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四化流水培养模式的探究
教师四化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师职业的神圣与责任重大。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教师“四化”的要求,即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现代化、个性化、国际化。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教师四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四化的基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为此,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现代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作为一名教师,我积极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实践中。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运用能力。
三、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教师个性化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在实际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特长。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国际化全球化时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关注国际形势,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
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入国际教育理念,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成长。
总之,教师四化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以下是我对教师四化的几点感悟:1.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教师四化要求我们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 关注学生,关爱成长。
教师四化强调以人为本,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爱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3.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四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 [1]1 ̄-仁 生.技校学生技 能训 练方法探 索[J】.龙
岩学院学报,2005,(s1). (责任编辑 李 琳)
(上接第 24页)传 统教 学 方 法 与 教学 手段 的束 缚 ,从 根 本上 保 证 “四化 ” 教学模式的实施 。充分利用实训 设备 、 仪器 ,采取模 拟教学 法 、问题探 究教 学法 、小组 合作 教 学 法 等教 学 方式 , 完成实训、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
育部 关于 以就业 为导 向深化高 等职 业
教育改革 的若 干意见》 (教高 [2004]
1号) 和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
业教 育教 学质量 的若 干意见》 (教 高
 ̄2006] 1高技 能人才 成为 了各高职 院校 共
同的责任 。因此 ,教学模 式改 革与 创
符号 ,简 明扼要地 将工 作原理 展示 给 学生 。这样 ,将操 作步骤 分解 后 ,不 仅使 学生容 易接 受 ,而且对 其他 型号 的磨床 电路可 以进行 同样的扩展分析 , 既能 充分发 挥学 生的想 象力 ,又能开 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围绕四化心得体会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我国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四化”目标,即教育公平化、教育优质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国际化。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与到这一历史进程中,以下是我在实践中对“四化”目标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公平化教育公平化是“四化”目标中的基石。
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公平不仅仅是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更是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通过开展课后辅导、组织各类兴趣小组等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育优质化教育优质化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
在教学中,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注重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关注教育前沿动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三、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网络资源,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四、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关注全球教育动态。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开设国际课程等,让他们在多元化的环境中成长。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竞赛,提升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在“四化”目标的引领下,我深感责任重大。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心得体会:1. 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作为一名教师,要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四化”目标而努力。
2. 持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教育工作者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3. 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现代师徒制”四化培养模式的探究
核心技能 的掌握 。 如何在有效 的时间里搞好 专业 培养 , 使得学生 既掌 握必 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 的核心技能 ,又不 与企业 的应 用 脱节 , 无论是重理论轻技 能 , 还是重技能轻理论都是 不对 的。要 让学 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 以然 ,这是高职教育 区别 于本科 教育 和中职技校教育 的根本所在 , 也是 “ 现代师徒 制” 要 探索解决 的 主要 问题 。“ 现代师徒制 ” 的培养模式 , 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 中, 专业指导教 师的团队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提 出“ 现代师徒” 培养 模式要 以“ 四化” 方 式培养 , 即专业教 师团队化 , 教学过程 的流 水 化, 实用项 目的企业化 , 人员 身份的双重 化 , 它是“ 现代 师徒 制 ” 教学模式 的精髓 。 “ 四化 ” 的培养 问题解决 好了 , 我们才 能完成“ 现代师徒 制” 教学 模式 的改革 , 才能探 索一条 高效 、 实用 、 经济 的高职教育 的
