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材料加工技术

合集下载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金属材料加工技术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金属材料加工技术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金属材料加工技术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对金属材料加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执行时通过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完成金属材料加工作业,可以更好把握材料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并推动制造业获得进一步发展。

本文旨在对材料成型与控制过程中的金属材料加工方法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

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的展望,我们希望为该领域的研究、应用和产业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材料成型;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加工引言对于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而言,通过对金属材料的性质分析,从而挑选最为合适的加工手段,又或是采用多种加工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对材料进行加工成型。

此外还需要研究人员对各类金属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性质进行相应研究,从而选择最为合适且高效的加工工艺,进一步提升金属材料的抗压性能,从而确保其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可塑性。

1研究的必要性在现代制造业中,金属材料加工一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

从建筑结构到高科技电子设备,金属制品无处不在,而其品质和性能往往直接取决于所采用的加工方法。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金属材料加工领域也在不断演进,新的材料、工艺和控制技术层出不穷。

然而,这一领域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工艺优化、加工精度提升、表面质量控制以及环境与安全等问题。

金属材料加工既是一门传统的工艺,也是一个充满创新和挑战的领域。

传统的切削、冲压和冶金过程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废物排放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通过工艺优化和控制过程的创新,使金属材料加工更加高效、精确和可持续。

加工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与挑战,是我们寻找创新解决方案的契机,也是引领行业进步的动力。

在这个不断演变的领域,我们期待通过本文的深入分析,为未来金属材料加工领域的发展指明方向,推动技术创新,实现更高水平的生产和制造。

2存在的问题2.1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是金属材料加工领域一个重要而严峻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废物排放和能源利用两个方面。

金属材料加工技术的应用与优化

金属材料加工技术的应用与优化

金属材料加工技术的应用与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金属材料加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朝着更加高效、精准、节能的方向不断发展。

本文将从金属材料的选择、加工技术的应用以及优化方向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

一、金属材料的选择选择适合加工的金属材料是金属加工流程中的关键一步。

机械加工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加工零件的形状、尺寸、材质和精度要求,选用金属材料和加工工艺及工具,使零件达到所需的几何形状、尺寸和精度。

在选择金属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材料的性能:比如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导电性和导热性等,这些性能都会影响加工质量。

2、材料的成本:一些高强度材料虽然性能好,但是成本也相应地增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加工后的材料变形:不同材料的加工会产生不同的变形,需要在材料的选择上考虑这些因素。

选择正确的金属材料,可以减少加工难度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可以保障产品的长期稳定性和可使用寿命。

二、加工技术的应用金属加工涉及多种加工技术,如切削加工、成形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和高精度加工等。

在实际生产中根据产品的不同需求和加工对象的不同特性选择合适的加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1、切削加工技术切削加工技术是将金属材料通过梯次、削面的方式进行加工,达到所要求的几何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

传统的切削加工技术有铣削、钻孔和车削等。

针对高精度加工要求,还可采用激光切削和电火花加工等技术。

2、成形加工技术成形加工技术是通过变形和塑性加工来制造零件。

常见的成形加工技术有折弯、挤压和冲压等。

相比于切削加工技术,成形加工技术更适合生产零件的批量加工。

3、热处理技术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常见的热处理技术有退火、淬火和回火等。

4、表面处理技术通过改变金属材料表面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提高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防腐性、耐蚀性和美观性。

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有电镀、喷涂和氧化等。

《材料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课件——绪论

《材料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课件——绪论

成型加工(Forming and processing)
02
料制品各种成型方法及操作,成型工艺特点,成型工艺的适应性,成型工艺流程,成型设备结构及作用原理,成型工艺条件及其控制,成型工艺在橡胶、塑料、纤维加工中的共性和特殊性,各种高分子材料制品的成型加工过程,成型加工新工艺和新方法。
高分子材料(macromolecule material
按照高聚物来源分类
结构高分子材料--利用它的强度、弹性等力学性能功能高分子材料--利用它的声、光、电、磁、热和生物等功能
按照材料学观点
天然高分子材料--天然高聚物(natural)合成高分子材料--合成高聚物(compound)
2、高分子材料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
2、高分子材料加工(Polymer material processing)
通常是使固体状态(粉状或粒状)、糊状或溶液状态的高分子化合物熔融或变形,经过模具形成所需的形状,并保持其已经取得的形状,最终得到制品的工艺过程。制造过程如下:
(1)成型加工过程的四个阶段
00
原材料的准备
01
使原材料产生变形或流动,并成为所需的形状
工程塑料(Engineering plastic)
01
是指拉伸强度大于50MPa ,冲击强度大于6kJ/m2,长期耐热温度超过100℃的、刚性好、蠕变小、自润滑、电绝缘、耐腐蚀性能等优良的、可替代金属用作结构件的塑料。
02
No.1
(3)橡 胶(rubber)
No.2
橡胶是室温下具有粘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在适当配合剂存在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硫化(适度交联)而制得的弹性体材料(橡胶制品)。按用途和性能可将橡胶分为通用橡胶和特种橡胶。

新能源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

新能源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

李长久教制构与授材《P备、机Srto与性制新r料pu西e加能、c能rt科ut安工 相(i源ree学s交、 使 互s材成 用 关通与料分 性 系大制工、能西学备组)程安与织的交材C加结控Po通rm 料制o工大cp制eo技s学ss备i术tinio与gns加工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

