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推进,失地农民问题日益突出。

一方面,这些失地农民面临着被剥夺土地资源、失去生计和被边缘化的危险;另一方面,他们也缺乏充足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养老保障问题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现有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选题为“我国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旨在探讨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面临的挑战,分析其原因和成因,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之道和政策建议。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研究目的为:探讨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以实现对失地农民老年人的全面保障,促进其全面融入城市化进程。

研究问题包括:1.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现状是怎样的?2.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我国应该如何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5.针对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政策措施?三、研究方法和途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和实证研究。

针对文献调研,将从国内外学术文献、相关政策文件、社会调查和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搜集与阅读,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

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对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实际情况的调研,主要通过现场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以便于更好的探究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四、预期成果1.对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深入探讨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和根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2.提高社会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认知度,并推动社会各界关注该问题,为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3.对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为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保障问题提供基础和支撑。

五、论文结构安排论文结构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章:选题背景和研究思路第二章: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现状与挑战第三章: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影响因素第四章: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根本原因第五章: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第六章:结论和展望。

中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中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中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作者:窦可惠来源:《财税月刊》2015年第10期摘要本文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改善中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城镇化第一节引言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特别在2000年之后出现的大规模圈地现象,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土地以各种合法或非法的形式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农民也因此失去赖以生存和养老的根本保障,成为失地农民。

由于中国现行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常出现侵害农民利益、补偿安置不合理、失地农民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的现象。

因此对失地农民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如何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当前失地农民问题,为失地农民提供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中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一、失地农民的总量中国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那么所谓的失地农民就是指失去了土地使用权的农民。

尽管宏观来看,国家已经开始严格控制用地规模,但由于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土地需求及因此产生的失地农民,仍呈现刚性增长的趋势。

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内容显示2000年至203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

届时,中国的失地农民将超过1亿人,而将有一半以上的农民既要失业又要失地。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征用土地必然会影响一部分农民的生计。

农户的土地流转出去之后虽然能获得土地补偿款,还可以通过外出打工拓宽了收入渠道,提高收入水平。

但也不难发现仍有大量的农户因为农地流转之后,生活资料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且由于农户自身年龄较大、缺乏劳动技能和资本等,无力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打工,导致收入水平因土地流转而下降,生活水平也随之降低。

《2024年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范文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大量农民因此失去了土地。

在这一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现状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背景及原因1. 背景城镇化进程中,政府为了实现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征用农村土地。

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面临着生活、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

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随之产生。

2. 原因(1)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当前土地征用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如征地补偿标准不统一、程序不规范等,导致失地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

(2)就业问题突出:失地农民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技能单一等原因,难以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工作,导致生活困难。

(3)社会保障不足:部分地区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措施不够完善,导致他们在医疗、养老等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三、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现状及影响1. 现状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主要包括土地补偿、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

由于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就业问题突出和社会保障不足等原因,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

这导致部分失地农民对政府和开发商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引发社会矛盾。

2. 影响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影响社会稳定。

如果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妥善解决,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其次,影响城镇化进程。

如果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阻碍城镇化的顺利进行。

最后,影响政府形象。

政府在土地征用和安置过程中如果存在不公、不透明等问题,将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四、解决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对策建议1. 完善土地征用制度(1)制定统一的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确保补偿公平、合理。

(2)规范土地征用程序,加强监管,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

(3)建立土地征用听证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的改变导致了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分析其现状、成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土地征收、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

他们通常面临着就业难、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

由于失去了土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失地农民往往难以适应城市生活,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三、失地农民问题的成因1. 土地政策:我国土地政策的变化是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民失去土地。

2. 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土地价格不断上涨,进一步加剧了失地农民问题。

3. 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措施不足,使得他们在失去土地后难以获得足够的生活保障。

四、失地农民问题的影响失地农民问题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失地农民的就业难、收入减少等问题加剧了城乡差距,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最后,失地农民问题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政治稳定。

五、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1. 完善土地政策:应制定更加合理的土地政策,确保土地征收、征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尽量减少农民失去土地的情况。

2. 促进就业: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扶持力度,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措施,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就业。

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应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措施,确保他们在失去土地后能够获得足够的生活保障。

4. 发展农村经济:在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同时,还应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为 关 注 的 焦点 。 由 于 失 去 了赖 以 为 生 的 土 地 , 之 当 前 征 地 工 作 中 的 问 题 和 我 国社 会 保 障 制 度 的 不 完善 , 地 农 民 成 为 加 失
“ 田无 地 、 业 无 岗、 保 无份 ” 三 无农 民” 为 维 护 失 地 农 民 权 益 , 筹 城 乡 发 展 、 建 和 谐 社 会 , 须 采 取 有 效 的 措 种 就 社 的“ 。 统 构 必 施 , 立 完 善 的 失 地 农 民社 会 保 障 体 系。 建
倍多 。这表 明居 民的温饱 需 求 已得 到充 分 满 足 , 对 于食 的 同 时 总是 带 着 戒 备 的 心 理 , 时 担 心 自 己会 上 当 受 骗 , 其 时 这 品衣 着等基本 生活 用 品的 消费将 逐 步 转 向高 质量 、 品位 样 的 消 费 环 境 不 利 于 消 费 需 求 的 增 长 。必 须 加 强 精 神 文 明 高
2 3 优 化 供 给 结 构 .
态 , 强 其 消 费 能 力 和 消 费 意 愿 , 民一 般 会 根 据 目前 收 入 增 居
食 品 、 着 等 基 本 生 活 用 品 消 费 支 出 占 总 消 费 支 出 的 水 平 和 未 来 的 收 入 预 期 安 排 自 己一 生 的 最 佳 消 费 和 储 蓄 。 衣 2 s 构 建 诚 信 、 德 、 康 的 消 费 环 境 . 道 健 比重 逐 年 下 降 趋 于 稳 定 , 通 通 信 等 方 面 支 出 比重 增 长 较 交 快 , 未来 的消费热点 。如 20 是 0 4到 2 0 食 品 支 出 占消 费 0 8年
No 0 , 0 2 . 6 2 1
现代商 贸工业 M o enB s e rd d s y dr ui s T a e n ut ns I r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宜兴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宜兴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宜兴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国土政策的不断调整,许多失地农民在城市周边的城乡结合部或城市化新区开展农业经营活动,但他们往往面临没有固定收入、医疗保障困难等问题,尤其是在老龄化人口增长的趋势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宜兴市是江苏省南京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该市位于太湖流域,以竹编和紫砂陶器著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失地农民在宜兴市周边的城乡结合部或城市化新区开展农业经营活动。