《 经济师} 2 0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年第 2 期
摘 要: 职业教 育 “ 现代 学徒制 ” 是 适 应工业化 大生产特 别是 现代化 经济社
● 高职 高专教 育
会 发展要 求 的一种 新型 人才培 养模 式 。
职 业教 育 如 何 更 好 地 适 应 企 业 的人 才 需 求 ,是 每一个职业教 育人 要思考研 究的 问题 。文章针对 学校 与企业如何联 手合
文章编号 : 1 0 0 4 — 4 9 1 4 ( 2 0 1 3 ) 0 2 - 1 4 1 - 0 2
在 国家 大力 发展职业高等教育 的精 神的指导下 ,从事职业 高等教育 的人们 经过 了长期 的探索 和研 究 ,职业高等教育有 了 很大 的发展 , 我们也从中摸索了不少的经验。 但 目前 大学 生的就 业与企业 的需求这一矛盾仍较为突 出。 如何更好 、 更有效地摸 索 条职业教 育的培训模式 ,是摆在 我们 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 者
中职校“四化德育”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校“四化德育”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林伟琴来源:《职业》2016年第12期一、基于学生终身发展,确定“生活化”为主题的德育内容德育内容生活化,即以学生现实生活为主题,以良好生活习惯、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培养为目的,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会生活、懂生活、爱生活的人。
1.创建“四化寝室”,让寝室成为生活的第一课堂以寝室为切入点,开展“四化寝室”(净化、美化、绿化、文化)创建。
召开专题研讨会制订方案,邀请专家对顶层设计进行论证。
组织教师实操培训,提升创建活动指导能力。
召开动员会,组织师生签名活动,打造“样板寝室”,树立“样板人物”,浓厚创建氛围。
组织师生、家长参观寝室,开展“用微信把最美寝室发出去”等活动,分享创建成果。
创建活动让学生学会打扫清洁、叠被子等生活技能,让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2.推出“校园自主管理实践活动周”,让学生在校园实践中学会生活学生要在社会“大家”中立足,首先要学会在学校这个“小家”里生存生活。
为此,推出“校园自主管理实践活动周”活动,每学期每生参与为期一周的校园自主管理实践活动。
活动中,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管理,卫生意识更强、与人相处更和谐、个人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3.参与美丽家乡建设,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生活积极参与“五水共治”“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等创建活动;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爱心义卖、孝老送温暖等服务活动;成立创业实践中心,开展家电维修、木制玩具文化创意等专业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学生的向往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信念,提升了创造幸福生活的智慧和能力。
二、调动一切社会力量,组建“全员化”德育队伍德育队伍全员化,就是调动一切人力资源,充实德育管理队伍,形成一个责任明确、分工协助的教育群体,构建一个家、校、社会、企业为一体的管理网络。
1. 坚持人人参与,做到校园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把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生存能力、生活能力作为德育内容,确定所有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
试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的“四化”
中图分 类号 : H1 9 3
一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9 1 4 X ( 2 0 1 5 ) 4 8 - 0 2 5 8 - 0 1 观, 正 确处 理物 质追 求与 精神 追求 的 关系 。 因此 , 项 目化人 才培 养模 式是在 原来 改革 的成果基 础上 , 以项 目为载 体培 养学 生职业 素质和 能力 , 实现 中职德 育理论 课从 “ 知性教 育 ” 向“ 知行合 一” 的行 动教 学转变 , 配合 专业教 育 , 服务学生 未来 的职业 生涯发展 。 德 育课教 学老师 充 分挖 掘课程资 源 , 把德育 课的 内容整合 、 重构 为系 列理论 、 实 践教学和 职业 素养 培育 于一 体 的教学 专题 , 强调 厚德 尚能 , 以德导 能 , 以能 强德 , 培养 学生 良好 的 职业 意识 、 职业理想 、 职业道德 、 职业态度 、 职 业价值 观和职 业纪律 , 实现基本 理 论与 职业 素养 的结合 , 使 德育 教育 贴近 实 际、 贴 近生活 、 贴近学 生 , 以提高 德 育 教育 的 针对性 、 实效 性和 吸 引力 、 感 染力 。 德 育教 学改革要 明确德育 教学专题 , 整合有效 教学资源 。 教师可 以依 据大纲 要求 以及 学生身心 发展实 际情 况 , 确定德育 教学项 目化 内涵与范 围。 职业 教育项 目: 主要对学生 进行爱 岗敬业 、 诚 信做人 、 办事认真 的职业道 德教育 , 以及履职 素 质教育 。 整合教 材主要包 括 职业生涯 规划* 钾 职业道 德与法律 》 《 哲学与 人生》 等, 在 中专一 年级上学 期安排3 o 课时教学 。 公 民教育 项 目: 主要对学 生进行法 律知 识 教育 、 环 境教育 、 民族精 神以及 爱国主义教 育。 整 合教材主要 包括《 职业道德 与法 律》 《 哲学 与人生 》 和《 经 济政 治与社 会 , 在 中专一年 级下学 期安排 3 O 课时教学 。 健 康教育 项 目: 对学 生进行 性健 康与 心理健康教 育和远离 毒品教育 整合教材 主 要为 心理健 康》 等, 在 中专 二年级上 学期安 排 3 O 课时教 学。 财 富教育 项 目: 对学 生进行商 品经济 、 个人理 财、 经 营管理 、 货币消 费 廉 洁教育 、 财产关 系教育 。 整合 教材主 要包括《 经 济政 治与社 会 《 生活 经济与 就业创 业* 《 职业 生 涯规划 》 和 职 业道德与 法律* , 在 中专二年 级下学期 安排3 O 课时教学 。 时事 政治项 目: 结合 重要 纪念 日和国 内外大 事进行 教育 , 每学期 安排 3 ~4课 时教 学 。 教 材进 行整 合后 , 教师要 充分加入 与社 会发展 相融合 的 内容 , 扩充教 学容 量 , 优化 整合教学 资源 项 目化 的 人才培养模 式是把 专题讲 授和实 践项 目按照任 务驱 动来 设计 。 在 课堂教 学 中, 摒弃 纯理论 的灌输 和说教 , 而是按 案例分析 、 课 堂讨论 、 课 堂演讲 、 观看 红色经典 影片等任 务驱 动来组 织教学 , 以专题 研讨 等方 式带动学 生预 习和 课 外实 践 , 引发学生 对理 论深入探 讨 , 并通过 学生 的实践参 与 、 情 感体 验和 内心 感 晤, 促进 “ 知、 情、 意、 信、 行” 的统 一。 根 据职业 岗位 素质要 求 , 从 学 生成 长 成才 与职业 生涯 规划 设计 人手 , 通 过面 向社 会“ 职 业 人” 的角色 定位 , 到职业 生涯 中 法 律 问题 的解 答 以及学 生顶 岗实 践 中职业行 动 目标评 估这一 精 心设计 的序 列 化实践 项 目, 采用 “ 指导 实 习实训 、 社区 服务 、 社会 调研 、 参观考 察 、 专 家讲座 、 延 伸 教 育” 等方 式 , 充分体 现知 识传 授 、 能力 培养 、 职业 素养 培育 一体 化 的人才 培 养 模式 , 提高 学生 的综合 素质 , 完善其 个人人 格 , 使 中职生 在较短 的学 习时 间 内 能够迅 速 既具备 较高 的思 想道德 水 平 , 又具备 职业 岗位 ( 群) 所 需要 的知识 、 技 能、 经验 、 态 度 等职 场所 须得 生存 和 发展 的技 能 。 项 目化教 学的实践 , 一方面 要求教师要 深入 了解教材 , 对整个 中职德育 课程 的内容 、 目标有较为全 面的 把握 , 另一 方面 由于教 学资源 的整合工作 量是非常 在 的, 依靠 上课老 师的“ 单 打独斗 ” 是不可 能的 , 这就 要求有 一个有力 的工作 团队作 为 支撑 , 例 如教研 组或者项 目组进行 集体备课 。 再者 , 要充分相 信学生 的创造力 , 放 手让他们 自主探究 。 项 目教学 是开放 式的 , 不要 求学生 只利用课堂 教课时 间进 行 学习 , 这 不失为解 决 中职 学校理论课 时不足 的好 方法 。 同时对于 培养学生 的合 作 探究 、 自主学习 、 创新 精神 方面较 其他 教学方法 有着 不可替 代的地 位 。 ( 三) 教学 评 价机 制多 元化 中职德 育教学 长期 以来的教 学考核 办法是 , 教师 在课堂上 教授 知识然后 划 出考试 的重点 , 学生 课下复 习知识 点 , 考试考 查学生 知识点 的掌握 情况 , 教师 阅 卷 中评 知识 点 , 最终 决定学 生德 育课 程 的成绩 。 这种 考评 方法 并不 利于 学生 的 全 面 发展 , 这种教 学模 式 已经 不能适 应新 时期教 学课 程 的标 准要求 。 学 生 的德 育 课程成 绩评定 应该是 要 以学 生的知 识还有 能力 的结合为 标准 , 对学生 进行 综 合 的考 查 。 教师 需要 使学生 进行 开卷 跟 闭卷相结 合 的办法 , 引导学 生进 行一 些 教 学 中具体 的调查 报告 研 究、 论 文讲 解等 等 。 培养学 生运 用知 识解 决实 际 问题 的能力 。 真正 发挥 中职 德育 教 育的教 学作 用 。 ( 四) 教学 策 略生 活化 教育 离不开 生活 , 教育为 生产 生活 服务 。 著名 教育 家陶行 知先 生指 出 : “ 生 活 即教 育” , “ 学 校 即社 会 ” , “ 在生 活里找 教育 , 为生 活而 教育” , 这 些理论 为我 们 阐明 了生活 和教 育的 关系 。 新课 程标 准也 明确要 求 中职德 育课 教学应 遵 循“ 贴 近生 活 ” 的原则 , 因而 中职德 育课 教学离 不开我 们的 日常生活 , 需 要实施生 活化 教学。 如果 我们 在教 学 中围绕学 生生 活 中存在 的 问题 组织 教学 , 就 会让 德育 课 脱 离枯燥 的道德 说教 , 教学 的有效 性就会 得到提升 , 课 堂就 会焕发光 彩 , 课堂 教 学 实践 都证 明 了这一 点 。 参 考 文 献 [ 1 】 [ 期刊 论 文 文教 资料 ) ) - 2 0 0 8 年6 期 赖树 林
高职制造类专业“四化”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制造类专业“四化”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通过企业调研和技能岗位需求,结合“双高计划”建设目标,提出了制造类专业“四化”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国外推行实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实训教学模式。
本文在形式上将涉及到实训教学模式企业化的改变,在教学课程与内容上进行传统实训课程教学向智能制造、先进制造教学的改变,采用情境化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为社会打造一批德厚技高、技精艺熟的高技能技术人才队伍。
关键词:实训教学模式、工匠精神、职业精神2018年教育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中提出,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坚持扶优扶强与提升整体保障水平相结合,建设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职学校。
作为培养制造业人才的高职院校,顺应“双高计划”的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制造业,显著提升专业群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1]。
高职制造类专业实训教学是制造类专业联系生产实际的中坚力量,更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核心手段[2]。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教学目标滞后于社会发展趋势,教学方法单调传统,学生学习兴趣不高[3]。
在开展实训课程过程中,有的直接沿袭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有的存在实践环节缺失问题,已经不能满足课程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需求[4]。
针对制造类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难题[5-7],但是将工匠精神贯穿实训课程教学,同时将实训授课模式、授课内容、教学任务、职业素养融合在一起的“四化”实训教学模式研究相对较少。
通过探寻高职院校数控实训教学创新与优化的必要性,了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数控实训教学的价值意蕴,为高职数控实训教学与工匠精神结合提出系统性参考意见,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更能借助实践教育提升高职教育水平,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职业教育四化流水培养模式的探究
他们深 刻地认识到 :完不成生产任务 ,我们将有损失 ;
学 生培 养不 好 ,企业 的 生产 也无 法保 证 ;必 要时 ,政府 也可 出面干 预 、支 持 。
不 合格 合 格
2 . 学 生对 学徒 认识 与 对 大学 生培养 认识 的 矛盾 。学 生认 为 ,我 是来 读大 学 的 ,学 校 为什 么把 自己 当作 廉价 的劳 动 力使 用 ?特 别是 遇到 产业 工 人的 工作 任 务 ,重 复
序 ”的 设计 则 尤为 关键 。学 生 到达 了专 业 “ 生 产 线 ”的 末 端 ,则毕 业 ;否 则在 “ 生 产线 ”上 不 断地 “ 加工” 。 3 . 实用 项 目的 企 业 化 。 教 师 们 用 什 么 来 训 练 学 生
3 . 考 核 标 准是 “ 在 流 水 线 上 ” 学 生 成 师 毕 业 的 指
1 . 训 练基 地是 四 化流 水培 养模 式 实施 的基 础 。在 方 3 .学徒 工 的工 作 效果 达不 到企 业要 求 的 矛盾 。企业
式实 施 的过 程 中 , 必 须 合作 组 建一 个双 方都 认 可的 合作 训 练 基 地 。基 地 为 学 校 企 业 共 营 ,按 股 份 制 公 司 化 管 理 ,利 益 、风 险共担 。由双 方人 员各 派 人 员参 与基 地 的 建 设 ,它是 学 生培 养 训练 的基 础保 障 。这必 须 是一 个 校 企 双赢 的 合作 关 系 ,只有双 赢基 地 才能 运 营长 久 ,才 能 健康 发 展 。 2 . 专 业培 养训 练 流水 线科 目的设 计是 关键 。有 了基 地作 为 训 练的机 构 保 障 ,专 业培 养 流水 线训 练 科 目的 设
图 1 流水培养模 式训练流水 线示意 图 三 、 四化 流 水教 学模 式 的实 施
论高职院校专业的“四化”建设-精选资料
论高职院校专业的“四化”建设1 引言我国的高等教育不仅需要造就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培养一大批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具备职业化特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职教育正是为了满足后一种人才的需求而获得不断的发展。
但目前我国还存在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与我国对该类人才的大量需求不相适应。
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目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思想、方式和力度与现代社会需求存在不对称的问题,导致学生择业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探讨特色化、实用化、多元化和科学的专业建设,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就业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培养目标的特色化培养目标定位清晰,行动就有方向。
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必须经过深入的调研,围绕地区经济建设这个主战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展示办学特色,搭上前进快车!实施“特色化”培养目标,可以采取“外引内联”的思路。
一方面,深入研究西方国家先进的教学模式,探索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本土化”;另一方面,依托本地区用人单位、工厂企业,了解来自第一线人事部门的声音。
最终,把培养目标确定特色化的培养目标。
有了“特色化”,教学改革思路就水到渠成了,根据企业的需求“无缝接轨”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积极学习、解放思想、把先进教学理念“本土化”,走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新路子,培养学生核心技能。