李长久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李长久教授 《C新C将Be制西elaSF能能lltluo造新与t(安ele量a源lrr换能电ycB交以ce(材el能源a池ll通化:l电t:料器材)t燃学大e将池制件料:r料西能太学)y与的备的能的阳的安:化储制量与直形区交能学能备材转接加式量通能别器与能料换工存直存大转件加器制贮技接储换学相工件备转供术为器关成或换与使电件技形为装能用加或电术置工装能置技术》
料 通 工 其影响规律、提高转换效率的基本途径; 源材 交 与加 太阳电池的种类与制造工艺及其特点; 能 安 备 燃料电池的原理、特点、开发现状与应用前景。 新 西 制 二次电池及其相关材料技术 《 材料 材料制备、加工与制造器件一体化的特征

西安交通大学

李长久教授
学 技术 主要参考书 大 工 1.(美)胡晨明,R.M. 还特著,(李采华译),太阳电
源材 交通 与加 Gas turbine simple Cycle
《新能 西安 材料制备 Power output, MW

西安交通大学

李长久教授
学 术 4. 矿物(化石)燃料使用造成的 大 工技 环境污染问题 交通 与加 》 燃烧排放物:
安 备 术 SO2、Nox、CO、CO2、烟尘等 西 制 学 技 危害作用

材料加工原理课件

材料加工原理课件
个性化与定制化
随着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未来材料加工将更加注重个性化与定制化, 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材料加工设备与、落砂机、抛丸机等,用于生产砂型铸件。
特种铸造设备
如金属型铸造机、离心铸造机、连续铸造机等,适用于特定类型的铸件生产。
焊接设备
手工焊接设备
包括焊枪和焊条,适用于手工焊接金属材料。
自动焊接设备
如焊接机器人、焊接专机等,能够实现自动化焊接,提高生产效率。
电子信息产业
医疗器械制造
材料加工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广泛应用,涉 及芯片制造、电子封装、PCB板制造等领域, 是现代电子产品的核心技术之一。
材料加工在医疗器械制造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钛合金、医用不锈钢等材料的加工制造, 对医疗技术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材料加工新技术与新工艺
增材制造
增材制造技术通过逐层堆积材料来制造三维实体,具有个 性化定制、高效、节能等优点,是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发 展方向。
对流换热定律
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热量 交换速率与表面积、温差及流体的性质有关。
辐射换热定律
物体之间相互辐射和吸收热量,其交换速率与物 性、温度、波长等因素有关。
传质学原理
扩散定律
物质在静止或缓慢流动的流体中传递 的速率与该物质的浓度梯度和扩散系 数成正比。
对流传质定律
在流动的流体中,溶质传递的速率与 浓度梯度、流体流动的速度、扩散系 数及质量作用系数成正比。
钎焊
使用熔点低于母材的金属作为钎料,将母材连接在一起。
塑性加工技 术
轧制
01
通过旋转轧辊将金属板材轧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板材和管材。
锻造

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复合材料逐渐成为了许多行业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其中的一种材料,因其高强度、轻质、耐腐蚀、抗疲劳等优良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

而碳纤维复合材料实际上是由树脂或金属等基础材料与碳纤维等增强材料相互结合而成的,加工和制造时需要高超的技术和技能。

因此,本文将探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一、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技术1. 碳纤维制备技术:从最基础的碳纤维开始,碳纤维的制备工艺是很关键的工艺之一。

常用的制备技术包括纺丝、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

其中,气相沉积可以制备出高质量、高性能的碳纤维。

2. 树脂基础材料:树脂是复合材料的基础材料之一,树脂的种类和性能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应根据复合材料的应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树脂。

3. 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成型是复合材料加工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成型工艺有手层叠、自动化生产线、热成型等。

这些成型工艺需要工人进行操作,并具备高超的技能和技术。

4. 碳纤维和树脂的配比以及处理方法:碳纤维和树脂的配比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因此需要合理的设计。

同时,对于树脂的固化处理也需要进行精准的调控,以达到最佳的固化效果。

5. 后续处理:复合材料的后续处理可以提高其性能和耐用度。

常见的处理方法有表面处理、机械加工、辅助材料添加等。

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1. 航空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其轻质高强的特性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

例如,Boeing787飞机机身和翅膀的超过50%使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

2. 汽车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优越,在汽车制造领域应用日益广泛。

复合材料的重量轻,安全性好,能有效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

3. 体育器材: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体育器材的制造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高尔夫球杆、便携式篮球架等都可以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提高其性能和可持续性。

