学而篇】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片段的最后一句提到了“君子”二字,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尽管对于这一片段的解释存在歧义,但是对于最后一句话中针对君子提出的标准是没有争议的。
君子在他人不理解的情况下,仍需心存宽容,不怨恨、恼怒他人,这才是君子应有的德行。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一片段中提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这里说到这个是与前面两种做法进行对比,君子既不是那种尽管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却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的人,也不是那种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却喜好造反的人。
君子需要致力于根本的事务,即需要施行“仁”道,至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些则是施行“仁”道的基础。
有了“仁”道,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不用担忧了。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一片段是对君子德行的一个具体说明:君子要求庄重,才显得威严。
君子要学习才不会自以为是、顽固不化。
君子要恪守忠诚信实的道德要求,不与德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
君子有了错误也不要害怕去改正它。
从这些说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
他将自己的这种理想人格全部赋予到了“君子”身上,不仅仅从外表举止上对“君子”进行了要求,还从内在根本道德层次也作出了具体要求。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一片段也是对君子道德的具体要求:作为“君子”,要做到吃饭不贪求满足,居住不贪求安逸,做事勤敏,说话谨慎。
孔子的君子语录
孔子的君子语录1、(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摘孔子《论语》3、(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4、(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r,马车上没有了�,还靠什么行走呢?)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摘孔子《论语》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摘孔子《论语》7、(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8、(《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9、妒?啡?伲?谎砸员沃??唬骸八嘉扌啊!薄???鬃印堵塾铩?br>10、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摘孔子《论语》11、(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12、(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13、(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14、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孔子《论语》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摘孔子《论语》16、(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17、(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1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摘孔子《论语》19、(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2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摘孔子《论语》2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摘孔子《论语》22、(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3、(《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论君子2
老不读三国,免得叹惜岁月蹉跎。
少不入川,老不离蜀。意思是说, 人年轻的时候不适宜去四川工作和 生活。因为四川是个比较闲散慵懒 ,人们会吃爱玩的地方,容易消磨 年轻人的意志,不求进取,碌碌无 为;老不离蜀意思是说,四川乃天 府之国,生活闲适,悠哉悠哉,适 宜养老,是老年人的天堂。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评析】
这句话极为精炼,但含义深刻。孔子希望人们少 说多做,而不要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在社会生活 中,总有一些夸夸其谈的人,他们口若悬河,滔滔 不绝,说尽了大话、套话、虚话,但到头来,一件 实事未做,给集体和他人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 此,对照孔子所说的这句话,有此类习惯的人,似 乎应当有所警戒了。
君子有四不: 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 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 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
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兴趣相投,结为好友,这不但没错,反而应该 提倡,孔子不也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吗?所以孔子这里所说的“周”和“比” 主要是针对道德差异。在兴趣上,每个人都应 该各投所好,但在是非善恶上,人则不应该以 自己的标准为标准,以自己的私心好恶为标准 来衡量人、选择人。这才是孔子这句话的本意
பைடு நூலகம் 老师寄语
借 你 一 双 慧 眼 给 你 一 支 妙 笔 放 眼 大 千 世 界 关 注 生 活 细 节 描 绘 精 彩 人 生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 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中的“君子”思想
《论语》中几种主要思想主张的解读(二)关于“君子”《论语》中的许多篇章谈及“君子”,在这里,“君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人的人。
《论语》中提出的君子言行的标准实则是对人的道德修养的高要求。
原著回顾: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评析】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们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2.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根本,按照礼来实践它,用谦逊的态度谈论它,靠诚信来成全它。
这才是君子啊!”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孔子说:“君子忧虑死后名声不传扬于后世。
”孔子说:“君子把一切都求之于自己,小人把一切都求之于别人。
”孔子说:“君子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言论可取就选用一个人,也不因为人不可取就拒绝他的言论。
”【评析】什么是“君子”呢?孔子认为,君子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传名于后世;君子行为庄重,与人和谐,但不结党营私;君子不以言论重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等等。
当然,这只是君子的一部分特征。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评析】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于义,要重义轻利。
一味地追求个人利益就可能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对于个体而言,孔子认为“放于利而行,多怨”,欲利于己,必害于人,故多怨。
儒家经典中论述君子的名句
儒家经典中论述君子的名句儒家经典中关于君子的论述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名句:
1.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2. 《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3. 《论语·八佾》:“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4. 《孟子·尽心上》:“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5. 《孟子·公孙丑上》:“君子远庖厨。
”
6.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7. 《大学》:“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
8. 《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
”
9.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
”
10. 《论语·阳货》:“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这些名言警句旨在强调君子应具备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如仁爱、诚信、道义、礼敬、节制、勇敢等。