3.课程体系的实用化课程体系的设置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根据特色培养目标,针对生源现状,借鉴西方先进的教学模式,全面形成在学分制框架下的“宽基础、活模块、重应用”的新课程模式。
(1)宽基础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所学内容并不针对某一特定职业,而是聚合了相关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开设公共课程、人文课程、校本课程等,本学期完成后,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今后的就业取向,重新选择专业,实行“可替代学分” 的制度,为下一步的专业选择护航,然后进入第二学期,学习专业所需求的基础知识。
“四化法”推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践教学规律的 6 s 管理星级评价体系。以推进 6 S管 理为抓手 ,通过文化标识和定位定置等方面建设实 现实践教学场所的 “ 显化于视” , 通过各种制度标准
的制订 实 现实 践教 学管 理 的 “ 固化于 制 ” , 通 过 实践
内容能与生产接轨 ,教学情景能与工作情景吻合 , 毕业生就业后,缩短适应岗位时间,为工厂企业节
厂和企业的现场管理 星级评价体系 ,制订了既符合
工厂 企 业生 产现 场 的管理 模 式 ,又 满足 职业 院 校实
炼半年或 1 年 ,确保教师不断更新和充实企业工作 经历, 亲身感受企业的新标准、 新工艺、 新技能。同 时, 学 院每年选派 l 2 名以上优秀教师到国外职业教 育发达的国家进修培训,拓宽视野。通过一线的顶 岗培训和切身体验 ,教师在指导实践教学时,教学
践教学需要 ,让实践教师常常产生 “ 巧妇难为无米
之 炊 ”之 叹 ,更无 法与 企业 工厂 保持 技术 上 的 同步 更新。
二 、“ 四化法 ”推进 实践教 学改革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 院 ( 以下简称学院)的实 践教学改革之路是漫长和曲折的,但经实践证明也 是有成效的。 总结起来, 就是从实践教学的硬实力、 软实力、 方法措施和过程监控 四个方面分别实现 的。 即: 实践教学情境 “ 现场化” , 教学师资队伍 “ 双师 化” ,实践教学设计 “ 模块化”和实践教学过程 “ 数
约人力资源成本 ,实现 “ 零距离”上 岗。 ( 3 )理论实践~紧联系 。懂理论而不懂实践不
教学情境与工厂企业生产环境真实模拟实现实践教
・
2 2・
第1 1 卷・ 第1 0 期
字化” 。
职 业 时 空
坛 C A R E 职 教 论ZON ER HO RI
中职校“四化德育”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校“四化德育”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高
素质技术人才的使命和责任。
为了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中
职学校需要探索和实践“四化德育”育人模式。
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展开探讨。
在实践中,中职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推进“四化德育”模式。
首先,学校可以建立德育工作专家团队,负责研究和制定德育工作的规划和
方案。
其次,学校可以加强与社会单位的合作,引入社会资源和教育技术,丰富德育教学内容和形式。
再次,学校可以加强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与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最后,学校可以加强德育工作的宣
传和推广,增加学生和社会公众对德育工作的认知和支持。
总之,中职学校应该坚持“四化德育”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以培
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只有通过个性化、全程化、科技化和绩效
化的德育工作,中职学校才能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为学生的成长和
发展提供坚实的道德支撑。
“四化”教学模式促进高职学生体质发展教学干预研究
“四化”教学模式促进高职学生体质发展教学干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体质发展问题。
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该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质素质。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体质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很多学生存在体能下降、肥胖、近视等问题,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关系。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尝试采用“四化”教学模式,即“生动化、形象化、趣味化、任务化”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况,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对于“四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促进学生体质发展的教学干预效果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空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研究拟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结合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探讨“四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促进学生体质发展的实践效果和教学改革建议,旨在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职学生体质的发展与提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之一。
然而,当前高职学生体质普遍存在偏低、锻炼方式单一、缺乏有效指导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四化”教学模式促进高职学生体质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研究“四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他们形成长期坚持锻炼的习惯,从而改善学生的体质水平。
其次,研究“四化”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体质发展的教学干预效果,可以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指导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动高职学生体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此外,研究“四化”教学模式在高职学生体质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和效果评价,有助于总结和推广成功的教学案例,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全国范围内高职学生体质水平的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
素养类学科教学中的“四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素养类学科教学中的“四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素养类学科的教学,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四化”(思想、能力、情感、品德)的培养,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素养类学科教学中的“四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一、思想的培养思想的培养是素养类学科教学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能够掌握学科知识。