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考试 选择题 64题

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考试 选择题 64题

1.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金属材料?A. 聚乙烯B. 硅C. 铜D. 玻璃2. 晶体材料的特性之一是具有:A. 各向同性B. 各向异性C. 无定形结构D. 非晶态3. 下列哪种加工技术适用于金属材料的成型?A. 注塑成型B. 锻造C. 挤出成型D. 吹塑成型4. 热处理工艺中,淬火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材料的硬度B. 降低材料的硬度C. 增加材料的韧性D. 减少材料的韧性5. 下列哪种材料具有最高的导电性?A. 铜B. 铝C. 铁D. 锌6. 聚合物材料的主要特点是:A. 高强度B. 低密度C. 高熔点D. 高导热性7. 下列哪种加工方法适用于陶瓷材料的成型?A. 铸造B. 注塑C. 压制D. 挤压8. 复合材料的主要优点是:A. 单一性能B. 综合性能C. 低成本D. 易加工9.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 钢B. 铝C. 玻璃D. 聚氯乙烯10. 材料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 成本B. 性能C. 加工性D. 以上都是11. 下列哪种材料具有最高的耐腐蚀性?A. 不锈钢B. 碳钢C. 铝合金D. 铜合金12. 热塑性塑料与热固性塑料的主要区别在于:A. 热塑性塑料可以多次加热成型B. 热固性塑料可以多次加热成型C. 两者都可以多次加热成型D. 两者都不可以多次加热成型13. 下列哪种加工技术适用于塑料材料的成型?A. 锻造B. 注塑成型C. 铸造D. 热处理14.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核心内容包括:A. 材料的结构B. 材料的性能C. 材料的加工D. 以上都是15. 下列哪种材料具有最高的耐热性?A. 铜B. 铝C. 陶瓷D. 钢16. 材料的疲劳性能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硬度B. 材料的韧性C. 材料的循环应力D. 材料的导电性17.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高分子材料?A. 铜B. 铝C. 聚乙烯D. 钢18. 材料的断裂韧性是指:A. 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B. 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C. 材料抵抗腐蚀的能力D. 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19. 下列哪种加工技术适用于复合材料的成型?A. 注塑成型B. 压制成型C. 铸造D. 热处理20. 材料的硬度测试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拉伸试验B. 冲击试验C. 硬度试验D. 疲劳试验21. 下列哪种材料具有最高的弹性模量?A. 铜B. 铝C. 钢D. 聚乙烯22. 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硬度B. 材料的韧性C. 材料的晶体结构D. 材料的导电性23.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半导体材料?A. 铜B. 铝C. 硅D. 聚乙烯24. 材料的耐磨性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硬度B. 材料的韧性C. 材料的导电性D. 材料的耐腐蚀性25. 下列哪种加工技术适用于玻璃材料的成型?A. 锻造B. 注塑成型C. 压制成型D. 热处理26. 材料的导热性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晶体结构B. 材料的密度C. 材料的导电性D. 材料的硬度27. 下列哪种材料具有最高的耐冲击性?A. 铜B. 铝C. 钢D. 聚乙烯28. 材料的腐蚀性能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硬度B. 材料的韧性C. 材料的化学成分D. 材料的导电性29. 下列哪种加工技术适用于金属材料的连接?A. 焊接B. 注塑成型C. 铸造D. 热处理30. 材料的电阻率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晶体结构B. 材料的密度C. 材料的导电性31. 下列哪种材料具有最高的耐化学腐蚀性?A. 不锈钢B. 碳钢C. 铝合金D. 铜合金32. 材料的疲劳极限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硬度B. 材料的韧性C. 材料的循环应力D. 材料的导电性33.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生物材料?A. 铜B. 铝C. 聚乙烯D. 生物陶瓷34. 材料的耐热性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硬度B. 材料的韧性C. 材料的化学成分D. 材料的导电性35. 下列哪种加工技术适用于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A. 电镀B. 注塑成型C. 铸造D. 热处理36. 材料的磁性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晶体结构B. 材料的密度C. 材料的导电性D. 材料的化学成分37. 下列哪种材料具有最高的耐磨性?A. 铜B. 铝C. 钢D. 聚乙烯38. 材料的耐腐蚀性主要与什么有关?B. 材料的韧性C. 材料的化学成分D. 材料的导电性39. 下列哪种加工技术适用于塑料材料的连接?A. 焊接B. 注塑成型C. 粘接D. 热处理40. 材料的导电性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晶体结构B. 材料的密度C. 材料的化学成分D. 材料的硬度41. 下列哪种材料具有最高的耐冲击性?A. 铜B. 铝C. 钢D. 聚乙烯42. 材料的腐蚀性能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硬度B. 材料的韧性C. 材料的化学成分D. 材料的导电性43. 下列哪种加工技术适用于金属材料的连接?A. 焊接B. 注塑成型C. 铸造D. 热处理44. 材料的电阻率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晶体结构B. 材料的密度C. 材料的导电性D. 材料的硬度45. 下列哪种材料具有最高的耐化学腐蚀性?A. 不锈钢B. 碳钢C. 铝合金46. 材料的疲劳极限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硬度B. 材料的韧性C. 材料的循环应力D. 材料的导电性47.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生物材料?A. 铜B. 铝C. 聚乙烯D. 生物陶瓷48. 材料的耐热性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硬度B. 材料的韧性C. 材料的化学成分D. 材料的导电性49. 下列哪种加工技术适用于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A. 电镀B. 注塑成型C. 铸造D. 热处理50. 材料的磁性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晶体结构B. 材料的密度C. 材料的导电性D. 材料的化学成分51. 下列哪种材料具有最高的耐磨性?A. 铜B. 铝C. 钢D. 聚乙烯52. 材料的耐腐蚀性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硬度B. 材料的韧性C. 材料的化学成分D. 材料的导电性53. 下列哪种加工技术适用于塑料材料的连接?B. 注塑成型C. 粘接D. 热处理54. 材料的导电性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晶体结构B. 材料的密度C. 材料的化学成分D. 材料的硬度55. 下列哪种材料具有最高的耐冲击性?A. 铜B. 铝C. 钢D. 聚乙烯56. 材料的腐蚀性能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硬度B. 材料的韧性C. 材料的化学成分D. 材料的导电性57. 下列哪种加工技术适用于金属材料的连接?A. 焊接B. 注塑成型C. 铸造D. 热处理58. 材料的电阻率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晶体结构B. 材料的密度C. 材料的导电性D. 材料的硬度59. 下列哪种材料具有最高的耐化学腐蚀性?A. 不锈钢B. 碳钢C. 铝合金D. 铜合金60. 材料的疲劳极限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硬度B. 材料的韧性C. 材料的循环应力D. 材料的导电性61.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生物材料?A. 铜B. 铝C. 聚乙烯D. 生物陶瓷62. 材料的耐热性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硬度B. 材料的韧性C. 材料的化学成分D. 材料的导电性63. 下列哪种加工技术适用于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A. 电镀B. 注塑成型C. 铸造D. 热处理64. 材料的磁性主要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晶体结构B. 材料的密度C. 材料的导电性D. 材料的化学成分答案1. C2. B3. B4. A5. A6. B7. C8. B9. C10. D11. A12. A13. B14. D15. C16. C17. C18. A19. B20. C21. C22. C23. C24. A25. C26. A27. D28. C29. A30. C31. A32. C33. D34. C35. A36. D37. C38. C39. C40. C41. D42. C43. A44. C45. A46. C47. D48. C49. A50. D51. C52. C53. C54. C55. D56. C57. A58. C59. A60. C61. D62. C63. A64. D。

