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企业成本管理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中美贸易战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战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中美贸易战在国内企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外向型企业和相关产业中。
以下是对中美贸易战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的分析:一、影响1. 经济成本上升:中美贸易战导致贸易限制和关税提高,使得进口产品价格上涨。
一些外向型企业出口受阻,订单减少,也受到了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这已造成一些企业治理成本、运营成本提高,对企业发展带来困难。
2. 竞争加剧:在贸易战背景下,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对中小企业而言,面临的挑战更大。
很多企业压缩利润空间,维持自身市场地位,这使得企业很难发展和壮大。
3. 供应链波动:贸易战和国际政治变革,使得供应链形势变得复杂。
中国企业很难保证物价稳定,风险控制成为管理的重点。
贸易战还会导致供应商失去信心,缩小供应,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4. 投资降温:中美贸易战导致了对外投资的增加、减少,有一些公司因为这次贸易战而推迟了发展计划。
投资环境的变化,曾经的投资回报率可能会无法得到保障。
企业缺乏稳定的投资环境,影响了市场开发和新产品研发的计划。
二、对策1. 寻找新市场:企业需要调整市场策略,依靠新市场和新的商业模式拓展自身发展空间。
为了参与全球竞争,要不断扩大和优化自己的走向,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2. 生产调整:企业需要在前景良好的领域扩大生产,同时缩小在风险大的领域的生产规模,以减少经营风险。
进一步推进生产线的改造升级,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效率。
3. 寻找新供应商:拓宽供应商渠道,增加供应商备选面,提高物流的效率。
多元化的供应商,稳定的物流渠道,可以提高企业运作的灵活性,适应市场的波动。
4. 科技升级: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竞争力,从而降低企业投资决策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已经扩散到世界范围内,企业需要不断地寻求新的发展资源。
在政策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企业要加强对市场的把握,增强内部创新能力,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中美贸易战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战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中美贸易战背景介绍中美贸易战是指中国和美国之间因贸易不平衡和知识产权问题而展开的经济对抗。
自2018年3月美国宣布对进口钢铝产品征收关税起,中美贸易战正式拉开帷幕。
双方多次提出关税威胁,互相加征关税,导致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主要是美国认为中国在贸易中存在不公平竞争行为,例如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侵权等问题。
两国的贸易摩擦不仅影响了双方的经济增长和市场稳定,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更多是双方在经济、贸易和地缘政治问题上的争端,双方都在寻求维护自身的利益。
随着贸易战的不断升级,国内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抵御外部冲击,保障自身的发展和利益。
1.2 国内企业面临的挑战1. 市场不确定性:由于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国内企业在市场预期方面面临挑战。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导致出口市场受到波动,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市场策略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2. 成本上升:中美贸易战导致原材料价格波动,企业的生产成本可能会上升。
特别是那些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货币汇率波动也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和利润。
3. 竞争加剧:中美贸易战可能导致国内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些出口到美国的企业可能会受到冲击,而另一些国内市场又会因为市场竞争加剧而陷入困境。
4. 技术壁垒: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以及技术限制措施,可能会影响到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这对于依靠技术创新进行产业升级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
面对以上挑战,国内企业需要审时度势,灵活应对。
制定合理的市场战略、控制成本、提高竞争力,是企业在中美贸易战下应对挑战的关键。
政府也需要出台支持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共同应对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各种挑战。
2. 正文2.1 中美贸易战对国内企业的影响1.出口市场受限:中美贸易战导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受到限制和加征关税,使得部分国内企业的出口市场受到限制,出口量和利润受到影响。
中美物流成本对比分析
中美物流成本对比分析作者:赵冬梅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16期内容摘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对中、美物流成本的对比分析,指出中国物流业存在的差距及问题,并从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物流集团等六个方面提出降低中国物流业成本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物流成本对比分析策略引言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国家间贸易的不断往来,物流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也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对社会生存和再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规定,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
具体而言,它是报告期内国民经济各方面用于社会物流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的总和,包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
根据《美国物流年度报告》显示,美国物流成本核算普遍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即:物流总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运输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中、美物流成本的比较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也是物流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