然而,由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也逐渐浮现。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以宜兴市为例,通过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现状,并从政策层面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阐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和现状,同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宜兴市及其它城市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如下:1. 了解宜兴市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现状,探析其存在的问题和瓶颈;2. 分析宜兴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成因,阐明其内在机制和制度缺陷;3. 提出解决宜兴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包括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政策扶持机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4. 为宜兴市及其它城市的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和相关政策建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为主要的数据收集手段,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宜兴市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现状分析,包括其养老保险参保情况、养老财产积累情况等方面。

2. 探析宜兴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成因,包括政策制度缺陷、经济困难、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

3. 对比分析国内其他地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和制度,借鉴其可行经验和做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转型时期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转型时期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法律与社会
转型时期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 � 覃双凌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 南宁 � � � � � �

要 随 着我 国经 济的 迅速 发展 �农村 城 市化 战略 进程 的不 断 推进 �越 来越 多的 农 民失 去了
赖以 生存 的土 地� 而目 前我国 现行 的农 民保 障机 制 并没 有充 分考 虑 这些 �在 市场 经济 条 件下 如何 解决 好他 们的 社会 保障问 题� 将直 接影 响我 国社 会经济 的全 面健 康发 展� 首先 �笔 者研究 了当 前我 国城 市化 进程 中失 地农民 社会 保障 的现 状� 随后 分析 现 阶段 失地 农民 社 会保 障存 在的 问 题及 制度 缺陷 �最后 在此 基础 上提 出相 应的 对策 建议 � 关键 词 西 部地 区� 转型时 期� 失地 农民 �社会 保障
的变革 , 从 繁忙的农耕 模式转变为 激烈的市场 竞争模 式 ,由于失地农民本身文化素质及掌握的技能无法适应 市场竞争 , 导致其在 城市化进程 中就业受 阻 � 二是失地 农民的发展 权受到严峻 的挑战 � 生 存权是发 展权的基 础 , 而发展权是生存 权的更高形 式 , 在农民生 存无法保 障的条件下 ,发展权 更是无法确 保 , 如无法完 成子女教 育 ,农民的医疗养老等得不到落实 �
1 28
20 0 8. 1 2
F U JIA N TRIB U N E
法律与社会
( 三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落实国家城乡统筹战略 . " 城乡统筹 " 是
但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 , 失 地农民社会保障体 系尚未形成 , 下面主要从收 入补偿 , 养老及就业三方面
党 的十六大提出今后城市化进程的战略思想 , 而当务 进行论述 � 之 急, 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农民失地的 必然性 , 使农民科 收入补偿 . 目前 , 我国西部地区对失地农民安置 � � 学 合理地离开土地 , 让失地的农民在城市化 进程中实 现 基本的生活保障 . 各级政府应高度认识到 补偿工作 对失地农民的重要性 , 并充分考 虑到 失 地 农 民今 后 的 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问题. 这不但体现农民的意 农民的收入,而不是造成大批生活无法保障的农 民, 应 该 努力 使 农 村 与城镇之间 协调发展 , 而 不是扩 农民成为新的无保障的社会困难群体,如缺乏城市社会的 认可度, 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应有的待遇 . 有利于农民权益的获取 . 公民尤其是 失地农民 社 会保障权的获取是各级政府的首要职能 . 失地农民 生 存权的获取要求政府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 生活 . 发 展 权是生存权的高一层次 , 是社会发 展的最终目标 , 发 展 权的确立要求政府满足人们发展的需求 . 失地农民 度 和公共措施 , 解除和预防贫困以及其他风 险对失地 农 民造成的威胁 , 为其提供基本生活 和发展的条件 , 维 护 失地农民人格尊严 . 我国的宪法也对此做 出了具体 明确的规定 . 失地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 , 都是中华人民 共 和国的公民 , 应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 和社会福 利. 弥补二元结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 . 一直以来, 我国实施的是城乡二元化社保制度 . 在城市 , 实施的是 高 补贴 , 高就业 政策 , 城市户口 与就业 机会及养 老 , 医 疗等一些社会保险紧密相连 . 而农村实施的是自助 , 互 助 和国家救济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保障 , 保 障层次与水 平 明显偏低 , 保障体系不确定 , 承受经济风险 的能力也 微 薄的绩效福利 , 但又成不了真正的 市民 , 享受不到一 般 市民的保 障 , 生活极度困 难 , 社会保 障权益缺 失 , 给 社 会稳定发展带来风险 . 因此 , 合理 保障工作的开展 , 一 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社保制度的不完善 , 维护了失 方式以货币补偿为主 , 现有货币补 偿远远达不到提供 生活 , 就业 , 养老等 一系列保 障职能 的要求 , 致使我国 西部失地农民生活得不到最基本的 保障 . 国家有关规 定, 土地补偿费归集体所有 , 同时征 用土地的安置补偿 农 民只得到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 , 只占全部征地补 偿费很少一部分 . 于失地农民尤为特别 . 土地的失去 , 意味着农民就失去 了依靠, 养老便成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 现有征地价格满 足不了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 的需要 , 也满足不 了农民提高农民本身技术含量的耗费 . 同时 , 货币安置 只提供失地农民暂时的生活补偿 , 未考虑他们未来的 发展及就业问题 , 失地农民也可能 只注重眼前利益而 导致货币补偿使用不当 . 就必须寻找出路再就业 . 从目前我 国失地农民情况分 析, 再就业形势很是严峻 . 这一方面是农民自身条件的 限制 , 比如文 化素质低 , 技术 含量不 高 , 思想 观念落后 等, 在原本就业就非常紧张 的城市 , 失地农民就业更成 问题 . 另一方面也是现有征地安置政策导致的结果 , 科 学, 合理 , 公平的国家安置政策的制 定及有效实施成为 农民再就业的关键 . (二 )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农民如果失地又没有相应的社 会保障 , 那么他们 的生活就面临严重的苦难 , 这也将 是社会不稳定的巨 大隐患 . 而造成我国失地农民社保 问题的根源是多方 面的 , 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点 . 公共利益的需要 , 可以依照 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 征用 . 但是没有明确规定征地的性质 , 对 征地后利益如何分 配也尚未作出细则 . 在土地征用制 度不完善或缺失的 条件下 , 很容易出现社会混 乱现象 , 侵害失地农民的利