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

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

1、设计材料的分类按材料的来源分类:第一代的天然材料——不改变在自然界中所保持的状态,或只施加低度加工的材料,入木材、竹、棉、毛、皮革、石材等。

第二代的加工材料——利用天然材料经不同程度的加工而得到的材料,加工程度从低到高,有人造板、纸、水泥、金属、陶瓷、玻璃等。

第三代的合成材料——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将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原材料制造而得的高分子材料,入塑料、橡胶、纤维等。

第四代的复合材料——用有机、无机非金属乃至金属等各种原材料复合而成的材料。

第五代的智能材料或应变材料——随环境条件变化具有应变能力,拥有潜在功能的高级形式的复合材料。

2、按材料的物质结构分类黑色金属(铸铁,碳钢,合金钢)金属材料有色金属(铜,铝,及合金等)无机材料:石材,陶瓷,玻璃,石膏等有机材料:木材,皮革,塑料,橡胶等复合材料: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3、按材料的形态分类:线状材料:钢管,钢丝,铝管,金属棒,塑料管等板状材料:木材,石材,泡沫塑料,混凝土,铸钢,铸铁,油泥,石膏等块状材料:4、金属材料的特性:(1)具有晶格结构的固体,由金属键结合而成(2)是电和热的良导体(3)具有金属所特有的色彩与光泽(3)具有良好的展延性(4)可以制成金属间化合物,可以与其他金属或氢,硼,碳、磷等非金属元素在熔融状态下形成合金,改善金属的性能(5)化学性能比较为活泼,易氧化生锈,生成腐蚀。

5、金属成型加工(1)铸造(2)塑性加工(3)切削加工(4)焊接(5)粉末治金6、金属铸造的分类及工艺特点(1)砂型铸造:适应性强,不受铸件形状,尺寸,重量及金属的种类的限制,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2)熔模铸造:尺寸精确,表面光洁,无分型面,不必加工,或少加工,工序转多,生产周期长受型壳强度的限制,铸件的重量不超过25公斤。

(3)金属型铸造: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均优于砂型铸件,组织结构致密,力学性能高(4)压力铸造:尺寸精确,表面光洁,组织致密,生产效率高(5)离心铸造: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好,可减少气孔夹渣等缺陷7、金属塑性加工方法,以及相应工艺特点和用途(1)总特点:改善材料饿组织结构和性能,产品可直接制取或便于加工,无切削,金属损耗小(2)方法:A、锻造,可做金属工艺品,刀具,机械零件B、轧制:热轧变形抗力小,变形量大,生产效率高,适合轧制大断面尺寸,塑性较差或变形量较大的材料,如圆钢,方钢,角钢,工字钢等。

浅谈“工程材料与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浅谈“工程材料与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浅谈“工程材料与加工技术”发展趋势作者:胡金生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3年第03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越来越快越高的发展,能源日趋紧迫的需求,而信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材料的进步,从产品决策、选项、定型、设计制造整个过程都会牵涉到产品的材料问题,材料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

熟悉掌握热处理加工条件等其中工艺加工性能对机械类专业紧密相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材料;加工技术;性能材料是普遍认为现代社会的(材料能源信息)三大支柱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越来越快越高的发展能源日趋紧迫的需求,信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材料的进步,很多发达国家都把材料科学作为重点发展科学使之成为新技术革命的坚实基础。

材料性质直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水平,从石器、陶器、铁器时代到科学技术进步正进入到人工合成材料、复合材料、记忆功能材料的新时代。

人们对材料的观察和研究进入微观领域,X射线衍射技术、电子显微镜,各种先进能谱仪,将人类对材料微观世界的认识带入了更深的层次。

形成了踌学科的材料科学。

随着原子能航空航天、电子住处海洋开发等现代工业的以展,对材料提出更好的严格的要求,出现了一大批相对密度更小强度更加工性能更好,并能满足特殊性能要求的新材料,像航空母舰上舰载飞机起降甲板他需要高性能的镁板材料,要求能具有极高的强度,能承受在几千度的高温下的冲击载荷,这就需要极好的综合性能。