2000年,美国物流产业规模达9000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以上,有超过1000家专门提供物流服务的公司。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大体保持在11.4%-11.7%范围内;进入21世纪后,这一比例有了明显下降,由11%以上降至10%以下,2010年达到了8.27%。
中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现代物流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内物流热持续升温,发展势头迅猛。
但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基本上处于较模糊的阶段,距离发达国家物流发展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高达17%以上,高出美国2倍以上(见表1、表2)。
(一)中、美物流运输成本比较分析从表1、表2可以看出,中国物流运输成本是逐年增长的,由 1996年的7633亿元增至2010年的3832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2.36%。
中美贸易战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战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加剧,国内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美贸易战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市场需求下降:中美贸易战导致两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增加,进口产品的关税上升,从而导致了国内企业出口的市场需求下降。
尤其是那些依赖于出口贸易的企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对策:企业应该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多元化经营,降低出口比重,以减少贸易战对企业的影响。
2. 原材料成本上涨:中美贸易战涉及到的领域广泛,包括了许多原材料的征税。
这导致了一些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上涨,进而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利润。
对策:企业可以尽量在国内寻找替代品或者寻找来自其他国家的供应商,以降低原材料的成本。
3. 技术独立性的提升:中美贸易战使国内企业认识到技术独立性的重要性。
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对某些关键技术的依赖可能会成为企业的薄弱点。
对策:企业应该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降低对外来技术的依赖性。
4. 货币汇率波动: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使得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增加。
这对那些企业来说,特别是那些进行跨国贸易的企业,会增加业务成本和风险。
对策:企业应加强对汇率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多采用风险对冲工具,如远期外汇合约、货币期权等。
5. 企业形象受损:中美贸易战涉及到政治和经济的敏感问题,企业可能因此受到不同国家消费者的抵制和指责。
对策:企业应加强公共关系和品牌形象塑造,倡导和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以维护自身的声誉和形象。
6.政策调整:中美贸易战可能导致国内政府在贸易政策上的调整。
这可能会对企业的出口退税、进口关税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策:企业应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模式。
中美贸易战对国内企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下降、原材料成本上涨、技术独立性的提升、货币汇率波动、企业形象受损和政策调整等方面。
企业应加强对国内市场的开拓,降低出口比重,寻找替代原材料供应商,提升技术独立性,加强对汇率风险的管理,谨慎处理企业形象和品牌建设,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模式,以应对中美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自2018年3月中美贸易争端开始以来,中美之间的经贸合作持续受到挑战和影响。
此次贸易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热议,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其影响也是深层次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贸易摩擦引发的贸易壁垒中美贸易战的一大争端是双方间相互征收关税的问题。
美国政府出于保护国内产业和制造业的考虑,先后对中国的大量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并威胁要对更多的中国商品进行关税加征。
随着贸易壁垒的增加,中美之间的经贸合作流程也逐渐受到阻碍,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而言,收入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出口大国,依赖出口贸易支撑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然而,在中美贸易战中,中国的出口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很多中国企业的订单不仅被取消,而且还将出现新的贸易障碍。
这些全部都会导致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甚至降低。
2.企业成本上升中美贸易战使得中国向外贸易面临了变动,这也使得中国出口企业的成本大幅上升。
中美贸易战让企业前途不明,这不仅会导致销售额降低,而且会使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前景变得不明朗,企业不确定性的增加,从而使企业的利润降低。
再加上前段时间国内部分机构对环境争议不断,对于企业而言,进一步被促使对绿色发展的重视,这无疑会对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更高的成本。
在此情况下,企业需要通过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来维持生存状况。
此过程必定会使得员工减少或降薪,进而影响整个制造业的发展。
3.外国投资减少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投资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可以通过开放和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不断壮大其内部经济。
然而,随着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国内外企业对中国的投资也逐渐减少。
这无疑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重要影响。
首先,外国投资不仅能带来资金,还能促进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
另外,外国投资还可以带来外国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提供进一步的扩张空间。
但由于贸易壁垒的增加,外国企业在投资时的不确定性增加,使得外国投资必然会减少,这就会对中国的制造业和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美物流成本对比分析