《2024年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范文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城市面积不断扩大,许多农村地区逐渐被征用为城市用地。

这一过程中,大量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土地是农民生活的重要基础,其失去土地后,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现状在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利益损失,如土地补偿标准过低、安置房质量不佳等;二是就业安置问题,失地农民普遍缺乏就业技能,难以融入城市就业市场;三是社会保障问题,部分失地农民未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面临养老、医疗等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四是心理适应问题,失地农民面临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心理上需要适应和调整。

三、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原因分析1. 政策执行力度不足:部分地区在土地征收和补偿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导致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

2.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部分地区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存在短板,未能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等基本生活需求。

3. 就业市场不健全:城市就业市场对失地农民的接纳程度有限,缺乏有效的就业培训和安置措施。

4. 心理适应能力不足:部分失地农民在心理上难以适应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

四、解决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对策建议1. 完善土地征收和补偿政策:政府应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土地征收和补偿政策,确保农民得到公平、合理的补偿。

2. 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3. 促进就业安置:政府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培训和安置措施,帮助他们顺利融入城市就业市场。

4. 加强心理辅导和帮助:政府应建立心理辅导机制,为失地农民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顺利适应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

5. 鼓励农民参与决策过程:政府应鼓励农民参与土地征收和补偿政策的制定过程,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政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

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失地农 民权益保 障存在的 问题
( 一) 征地补偿标准低。据统计, 按现行征地补偿标准 , 失去土地的 农民获得 的补偿只相当于失地前六年左右的纯收入。对农民的土地 补偿费是依据土地原产值来计算的, 这是一种与市场供求关系脱节的 片面定价模式, 忽略了被征土地的区位优势、地理条件 、未来的发展 前景等因素。加之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提高其政绩, 片面追求经济 陕速 增长, 低征高卖现象屡见 , 使得失地农民未分享到土地出让后增值所 带来的收益。 ( -) 征地程序不规范。在实 际征地过程 中, 征地工作完全 由地方 政府操控, 采用事后公告的形式 , 且这种公告多流于形式, 旨在催促失 地农民进行补偿登记。作为享有土地所有权的失地农民, 既没有知情 权, 也没有对征地依据产生质疑的权利。正是 由于征地过程缺乏透明 度, 致使政府不按程序征地, 未批先用 , 买卖出租 , 暗箱操作等违法现 象不 同程度存在。 ( 三) 安置方式单一化。我 国目前对被征地农 民实行的大多是一 次 胜货 币补偿安置方式, 然而这只能维持失地农民短期的生活水平, 缺乏为失地农 民全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效考虑。此外, 失地农民 “ 上楼”后 , 生活消费成本明显加大, 大部分农民倾 向于 眼前消费 , 缺 乏长远规划, 使得拿到的补偿费在短短 r L 年 内用完 , 这在一定程度上 影 响着社 会 的安定 。 ( 四) 社会保 障体系构建欠健全 。社会保 障是一个 国家实现公平 的重要工具, 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伞。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 具有城乡二元化体制特征 , 并且覆盖面狭窄 , 绝大部分失地农民还处 在无保障或低保障状态。再加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未建立 , 失地农 民尚不能参加社会养老保 险和医疗保 险。如果还以 “ 保证被征地农 民原有水平不下降”的准则行事, 只会j 步拉大城乡差距 , 不利于 我国经济均衡平稳发展。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民而 言 ,最 根本 的影 响在 于其 失 去 了赖 以 生存 的基
本生产资料,而非简单的财产权益丧失 ,使农 民长
远 的生产 生活 条件发 生 根本 性 的 改变 。 因此 ,单 一
的经济补偿模式很难为失地农 民今后的生活提供足
6 .1 和 254 % ( 1 。近 几年 各 地 的工 业 园 0 1% 7 .5 表 )
现的一部分群体。但是如果失地农 民的社会保障问 题 无法 较好地 解 决 ,势 必影 响 到我 国 的工 业 化 与城 市化进程。目前我国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表 现在 三个方 面 ,一是 土地 农 转非 速 度 太快 ,土地
手 解决 失地 农 民社 会保 障 问题 ,最后提 出相 应 的对策建 议 。 关 键词 :农 民;征地 ;补偿 ;社 会保 障
St y ng o o i ls c iy p o l ms o h an ls a m e s ud i n s c a e urt r b e ft e l d-o tf r r
收稿 日期 :2 1 9— 6 0 1—0 0 作者简介 :黄建萍 ,女 ,16 9 5年生 ,经济师。
1 12 补偿 方 式 单一 现 行 征 地 土 地 补偿 标 准 过 .. 低 ,且 大都 采用单 一 的货 币安 置 方式 ,对失 地农 民
的生活起不到长期保障作用。集体土地征收对于农
征 占规模过大 ,所涉及 的农 民群体越来越多 ,与此 同时补偿方式单一 , 标准低 ,达不到保障失地农民
生 存 与发展 的要 求 ;二是 失地 农 民就 业 无保 障 ;三
是针对失地农 民就业的社会保障不完善。
1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1 1 征地 范 围广 。补偿方 式单 一 、标准低 .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用于城市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农民失去了他们原本的农田,而不得不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这一现象已经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失地农民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城市扩张、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