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正在加速。

新型材料的特点是高性能化、复合化,有机材料、无机材料的界限在消失科学发展的进步象有机材料,无机材料也均己出现异电性,复合材料更是融多种材料性能于一体,甚至出现一些与原来截然不同的性能。

这些新型材料的出现扩大了各种不同层次的应用范围,极大地推动了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的飞速以展,特别是纳米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科学技术界军界的重视,专家预测,纳米材料科学技术将成为21世纪信息时代的核心。

材料制备的原理与技术

材料制备的原理与技术

材料制备的原理与技术
材料制备的原理与技术涉及到材料的选择、合成和加工过程。

以下是常见的材料制备原理和技术:
1. 合成原理:材料的合成原理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合成等。

化学反应通常是指通过化学反应来合成材料,如溶液法、气相法和固相法等。

物理化学方法主要包括高温熔炼、物理气相沉积、溅射和蒸发等。

生物合成是指利用生物体内部或外部的生物体系和生物单元来制备材料,如生物矿化和生物胶体等。

2. 材料选择:材料选择是根据所需材料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原材料。

选择原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以及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限制,如材料的可用性、稳定性和成本等。

3. 加工技术:加工技术是将原材料转变为最终制品的过程。

常见的加工技术包括烧结、热处理、注塑、挤压、抽拉、铸造和焊接等。

加工技术的选择取决于所需制品的形状、尺寸、特性和生产效率等因素。

4. 表征和分析:制备完成后,对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是评估材料性能和结构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表征和分析技术包括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拉曼光谱等。

总之,材料制备的原理与技术是通过合适的合成和加工方法将原材料转变为所需材料,以满足特定功能和性能要求。

同时,表征和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评估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近年来,随着无数科技的发展,材料加工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在传统的加工处理方法如精密铸造、热处理、热塑性成型以及机械加工外,新的加工技术也不断出现。

光学加工技术如激光加工技术、水加工技术都在积极发展,在金属、塑料和水晶材料的加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超声波技术也越来越成为材料加工的主流,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智能化操作、新材料适应性强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航天、芯片等行业。

除此之外,在金属材料方面,新兴加工技术有纳米制备技术、激光冶炼技术以及量子加工技术等,用于多个行业,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安全爆破、新材料制备、生物医药行业等。

同时,智能化制造、智能机器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也对传统的材料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们的出现,使得加工精准度得到极大的提高,传统的机加工工艺以及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等新的技术也能够得到更加高效、高精度的实现。

面对现代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展望也是十分看好的。

无论是集成技术、新兴技术,还是智能技术,都在不断提高加工精确度,提升产品质量。

未来,材料加工技术将会进一步完善,可期待着更为成熟、更具有智能化的加工技术的出现。

金属材料加工技术与工艺

金属材料加工技术与工艺
金属等温成形、半固态成形
粉末冶金新技术
先进连接技术
(一)、连续铸轧研究的主要内容:
1. 铝带铸轧 2. 钢铁材料铸轧 3. 连续铸轧工艺的基本原理
连续铸轧:直接将金属熔体“轧制”成半 成品带坯或成品带材的工艺称为连续铸轧。 工艺特点:结晶器为两个带水冷系统的旋转 铸轧辊,熔体在其辊缝间完成凝固和热轧两 个过程,而且是在很短时间内(2~3s)完成的。 与连铸轧制的区别:连铸轧制实质上是将薄 锭坯铸造与热轧连续进行,即金属熔体在连 铸机结晶器中凝固成厚度约 50~90mm 的坯后 ,再在后续的连轧机上连续轧成板材,其铸 造和轧制是两道独立的工序。
11定定义义22材料技术分类材料技术分类材料技术粉体制备材料复合技术人工晶体块状材料制备薄膜制备塑性加工成形凝固成形注射成形连接技术三束改性技术热处理技术涂层处理钢板镀锌力学性能试验显微结构分析无损探伤成形性试验改质改性技术成形与加工技术制备技术防护技术评价表征技术模拟仿真技术检测与监控技术组织性能预备过程仿真技术实时监控技术在线检测技术普通烧结挤压烧结hipsps铸造锻压真空烧结设备33金属材料加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金属材料加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常规材料加工工艺的短程化和高效化打破传统的材料成形与加工模式缩短生产工艺流程简化工艺环节实现近终形短流程的连续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④ 析出相的结构发生变化。大冷却速度可使析出相的结 构发生变化。某些相同成分的合金在不同冷却速度下 可获得完全不同的组织。 ⑤ 形成非晶态组织。当过冷度极大时,结晶过程将被完 全抑制,从而获得非晶态的固体。
3、实现快速凝固的条件
(1) 快速冷却
凝固速度是由凝固潜热及物理导热的导出速度来控制的。通过提高 铸型的导热能力,增大热流的导出速度可使凝固界面快速推进,实 现快速凝固。 G hGTh 凝固速度: vS S TS S h

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术创新与发展

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术创新与发展

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术创新与发展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术是将高分子材料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后,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将其加工成为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制品的过程。