具体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以问题为导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出具体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科知识。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二、能力的培养在素养类学科教学中,能力的培养同样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学科知识,达到预期的效果。
具体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三、情感的培养1.以体验为导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真实、接地气的教学体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反应。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与思想的融合,使学生更有感觉、更有体验。
2. 采用角色扮演法。
教师可以通过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深度参与到学科知识的体验和感受中。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加享受学习的乐趣。
四、品德的培养1.以实践为导向。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理解并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以案例为导向。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正能量的行为。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形成自己的品德意识。
“四化三体系”在中高职教育衔接建设中的研究
“四化三体系”在中高职教育衔接建设中的研究“四化三体系”是指高职教育的四化(专业化、应用化、职业化、技能化)和中职教育的三体系(行业结构体系、职业结构体系、课程体系)。
这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旨在探讨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以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和培养适应现实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中职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需求的教育阶段,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一部分。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农村和城市劳动就业需求,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由于中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与高职教育存在差异,使得很多中职毕业生在进入高职阶段后,面临着适应和跨越的困难。
为了解决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研究者提出了“四化三体系”的教育模式。
四化旨在实现高职教育的专业化、应用化、职业化和技能化。
专业化是指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化是指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职业化是指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技能化是指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中职教育的三体系则是指行业结构体系、职业结构体系和课程体系。
行业结构体系是指中职教育按行业划分,确定不同行业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向;职业结构体系是指中职教育按职业划分,确定不同职业的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课程体系是指中职教育按课程设置,确定教学科目和课程内容。
在“四化三体系”下,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
高职教育可以基于中职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学生的职业化培养和技能化培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职业需求。
高职教育可以根据行业和职业的需求,设置专业化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育体验。
实施“四化三体系”的教育模式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需要明确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制定衔接方案和政策措施。
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素养类学科教学中的“四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素养类学科教学中的“四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素养类学科教学在当今教育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其与传统学科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传统学科教育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灌输,而素养类学科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
这种教育模式的提出,旨在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学生,使其在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目前素养类学科教育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其中之一就是缺乏一种系统的培养模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四化”培养模式。
该模式旨在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化、学习自律化、学习自主化、学习自我评价化”等四方面的素养来实现素养类学科教学的有效开展。
目前对于这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还比较有限,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素养类学科教学中的“四化”培养模式,深入分析其理论基础、内涵与要求,探讨该培养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通过研究和总结“四化”培养模式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旨在为素养类学科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通过评估“四化”培养模式的实际效果,探讨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最终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素养类学科教学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1.3 研究意义素养类学科教学中的“四化”培养模式是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四化”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意义如下:研究素养类学科教学中的“四化”培养模式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单一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现象,通过研究“四化”培养模式,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四化”培养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素养类学科教学中的“四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素养类学科教学中的“四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素养类学科教学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素养类学科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践性。