失地农民通常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生活来源的不稳定,失去土地后,他们的生活保障受到了严重威胁;二是就业难,许多农民在城镇缺乏就业技能和资源,难以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三是社会融入难,由于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失地农民在城镇生活中往往感到孤独和迷茫。

三、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一)经济问题失地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土地补偿款和就业收入。

然而,由于土地补偿款有限,加之部分农民缺乏就业技能和资源,他们的生活水平往往大幅下降。

此外,由于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部分失地农民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二)社会问题失地农民的消失导致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使得他们在城镇生活中往往感到不适应。

同时,由于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

此外,部分失地农民因无法融入城市社会而陷入心理困境,甚至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四、解决措施(一)完善土地征收制度政府应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确保土地征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同时,应提高土地补偿标准,确保失地农民能够获得合理的经济补偿。

此外,政府还应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培训和创业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和创业。

(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政府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包括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确保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能够得到必要的经济支持。

(三)促进社会融入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促进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

我国征地制度下对失地农民保障和补偿问题研究

我国征地制度下对失地农民保障和补偿问题研究
三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失地农民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条件妥善解决和安置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已经刻不容缓对于目前的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真的不容乐观各种矛盾和争端在农村不断发生为了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我们应该更加主动去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国家的统一政策和地方的具体政策应相互配合整体推进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制定统一的有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
法 已经 成 为 当务之 急 。
关键词 :征地制度;失地农 民;补偿 ;保障
引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 的农业大国 ,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 比较 强 。著名 的古典经济学家威廉 ・ 配第认为 ,“ 土地是财 富之母 ”斯 密甚 至把土地视作产生价值 的唯一 源泉。这表 明,土 地本身具有 经济功 能 , 农 民可 以通过它进行生产 ,创造经济价值 ,获得经济 收入。土地也 是具 有保障功能 ,不仅为农 民提供 日常基本的生活保 障 ,而且 也提供 了就业 的机会 ,从农业用地到非农业用地这个过程 中 ,失地农 民并不是土 地的 所有者而是使用者 的身份 ,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农村 土地归集体所有 ,农 民本身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 , 农 业用地 首先还是政府 去使 用的 ,所 以政 府就会以很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得到土地 ,这样使农 民的手里土地越来 越少 ,政府就会从 中获益。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失地农 民的权益受 到更 大的损害 ,很长时间以来 ,各个 地方这种现象 总是 出现,不 仅造成 了大 量农 民失 去土地 ,而且 还对 我们的经济基础造成 了很大影 响 ,如果这样 下 去一定会 激发很 激烈 的社会矛盾 。对于这种情况 ,国家提 出了从根本 上去防止 和保护农 民的权 益不受 到威胁 的手 段 ,从立法 的角度 ,从法律 上去规范保护土地的重要性。依法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加大对征地程序的 规范 以及在征地过程 中权益保护 ,使农民在农 村生活中活的有 尊严 。 我 国目前 的征地 制度对农 民基本权益损害的原因

关于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研究综述

关于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研究综述

关于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进行研究综述。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失地农民面临的养老困境。

接着明确了研究目的,即探讨当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最后阐述了研究意义,强调改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必要性。

在首先对我国失地农民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他们面临的养老风险。

然后探讨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演变历程,重点关注政策变迁及影响因素。

接下来研究了现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分析其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为完善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提供参考。

在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望未来,指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应不断改进和完善。

最后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研究综述、现状分析、制度演变、政策探讨、政策效果评估、问题、建议、总结、展望、政策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研究始于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建设和完善的需求。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失地农民是指因国家建设需要,被征用土地而无法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或生活的农民。

他们往往面临着养老保障的空白和不确定性,需要社会给予特殊关注和支持。

研究背景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是一个具有特殊背景和需求的群体养老问题。

传统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无法完全覆盖失地农民,而他们又因失地而无法享受传统涵盖范围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如何为失地农民建立适合其特殊身份和需求的养老保险制度,成为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

对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升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合程度。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和发展历程,分析现行政策的优缺点以及效果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大量农民被迫失去耕地,转而进入城市从事低技能劳动,这些失地农民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失地农民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进一步了解其遭遇的困境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失地农民的定义与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政府征地或者农村经营方式转变,导致农民失去耕地并丧失土地使用权的群体。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失地农民人数不断增加,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已有数千万农民被迫失地。

三、影响因素分析失地农民的现状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1. 土地征收政策:虽然土地征收是确保城市建设和农田流转的必要手段,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低补偿、不公平分配等,导致失地农民丧失土地后难以保障生计。

