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制动机构设计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第10章课件

工程力学第10章课件

不同端部形状的从动件
图10-13 尖顶、滚子和平底等不同端部形状从动件
凸轮机构零件实物
图10-14 发动机凸轮轴、气门液压挺柱、气门(杆)和摇臂实物照片
动的BC杆2称为连杆。 • 如果杆1或杆3能绕其回转中心A或D做整周
转动,则称为曲柄。 • 若仅能在小于360°的某一角度内摆动,
则称为摇杆。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1.曲柄摇杆机构; 2.双摇杆机构; 3.双曲柄机构。
四杆机构类型判别之一
• 当最短杆长度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 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时,按最短杆件所处 位置不同:
图10-9“想一想”图
第二节 凸轮机构
• 凸轮是一个具有 曲线轮廓的主动
件,依靠轮廓上
的点与转动中心
的距离不同,使
贴在其上的从动 件作相对往复移
动,不同的曲线
轮廓就能实现不 同规律的移动。
图10-10车轮制动器凸轮机构
不同形状的凸轮
图10-11 盘形、移动和圆柱等不同形状凸轮
不同形式的从动件
图10-12推杆和摆杆等不同运动形式凸轮
想一想
汽车风窗刮水器中夹有胶条的刷架工
作时是往复摆动,但通常它由电机带动, 电机是作整周运动,这中间是什么样的机 构起作用呢?
第一节 铰链四杆机构
(a)模型
图10-1 铰链四杆机构
(b)简图
铰链四杆机构组成
• 固定不动的AD杆4称为机架; • 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接的AB杆1和CD杆3称
为连架杆; • 不与机架 图10-6曲柄摇杆机构死点示意图
图10-7飞机起落架示意图
图10-8汽车发动机死点示意图
想一想
看了《十万个为什么?》,
一定知道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 的,因为圆上每一点到圆心的 距离始终相等。现在将车轮装 置倒过来,并让轮轴固定,如 果想使轮子上面构件按一定规 律相对轴心作往复移动,如图 10-9所示,你有什么的办法?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简介《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是一本系统介绍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教材,适用于机械工程领域的学习和实践。

本书是作者基于多年教学经验和实践总结而成,结合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旨在帮助读者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内容概述本书共分为总共分为十二个章节,包括:1.机械设计基础概述2.工程材料3.机械零件的基本参数与尺寸4.轴:设计与选择5.联轴器与联接6.齿轮传动基础7.制动器与离合器8.曲柄摇杆机构的设计9.凸轮机构的设计10.弹簧与密封件的设计11.设计实例与计算方法12.机械设计软件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每个章节都详细介绍了相应的知识点和设计方法,通过理论的讲解、实例分析、计算方法和软件辅助设计等手段,帮助读者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

特点系统性与全面性本书的特点之一是系统性和全面性。

作者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并全面地介绍了机械设计的各个方面。

无论是机械零件的尺寸参数、轴的设计与选择、齿轮传动、弹簧设计等,都有详细的讲解和实例,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机械设计的各个方面。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既注重理论的讲解,又注重实践的能力培养。

每个章节都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方法的讲解,帮助读者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机械设计中。

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机械设计。

创新与应用本书还注重介绍一些创新的机械设计方法和应用。

例如,对于曲柄摇杆机构的设计,不仅介绍了传统的设计方法,还介绍了一些创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这样的内容使读者能够了解到机械设计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适用对象《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适用于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学生,也适用于从事机械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对于初学者来说,本书既可以作为教材,也可以作为自学的参考书。

对于已经有一定机械设计基础的人员来说,本书可以作为进一步提升技能的参考书。

机械的运动方案及机构的创新设计

机械的运动方案及机构的创新设计

(2)并联式
主动件1的运动(t)同时传给基本机构I和II,使它们具有相同的 运动规律 1(t)或不相同的运动规律 1(t)和 2(t),并通过具有两个 自由度的差劝机构III使从动件2获得合成的运动规律(t) 。
III使运动叠加后,传给从动件2,其运动规律为(t) 。
(3)组合式
组成复合式 组合机构时, 基本机构有 机联结,互 相依存。基 本机构 I或 II中 主动件的运 动 ( t) ,通过 机构 I、 II中部 分构件组成 的差动机构 III 使运动叠加 后,传给从 动件 2 ,其运 动规律为(t) 。
4.点到点的运动机构 1)曲柄滑块机构 合理的设计曲柄滑块机构的尺寸,可以实现滑块的点到点 的运动 2)凸轮机构 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及直动从动件凸轮机构均可实现点到 点的运动
5.位到位的运动机构 在四杆机构应用中,连杆及摇杆占据空间两个及两个以上 位置的情况随处可见,如: 1)热处理炉炉门开闭机构 炉门可以占据开启和闭合两个位置 2)飞机起落架机构 起落架可以使轮子占据收起和放下两个位置
几种常用传动机构的基本特性
齿轮机构 传动比准确,外廓尺寸 优 小,交率高,寿命长,功 率及速度范围广,适宜于 点 短距离传动 缺 制造精度要求高 点 开式 0.92~0.96 效 闭式 0.9 6 ~0.99 率 6 级精度直齿 v ≤ 18 m/s 开式 0.5~0.7 蜗杆—蜗轮机构 带传动 链传动 中心距变化范围 连杆机构 适用于宽广的载 凸轮机构 能实现各种运 螺旋机构 可改变运动形 转动变移 动, 传力比较大
直流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可用作电动机或发电机,还有其它特殊用 途。它具有下列特点:
(1)优良的调速特性。调速平滑、方便、范围广,转速比 可达1:200;