中美物流成本对比分析作者:赵冬梅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16期内容摘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对中、美物流成本的对比分析,指出中国物流业存在的差距及问题,并从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物流集团等六个方面提出降低中国物流业成本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物流成本对比分析策略引言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国家间贸易的不断往来,物流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也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对社会生存和再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规定,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
具体而言,它是报告期内国民经济各方面用于社会物流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的总和,包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
根据《美国物流年度报告》显示,美国物流成本核算普遍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即:物流总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运输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中、美物流成本的比较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也是物流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
2000年,美国物流产业规模达9000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以上,有超过1000家专门提供物流服务的公司。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大体保持在11.4%-11.7%范围内;进入21世纪后,这一比例有了明显下降,由11%以上降至10%以下,2010年达到了8.27%。
中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现代物流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内物流热持续升温,发展势头迅猛。
但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基本上处于较模糊的阶段,距离发达国家物流发展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高达17%以上,高出美国2倍以上(见表1、表2)。
(一)中、美物流运输成本比较分析从表1、表2可以看出,中国物流运输成本是逐年增长的,由 1996年的7633亿元增至2010年的3832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2.36%。
经济类专业调查选题参考
18.浅谈我国中小企业之内部控制
19.关于财务报告信息过度披露问题的探讨
20.关于优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调查报告
21.浅论通货膨胀下的会计计量
22.关于会计准则制定的国际比较探究
23.关于我国民间借贷分析研究
24.关于中美会计准则制定对比与启示
25.从财务视角透视房地产企业生存现状
34.浅析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
35.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
36.关于公司Leabharlann 理与内部控制的探讨37.关于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与战略选择
38.关于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探讨
39.浅议物价变动会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40.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状况的调查报告
41.关于环境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专业调查参考选题
1.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其解决对策
2.关于企业价值评估中评估方法的调查报告
3.关于中国与各国资产评估程序比较的调查报告
4.关于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研究
5.关于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调查报告
6.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调查报告
7.关于商誉在企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8.关于竞争战略之成本领先战略
50.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查报告
26.关于中美企业财务管理的比较及启发
27.关于政府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研究
28.关于我国可分离债的发展意义和前景
29.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探讨的调查报告
30.关于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研究
31.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
32.浅析关联企业与关联交易
33.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化探索
农业生产成本中美两国的对比分析
农业生产成本中美两国的对比分析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粮食安全和农村稳定的关键因素。
农业生产成本作为农业经营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和农产品的价格。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的农业生产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索两国农业发展的差异和共同点。
一、土地成本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农民的主要资产之一。
中美两国在土地成本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农民只能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使用土地,这导致土地流转成本较高。
而美国土地制度相对灵活,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土地流转成本较低。
二、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对农业生产成本影响较大。
中美两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农业劳动力成本较低,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农民工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而美国农业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较高。
三、投入品成本农业生产需要耕地、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品。
在投入品成本方面,中美两国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农药、化肥和种子等投入品价格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国内投入品市场竞争不充分,存在垄断行为。
而美国的农业投入品市场相对自由竞争,投入品价格相对较低。