2. 就业机会不足: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背景,只能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失地农民失去耕地后,丧失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社会保障,而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对他们的覆盖率有限,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四、失地农民生活困境失地农民面临多重生活困境,主要包括:1. 经济困难:失地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临时工作,因此不稳定且收入较低,很难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甚至影响子女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2. 住房问题:失地农民在城市中常常生活在简陋、拥挤的条件下,住房问题成为了他们最为突出的困难之一。

3. 子女教育难题:由于经济困难,失地农民很难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这将给他们的子女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4. 社会融入问题:失地农民作为外来人口,面临着社会融入的问题,他们往往受到歧视和排斥,缺乏社会支持和关爱。

五、政府应采取的措施为了改善失地农民的现状,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1. 改革土地征收政策:完善土地征收程序和补偿机制,确保失地农民得到合理的补偿,并提供就业培训和转型支持,帮助他们重新就业和生活。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补偿机制研究——以西安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补偿机制研究——以西安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补偿机制研究——以西安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扩张所需的土地也越来越多,对于乡村中的农民来说,他们的土地被征用后需要得到合理的补偿和社会保障。

然而,许多农民在失去土地后,面临着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权益受损、失去社会地位等问题。

因此,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补偿机制的问题,对于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补偿机制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策略,以西安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梳理现有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补偿机制相关法规和政策,分析其适用情况和问题。

2.调研西安市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与补偿情况,包括公共服务、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3.分析西安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补偿机制的实施情况,明确存在的问题,包括补偿标准低、制度不完善、信息不透明等。

4.提出西安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补偿机制的改进策略,包括提高补偿标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信息公开等。

5.总结研究成果,提出对全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补偿机制的启示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以及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收集相关的法规、政策和研究文献。

2.制定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西安市失地农民进行问卷调查。

3.选择5个典型个案,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

4.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访谈,获取专业意见和建议。

5.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文本分析,整理出研究结果。

四、预期研究成果与意义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西安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补偿机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促进了大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良性互动,并对其他城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补偿机制的制定提出有益的启示和建议,加强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有序发展。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成为推动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然而,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失地农民问题。

他们原本是土地的主人,因城镇化发展的需要,被迫离开自己长期耕作的土地。

这个问题的产生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失地农民问题的现状失地农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征收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二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三是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由于征地补偿和安置措施不公平、不透明,常常引发农民的不满和抵触情绪,有时甚至会导致群体性事件。

而在就业和收入问题上,失地农民由于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在城市化进程中快速适应新的就业环境,往往面临着就业难、收入低的困境。

同时,他们的社会保障也往往因各种原因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压力加大。

三、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策略首先,要加强对土地征收的政策制定和执行,确保公平、公正、透明。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土地征收程序和制度,确保征地补偿和安置措施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同时,应加强宣传教育,让农民了解和理解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

其次,要积极推动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创业。

政府应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支持措施,帮助失地农民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同时,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城市建设和发展,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再次,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确保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四、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土地征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确保征地补偿和安置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失地农民提高就业能力;三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

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分析其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土地被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

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面临着就业、生活、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数量庞大,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一)就业问题失地农民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很难适应城市化的就业需求。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他们往往无法顺利融入城市劳动力市场。

(二)生活问题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他们失去了土地后,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同时,由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三)社会保障问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们在失去土地后,往往无法享受到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

这使得他们在面临生活困境时,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三、失地农民问题的原因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既有政策性原因,也有社会性原因。

(一)政策性原因政策性原因是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城镇化进程中,政府为了实现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大量征用农村土地。

然而,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往往存在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失地农民的权益受到损害。

(二)社会性原因社会性原因是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与城市的差距逐渐拉大,许多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