这些观点在儒家经典中被反复提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名句,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君子。
孔子《论语》中的君子观
孔子《论语》中的君子观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其中《论语》是其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
《论语》中的君子观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君子的内涵、修养、行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君子的内涵孔子认为,君子是有道德品质、有高尚情操的人,是一种人格化的道德境界。
君子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仁、义、礼、智。
其中,仁是君子最重要的品质,是指对人的关爱和关心;义是指正义和公正,是君子的道德准则;礼是指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是君子的行为准则;智是指学问和能力,是君子的素质要求。
君子的内涵不仅包括了个人的品质和素质,还包括了社会责任和义务。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有大爱之心,不仅要关心自己,还要关心他人和社会。
君子应该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君子的修养君子的修养是其内涵的体现,也是其道德品质的基础。
孔子认为,君子的修养包括了知行合一、思辨求真、文化涵养等方面。
知行合一是指知识和行为的统一。
君子不仅要有学问和知识,还要把知识转化为行动,做到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
思辨求真是指君子要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不盲从、不随波逐流,要追求真理和正确的道路。
文化涵养是指君子要有广博的文化素养和修养,包括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要有审美和人文情怀。
三、君子的行为君子的行为是其内涵和修养的体现,也是其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具体表现。
孔子认为,君子的行为应该遵循礼仪、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规则等方面。
礼仪是君子行为的基础,是社会规范的体现。
君子应该遵守社会规范和礼仪,不做违背社会伦理的事情。
尊重他人是君子的基本素质,是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
君子应该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利,不伤害他人的利益和尊严。
尊重自己是君子的自我价值和尊严的体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君子应该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屈服于压力和诱惑。
尊重规则是君子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具体表现,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障。
《论语》论君子
孔子论君子一、孔子人格体系的结构在孔子的人格体系结构中,以“君子”为中心,在之上有“圣王”和“圣贤”两格,而在之下有“狂狷”、“小人”和“乡原”三类。
所谓“狂狷”,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篇》)意即:孔子说:“得不到言行合乎中庸的人和他相交,那一定要交到狂放之人和狷介之士的人罢!狂放之人向前进取,狷介之士有所不为。
”对孔子的这段话,孟子有所解释。
孟子认为,所谓“狂者”,“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
”(《孟子·尽心下》)意即:狂放之人,他们志大而言夸,嘴巴总是说,‘古人呀,古人呀!’可是一考察他们的行为,却不和言语相吻合。
通过孔孟二人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狂者”是一些志大言狂之人,这些人的缺点是狂妄自大,或言过其实,但优点是志气高昂,富有进取之心。
孔子对于“狂者”还作了“古之狂”和“今之狂”的分别,他认为:“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
”(《论语·阳货》)“狂也肆”,即狂放直率,不拘小节,肆意直言;“狂也荡”,即狂傲而轻浮。
相比之下,孔子更喜欢“古之狂”,因为,“今之狂”大多是“狂而不直”(《论语·泰伯》),没有了“古之狂”那种“狂而直”的坦率品格;有的“今之狂”虽然有直率之性,但是又走向了“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的极端,变得十分地尖酸刻薄。
至于“狷者”,孟子认为乃“不屑不洁之士”,行为有点“踽踽凉凉”(孤独无助,落落寡欢)(《孟子·尽心下》)。
“狷者”的缺点是自信不够,明哲保身,但其优点是知耻自好,能独善其身。
“狷者”与“狂者”比,孟子把前者看作是比后者更次一级的品格,曰:“狂者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
是又其次也。
”(《孟子·尽心下》)这是因为,“狷者”是一种优点和缺点都不甚显著的人格形态,他的“有所不为”与“明哲保身”之间转化的可能性极大,而“狂者”恰恰是一种优点和缺点都十分明显的人格类型,“直率”与“无礼”都是一望而可知的。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解释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结合论语简述对君子的认识
结合论语简述对君子的认识
君子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指那些品德高尚、言行一致、胸怀坦荡、崇尚道德、乐于助人的人。
在论语中,君子被赋予了很高的地位和尊重,孔子也曾多次赞扬君子的高尚品德和行为。
君子的主要特点包括:言行一致,内心坦荡,崇尚道德,乐于助人,胸怀宽广,诚实守信等。
他们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内在的修养,不仅注重自身的言行,同时也关心周围的人,愿意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君子通常能够以身作则,引领他人走向道德高尚之路,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在论语中,孔子曾多次阐述君子的概念,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这句话表明,君子愿意帮助他人取得成功和幸福,而不是去破坏他们的前途。
君子也不喜欢与人争斗,而是主张以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矛盾。
除了君子的概念外,论语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思想,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的生活和行为都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对这些思想的学习和践行,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成为真正的君子。
君子是一个高尚的概念,代表着人类道德的高峰。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君子思想,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成为真正的君子。
君子的诗句论语(君子的诗句)
君子的诗句论语(君子的诗句)以下是15句出自《论语》的关于君子的诗句: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看重大义,小人看重私利。
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君子善于听取并吸收不同的意见,而小人只会盲从附和。
4.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君子安详舒泰但不骄傲自大,小人骄傲自大但不安详舒泰。
5.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
6.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君子团结但不勾结,小人勾结但不团结。
7.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8.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自己先做到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做要求别人不做。
9.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相反。
10.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11. 君子之行也,度己而责人。
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的行为,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并以此去要求别人。
12.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重用他,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13. 君子贞而不谅。
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讲正道而不讲小信。
14.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论语》中君子
•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 次。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 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
1、【原文】