汽车制动系统设计说明书

汽车制动系统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本次制动系统设计的意义 (2)1.2 本次制动系统应达到的目标 (2)1.3 本次制动系统设计容 (3)1.4 汽车制动系统的组成 (3)1.5 制动系统类型 (3)1.6 制动系工作原理 (3)第二章汽车制动系统方案确定 (4)2.1 汽车制动器形式的选择 (5)2.2 鼓式制动器的优点及其分类 (6)2.3 盘式制动器的缺点 (8)2.4 制动驱动机构的结构形式 (8)2.4.1 简单制动系 (9)2.4.2 动力制动系 (9)2.4.3 伺服制动系 (10)2.5 制动管路的形式选择 (10)2.6 液压制动主缸方案的设计 (12)第三章制动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 (14)3.1 轻型货车主要技术参数 (14)的确定 (14)3.2 同步附着系数的3.3 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系数 的确定 (15)3.4 鼓式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16)3.5 制动器制动力矩的确定 (18)3.6 制动器制动因数计算 (19)3.6.1 制动器制动因数计算 (19)3.6.1 制动器制动因数计算 (20)3.7 鼓式制动器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21)第四章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24)4.1 制动轮缸直径d的确定 (24)的计算 (25)4.2 制动主缸直径d4.3 制动踏板力F (26)P4.4 制动踏板工作行程Sp (26)第五章制动性能分析 (27)5.1 制动性能评价指标 (27)5.2 制动效能 (27)5.3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27)5.4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28)5.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 (28)5.5.1 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29)5.6 制动减速度j (29)5.7 制动距离S (29)5.8 摩擦衬片(衬块)的磨损特性计算 (30)5.9 汽车能够停留在极限上下坡角度计算 (32)第六章总结 (33)参考文献 (34)一.绪论汽车工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汽车工业的生产水平,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整个工业水平,汽车工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工业生产的总体水品。

第10章 卷取和送经

第10章 卷取和送经

根据不同织物的下机缩率,可以求得织物机下纬密:
P w = P'w 1 a%
在图10—1所示的机构中,Z7、Z8 、 i,D是固定常数:
公式 L = Z1Z3 Z7 iD 可写为 L = 2.00145 Z1Z3 (mm)
Z2Z6 Z8
Z2Z6
由于齿轮齿数是有级变化的,因此,根据所选择的齿 轮齿数得到的织物纬密与织物设计要求的纬密会有所差异, 但这种差异应小于纬密误差所允许的范围(±2%)。
近安装了起伸幅作用的边撑。
边撑的形式主要有刺环式、刺辊式、刺盘式和全幅边撑 等几种。
刺针的长短、粗细和密度应与所加工织物的纱线特数、 织物密度相适应。当织制粗而不密的织物时,采用粗、长和 密度小的针刺;当织制细而密的织物时,采用细、短和密度 大的针刺。
第二节 送经机构
保证从织轴上均匀送出经纱,以适应织物形成的要求,给 以工艺要求的张力,并保持织造过程中张力的稳定。
这种卷取机构中棘爪、棘轮的 冲击仍然存在。
(三)消极式卷取机构
打纬时,钢筘通过新引入的纬纱将织口推向前方,使织口 产生位移x,新引入的纬纱越粗,x数值越大。这里包含着两个 因素:(1)新引入的纬纱粗,它 占据的空间大,织口移动量增 加;(2)纬纱粗,打纬阻力增大 织口移动量也大。
织口移动使织物张力F下降, 力矩M2减小。当M2小于M1时,棘 轮发生转动,卷取辊卷取织物, 于是织物张力F增加,M2数值重 新增大,直至M1=M2时,棘轮停 止转动。
重锤制动式送经机构
联合制动式送经机构
二、调节式送经机构
(一)机械式调节送经机构
织造时,一方面由 机械作用积极传动织轴 回转而送出经丝;
另一方面随着经丝 张力的变化和织轴直径 的减小,自动调节经丝 的送出量。

(NEW)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修订版)

(NEW)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修订版)
【答案】转动副的中心;移动副导路方向的垂线的无穷远;接触点的公 法线
【解析】①两构件组成转动副时,在转动副的中心位置的相对速度为 0,即转动副的中心是其瞬心;
②当两构件组成移动副时,所有重合点的相对速度方向都平行于移动方 向,其瞬心位于导路垂线的无穷远处;
③当两构件组成滑动兼滚动的高副时,接触点的速度沿切线方向,其瞬 心应位于过接触点的公法线上。Leabharlann 1-2-25由图中可测量出


滑块的速度:

得,连杆的角速度:
1-18.图1-2-26所示平底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已知凸轮l为半径 r=20mm的圆盘,圆盘中心C与凸轮回转中心的距离lAC=15mm,
lAB=90mm, =10rad/s,求θ=0°和θ=180°时,从动件角速度 的数值 和方向。
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齿轮传动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蜗杆传动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3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4章 轴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5章 滑动轴承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
第1章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平面连杆机构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 凸轮机构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齿轮机构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轮 系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章 织机传动第一节织机的传动系统

第十章  织机传动第一节织机的传动系统

第十章织机传动第一节织机的传动系统一、织机传动机构的要求织机是极为复杂的机器,具备五大机构和一些辅助机构,而且各个机构之间要求有严格的时间及工艺配合。

所以传统织机的开口机构、引纬机构、打纬机构和卷取机构一般采用齿轮或齿型带传动形式;送经机构一般通过三角皮带轮进行传动,送经量则通过经纱张力来进行调节。

新一代高速无梭织机则采用多个电机分别传动各个机构的方式,其运动配合则由中央处理器进行控制,保证各运动之间的时间协调。

二、有梭织机的传动系统1.有梭织机的传动机构在有梭织机上,首先由电动机通过皮带传动驱动主轴回转,再由主轴传动其它机构。

如图11-1所示,电动机通过2~3根A型三角皮带传动织机主轴1,再由主轴通过主轴齿轮2及中心轴齿轮3传动中心轴4。

主轴与中心轴的转速比为2:1。

主轴通过牵手5使筘座脚6摆动,带动钢筘打纬。

同时,由筘座脚传动送经机构和卷取机构,由织机的中心轴驱动开口机构、投梭机构、断经自停机构以及断纬自停机构。

这样就带动了全机的运转。

有梭织机的传动系统如下:三、无梭织机的传动系统无梭织机的传动系统相对于有梭织机来说,由于其机构功能较多而更为复杂。

各种不同的无梭织机也采取相类似的传动方式,但是根据织机的种类、型号、性能、生产厂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喷气织机传动系统传统的喷气织机的传动系统如图11-2所示。