然而,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很难适应城市化的就业需求。

同时,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得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无法享受到完善的社会保障。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管理科 学
・8 ・ l 3
我国失地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徐 艺端
(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 学院, 福建 福 州 3 0 0 ) 5 0 7 摘 要: 随着我 国城镇化和 X&4进 程的加快 , - L 农村 集体土地被大量征 用失地农 民数量迅速扩 大。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不足 , 带来 了 各种 问题 , 如就业难 、 生活水平普遍 下降, 以及 一 系列的社会 问题 。本文对失地农 民社会保障不足的原 因进 行分析 , 乡二元制体制是根 城 源、 现行 的征地制度不合理 等等 , 最后 落结到我 国目前政府在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 障存在的问题 。 。
关键词 : 地农 民; 会保障 ; 失 社 问题
1失地农 民的规模和分布 我 国逐渐确立了国家的户 口登记和身份户籍管理制度 , 对农村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 程的加快 , 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 的户 口居 民迁入城市 , 采取 了严格 的限制措施 , 形成 了以身份户籍 用, 失地农民数量 迅速 扩大 。 根据 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的统计结果 , 管理 为核心的城乡隔绝 的二元结构体制。 把城市人 口和农村人 口鲜 我国失地农 民的数量至少超过 了 4 0 ,而且 以每年 2 0万的速 明侵 害开来 , 00万 0 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世界范 围内, 只有 中国实行城 乡 度递增。国土资源部 的研究课题《 1 2 世纪我 国耕地资源前景分析及 隔离 的二元户籍制度。 保护对策 》 指出 , 也 在严格控制 的前提下 ,0 1 2 3 2 0 ~ 0 0年 3 间全 0年 因此 , 在二元制体制 下 , 国现有 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欠 缺公平 我 国年均建设 占用耕地不低于 10万亩 , 8 新增失地农 民 7 0 80万人 。 的。从数据上看 , 占全 国人 口近 7 %的农民只享用 全部社会保障费 0 2失地农民社 会保 障不足导致的问题 的 1 %, 占全 国人 口 3 %多的城镇居 民却 占用了全部社会保障费 l 而 0 21 . 失地农民就业难 的 8%。 9 从年人 占有社会保 障费上看 , 城镇人均 占有达 4 5元 , 民 5 农 全 国各地开始探索和发展失 地农 民的安置模式 , 在实际的操作 人均 占有仅为 l 元 , 5 相差是很大 。 上多数都是一次性 的给予支付补偿金 , 获得补偿金 的农 民自找其它 32现行征地制度的不合理 . 就业 出 口。 民在失去土地保 障后 , 农 由于文化程序不高 , 自身劳动技 现行 的征地制度用计划经济 的强制手段来征地 , 用市场经济 的 能有 限 , 在就业中处 于劣势 , 困难重重 。 价格来 出让土地 , 由于利益的驱动 , 政府不断下发征地令 , 民的土 农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 , 失地农 民的就业 困难最主要是他们长 地以各种理 由各种形式被所谓 的公共权利机构所强行征走 , 民的 农 期 以来缺少接受高 水平 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 就业观念 陈旧 , 整体 权益受到侵害 。 文化水平和知识技 能普 便低下 , 特别是 欠缺适应城市第二 、 三产 业 321 ..征地政策不按 市场规律办事。 的岗位要求 的技能 , 以显得能力在劳动力市场上就业的竞 争能力 所 理论界普 遍认 为 , 国家在 “ 公共利益 ” 的掩护 下 , 强制的政治 用 十分有 限。 执行力 强行征走农 民的土地 , 不按市场价格给征地补偿 , 是不适 这 22失地农 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发展的要求 的,完全还照着计划经济的老路 。 就业 的困难所带来的生活水平的下降等一系列 的问题 。 一次性 地方政府“ 代表 国家” 走在 了开发商的前列 , 先行从农 民那里征收过 的货币安置补助在短期 内安 排生计是没问题 , 但从长远来 看 , 旦 来 的土地 。地方政府按计划经济 的办法对农民的土地补偿 , 一 继而用 安置 费被逐渐完用 , 失地农 民的生计 问题就突显出来。 市场经济 的价格出售土地 。用行政命令来代替市场机制 , 土地从集 土地是农 民的生活的基础 , 离城郊较近的农 民有可能外出务 工 体变 国有存在着不平等 的差价。 这种土地征收政策 , 当前征 地过 是 获得 比原来更多的 收入 , 但从调查来看 , 绝大 多数农 民的生活水 平 程 中失地农民权益屡遭侵犯 的根本原因。 随土地 的失去或减少而下 降。 例如 , 根据 国家统计局对 2 4 9 2户的调 322 ..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 。 查, 耕地被 占用前年人均纯收入平均为 2 6 元 , 7 5 耕地被 占用 后年人 《 土地管理法》规定 ,征收耕地 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片收 “ 均纯收入平均为 2 3 , 7 9元 约下降 了 1 其 中, %。 年人 均纯收入增加的 前 3 年平均年产值的 6 l ,土地赔偿 款和安置补助费 的总和不 一 0倍 有 16 2 5户 , 占调查总户数 的 4 %; 约 3 持平的有 34户 , 占 1%; 2 约 l 下 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 3 年平均年产值 的 3 倍 。 0 从规定可 以看出 , 我 降的有 15 3 3户 , 占 4 %。土地被征用后 收入减少 的农户 , 约 6 大多是 国土地征收制度单纯 以土地生产 的农产 品的数量和农业经 营产值 传统农业地 区的纯农业户。 人 为补偿 标准 , 按照原用途原产值进行适 当补偿 , 的是使 需要安 止 23失地农 民带来 的社会问题 . 置 的农 民维持原有 的生活水平 。但这个规 定也存在着不合 理的地 231 ..失地农 民医疗问题突出。据统计 , 占全 国总人 口近 6 %的 方 , 0 土地本身的价值 、 收后土地增值 的空间等都不在考虑的范围 , 征 农村居民只享用了 2 %左右 的医疗卫生资源 ;0 0 9 %左右的农 民是无 并没有将土地作为资产处理 。一刀切的补偿标准是不合理 的。 保 障 自费 医疗群体 。 农村 中因病致贫 、 因病返贫 的现象时有发生。 已 33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缺 陷 . 经丧失 了土地所带来的保障 , 医疗等生活保障问题都是 由农 民自己 从我 国目前的土地制度从权属关系看是土地集体所有 , 农户家 解决 的, 往往也存 在着很多 问题。 庭联产承包经营 所有权和经营权相 分离 。农 民拥有 的只是土地部 232 地农 民的养老保 险亟待解决 。养老保 险制度是 我国社 份 的所有权 , ..失 与所有权相关的一些物权 , 如处分权 、 收益权等都没有 会保障体系 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 失地农民所得赔偿 , 要解决 当前 得到体现 , 这样 的“ 所有权” 的形 式本 身就存在 问题 。而所有权的这 生活 、 购置房屋所需 , 长远看 , 从 很难从一次性的货 币补偿来 发挥养 种残 缺 , 也剥夺 了农 民参 与谈判的地位 、 资格 、 权利 和机会 , 得农 使 老保 障的功能 。 民不 能在 国家征地 、 社会保障 、 就业安置等方面获得与政府 或开发 3 我国失地农 民社会保障存在不足 问题的原因分 析 商直接谈判的权利。 民在没有失地的情况下所拥有的土地 的初始 农 31 .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根源 的权益本 身就有缺陷 , 在征 占地的产权交易过程 中 , 这种制 度的缺 我 国城乡二元结构就是 以户籍 制度为核心 、 为支撑 , 在城 乡采 陷被引发 出来。 用不 同的资源配置的方 式和再分配制度。 在这种 “ 城乡分 治 、 一国两 34 .地方政府经济利益 的驱动 策” 的制度安排 下 , 户籍制 度成 为两种身份 、 两种待遇 的主要凭 借 政府在土地的征用 中, 既是管理者又是经 营者 。改变土地的用 物, 例如农村居民与城镇居 民在就业 、 教育 、 社会保 障等方面产生了 途 , 借地生财 , 是很 多基层地方政府试图走 出财政困境的主要手段 。 巨大 的利益反差。 在政 治 、 经济利益最 大化的驱使下 , 为行 政主体 ( 作 下转 7 2页 )