在素养类学科教学中,传统的知识传授和考试评价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素养的培养需求,需要有新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来支持学生的综合发展。
探索并实践一种符合素养类学科教学需求的“四化”培养模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该培养模式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知识、能力、品德和情感等多方面的素养培养,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素养和个性发展。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实施和评价“四化”培养模式,成为教育实践中的一大挑战和重要课题。
开展关于素养类学科教学中“四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1.2 研究目的素养类学科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使他们具备全面发展的潜力。
目前素养类学科教学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下降、素养培养效果不明显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素养类学科教学中的“四化”培养模式,以期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分析素养类学科教学的特点,深入了解素养类学科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二是探讨“四化”培养模式的提出背景和意义,探讨其在素养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三是解析“四化”培养模式的内涵,明晰其培养学生素养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四是通过实践探讨“四化”培养模式在素养类学科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效果;五是通过效果评价,总结“四化”培养模式在素养类学科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以上研究,旨在为素养类学科教学提供一种新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素养类学科教学中的“四化”培养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对于学生的全面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试论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四化”模式
试论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四化”模式作者:孙其君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09期摘要:德育是中职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头戏,而管理更是德育顺利实施的保证。
笔者根据多年职教德育管理经验,提出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四化”模式,并指出德育管理要以生为本,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时代的需要。
关键词:德育管理人文化自主化快乐化开放化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49-01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的实质,归根结底是把一定的社会思想、政治立场和态度、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
社会主义的德育,就是教育者把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信念和行为的活动。
这就需要我们在继承和发扬德育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中职德育管理新模式,创新中职德育实践活动,努力做好德育管理工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
1 中职学校德育管理要“人文化”我校是江苏省四星级与高水平示范性职校、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职业学校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培养经济能人、服务地方建设”的办学宗旨,实施“内引外联、校企结合”的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严格德育管理,努力创设“人文化”的德育氛围。
1.1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办公楼墙面上鲜红的四排大字:厚德、强技、健体、创业,那是校训;开放、进取、和谐、求实,那是校风;严谨、博学、善导、奉献,那是教风;勤学、善思、自强、尚德,那是学风。
教学楼墙壁上写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是办学的指导思想;这些都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1.2突出师风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示范作用为了提高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水平,学校加强了班主任培训,以每周例会形式加强班主任工作交流,通过参观、学习等形式创新工作思路。
高职导游专业校企合作“四化”模式初探
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06月下半月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之路,对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强化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以民为本,民以业为生。
温家宝总理在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
因此,要认真做好校企合作,这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又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
旅游专业校企合作虽是一个老话题,但在我国旅游经济迅猛发展,技能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我们要为它赋予了新的内涵。
就是要改变和突破传统的呆板的理论学科教育体系的模式,改变传统的围墙式的办学模式,寓学于教,寓教于用,寓用于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搭建一种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培养与成才的桥梁,开辟一条利企、利校、利民的多赢之路,探索一条快速、优质、规模化培养技能人才的新途径。
想实现此目标,要力求做到校企合作“四化”。
一、人才培养基地化校企合作的实质就是人才培养的合作。
为了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明天的特定企业员工,我们必须将企业的文化、企业岗位要求等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地导入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之中,让学生进行角色认定。
对此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步由企业派专人到校介绍旅行社业态和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企业,从而增强对专业的兴趣,进而对企业的认同。