主电动机通过组合型三角皮带传动织机主轴1,由主轴通过主轴齿轮2及中心轴齿轮3传动中心轴4,再由中心轴齿轮3和绞边轴齿轮5传动绞边轴6。

主轴与中心轴的转速比为2:1,与绞边轴的转速比为1:1。

窄幅喷气织机通常通过四连杆装置驱动打纬机构,主轴通过连杆机构的牵手8使摆臂(筘座脚)9往复摆动,带动钢筘打纬。

同时,由绞边轴传动绞边机构7,并通过三角皮带轮14传动送经机构。

另外主轴通过齿型带轮12传动卷取机构。

开口机构则通过织机的中心轴经齿型带轮13驱动。

喷气织机的引纬系统采用与织机分离、但由织机主控制装置同步控制运行的电子储纬器供纬,引纬供气机构一般通过电磁阀进行控制,断经和断纬采用电子自停装置。

机械设计第十章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机械设计第十章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10-1证明当升角与当量摩擦角符合时,螺纹副具有自锁性。

当时,螺纹副的效率所以具有自锁性的螺纹副用于螺旋传动时,其效率必小于 50%。

10-2解由教材表10-1、表10-2查得,粗牙,螺距,中径螺纹升角,细牙,螺距,中径螺纹升角对于相同公称直径的粗牙螺纹和细牙螺纹中,细牙螺纹的升角较小,更易实现自锁。

10-3解查教材表10-1得粗牙螺距中径小径螺纹升角普通螺纹的牙侧角,螺纹间的摩擦系数当量摩擦角拧紧力矩由公式可得预紧力拉应力查教材表 9-1得 35钢的屈服极限拧紧所产生的拉应力已远远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螺栓将损坏。

10-4解(1)升角当量摩擦角工作台稳定上升时的效率:( 2)稳定上升时加于螺杆上的力矩( 3)螺杆的转速螺杆的功率( 4)因,该梯形螺旋副不具有自锁性,欲使工作台在载荷作用下等速下降,需制动装置。

其制动力矩为10-5解查教材表9-1得 Q235的屈服极限,查教材表 10-6得,当控制预紧力时,取安全系数由许用应力查教材表 10-1得的小径由公式得预紧力由题图可知,螺钉个数,取可靠性系数牵曳力10-6解此联接是利用旋转中间零件使两端螺杆受到拉伸 ,故螺杆受到拉扭组合变形。

查教材表 9-1得,拉杆材料Q275的屈服极限,取安全系数,拉杆材料的许用应力所需拉杆最小直径查教材表 10-1,选用螺纹()。

10-7解查教材表 9-1得,螺栓35钢的屈服极限,查教材表 10-6、10-7得螺栓的许用应力查教材表 10-1得,的小径螺栓所能承受的最大预紧力所需的螺栓预紧拉力则施加于杠杆端部作用力的最大值10-8解在横向工作载荷作用下,螺栓杆与孔壁之间无间隙,螺栓杆和被联接件接触表面受到挤压;在联接接合面处螺栓杆则受剪切。

假设螺栓杆与孔壁表面上的压力分布是均匀的,且这种联接的预紧力很小,可不考虑预紧力和螺纹摩擦力矩的影响。

挤压强度验算公式为:其中;为螺栓杆直径。

螺栓杆的剪切强度验算公式其中表示接合面数,本图中接合面数。

机械传动系统与控制系统设计简介

机械传动系统与控制系统设计简介

二、肥皂压花机的传动路线及传动比的分配
肥皂压花机是在肥皂块上利用模具压制花纹和字样的自动机, 其机械传动系统的机构简图如图3.3.7所示。
27
精选ppt
(1)传动路线分析 具体传动路线如图3.3.8。
28
(2)传动比分配
若该机的工作条件为:电动机转速1450r/min,每分钟压制50 块肥皂,要求传动比误差为2。以下对上述方案进行传动比分配 并确定相关参数。
i 总 i 1 i 2 i 3 2 .5 3 .7 3 9 3 .0 9 5 2 8 .9 3 29
相对误差i为
ii总 i总2928.930.24%
i总
29
按传动比误差小于2%的要求,且各传动比均在常用范围之内, 故该传动链传动比分配方案可用。
精选ppt
2)辅助传动链
皂块送进和成品移位运动的工作频率应与模具往复运动频率相
14
精选ppt
(5)啮合器变速 啮合器分普通啮合器和同步啮合器两种,广泛应用于汽车、
叉车、挖掘机等行走机械的变速箱中。 啮合器一般都采用渐开线齿形,齿形参数可根据渐开线花键
国家标准选定。由于啮合套使用频繁,齿轮经常受冲击,齿端和 齿的工作面易磨损,因此,齿厚不宜太薄。为减小轴向尺寸,啮 合器的工作宽度均较小。
15
精选ppt
三、无级变速器
无级变速传动能根据工作需要连续平稳地改变传动速度。图 3.3.5为双变径轮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的工作原理图 。
无级变速器有多种型式,许多型式已有标准产品,可参考产 品样本或有关设计手册选用。
16
精选ppt
第三节 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
一、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的过程和基本要求
21
精选ppt