我国农村失地人员社会保障立法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失地人员社会保障立法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失地人员社会保障立法问题研究刘玉平(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传统家庭和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许多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失去土地,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生存问题、养老问题、医疗问题以及农民的贫困问题都日趋严重。

所以在我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迫在眉睫。

本文针对学者前期研究成果,根据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该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农村医疗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就业保障等,而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立法是关键。

作者通过对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制度进行研究,以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为例,农民土地征用补偿缺乏法律规制,提出在我国建立农村失地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得出了应加强我国农村失地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立法的结论。

〔关键词〕农村失地人员;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医疗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中图分类号:D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11)06⁃0087⁃05 发展农村经济问题,始终是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及农民工工作的核心;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基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解决失地农民的根本,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消除农村贫困,实现城乡同步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在现代,社会转型中国家农村失地人员的社会保障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系统考察中国失地农民的生存状态,探讨失地农民贫困根源,分析可能导致和即将带来的严重社会危害。

笔者看到,若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生存问题,必须从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出发,改革征用农地安置补偿方式,构筑以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底线的社会救助方法,细化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落实农民工伤保险待遇,努力改善其失地农民收入结构。

同时,要加强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着力提高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增强其就业能力,尤其是自主创业能力,变“输血式”扶持为“造血式”扶持,以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的开题报告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的开题报告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现象,导致了大量农民被迫失去了其土地,失地农民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弱势群体”。

失地农民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被收回农村或者城市建设用地的农民。

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热点问题之一。

然而,在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方面,相关政策和制度还未能完善,导致了很多失地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甚至出现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实证研究,探索如何加强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从而更好地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3.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针对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展深入地探究和实证分析,研究内容包括:
(1)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定和土地补偿标准的问题。

(2)失地农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

(3)失地农民居住和生活环境的问题。

(4)失地农民维权渠道和法律援助体系的问题。

(5)相关政策和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4.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文献综述等方法,对失地农民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掌握相关问题的真实情况,以便更好地提出解决方案。

5.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实证研究,更好地了解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帮助相关部门完善政策和制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同时,本研究的研究成果也将为类似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生了失地农民这个迅速膨胀的特殊群体,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由于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加之当前征地工作中的问题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失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

为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完善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标签: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补偿标准;法律援助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作为农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数量迅速增加,目前我国的失地农民数量在4000万人以上,据预计,2020年我国的失地农民将达到1亿。

由于我国目前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现状以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农民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附着于土地的一系列权益,因此,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1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1.1 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在对失地农民的安置上,大部分地区采取货币安置方式,对于征地补偿标准,《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补偿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土地补偿费,二是青苗及其地上附着物补偿费,三是劳动力安置补偿费。

我国只是按被征用地的原有用途进行补偿,而没有考虑土地的未来用途和地价,因此对征地实行的是部分补偿原则,这种补偿方式的特征:(1)补偿金低于土地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土地的位置、人均耕地面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土地价值的经济因素,(2)征地补偿费远远不能保障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难以解决失地农民长远生活之计。

有的地方采用的是留地安置方式,即留出一定面积土地给失地农民,帮助其生活保障,这种方法能够使失地农民长久享受土地增值收益,但是这只能在人均耕地较多的地方才能实行。

还有的地方采取住房安置的方法,即统一规划,为失地农民提供住宅,这种方法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居住问题,但是其他方面难以保障。

1.2 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招工安置,还有一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征地补偿费开办一些经营实体,让失地农民在其中工作,但这些企业产权不明晰,抵御不了市场风险,一旦企业亏损倒闭,将造成失地农民既失地又失钱。

由于安置方式单一,加上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很多农民失地的同时也失业了。

据调查,失地农民在土地征用的同时能获得就业安置的比重不超过10%。

随着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计划用工方式逐渐为市场主导的就业形式所替代,企业用人自主,劳动保障部门一无就业岗位,二无权安置农民就业,三无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政策出台,再加上失地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和农村没有健全的职业培训教育机构以及年龄等原因,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不容乐观。

1.3 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我国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比较完备,但还没有建立完备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土地是农民最基本、最稳定的生活来源。

失去了土地保障,家庭养老又趋于弱化,再加上传统的补偿安置方式存在缺陷,失地农民“老无所养”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国务院提出有关文件要求和指导精神,加快了失地农民建立养老保障的步伐,一些地区已经展开了积极的探索,相继出台了一些实施办法。

从各地的实践看,目前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案:第一种就是把失地农民直接纳入城市养老保障体系,但是该方案针对的是城市规划区以内的失地农民,难以将全部失地农民吸收,因此,该方案只是小范围的举措。

第二种方案是采用政府统筹模式,养老基金的筹资由政府、集体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政府承担的费用从土地出让金收人中列支,集体承担的费用从土地补偿费收人中支出,个人承担的费用由被征地农民自愿缴纳或从征地安置补助费费中抵缴。