•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 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 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 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 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 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 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 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 “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 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 •
• •
2、【原文】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 饰。”
• •
3、【原文】子曰:“君子和(1)而不同(2),小 人同而不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 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 •
4、【原文】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 不泰。” 【译文】 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 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 •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 意思是君子安详舒展,而不傲慢;小人傲慢, 而不安详舒展。
• •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 灵公》) 意思是君子定要求自己,小人只要求别人。
•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 意思是君子讲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 结而,小人长戚戚。”(《述 而》) 意思是君子事事处处时时心地平坦宽广,小人 常常局促不安而忧愁。
• •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 之。”(《颜渊》) 意思是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促成别人 的坏事。小人则正好相反。
《论语》之君子篇
《论语》之君子篇➢ 1.02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仁之本舆!➢ 1.0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 2.12 子曰:君子不器。
➢ 2.13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3.0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立上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 4.02 子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4.0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4.24 子曰:君子欲袦于言而敏于行。
➢ 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7.2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02 君子笃于亲,则民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11.11 《孟子》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含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12.01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2.02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2.03 子曰:仁者,其言也仞。
➢12.22 子曰:爱人,拳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13.27 子曰:刚毅、木、袦近仁。
➢13.29《孟子》孟子曰:有为者辟如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4.23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14.27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4.28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14.42 (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散,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15.02 君子亦有穷乎。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5.10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之贤之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十二章中的君子之德
《论语》十二章中,有关君子之德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不知而不愠:君子在面对他人对自己的无知和误解时,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予计较,体现了君子的宽厚和修养。
2. 学而时习之:君子善于学习,且能时常温习所学知识,体现了君子的谦逊和勤奋。
3. 吾日三省吾身:君子每天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以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体现了君子的自省和自律。
4. 四十而不惑:君子在四十岁时已经对人生有了明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不为外界所迷惑,体现了君子的智慧和成熟。
5. 五十而知天命:君子在五十岁时已经认识到人生的使命和命运,能够顺从天命,积极面对人生,体现了君子的豁达和顺应。
6. 六十而耳顺:君子在六十岁时已经对世间百态有了深刻的理解,能够听取各种意见,善于调和矛盾,体现了君子的沉稳和智慧。
7. 七十而从心所欲:君子在七十岁时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能够随心所欲地生活,但仍不离道德约束,体现了君子的境界和修养。
8.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小人的行为动机不同,君子追求道义,小人追求利益。
君子在经济生活中能够安贫乐道,不被物质诱惑所动,体现了君子的品德和高尚。
9.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保持和谐友善的态度,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而小人则追求一致,排斥异己,体现了君子的宽容和团结。
10.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在地位尊贵时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骄傲自大;而小人则骄纵跋扈,体现了君子的谦逊和稳重。
《论语》十二章中关于君子之德的内容,涵盖了道德、智慧、修养、境界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儒家对君子的理想追求和行为规范;这些君子品质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论语》中的君子观
论语中的君子观不同的地域文化有着不同的人格理想,在欧洲早期,他们的人格理想是骑士、绅士,在东方是武士,而在中国,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
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对于什么是君子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在《论语》当中有很多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这种对比让我们从另一方面对君子有了明确的理解,接下来我们从九个对比来更深刻的理解何为君子之道:第一、君子怀德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怀德就是心存仁德,怀利天下的原则,怀土就是怀自己脚下的土地,也就是身上的占有物。
《大学》里讲到,作为君子放在最前面的是道德,有了德才有真正的人,有了人才有脚下的土地,有了地才会产生财物,有了财物才能享用,因此,道德为本,钱财为末。
第二、君子之德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小人是指一般的民众,说一般民众是草也不是贬低。
君子必须挂起道德之风,必须去影响我们脚下的草,让他们产生起伏,让他们产生有利于社会道德的那种波动,这也是君子的社会责任感,必须对社会负责。
君子必须成为风,成为社会上的一股道德之风,去改变人间。
对于有狭隘性,暧昧性,占据性,草根性的草民,君子必须拿出自己的高贵的生命能量对他们传播和梳理,如果默不作声,那仁义何在,道德何在?所以一定要告诉大家,一定要传播,一定要教育大家。
第三、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第一,没有完成的美尽量完成,第二,没有起步的美开始起步,化非美为美。
这种成人之美超过了与人为善。
成人之美是一个选择,是一种水滴石穿的修炼。
第四、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在进入一个生疏的环境里,我们都会着急找几个朋友,但是这几个朋友一旦形成,就有了一个小圈子,叫做利益共同体,和圈子之外的多数人明明暗暗的产生了比较,对峙,算计,防范,这就形成了小人行迹了。
而君子会把这些朋友作为过渡,队伍扩大之后这个小圈子就不存在了,这就在人际关系中成了君子。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
北大哲学系 姚裕瑞
讨论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君子”?