高等机构学第十章 紧固、锁紧、加紧和夹具装置

高等机构学第十章 紧固、锁紧、加紧和夹具装置

10.3 自动释放载荷的抓钩
起升把手
圆柱形棒
凹座 弹簧
载荷
轴环 凸块
该机构设计的关键在于,起 升把手与轴环,在凸块的配 合下能够起到锁紧与释放抓 钩的作用。
图10.3(1 )
7
10.3 自动释放载荷的抓钩
工作过程示意图
下行准备 抓取
8
上行起吊
下行准备 释放
图10.3(2)
上行至释 放点
释放完成
10.4 带有滚珠制动的快速释放锁紧销
并且,平台越重,产生的夹紧 力越大。
优点:不需要额外夹紧力,结 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
图10.7
12
10.8 用于机床和固定设备上的快速作用夹具
几种简单的快速作用夹具
扳手
图10.8(1)
13
10.8 用于机床和固定设备上的快速作用夹具
几种简单的快速作用夹具
扳手
工件
凸轮手柄
图10.8(2)
14
图10.8(3)
10.8 用于机床和固定设备上的快速作用夹具
工件a
工件a 固定支架
手轮
图10.8(4)
图10.8(5)
手轮
几种简单的快速作用夹具
15
10.9 靠摩擦力夹紧的装置
夹紧螺杆
滑块
T型螺栓 图10.9(1)
底座 水平轴
夹紧螺栓同时 夹紧两根轴
垂直轴夹紧架 图10.9Fra bibliotek2)16
10.9 靠摩擦力夹紧的装置
高等机构学
第10章 紧固、锁紧、加紧和夹具装置
1
目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城轨道车辆噪声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大连交通大学-教务在线

城轨道车辆噪声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大连交通大学-教务在线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分册)大连交通大学教务处二○一○年十二月目录1.《机车总体及走行部》课程教学大纲 (1)2.《机车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4)3.《内燃机学》课程教学大纲 (6)4.《机车制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8)5.《轨道车辆交流传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0)6.《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12)7.《牵引电器》课程教学大纲 (14)8.《电力电子装置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16)9.《柴油机增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8)10.《柴油机性能模拟及优化》课程教学大纲 (20)11.《内燃机供油及排放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22)12.《现代机车车辆检修技术及装备》课程教学大纲 (24)13.《柴油机结构及组装》课程教学大纲 (26)14.《内燃机学B》课程教学大纲 (28)15.《机车模拟仿真软件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30)16.《机车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32)17.《机车车辆运用》课程教学大纲 (34)18.《车辆结构及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36)19.《车辆制动》课程教学大纲 (39)20.《车辆动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42)21.《车辆制造与修理工艺学(A)》课程教学大纲 (44)22.《车辆电气装置》课程教学大纲 (46)23.《城市轨道车辆结构及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49)24.《城市轨道车辆牵引传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51)25.《城市轨道车辆制动》课程教学大纲 (54)26.《城市轨道车辆运用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56)27.《城市轨道车辆噪声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58)28.《城市轨道车辆牵引计算》课程教学大纲 (60)31.《车辆制造与修理工艺学(B)》课程教学大纲 (67)32.《车辆噪声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69)33.《车辆业务》课程教学大纲 (71)34.《车辆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73)35.《车辆强度专用软件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75)36.《车辆动力学专用软件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77)37.《工程优化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79)38.《空气制动系统仿真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81)39.《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83)40.《交通运输设备(A)》课程教学大纲 (85)41.《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87)42.《运输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90)43.《交通安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93)44.《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95)45.《列车牵引计算》课程教学大纲 (99)46.《智能运输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101)47.《现代物流学》课程教学大纲 (103)48.《交通运输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105)49.《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大纲 (107)50.《铁路货物运输》课程教学大纲 (110)51.《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教学大纲 (113)52.《旅客运输》课程教学大纲 (115)5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17)54.《港口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19)55.《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教学大纲 (121)56.《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24)57.《高速铁路》课程教学大纲 (126)58.《铁路重载运输》课程教学大纲 (128)59.《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130)62.《城市轨道交通》课程教学大纲 (137)63.《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40)64.《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142)65.《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45)66.《交通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148)67.《交通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151)68.《道路通行能力》课程教学大纲 (153)69.《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56)70.《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59)71.《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162)72.《轨道交通工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64)73.《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66)74.《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69)75.《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72)76.《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75)77.《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78)78.《城市道路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81)79.《交通工程CAD》课程教学大纲 (184)80.《交通组织优化》课程教学大纲 (187)81.《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189)82.《城市轨道车辆》课程教学大纲 (192)8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95)84.《交通工程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197)85.《交通流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199)86.《物流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87.《交通运输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203)88.《高等级公路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205)89.《交通系统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207)90.《交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9)93.《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215)94.《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218)95.《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220)96.《动车组结构及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23)97.《动车组牵引传动及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226)98.《动车组制动》课程教学大纲 (228)99.《动车组制造及检修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230)100.《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32)101.《车辆结构强度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35)102.《电力电子技术及装备》课程教学大纲 (237)103.《工程传热学》课程教学大纲 (240)104.《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43)105.《车辆动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45)106.《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48)107.《现代设计方法及先进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50)《机车总体及走行部》课程教学大纲Locomotive’s Collectivity and Bogie课程编号:0030108001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机车方向)执笔:孙传喜适用年级:10-13级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机车总体及走行部》是车辆工程专业机车方向的一门专业课,对学生掌握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及高速动车组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有重要的作用,是培养机车专业人才的重要必修课程。

货车前后轮制动器设计

货车前后轮制动器设计

货车前后轮制动器设计
货车前后轮制动器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动器类型选择:货车常用的制动器类型有盘式制动器
和鼓式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具有散热性能好、制动效果稳
定等优点,适用于大型货车;鼓式制动器结构简单、价格
低廉,适用于小型货车。