四、技术进步和管理成本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对农业生产成本影响巨大。
美国农业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注重研发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而中国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存在生产效率低下和成本偏高的问题。
五、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是影响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
美国实行市场化经济,鼓励农业企业发展,提供各种政策和贷款支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而中国的农业市场不完全开放,存在价格扭曲和补贴不足等问题,农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的农业生产成本存在诸多差异。
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投入品成本、技术进步和管理成本以及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均对两国农业生产成本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应加快土地制度改革,降低土地流转成本;同时提升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改善农产品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行业的利弊影响分析以及应对措施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行业的利弊影响分析以及应对措施中美贸易战持续发酵,对中国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利弊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大国,其制造业在贸易战中成为了重点打击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行业需要面对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需要积极应对,寻求转型升级。
本文将从利弊影响和应对措施两个方面对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行业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对中国行业的利弊影响分析1. 利:加速转型升级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行业的利影响在于推动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一直面临成本上升、人工成本增加、环保标准提高等问题,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已经逐渐消失。
贸易战的打压让中国企业意识到,只有通过提升技术、品质和服务来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才能在贸易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弊:出口受阻贸易战导致了中国出口受阻,特别是受到加征关税的影响较大。
许多中国企业的产品被征收高额关税,出口市场受到极大挑战。
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利润,也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国际市场的稳定性。
3. 利:加速自主创新贸易战的打压使得中国企业加速自主创新。
中国政府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贸易战的冲击让中国企业认识到,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是必然趋势,而且关乎中国制造业的未来竞争力。
4. 弊:产业链重组贸易战促使中国企业重新评估其全球产业链布局。
一些企业不得不考虑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其他国家,以规避贸易战的影响。
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也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5. 利:挤压低端产能贸易战的打压使中国企业不得不挤压低端产能,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整体竞争力。
这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是一种机遇,可以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
6. 弊:引发消费不确定性贸易战的持续发酵,使得消费者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企业受到影响,投资减少,就业困难,这些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购买行为。
这对一些消费品行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二、应对措施1. 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技术含量中国企业应该加大对自主研发的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全球竞争力。
中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点及其启示
中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点及其启示[摘要]股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及公司治理机制的运作方式,并在某种情况下影响甚至决定公司治理的效率。
和美国相比,我国企业的股权结构存在明显缺陷,集中表现为股权结构过于复杂,过度集中在不具人格化的国家手中,流通性太差,因此应立足我国国情,借鉴美国成熟模式,指导我国股权结构的改革和优化,这对完善我国公司制度,提高公司制企业的运行效率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比较研究;启示1 股权结构的本质公司股权结构,即所有权结构,是指公司中不同类型的股东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关系。
它反映了股份公司的资本构成、权利结构。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绩效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委托代理的效率,必须慎重安排好各类股东的持股比重,即公司股权结构。
一般来讲,股权结构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股权集中度,指全部股东因持股比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股权是集中还是分散。
可分为三种类型:股权高度集中(第一大股东持股50%以上),股权相对集中或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20%~50%),股权高度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低于20%)。
第二个含义是股权构成,即各个不同背景的股东集团分别持有股份的多少。
在我国,就是指国家股东、法人股东及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
综观中、外上市公司,规模大,股东人数众多,不同的股东性质不同,投资动机不同,行为特征亦不同,故不同股东手中股权的性质亦不同,所占比例亦不同,所起作用亦不同。
股权结构表现为一个股权的集合。