参保的被征地农民到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给付方式实行缴费确定制。

政府为每个参保的被征地农民建立养老保障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金按同期城乡居民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个人(一些地区含集体)缴纳的部分划人被征地农民的个人养老账户,政府承担的部分形成社会统筹基金。

这种模式考虑了各种客观因素,从制度设计上来看比较合理,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个人账户空账和养老金筹资缺口造成的实际支付能力的不足。

1.4 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失地农民面临的诸多社会保障问题中,最为棘手的即为医疗保障问题。

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具有其特殊性。

一方面,由于他们失去了土地,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民,将他们完全划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并不十分合适;另一方面,失地农民在被转为城市居民之后,多数已不再享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优惠政策,而传统的城市低保、养老和医疗保险体系又大多未延伸到失地农民。

因此,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他们所得到的数万元失地补偿费,仅能够维持数年的基本生活,当其从卖地款中拿出一部分钱来看病保命的时候,往往是病未看好,吃饭又成了问题,因而使其由失地农民跨入城市贫民的行列。

2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2.1 补偿费用不合理,补偿水平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是一种与市场无关的政策性价格。

按照有关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其所有者所有,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偿费必须专款专用,这意味着农民个人所能获得的补偿费只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占全部征地补偿费的极少部分,所获补偿较低。

虽然近几年各地适当提高了征地补偿标准,但是在征地过程中,农民没有参与权和决策权甚至没有知情权,从而致使土地补偿款的分配混乱,出现大量暗箱操作和“寻租”行为,补偿款被层层截留,据国家有关资料统计,被征用土地的收益分配比例是:地方政府占20%-30%,企业占40%-50%,村级组织占25%-30%,农民仅占5%-10%,补偿水平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2 没有严格而完善的征地法律程序征地一般要经过“申请——批准——公告——征用”这些程序,这样做有利于化解征地中的各种矛盾,保证失地农民的利益。

我国各级政府对征地程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地方也出台了具体的要求和办法。

但是,有关土地征用程序的立法仅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中有模糊的规定,如仅规定了征地批准后和补偿方案确定后的“两公告一登记”程序,其他程序是否公告却没有规定,这使土地征用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较低。

除法律对征地的范围、程序等的规定不健全外,对征地补偿也缺乏法律规范,我国宪法对征地补偿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其它的统一立法来支撑,使土地补偿在立法上政出多门,只重视行政机关管理的方便,忽视了农民权益的保障。

从土地赔偿款的分配来看,农民没有参与权和决策权,导致补偿款分配混乱。

此外,对征地纠纷也没有相应的解决机制和细则,往往使纠纷无法解决,失地农民状告无门。

即使有法律的规定,但因缺乏公正的司法监督,有些地方在征地与补偿也不依法办事,越权审批、任意降低补偿标准和补偿金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没有严格而完善的征地法律程序,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真正的保障。

2.3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弊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三大弊端。

第一,失地农民仍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

从各地情况看,失地农民中只有极少数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他们失去土地后,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既不享有土地的保障,也不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成为一个边缘群体。

第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

目前普遍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重心定位于养老风险的防范与保障上,而医疗保险、失业保障和工伤保险等仅在沿海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现,没有得到普及推广,社会保障覆盖面窄。

从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来看,社会保障资金主要依赖于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费,它属于保障资金的一次性存量供给,农民对于土地转让后产生的巨额增值收益几乎一无所得,这使得社会保障缺乏稳定、长效的资金来源,因此,对失地农民的保障限于“生存型”保障,而不是“发展型”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低。

第三,就业保障机制不健全。

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有两个特征:实现再就业普遍困难,大部分失地农民处于半就业半失业状况;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工资水平低且稳定性差。

失地农民就业难,一方面是农民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就业岗位有限,再一方面就是就业保障机制不健全,有的尚未建立。

有的地方在征地时承诺引进企业优先安排失地农民就业,但因为企业自主招工等原因不能兑现承诺。

此外,对失地农民的培训体系不完善,对失地农民的培训缺乏统一规划,缺乏用前培训、按需培训和实训教学,培训面不宽。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

在当前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

他们徘徊在城市的边缘,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在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不到有关政策待遇,是我国最弱势、最缺乏保障、最边缘化的群体,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3 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3.1 提高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土地征用补偿是征地问题的核心,为了保护农民的长远发展利益,必须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补偿。

我国现有的土地产值的倍数为补标准的依据显然不能真正体现土地的真正价值,所以应当以土地在市场应有的价值为基础,提高土地征收的补偿幅度。

土地征收补偿款的确定不仅要补偿被征土地的现在价值和损失,还要考虑土地的未来价值以及因征地带来的连带损失,比如农民的再就业成本、物价上涨引起的风险等。

土地补偿标准的确定,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

西方发达国家的征用补偿费包括土地使用费和土地赔偿金,前者相当于土地价值,后者是对土地权利人因征用而造成的经济及其他损失的补偿。

发达国家对征地价格的评估也是由中介机构来完成,可以有效地减少中间交易成本,遏制“寻租”行为。

另外,在征地的补偿上,发达国家主要以现金补偿为主,但考虑到现金补偿时土地价格评估技术不足和物价上涨因素,一些国家也规定了现物补偿,这可以减少政府筹措资金的困难和人们的不满情绪,是一种改变补偿方式单一化的有效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3.2 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保障由于没有独立的法律,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征地程序没有法制化,失地农民的权益也就没有法律的保障,所以对失地农民提供法律保障,就要单独制定《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将土地的征用范围,土地征用的补偿原则、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土地征用的程序和法律责任等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以保证农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

法律此外,针对目前土地产权不明晰造成的诸多问题,还应尽快使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法制化,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身份,从法律上控制各级政府部门对土地的征用,使农民土地权利的行使得到法律的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