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建议
中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中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失地农民指的是因城市扩张、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而失去土地的农民。
他们在失去土地后,往往面临着生活无保障、就业困难、社会保障缺失等多重问题。
因此,研究中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对于维护农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策略。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分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揭示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从政策制度、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等多角度,深入剖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成因,为解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和教训,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和建议,以期为中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改善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
通过综合分析各种数据和资料,力求得出客观、准确的研究结论。
本文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失地农民问题的关注,共同推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二、失地农民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这些失地农民,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
他们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最直接的生活来源和就业保障,这直接导致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生活水平下降:失去土地后,许多农民无法再依靠农业生产维持生计,生活水平显著下降。
他们的收入来源变得不稳定,许多人甚至陷入了贫困。
就业困难:城市化的进程并没有为失地农民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
由于他们普遍缺乏城市就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很难在城市中找到稳定的工作。
社会保障缺失:在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失地农民往往被忽视。
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治理策略研究
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治理策略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
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围绕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探讨相关的治理策略。
一、问题的严重性失地农民是指在农村土地被征用后,失去土地耕作权的农民。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的数量已经超过4000万人,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生活来源中断,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不仅影响农民个人的生活,也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二、治理策略1.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征地补偿制度是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关键。
应该根据被征用土地的市场价值,给予农民合理的补偿。
还应该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2.加强就业培训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但是他们的劳动力仍然是有价值的。
政府应该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
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比如,可以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
4.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根本。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来源。
5.加强社区建设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加强就业培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社区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真正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探讨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时,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农民自身的问题,更是全社会共同面临挑战。
失地农民的困境,折射出我国在土地征用、社会保障、就业指导等多方面尚需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意味着要确保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能够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对策一、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福利待遇得不到保证,关系切身利益的诸多问题缺乏参与,再就业压力大,无法获得基础性服务。
1、失地农民参与权缺失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
农民享有土地使用权,但是拥有的仅仅是经营权,土地的流转、占有和处置都受到严格限制,农民虽然可以在经营权上获益,但是未来收益却是不确定的。
土地流转往往不是农民的真实意愿,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并且流转行为本身具有很大随意性,加上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使得失地农民的利益被损害,受损后又缺乏证据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失地農民再就业困难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前,依靠土地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
征地之后,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和各项就业保障。
失地农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普遍缺乏专业技能,使得大多数人只能在一些非正规岗位从事着简单的劳作,限制了个人的发展。
与此同时,政府未能高度重视,没有加大对失地农民就业创业的支持,失业农民谋求职业的能力有限,加剧了失地农民的就业困境。
3、基础性服务有所欠缺基础性服务属于公共物品,提供者应是政府。
在被征地的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长期无法完善,底子薄且发展慢,不能与城市化进程接轨,失地农民被排除在城市化带来的红利之外,具体表现为失业率较高、教育投入不足、医疗水平低等,进一步恶化了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
基础性服务作为社会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它的缺失使农民利用基础服务提高个人素质、提升自身能力、充分发展自我的机会减少,间接的剥夺失地农民发展的权利,与社会公平正义原则是相违背的。
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1、政府征地目的界定不清政府征地目的界定不清是造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现行法律规定:“我国土地分为国家和集体两种所有制形式,农村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应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给予补偿。
”但在实际征地中,政府拥有土地征用和供给的垄断权,集体充其量是农村土地的经营、管理者。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的改变导致了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分析其现状、成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土地征收、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