什么是人是“小人”?
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条目
《论语· 子路第十三》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字词
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 好之人;也是对古代统治者和贵 族男性的通称,常与“小人”或 “野人”对应 和: 多样性的统一。
讨论
1.在历史故事或或者文 学作品中,还有哪些人 可以称的上是“君子” 呢? 2.这些君子有什么共同 特点? 3.《论语》中还有哪些 是在讨论“君子”和“ 小人”的?
启发我们: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述而》) 平生未做亏心事,半夜不怕 鬼敲门. 亲近君子,远离小人。 做一个君子一样的人,远 离道德低下的小人 凡事保持泰然处之的心境 。
同:同质事物的绝对同一
解释
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 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 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 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 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 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解释
君子
和 多样性的统一。 完全一致 绝对同一 和睦但不必完全相同。 各有不同而能和谐相 苟同君主或势力大的 人 处。
小人
同
历史故事
春秋时代,略早于孔子的晏婴回答齐景公的问话时了“和 ”和“同”的差异。齐侯问晏婴,“和”和“同”是一样 的吗?晏婴的回答是,“和”是指不同成分的合理搭配, 例如汤、油盐酱醋,鱼肉菜蔬,用水火加工,做出可口的 汤,大家都爱喝,这叫“和”。一种汤,如果只有一个味 ,或者只有水加水,或者只有咸味加咸味,这个汤就没法 喝,因为它是“同”。音乐也是这样,有很多乐器,音调 有高低缓急,长短刚柔,清浊大小,相互配合,奏出美妙 的音乐,大家都爱听,这叫“和”。如果只有一个乐器, 只发出一个音调的声音,那是单调的声音,就很难听,这 叫“同”。在政治生活中,国君说什么,大家也都说什么 ;国君反对什么,大家也都反对什么,君臣意见都是完全 一致的,这就是“同”,也就像乏味的汤、单调的音,实 在不好。国君提出一种想法,大家议论,有的从这方面提 出反对意见,有的从另一方面提出质疑,使国君的想法更 加完善周全,这就是“和”。
解释
君子
内心充满力量,
小人
患得患失,不能安宁
学识丰富、胸怀宽广 趾高气扬,颐指气使 惶恐不安,愁眉苦脸
做事光明磊落,
稳重威严、气定神闲。
历史故事
晏子与车夫
有一天晏子乘车外出,马车正好从车夫的家门前经过,车 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往外看,只见自己的丈夫替相国 驾车,坐在车上的大伞盖下,挥鞭赶着高头大马,神气活 现,十分得意。 车夫回到家里,妻子很不高兴。车夫忙 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妻子说:“晏子身为齐国宰相,在 诸侯各国中很有名望,可我看他坐在车上,仪容是那样端 庄深沉,态度是那样谦逊。而你呢,只不过是给相国赶赶 车罢了,却趾高气扬,表现也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像你 这样的人还会有什么出息呢?”车夫仔细捉摸妻子的这番 话,既受教育又感惭愧,便向妻子认错。自此以后,车夫 变得谦逊谨慎起来。车夫的这一变化,使晏子感到奇怪, 问车夫原因,车夫把妻子的话如实地告诉了晏子。晏子认 为车夫的妻子很有见解,也对车夫勇于改过的态度感到满 意,便推荐车夫做了大夫。
条目
《论语· 子路第十三》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 小人骄而不泰。”
字词
泰:安详、舒坦的状态
骄:骄傲自满,盛气临人的样子。
解释
君子胸有大志,心有定力,有与 人面对,不卑不亢,坦然自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即使品德和才华高出对方许多, 也不会表现出一种骄矜之气。 小人往往会盛气凌人,喜欢攻击 打击别人以抬高自己,他缺乏一 种气定神闲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