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3.2弹力 教案3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力》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学生在初中时就对形变、弹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平时也有一些初步的接触。而且高中教材在文字叙述上非常简洁,配有很多插图,内容直观、感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按照以往教学经验,感觉没有太多发挥空间,没有吸引学生的地方。所以将弹力这节课设计成了探究性学习课,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采取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测,然后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探究,力图在教学中营造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创设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内容,是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是进行正确受力分析的关键。重点是弹力的方向和胡克定律,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教材从压弯的撑杆引入,继而通过放大有机玻璃和桌面的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研究弹簧的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思考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最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索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由学生得出胡克定律。

三、学情分析

上一节课学习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生已经知道力的三要素及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只是对弹力有了一些直观感性的认识,在高中教学中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对弹力的理解以及掌握弹力的定量计算。弹力产生原因、弹力方向的判断、弹力大小的计算,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把握的问题。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变、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

2.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胡克定律的表达形式,并且能运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4.知道胡克定律的图象的物理意义,学会利用图象计算劲度系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微小形变,培养学生“用放大法观察微小形变的实验思想”。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中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进行处理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质疑、讨论交流,逐步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享的团队精神。

2.养成应用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五、重点难点

1.弹力方向的判断。

2.自主设计实验探索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及实验操作。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这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归纳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七、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3.2 弹力

形变弹性限度

F = kx

方向:指向施力物体 恢复原状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