2. 制动器布置方式:根据货车的驱动方式和轮胎数量,制
动器可以布置在前轮、后轮或四轮上。

对于前驱货车,前
轮制动器是必需的;对于后驱货车,后轮制动器是必需的;对于四驱货车,前后轮制动器都是必需的。

3. 制动器结构设计:制动器主要由制动盘、制动片、制动
器活塞、制动器壳体等组成。

制动盘固定在车轮上,制动
片通过制动器活塞施加压力,与制动盘接触从而实现制动
效果。

4. 制动力分配:货车前后轮制动力的分配需要根据货车的
重心位置、载重情况和行驶状态等因素进行调整。

通常情
况下,前轮制动力应大于后轮制动力,以确保货车在制动
时不会出现失控或侧滑的情况。

5. 制动系统液压传动:货车的制动系统通常采用液压传动
方式,通过制动液压泵、制动液管路和制动液缸等组件将
驾驶员的制动操作转化为制动力。

6. 制动系统辅助功能:为了提高货车的安全性和驾驶舒适
性,制动系统通常还会配备制动助力器、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等辅助功能。

以上是货车前后轮制动器设计的一般原则,具体的设计还
需要考虑到货车的具体型号、使用环境和制动要求等因素。

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力学计算、材料选择和系统调
试等工作,确保制动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汽车设计》课后题答案

《汽车设计》课后题答案

《汽车设计》课后题答案第⼀章汽车总体设计1-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如今在乘⽤车上得到⼴泛采⽤,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在客车上得到⼴泛采⽤,其原因⼜是什么?答:前置前驱优点:前桥轴荷⼤,有明显不⾜转向性能,越过障碍能⼒⾼,乘坐舒适性⾼,提⾼机动性,散热好,⾜够⼤⾏李箱空间,供暖效率⾼,操纵机构简单,整车m⼩,低制造难度后置后驱优点:隔离发动机⽓味热量,前部不受发动机噪声震动影响,检修发动机⽅便,轴荷分配合理,改善后部乘坐舒适性,⼤⾏李箱或低地板⾼度,传动轴长度短。

1-3:汽车的主要参数分⼏类?各类⼜含有哪些参数?各参数是如何定义的?答:汽车的主要参数分三类:尺⼨参数,质量参数和汽车性能参数1)尺⼨参数:外廓尺⼨、轴距、轮距、前悬、后悬、货车车头长度和车厢尺⼨。

2)质量参数:整车整备质量、载客量、装载质量、质量系数、汽车总质量、轴荷分配。

3)性能参数:①动⼒性参数:最⾼车速、加速时间、上坡能⼒、⽐功率和⽐转距;②燃油经济性参数;③汽车最⼩转弯直径;④通过性⼏何参数;⑤操纵稳定性参数;⑥制动性参数;⑦舒适性1-4:简述在绘总布置图布置发动机及各总成的位置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或如何布置才是合理的?答:在绘总布置图时,按如下顺序:①整车布置基准线零线的确定②确定车轮中⼼(前、后)⾄车架上表⾯——零线的最⼩布置距离③前轴落差的确定④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的布置⑤车头、驾驶室的位置⑥悬架的位置⑦车架总成外型及横梁的布置⑧转向系的布置⑨制动系的布置⑩进、排⽓系统的布置?操纵系统的布置?车箱的布置1-5:总布置设计的⼀项重要⼯作是运动校核,运动校核的内容与意义是什么?答:内容:从整车⾓度出发进⾏运动学正确性的检查;对于相对运动的部件或零件进⾏运动⼲涉检查意义:由于汽车是由许多总成组装在⼀起,所以总体设计师应从整车⾓度出发考虑,根据总体布置和各总成结构特点完成运动正确性的检查;由于汽车是运动着的,这将造成零、部件之间有相对运动,并可能产⽣运动⼲涉⽽造成设计失误,所以,在原则上,有相对运动的地⽅都要进⾏运动⼲涉检查。

第十章 矿井提升机2

第十章   矿井提升机2

2)种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齿轮离合器
(1)结构 齿轮离合器,液压控制。
§10-6 提升机制动系统
一、制动系统的作用及安全要求
1. 作用:
(1)正常停车 (2)工作制动 (3)安全制动 (4)调绳制动 在提升终了时能可靠地闸住提升机。 参与速度控制。 当发生紧急事故时,能迅速地按要求减速,制 双滚筒提升机在更换水平、调节绳长或更换钢
图10-17 JK双滚筒提升机主轴装置
1-主轴承;2-密封头;3-调绳离合器;4-尼龙套;5-游动滚筒;6-制动盘;7-挡绳板; 8-木衬;9-固定滚筒;10-切向键;11-主轴
2. 调绳离合器
使活滚筒与主轴连接或脱开,以便在调节绳 长或更换提升水平时,使活滚筒与死滚筒有相对运动。
1)作用
调绳离合器可分三种即齿轮离合器、摩擦离 合器、蜗轮蜗杆离合器。JK型提升机采用齿轮离合器。
目前,国产单绳缠绕式提升机有JT和JK两个系列:
JT系列提升机卷筒直径为800~1600mm,又称为小绞车,主要用于井 下运输工作。
JK系列提升机卷筒直径为2000~5000mm,又称为大绞车,主要用于地 面井口提升工作。
1. 主轴装置
(1)作用
①缠绕提升钢丝绳; ②承受各种正常载荷,并将载荷经轴承传给基础; ③承受在各种紧急事故下所造成的非常载荷; ④当更换提升水平时,调节钢丝绳的长度(双滚筒提升机)。
;另一个是游动滚筒(活滚筒),它滑装在主轴上,通过调绳离合器与 主轴连接。目的是为了在需要调绳及更换提升水平时,两个滚筒可以有 相对运动。
单滚筒提升机只有一个滚筒,一般用于单钩提升。
单卷筒提升机也可作双钩提升。在一个卷筒上固定两根缠绕方向相反 的提升钢丝绳。

汽车制动器设计毕业设计(论文)word格式

汽车制动器设计毕业设计(论文)word格式

前言汽车的设计与生产涉及到许多领域,其独有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等众多指标,也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行驶的一个重要主动安全系统,其性能的好坏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汽车的形式速度和路面情况复杂程度的提高,更加需要高性能.长寿命的制动系统。

其性能的好坏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此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车上的驾驶员和乘客将会受到车祸的伤害。

鉴于制动系统的重要性,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运输车辆中的制动器,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摩擦式制动器,摩擦式制动器就其摩擦副的结构形式可分成鼓式、盘式和带式三种。