第二步在三年级导游专业中设置冠名班,让学生自愿报名,企业和学校进行挑选。
第三步,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向培养,企业需要什么技能,学校就教什么,尽量满足企业的需求。
第四步学生到冠名企业定向实习,解决高职导游专业实习难的问题。
这种模式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有相似之处。
二、课程设置企业化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其中的服务为宗旨包含两层含义:学校一要为企业服务,二要为学生服务。
为企业服务就是要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满足其需要毕业生,为学生服务就是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课程,用这些课程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我们的学生不太受企业的欢迎,主要原因是我们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不强,归根到底毛病出在现有的课程上。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四化”的创新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四化”的创新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发布时间:2021-04-07T11:28:23.50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1期作者:沈新福易斌[导读]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最后一环,如何提高管理水平采用哪种模式更适合,一直是各院校努力探索的课题。
沈新福易斌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 545616【摘要】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最后一环,如何提高管理水平采用哪种模式更适合,一直是各院校努力探索的课题。
本文通过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职业化的指导思想,创建分层分岗的多维管理模式,将学生安置在不同岗位进行管理和培养,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顶岗实习四化分层分岗管理模式【基金项目】自治区教育厅教改课题(桂教职成2017第29号):基于“一对多、多对一”现代师徒制的高职建筑专业顶岗实习改革与实践前言一年一度的学生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后一环。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高等职业教育重点,把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推进以政府为主导、以行业为指导、企业共同参与的办学模式建设,落实各方责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
正文长期以来,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推行校企合作上,只把学生推向实习岗位了事,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的分析和因材施教。
一、现有管理模式的优劣(一)学生顶岗实习现学生由于自身的不适应,往往以各种理由频繁更换实习单位,稳定性很差。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产生了经济损失,进而影响到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
同时,在学生离岗换岗期间,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1.学生就业心态不成熟。
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就业力,而态度是最大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没有一颗平常心,不能正确认识一线工作,不愿意到基层接受磨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四化流水培养模式的探究【摘要】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是每一个职业教育人要思考研究的问题。
本文针对学校与企业如何联手合作共创“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及问题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职业教育四化培养和实训流水线的培养理念。
对如何搭建企业与学校合作平台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作了初步的探析,以供职业教育学校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职业教育人员参考。
【关键词】培养模式;培训基地;四化流水培养模式;训练流水线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057-03
一、“现代师徒制”的内涵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是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特别是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培训制度,其核心内容是“校企联合、双师培养、工学交替、岗位成才”,具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主体上,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校企双方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共同育人、风险共担。
二是对象与师资上,学徒具有双重身份,接受两类教师的教育。
即在校是正式学生,由学校派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在企业是正式员工或准员工。
三是学习方式与时间上,以“学校课堂教育+岗位师带徒技能培训”相结合为主要方式,工学交替,半工半读。
四是学习内容上,以“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的
结合,职业与专业、岗位与课程的完全对接和融合,并将职业技术与职业精神贯穿于育人全过程。
“现代学徒制”有四个特征:(1)办学主体是校企合作,(2)教学师资和学员都是双重身份,(3)学习方式与时间上与传统的比有着很大的不同,(4)是以“知识+技能”构成整个教学体系,实行企业岗位需求与培养内容的对接。
二、“四化”流水培养模式要以四化为关键
任何一个专业或方向的培养方案都有其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核心技
能的掌握。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搞好专业培养,使得学生既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的核心技能,又不与企业的应用脱节。
无论是重理论轻技能,还是重技能轻理论,都是不对的,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这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和中职技校教育的更本所在,也是“现代师徒制”要探索解决的主要问题。
“现代师徒制”的培养模式,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专业指导教师的团队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提出的“现代师徒”培养模式要以“四化”方式培养,即专业教师团队化、教学过程的流水化、实用项目的企业化、人员身份的双重化,它是“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的精髓。
“四化”的培养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才能完成“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探索一条高效、实用、经济的高职教育培养之路。
1. 专业教师的团队化。