他们通常面临着就业难、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
由于失去了土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失地农民往往难以适应城市生活,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三、失地农民问题的成因1. 土地政策:我国土地政策的变化是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民失去土地。
2. 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土地价格不断上涨,进一步加剧了失地农民问题。
3. 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措施不足,使得他们在失去土地后难以获得足够的生活保障。
四、失地农民问题的影响失地农民问题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失地农民的就业难、收入减少等问题加剧了城乡差距,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最后,失地农民问题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政治稳定。
五、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1. 完善土地政策:应制定更加合理的土地政策,确保土地征收、征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尽量减少农民失去土地的情况。
2. 促进就业: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扶持力度,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措施,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就业。
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应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措施,确保他们在失去土地后能够获得足够的生活保障。
4. 发展农村经济:在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同时,还应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XXXX年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可编辑).doc
XXXX年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 (可编写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内容纲要: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定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掉土地的农民。
农民土地被征用后怎样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了影响乡村社会繁华与稳固的重点同时也是促使城市化稳重发展的重要环节。
重点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城市化一、我国失地农民的现状上个世纪年月为了达成工业化的原始累积我国推行了严格的城乡二元化政策大批的人口滞留在生产力极低的传统乡村社区。
改革开放此后跟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获取了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利润成了农民最根本最直接和几乎是独一的收入来源。
跟着我国城市化进度的加速以征地搞开发建设为标记的城市扩展进入了热潮大批的农民失掉了他们赖以生计的土地。
年以来我国的“圈地运动”造成数千万农民失地、失业均匀每年流失的耕地数目为万亩以上人为征地、占地数目为万亩按人均亩耕地计算从年到××年的年间失地农民的数目起码达万人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供应的数据表示年到年中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万亩此中以上是征地①。
这就意味着起码有万农民因征地失掉或减少了土地②。
依据《全领土地利用整体规划概要》年到年的年间。
我国占用的耕地将超出万亩失地或部分失地的农民将超出万③这就意味着我国失地农民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土地是农民安家立命、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和生计基础。
在没有成立起一套完美的保障农民就业、生活、医疗、养老等保障系统以前土地势必是“农民社会保障的载体”和农民“家庭最基本的经济基础”④。
所以农民失掉土地就意味着失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从而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失地农民是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必定出现的并且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怎样解决失地农民“种地无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亟待且一定解决好的一大社会问题。
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原由剖析失地农民的产生是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必定环节。
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一).建立健全土地补偿机制,确保失地农民长期受益。
为避免有限的补偿金短期内被“吃光分光”,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必须坚持按国家有关政策最大限度地提高整地补偿标准、规范补偿金发放,努力探索经营土地补偿金的路子。
一是确保土地补偿金及时到位。
为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一定要维护好群众的利益、一定要严格依法办事、一定要注意节约土地,严格土地征用,并且始终坚持“凡征必补、补必到位”,对土地补偿的标准、补偿款的发放、兑付时限都做出具体要求。
明确规定,凡是对农民土地补偿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确保土地补偿金及时足额拨到农民手中。
二是搞好土地补偿金经营运作。
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探索经营土地补偿金的路子,把土地补偿金留在村集体作为开发建设资金,通过村民入股、合作开发等形式建设标准车间向外出租的方式,让“死”钱变“活”,“小”钱变“大”,实现了土地补偿金的多次增值,让失地农民获得了长期稳定的收益。
三是加强土地补偿金监督管理。
为保证土地补偿金的科学合理使用,给村民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在明确土地补偿金及其收益失地农民所有权的前提下,不断强化区、乡、村三级的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土地补偿金用到明处、用到实处。
各村动用土地补偿金,必须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民主理财小组签字盖章,再经乡镇政府批准方可使用,并定期公开账目,努力做到公开、透明,让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同时也进一步缓和了干群关系。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
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建立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明确界定农地征用的目的性和征地权限,从法律上确保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禁止征地权利滥用现象。
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严格限制征地权的行使范围,坚决杜绝越权审批、末报先批、边报边批以及在地类和权属上弄虚作假的现象。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为 关 注 的 焦点 。 由 于 失 去 了赖 以 为 生 的 土 地 , 之 当 前 征 地 工 作 中 的 问 题 和 我 国社 会 保 障 制 度 的 不 完善 , 地 农 民 成 为 加 失
“ 田无 地 、 业 无 岗、 保 无份 ” 三 无农 民” 为 维 护 失 地 农 民 权 益 , 筹 城 乡 发 展 、 建 和 谐 社 会 , 须 采 取 有 效 的 措 种 就 社 的“ 。 统 构 必 施 , 立 完 善 的 失 地 农 民社 会 保 障 体 系。 建
倍多 。这表 明居 民的温饱 需 求 已得 到充 分 满 足 , 对 于食 的 同 时 总是 带 着 戒 备 的 心 理 , 时 担 心 自 己会 上 当 受 骗 , 其 时 这 品衣 着等基本 生活 用 品的 消费将 逐 步 转 向高 质量 、 品位 样 的 消 费 环 境 不 利 于 消 费 需 求 的 增 长 。必 须 加 强 精 神 文 明 高
2 3 优 化 供 给 结 构 .