其中盘式制动器较为广泛。

盘式制动器的摩擦力产生于同汽车固定部位相连的部件与一个或几个制动盘两端面之间。

其中摩擦材料仅能覆盖制动盘工作表面的一小部分的盘式制动器称为钳盘式制动器;摩擦材料覆盖制动盘全部工作表面盘式制动器称为全盘式制动器。

现代汽车中以单盘单钳式的钳盘式制动器应用最为广泛,仅有个别大吨位矿用自卸车采用单盘三钳和双盘单钳的钳盘式制动器,以及全盘式制动器。

钳盘制动器和浮钳盘式制动器。

式制动器分为定钳盘式定钳盘式为制动钳固定在制动盘两侧,且在其两侧均设有加压机构。

浮钳盘式制动器仅在制动盘一侧设有加压机构的制动钳,借其本身的浮动,而在制动盘的另一侧产生压紧力。

又分为制动钳可相对于制动钳可相对于制动盘轴向滑动钳盘式制动器;与制动钳可在垂直于制动盘的平面内摆动的摆动钳盘式制动器。

本次设计共七章内容,在田全忠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有关的书籍和手册而完成。

田老师在我的设计中做了全程辅导,并最后对本设计做了认真详细的审阅,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我在此向他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设计中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批评指正。

第一章盘式制动器概述§1.1盘式制动器原理及特点图.1-1增力式盘式制动器零件图1、2—压盘3、7—摩擦盘4—半轴壳5—半轴6—回位弹簧8—中间壳体9—调整螺栓 10—斜拉杆11—调节叉 12—拉杆13—压盘凸肩14—壳体肩台上图是运输车辆增力式盘式制动器零件图。

【华中科技大学806机械设计基础】重点复习章节知识点统计

【华中科技大学806机械设计基础】重点复习章节知识点统计

华中科技大学806机械设计基础(重点复习章节知识点统计)第一部分:知识系统总结第一本书《机械设计》本书(西工大版《机械设计(第八版)》)总计包括5个篇章、10个章节,占考试总分的60%,其中重点章节是5、8、10、11、13,在复习此本书时,应该把重点放在齿轮、滚动轴承和螺纹连接三大部分上。

另外,其他章节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比较零碎,建议大家要花一定的时间来记忆这部分内容。

篇章篇章名称重点难点必考点考试题型分值第1篇总论√√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第5章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计算题、填空题、判断题第6章健、花键、无键连接和销连接√填空题、判断题第8章带传动√√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第9章链传动√填空题、判断题第10章齿轮传动√√√计算题、问答题、判断题第11章蜗杆传动√√判断题、设计题、计算题第12章滑动轴承√√√计算题、填空题第13章滚动轴承√√√计算题、填空题、画图题第14章联轴器和离合器√判断题、填空题第15章轴√√判断题、设计题、画图题第16章弹簧设计√填空题、判断题常考知识点汇总:序号知识点细分难易程度(最大为★★★)1 总论机械设计中的强度问题★摩擦类型、膜厚比、粘度★★载荷及应力的分类★★2 连接螺纹连接结构设计★★螺纹连接设计校核★★★平健的代号、健的位置布置★★3 扰性传动带传动带传动应力分析★★弹性滑动★★链传动代号、特点★运动不均匀性★★4 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计算★★齿轮传动的强度校核准则★★★5 蜗杆传动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6 滑动轴承动压油膜的形成条件★★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液体摩擦动压向心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7 滚动轴承轴承类型及代号★★基本额定寿命和基本额定动载荷概念★★★轴承当量动载荷概念及计算★★轴承轴向载荷的计算★★★轴承的设计校核★★★8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联轴器的类型及特点★★联轴器的选择及计算★★常见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特点及选择★9 轴零件的轴向固定★★零件的周向固定★★轴的强度校核条件★★★轴的分类★★10 弹簧设计弹簧的类型、设计约束条件,参数对弹簧的影响★第二本书《机械原理》本书总计包括8个章节,占考试总分的45%,其中重点章节是2、4、5、6,在复习此本书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平面连杆结构共性、齿轮和轮系三大部分上。

汽车设计制动系设计

汽车设计制动系设计

R
f a1
h1 R
f
f
R
dKt1 df
a1 R
f
h1 R
a1 R
f
2
h1 R
f
从蹄的效能因数为
K t2
M μt 2 F02 R
Ff2 R F02 R
h2 a2
R
h2 f R a2 f
f
R
dKt2 df
a2 R
f
h2 R
h2 R
a2 R
f
2
f
5
《汽车设计》电子教案
2.鼓式制动器的特点
(4) 因衬块工作面积小,所以磨损快,使用寿命低,需用高材质的衬块。
8
《汽车设计》电子教案
10.2.3 盘式制动器
3.制动钳的安装与轮毂轴承载荷
9
《汽车设计》电子教案
10.3 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10.3.1 鼓式制动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1) 制动鼓直径 D
2) 摩擦衬片宽度b和包角
3) 摩擦衬片起始角θ0
3.制动力矩与张开力的关系
Mμt1 fF1R1
F01 cos0 Fx F1 cos1 fF1 sin1 0
F01a Fxc fF1R1 0
F01a F1 cos1 fF1 sin1 F01 cos0 c fF1R1 0
F1
F01 a c cos0 c cos1 f sin1
《汽车设计》电子教案
第10章 制动系设计
1
《汽车设计》电子教案
10.1 概 述
1. 分类:
(1) 行车制动装置 (2) 驻车制动装置 (3) 应急制动装置 (4) 辅助制动装置
2. 制动系统设计的主要要求