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术也不断进行着创新与发展。

以下是一些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1.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术,它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打印等技术,在加工过程中将高分子材料逐层加工成为复杂形状的零部件。

3D打印技术具有制造速度快、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工业制造等领域。

2. 注塑成型技术注塑成型技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术,它将高分子材料加热溶融后装入注塑机的注射室中,通过高压注入模具中成型。

注塑成型技术具有制造速度快、制品精度高、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领域。

3. 热塑性加工技术热塑性加工技术是指利用高温软化熔融高分子材料,经过挤出、压延、吹塑、挤压等工艺,加工成为所需的形状的技术。

热塑性加工技术具有加工精度高、生产效率高、设计灵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家电、汽车等领域。

4. 热固性加工技术热固性加工技术是指将热固性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的技术。

在成型过程中,高分子材料会在高温和压力下发生交联反应,成为固体结构。

热固性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热性、耐腐蚀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气、建筑、汽车等领域。

总之,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现代工业的发展。

新材料加工制造技术及其应用探究

新材料加工制造技术及其应用探究

新材料加工制造技术及其应用探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新材料加工制造技术也日渐成熟,其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究新材料加工制造技术及其应用,希望读者能够对新材料加工制造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新材料加工制造技术的定义与分类新材料加工制造技术是指将新材料进行整形、切削、磨削、加工、合成、修复等加工工艺,从而得到符合要求的制品。

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新材料加工制造技术可以分为机加工、非机加工、表面处理、数控加工等几种。

机加工:机加工是最早的加工方式,它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车床、铣床、钻床等加工机床来实现工件的加工成形。

大部分传统工艺在现代机加工生产线上仍得到了广泛使用。

非机加工:非机加工是指利用化学、物理等方法对材料进行处理并形成所需形状的一种加工技术。

其中著名的非机加工方式有激光切割、电火花加工、放电加工、冷喷涂等。

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将工件的表面进行修饰、涂装等处理,对表面的性能进行改善或增强的加工过程。

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有喷漆、喷涂、电镀等工艺。

数控加工:数控加工是应用计算机数控技术进行加工的技术,用于制造高精度和复杂形状零件。

数控加工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激光切割等。

二、新材料加工制造技术的应用新材料加工制造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下面列举几个常见领域:(一)航空航天领域随着民航航班及私人航空飞行越来越普及,航空航天工业对机器零部件的生产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新材料加工制造技术正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特别是数控加工技术更是能够解决航空航天零部件的高精度加工问题。

(二)能源领域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支撑,而新材料加工制造技术在能源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在太阳能、风能、水力等方面的发电技术中,利用新材料加工制造技术可以制造出高效率的太阳能板、风轮机、涡轮机等。

(三)汽车工业在汽车制造领域,高强度、轻量化的现代材料正逐步取代传统材料。

而新材料加工制造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

2024年汽车材料加工技术创新论文

2024年汽车材料加工技术创新论文

2024年汽车材料加工技术创新论文一、汽车材料加工技术创新概述汽车材料加工技术涵盖了多种工艺和方法,包括冲压、铸造、焊接、注塑等,每种工艺都有其独特的应用领域和优势。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和智能化制造技术的推广,汽车材料加工技术不断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工艺和技术。

其中,精密冲压技术、轻量化材料应用、激光焊接技术、3D打印技术等都是当前汽车材料加工领域的重要创新方向。

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加工精度和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汽车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

二、精密冲压技术创新与应用精密冲压技术是现代汽车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加工方法。

它通过使用高精度冲压设备和模具,实现对金属板材的精确成形,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底盘等零部件的制造。

近年来,随着伺服冲压技术的发展,精密冲压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升级。

伺服冲压机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可以实现更精确的行程控制和更高的冲压速度,从而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智能化冲压线的发展也使得冲压生产过程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人工成本。

在汽车制造领域,精密冲压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无论是车身覆盖件还是底盘结构件,都可以通过精密冲压技术实现高效、精确的生产。

这不仅提高了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轻量化材料应用与技术创新轻量化是汽车制造领域的重要趋势之一,旨在通过降低汽车整备质量来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排放并提升性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和技术创新成为关键。

铝合金、镁合金以及高强度钢等新型轻量化材料在汽车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等优点,能够有效降低汽车重量。