态 , 强 其 消 费 能 力 和 消 费 意 愿 , 民一 般 会 根 据 目前 收 入 增 居
食 品 、 着 等 基 本 生 活 用 品 消 费 支 出 占 总 消 费 支 出 的 水 平 和 未 来 的 收 入 预 期 安 排 自 己一 生 的 最 佳 消 费 和 储 蓄 。 衣 2 s 构 建 诚 信 、 德 、 康 的 消 费 环 境 . 道 健 比重 逐 年 下 降 趋 于 稳 定 , 通 通 信 等 方 面 支 出 比重 增 长 较 交 快 , 未来 的消费热点 。如 20 是 0 4到 2 0 食 品 支 出 占消 费 0 8年
No 0 , 0 2 . 6 2 1
现代商 贸工业 M o enB s e rd d s y dr ui s T a e n ut ns I r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对策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法规
制定专门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规
为失地农民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包括医疗、养老、教育、就业等方面的保 障,确保他们在失去土地后能够获得相应的权益保障。
明确社会保障的范围和标准
制定明确的社会保障范围和标准,包括失地农民的年龄、户籍、土地面积等 方面的限制,确保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能够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障。
02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及 问题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现状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概述
01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而
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内容
02
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以保
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情况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
政策设计不合理
政策设计不合理是导致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资金筹措困难
由于社会保障资金筹措困难,导致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难以得到 有效保障。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目前,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 致政策落实不力。
03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 对策建议
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监管
设立专门的社会保障基金
为失地农民设立专门的社会保障基金,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避免挪 用和滥用资金的情况发生。
加强资金监管和审计
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管和审计,确保资金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防止资金被侵 占或挪用。
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
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保障,包括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创业扶持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就业 能力和竞争力。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生了失地农民这个迅速膨胀的特殊群体,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由于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加之当前征地工作中的问题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失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
为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标签: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补偿标准;法律援助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作为农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数量迅速增加,目前我国的失地农民数量在4000万人以上,据预计,2020年我国的失地农民将达到1亿。
由于我国目前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现状以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农民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附着于土地的一系列权益,因此,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1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1.1 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在对失地农民的安置上,大部分地区采取货币安置方式,对于征地补偿标准,《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补偿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土地补偿费,二是青苗及其地上附着物补偿费,三是劳动力安置补偿费。
我国只是按被征用地的原有用途进行补偿,而没有考虑土地的未来用途和地价,因此对征地实行的是部分补偿原则,这种补偿方式的特征:(1)补偿金低于土地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土地的位置、人均耕地面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土地价值的经济因素,(2)征地补偿费远远不能保障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难以解决失地农民长远生活之计。
有的地方采用的是留地安置方式,即留出一定面积土地给失地农民,帮助其生活保障,这种方法能够使失地农民长久享受土地增值收益,但是这只能在人均耕地较多的地方才能实行。
还有的地方采取住房安置的方法,即统一规划,为失地农民提供住宅,这种方法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居住问题,但是其他方面难以保障。
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文化技 能缺乏, 总体素质偏低 , 在竞争 中处于劣 势。安
置 到 好 工 种 、好 岗位 的 少 。 多 的 被 安 置 到 了 城 市 居 更
民不 愿 涉 足 的 脏 、 累 、苦 的 岗位 上 。 另 一 方 面 ,当 安 置 企 业 由于 经 营 不 善 倒 闭 或 民营 业 主 买 断 时 , 地 农 失 民 便 成 为 减 员 的 主要 群 体 。甚 至 有 的 地 方 企 业 为 了 套
2 被征 用 土地 后农 民面 临 的困难 和 问题
失 地 农 民是 由 于 城 市 化 、工 业 化 的开 展 而 形 成 的
需 求 应 变 能 力 有 限 ,就 业 矛 盾 突 出 ,一 旦 被 征 地 ,又
就 不 了 业 。也 就 失 去 了 最 基 本 的 长 期 生 活保 障 .有 相 当一 部 分 人 应 会 落 到 生 活 无 保 障 的 困境 。 22 再 就 业 困 难 . 过 去 , 实 行 货 币 化 安 置 前 , 合 变 业 条 件 的往 往 在 符
1 建立失地农 民社会保 障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2
的迫 切 需 要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指 出 : “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重 点 全 和难 点 在 于 农 村 ,没 有 农 村 的 全 面 小 康 社 会 也 就 没 有
全 国 的全 面 小 康 社 会 的 建 设 ” 因 此 ,妥 善 解 决 农 民 。 的社 会 保 障 问 题— — 尤 其 当 前 反 应 比较 强 烈 的失 地 农