“现代师徒制”中的“师”绝不是传统概念的师傅,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是一个师傅带若干徒弟,这种传帮带的模式有它的好处——干、教、练于一体,但也有天生的缺陷。
一个
师傅都有他独到的见解和经验,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
而“现代师徒制”中教师必须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的,他们以专业核心技能的要求为导向而形成团队。
每个教师针对专业的一个或几个技能对学生加以训练、指导。
这种模式既传承了传统师徒传、帮、带的优势,又避免了传统师徒培养模式的不足。
2. 教学过程的流水化。
一提及生产流水线,我们大家都知道它分工细致和高效的运作方式。
我们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借用这一运营工作方式来培养。
将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的核心技能分解成若干工序。
学生犹如跑在生产线的各类产品,随着生产线不断的运行,产品最后成才(毕业)。
那么,每个专业的“生产线”设计、“工序”的设计则尤为关键。
学生到达了专业“生产线”的末端,则毕业;否则在“生产线”上不断地“加工”。
3. 实用项目的企业化。
教师们用什么来训练学生呢?这一点必须要与企业的实际应用项目相结合。
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采用企业的实际应用项目或工序,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实际模拟情境的感觉。
在工作中,由师傅(老师)指导完成任务,完成徒弟应完成的工作。
4. 人员身份的双重化。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工作中有一个身份的问题。
身份解决了他们都可以进入角色、完成好自己工作岗位的职责。
在专业的培养流水线上,每一个训练项目就如一个个任务或工序,每个人都按照岗位的要求就绪,进行企业化的管理考核,完成任务者进入下道工序的训练,等所有的岗位都体验完,并按要
求完成工作任务,这个学生(徒弟)就毕业(成师)了。
图1 流水培养模式训练流水线示意图
三、四化流水教学模式的实施
四化流水教学模式,是职业培养、教育创新的一种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有许多预想不到的事情。
但无论如何设计,学校与企业必须是手牵手的合作关系。
在培养模式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要有一个训练基地(企业)作为机构保障;二是要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完成、设计好专业培养的训练流水线;三是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各工位的“师傅”要到位,要有“徒弟”的考核标准。
1. 训练基地是四化流水培养模式实施的基础。
在方式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合作组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合作训练基地。
基地为学校企业共营,按股份制公司化管理,利益、风险共担。
由双方人员各派人员参与基地的建设,它是学生培养训练的基础保障。
这必须是一个校企双赢的合作关系,只有双赢基地才能运营长久,才能健康发展。
2. 专业培养训练流水线科目的设计是关键。
有了基地作为训练的机构保障,专业培养流水线训练科目的设计显得尤为关键。
它既要符合职业高等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满足企业用工、用人的需要。
这个设计方案必须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出来的。
在实施的过程中,由双方人员参加,共同探讨其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和效益性等要求。
3. 考核标准是“在流水线上”学生成师毕业的指南。
一般传统的师徒培养是师傅凭着自己的经验来考核徒弟是否能成师,这样的考核方法既不科学,又很主观,更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
而四化流水现代师徒教学模式,不能像传统的师徒考核方式由师傅人为主观定论,必须有统一的考核标准才行。
如何考核学生是否成师毕业标准,这个标准则是我们培养的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训练目标,它是教师、学生的教与学指南。
四、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凭着多年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学校、学生的立足点不一样,可能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面对运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本着资源整合、力争双赢的思想,积极沟通;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负而解决问题。
1. 企业与学校关心的着眼点不同的矛盾。
企业的着眼点是接受订单,完成生产任务获得利润;而学校的着眼点是如何培养合格的人才,他们之间的着眼点有着天壤之别。
企业关心的是生产任务,而学校关心的是培养目标是否完成,要让他们能在一条船上共同努力,必须从组织结构上、经济利益上有着不可分离的立足点。
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完不成生产任务,我们将有损失;学生培养不好,企业的生产也无法保证;必要时,政府也可出面干预、支持。
2. 学生对学徒认识与对大学生培养认识的矛盾。
学生认为,我是来读大学的,学校为什么把自己当作廉价的劳动力使用?特别是遇到产业工人的工作任务,重复工作繁琐无味,一旦学习掌握后就不
愿再踏实认真去做;还有学会了我要提前成师,工资不能是学徒工工资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解决不好,也会给新的现代师徒培养模式带来困扰。
这是一个管理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
我们各专业一定要有本专业的工作任务模块和考核标准;工作模块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学生一旦通过考核,可进入下一个模块的培训;所有的模块都通过考核,应该颁发“成师”(毕业)证,企业可直接聘用,发给其员工工资。
3. 学徒工的工作效果达不到企业要求的矛盾。
企业的订单是有经济压力的。
企业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是要受罚的。
这点学校体会不深;学生更没有压力。
如何让学校、学生都认识到这个问题很严重?必须让企业、学校、学生有共同分担风险的机制,同时企业在签合后,学校也要审核签字。
没有学校的签字,企业也不好拿订单。
经双方慎重考虑、审核、签字的订单才有顺利实施的可能性。
五、不断探索,使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和成熟
现代师徒制的职业培养模式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既不同于过去文革期间的形式结合,也不同于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
要想培养出直接能与企业需求接轨的人才,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摸索,使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和成熟。
必要时,我们的政府在政策上、经济上、组织结构上要给予大力支持。
既要吸取学习国外职业培养的模式优点,也要不断探索、学习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政策。
完善现代师徒职业教育培养机制是彻底改变目前高等教育与企业
需求不匹配矛盾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李通国,李贤正.师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现代运用[j].科技信息,2010,(18).
[2]李通国.基于工学结合的师徒制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探讨[j].职业时空,2010,(4).
[3]杨显彪.“师徒制”:新手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3.
[4]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动员报告.。