此外,复合材料和塑料件的使用也逐渐增多,特别是在内饰和外观件方面,它们不仅能够减轻重量,还具有设计灵活性和成本效益。

在材料加工技术创新方面,针对轻量化材料的特点,开发出了多种适应性强的加工技术。

如针对铝合金和镁合金的特种铸造技术、高强度钢的精确切割和焊接技术等。

常用红外光学材料及其加工技术

常用红外光学材料及其加工技术
晶体材料是最早使用的一类红外光学材料袁 也是 目前主要使用的光学材料遥 晶体材料的特点是其物理 和化学性质及使用特性的多样性袁 其折射率及色散变 化范围比其他类型的红外材料丰富得多袁 可以满足不 同应用的需要袁 并具有优良的红外光学特性遥 晶体材 料分为离子晶体与半导体晶体袁 根据晶相结构又可分 为单晶材料和多晶材料遥
technologyvision科技视界作为红外光学材料使用的单晶材料有几十种袁较为常用的大约有十几种遥单晶材料的主要优点是制备技术相对成熟袁光学均匀性较好袁材料结构完整袁可避免内部结构缺陷等对红外光学性能的影响遥多晶材料则具有价格相对较低袁制备材料尺寸几乎不受限制袁可制备大尺寸及复杂形状等特点遥由于单晶材料的红外光学性能相对较好袁其使用量最大袁多晶材料则主要用于制备大尺寸零件所需毛坯遥2常用红外光学材料由于光学玻璃和塑料作为红外光学材料使用仍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袁而晶体材料则具有较为优良的红外光学特性袁因此袁现阶段各类红外光学仪器上所使用的光学元件袁特别是透射光学元件袁大部分采用的材料均为晶体材料袁其中又以锗尧硅尧硒化锌尧硫化锌等晶体材料的使用最为常见袁其在热像仪等红外光学仪器中的使用量达到了总使用量的80以上遥本文亦将主要介绍这几种红外光学晶体材料的基本情况遥表1显示了这些材料的基本理化性能遥表1几种常用红外晶体材料21锗单晶材料渊ge冤锗是一种半导体晶体材料袁在红外光学仪器中使用的锗单晶为n型袁晶相为渊111冤袁其结构为金刚石结构袁在红外波段有良好的透明性袁不溶于水袁化学性质稳定袁透射波长范围为1825滋m袁在透射波长范围内的折射率约为4袁色散较小袁是一种优良的红外光学材料袁在814滋m波段工作的红外光学仪器中使用量最大袁广泛用于制作红外透镜尧窗口尧棱镜等光学元件遥锗具有吸收系数和折射率随温度的改变而急剧变化的特性袁致使其透射率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袁如图1所示遥图1锗材料透射率的温度特性由图1可见袁随着温度上升袁锗材料的透射率下降袁在300益条件下袁在812滋m波段几乎完全失透袁在35滋m波段透射率仅为25益时的20左右袁故锗不宜在高温下使用遥目前袁国内制备红外锗单晶材料的主要方法为直拉法渊czochrolski法冤袁相应的生产设备渊单晶炉冤和生产工艺已臻成熟尧完善遥为适应红外光学仪器高分辨率和遥感技术的要求袁红外锗单晶正向大尺寸化发展袁直径囟250mm的锗单晶已有商品化销售袁最大制备锗单晶尺寸达到了囟350mm遥22硅单晶材料渊si冤与锗类似袁硅也是一种金刚石结构的半导体晶体材料袁化学性质稳定袁不溶于水袁而且不溶于大多数酸类溶液袁但溶于氢氟酸尧硝酸和醋酸的混合液遥透射波长范围为1115滋m袁在15滋m波长处有一吸收峰存在遥硅的折射率也比较稳定袁约为34袁色散系数较小袁在35滋m波段被普遍用于制作透镜尧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精选范本 材料加工技术讲义 徐 刚,韩高荣 编制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二0一二年六月 . 精选范本 绪论 材料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是社会进步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先导。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把信息、能源和材料看作是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新材料和新材料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与工业化水平。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以光纤通信为代表的现代通信技术,以及及现代科技与技术于一体的载人航天技术等,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都以新材料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为突破和前提。 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和材料的成分与结构,材料的性能是决定材料使用性能的三大基本要素,构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四面体的底面,这充分反映了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的发展既对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应用和产业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又可有效地改进和提高传统材料的使用性能,对传统材料产业的更新改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是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材料种类很多,按材料的键合特点和组成分类,大致分为四大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按材料的用途分类,既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也可细分为建筑材料、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等。相应地,为了适应不同种类材料的键合特点,和使用特点及功能要求,材料制备和加工技术也多种多样。 本讲义是面向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而编写的“材料加工技术”。主要涉及金属材料加工和陶瓷粉体成型烧结先进制备技术,包括:金属材料快速凝固、定向凝固、半固态加工、连续铸轧、复合铸造技术,以及金属粉体、陶瓷粉体制备,和先进陶瓷成型、烧结等材料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注重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案例分析,从技术个案的起源、开发、改进和完善的整个过程,对材料加工技术特点及其原理进行系统介绍,重点突出新技术创新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利用新技术开发新材料的能力。 .

精选范本 第一章 材料与材料加工技术 1.1材料与新材料 材料是人类用以制作各种用于产品的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新材料主要是指最近发展起来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特殊功能或效用的材料。现代社会,大规模集成电路、光纤通信、航空航天等几乎所有的影响现代社会发展的高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都是以新材料和新材料制备加工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为前提的。 材料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整个人类文明通常是用当时的一种重要的材料来断代的(图1-1)。人类的各个历史时期有各自的新材料,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陶器是人工制备的第一种材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出现的第一种新材料。陶器的出现,使得人类生产获得的物品得以存储。青铜器、铁器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现代硅材料和光纤材料的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图1-1人类历史按材料的断代 按材料的组成和结合键的特点分类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也是一种最传统和常用的分类方法。按照这种方法,材料常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金属材料是以金属键结合的材料。工业上常把金属材料分为两类,即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通常包括铁、锰、铬及其合金,其中以铁基合金应用最广。有色金属是指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是由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非氧化物组成的,主要包括陶瓷、玻璃和水泥。高分子材料是主要由分子量特别大的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有机合成材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氢。高分子材料主要有三类,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材料复合而成的,它不仅保留了组成材料的各自优点,而且具有单一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这四类材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所具有相对重要性是不断变化的。图1-2描述了这四类材料在不同历史年代的相对重要性。 . 精选范本 图1-2各类材料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相对重要性 按材料的用途分类,一般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类。结构材料一般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以承受一定的载荷、冲击或磨损等,主要用于建筑土木工程、机械及工业设计等。这一类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结构陶瓷、水泥混凝土构件,工程塑料等。功能材料是具有某些特殊的物理性能,如声、光、电、热、磁等,或功能的材料称为功能材料。功能材料又可细分为生物材料、智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等。功能材料的开发应用正在大量的影响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2 材料加工技术 1.2.1 材料科学与工程四面体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形成和提出于上世纪60年代。X射线衍射分析术和电子显微术的发明和应用,使得人们可以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性质,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和材料的使用性能。这四个基本要素之间形成所谓的四面体关系(图1-3)。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性质和材料的制备与加工等三要素构成四面体的基面,决定着材料的使用效能。同时构成基面的三要素之间,材料的性质决定于材料的组成、结构,而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又受材料的制备和加工的影响,进而材料的制备和加工也影响着材料的性质。如金属材料塑性加工可以导致晶粒的细化,进而导致材料的塑性降低,强度、硬度提高。 .