医疗 等诸 多 后 顾 之 忧 。他 们 的 生 产 、生 活 问 题 日益 凸 显 。已成 为 社会 矛 盾 的一 个 焦 点 。失 地 农 民 总 量 的迅
关于尽快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的建议案
关于尽快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的建议案尊敬的领导:针对当前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谨提出以下建议案,旨在尽快解决该问题,确保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
一、加强政策支持1.制定相关政策:为失地农民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例如建立失地农民住房补贴制度、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等,在政策层面上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完善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失地农民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产业、养殖业、畜牧业等,提供技术指导、贷款支持和市场拓展等帮助,促进其就业和生计稳定。
3.打造创业平台:建立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平台,为他们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启动资金、创业辅导等多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就业机会,实现自身价值。
二、加快土地确权和补偿程序1.改善土地确权和补偿程序:加强土地确权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确保失地农民能够依法获得合理的土地补偿,提高其经济收入。
2.加强农民土地使用权保护:建立健全的土地使用权保护机制,保障失地农民的土地使用权,避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土地被侵占或非法占用。
三、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1.开展职业培训: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失地农民参加职业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2.加强技能提升:引导失地农民接受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通过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和就业能力,提高其收入水平,确保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四、加强社会关爱和心理疏导1.建立社会关爱机制:设立失地农民关爱基金,通过社会募捐等方式筹集资金,为他们提供实物、资金和心理上的帮助,缓解其生活困难。
2.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建立专业的心理疏导团队,为失地农民提供心理援助,在他们面临困境和挫折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增强信心,重新树立生活目标。
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对失地农民生活困境的宣传,增强社会关注度,提高公众认知度,推动社会资助的加大和政策的落实。
对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2 建立失地农 民的社会保障制 . 度是对失地农 民基本权益 的有效 保 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农村土地 承包法》
建立失地农 民社会 保障制度的重 要意义
1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
等 已经赋予 了农 民集体 对农村土地
各级政府应高度认识 到土地 对农民
改进分配办法 ,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并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 ”根据 中央 的文件精 神和 失地农 民的实际 ,政 府应实施 “ 土地换保障” ,建立失地 农 民社会保 障制度 ,保 障失地农 民 的基本生活 ,维 护失地农 民的合法
权 益。
具有 生产资料 和社 会保 障的双重功 能 ,充分考虑到 失地农民今后的经 济来源和生活保 障问题 ,这是落实 中央 1 号文件的具体体现, 更是落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城 乡统筹发展 战略 的具体体现 。
的土地补 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后 ,虽
然 盖起 了新房 ,但 已无钱参加各种 社会保 障。许多失地农 民在失去 了 土 地后生 活状 况 并没有得 到改善 ,
甚至恶化 。 总体上说 , 在现 行的法律
一
维普资讯
高 管 参 考
CAREER HO R I ZO N
“ 乡统筹”就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 城 济结 构进行战略性调 整 ,提 升农业 竞争 力 ,为农村 经济发展 开拓新空
间, 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城市化
在 失去土地 的同时也失去了谋 生的 手段 。相 当多的失地农民在拿到 以
货 币形式 发放 的低标准的 、一次性
进程 中农 民失地 是现代化 建设 的需 要, 科学、 合理地离开土地,不仅符 合 政府的意愿,也是多数农民的意 愿和要求。城市 化应 有利于农民富 裕, 而不是造成大批农民失地失业;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对策与建议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对策与建议凉州区社保局代顺仁内容摘要: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失去其生存的物质基础,生存权受到威胁,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本文简要论述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紧迫性,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失地农民建立和完善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失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积极探索将失地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并为其建立相应的就业机制,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
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对策建议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形成及分析失地农民是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越来越多。
虽然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后会有安置补偿费,但由于现行补偿标准过低、大多采取单一的货币补偿方式,对农民未来保障问题考虑不够周全,使得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甚至比较严峻。
如何从根本上高效、便捷地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一)土地是保障农民生活的重要渠道土地是保障农民生活的基本载体。
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下,土地是农民生活保障的基本载体,它可以为农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机会,有财产增值的功效,还可以为其后代提供土地“继承”权,同时由其后代承担养老责任。
农民从土地上获得是其最基本、最可靠的收入来源,农民依靠它维持生活、保证就业、应对未来养老和医疗意外等。
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进一步凸现了土地的保障功能。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农村核心小家庭迅速增加,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弱化了家庭的保障功能。