从理论上看,股权结构是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分布状况与匹配方式;从实际运作上看,股权结构是不同性质的股东持股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实现治理成本最小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可见,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石,以股权结构为基础生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有效运作是公司绩效的保证。
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2.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概况中国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原来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按投资主体分,形成国有股、法人股、公众股和外资股等。
正确评价中美物流成本水平.
正确评价中美物流成本水平2008年我国GDP总量30万亿RMB,社会物流总费用5.5万亿RMB,即我国物流总成本占GDP比例为5.5/30=18%2008年美国GDP总量14万亿USD,社会物流总费用1.4万亿USD,即美国物流总本占GDP的比例为1.4/14=10%(注:美国物流成本核算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即:物流总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运输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其与我国物流总成本的核算口径相差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仅从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的物流成本的GDP比例的确比美国高约2倍(1.8倍),这也是业界公认的说法。
但物流小博士一直不明白的是,一个国家的物流总成本的GDP比例比另一个国家高多少倍,就怎么能说明该国家的物流成本水平比另一个国家高多少倍呢,这是否有“偷换概念”的嫌疑?以物流总成本的GDP比例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准,物流小博士认为,这种方法有极大的不科学性,因为我们忽略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现状。
1.三个产业的划分与物流第一产业: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
第二产业: 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除上述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从国民经济的三个产业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物流费用大多发生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领域中,而第三产业(除了部分批发、零售企业会产生物流费用外)是几乎不产生物流费用的。
从物流成本的角度解读中美物流及国内物流对比
从物流成本的角度解读中美物流及国内物流对比作者:张驭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12期摘要:据记载最早关于物流的表述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足以见得古人对物流的重视。
物流行业发展至今,亦是如此,物流已然成为了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公司的成本源头。
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以最低的费用将材料或者产品完好无损的送至于规定的地点,这就要求公司必须利用一切技术或者方法,对物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本文将从物流成本这一角度着手分析,对比中美物流以及国内物流的发展。
关键词:物流成本;中美物流对比;国内物流对比一、中美物流成本的对比(一)地理经济结构决定商业模式1.中国地理经济结构。
通常情况下,在我们的认知中会觉得中国经济处于相对繁杂的境地,但是实践表明,我国区域高度集中,其中十二个核心城市是我国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每一个核心城市群大概又有十二个核心的城市圈,这些城市圈在GDP的贡献上都占比很高,并形成了以此为中心的放射式发展。
我国有一条非常著名的经济发展线,是从黑河到腾冲,大概分布了目前中国96%的人口,这个经济圈以胡焕庸线为分界。
这意味着一方面,从人流这一视角而言,我国的发展更适于高强度的运输工具;另一方面来说,在我国物流中公路的重要性就其显著性便明显增强。
追溯其本源这是因为距离紧密性与分布高度的集中性所导致的结果。
2.美国地理经济结构。
美国的地理特征非常明显,它是呈现出一种十分典型的U形结构,美国的右边与欧洲实行贸易往来,美国的左边则与太平洋正常进行贸易交流,在美国重要的经济带几乎就在这两边的区域中高度集中。
美国地域相对辽阔,人员又不密集,在美国南北之间有两千五百公里到两千七百公里的距离,东西之间四千五百公里。
如果通过铁路方式进行运输,便会发现人员流动是非常缓慢的,而且成本会非常高。
因此,美国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使用航空运输的方式开展配送。
同样从货物这一角度而言,美国将其分成紧急和非紧急与普通的需求层次,这样一来,美国物流运输方式便会形成相应的产品分层性问题。
中美物流成本的比较研究
物流 成 本是 物 流 的 核心 概 念之 一 ,
它 是 指 物 流 活 动 中所 消 耗 的 物 化 劳 动 和 息 也 加 人 物 流 成 本 , 将 物 流 成 本 的 降 低
活 劳动 的货 币表 现 。降低物 流成 本 ,能 和 资 金 周 转 速 度 从 根 本 上 统 一 起 来 。 运 二 、降低 我 国物 流成 本 的对 策 与措 够挖 掘企业 盈 利潜力 ,增 强企业 核心竞 输费 用 , 直接 从美 国E 是 NO运 输 基 金 会 施 争 力 ,推 动 国民经济 的发展 。美 国是 世
界 上 最 发 达 的 国 家 之 一 , 2 世 纪 5 年 从 0 0
1 9 年 以来 中美两 国物 流成本 G P的 比例 ( ) 96 D %
l9 1 7l9 1 9I00 2 1 2 2 0 2 4 2 5 均 9 9 1 8 9 2 0 0 2 3 0 0 值 16 9 9 9 0 0 0 0 0 0
表 2 9 6 -0 3 中美物流成 本构 成 G P的 比较 ( ) 1 9 -2 0 年 - D %
中国
72 . 7. 4 l 7 0. 1 4 O. 32 . 33 l 39 . 38 .
美国
6O 6. 0 O. 4 0. 4
管理 、功 能管理 、 内部一体 化管理 和外 部一 体化管 理 4个阶段 。如 今美 国正处
重要 途径 之一 。 文章通 过对 中美两 国 近 十 年 来 物 流 成 本 的 比 较 分析 , 借 鉴 成 本 居 高 不 下 、损 失 巨 大 。我 国 l 9 年 费 用 的 总 和 得 出 。 美 国 的 物 流 管 理 费 用 96
我 至 20 0 5年 物 流 成 本 占 GDP的 比 重 , 一 占物 流 总 成 本 的 比例 大 体 在 % 左 右 。 国物 流 信 息 中心 发 布 的 物 流 成 本 也 包 含 直 停 留 在 2 % 左 右 ;而 美 国 十 年 来 却 相 0 对 稳 定 ,保 持 在 1 %左 右 ,2 0 O 0 2年 以后 这 三 部 分 费 用 。 对 近 年 来 两 国 物 流 总 成 更 是 降 低 到 了 9 以 下 ;此 外 ,我 国 的 期 本 的 构 成 进 行 比较 分 析 , 结 果 如 表 2所 %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风险问题浅析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风险问题浅析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造成我国外贸企业出口受阻,价格下跌,市场份额受到影响,整体形势严峻。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需要深刻认识当前形势所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持竞争力和稳定发展。