精选范本 图1-3材料科学与工程四面体 关于材料的制备、成型与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是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材料先进制备、成型与加工技术的发展,既对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应用和产业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可有效的改进和提高传统材料的使用性能,对传统材料产业的改造具有重要作用。材料加工技术的创新、应用已成为新材料研发的一条重要途径。

1.2.2材料加工技术的分类 材料加工技术分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照传统的三级学科来进行分类,二是按照叫概念股过程中被加工材料所处的相态来进行分类。按照传统的三级学科进行分类,材料加工方法分为,机床加工(包括:车、削、刨、磨等)、铸造(凝固成形)、粉末冶金、塑性加工、焊接、热处理等。按照被加工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所处的相态,材料加工技术分为:气态加工、液态加工、半固态加工和固态加工。 图1-3列出了材料加工技术两种分类方法的分类框图。

(a)按传统学科分类 (b)按材料相态分类 图1-3 材料加工技术分类

1.2.3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主要发展方向 材料先进制备预成型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是近三十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精选范本 领域最为活跃的方向之一。快速凝固、定向凝固、连续铸轧、复合铸造、精密铸造、半固态加工、粉末注射成形、陶瓷凝浇注模成形、热等静压成型等等,一大批先进技术和工艺不断发展和完善,并逐步获得实际应用,促进了传统材料的升级换代,加速了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应用,解决了高技术领域发展对特种高性能材料的制备加工与组织性能精确控制的急需。 当前,材料加工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三个综合,即过程综合、技术综合和学科综合。过程综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材料设计、制备、成形与加工的一体化,二是指多个过程的综合化。如喷射成形技术、半固态加工技术、铸轧一体化等。技术综合是指除了加工工程越来越发展成为一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技术科学,尤其体现为制备、成形、加工技术等与计算机模拟设计、控制技术的综合。学科综合体现为材料工程学科内铸造、塑性加工、热处理、连接之间的综合,以及材料工程学科与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的综合,与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的跨学科综合。 由以上材料加工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材料制备、成形与加工技术的发展将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征: (一)性能设计与工艺设计的一体化; (二)在材料设计、制备、成形与加工处理的全过程中对材料的组织性能和形状尺寸进行精确控制。 第一个特征是实现材料加工技术的第五次革命,进入新材料设计与植被加工工艺时代的重要标志。实现第二个特征则要求具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计算机模拟与仿真技术的高度发展,二是材料数据库的高度完备化。 以上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发展方向: (1)材料制备与成形加工的短流程化和高效化。缩短工艺流程,简化工艺环节,实现最终形、短流程地连续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达到节能降耗,减轻环境负担的目的,是材料制备与成形加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实现传统材料产业升级换代的主要关键之一。薄板坯连铸连轧是。半固态成形、连续铸轧、连续铸挤等是钢铁生产中比较典型的、成功的短流程化工艺,是通过将凝固玉成形来能够个过程合二为一,形成以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为主要特征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2)发展先进的成形加工技术,实现组织与性能的精确控制。发展非平衡凝固技术、电磁铸轧技术、电磁连铸技术、等温成型技术等先进成形技术,通过控制冷却速度或附加外场的作用,改善材料的组织,实现对材料组织的精确控制,不仅可以提高传统材料的使用性能,而且有利于改善难加工材料与难成形材料的加工性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先进层状复合材料成形、先进超塑性成形等技术,有利于发展新材料,促进新材料的应用。 (3)材料设计、制备及成形加工一体化。发展材料设计、制备及成型加工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先进材料与零部件的高效、近终形、短流程成形。典型的材料设计、制备及成型加工一体化技术有喷射成形、粉末注射成形、激光快速成形等技术,是用于不锈钢、高温合金、钛合金、南融合金、陶瓷材料、复合材料、梯度功能材料零部件制备预成型加工的研究热点。材料设计、制备及成形加工一体化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组织性能精确控制的前提和基础。 (4)开发新型制备及成型加工技术。发展新材料和新产品。块体非晶合金制备与应用技术、连续定向凝固成型技术、电磁约束成型技术、双结晶器连铸及充芯连铸复合技术等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制备预成形加工技术。这些技术在特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