加之,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剧,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传统的家庭结构逐渐解体,家庭保障很难落到实处。
(二)土地征用现状不断挑战农民保障问题1.土地补偿标准过低。
现行的土地补偿标准过低,采取一次性的货币方式进行土地补偿,将农民排除在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体系之外,对其未来生活缺乏长远的规划考虑。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摘要】: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加快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同时随之而来出现了失地农民问题,失地农民作为当今社会的一部分弱势群体,如果对其的保障政策不利就会极大影响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文章从我国失地农民所面临的现状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各地失地农民的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对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失地农民; 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一、我国失地农民现状在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加快的现如今,各地土地被占用的情况屡见不鲜:”我国耕地面积进一步逼近警戒线”①,截至2007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比上2006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总面积下降到18.27亿亩,进一步逼近18亿亩的红线,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代会上,说到土地18亿亩的红线绝对不允许突破时,语音已颤抖,让每一听之者无不动容;”四川人的痛,川西农田被大量侵占”②,正是那因”你往地里插一只筷子也能长出绿叶来”而得”天府之国”美称的川西平原,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致富奔小康的形势下,使川西平原上大量肥沃的良田耕地被占用,变成了城市的”水泥森林”和厂房。
另据统计,1987年到2001年,中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 394.6万亩,其中70%以上是征地③。
这就意味着至少有3 400万农民因征地失去或减少了土地。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年均超过1%。
按照世界上每1万城镇人口平均需要不少于1平方公里土地的基本要求,我国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就要占用耕地190万亩,需要安置失地农民260万人左右,由此预计,到2020年我国可能还将有4260万人以上的农民失去土地④。
同时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要》中所预计的,2000年到2030年的30年间,我国占用的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失地或部分失地的农民将超过7 800万⑤。
由上面种种的统计以及预计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所有的情况都意味着我国失地农民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失地农民社保体制问题的研究
造成社 会保障制度 在实施过 程 中缺 乏足够 的法律
依据 , 只能靠 政策规定 和行政手段 来推行 , 立法 层
次和效力较低 。而且 目前 还没有 任何一 部 由全 国
了广泛而 深入 的探 讨 , 并形农 民安置 政 策多 数属 于补 偿型 和保障型 社会 政策 , 而关 于可 持续 生计 和 发
展 的安置政 策 相对 较少 。诚然 , 障 型安 置政 策 保 必 不可少 , 是它并 不 能 给予失 地 农 民个体 的可 但 持续 发展保 障 。因此有 必要探索更 为积极 的发展 型安 置政策 , 使失地农 民能获取新 的发展 资源 。
的关键 所在 , 者 通过 对 失 地 农 民社 会 保 障 问题 研 究 历 史 回顾 及 问题 分析 , 当前 我 国失 地 农 民社 保体 制 建 笔 对
设 提 出建 设 性 意见 。 关 键 词 : 会 保 障 l 度 创 新 ; 地 农 民 社 制 失
我 国 三农 问题 在 2 0世 纪 9 O年 代 末 开始 凸 现, 1 近 O多 a来 , 着我 国工业 化 、 随 城市化 速度加
目前 , 1 5 除 9 3年颁布 的《 劳动保险 条例 》 可视
为社会保 障立法 外 , 国还 没有第 二 部 社会 保 障 中
方 面的专 门性 法律 。特别是作 为社会保 障制度 核
内容 、 围和项 目构成 的整体 , 通过对 国 民收入 范 他
的分 配和再分 配 , 障 全体 公 民基 本 生存 权 利 并 保
措 。近 几 年 来 , 内 就 失 地 农 民 安 置 问题 也 进 行 国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与思考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与思考【摘要】我国失地农民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他们面临着生活困难和社会保障不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失地农民现状、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建议,包括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加强政府财政支持、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等。
文章强调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这对于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的参与也是推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
通过持续努力和改进,我们可以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现状分析、问题、建议、发展方向、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参与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较大,农民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失地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弱势群体”。
失地农民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他们既失去了耕地和生存来源,又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社会保障覆盖率不高,保障水平不够,保障范围有限,导致失地农民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设计健全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以帮助失地农民摆脱困境,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围绕我国失地农民的现状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以期为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完善提供参考。
1.2 问题提出目前,我国失地农民面临着诸多社会保障问题,其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农村土地的流转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失地农民的生存困境,他们往往面临着失地无处安身、失地无法继续耕种等难题。
由于失地农民多为农村劳动力,其收入减少、社会保障不足,容易陷入贫困困境。
如何建立健全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给失地农民带来了诸多困扰和不公平对待。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对策与建议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对策与建议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对策与建议1.引言失地农民指的是因土地征用而失去农村土地流转权的农民,由于失去土地,失地农民面临生计问题以及缺乏社会保障的困境。