本文将就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风险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市场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外贸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美国加征关税导致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受到冲击,出口量减少,价格下跌,市场份额减小,从而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中美贸易摩擦也影响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使得我国外贸企业在其他市场上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
我国外贸企业需要主动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出口策略,寻找新的市场机会,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以应对市场风险。
二、汇率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美国加征关税导致人民币贬值,使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波动,对我国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产生了影响。
一方面,人民币贬值使得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商品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但也增加了企业的进口成本,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我国外贸企业需要对汇率波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采取相应的对冲措施,以降低汇率风险带来的影响。
三、贸易壁垒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同时也对中国商品出口提出了更多的贸易壁垒,使得我国外贸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贸易壁垒风险。
针对贸易壁垒风险,我国外贸企业需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开发新的国际市场,加强合规管理,加大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变化,降低贸易壁垒风险。
四、合规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合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使得我国外贸企业需要更加严格地遵守相关国际贸易规定和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合规管理制度,规范出口行为,规避贸易风险。
中美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对比分析
中美物流成本占GDP 比重的对比分析作为考证物流在国家经济中价值量化的主要研究指标,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最近,有很多学者对能否用中美两国各自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来反映这两个国家物流成本的真实差距进行了讨论研究。
中美物流成本占GDP 比重之差,既有比重之差,既有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水平方面的原因,又有产业结构方面的原因,并且我国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向发达国家靠拢,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变化。
的比重向发达国家靠拢,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变化。
GDP 比重的比较比重的比较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美国是现代物流业的发源地,美国是现代物流业的发源地,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发展,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发展,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发展,美国物流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美国物流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美国物流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其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自1991年以来基本保持在10%左右,其运输成本基本上维持在当年GDP 的6%左右,这说明美国运输市场已经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美国物流系统的效率的提高今后主要借助于其存货管理效率的提高。
2001年,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加上通货紧缩的影响,物流市场需求减少,使得美国物流成本大幅下降,其占GDP 的比重也连续大幅降低。
大幅降低。
1991年至2002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成本从5182亿元扩张到21985亿元,增长了3.2倍,年均递增14%。
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缓慢下降,从24%下降到21%左右。
其中,运输成本占GDP 的比重下降较为明显,从13.3%下降到10.1%;其次是库存成本,所占比重从7.5%下降到6.9%;这反映出我国物流业效率在逐步提高。
从增长趋势来看,管理成本增加较快,2002年比1991年增长了5倍,年均递增17.7%;其次是保管成本增长了3.5倍,年均递增14.6%;运输成本增长2.7倍,年均递增12.6%。
中美管理会计差异比较及原因分析
中美管理会计差异比较及原因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中美管理会计的差异比较及原因分析。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分别从中美管理会计概述、管理会计制度、理念和技术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在将深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应对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中美管理会计的差异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两国管理会计体系的不同之处,为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制定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中美管理会计,差异比较,管理会计制度,管理会计理念,管理会计技术,原因分析,应对策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计划、控制、决策和评价,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两国的管理会计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管理会计的制度、理念和技术上,还反映了两国在企业管理方面的文化、法律和经济体系的差异。
中美两国在管理会计领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美两国的管理会计制度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管理会计通常被视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主要关注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核算,而在美国,管理会计更强调对经营活动的分析和决策支持。