第10章 制动系统设计

第10章 制动系统设计

2.制动蹄片上的制动力矩
图10-9 制动力矩的计算用简图
三、盘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四、应急制动和驻车制动所需的制动力矩
1.应急制动 2.驻车制动
2.驻车制动
图10-11 盘式制动器的计算用图
第五节 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与计算
一、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二、气压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
一、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1)制动鼓内径D 输入力F0一定时,制动鼓内径越大,制动力矩越大,且散热能力也
越强。 (2)摩擦衬片宽度b和包角θ 制动鼓内径D确定后,摩擦衬片的宽度b和包角θ 便决定 了衬片的摩擦面积Ap;Ap=Rbθ ,R为制动鼓半径。 (3)摩擦衬片起始角θ 0 一般将衬片布置在制动蹄的中央,即θ 0=90°-θ /2。 (4)制动器中心到张开力F0作用线的距离e 在保证轮缸或制动凸轮能够布置于制动鼓 内的条件下,e应尽可能大,以提高制动效能。 (5)制动蹄支承点位置坐标a和c 在保证两蹄支承端面互不干涉的条件下,使a尽可能 大而c尽可能小(见图10-6)。 (6)摩擦片摩擦因数 选择摩擦片时,不仅希望其摩擦因数要高些,而且还要求其热 稳定性好,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小。
1.制动轮缸直径d的确定 2.制动主缸直径d0的确定 3.储液罐设计 4.真空管的布置
5.制动管的布置
6.踏板力Fp 7.制动踏板工作行程Sp
二、气压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
1.制动气室设计 2.储气筒 3.空气压缩机的选择 4.气管直径的选择
1.制动气室设计
图10-13 凸轮张开装置
2.储气筒
2.储气筒
1.鼓式制动器主要参数
图10-5 制动效能因数曲线 1—双向自动增力蹄制动器 2—双领蹄制动器 3—领、从蹄制动器 4—双从蹄制动器 5—盘式制动器

无齿轮曳引机制动器结构

无齿轮曳引机制动器结构

无齿轮曳引机制动器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制动轮:制动轮与曳引轮同轴线直接连接,用于传递制动力量。