为了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2.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分析2.1 失地农民数量和分布情况2.2 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和困难2.3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分析3.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及法规3.1 土地征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解析3.2 相关政策文件及解读4.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对策4.1 就业创业扶持措施4.2 教育培训支持政策4.3 医疗保障及健康服务4.4 养老和福利保障4.5 住房保障和安置政策5.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建设的经验与问题5.1 成功案例分析5.2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6.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建设的建议6.1 完善社会保障网络6.2 加强政策落地和执行力度6.3 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6.4 提高资金投入和经费使用效益7.结束语附件:1.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文件2.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案例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土地征用:指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条件,依法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将土地从农民手中征收,用于建设项目或其他公共用途的行为。
2.社会保障: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提供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
3.就业创业扶持措施:指针对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提供的资金、技术指导、培训等支持措施。
4.教育培训支持政策:指为失地农民提供的教育培训补贴、就业推荐等支持政策。
5.医疗保障及健康服务:指为失地农民提供的医疗保险、健康服务和医疗费用补贴等政策。
6.养老和福利保障:指为失地农民提供的养老保险、福利金等保障措施。
7.住房保障和安置政策:指为失地农民提供的住房保障和安置服务等政策。
浅析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10-28
引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现状及问题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对策与建议结论:总结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CHAPTER
01
引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对于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公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WATCHING
提高保障水平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建议
拓展保障范围
创新保障方式
加强教育培训
CHAPTER
04
结论:总结与展望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就业难度大,再就业率低补偿标准低,生活保障能力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缺乏长期保障机制心理问题突出,社会融入困难对策建议加强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补偿标准,增加生活保障能力加强心理疏导和关爱,促进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
研究结论总结
研究展望与建议
进一步深入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推动政策落实和改进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THANKSFOR
感谢您的观看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和社会捐助,但这些资金往往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
政策不完善
关于做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建议
关于做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建议近年来,我市掀起新一轮开发热,征地拆迁项目增多,规模扩大、范围拓宽,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已形成一个社会群体,他们的生存保障问题解决不了,就进入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随着城市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市广大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如何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存、养老问题,保管好他们的“养命钱”,创造一个稳定的、安全的失地农民的养老制度平台,为政府分忧解难?最关键的问题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社会保险覆盖面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岗前培训存在缺陷。
根据衡阳市失地农民的现状,现提出以下建议:一、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参照雁峰区情况,目前共有被征地农民9980人,截止2010年12月底,共有参保人数1600人(基本养老保险972人,养老生活保障628人),按2009年缴费标准(实缴41904元),达到退休年龄的失地农民一次性缴28495元,享受政府8年补贴13409元,退休待遇为418.7元/月;按2010年缴费标准(实缴49032元),达到退休年龄的失地农民一次性缴纳33342元,享受政府补贴15690元,退休待遇为447.04元/月。
二、增强失地农民的参保意识被征地农民在不断增多,但参保比例却非常小,必须不断增加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
一是加强宣传和引导,让失地农民从依赖土地生存、依赖政府救济的惯性思维转变到自主就业、自找出路的积极意识,使其适应由“纯农民”向城镇居民的角色转换。
二是社保机构和基层政府,要利用各种有效方式向失地农民宣传参加社会保险的意义、作用及重要性,提高农民自我保障的认知度;加大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增强透明度。
三、提高失地农民的退休待遇根据衡政发[2008]28号文件规定,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可享受政府8年补贴,退休待遇与城镇居民相同。
而有些村组征地所得的钱只够缴纳养老保险费,若参保,家里就没有多余的资金用来开资,只能靠每月的退休工资来维持生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建议
【摘要】失地农民是我国城市化改革进程中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失去其生存的物质基础,生存权受到威胁,国家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简要论述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建议为失地农民建立完善的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失地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并为其建立相应的就业机制。