中美两国的管理会计理念也存在差异。
中国企业更注重企业长远发展和战略规划,而美国企业更注重短期绩效和利润最大化。
中美两国在管理会计技术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企业在管理会计技术应用方面相对滞后,而美国企业在管理会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方面更加领先。
通过对中美管理会计差异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两国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为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制定更合适的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通过深入研究中美管理会计差异,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差异,从而揭示各自管理体系的优势和不足,为双方国家的企业管理者提供启示和借鉴。
对管理会计差异的分析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在管理领域的发展状况,为管理会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和促进作用。
中美物流成本现状及其比较分析8583735679
中美物流成本现状及其比较分析随着物流科学在我国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人们对物流成本的关心程度不断提高,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物流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宏观上看,物流成本占国内的生产总值的比重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从微观上看,物流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水平以及竞争力的强弱。
1物流成本的含义及其构成根据我国2000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对物流成本定义为:“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它由三部分构成:即商品物理性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需要的设施、设备的折旧费;物流信息系统的采集、传送和处理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等硬件和软件的折旧费用;物流行政管理费用。
基于这个含义,目前,各国物流学术界和实务界已经将物流总成本简要概括由三部分组成:即运输成本(Transportation Cost)、存货持有成本(Inventory Carrying Cast)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Logistics Administration Cast)。
由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物流成本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视,在连续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物流成本资料收集系统,并将各年的资料信息加以对此分析,以便随时掌握国内物流成本变化情况以供政府和企业决策参考。
2美国物流成本现状及其变化趋势2.1美国物流成本组成内容根据《美国物流年度报告》(Annual“State Of Logistics Report”)显示,美国物流成本核算普遍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即:物流总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运输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其中,存货持有成本=利息+税、折旧、贬值、保险+仓储费用,物流运输成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油料管道运输+航空运输+货运代理相关费用+货币费用,物流行政管理成本=订单处理及IT成本+市场预测、策划制定及相关财务人员的管理费用。
从中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差距看国内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从中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差距看国内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是企业加强集权管理,实现集团公司对分子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开展集团化管理行之有效的突破口。
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特别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进却是困难重重,很少听到国内有典型的成功案例,这项工作往往成为企业管理者眼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最终难免失败的结局。
笔者根据多年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经验教训,通过实地考察美国知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成功经验,分析两国企业在文化、体制、机制及管理思想等方面反映出的差异,试图找到中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症结所在,并据此为这种先进管理思想在中国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和心得,供大家参考。
中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差距中美两国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企业文化、信息化手段等方面。
首先,由于管理体制不同,美国企业的预算目标是单一化的,即股东权益的增值,表现形式有EVA(经济增加值)、EPS(每股收益)、股票价格等等。
而国内企业的预算目标则是多元化的,包括规模、利润、保值增值、效绩评价,以及其它一些非经济指标。
其中规模、利润等指标难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全貌,片面追求单一指标可能损害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长远经济利益。
保值增值、效绩评价虽然与单一指标相比更加科学,但由于缺乏资本市场的依托和验证,也不能给股东带来最直接的利益。
一些与企业经营无关的非经济指标与股东权益最大化存在矛盾,这在美国预算管理中是不曾考虑和涉及的问题。
预算目标的多元化与目标之间的内在矛盾势必在某种程度上造成预算目标混乱,使预算失去方向。
例如,朗讯公司的销售收入从三年前的60亿美元降至现在的10亿美元左右,充分体现了美国企业预算目标的单一化,就是股东权益的增值,或者说是每股收益和股票价格,而不是规模与利润兼顾。
再如,RRDONLLEY公司(美国最大印刷公司)的做法更具代表性,当企业收益指标下滑,达不到资本市场期望时,公司将视情况采取以下措施:缩减费用开支(停止出差)、减少投资规模、裁员(先裁中层管理人员,然后是基层员工和高管人员)、关闭亏损企业和项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美企业成本管理的比较
从班组成本核算到邯钢成本一票否决,从成本细化到责任成本,到目前为止,我国成本管理无不局限于产品制造过程中。
由于观念上的束缚,这些年来,成本管理对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甚微,甚至制约了企业技术进步,妨碍了企业发展。
而美国恰恰相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是推动美国企业成本降低的主要驱动力,而中国国有企业缺乏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机制。
20世纪,美国在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