2. 制动器驱动电机:通常为永磁同步电机,通过变频器控制实现电机的启动、停止和调速。

3. 制动臂:制动臂连接制动轮和制动器活塞,通过液压传动实现制动器的开合。

4. 制动器活塞:液压驱动,控制制动器的开合,进而实现曳引机的制动。

5. 弹簧:用于施加压力,使制动器活塞保持在与制动轮接触的状态。

6. 制动器线圈:电磁线圈,用于控制制动器的通电和断电,实现制动功能的开启和关闭。

7. 传动钢丝绳:连接制动轮和曳引轮,通过曳引轮的旋转,传递制动力量。

8. 导向轮:用于引导钢丝绳的运行,保证制动力的有效传递。

9. 曳引机:包括曳引电动机、联轴器、蜗杆、蜗轮等部件,用于驱动制动轮和制动器活塞的旋转。

以上为无齿轮曳引机制动器的基本结构,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制动器在细节设计上可能会有所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无齿轮曳引机制动器具有制动平稳、噪音低、维护简便等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机械制动器 2、制动器分类 气压制动器 按驱动部件(类别) 液压制动器 电动制动器 人力制动器 制动器分类 外抱块制动器 内胀蹄式制动器 带式制动器 按制动部件(组别) 盘式制动器 磁粉制动器 磁涡流制动器 各类制动器性能比较及机床常用制 动器的类型如表10.1、10.2所示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1)构造简单,尺寸小:制动器应尽量装在高速轴上。 (2)制动时间在可能条件下尽量短:时间太短有可能 因制动力太大而损坏机件,如打掉轮齿、扭坏轴等。 (3)保证使用安全:制动机构与开停机构必须互锁。 即将离合器脱开时,制动器应制动;接通离合器 前,制动器必须先断开。 方法:用同一个操纵机构来同时操纵离合器和制动器
制动轴在制动开始时 的角速度,单位rad/s 换算到制动器轴 上的、被制动质 量的转动惯量, j 单位kg.m2
0 0 J t M
角加速度,单位rad/s2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制动扭矩,单位N.m
3、发热核算
在制动过程中,原运动部件的动能将全部转化为热 能,若产生的热量过多,则会影响运动精度、制动器 及周围其他零件的使用寿命,故,需对发热进行核算。 发热核算的主要参数C:
带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
带的另一端固定 在制动杠杆上
F1 = F2 efθ
自然对数的底
F1- F2=FP
包角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所需的制动扭矩
产生制动所需的圆周力:
制动轮直径
FP=2000MZ/D
为产生制动扭矩MZ必须在杠杆上施加的操作力F:
l1 l3e f F2l1 2000M z F l1 l2 D (l1 l2 )(e f 1)
制动轮7为一钢制圆盘,装在传动轴IV上。制动 带8绕在制动轮上,它的一端通过调节螺钉9与箱体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10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杠杆6的上端。
CA6140车床制动装置
操纵杆1在中间位置时,离合器松开,杆1凸起面b顶杠杆3, 使其绕轴2转动,制动带4包紧制动轮5,产生制动摩擦力矩,
操纵杆1同时控制 离合器和制动器
分析上式可知,为保证该类制动器正常工作,应保证 F>0,否则,杠杆上无需作用外力就能起到制动作用, 即制动器自锁,使制动器无法操纵。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小结:比较三种类型的制动器可知,在制动器尺寸相同 和制动扭矩相同时,差动带式制动器所需操纵力最小。
2、设计计算
制动器在进行设计计算时,应根据已知制动扭矩、 安装制动器轴的转速采取如下的设计步骤: (1)确定结构尺寸。采用如表10.4的推荐值 (2)选择制动带摩擦材料 (3)计算各力 (4)强度校核 (5)发热计算
当制动器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加在杠杆上的操作力F′:
F1l1 2000M z l1e f F l1 l2 D (l1 l2 )(e f 1)
小结:在保证相同制动扭矩的条件下,当制动器沿与 制动轮转向相反方向工作时,同制动器正向工作相比, 作用在杠杆上的力要增大efθ倍。故,设计这种制动器 时,带的紧边应固定在支架上。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平均制动扭 矩,单位N.m
MZ
额定制动扭矩
GD n
2 j
37.5t
安装制动器轴的最 高转速,单位r/min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要求的制动时间,单位 s
M=KMZ
2、制动时间的核算
在制动过程中,不但要完成制动,而且要保证制动 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以保证安全和效率。
制动时间为:
当制动轴的角速度ω 减为零时的对应时间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二、制动器的理论分析
选用或设计制动器应按配套主机的要求对制动扭 矩、制动时间、发热情况进行计算与验算。
1、制动扭矩的计算
制动扭矩的大小用被制动质量的运动方程式计算。 若扭矩不变,则被制动质量将作等减速运动,则其制动 扭矩为: 被制动系统的轴和零件折合到安装制
动器轴上的当量飞轮矩,单位为kg.m2
例1: 带式制动器性能及应用 特点:结构简
单,包角大,制 动力矩大;制动 轮轴受较大的弯 曲力,制动带的 比压和磨损不均 匀。
适用:大型机器、
要求紧凑的机床、 移动式起重机、 卷扬机等。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20型车床闸带制动机构原理图
当手柄1被扳到中间挡住时,齿条也被推到中间,此 结构:该制动器主要由制动轮7、制动带8和杠杆6等组成 时离合器松开,而杠杆6的下端处于齿条杆5上的凸起b 当手柄1处于上、下两个位置时,杠 扳动手柄1,通过连杆2,推动竖轴3转 处,将制动带8锁紧在制动轮7上,使机床迅速停车。 杆6下端处于齿条杆5上a和c两个凸入处, 动。装在竖轴上的扇形齿轮4随之转动, 制动带被放松。 带动齿条5水平移动,控制离合器的启、 停和正反转位置,同时也控制制动器的 松开和锁紧。
制动钳固定不动,自 动盘两侧均有油缸
制动钳相对制动盘作 轴向滑动,只在制动 盘的内侧置有油缸。
制动钳相对支 座为铰链连接
特点:制动轴不受弯曲力。结构紧凑,瓦块磨损均匀, 制动力矩大小与旋转方向无关。适合:紧凑性要求高
处。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3、制动器的安装位置
根据电机是否停止运转进行制动确定安装位置: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一、概述
1、制动机构的功用和基本要求
制动机构是具有使运动部件(或运动机械)减速、 停止或保持停止状态功能,保证机器安全正常工作、 集工作和安件的动能转化为
热能,让机件能迅速制动。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机床制动器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离合器
制动器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4、制动器摩擦材料
(1)摩擦材料的基本要求: 摩擦因素大而稳定,具有良好的恢复性能;耐磨、耐 油、抗腐蚀;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制造工艺性。 (2)摩擦材料的类别: 金属、非金属。 回转零件:制动轮 一般用钢铁制造 起制动作用的零件一 般用摩擦材料制造。
(1)若要求电机停止运转后才能制动,则制动器可 安装在传动链中的任何传动件上。 (2)若要求电机不停止运转而进行制动,则必须断 开执行件与电动机的运动联系,故制动器只能安装 在被断开的传动链中的传动件上。 根据制动器的尺寸大小和制动平稳性确定安装位置: 制动器应安置在接近执行件、转速较高、变速范 围较小的传动件上。
摩擦因数 工作容量系数 制动带的许用压力,单位Mpa 允许的工作容量系数
C=f [p] v ≤[C]
[C]的经验数值为:
制动轮上最大线速度,单位m/s
一般情况下: [C] ≤10×105(N/m2.m/s)
工作频繁时: [C] ≤6×105(N/m2.m/s)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冷却条件很好时: [C] ≤30×105(N/m2.m/s)
三、带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带式制动器由制动轮和轮上的制动带组成。靠制动 带与制动轮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矩来制动。
1、受力分析
设计时需计算:
带的紧边拉力F1 带的松边拉力F2 制动轮上所产生的圆周力FP 作用在操纵杠杆上的操纵力F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带式制动器根据带固定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简单带式制动器(单端拉紧制动器) 结构组成: 当制动器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各制动力与扭矩间的 相互关系如下: 制动带两端拉力 F1、F2的关系: 制动带与制动轮之 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杆1上下移动,其凹部a或c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面对准杠杆3而放松制动带。
制动器制动、离合器松开的互锁状态
制动带和制动轮
操纵杆1凸起面
b顶杠杆3
齿扇齿条操纵机构同时控制离合器与制动器实现互锁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例2: 内胀蹄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
鼓式制动器按制动蹄的属性可分多类。各类型的 增力和稳定性不同。
两个内置 的制动蹄在 径向上向外 挤压制动鼓, 产生制动力 矩。 特点:结构紧 凑,散热性较 好,密封容易 适用:汽车、拖拉机 等行走机构的制动
双领蹄式
双向双领蹄式
双从蹄式
单向增力式
双向增力式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例3 盘式制动器—钳(点)盘式、全盘式
盘式制动器可按摩擦副中固定元件的结构(块或 圆盘面)将其进行分类定钳和浮钳盘式制动器。 利用轴向压力使圆盘或圆锥面压紧,实现制动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2)双向带式制动器(双端拉紧制动器)
结构特点:
作用在杠杆上的操作力F、F′:
l1 l3e f 2000M z F F D (l1 l2 )(e f 1)
制动带两端都 固定在杠杆上
小结:制动器正、反向 工作时的制动效果相同。 这种制动器适用于双向 制动的场合。 且两个固定点到杠 杆回转轴距离相等
第10章 制动机构设计
(3)差动带式制动 器
结构特点: 制动扭矩等于制动带 两边拉力对杠杆回转 轴的力矩之差。
两个固定点到杠杆 回转轴距离l1>l3
制动带两端都 固定在杠杆上
l1e f l3 2000M z F D (l1 l2 )(e f 1)
F2l1 F1l3 2000M z l1 l3e f F l1 l2 D (l1 l2 )(e f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