【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一、我国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失地农民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要重视和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顺利实现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要解决我国失地农民的问题必须首先要正确认识它们,尽管各地失地农民补偿费用、失地后就业情况和收入差异较大,但是总体来说,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征地补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收入问题。
从各地情况看,失地农民中只有极少数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他们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
他们既不享有土地的保障,也不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
失地农民由于在就业、收入等方面的不稳定性,依托家庭保障模式越来越受到冲击。
部分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在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又享受不到有关政策,导致失地农民大量转化为城市贫民,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
二、我国失地农民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在法律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界定不明晰。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农民集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符合产权主体的特征。
从所有制内容来看,国家和集体在法律关系上是平等的两个主体,实际却表现为国家高于集体,国家可以通过城镇化征收和征用集体的土地,反之则不行。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法律上界定不明,结果导致土地被少数人控制,许多农民的土地经营权被侵害,也导致在城镇化进程中,本应作为既得利益的农民的权利,却被国家或其他乡镇村组织侵害。
”我国农村集体所有权主体的模糊和缺失,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并且在全国范围还不均衡,因此集体所有制这种形式在一定阶段内仍将存在。
从法律方面看,立法上的缺失和法律解释的模糊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其次,现行征地法规制度不完善,其公正性还不能保证。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征地法规制度,但是总体上说还不能保证征地过程、征地补偿的公正性、合理性。
例如同类土地因征用项目不同而补偿标准不同,很容易引起了农民的不
满。
从近年被征占地的情况看,由于被征占土地的用途和用地单位的性质不同,给付征地补偿费的情况也不同,同地不同价的现象非常普遍。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补偿标准与其他征地类型相比偏低,都在1万元左右,最低的每亩6000元,但城区建设用地补偿地价则远远高于这个金额。
最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本身并不完善,更别提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了。
农村基本未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仅有很小范围的城郊失地农民享受了低保。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还未建立,尽管各地政府对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日益重视,一些专门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出现,但仍处于探索阶段。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建设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例如资金来源单一,目前主要来源于政府的土地转让收益,对于政府来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是一笔沉重的财政负担;对失地农民提供的保障只能是满足其基本生活的低水平保障,失地农民抵抗风险的能力很弱等。
三、解决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主要建议
我国要改变轻农的思想,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重视,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方面来解决我国失地农民问题。
1、完善土地产权制度
首先,建立完善的土地产权法,严格规范土地产权,纠正现在的一些法律规定保护政府的倾向性;要解决农村土地产权主体模糊的问题,从法律上承认农民是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要解决农村土地产权的残缺问题,以保障农民合法的权益不受到侵害。
其次,要给与集体土地所有权具有与国有土地所有权的平等地位。
国家在征用土地时,要与农民集体建立起平等的地位,在合理补偿的同时,要给予一定的增值补偿及社会保障。
最后,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的产权制度,通过市场机制,有效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2、完善征地法律制度
首先,加强有关土地征收法律的建设,规范土地征用行为和过程,监督和保障征地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
应建立独立的“土地征收补偿法”,要明确国家不可以随意征用农民的土地财产,对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动用征地权,而对于商业开发,一般不动用征地权。
其次,以当地生活水平为基础,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补偿标准在实际中的执行应当强调一视同仁,除了特殊情况(如战争等)在征地中不应分市政用地、公益性用地与经营性用地。
最后,合理分配征地补偿费用,并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
应该建立严格的征地补偿合理分配方案,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方案的实施。
3、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除了要为失地农民建立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还要为失地农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从理论上讲,国家有责任为每个公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受国家财力的限制,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只能覆盖一部分居民。
失地农民作为城市化发展当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国家有责任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
失地农民虽然获得了征地补偿费用,但是现在的补偿费用相对于市场价位是十分低廉的。
因而,各地应当将失地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只要失地农民有需要就应当为其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不得以失地农民获得了征地补偿,而将他们排斥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外。
参考文献:
[1]涂文明.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和构建[J].理论导刊,2004,(12)
[2]陈信勇,蓝邓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制度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4,(3)
[3]张靖,张凤荣,张军连.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初探[J].观察与思考,2005,(2)
[4]晓亮.探索土地问题的解决途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