从爱迪生到比尔·盖茨,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涌现出一大批把发明和创新变成现实生产力,并为美国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的创业家。
技术发明和管理创新不但为美国盈得高额垄断利润,也使美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保持成本竞争优势。
这种精神是最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相比较,最大的差距不在设备和技术或生产工艺的落后,不在冗员或债务的沉重,而在于管理思想的保守和技术更新的滞后。
我国国有企业普遍比较重视5!进和模仿,忽视发明和创新,重视科研成果的研究,忽视生产力的转化,重视生产经营的组织,忽视个人创造性的发挥。
其结果只能是在依赖现有生产力的基础上,从挖潜节约的角度去控制和降低成本。
而一项新技术、新发明的运用所产生的成本竞争力远比我们通过内部挖潜带来的竞争优势大得多。
(二)美国企业注重战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中国企业偏向单一成本控制。
在市场上,真正有意义的是整个经济过程的成本,企业须清楚与产品有关的整个价值链中的所有成本。
因此,公司需要从单纯核算自身的经营成本,转向核算整个价值链的成本,与处于价值链上的其他厂商合作共同控制成本,寻求最大收益。
美国企业在成本管理上,能够运用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实行以价值链分析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
所谓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和利用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关活动来达到整个公司的战略目的,实现成本的最低化。
它把影响产品成本的每一个环节,从项目科研、产品设计、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运输到售后服务都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行逐一的作业成本分析,使管理人员对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每一环节的控制方法都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使产品的利润在整个生产周期最大化。
尽管我国国有企业一直在寻找一条有效的降低成本的途径,许多企业都提出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模式,而在成本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大部分企业往往把降低成本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忽视了项目科研、工艺设计和产品设计对产品成本的影响,而实际上以上三阶段决定了产品成本的90%,足以决定企业命运。
(三)美国大型企业责任中心比较规范明确,我国企业关联交易价格人为调节成本情况严重。
美国大型企业大都是跨行业、跨地区或跨国公司,其生产规模之庞大,分支机构之繁杂,管理层次之深入,非中国企业所能比。
但在分权和集权、也就是各个责任中心的划分上,比中国企业要清晰得多。
美国企业通常把责任中心划分为四个层次,即投资中心、销售中心、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各责任中心的职责和权限由总部通过书面授权来确认,上不揽权,下不越权。
各个平行的责任中心之间的经济往来则通过规范的关联交易价格自行调节和确认,从而使管理层次清晰,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各个责任中心的积极性。
美国企业各责任中心采用的关联交易价格(或称转移价格)较少有上级干预的成分。
据统计,在美国企业中,转移价格的37%采用市场价,46%采用成本价,另有13%采用成本加成价。
规范的转移价格有利于真实反映各责任中心经营成果,激励各个责任中心的土气。
目前,我国企业关联交易价格过多依赖母公司协调和行政干预,成为人为调整成本的工具。
美国企业在责任中心的设置和运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只有建立起清晰明确的责任中心,才能形成成本控制的内在动力。
(四)美国企业比较重视企业成本的内部控制,而中国企业比较偏重财务成果的事后审计。
我国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很不完善,偏重于依赖财务审计揭示舞弊和违纪的薄弱环节。
这种事后审计使企业成本管理中违纪违规屡禁不绝。
美国大型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由会计专业的内部审计转向管理部门的过程控制;二是由过去单纯的内部审计转向与外部审计合作,走共同审计的路子;三是由单纯的查错防弊转向有系统和有组织地评估公司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监管程序是否有效,侧重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风险评估和事先控制。
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信息的可靠性和正确性;第二,作业是否符合公司规定及国家法规;第三,资产的保全;第四,资源的有效利用;第五,公司经营目标的保障措施。
由于美国企业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较好地筑起了防止各个环节成本舞弊的屏障,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成本上升。
二、美国企业成本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今后应着重在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内在机制和方法,树立大成本观念上下功夫。
(-)努力提高企业的创新精神,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过去我们较多强调企业的应变能力,但应变能力是适应而非创新。
虽然我们有激励创新的政策如合理化建议奖、技术进步奖,但这些政策各个企业执行不一样,标准不科学,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成为变相发奖的一条渠道,影响了企业职工创新的积极性。
因此,一要大刀阔斧地改革科研管理体制,使科研机构与企业、高等院校的联系更加紧密,并走向市场,形成科研经费的良性补偿和投入机制,加大对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这是科研成果转换的动因。
二要围绕市场转变观念,缩短科技成果与市场的距离,这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
这就要求在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以前的注重高投入转向注重科技投入产出比,增强成本和效益观念,面向市场需要选课题,多出成果厂是重视成果转化的推广延伸,把成果转化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部分;三要注意形成优势领域和拥有拳头技术,这是提高成果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四要实行科工贸一体化、产学研设计共同合作,这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战略成本管理。
目前我们的产品缺乏竞争优势,主要原因是生产规模木经济,生产建设投资高,产品能耗物耗高。
这些因素基本都是在产品设计和工厂建设过程中忽视战略成本管理造成的,它们对成本影响深远,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难以改变。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应对现有生产装置及制造程序进行分析,对确实没有效益的应坚决予以淘汰,对进行优化后有生存能力的应尽快进行改造和优化。
在今后的决策中,应高度重视战略成本管理,把战略成本管理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对无成本分析的方案不予批准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